第九十章 皇帝

钱应到底更活泛些,他叹息了一声:“圣上的意思,自然是不想这事闹出去。”

想想也能理解,东宫出了这样的丑事,闹出去天下人笑的不仅仅是东宫,更会笑建章帝教子无方,何况像建章帝这样喜欢修仙炼丹的皇帝,大抵是容不得自己有不容于神仙的污点的。

周唯琪没钱应那么聪明,仍旧懵懵懂懂,却知道从此之后太子这尊保护伞是没了,心里觉得灰心,看着钱应和黄翌青哭丧着脸:“先生们的意思我也知道了,可是若是皇爷爷真的因为生了父亲的气就不管父亲的事了,那从此以后......”

钱应跟黄翌青知道他的担忧,对视一眼,黄翌青先开口哄他:“郡王也不必太过灰心,太子殿下固然是没用了,可那头也没见得好到了哪里。”

东平郡王晓得他们的意思是指恭王,一点儿也没因为他们的劝告就觉得云开雾散,仍旧苦着一张脸:“那又怎么样?皇爷爷总共也就父亲跟恭王叔两个嫡子,现在就算两个嫡子都完了,还有个一直得他欢心的周唯昭在呢。两位先生跟着我,恐怕也没什么前途可言了。”

这话黄翌青跟钱应都没法儿接,他们遇上这事儿也糟心,从范良娣出事开始,东平郡王的优势就一点一点消失殆尽,现如今连太子也完了,就跟他自己说的那样,他如今也不见得有什么前程了。可谁让他们已经上了这条船,他们已经是东平郡王的门客,牵扯这样深,已经不是他们想退就能退的了的,既然退不了,也就只好咬着牙硬撑下去拼一拼了。

是以钱应仍旧打点起精神安慰他:“现如今太孙殿下伤势如何尚且都没个定论,殿下也不用这样惊慌。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真的跟我们得到的消息来瞧,事情也没到最糟的时候-----恭王一样讨不了好,肃王鲁王自来不得宠爱,东宫又仍旧没被废,不过艰难些罢了。”

钱应他们哄着东平郡王,将他从泥潭里捞出来的时候,晏大夫正给另一个皇孙周唯昭治伤,他跟胡供奉忙活到了太阳落山,才算是把这位殿下给安置好了,出来的时候点了一盏安神香,出来朝着宋楚宜直吸凉气:“虽然都是皮外伤,可瞧着怪渗人的。”

他虽然不是太医院的太医,可是却同胡供奉有一点心有灵犀,不该问的东西是绝对不问的,前脚皇后娘娘得知周唯昭受伤,后脚就暗示他施针的时候偏一点,他哪里不知道这里头有猫腻,是以纵然知道周唯昭这伤来的蹊跷,他仍旧半点也不问,只是交代伺候的青卓跟含锋:“饮食要清淡,外敷的伤药一天早中晚三次要勤换。”

卢太子妃再问了一遍伤势,打发了胡供奉跟晏大夫下去,拉着宋楚宜的手进去瞧周唯昭。

晏大夫的安神香很是有效,周唯昭睡的很沉,卢太子妃伸手覆在他脸上,面上并没什么表情,只是回头朝着宋楚宜极轻极轻的扯了扯嘴角:“他很小的时候,也曾遇过狼的。那时候是荣成刚从龙虎山回来,他天天跑下山脚下来等我的信,有一次迷了路,三更半夜了还在山里转悠,出不了林子,就碰上了狼。那次要不是他师傅师兄找他找的及时,他恐怕就没了......”太子妃声音很轻:“他是很怕狼的,可他现在什么都不怕了。”

宋楚宜没搭上话,她对着周唯昭的母亲卢太子妃是很愿意说上些话来安慰的,可她没这个机会,建章帝的传召后脚就已经到了她耳里。

卢太子妃也顾不得再同她交心,慌张站了起来拉了她的手,回头再看看躺在床上闭着眼睛的儿子,眼泪唰的一下掉出眼眶:“多亏了你......”

她心里门清,宋楚宜这回把这个脓疮挑破在建章帝跟前,是为了能叫太子从此再也不能伸手,可这样一来,不管是落在建章帝眼里还是皇后眼里,宋楚宜就都显得太过咄咄逼人了。

宋楚宜自己倒是坦坦荡荡,站到了建章帝跟前,她虽然低眉敛目的,可眼睛也仍旧亮的很,行礼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半点看不出慌张来。

同宋贵妃半点不相同,这是建章帝的第一印象,他隔着桌案瞥了宋楚宜一眼,见她四平八稳得简直如同她那个当了多年官的祖父没什么两样,深觉奇怪,同样是宋家的女孩儿,宋贵妃进退有度,太懂明哲保身四个字怎么写了,可是这个宋六,同她全然不一样。

他半响没有开口,屋里静的落针可闻,一旁的安公公数次撇向宋楚宜,只觉得两股战战,可宋楚宜却仍旧沉得住气,眼观鼻鼻观心,竟连姿势都不曾变过一下。

建章帝终于放了手中的笔,抬起头瞧她一眼,不紧不慢的开了口:“你图什么?”

宋楚宜晓得他问什么,抿了抿唇看向建章帝,一双眼睛亮的如同建章帝案上摆着的夜明珠:“图命。”她见建章帝挑了挑眉,又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臣女就是那个倒霉的小鬼,殿下受我连累,也差点丢了性命。”她仰起头:“若是不把实情告诉圣上,我怕这条命什么时候就无声无息的没了。何况圣上圣明烛照,乃是英察之主,臣女不敢有所隐瞒。”

场面话倒是说的很是漂亮,同宋程濡那个老狐狸一样,建章帝被气笑了,手里捏着一本奏折啪嗒一声摔在桌上,惊得安公公一个趔趄,皮笑肉不笑的看着宋楚宜:“这么说来,你还是为朕好。”

建章帝已经听许多人提起过宋家这位六小姐非同一般,如今这么一瞧,倒真有些非同一般,普通的女孩子,哪里能在做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之后,还这样心安理得的站在他跟前,四平八稳的说出这些话来。

他目光陡然转厉,隔着一张桌子轻轻的笑了一声:“朕是不是该好好谢谢你?”

第九十一章 摸脉

安公公低垂着头,恨不得缩到地缝里去,他们这些当内侍跟在贵人身边的,慎言慎行慎思,这三点都要刻进骨子里,他能跟着建章帝到如今,这三点都已经修炼得炉火纯青。可再修炼成精,这样耸人听闻的事,他也不想听。

宋楚宜面上仍旧瞧着没什么惧色,安公公打眼扫她一眼,心里只念佛,觉得这位宋六小姐果然不是一般的沉得住气,他恍惚又想起当初贤妃娘娘那事儿来,贤妃娘娘那时候为了九公主来求圣上让宋楚宜去给九公主当陪嫁,那时候这位宋六小姐也是这样脸不红心不跳,一副泰山压顶而岿然不动的模样,到底是宋老太爷教的好。

建章帝又轻轻的哼了一声,这一声冷哼声声音不大,落在安公公耳里却如同响雷一般,他几乎被惊得跳起来,好容易才稳住了心神,悄悄朝宋楚宜看过去。得亏宋楚宜这回听话老实的跪下了,他心里偷摸松了口气。

宋楚宜跪在地上瞧着建章帝,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圣上这话臣女不敢接。”

她跪得端正笔直,如同书房角落里摆着的那盆云雾松似地,姿态优美,令人赏心悦目,很难叫人生出恶感来,建章帝负手踱至窗前:“哦?为什么不敢?”

宋楚宜半点没有迟疑:“臣女自作主张,先告诉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已经下了手决心壮士断腕,臣女却没告诉她也同赖大人如实交代了。”

眼前的小丫头滑不熘丢的如同一条黄鳝,说的话也滴水不漏,她分明是说着实话,可是却叫人生气不起来,这也算是得了宋程濡的真传了,那个老家伙在内阁也是这副德性。建章帝饶有兴致的哦了一声:“原来你还知道这一点,你就不怕皇后生气,就不怕朕杀你灭口?”

杀你灭口四个字轻飘飘的一出,并没什么份量,建章帝的表情也轻松写意,仿佛就是在说一句玩笑话,可仍旧惊得安公公浑身一凛,差点儿出了一身冷汗。

屋子里诡异的安静了一会儿,宋楚宜的声音随即就响起来:“怕的。”她老老实实的看着建章帝:“可臣女更怕若是不如实上达天听会死的更快一些。”她看着建章帝似是无奈的苦笑了一声:“谁让圣上把臣女许给了太孙殿下当太孙妃呢?”

是啊,谁让宋楚宜摊上的偏偏是周唯昭,太子向来不喜欢他。建章帝自己也知道,十根手指也有长有短的,手心手背虽然都是肉,可也有软硬之分,可不喜欢归不喜欢,却没人会想着剜自己的肉断自己的手指,偏偏太子就做下这等煳涂事。

宋楚宜都说的出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话来,建章帝如今再听她这么说,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稀罕的:“你这胆子同你的姐姐可不大一样,可你也知道你自己即将当太孙妃的人了,这么把你未来公公的过错捅到朕跟前来,你就这么肯定朕不会一气之下废了太子?”

安公公的右眼皮跳的厉害,屏声敛气,恨不得此刻能当个隐形人。

“臣女不敢想这么多。”宋楚宜仍旧跪得笔直:“如同我跟圣上说的那样,太子殿下跟恭王殿下都是圣上的儿子,他们斗法,要拿臣女跟太孙殿下的性命当博弈的棋子,臣女无话可说,也无法可施。可总要试一试,圣上圣明烛照,臣女只能请圣上圣裁。何况......”她见建章帝转过头来,就紧跟着把后半截话一口气说完:“何况脓疮终究要挑破了才有见好的一天。”

建章帝瞥了一眼桌案上的密报,那是赖成龙送上来的,里头装着的,是太子豢养死士的证据,还有之前太子同杨云勇等地方大员来往的书信,这么些年,太子的手就没闲着。

宋楚宜说的是,他从前总觉得这个脓疮会自己好,可是却没想过,脓疮也是有可能溃烂化脓的,再不挑破上药,恐怕连整只胳膊都要废掉,如今及时挑破,总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最不济,这两个不省心的儿子的矛盾挑上了明面,这次刀剑相向过后,再要闹出这样的闹剧来,也是不能了。

重症就要下勐药,卢皇后这次的决心下的甚妥帖,否则他也估计没这么轻易就能过心里那道坎----任凭哪个皇帝被人知道有人肖想自己的权柄,也不会开心的,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

“你很聪明,也很懂的如何揣摩一个当父亲的人的心思。”他最后总结了一句:“可你要知道,你不是次次都能摸的准朕的心思。朕这一刻觉得你聪明可爱,下一刻或许就想要你的命了。”

这是在告诫她别乱揣摩圣心,宋楚宜受教,知道自己这关算是过了,恭恭敬敬的低头应是。

出了门宋楚宜就往卢太子妃的鸣翠宫去,卢太子妃得到了消息,亲自出门迎她,见了她才松了口气。

“唯昭醒了。”她捏了捏宋楚宜的手:“才刚还问起你,我还没同他说你已经把事都告诉赖成龙了的事,他吃过药又睡过去了。”

说话间已经转过了屏风,宋楚宜看一眼躺在床上的周唯昭,眼里有了真切的笑意,伸手探了探他的额温,方才放心,回过头同太子妃说话。

“圣上其实早已经有了决定,他叫我过去,不过是决定我的生死和命运罢了。”

她这话说的很是轻松,仿佛说的不是她的生死,而是小事,卢太子妃却听的心惊胆颤,老虎尾巴可不是那么好摸的,宋楚宜这回既当了出头鸟,做的又是最不讨喜的事儿,免不了被建章帝觉得心机深沉。她伸手握了握宋楚宜的手:“的确太冒险了,父皇他肯定要疑心你们宋家是野心勃勃,想借着这件事踩着太子和恭王,巴结唯昭顺势上位。”

一个不好,或许宋楚宜今天未必能囫囵走出来,卢太子妃手心微微出汗,半响才叹息了一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二章 打探

太子和太孙被马圆通余党谋害的消息传出去,京城人心惶惶,哪怕是已经抓到了贼人,可这事儿怎么琢磨怎么有些不对,何况东宫这半年来屡屡出事,阳泉那一趟太孙遇刺皇觉寺整个寺都被杀光了,如今又闹出太子跟太孙同时出事的消息,连街上的人都少了。

八月初三这一日原本是菩萨生辰,京城惯例是要送菩萨出神的,往年都要整整闹上一晚,等菩萨出神的队伍过了,就是工部放上半夜的烟花,街上各式各样的花灯吃食,热闹得很,姑娘家也多有带着米袋子上街来玩耍的,可今年气氛却怎么都有些不对,原本傍晚就该人挤人的朱雀大街没人不说,连金水河畔的小摊都少了一半。

恭王出事的消息就是这个时候传进京城的,说是在河北染了重病,随行的大夫束手无策,眼看着人就不行了。急报送进了京城,建章帝当即就下了批复,叫东平郡王领了太医院供奉胡供奉跟梁太医奔赴河北廊坊,替恭王看病,并下诏令锦衣卫千户宏发、羽林卫副千户宋珏随行护卫。这不远不近的把人晾在河北,既不说让人回封地,也不说接回京城来,着实叫人难安。

杜阁老同宋老太爷一同出了宫门,不等宋老太爷上轿,先朝前走了几步出声喊住他,踌躇半响出声邀他用晚饭。

恭王‘病了’的消息让他寝食难安,谁不知道恭王同他那个病怏怏的太子哥哥全然不同,太子是自会吃饭便会吃药,恭王却从小到大连个喷嚏也难得打,前脚锦衣卫那里跟刑部才下了榜文说是马圆通余党谋害东宫,后脚恭王就病了,这说是巧合也没人信。

何况是杜阁老这样对东宫父子遭灾缘由知根知底的人,当官的都圆滑,尤其是他们内阁这几个人老成精的,个个肚子里的油都比旁人喝的水都多,原本想着从宋程濡那里定然一个字问不出来,叫杜夫人上门去同宋老太太打听打听消息,毕竟内宅妇人们说起话来也更不必这样卖脸皮,往往闲话家常间就把话探明白了,哪曾想这回杜夫人竟连宋老太太的面都不曾见到,宫里安公公是那个态度,内阁建章帝说起这事儿来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一口咬定就是马圆通余党在作乱,派了锦衣卫去抓人,弄的杜阁老忧心忡忡,如今这面皮,是不卖也得卖了-----这风口浪尖的,他也实在不敢大剌剌的再派人联系恭王,只好从宋程濡这里打探消息-----宋程濡的孙女儿可是太孙妃,这次又是她跟周唯昭一同进的宫,再没人比宋程濡更清楚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宋程濡却也没卖他面子,皮笑肉不笑的看了他半响,同他紧走了几步,等瞧了四周没人了,才不紧不慢的笑:“杜老乃是恭王殿下的老师,情分原比旁人的更深些。可恭王殿下这病已经有圣上跟皇后娘娘亲自过问了,杜老还是撒手罢。”他说一回,眼睛往他身上一扫:“免得原先上头决定给了的一床锦被,也叫彻底揭开了,大家面上难看。”

都是在内阁混的,这回显然建章帝没有闹大的意思,更没有处理杜阁老的意思,像宋老太爷这等在官场混久了的,深知什么时候该落井下石,什么时候不能胡乱伸脚。

杜阁老的试探就到此为止了,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一点就通。这分明就是没有余地了,到底还是小看了宋家,小看了太孙,谁知道太子跟恭王两面夹击,这位殿下跟宋家都能在夹缝中逃出一条命来,不仅逃出来,还敢摸着老虎尾巴一不做二不休闹上天听呢?

果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他们这些只会揣摩圣心的老骨头也不中用了。

可回了家到底是吃不好睡不下-----事情是闹出来了,建章帝明面上也把责任推在了马圆通身上,可他到底是想怎么样处置恭王?

太子的中风......又是真的中毒太深才导致的,还是有人痛下了决心?他想起端王,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眉头紧皱,能夹死一只苍蝇。

若是圣上连向来爱重的太子也能舍弃,那犯下同样过错的恭王,也不是没有机率同端王一样,就这样一病不起了。

他左思右想,到底不放心,私下又交代杜夫人进宫一趟:“反正中秋眼看着也要到了,你趁着命妇进宫朝拜的机会,进去同皇后娘娘提一提此事。”

到底恭王是皇后娘娘的幺子,如今长子已经算是残了,她总不至于眼睁睁的看着幺子也完了吧?建章帝跟她夫妻多年,情分总还是明摆着,她要是豁出去想保恭王,建章帝未必能下的了狠心。

说到底这事儿是建章帝的家丑,他不愿意闹出来,杜阁老就算是想求情也只能装着不知道,也只能叫杜夫人去走走皇后娘娘的路子,也算是曲线救主了。

宋老太爷早料到他会来这一招,回家就同宋老太太叹:“也亏得小宜动作快,处处把他们的路都给封死了。这回别管是太子还是恭王,皇后娘娘都是救不得了。否则以皇后娘娘这样子,到时候太子恭王来她面前求一求磨一磨,这事儿又不了了之,以后这种事就会层出不穷没完没了。”

女人家就是容易心软,要不是卢皇后一路放纵至今,也不至于闹出这等骨肉相残兄弟相杀的惨剧来,宋楚宜也是吃她的亏吃怕了----上回也不是没提醒过,可皇后娘娘雷声大雨点小的也没点用处,太子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还变本加厉,这回是再不敢只指望着皇后了。

宋老太太明白宋老太爷的意思:“这也就是你们几个下定了决心,搁我,我是万万不愿意小宜这样拼命的-----担了多大的风险哪?圣上要是一个不顺心,拿她当出气筒,她可不就完了。毕竟不管放在哪里,太子跟恭王是圣上的儿子,小宜到底不过是个外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三章 节礼

这道理谁都知道,宋老太爷宽慰她:“也不是就这样说,小宜她这么做也有这么做的好处-----太子四处伸手不是办法,何况西北的事遮也遮不住了。与其等着到时候绍庭难做,不如如今就痛下决心把太子的真面目放在圣上跟前-----现如今这个机会难得,太孙殿下跟小宜都要被太子殿下杀了,圣上怎么也不会觉得他们跟这些破事有纠葛。”

宋楚宜这样做也的确是办法的事,太子的那些个窟窿太难堵了,不说他们愿不愿意堵,实在是堵不上-----扬州弊案的事先不说,毕竟过去了。可太子如今明晃晃的豢养死士,勾结地方大臣伸手就是要钱,又有西北走私一事,这些事一旦闹出来,可跟现在闹出来的结果全然不同-----现在闹出来,宋楚宜跟周唯昭都是什么也做不得的,扯不到他们头上去。以后闹出来,就难免会牵连他们。

这固然也是原因,宋老太太始终有些愁眉不展:“话是这么说,可小宜她也分明是为了太孙殿下出气。我如今总算是明白她说的在梦里对沈清让如何如何死心塌地的话来了,这个丫头不动心就不动心,一动心就恨不得把手里的一切都双手捧到人家跟前去。梦里她倾尽所有最后下场凄惨,如今......当初她愿意为了太孙亲自去皇后跟前提醒皇后惩治太子,现在又敢违背皇后的意思把恭王太子的恩怨摊在建章帝跟前,要是以后太孙不喜欢她了,她又该怎么办?”

宋老太爷也沉默一回,小孙女儿最近脾性同前几年大不一样,从前稳打稳扎占尽便宜却不显山不露水,可最近却越来越剑走偏锋锋芒必露了。

他倒不是同宋老太太担心的那样,他毕竟是外头当家的男人,这些儿女情长的事儿,说上一百回他也不觉得有甚,周唯昭身份何等贵重?往后若是真的荣登九五,三宫六院难道少的了?他都明白这个道理,觉得小孙女儿这样灵性,也晓得进退轻重。他担忧的是另一层,看着宋老太太叹气:“你还有心情担心这个,小宜分明是志在九霄哪!”

宋老太太唬了一跳,左右打量了一眼,拍着胸口看着宋老太爷,嘴唇蠕动半日,终于沉沉的叹口气:“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跟了太孙,若不飞上天当凤凰,那就要当待宰的鸡。”

“你既知道,就该知道他们日后的路处处都是险境,还在意这些小节?”宋老太爷摸了摸胡子,喝一碗茶缓一缓喉咙:“先把眼前这一关过了罢,日子总归是他们自己过,小宜是个聪明孩子,外头的事能顺当,内里总归差不了。”

宋老太太就觉得宋老太爷还是不够了解自家孙女儿这脾性,心里揣着担忧,不好同别人说,同做舅母的端慧郡主跟余氏倒是能说上几句:“小宜这也算是为了太孙殿下奋不顾身了,日后只希望殿下始终能记得今日情分才好,否则小宜这个性子,怎么过的好?”

端慧郡主跟余氏都劝她:“殿下是个有分寸,重情分的孩子,他同旁人不一样。何况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总不能因噎废食罢?”

宋老太太就不好再往下说了,听端慧郡主说起皇后娘娘:“气的病了,这几天荣成公主一直在跟前侍疾......”

两个儿子一个残了一个如今还不知会如何,不病也得病了,宋老太太略皱了眉头:“眼看着就是中秋,皇后娘娘该率内外命妇拜月的,眼下这情形......”

“还不知道是如何,若实在不成......”端慧郡主加你余氏同宋老太太都朝自己看过来,声音又不自觉的更低了些:“若实在不成,恐怕会是太子妃代行......”

宋老太太的眉头皱的更紧,宫里没了太后,皇后又重病不起,叫太子妃来代行职责也不是不可,可在眼下这个时候,总是有些微妙。

可这些担忧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得了的,宋老太太也就不再多问,同余氏再商议了向明姿的婚事-----余氏除了当全福夫人之外,还兼任了中人,两方规矩不同,都是她来传话说合。

等确定了章程,刚去男方那边传了话,就听说李大人恐怕来年要挪一挪位子了-----江西那边巡抚的缺,内阁推了几个人建章帝都不满意,最近才松了口叫李峪去顶。

消息传来,宋大老爷跟宋大夫人都有些欢喜-----虽然是由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平级移动,可江西刚出了这事儿,建章帝点了李峪,可见对李峪的看重,等他江西赴任去,三年期一满,肯定是要高升了。

宋老太太原先也如此想,等宋老太爷回来的时候还问他:“咱们家从前就同李家是通家之好,现在又即将结为姻亲,现在圣上点了他去补杨云勇的缺,这是不是......”

是不是就是决定了把周唯昭当下任继承人的意思,专门给他培养班底了?

宋老太爷却摇头:“眼下恭王究竟是怎么个说法还不知道,等这件事完了,再瞧瞧吧。”

虽然论理来说,建章帝既然用马圆通来当了个挡箭牌,是没有闹大的意思,可毕竟圣心难测,谁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他如今是不迁怒周唯昭,可难保以后。

何况就算东宫真的就如同宋楚宜预料的那样稳如泰山,那也还有个周唯琪呢,不管是儿子还是孙子,建章帝的选择还多的很,现在就想这些,太早了。

“眼看着都中秋了,肃王鲁王陆续都进京了,听说明天就能进宫去拜见圣上皇后,恭王的事,总得在中秋前给出一个说法吧?”宋老太太蹙眉:“这样一天天悬着心,总归不放心。小宜在宫里该多提心吊胆?”

宋老太爷倒并不担心宋楚宜会不会提心吊胆,他去净房换了衣裳重新再出来,觉得眼皮有些发沉,还是打起精神叫宋老太太安心:“这你不必担心,中秋乃是大事,在这之前,总得有个说法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四章 后手

到底如同宋老太爷料的那般,事情拖不过中秋去-----几个藩王都是赶回来过中秋祭祖、给建章帝再贺万寿的,肃王鲁王早早的中秋前就到了京城,一路上也安安分分,招待他们的官员他们也都是能推尽量就都推了,半点尘埃不沾的到了。

恭王这边却一病病了将近半月,留在河北半点信都没有,再拖下去,就该有人要起疑心了,建章帝晓得这个道理,可他实在没想好该怎么对小儿子。

对小儿子在他心里都是同样的,一个大儿子自然是不同的,占尽宠爱,小儿子也是心头宝,现在大小儿子闹成这样,大儿子已经叫他母亲给狠下了心断了前程,可小儿子呢?

建章帝极心烦,他一心烦,就喜欢在三清神像跟前坐着,修仙得道的梦想过了这么些年,没消退不说,反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越发的强烈了,他在三清神像跟前坐了半日,召见了赖成龙,问他廊坊那边有什么消息。

赖成龙仍旧同以前一样尽职尽责的当差,他是个不错的帮手,跟陈襄他们三天两头就被弹劾的不同,赖成龙这人办事可靠,为人虽不算是至清至廉,可绝对能说的上是个好人,自他当上锦衣卫都督之后,诏狱里死的人都少了一半。

建章帝就喜欢不闹腾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叫泰王闹的差点儿就下了阎王殿,平生最厌恶的就是有人闹,当初兴福闹,他就叫兴福脑袋搬了家,可现在闹的是他自己儿子,他已经亲手杀了一个儿子,现在要他下手再杀一个,他实是做不到。

赖成龙尽职尽责,把恭王的情形一五一十的同建章帝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邪风入体,着了风一吹就更重了,这几天连路也走不得,昏昏沉沉的。”

什么邪风入体,什么风寒,大抵是事发了晓得怕了吓成了这副模样,建章帝心知肚明,面上无甚表情,心里长长的叹了口气,手里鲜红的朱砂笔搁在了案上,吩咐赖成龙:“妥帖的送回来。”

就是中秋了,不管该怎么处置,也得先把人弄回来再说,赖成龙垂了头恭敬应是,转身要走,又被建章帝喊住了,他回头瞧见建章帝面上表情阴沉沉的,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什么也不敢露出来,恭敬的垂了头。

“你同宋家那个丫头走的倒是挺近。她一个小丫头,居然也认识你,还能使唤得动你?”建章帝问的似是漫不经心,也没抬头瞧他一眼。

这话问的可不是那么好答,老练如赖成龙背后都忍不住出了一身冷汗,幸好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说辞,此刻也不敢露怯,仍旧平静无波的恭恭敬敬垂下了头:“阳泉一路上结伴回来,六小姐说信得过我。”

建章帝沉默了半响,挥了挥手叫他走了,思忖半响,召了胡供奉来听一回太子如今情况,就又叫安公公去请宋楚宜。

安公公一听是去请宋楚宜脚下就有些软,纵然是当初帝后失和吵架拌嘴,他都不带这么怕的,实是这位宋六小姐就不是一般人,忒吓人。

幸好这回请了人来却不用他陪侍在旁,他出来廊下抹了把汗,竖着耳朵听里头动静。

建章帝晾了宋楚宜一回,处理好手边公文,一抬头见宋楚宜气定神闲,瞥了她一眼:“这几天都没回去,你就半点不担心?”

上回他已经把话说的那样明显,只差明晃晃的告诉宋楚宜他有杀人灭口的心了,这么几天他没开口叫宋楚宜回去,卢皇后那边也无声无息的,宋楚宜竟也能沉得住气-----建章帝知道的清清楚楚,宋楚宜连封信也往家里递。

宋楚宜一双眼睛清澈透亮得如同湖里湃着的黑葡萄,看着建章帝眨了眨:“圣上圣明烛照,这几天若是查清楚了,总不会不惩治作恶的,反过来对付我。”

人不大,可实在是机灵聪明,话也说的好听,建章帝双手放在桌上,呵了一声:“嘴皮子功夫倒是利索。”他顿了顿,又看着宋楚宜踌躇了半响。

那天太子派去刺杀宋楚宜的是他豢养的死士,锦衣卫已经把名单都摸清楚了,一网网下去,这些年太子养的这么些人都跟鱼似地罩在了网里,而那些后来在城郊出现的狼群也查清楚了,就是恭王派来京城的信使勾结了清虚观的道士做下的,先在车上做手脚,一路又把狼引到他们休息的地方,打的就是一网打尽,再栽赃太子的主意。

要不说这两人的确是兄弟,恨不得对方死的干净的心思是一样的。

建章帝想到这里,忍不住面色沉沉:“既然你这样能说会道,那你不如给朕出个主意。太子如今已经是这个模样,恭王又该如何处置?”

这话问的实在有些不安好心,宋楚宜眉间现出些难色来,看着建章帝无奈的叹口气:“臣女就是不知道,所以才请陛下作主。现在怎么陛下反倒是叫我说?我若说轻轻放下,那显得太虚假了,可我若跟您说请您下狠手,那您岂不是要觉得我恶毒,更要怀疑我跟太孙是不是也有争权的心思?”

话终于说到了点子上,建章帝挑了挑眉:“难不成你没有?”

若是没有,怎么会在皇后对太子动手之后,才跟赖成龙说这事儿,不就是怕自己会对太子和恭王各打五十大板,然后不了了之?

宋楚宜面上表情十分诚恳:“太子殿下是怎么对太孙的您也看在眼里,就如同我跟您说的那样,我不为了别的,就图这条性命。总不能因为嫁了殿下就要丧命吧?若是这回轻轻揭过,那我跟太孙的性命岂不是一文不值?到时候太子跟恭王殿下恐怕更要对我们的性命不屑一顾随意取乐了。陛下,我们其实只求一个公道,也只求能继续在这世上活着。”

是不是先两说,可宋楚宜这话说的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太子跟恭王做的就不是人事,她这样不依不饶想尽办法叫他们得到报应也是人之常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五章 放行

是不是求个公道,建章帝心里不置可否,桌上赖成龙递上来的太子这些年伸手吃拿卡要的证据一摞摞的都快放不下,除了这些,还有纵着范良娣害了人家锦乡侯侯夫人的,罪证简直多的没法儿数,用罄竹难书四个字来形容太子也不为过。

宋楚宜就这么明晃晃的把她对于太子的态度毫不遮掩的摆在明面上,说她有野心,也太牵强了些-----但凡聪明会揣测圣心些的,就该知道,太子再怎么混,再怎么贪,他终归是建章帝仅剩的唯四的儿子之一,更别提还是建章帝花费了最大心力的嫡长子,她这样不留情面,摆明了就是不顾建章帝跟卢皇后为人父母的心情,一心一意要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都做的这样绝了,摆明了也是不想委曲求全来换好处的意思,说她没有野心,倒还真是像模像样。可建章帝无端却又想起宋楚宜之前被元慧断命的事来,极贵之命......就算这个小丫头不生出妄念,那宋家呢?崔家呢?甚而,卢家跟周唯昭呢?

他朝着宋楚宜扬了扬下巴,转而问起周唯昭的伤情:“胡供奉不是说了不过是皮外伤,怎么到现在还没醒?”

也不是没醒,第二天第三天都醒了一会儿的,只是病来如山倒,许是这些年实在太累了,当初何等艰险的毒,周唯昭尚且强撑着一路没倒下去,这回不过是皮肉伤,可人却瞧着一天比一天瘦下去。宋楚宜想起卢太子妃叹着气说是心病的模样,也就照实了说:“皮外的伤是好全了,可是内里的伤却难治。”

建章帝就不再问了,他心疼两个儿子,为了两个儿子烦心,可不是不挂念孙子的。不说这孙子生来带着仙缘,得了张天师青眼,单论情分也是有的。建章帝犹记得他五岁时病了一场,高烧不断,太医供奉挤了满满一屋子,都磕头如捣蒜,连句场面话都不敢说了,他抱了孙子大发雷霆,小孙子烧的迷迷煳煳神志不清,却还知道在他怀里钻了钻寻了个舒服的姿势靠着,奶声奶气的喊他祖父----太子身体极差,抱他的次数一只手也数的过来,因着是长孙,又有人说抱孙不抱子,他抱孙子的次数反而比太子这个当爹的要多的多。

那一声祖父到了如今也还印在他心里,那样全心依靠的信赖他从未在谁身上得到过,孙子自幼跟他就是亲的,他哪里有不疼的道理?静默了一回,他觉得喉咙里有些泛酸,半响之后才沉沉的冲宋楚宜一挥手:“你明日便家去罢,中秋眼看着也要到了,虽然是太孙妃,可也是快当新嫁娘的人了,该准备的都准备起来。”

罢了,建章帝垂下眼睛下了决心,左右现在这个小姑娘是为了自己孙子,自己孙子也喜欢她,且看以后罢。

听见叫出宫了,卢太子妃喉咙里一直悬着的那颗心才算是落回了肚子里----眼看着快中秋了,不管事情怎么拖,总拖不过中秋去,若是连中秋都不叫宋楚宜家去,建章帝就是打算拿宋楚宜来做这两个儿子的陪葬了,眼下总算是......

她这颗心还没在胸腔里安安分分呆上一阵,卢皇后那边却又来了懿旨,要宋楚宜过去,她思虑再三,换了衣裳要同她一起去。

宋楚宜原本不让的,她晓得卢太子妃是好意,想去卢皇后跟前替她说话,可卢皇后如今已一下子栽进去了两个儿子,还吃了一记暗亏,心里这口气,又怎么能是卢太子妃几句求情就能消散得了的,她既知道,自然也做足了准备,卢太子妃却执意要跟了去。

道家讲究无为,儿子过了这么多年清心寡欲的日子,对什么东西都是淡淡的,好容易有一样喜欢的,卢太子妃怎么忍心叫他的心头宝受委屈?亲自送宋楚宜去了清宁殿。

只是到了清宁殿卢皇后却叫谢司仪把卢太子妃挡在了大殿,谢司仪面上神情倒还同往常差不多,说出来的话却比从前**的多:“娘娘只想见见宋六小姐,太子妃不如先在偏殿喝口茶等一等,等见完了宋六小姐,太子妃再去见娘娘也是一样的。”

这下卢太子妃再想跟也跟不得了,眼睁睁的看着宋楚宜跟着谢司仪进去,秀气的眉头笼在一起,轻轻的叹了口气。

卢皇后自来就知道宋楚宜这个小姑娘同寻常的小姑娘不一样,可她再没料到宋楚宜的胆子能大成这样,她心里忍着这口气多时,到底冷眼看着建章帝把宋楚宜拘在宫里-----夫妻这么多年,她哪里会不知道建章帝的脾气,晓得建章帝留人是在考虑,到底要不要这个丫头的性命。

她原本以为宋楚宜怎么也要换张,再不济也会托了她的贵妃姐姐来服个软,可谁料想她什么都不知道似地安安稳稳呆了这么段日子,建章帝居然松了口叫她家去。

既然叫她家去,就说明是要放过了,卢皇后倒没打算真要宋楚宜的性命,毕竟是周唯昭亲自开口要的人,又聪明,日后的确是个助力,且她如今两个儿子眼看着是都不成了,这个亲孙子却是极得用的,可宋楚宜脱身脱的这么轻易,她心里到底有些过不去,此刻掩着嘴咳嗽了一声才抬眼看向宋楚宜:“已经让他瘫在了床上了,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事也就过了不好么?你为什么要把事情做绝?”

这一口气憋得久了,卢皇后眼眶都有些泛红,眼圈又是乌黑的一片,看起来格外的憔悴:“如今闹成这样......”

她一想到小儿子‘病’在路上,回来还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就如同催心摘肝一般的痛:“那一个是唯昭的爹,一个是他的叔叔!”

宋楚宜眉毛也不曾动一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不闪不避的看着她,分毫不让:“可他们没把殿下当儿子和侄子看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六章 请命

卢皇后叫宋楚宜说的没了话,眼眶愈发的红,想着这小姑娘恁的年纪小却恁的心狠,又不由想起元慧当初的话来,如今仔细想想,却真有些应了-----可不就是天煞孤星的命,连太子跟恭王碰上她,也落得这个下场。

宋楚宜像是她肚子里的蛔虫,晓得她心里在想什么,既不辩解亦不叫屈,只是笑的露出两个酒窝再问她:“何况娘娘扪心自问,若这事儿再煳了稀泥,煳煳涂涂的就混过去了,以后呢?上回殿下纵容范良娣,太子妃来寻您,您说太子会收敛的,可他非但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我知道娘娘心疼儿子,想要全他们的性命,想要大事化了小事化无,可将来这种事若是再发生呢?殿下没有第二条命,我也没有......”宋楚宜见卢皇后看过来,也不讳言:“不得太子的喜欢不是殿下的错,他既不喜欢,当初就别娶太子妃,就别生出殿下来,生而不养,生而不教,算什么父亲?原本他若只是不养不教,只是偏心,这样煳煳涂涂的过下去大家面子上都好,可他已经疯狂到要取自己亲生儿子的性命,恕我直言,我看不出这样的人会收敛到哪里,既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再咬人,只能拔了他的牙。”

“娘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您宠了太子跟恭王这么些年,纵容了他们这些年,也退让了这么久,可他们谁按照您的心思变了?都没有。您这样爱重他们,他们一个也不把您的爱重放在心里,还反过来怨恨您。您是当母亲的,自然不跟他们计较,想着他们好,可是他们这样下去,就算今天躲过去了,以后呢?您把他们的胃口越养越大,以后打算拿什么填补他们的野心呢?重症需下勐药,您看现在不是很好吗?”

卢皇后想开口,可宋楚宜的话却是没错的,她半句辩驳不了,瞪着眼看了她半日,心里那口气总算是吐了出来,摆摆手同建章帝一样,打发她家去,她同建章帝还不同,饶是再生气,到底知道形势比人强,叫谢司仪把备下的指点规矩的嬷嬷并两个宫娥跟了她一道家去。

卢太子妃瞧着她出来先松一口气,拉了她的手打量一遍,瞧见谢司仪点的人,眼里诧异一闪而过,而后就轻轻替宋楚宜理了理头上的发钗,同她道:“唯昭醒了,我先进去同母后请个安,叫湘灵陪着你先回去。”

可她回去却并没见着周唯昭的人,伺候周唯昭的内侍小栋子告诉她:“殿下醒了就要去见圣上,拦也拦不住。”

建章帝对着宋楚宜尚且有些杀心有些试探的意思,对着孙子却只余愧疚了,瞧他发白的面色和唇色,叹口气:“真是苦了你。”

这话纵然是周唯昭去龙虎山呆了七八年,建章帝也没说过-----他不觉得修仙修行苦,这可是求也求不来的缘法,可眼下这遭却真是不仅伤身而且伤心了。

他也不替太子说话,头几天还肉疼,看着太子极力想动弹说话却又无能为力的样子还心头火起,可随着锦衣卫的线报一本一本的送上来,再多的慈父心肠也被磨没了,天家的血脉亲情,说到底在权利面前还是算不了什么。

他好不容易九死一生拿到的家业,太子还没当家呢,就可劲儿给他想要败光,他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此刻叹完了这一声,又看着他:“他这些年来委实不成样子。”

扬州弊案还有江西巡抚杨云勇的事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这豢养死士这一条是万万忍不了的,建章帝越想心头火越起:“好在你未来媳妇儿拎得清也够狠,叫赖成龙顺藤摸瓜摸出这许多罪证来,否则你皇爷爷无颜对列祖列宗了。”

周唯昭气血还是有些不足,捂着嘴强忍着咳嗽,喊了一声祖父:“父亲的事我听母亲说了,祖父别怪小宜,她也是为了我好。”

建章帝拿眼去瞧他,少年郎丰神俊朗,眼神清明坦荡,纵然是病了这么些日子,这些憔悴也只更给他添几分俊秀,半点不显狼狈。这副光风霁月的模样,太子什么时候也未有过。他这样不遮不掩的说宋楚宜是为了他,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似乎一点儿也不担心会被怀疑揽权,会被怀疑争权。

不等建章帝说什么,周唯昭的声音就响起来:“祖父千秋正盛,父亲他如今这副模样,已经无力坐稳东宫......”

建章帝挑了挑眉,面上仍旧四平八稳,竖着耳朵听周唯昭继续说-----太子中风,尚且不能自理,如何再行太子职责?就是恭王,这回的事一闹出来,想要坐那个位子也是不能了-----他还活着呢,恭王尚且就敢毒侄杀兄的,以后还得了?

可周唯昭却已经端端正正的跪在了地上,磕了三个头,一个比一个磕的实诚。

“孙儿听说湖北大水,瘟疫频发,自请去治水。”周唯昭重新立起身子看着建章帝:“请祖父恩准。”

建章帝不打算废太子-----他只有两个嫡子,废了太子就是恭王,可恭王也同样不行,剩下的两个成年封王的儿子又是庶出,而周唯昭业已长成,行事有分寸,又即将大婚,若是太子不行了,实是再好不过的继承人人选。

建章帝也正是介于这一点,开头才犹豫,总觉得周唯昭跟宋楚宜有将计就计一下子除去太子跟恭王的嫌疑。

可到如今,他却又觉得自己有些多心了,周唯昭若真是那样的人,范良娣的事早就该闹上来,可他从来没有吭过一声,如今还自请去湖北。

湖北如今是个什么情况?死人的奏章一封一封往京城递,银子拨下去了,派了钦差御史下去,可都半点效用也不起,就这场大水加瘟疫,如今湖北报上来的人数俨然已经到了四千余人,连先行派下去的钦差也染了疫病。

第三更不是我敷衍的爆更啊,我说的爆更就是真的爆更,最起码一天会有两万字的啊,我在为爆更存稿子......三更只是保底呀。大家放心,我承诺的咬着牙也会做到的啦。

另外要推荐下我好机油自在观的《周氏医女》,三百五十多万字了,非常肥,有感兴趣的可以移步瞧一瞧看一看啦~~~~爱你们么么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七章 重病

周唯昭在这个时候想要去湖北,建章帝就忍不住竖了眉毛喝了一声:“胡说!千金之体不坐垂堂,这哪里是你能去的地方?!何况你也是即将大婚的人了,若是有个好歹......”

周唯昭却自己把话都说的透透彻彻的:“祖父,父亲跟恭王叔虽然犯下大错,可是就跟祖母说的那样,这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不闹到您跟前,只要当时小宜不去同赖成龙交那些人,恭王叔至少是决计没事的,这样就算是祖母已经对我父亲下了狠心,可您至少还多一重选择。”

孙子向来是个明白人,建章帝看他一眼,扬手不再叫他说了:“这事儿不用再提了,如今不管是不是,也不管宋家那个丫头到底是个什么心思,事儿捅开了就是捅开了。她做的也没错,她又没外头四处嚷嚷去,反正只告诉了朕。朕是国君也是家主,朕儿子犯了错,她没法子,不来求朕做主,不就险些白白丢了命。”

“何况,你自己也晓得,你父亲跟你王叔如今这么副模样,你这个皇太孙就至关重要了。怎的敢说去湖北以身涉险的话?”他扔了一摞奏章到他面前:“你且瞧瞧赖成龙送上来的这些折子,朕向来心疼儿子们,总担心他们不够花用,进项没少了他们的,可你父亲跟你王叔却个顶个的能伸手,能揽财。”一个手伸到了金矿头上-----太原那边发现了两座金矿,藩王封地上的矿的出产还是要上报朝廷的,可恭王都瞒报了。太子就更不必说,浙江那边给他送的银子就不知凡几了-----都是抗倭的将士们的银子,他也好意思贪。

周唯昭翻一遍,就听见建章帝问他:“你父亲那,你祖母已经处置了,可是你恭王叔这里......他如今在廊坊,病的不轻。依你看,朕该怎么处置他?”

建章帝已经只差明着说恭王就算没跟太子那样残废,日后也绝对不可能再有机会挨着这个位子了,周唯昭自然也是上道的,他略想一想,就看着建章帝:“我朝并无藩王进京的先例,前朝藩王们就算是就算在封地,也多有把嫡长子送来京城当质子的。”

建章帝立即就明白了孙子的意思-----并无藩王进京的先例,意思是日后这三年一朝的仿前朝的旧例的规矩就可以废了,叫恭王永生永世别再想着回京来,而送嫡长子进京城这一点,就更不必说了,自然是为了掣肘藩王们的。

恭王到底是建章帝的儿子,太子已经成了这副模样,他总不想两个儿子都残废。听周唯昭这样说,正跟心里的想法不谋而合,面上不动声色,又同周唯昭说起挪地方的事儿:“八月过了礼部的事儿一完,你先休息一阵。等十一月里大婚完了,开了年去兵部练练。”

周唯昭在兵事上着实有些天分,阳泉叛乱他只用了小半年就处理的干脆利落,之前太子没中风,也没这些糟心事儿闹出来,其实众人也心知肚明周唯昭这个皇太孙的分量----太子那副病怏怏的模样,皇太孙自然要早早培养起来。

建章帝从前是这个心思,现如今出了这样的事儿心思就更是强烈了,太子从前虽然身体不好,也早早的开了蒙,入阁读了书,只是后来身体太差,多灾多难的,才没法子,波澜不兴的当了这么多年不作为的太子,跟一潭死水没什么两样。

现如今周唯昭却不同,太子那代算是已经毁了,希望既然都寄托在周唯昭身上,自然不能再同太子那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养成了个不顾天下兴亡只顾自己死活的性子。

周唯昭心知建章帝的意思,也不骄不躁,去湖北的话没再提起,再说了会儿话,就被建章帝赶回去休息。

他却顾不得休息,先去了清宁殿-----他皇祖母的性子他知道的很,怕她会难为宋楚宜,从建章帝书房出来就一路奔了去。

可没料到没等着宋楚宜,只看见了母亲,倒是卢皇后见了他一时喜一时气,喜的是他睡了这么多天总算是醒了,气的是他一醒来就记挂着未来媳妇儿-----谢司仪说了他是从建章帝书房直接过来的,不是为了宋楚宜还是为了谁?

可还没等她把气撒出来,周唯昭先上前握着她的手喊了声祖母。

相比建章帝,卢皇后还更吃他这一套,当下眼睛就红了,之前想抱怨宋楚宜太狠心那些话终究没说出口,也说不出口,孙子才是最可怜的那个人,太子跟恭王却全是自找。宋楚宜全然是为了周唯昭考虑,她说宋楚宜太心狠,岂不是就在帮恭王跟太子说做的那些事不算什么大错事?

她看一眼卢太子妃,再看看周唯昭,唉了一声点了点头:“算了,什么都不必说了。我都知道了。”

话音刚落,谢司仪那里就送了消息进来:“恭王殿下已经由锦衣卫千户跟羽林卫副千户护送着回京城了,如今先回了恭王府,胡供奉跟梁太医一路跟着呢。”

谢司仪迟疑了一会儿,还开口补充:“听说殿下他风寒加重,如今已经连床也起不得了。”

重病,卢皇后垂下眼睛,看了周唯昭一眼:“他这病,能好吗?”

这问的却是建章帝的意思了,自然是建章帝要他好就能好,要他不好就不能好,这些天了,建章帝一直没表态,也不肯松口透露到底怎么处置恭王,卢皇后就为了这个悬心。

周唯昭点了点头,把刚才跟建章帝的对话告诉了卢皇后,又道:“只是以后祖母不能再见到恭王叔了。”

只要活着,见不见又有什么打紧?卢皇后摇了摇头,彻底放了心,也就不觉得宋楚宜破釜沉舟的行为那样可恨了,反倒觉得如释重负-----从前总要为了如何替太子和恭王遮掩费尽心思筋疲力尽,现在事情都闹开了,反而倒是轻松了。

更完啦今天,大家早点睡,不要熬夜哦。晚安晚安~~~爱你们么么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八章 搭线

恭王进京的消息同宋楚宜出宫的消息是一通传进杜阁老耳朵里的,虽然宋老太爷已经把话说的很明显,叫他好自为之,可是毕竟牵扯已经这样深了,能不能拔出脚来,原本也不是他说了算的,宋家的这条门路既然已经走不通了,就要想想别的路子能不能走。

杜夫人原先去宋家吃了闭门羹,平白丢人现眼,早已经憋了一肚子的气,此番听丈夫又提起旧事来,不由就有些生气:“您当我不愿意帮您的忙?我也晓得此事要紧,可是话说回来,您也不是不知掉崔家跟宋家是一个鼻孔出气,宋家既然已经是这个态度了,崔家难不成还能跟宋家对着来不成?崔侍郎出了名的疼爱外孙女,哪里会理会咱们理会恭王殿下?依我说,趁早熄了这个想头死了这份心,想想别的法子还有可为。”

杜阁老这些天一直悬着一颗心放不下,现在见自家妻子这样拆台,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登时心头火起:“你晓得个屁!”

他是文官,平常开口闭口都是圣人之言,这几十年了,就没听他这样说过这些村言俚语,杜老夫人高涨的气焰一时尽数熄了,皱了眉头换了副语气,委委屈屈的嘟囔:“也不是我不给办,实在是宋老太太难相与,端慧郡主又岂是个好说话的?这两个人我都没法子,您就算使了我去,也不过平白再得一场气,何苦来哉?”

杜阁老生气归生气,道理还是懂得的,听杜夫人这么一说,腹中憋着的担忧就一股脑的尽数吐了出来:“没法子也要想法子,恭王跟咱们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他出了事我们难不成逃得了?少不得还是要想想法子。”

杜夫人的反应难得这样快,两个眼珠子一转提醒杜阁老:“锦衣卫什么查不出来?既然说这事儿是马圆通余党做的,就是圣上没闹大的意思。既不闹大,自然是想保住两个儿子,恭王殿下天潢贵胄,又是圣上唯二的嫡子之一,哪需要我们来费尽心思的伸手拉一把呢?”

理儿虽然是这么个理儿,可是话却不是这么说,杜阁老宽大的官服换了下来,着了家常的常服同杜夫人道:“闹出来,太子跟恭王固然千夫所指,可咱们圣上的面上哪里挂的住?不闹出来,也不是就没事了。你看宋家那个丫头,如今不大大咧咧的出来了?”

若是真心想保住儿子,那太孙不说,好歹是太子的亲儿子建章帝的亲孙子,可宋六是什么?她不过是外人,论理就不该再出宫门,在宫里‘病’了,一病不起,这才是真想把事儿压下去,保住太子跟恭王的做派。眼下宋楚宜好端端的,宫里传来的消息反而是太子的病越发的重了,恭王也一路病到了京城,这隐约已经说明建章帝的态度了。

杜夫人被杜阁老说的汗毛都立起来,原先不怎么担心的,如今也不由得悬起了一颗心,看着杜阁老半响,头有些发昏的啧了一声:“可......这两个可都是圣上和娘娘的嫡子啊!”

杜阁老忍不住冷笑一声:“可圣上也不是没有嫡长孙,嫡长孙也长成了。”

只这一句,杜夫人就没话好说了,张着嘴看着杜阁老:“他毕竟还小,圣上就能放心了?”

杜阁老自己也担忧,瞥她一眼:“不放心他,难不成放心为了攻讦对方而冲儿子侄子下手的太子跟恭王?何况太孙殿下原本就是未来储君啊。”

杜夫人这回彻底想明白了,打了个激灵有些着急:“既这样说,那我还是去打听打听消息?”

这下倒是杜阁老摇了头,他呆坐在椅子上坐了半响,目光往杜夫人面上看过去:“你说的也有道理,现在求宋崔二家怕是不行了。原先事情尚不明朗的时候宋程濡那个老狐狸尚且半个字都不肯吐露,半分不肯退让的模样,现在圣上摆明了有补偿太孙跟宋家的意思,他们哪里还肯再露消息给你,叫你活动?”

杜夫人低着头半响没说话,许久才沉沉的叹了一声:“这么说,就这么着?”

就这么着多不甘心,难不成等着恭王遭殃了,他们也跟着倒霉不成?她想一回,抬了头看着宋老太爷:“等这回进宫去了,我跟皇后娘娘打探打探?”

外命妇里,这几位阁老的夫人都是时常递了牌子进宫走动的,在皇后娘娘跟前也有几分脸面,何况杜阁老一直是替恭王做事的,从前是恭王的老师,香火情总还是有几分。

现如今也没了什么更好的法子,杜阁老沉甸甸的点一回头,去了书房,把凡是跟恭王沾边的东西都给搜捡搜捡了一把火烧的精光,末了还是不放心,又细细的梳理一回这些年来跟恭王的瓜葛,一夜都没好睡。

杜夫人的牌子早就递了进宫去的,只是皇后一直没有召见,隔了两天皇后那里说是好了,她收拾收拾就迫不及待的进了宫。

卢皇后瞧着的确是大病初愈的模样,傅粉之后眼圈底下淡淡的那圈乌青也明显的很,只是她精神却尚算好,还问一回杜阁老的小孙女:“怎么不见进宫来?”

杜夫人心里先松一口气-----卢皇后既还能笑的出来,可见事情未必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她也就扯了笑陪着卢皇后说话:“她泼猴儿似地,不敢让她来扰了娘娘清静......”

卢皇后拨了拨帕子里托着的松子,轻轻吹了一口,去了衣看向杜夫人笑:“什么泼猴儿,我倒喜欢她爽朗大方的模样,下回尽管带了进来,本宫喜欢呢。”

杜夫人心里愈发轻松,陪着笑应是,斟酌了一会儿见殿中除了伺候皇后的亲近人并不见其他人了,便试探着问起恭王来:“眼看着中秋佳节了,肃王鲁王殿下回了京城拜见了圣上跟您,如今也在家中准备,怎的恭王殿下没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