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贾珠即将振作起来,都满怀希望等着李纨诞下贾家嫡长孙的时候,却无人注意到贾珠已经一脸解脱,仿佛红尘俗世于他而言已是过去。他坐在书房中不分昼夜地抄着佛经,背诵佛经上的一字一句,简直就是疯魔了的状态。

等到李纨挣扎着生下个儿子之后,贾珠才如释重负,抱着新生儿微微一笑。过后便是长病不起,最终不到二十便病逝了。

贾珠的死讯传到扬州之后,贾敏也是唏嘘了好久。她之前送药写信宽慰贾珠的一举一动,还是无法挽回自己侄子的生命。李纨带着新生的儿子新寡,也不知道荣国府里头又有多少闲言碎语了。

林黛玉只见过大表哥几面,对他并不熟悉,只是见自己娘亲心神恍惚,眼底微微泛红,便道:“娘亲别伤心了,仔细身子。”她虽然才六岁,只是天生聪慧,知道自己娘亲跟这位大表哥素来亲近,又劝道,“人死不能复生。”

“你大表哥自小就机灵,读书也好,我总想着他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只可惜身子不好,这回病成这样,我心里也是有数的…”贾敏叹道,“你先回你的院子里去吧,我得写封信给你外祖。”

“那玉儿先告退了。”林黛玉看了一眼贾敏,连忙跑去林谨枢的书房找他。

接到小厮的通传之后,林谨枢搁下手中的书本走了出来,见自己妹妹绞着帕子一脸低落,便摸了摸她的脑袋道:“妹妹这是怎么了?”

“京城那位大表哥没了,娘亲正伤心着呢。我素来笨嘴拙舌也不知道怎么劝,哥哥去看看吧,娘亲现在正在给外祖家写信呢。”林黛玉抬头看了林谨枢一眼,复又低头,“那位大表哥从前哥哥也是见过的,我是印象不深,也不会说话。”

“你这丫头素来伶牙利嘴的,今儿竟然也会说自己嘴笨。”林谨枢感慨道,“大表哥本来身子就不大好,娘亲其实心里也有数的。你先回去吧,我去给娘亲请安。”

“哥哥记得劝劝娘亲别伤心。”林黛玉临走前还叮嘱道,“爹爹昨儿说了,哥哥明儿起就要帮爹爹处理外头的事宜了。哥哥既要读书温习又要协助爹爹,自己也要保重身体才是。我跟林嬷嬷学了做炖汤,今晚给哥哥送来。”

“多谢妹妹了。”

贾敏倒是从贾珠病逝的伤感中走出来,时间已经是入秋了。外头移栽的秋海棠还有菊花已经盛开了,紫红的、金黄的、粉白的,看着就好看。林黛玉最近在书上看着古人酿菊花酒的事情,便跟滕琳相约做一次,埋了好几坛在桂花树下,等着重阳之后再挖出来尝一尝。

“府里针线房的陈姑姑给我几个新鲜的花样,姐姐们随我去看看吧。”读了半天诗书,林黛玉便跟一边的姚杏还有滕琳说道,“只可惜今日杨妹妹没能来,不然咱们还能好生督促她练习针线呢。”

“听说是杨夫人带着他们出门去了?”姚杏道。

“是呀,干娘的父亲辞官归隐搬到扬州来,干娘得带着杨妹妹还有杨弟弟过去拜访。”林黛玉回道,“杨妹妹最喜欢的就是热闹了,这回出门肯定叫她高兴。”

“也是。”滕琳道,“咱们先看看你得了的花样吧。”

林黛玉便叫身边的雨燕将绣笸拿来,道:“牡丹花开、优雅空兰、挺拔翠竹…这些花样都是新描的,姐姐们要是喜欢,便挑一副回去吧。到时候咱们各自做好了再一起拿出来比比,看谁的手艺更佳。”

“妹妹这个提议不错。”姚杏挑了一副傲霜寒梅的,“滕妹妹也挑一个。”

滕琳喜欢兰花,自然是选了兰花花样的。林黛玉想着贾敏素来喜欢牡丹,便选了牡丹花开的纹饰。三个女孩子复又说笑了一段时间,约定了重阳之后酒启出来的时候,便把各自做好的荷包拿来。林黛玉又派人去跟贾敏说一声,只说邀请贾敏当评选人,看看到时候谁的荷包做得最好看。

贾敏自然是答应的。

“玉儿倒是兴致勃勃的。”贾敏对着镜子摘下头上的珠花,笑着对林如海道,“之前是学人家酿菊花酒,今儿又提出要跟两个小姐妹比手艺。我看她倒是乐在其中。”

“难得有同龄的姑娘跟她一块儿玩,她自然高兴。”林如海跟着笑道,“不过咱们玉儿也大了,你可想过要给她请师傅专门讲课?”

“自然是想过的。”贾敏的手顿了一下,“我已经请陈夫人帮我看看,有哪个师傅是得空的。玉儿天资聪慧又喜欢读书,咱们得好生看看才是…”

“今儿倒是有人像我举荐了一个叫贾雨村的,听说还是跟宁荣二府有些关系的,是贾家族人,你可知道?”林如海问道,“那个贾雨村我倒是见过,仿佛存周也跟我提起过,说他也是正经的举人出身。”

“我倒是听了一耳朵,只说那贾雨村从前虽然考过科举,但是后来因着收受贿赂被人告发所以丢了官赶出京城去,我是不大敢用这样的人了。”贾敏直白道,“其实你想想,咱们府刚想着要给玉儿找师傅,你那边就有人举荐贾雨村来,世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指不定人家是早早就看上了咱们家的家势,想巴着你好叫自己将来有翻身之地。”

贾敏这么说倒是冤枉了贾雨村了,贾雨村如今居住在扬州给人讲课以谋生,他确实有学问,也确实是巧合之间才会有人举荐了他。

“你的担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林如海沉思了一会儿,“这个人我得仔细查一查才是。对了,金陵那边来的消息,说从前来过咱们府上拜访的薛家家主,身子怕是不好了。”

贾敏一愣,道:“可是紫薇舍人之后的皇商薛家?”

“正是。”

“我还记得那位薛太太来过咱们府上。”贾敏拿着白玉梳慢慢梳着头发,“算来都有好些年了。咱们家跟薛家没什么交情,不过还是得送些东西去表示心意的。”薛迅病逝后,薛家八房分裂,薛王氏自己力不从心,才会在两个孩子守孝三年后带着他们投奔王氏。

“也好。”林如海道,“我在扬州的任期也快满了,皇上的意思是等我下次进京述职之后便将我调回京去。”

“不知不觉咱们在这儿也住了这么多年了,临走了我却十分地不舍。”贾敏知道终归会有这么一天的,自己没有得了重病,自己的丈夫安然无恙,也就不会有将女儿送进荣国府叫代为抚养的事情发生。但回京去后,只怕又要被人暗地里算计了。她知道自己母亲的性子,虽然她已经拒绝了给玉儿还有贾宝玉定亲的事情,但她母亲绝对不会这么轻易地就放弃的。“已经确定要回京了么?”

“是。”滕殷的长兄滕设已经将皇帝的密旨交予他了,现在忠顺亲王自知无法在扬州得到任何优势,便转移地方到了金陵。如今扬州城内外可谓风平浪静,火统营研究的成果已经慢慢地在军队中配置上,杨家璘也是功成身退,手中关于火统营的一切邸报全部交由皇帝的心腹接管了。

“也罢,终归也是要回去的。”贾敏细声道,“正好。晖耀家的跟晖烨家的都有喜了,晖熠考上二甲第七,如今也在京里做了官儿,咱们到时候回去指不定还能喝上晖熠的喜酒呢。”

“回京之后咱们就替枢哥儿相看一下,京中优秀的女孩子不少,总归有个门当户对的。”林如海道,“枢哥儿也该下场试一试科举了。这回我倒不拘要他一定要考到功名,只是叫他知道科举的严谨跟认清自己的实力所在。”

“你说什么就什么吧。”贾敏抽走林如海手中的书,“天色晚了,你不是明儿还要去衙门吗?早些睡吧。”

林如海笑着看了她一眼,起身搂着她往床榻走去。

第45章

第四十五回启程回京进行时

黛玉埋在桂花树下的菊花酒到底还是成功了,微微的酒味加上菊花的清香,倒叫几个小姑娘十分惊奇。让姚杏、滕琳还有杨梓湄每人提了两坛子回家,又评选出了姚杏做的荷包最出彩,几个姑娘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九月里皇帝下了旨意了,令林如海新年后便启程回京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官至从一品。

“大爷的书房暂且不必收拾,他还得在书房里念书做功课。”贾敏查看了各处拾掇的情况,吩咐道。过了八月十五之后,全府上下对林谨枢还有林黛玉的称呼统一改了。称林谨枢为“大爷”,林黛玉为“姑娘”,林如海跟贾敏则依旧为“老爷”和“夫人”。“还有,姑娘那儿春夏时节的衣裳都收拾好了吗?”

“已经收拾好了,只是有些旧衣裳姑娘也穿不上了,姑娘说丢了也可惜,便拿出去赏人了。”翠柳道。她去年配给了府里的管事,如今成了掌事姑姑继续留在贾敏身边;翠荷跟翠兰分别配给了庄子上的主事,替贾敏留在扬州照料庄子;翠桃却是不打算嫁人了,直接留在府中当个嬷嬷,分去了林黛玉的院子。

“也好,咱们做衣裳的料子素来也不差,给年岁相仿的孩子也是可以的。”贾敏让人把私库里的账本都拿来,“你是识得几个字的,记得盯着那些人那库里的东西收齐。咱们府上贵重的东西不少,一件都不能疏忽怠慢。”

“奴婢知道的。”翠桃接了账本,“只是新年的年礼,夫人都置办好了吗?”

“库里的东西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倒不会往外送。”贾敏道,“你对好帐那封条封好就是了。年礼那些我另外置办。”

“是。”翠桃接过账本便退了出去。

贾敏屋里的东西也收得差不多了,她跟林如海的春衫夏裳都拿防水的大木箱装好,拿小锁锁好放在库房里。她抬头看了看外头还算明媚的阳光,对一边新提拔上来的慧云道:“今天庄子上送了一筐蟹来,你吩咐厨房做几道好菜今晚送来。”

“是。”

过了元宵,林如海便带着一大家子的回京了。运行李的,运卤簿的,还有林家上下奴仆坐的,当然还有独独一艘船是林如海一家四口乘坐的。因着已经有过这么一回,林谨枢跟林黛玉倒是一点都不怕;林谨枢跟着林如海在前头学着读邸报分析朝政,林黛玉则在贾敏屋子里学着读书。贾敏在扬州聘了个女师傅,姓关,也一并跟着回京。

林如海对儿子还有女儿的态度是一致的,所以在两人的功课上要求也一样。四书五经是必学的,还有女四书跟针黹女红等,倒是让黛玉忙活了起来。

京城的府邸早早就打扫好了,因着如今林谨枢跟林黛玉都大了,贾敏先前就传话将主院后边的北院拾掇好给林黛玉做闺阁,林谨枢的南院也得拾掇出一个跟主院书房一样大小的书屋来,那些书架跟博古架更是早早地就运过去了,沛雯带着人一一仔细看过了,才满意地点点头。

“姑姑,码头那儿来人了,说已经看到了老爷还有夫人的船只。”小丫头匆匆走进来禀告,“夫人看咱们是不是得吩咐先烧好热水呢?”

“去吧,叫茶水房的记得把热茶都备上。”沛雯如今是老练了不少,“主子们回来定是要吃点热的东西的。厨房那儿早早就炖下了鸡汤,还做了几道热菜,你顺道跟厨子说一声,只说把菜肴给热一遍。”

“是。”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林如海、贾敏并着林谨枢还有林黛玉都来了。屋子里早早就烧好了炭盆,几个机灵的丫鬟连忙上前撩开猩猩红锦缎的帘子迎了他们进屋,帮他们脱下外面那件大氅之后才退了出去。

“奴婢觉着老爷、夫人还有大爷、姑娘该饿了,便让厨房做了面食炖了汤,眼下呈上来刚好。”沛雯是府中的大管事娘子,如今一切都是她主持着,让丫头们送来了热菜热汤,“热水都已经烧好了,用过膳后主子们先沐浴更衣,休息一下吧。”

“这么些年不见,你的差事越发当得好了,你安排就是了。”贾敏道,“跟着咱们来的那些个丫头小厮都是从前在扬州用惯的,你且安排他们住下,吩咐厨房给做好膳食叫他们用上就是了。”

“奴婢晓得。”跟着上京的奴仆不多,沛雯很快就安排好了。带着几个身强体壮的婆子还有几个小厮把运过来的东西一一对好纳入库里,沛雯才又去了主院禀明一切已经安排妥当,便带着人离开好叫林如海跟贾敏好生休息。

林如海是新官上任,免不了要跟都察院的各位来往。贾敏作为林府唯一的女主人自然也要接待女眷,忙了好些时候才得空跟林如海从前的同科好友的夫人走动联系感情顺道打听京中这两三年的事情,才最后下了帖子到荣国府去。

如今的京城还不算十分暖和,贾敏穿着雨过天青玫瑰纹亮缎对襟褙子跟葱黄花卉刺绣马面裙,外头罩着一件淡蓝镶领银白底子粉蓝绣金花卉纹样对襟比甲,头发挽成灵蛇髻,配着四蝶穿花碧钿跟飞蝶搂银碎花华胜并两支羊脂白玉的兰花步摇,耳坠一对雪花黑耀石镶金耳坠,手腕上戴着一对白玉镯子。等着马车备好,便带着同样打扮得清雅的林黛玉一起向荣国府而去。

到了贾母的屋子,眼尖的贾敏一看就看到贾宝玉身上大红色的袍子,眉头微微一蹙却没有多说,只是叫林黛玉依次给贾母、徐氏还有王氏行了礼,自己也接受了贾宝玉、贾探春还有贾惜春的请安,才搂着黛玉坐下。几个小姑娘聊了几句便禀了贾母到后头碧纱橱玩儿去了,贾宝玉心痒痒的,没一会儿也跟着走了。

“敏姑奶奶真是好大的气派,回京这么多天也不来给老太太请安。”贾母还没开口,王氏就先讽刺道。贾母之前跟她提起了,要为她的宝玉聘来林黛玉那个丫头做儿媳妇。那个丫头长得活脱脱地就跟贾敏那个女人一模一样,又是个身体娇弱的,她才不允许自己宝玉的媳妇是这样的女孩子。

贾敏挑眉看了她一眼,慢条斯理地道:“二嫂嫂今儿是吃了火药么,母亲还没发话呢,二嫂嫂倒是这么急的就在这儿‘发落’我。”说罢又抿了一口香茶,“看来这些年没见,二嫂嫂是脾气见长了。”

“王氏,这儿还没有你说话的地儿。”贾母瞪了王氏一眼,“敏儿刚回京中,姑爷又是新官上任,来往应酬也是有的。你一个内宅妇人不懂这些官员们往来的事情就少插嘴,没的显得自己没见识!”

贾敏觑了王氏一眼,暗地了笑了半晌才道:“怎么不见珠儿媳妇?”

提起贾珠,贾母还有王氏也是一片伤心,王氏渐渐地就红了眼。徐氏见状连忙道:“珠儿媳妇才刚病好,小哥儿也是身体娇弱的还得她照看着,所以这回没出来见你。再者她是新寡,也…”

看着王氏脸上又是伤痛又是痛恨,贾敏联想起上辈子李纨在府中一直守着自己儿子贾兰过日子,她跟贾兰在府中素来不受重视,有些时候家中的庆典也是无人想起要请他们母子二人出席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王氏觉着是贾兰命硬克死了贾珠,才对李纨两母子极其冷淡,却不知贾兰却是贾府最后最出息的人。

“也罢,我这儿给她带了些素净的布料跟珠花,母亲叫人给她拿过去吧。”贾敏示意慧云捧来两个锦盒,“还有是给孩子的长命锁,都是白玉做的,也是素净得很。另外还有给几个姑娘的礼物,都是扬州时兴的簪子,母亲也帮我分发吧。”

“你有心了。”贾母知道贾敏已经封了二品夫人的诰命,宁荣二府的女眷加起来,能跟贾敏平起平坐的还真没几个人,对自己当初为女儿挑选的婚事是既满意又放心,更想着要好好笼络住林家这棵大树,好叫林如海继续帮衬着荣国府,“今儿姑爷怎么没来?”

“皇上临时传召他进宫去了。”贾敏也是活了两辈子的人,哪里不晓得贾母的心思,“听说元春进宫当了女官,很是得皇后娘娘的喜欢。”

“是呀,还叫人送了点赏赐出来,都是极好的御赐之物。”王氏很快就平复了心绪,又得意洋洋地道。

贾敏瞥了她一眼,道:“算起来,琏儿也该要成婚了吧。”

徐氏点点头:“已经定了今年十月二十三,三书六礼都准备妥当。”其实原本是定在今年五月的,只是因着贾珠的丧事,总得避讳着,所以便推迟了五个月,“倒是枢哥儿,年纪比琏儿还要大些,你都定下人家了吗?”

“还没呢,就想着回京之后再打听打听。毕竟京里门当户对的姑娘比扬州要多。”

贾母只恨宁荣二府没有适龄的女孩子,贾家家族中那些个适龄的姑娘偏生家世又不够好,只能眼睁睁看着林谨枢的婚事旁落他人。王氏倒是美目一转,笑呵呵地道:“说起来我倒是有一个人选,便是我的外甥女王熙凤。她今年正巧十三岁,虽然比枢哥儿要小几年,但性子爽快,是个不错的人选。”

贾敏勾了勾唇道:“我怎么听说她的父亲是个不着调的浪荡儿,在金陵惹是生非的。这样的女儿家,我是万万不敢相看了。枢儿性子温和老实,还是得配一个家境上好温柔娴雅的女孩子才是。”

贾母横了王氏一眼,示意她闭嘴,才道:“很是如此。枢哥儿还要考科举呢,自然得娶一个贤内助。我虽然老了,但在京中的女眷圈还是说上话来的,明儿我就替你打听打听。”

“那就有劳母亲了。”贾敏笑道。贾敏对贾母的眼光也是半信半疑,自然是她打听来的,贾敏自个儿也要好生查一查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回家的感觉真好ˋ( ° ▽、° ) 口水ing

好多好吃的!

第46章

第四十六回黛玉粗谈贾府行

却说几位大人在外头聊着,碧纱橱里头林黛玉、贾探春与贾惜春倒是玩得来。因着贾迎春病了这回没来,林黛玉索性央了贾探春带她去瞧瞧,贾宝玉不甘寂寞也跟着去了,还想粘着林黛玉一块儿说亲密话。

翠桃来之前就得了贾敏的提示,连忙护着林黛玉走到她的左边,贾探春原本就在林黛玉右边,这样下来贾宝玉却是没机会插话了,只好闷闷地跟在后头。

贾迎春也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只是偶感风寒所以不好出门。见林黛玉还有探春、惜春过来她自然高兴,又见贾宝玉闷闷不乐的样子,便知道他肯定是没能跟林表妹说上话所以不高兴了,便道:“去岁我收了一坛雪水,正好启出来泡茶。宝玉,你之前不是还搀着我这儿的君山银针么,这回够你喝了。”

“二表姐也喜欢收了雪水泡茶吗?”林黛玉笑着问道,“我也喜欢,只是扬州城素来不怎么下雪的,我也只是收了几坛露水放着,给爹爹、娘亲还有哥哥泡茶用。我回来之前还让采办的人多买了几斤武夷茶跟越州寒茶,得空拿来给二表姐尝尝。”

“林妹妹原来也是爱茶的。”贾宝玉总算插上话来,“我记得咱们府上还有几罐信阳毛尖,等一下让老祖宗给妹妹送一罐吧。”

林黛玉睨了贾宝玉一眼,嘟着嘴道:“我家里有的是新茶,才不要外祖母送呢。还有,二表哥今天怎么没去读书呢?”

“今儿老祖宗说姑妈还有妹妹都要过来,我特意向家学请假等着了。三年前没能跟妹妹好生说说话,这回你跟姑妈一起回京久居,咱们常来常往的,一定可以很亲厚。”贾宝玉絮絮叨叨地道,说到激动时就要去握住林黛玉的手。

好在翠桃眼快手快,侧身对着林黛玉道:“姑娘不是还给几位表姐妹带来了礼物么,怎的都忘了呢?”

林黛玉经这么一提醒才点头,笑着对贾迎春等人道:“我在扬州给二表姐、三表妹还有四表妹各带来了一套砗磲头面,”身后的雨燕也适时拿出来打开放在几个姑娘跟前,“这砗磲上头镶着的是南边出产的粉色珍珠,花样都是我家扬州那家首饰铺子的师傅亲手绘制的,都是南边时兴的花样。”

“真好看。”贾迎春拿起一支,她身边的婢女司棋已经取来了贾敏在贾迎春生辰时送的蓝色透明珐琅描金手把镜,她对着镜子拿着发簪在发髻间比了比,“倒难为师傅们的手艺了。这样好看的花样,在京中也是难见的。”

“还有一份是给史家的妹妹的。她今儿是没来,二表姐得空见了她以后便交予她吧。”林黛玉来京之前贾敏就跟她仔细讲过荣宁二府还有史王薛三家的人物关系,她的礼物自然得备齐。荣宁二府年长那些倒也罢了,只是跟她岁数相仿的姐妹总得顾及到才是。

贾探春也是赞不绝口。贾惜春倒还小,她身边的嬷嬷替她收着,又见她是困乏的样子,道了声谢罪便抱着贾惜春回去了。贾宝玉却是怏怏的,怎的几个姐妹都有礼物,偏生就他没有?

贾宝玉身边的袭人也是服侍贾宝玉有一年了,自然感觉得到贾宝玉的颓废。她原名花珍珠,是贾母屋里的一个小丫头,原是贾母见她机灵才拨去贾宝玉身边伺候的,见贾宝玉怏怏地不说话,袭人便道:“昨儿二老爷就说了,今天是要问宝二爷你功课的。你看是不是要先回去温习一下?二老爷让人吩咐我了,得看着宝二爷呢。”

贾宝玉本就不喜欢读书,又怕被贾政拘着,这回又没有得到礼物,心里早就是一团火了,只道:“读什么书,那些四书五经都是国贼庸蠹才会碰的!我只管跟几个姐妹说话谈笑就好了,那些个破书读来做什么!”

林黛玉扶了扶头上的绿玉凝华拧金丝簪,心中对贾宝玉愈发看不过去。哪个有出息的世家男子不是为了光耀门楣福及子孙而奋斗一辈子,她爹爹当初为了光复林家列祖列宗的荣耀也是奋发地出人头地。今儿听着贾宝玉的话,倒是真的长见识了。

贾迎春跟贾探春倒是见怪不怪了。

此时贾母却是派人来叫林黛玉,只道贾敏要回府,让林黛玉跟着一块儿走。

贾宝玉心中不舍。这个林妹妹他见得少,可是林妹妹对他一直是爱理不理的,叫一向得姐妹们喜欢的他很是心痒,直想着哪一天能跟林妹妹好生说说话;等林妹妹走后,他就跟老祖宗说说,把林妹妹接进府里住才好。

“今儿去看过你二表姐了,她身子如何?”回到府中,贾敏叫人将出门前就做下的玉米薏仁羹呈上来,叫黛玉做到身边后才道。

“二表姐身子好多了,原不过是偶感风寒,也不是什么大病。”林黛玉回道,“我瞧着二表姐是喜欢吃茶的,便答允了给她送去一些越州寒茶的茶叶。娘亲看我该什么时候给送过去呢?”

“就明天吧。”贾敏对女儿跟几位姑娘相处的方式很是满意,“你是咱们林家的姑娘,跟别的府里的姑娘交往就该拿出林家嫡出姑娘的气派。你二表姐跟三表妹都是庶出的,性子温和些也是有的,但你也不能过于盛气凌人,知道吗?”

“娘亲说了很多次了,女儿都记得。”林黛玉笑着吃了一口香甜的汤羹,“我跟二表姐、三表妹都能说上话来,四表妹年纪还小还不大会说话,跟咱们处了一会儿就被抱下去睡觉了。还有那个二表哥,说的话却不是我爱听的,还说读书人都是国贼庸蠹,半点为自己府争光的意思都没有,还是哥哥好!”

“你那个二表哥本就是被娇宠着长大的,哪里能跟你哥哥相提并论?”贾敏摸了摸她的头,“你大表哥原本是个好的,只可惜福气薄没能为自己争得功名。你大表哥没了之后,你外祖母跟二舅母更是把你二表哥当成眼珠子一样疼着,像个女孩子一样娇养着,能叫他跟你哥哥一样吗?”

“娘亲说得是,我才不要理他呢。”林黛玉道,“那个二表哥身边的婢女也是无礼的,满嘴‘你’呀‘我’呀的,只说要二表哥回去温习功课,才惹得二表哥说了那一番关于读书的话。”

“你是在扬州呆久了,荣国府的规矩素来这样,你看不过去便算了,别多嘴。”贾敏想了想,贾宝玉身边伺候的丫头大概就是那个所谓的贤惠人花袭人,便勺了一勺甜羹送到嘴里,“今儿绣娘把新定制的夏衣给你送来了,你等一下回去看看。针线上的事情你自己也是有主意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管叫人改了就是。”

“多谢娘亲。”林黛玉笑着道。

“夫人,外头来了位宫里的嬷嬷,说是有太后的懿旨要传达。”翠柳急匆匆地进来道。

贾敏连忙收拾了一番,便出去接见了。林黛玉在屋里等了一会儿,见自己娘亲脸色复杂地走进来,便迎出去道:“娘亲怎么了?”

“没事儿。”贾敏带着林黛玉一起去了林黛玉的北院,叫几个丫头把黛玉的衣裳都拿出来,又对林黛玉道,“方才宫里的嬷嬷来传话了,说太后想见见你。”

林黛玉微微瑟缩了身子,才道:“太后为何要见女儿?”

“娘亲还像你这样小的时候曾经进宫见过太后的凤颜,也不知怎么的便得了她的欢心,娘亲能嫁与你爹爹也是太后亲自赐的婚。那年皇上奉了太上皇还有皇太后去扬州也接见过我的,这回咱们家回京,娘亲自然是得去给太后请安的。大约是听说了娘亲有你这样乖巧的女儿,所以想见见吧。”

“原来娘亲跟皇太后还有这样的因缘呢。”林黛玉笑道,“那明天进宫,女儿要注意什么吗?听说宫里头规矩大。”

“咱们是直接去太后宫里的,宫里行礼的规矩等一下娘亲会叫嬷嬷教教你。”贾敏亲自给林黛玉挑了一身衣裳,“太后最喜欢会读书的女孩子,知礼懂礼的女孩子在太后面前最吃香。你那儿有一套粉色珍珠的头面,明儿戴上。”原本是要给林黛玉穿耳洞的,只是又要归京又要跟京中诸位夫人来往,倒是没有办成。眼看夏天就要到了,贾敏又担心伤口会发炎,所以便推到今年冬天。

“知道。”林黛玉眼看着贾敏给她挑了一套醉仙颜做的细碎洒金缕桃花纹的衣裙,“这套浅紫色的衣裙是我最喜欢的,娘亲眼光真好,配着那套珍珠的头面最是好看了。”

“待会儿娘亲都给你说说宫里的规矩,你要仔细听着。”贾敏让翠桃收好明儿进宫穿戴的衣物首饰,拉着林黛玉一一吩咐着:“咱们进宫之后会直接去太后宫中。太后宫里虽然住着几位太妃,但太妃们一般没有太后的旨意是不会出来的,倒不必担心。去了太后那儿,除非太后发话,否则咱们是不能随意坐下的,更不能随意插话。说话之前也得留三分心,思前想后觉得无不妥后才能把话说出口。不过太后素来心慈,你只要乖巧懂事,便无什么大问题。”

“女儿知道。”林黛玉绞了绞帕子,“等一下用过午膳之后,女儿再把自己做的几个荷包络子拿出来,明儿一并带进宫。”

“你想得周全,等一下我会叫林嬷嬷来跟你说说宫规,你听着记在心中就好了。”贾敏欣慰地笑道。

第47章

第四十七回宫中行初见元春

第二日一早贾敏便让人烧好热水送去了自己院子跟北院,沐浴更衣完后换上朝服戴上朝冠,便等着林黛玉换装完毕,便带着她上了马车。林黛玉这身衣裳还是在扬州的时候做的,特意做大了些,如今穿起来刚好,浅紫色的料子衬着她的肤色倒是十分好看。头上的粉色珍珠珠花跟簪子相得益彰,脖颈上还戴着八叶桃花细银链子。

贾敏跟林黛玉到的时候,皇太后还跟皇后已经吴贵妃说着今年释放一批到年龄的宫女出宫的事情。见到二人进来,皇太后便停下了话头,笑道:“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来人,赐坐。”

贾敏领着林黛玉先给皇太后、皇后还有吴贵妃行了礼才坐下,只道:“自从上回进京给皇太后请过安之后,妾身也是一直惦记着皇太后的身子呢。记得从前皇太后随着皇上南巡扬州的时候对那道蟹粉酥赞不绝口,妾身回京的时候特地带了些,都交给路嬷嬷了。”

“你最有心,还惦记着哀家爱吃的东西。”皇太后笑道,又见林黛玉乖巧地坐在贾敏身边,便对林黛玉招招手,“这便是你的女儿吧,上来给我瞧瞧。”

林黛玉捏了捏帕子,微笑着上前给皇太后行了跪拜之礼:“臣女林氏参加皇皇太后,愿皇皇太后万福金安,福寿绵长。”

“快起来。”皇太后拉着林黛玉到自己身边,上下打量了一番,才道,“你们瞧瞧,林大人的闺女长得多好看,活脱脱的就是你小时候的样子!”最后那半句话明显是对贾敏说的,“记得从前你随着你母亲进宫时就是这般模样。”

“皇太后还记得呀!”贾敏笑着道,“妾身还记得从前来的时候皇太后还给妾身送了一对金崐点珠桃花簪呢。”

“我记得林夫人在母后面前就是个会说话的,没想到这么些年没见了,林夫人这张嘴皮子还是这么伶俐。”皇后取笑道,“许久不见林夫人了,三年前也只是远远地见了一回,也没好意思留你说话。”

“皇后娘娘说笑了。”贾敏出嫁前跟皇后也算是旧相识,虽然只有几面之缘,不过还能说上几句话来。皇后嫁给五皇子为王妃之前便是个爽快利索的人,跟她说话倒轻松些,“许久不见皇后娘娘,娘娘的气色越发好了。”

“她在宫里养尊处优的,哪里能不好?”跟林黛玉说了几句话,太后才转过来笑道,“你这女儿我喜欢得很,真巴不得认了做了自己的孙女。可惜林大人跟你统共就这么一个闺女,哀家也不愿意分隔你们母女。路嬷嬷,把蜀锦局送来的那三匹蜀锦拿来,就是哀家觉着那颜色那纹样给咱们玉儿做衣裳最好了。”

“多谢太后赏赐。”林黛玉行礼微笑道,“只是蜀锦珍贵,那三匹只怕也是绣娘花了很多功夫绣成再进献给太后的,臣女不敢要。”

“哀家给你你便收下就是了。”太后见着林黛玉这般谦和,笑着道,“从前你娘亲在你还小的时候可是直接问哀家给你要礼物的,这回是哀家是直接赏赐了。”

“太后怎的在玉儿面前说妾身的不是呢?”贾敏道。

“看来咱们不送些东西是不行了。”皇后转头向吴贵妃笑道。

吴贵妃微微点了点头。她年岁渐长,皇上已经渐渐不爱去她宫中了,如今她只能依附中宫皇后,只求将来自己女儿能许个好人家,别像别的公主那般远亲塞外,一辈子也不得回京。于是便道:“臣妾记得臣妾今年得了一对桃红碧玺瓜形佩,给林姑娘最好了。”

皇后倒是跟自己身边的嬷嬷吩咐了一句,才对林黛玉道:“本宫也没带什么来,你且等一等,本宫命人回宫给你拿来。”

“皇后娘娘不必这样,臣女哪里能劳驾皇后娘娘身边的嬷嬷呢?”林黛玉看了贾敏一眼才道,“皇后娘娘有赏赐臣女的心,臣女已经感激不尽了。”

“就凭你这句话,本宫便一定要给你送些东西,这样乖巧的女儿本宫也是喜欢得紧。”皇后眼尖地看到了自己宫里的女官走了进来,便道,“这些都是新送进宫来的珠花,十二朵代表不同月份的花簪,你都收着,换着戴着玩。”

林黛玉连忙双手接过红漆锦盒,抬眸看了一眼这位女官,只觉眼熟得很。定睛一瞧,竟是三年前见过一次的大表姐贾元春!但也只是轻声道了声“有劳”,便接下了东西。

皇后琢磨了一下才想起林家跟贾家还有姻亲的关系,举着茶盅抿了一口茶,挡住了嘴角的笑意。贾元春那个女孩子在她宫里也算尽心,只是这些年渐渐长大了,心思也有些显露出来,每每皇上来了就借故出彩,谁不知道她的心意呢?不过这回看着,只怕两家倒没有交情似的。

外命妇参见太后是有时间约束的,贾敏看了看太后宫里的西洋钟,便跟太后、皇后还有吴贵妃行礼,便带着林黛玉出宫去了。林黛玉摩挲着腰间佩戴的玉佩,又小女儿家态地忍不住好奇心打开锦盒,只见里头整齐地放着十二朵珠花簪子,做工都是精细的,一看就知道是江南织造送来的好东西。

“娘亲方才瞧见了吗,给女儿送东西的是大表姐呢。”林黛玉拿了一支橙红色的石榴簪让贾敏别在自己发髻上,“从前在荣国府见到大表姐的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穿得素净,头上的都是浅色的纱绒宫花,半点珠翠都没见着。”

“宫里的规矩便是如此,女官是不许涂脂抹粉,头上首饰也不能过三件,一年四季都只能穿绿色衣裳,所以说女官们要在宫里熬出头来可就难了。”贾敏是国公府嫡女,所以对这些规矩还是十分清楚,“要是得了上头主子的请来也就罢了,得了赐婚便是凤冠霞帔;要是没能这样,也就只能熬到二十五岁出宫去了。”

“那大表姐怎么会…”林黛玉知道国公府也算是个世家,怎的就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宫去当伺候人的奴才呢?

“那是你外祖母还有二舅母的意思,我又哪里知道呢。”贾敏勾了勾嘴角道,“只是你大表姐已经是皇后宫中的女官了,咱们往后要是有机会进宫,也得跟她拉开点距离才是。宫里的规矩大,一不小心说错话便是要问罪的。”

“女儿知道的。”今天林黛玉确实见识了宫中的规矩,虽然只是跟太后说了几句话,但每一句话都得仔细琢磨着,当真累得慌,可想而知贾元春在皇后宫中是要怎么样的小心翼翼。“太后跟皇后娘娘的性子都好,只是两位主子送的东西都是极好的,女儿当真不敢用。尤其是那蜀锦,太后虽说要给女儿做成衣裳,但是这也太珍贵了…”

“那是太后喜欢你,回去以后便叫陈姑姑给你裁两身衣裳,等以后有机会进宫便穿给太后看。”贾敏笑着摸了摸黛玉头上那支荷花簪,“我小时候就跟太后投缘,你又是乖巧的,太后喜欢你也是正常的。还有皇后娘娘,她的性子爽快,从前我与她也算是相识。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她给你送这些珠花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

“那女儿就用上了。”女儿家最喜欢的就是这些好看的珠翠头花,林黛玉笑嘻嘻地窝在贾敏怀里,“这些珠花看着精巧却不失大气,果真是上好的东西。进贡到宫里的珠花布料就是精细,如果姚姐姐她们在就好了,我还可以跟她们一起分享呢。”

“你要是惦记着她们,趁着天色好,扬州庄子上的人还有半个月就要进京了,到时候你写信交予他们让他们给你带回扬州就是了。”贾敏道,“京中精巧的首饰不少,跟扬州的风格大不一样,你让人到外头的银楼订做几盒京里时兴的给她们送去便好。”

“娘亲的主意素来是最好的,就这么定了。姚姐姐喜欢荷花,滕姐姐喜欢百合,杨妹妹喜欢梅花。还有干娘,她最喜欢的就是桃花了,每人给打造一套新的头面,银钱就从娘亲为我积攒的月钱那儿出,就当是我送给她们的一点心意。”

母女俩说说笑笑的,很快便回到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