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若是不交呢?”朱明月一侧头,噙着笑,“难道就不让小女下山,或者…让小女断胳膊断腿以偿?”

出家人岂会随便见血杀生!老和尚刚想开口争辩什么,然他甫一张嘴,少女就抬起手,唬得老和尚退后一步,心里不禁暗暗后悔为何独自一人在这里,没带几个武僧在身边。索性朱明月只是撩了一下发丝,轻声道:“别怕,布达高僧,小女没有伤害吉珂,自然也是不会伤害你的。”

七个武僧守在法堂外,还有一十八个二级佛爷,这位七级的阿戛牟尼真真怕死得很。

布达的脸已经黑似锅底,在接到那封信的时候,上面说是让他来收尸,他险些骇吓得昏厥过去,但仔细一想,既然能约在若迦佛寺内见面,吉珂的性命定是无虞,同时他也猜到人八成还在寺内。可惜他派出半个寺庙的僧弥在全寺上上下下地搜找,竟是一无所获,他不敢再妄动,生怕惹恼了暗处的人,鱼死网破。

可是,吉珂!居然抓的是吉珂…

“老僧身在这寺中,怎的还会怕小施主不成?老僧劝小施主还是莫要纠缠,赶紧放人,否则后果恐怕不是小施主能承受的!”提心吊胆一气,对方居然是个小姑娘,布达对此十分恼怒,更觉得让人戏耍了,再去想这背后的用意…老和尚眯起眼,面色阴晴不定。

“小女既然敢一个人来见布达高僧,就代表绝不会有什么后果。”朱明月面不改色地看他,浅笑道,“至于吉珂小师父,他如今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但会不会一直安全下去,还要看布达高僧您是否愿意渡些福泽给他了。”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处软肋,某个死穴会使人摒弃所有的原则。

朱明月对南上座部佛教所知不详,但也知道仍在寺的和尚还俗之前是不允许娶妻生子的,尤其还是七级阿戛牟尼这样最高级别的高僧。可布达.阿戛牟尼作为精通佛法、德高望重的一代高僧,不仅有儿子,还有了吉珂这个孙子——放在寺门负责看守和洒扫,亏他能想到这种掩人耳目的办法。

法堂外那些武僧和二级佛爷没有冲将过来,立时将她五花大绑,身为七级阿戛牟尼却始终对她再三忍让“以礼相待”的原因,也在于此。布达的秘密,至今仍是秘密,一旦不小心宣扬出去,很可能整个若迦佛寺就毁了。这就是朱明月之前跟那个土司府影卫所说的“投鼠忌器”。

少女如此胆大妄为有恃无恐的态度,又洞悉了那个从未被外人知晓的秘密,让布达的心里一沉,有些心慌意乱,可到底是心境通透的老佛修,一个晃神间,布达忽然就想到了什么:“你是澜沧那边派来的?是…二管事的人?”

果然早有勾结啊。

“小女不是西纳的人,也不是那荣的人。”

“那你、你是大管事的人?”布达面色更难看。

朱明月摇头:“小女也不是土司夫人派来的。”

“那你究竟是谁?来若迦佛寺做什么?”布达觉得自己额上青筋直跳,有隐隐绷不住的势头,三十几年的潜心苦修几乎要被这胡搅蛮缠的小丫头毁于一旦。

“布达高僧,小女是来救你命的。”

不想让人知道的事就是秘密;隐蔽不为人知的事,也是秘密。很巧的是,在高僧布达的身上,这两种秘密兼具。前一种是他破了戒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在寺修行期间又破了戒,给他生了个孙子——对于被奉为信仰存在的得道高僧而言,这是毕生难以抹掉的污点,也是绝不可被原谅,是足以摧毁他的致命伤。至于后一种秘密,并非发生在他身上,仅是为他所知。

后一种,也是朱明月来到元江府的真正原因。

“小女是来救你命的,布达高僧。因为小女知道你的秘密,你们的秘密。”

“什、什么…”

在朱明月说出这两句话的时候,布达的瞳孔猛地一缩,浑身的毛孔都战栗了起来。也是在那一刻,他挺直了脊背,脸上是不敢相信的呆愣,像是听到了这世上最可怕的事情,仿佛比亲孙子吉珂的性命安危更重要,比他的声誉、若迦佛寺的声誉更致命。

然而紧接着高僧的眼瞳就暗了:“小施主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浓云遮蔽了月光,竹叶在风中摇摆得哗哗作响,黯淡的月色透过树梢洒在少女的脸上,随着叶片摇曳而欲明欲灭,浅铜色的肌肤被衬得有些透明,一双眸子黑嗔嗔,看得人一阵心惊。

沉默地对峙半晌,布达忽然笑了。

“小施主还年轻,不知道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能说,而有些话一旦说了,真是会死人的。”

朱明月略低头:“布达高僧这是在威胁小女?怎么,这么快您就不在乎吉珂小师父了?还是您认为吉珂的人跟小女一样也在这寺中?”她抬了抬手,很随意地往周围一指,“不妨挖地三尺找找看,小女可以保证,就算寺中僧侣将整个佛堂掀起来,都找不到他。”

有恃无恐的侥幸心思被毫不留情地戳破,布达恼羞成怒的面容沉浸在月光里,看起来有些骇人。须臾,他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小施主,老僧实在不明白你究竟想要干什么!至于吉珂,如果小施主不交出来,莫非今时还想从我若迦佛寺全身而退不成?”

朱明月抿唇,微笑道:“用小女一条命来抵偿吉珂小师父的命,这笔买卖划算与否就看布达高僧怎么算了。”顿了顿,她的眸光流转,又意味深长地说道:“小女倒是听吉珂小师父说过,最近似乎有不少‘有心人’冲着‘洗眼神泉’而来,可有此事?”

布达霍然抬头:“什么有心人…若是说那‘洗眼神泉’,分明捕风捉影、荒诞不经,老僧早已辟过谣,小施主孤陋寡闻不觉可笑?”

“是么,但小女怎觉得这里面另有文章,而其他人似乎也是这么认为的。”

“小施主到底想说什么…”

朱明月似没看见布达眼底流露出的危险,自顾自道:“沉寂两年又被旧事重提,布达高僧心里很不好过吧…也是,再缜密的布局也终有暴露的一日,有些事情就要瞒不住了,布达高僧,您莫非还要苦苦支撑,妄图力挽狂澜于既倒?”

布达脸色骤然一变,双肩不受控制地颤抖,但他还是很快就强自镇定下来,冷冷笑道:“小施主的话,老僧怎么半句都听不懂。而你再巧言令色故弄玄虚,不外乎是图谋什么,老僧虽不觉得这小小的若迦佛寺有什么值得旁人觊觎,但还是与你坦言一句,无论小施主你意在何为,都不会在老僧这里得偿所愿!”

最后半句说得极郑重,言下之意,就算是以吉珂的性命相要挟,也没用。

一下子就失去了威逼的筹码,还被反将一军,少女也不生气,只淡淡地笑了笑,道:“布达高僧,你还真是固执。可是你的固执,不仅会让你自己身败名裂,使你的至亲骨血死于非命,就连苦心经营数年的佛寺都会跟着一并赔进去…”她说到此,声线幽幽又道,“可即便是付出这些代价,那个秘密你也瞒不下去。”

“你!”

闻言到此,布达的面容剧变,大惊失色之下禁不住连连倒退了好几步,“小施主这话说得好生歹毒!又什么秘密来秘密去的,小施主倒是把话讲清楚,老僧一介出家苦修之人还能有什么事不可对人言?”他怒气冲天地大声质问。

“何必明知故问呢。”朱明月眼光直视他道,“今时今日小女能站在这里绝非偶然,更何况,整整两年的相安无事,布达高僧就以为谁都不知道是你把人藏起来了?还是你当真认为,这勐海的主人素不理事,自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

最后的一句,像是咒语幽幽撞击开来,布达猛然心神巨震。

她不是在故弄玄虚,她知道他的秘密,她知道若迦佛寺的秘密!

这怎么可能?她怎么可能会知道——不仅是吉珂的存在,更有那个讳莫如深的秘闻?最近突然冒出来的那些人又是怎回事?还是说,这一切都是她的故意安排搅乱一池春水!

勐海的主人…勐海的主人…

“说,你到底是谁派来的?你都知道些什么?”布达眼眦欲裂,语调陡然升高尖声道。

他的面容有些扭曲,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在一瞬间充满了胸臆,也是在那一刻,某种不顾一切的想法忽然从内心深处疯狂地蔓延出来,像是一团火焰在烧——这是她露面的第一日,这里是中城,是若迦佛寺,这个小姑娘再信誓旦旦,也是独自一人在这里狐假虎威。如果她从未出现过,如果她就此消失,是不是所有的烦恼都将迎刃而解,他的秘密、若迦佛寺的秘密就会继续隐瞒下去…

布达直勾勾地盯着面前的少女,紧咬牙关默不作声,神色开始变幻莫测。

朱明月却将他的表情变化看在眼里,忽然笑起来,道:“布达高僧在想什么?莫不是在想此时月黑风高,此处又鲜有人来,倒是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杀人埋尸地点,或者干脆扔下后山一了百了。”

布达闻言又是狠狠一震,脸上褪去血色,他艰难地抿着嘴角,有些苍白地辩解道:“什、什么杀人?埋尸…你在胡说些什么!老僧身为出家人岂会妄动杀念!”

少女似笑非笑地睇着他,那目光无声无息,却仿佛能洞悉他所有的意图。高僧布达心中一恸,死死地攥手成拳青筋直露。的确,他刚刚在想什么?想他虔诚修佛三十余年,因何竟会萌生杀意更有要置人于死地的念头!罪孽,真是罪孽…

看他面目绷紧恨恨地咬牙,看他眼底露出痛苦挣扎却又隐忍地将头埋在阴影里,半晌都不说话,朱明月道:“有没有那想法都好,小女想说的是,既然小女能到这里来,其他人也会很快找过来——活命的机会稍纵即逝,换成别人,就不会再给若迦佛寺留考虑的余地了。珍惜小女提供的机会,布达高僧,别做出得不偿失又追悔莫及的事来…”

她说罢,揖礼转身,翩然离去。

“想走!”

刚迈出两步,手执降魔杵和戒刀的武僧和二级佛爷就蹭地上前,凶神恶煞地拦住了去路。

“让她走。”下一刻,高僧布达道。

“阿戛牟尼,不能放她走!”

“是啊,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她离开!”

“我说了,让她走!”高僧布达有些颓然又有些愤恨地呵斥了一声,然后垂下头将脸掩在双手里。若迦佛寺不能拦她,也拦不住她。

十几个武僧和佛爷面面相觑,僵持半晌,都恨恨地一垂手,让开了道路。

“布达高僧,我们很快会再见面的。”少女临走时道。

回到曼短佛寺,已经是子夜。

寺门早就落锁下钥,朱明月不能进山门,而是来到山寺外的寮室。

在黯淡的月色下踽踽独行,她的心绪忽然有些复杂。任何人都有秘密,有不想让外人窥探的私隐,某些秘密私隐一旦被戳开,每个人都可能不堪一击甚至足以致命。而且说到底,那老和尚根本不是为非作歹之人,甚至大体是个德高望重值得人敬仰的得道高僧。

似乎从很早之前,她就习惯了趋利避害,习惯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可就在高僧布达崩溃的一刹那,她忽而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夜已阑珊,天幕中黑沉沉的连星星也不见几颗,只有一轮孤零零的月牙。阿姆和玉腊在门口等候多时,见到一抹纤细的身影出现在石阶上,两人才齐齐松了口气。

“小姐。”

“小姐。”

玉腊并没有死。早在阿姆跟玉里、埋兰两人商量要除掉玉腊之前,阿姆就将此事告诉给了朱明月,并且在朱明月那里得到了相反的授命。

阿姆为何会这么做?因为阿姆的真实身份是原亲军都尉府的人,是朱明月的死士。

朱明月又为何要保下玉腊?因为玉腊是黔宁王府的人。

跟随沈小姐来曼景兰的这四个奴婢,各有身份,关系复杂,身为死士的阿姆混迹其中,是计划之内毫无悬念。可就连朱明月都没料到,另外三人里面居然有一个是黔宁王府培养的内线——玉腊原是因着红河彝族的小姐月弥进土司府事先安插进来的一枚棋子,利用其在府中当差的便利,辅助月弥在神祭堂里站稳脚跟,并逐步达成勾引土司那荣的目的。但在那之前,玉腊之所以会在红河彝族黄草坝,又是因为她本是萧颜为了攀交纳楼普氏特地送进回新村的一个帮衬。

黔宁王府的人、纳楼普氏的人、那氏土府的人——玉腊的三重身份,在阴差阳错的安排下,就这样一直在土司府里有条不紊又错综复杂地悄然保持着。

没想到朱明月的到来,让原本表面平静的神祭堂突然翻天覆地,月弥被剥夺了祭神侍女的头衔,玉腊也因此回到中苑做回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侍婢。三股势力的精心谋算再一次被打乱。直到后来,二管事凑巧安排玉腊随行跟来伺候,朱明月让人去查她的底细,这才发现,一个身份无比复杂的人最终又一波三折来到了她的身边。

而玉腊在收拾行李时,无意之中发现了埋兰作为土司府影卫的竹牌,这让同为影卫的玉里和阿姆起了杀心,若非朱明月的暗中授意,玉腊这个内线不会在阿姆的设计下逃过灭口的一劫。

无巧不成书。

折腾了一日,浑身又酸又疼,朱明月抹了把脸,蹭了一手的脂粉,浅铜色的。

支起妆奁,宝镜里立刻映出一张巴掌大的小脸——小片白皙的凝脂肌肤,其余都是大片的浅铜色,镜子里的少女再一抿嘴,更显得几分诡异。

不知曼腊土司寨的那几位大人物见到她这副模样,会是如何表情。

如果是土司那荣见了,或许会顿时火冒三丈,然后又是哭笑不得。

“奴婢听说,从小姐你进到元江府的内城,被人接到曼听寨子,再从曼听寨子出来,半路遇上无数本地的人,而后又进了曼腊寨子、进了土司府,见过了土司夫人,最后见到土司老爷,小姐你一直都是地地道道的汉人面貌,从未有过一点妆扮的意思。”

阿姆竹筒倒豆子似的一口气说罢,又咂嘴道:“小姐你知不知道,你这样让多少人感到苦恼,又让多少人觉得纳闷啊!”

的确,那些费尽心思把她弄进元江府的人,都无不为此苦恼,譬如玉娇、岩吉;那些一眼就看穿或者事先就洞悉她有企图的人,则又奇怪又纳闷,譬如三管事岩布、二管事西纳,也包括土司那荣。但是没人猜到,沈小姐始终刻意保持这些汉人特征,其实是为了来曼景兰做铺垫。

“不也正因为如此,肩负出使之命的唯一一位现任祭神侍女是汉女这个事实,不仅土司府的人知道,咱们知道,怕是曼景兰的人也都心知肚明。”

玉腊递过来一块帕子,被水浸过,温热正好。

阿姆扑哧一笑,“是啊,任咱们这位祭神侍女再如何粉饰,这雪白的肌肤、纤细的身段、出众的容貌、一举手一投足的姿态…都是无法掩盖的,就算她穿再地道的摆夷族高筒裙,说摆夷族语,都没法让她变成本地的姑娘,不能真正地融入当地。”

阿姆每说一句,手里的帕子就仔细地擦拭一下朱明月的脸颊和脖颈,铜色褪去,白皙浮现。

“于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以及以貌取人的习惯,就自然而然地让本小姐钻了众人‘有眼无珠’的空子——”朱明月学着阿姆的腔调,接过话茬道。比如说,在她一早领着几个武士离开曼短佛寺时,寮室的小和尚果真把她当成了不善言辞的婢女玉腊;再比方说,吉珂见到她时,听了她有些奇怪的口音,却压根没想过她不是族里人。

而最主要的妆扮手段,还要归功于阿姆给她精心准备的铜色脂粉。

“事实证明,小姐你之前那些汉家闺秀的拿捏,也不过是鱼目混珠的障眼法。”阿姆帮她拆头发,又挤眉弄眼道,“府里好些侍婢私下里议论,说祭神侍女的姿态多么多么曼妙,总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优雅,让人只见一抹背影就能知道是本人,云云。”

她的确有够拿捏,尤其在见到那荣之后。

“事实证明,事出反常即为妖,如果不是要勾引一个不知廉耻的色中恶鬼,就是另有图谋。”朱明月起身走到铜盆边洗脸。

“事实证明,对于谋算人心,小姐似乎与生俱来就有着某种天赋呢!”阿姆嘻嘻笑着道。

她跟她的时间并不长,却不得不佩服,在面对一些必要的人时,沈家小姐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每个表情,都像是事先算计好的,她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口气说话,知道什么时候摆什么样的表情,也知道怎样表现才会把对方引得钻进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圈套。

“小姐,奴婢到你身边可真不容易呢。”阿姆想起之前在土司府里的日子,有些怅然也有些慨叹,也甚是庆幸,是她。

这个时候,玉腊端着铜盆出去换水,门扉半掩,脚步声渐远去,阿姆抓紧时机凑过来道,“月儿小姐,那老和尚招了没有?”

“见过这一面后,可以完全确定,他不仅是知情人,更是参与者。”朱明月低声道。

“倒是得来全不费工夫。”阿姆松了口气的同时,又道,“对了,还有那个玉里…”

玉里和埋兰都是二管事安排的,自然要时刻听从朱明月的安排行事。今日,就是按照她的“计划”,三大侍婢陪着一个假祭神侍女,跟那释罗在中城里逛了一天。

见朱明月疑惑,阿姆道:“奴婢是指,之前她好像总找机会往小姐你身边靠,她会不会是别有所图?”

阿姆的表情有些拈酸,朱明月莞尔:“你暂时不用去管她。”

阿姆“哦”了一声。

“东西带在身上吗?”

阿姆自然知道朱明月指的是什么,起身走到窗前,驻足凝神细听了一会儿,确认外头没有丝毫动静四下无人,这才小心翼翼地从里怀贴身的小兜里掏出来。

是一个小布囊,里头裹着不大的一个物件。

递到朱明月手里之后,阿姆觉得这可能是要有大动作了,不禁有些迟疑地问道:“小姐,现在就要用到这物件了吗?奴婢发现在这曼景兰好像不只咱们这一支,还有其他人在跟,是不是要再等一等…”

朱明月拿着小布囊的手一滞,压低声音道:“今日之前,我一直有种很不安的感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今日之后,这种不安的感觉更甚了。”

这样的感觉很不好,尤其是在如履薄冰踏错一步很可能付出极大代价的情况下。像她们这样的秘密渗透,保持身在暗处很重要,静观其变固然会在稳重取胜,但现在的情况已经时不我待,万一错失机会或者发生变故,整件事就会立刻全面溃败,一发不可收拾。

朱明月凝重的神色触动了阿姆,阿姆不由得有些紧张地问道:“小姐,是不是出了什么岔子?”

朱明月摇头,“我也说不好,但有些事似乎不像预想的那样,某些地方,也怕要出纰漏。”事实上,她的直觉一向很准,宫中那几年除了谨慎仔细、处处留心之外,很多时候,正是她的直觉救了她。

阿姆咬了咬唇,却见玉腊端着换好水的铜盆进来,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不知小姐打算何时再去一趟?”

朱明月不动声色地将小布囊收起来,“明日夜里。”

“这么赶?”

再不赶,恐怕就没机会了。

阿姆跟着朱明月在次日天不亮从后山摸上了山门,卯时刚到,埋兰和玉里一个等在侧门外、一个等在屋门口,四人会合之后,玉里又动作利落地给沈小姐梳妆打扮。

这日,是去见那九幽的日子。

这也是主仆几人来到曼景兰的第三日,七月初十,值得庆幸又有些奇怪的是,安排召见的地点不在上城赫罕,而是设在了中城的曼遮佛寺。

曼遮佛寺是个高僧辈出的寺庙,建在中城的最南端,寺庙的半个后院紧挨着茫茫雨热深林,林子的另一端,就是曼景兰两小寨之一的芒允寨子。

据传,数年间曼遮佛寺中接连有高僧驾鹤西去,在荼毗场的化身窖中经久未腐,肉身不死,被供奉在寺中石塔为前来祈愿的善男信女们带来福祉恩泽。所以,芒允寨中劳役的平民和奴隶,总会在斋戒之日特地穿过浓密树林,不畏林间瘴气毒虫,来曼遮寺里祈愿上香。

还是那释罗亲自来接,主仆一行人下了山门,就坐上了华丽而宽敞的辇舆,在前面拉车的也不是马匹,而是十二个身强力壮的家奴,粗绳勒在皮肉上发出的闷声,夹杂在整齐划一的哨子声中,整个车身缓慢而平稳向前。在遇到坑洼或泥泞地时,家奴会将辇舆架起来扛在肩膀上。

巳出发,短短的一段路,因走得慢,晌午还未抵达。

一路上,又是红毯铺地,又是侍女洒花引路,隆重而热闹,惹得万人空巷,倒是让中城的百姓透过半遮半掩的纱帘,仰视到了来自曼腊土司寨的祭神侍女的无双姿容。

然而到了曼遮佛寺,却没见到那九幽。

因为半个时辰以前,中城的某座佛寺走水了。

消息禀告给那释罗的时候,后者怔了一下,与那侍者耳语几句,才转过身来,无比抱歉地跟沈小姐道:“祭神侍女勿怪,这中城之中多是木质结构的楼宇,一旦走水,很容易祸连到周围,燃起熊熊之势,九老爷大抵是忧心城中的那些佛殿佛塔和千百僧侣,前去探看情况了。”

那九幽是在接到消息后,即刻领着几个随扈离开的,连山门下的侍卫都没带走,可见走得很急也相当仓促。与祭神侍女一行人的到来刚好相差两炷香的时间。这可是在众人的意料之外,闻言,主仆四人又感到分外奇怪,佛寺走水,多派些武士奴仆去救火就是了,缘何尊贵的九老爷还要亲自去这一趟?

“那释罗管事,不知遭殃的是哪座佛寺?”不会就是她们下榻的曼短佛寺吧。

玉里没问后面,那释罗也能猜到,忙摆手道:“不是不是,走水的那座寺庙距离曼短佛寺隔着一道山谷,火势再大也蔓延不过去的。”

隔着一道山谷,那不就是若迦佛寺!

知道祸不及自身,玉里、埋兰等人无不松了口气,阿姆一直在看那释罗的表情,瞧见他的脸色有些阴霾,就像是恨不能即刻也飞到失火当场一样。正巧这时玉里也抬起头,与阿姆的目光撞上,两人对视一眼,都微微点了下头,表示对这件事的发生感到蹊跷。

“那咱们…”

“哦,都这个时辰了,午膳就在曼遮佛寺用吧。”那释罗反应过来,伸手招来一个小和尚,吩咐道:“去斋堂准备准备,一切还按照九老爷交代的规格来。”

没见到那九幽的本尊,一行人在曼遮佛寺享用了那九幽留下的三位庖人亲手烹制的午膳,不是寡淡的淡素斋,而是色香味俱佳、食材精贵的斋菜佳肴,这让吃惯了土司府膳食的玉里等人,俱是眼前一亮,尤其还有几道精致的点心,蝴蝶酥、梅花凉糕、松子糖、燕窝酥…香香甜甜的气息,让人食指大动。

阿姆将一颗松子糖丢进嘴里,立刻捧着脸颊眉眼儿弯弯:“好甜喏…”

埋兰也夹起一块蝴蝶酥,咬了一小口,但觉浓甜馥郁,齿颊留香,“这里好些都是汉人的吃食吧,在咱们土司府里都真真是见所未见,尝所未尝。”

那释罗陪着用膳,一筷子一筷子地夹,有些心不在焉:“是啊,九老爷特别让庖人去学着做的,用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埋兰闻言朝沈小姐的方向眨了眨眼,神色颇是暧昧。玉里也感叹道:“九老爷体恤至极,如此费神,倒是劳烦了。”

她们这位祭神侍女的汉人身份虽说未曾拿到明面上来公布,却也心照不宣,原以为素来对汉人有敌意的九老爷会因此刁难苛责,想不到竟然心细善待若此,倒是她们奴仆几个跟着沾了光。

一顿膳食足足用了半个时辰,席间谁也没多提关于若迦佛寺走水的事,而玉里原本还打算问是否要待在曼遮佛寺里等九老爷回来,眼见那释罗明显不欲多留,便乖觉地先行提出返回曼短佛寺的请求。

正合那释罗的意。

酉时四刻,主仆一行人回到曼短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