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中了么?”他吐了一口烟圈。

“叉中了。又中了,我怎么就这么准啊。”那女人叉着腰叹道:“我好象天生就是个叉鱼的。”

她跳下水去,将一只戳出脑浆子的大鱼抱上来。

“我看也是。”中年渔夫有点妒忌地看着她。

“你真的是洗衣裳的时候被水冲到江里去的?”他忍不住又问。

“每一个坚强的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她一本正经地道:“洗衣裳就是我最脆弱的时候。”

“缝衣裳好象也是。”渔夫挖苦道。

村子早就传开了这个被村头老杜家从水里救出来的姑娘做得一手可怕的针线,缝了几次衣裳,杜奶奶就叫她改行专职烧饭了。

“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份。”老奶奶笑眯眯地道:“你的天份不在这里。”

她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天份,她会捕鱼,掷起鱼叉比谁都准。

从此,老爷爷便带着她一道打鱼。他年迈体衰,专管划船。

后来,划船也免了,由她一人代劳。

她辛勤地劳作了四个月后,有一天,她又要下水,却被老奶奶一把叫住。

“月儿回来。”

“奶奶,什么事?”

“你今年有多大?”

“二十。我属龙的。”

“二十的人属狗。”

“你结过婚没有?”

她结结巴巴地道:“结婚?…当然结了。”

“你老公是谁?”

“他…他死啦。他是生意人…跑生意遇到了响马,给人家一刀砍死了啦。”

“什么时候?”

“就在我出事之前。”

老奶奶将信将疑地看着她,叹了一声,道:“你怀孕几个月了?”

她连忙用手挡住肚子:“我…我…大概四个月了。”

“你不怕死啊!怀着孩子去打鱼?你也不怕孩子丢了?”

“不会。”她笑道:“我身子结实。一点反应也没有。她可乖了。”

“以后不许去打鱼了,生了孩子再说,知道么?”

“唔,那我帮奶奶烧饭。”她粘了过去。

“你啊…”她叹了一声。

她当然说的不是实话。但…也不好多问。一定是与情郎私会,不小心做出了事,怕人追究,想不开就投了水。

一个怀着孕却没有丈夫的女人,又跳了水,一般都是这种故事。

第十四章

(一)

梅雨初至,五月花发。

庭院上的合欢已绽出晕红的花蕾。皂荚槐似的长叶又细又薄,树枝粗犷,伸展出几丈之外,与那株紫藤交缠在一处。

微风拂面,花气袭人。

他忽然想起了药书上的一句话:“欲蠲人之忿,则赠之以青棠。”

青棠就是合欢了。此叶朝舒夕敛,又名“夜合”、“合昏”。渐渐地,俗称作了“合婚”。

杜子美云:“合婚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便是此意。

还记得这株夜合与那株相思木是外祖父的一位老友从岭南带来的。原以为气候不宜,种不长久。未想到了这里,头十年就窜至五丈,花开得繁盛,却不结一籽。荷衣初至的那几年,红豆却满斗满斗地落下来。

谷里的人常用红豆合着糯米炭来贮龙脑,听说这样,龙脑的香气可以经久不散。夏夜,他们常常就在这两株树下饮冰纳凉。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他怅然地想起这首老诗,怅然地饮罢手中清酒。

眼前一个细小的身影在那株相思树下跑来跑去,将满地的红豆一把一把地拾起,装进一个红色的小荷包里。

“爹爹,给我穿一串,好不好?”子悦奶声奶气地奔到他面前,拉着他的手,将一把红豆倒进他的手心里。

不知不觉中,她已会说话,虽然着急起来,也是叽里骨碌,缠夹不清。

他叹了一口气,道:“好。”说罢,寻来针线,一颗一颗地穿起来。

那小小的身子倚在他的腿边,手一直拉着他的胳臂。他感到她身上蒸发着热气,衣裳已然汗湿了一片。

可惜他的下身没什么感觉。但是,唉,她总算长出了一头与荷衣一样又粗又长的黑发。如今,也是一团海藻一般地卷在脑后。

看来看去,这好象是子悦唯一的一处象荷衣的地方。

他苦笑。

“不要乱跑,不要到水边去,听见了么?”他摸了摸她的头,感到她的脚趾又在乱动。她真的是一刻也停不下来的。

这一点,与荷衣完全一样。

“唔,爹爹,我就爬一会儿树…”

“找棵矮的爬,不然掉下来,爹爹抓不住你。”他故意板起了脸。

“好。”说完话就跑了。

他将红豆穿好,拿出剪刀,喀嚓两下,将首饰匣里的一串珍珠项链的搭扣剪下来,系在那串红豆的两头。

穿得匆忙,指头给针扎出了血。

一抬头,刺眼的阳光令他一阵晕眩。

“子悦。”他四处看了一圈,不见她的人影,不禁担起心来。

“在这里!”她的声音从草丛的后面冒出来。

她奔过来,脸通红的,皱着眉头,脸上的表情很怪。

他把那串红豆给她戴起来。

“我…我给马蜂蜇了…”她好象要强忍着痛,终于眼泪汪汪地看着他。

不用说,他已经看见了。她的额头上已鼓出了一个大包。

“我来看看。”

他有些心疼地抱起她,放在自己膝上,转动轮椅,回到药房里给她涂上一点药。她不停地哭着,一边哭,一边用他的袖子擦眼泪。

“好了,以后再别往那片草里去了。”他安慰道。

“越来越痛啦…呜呜…痛…痛…”开始放开嗓子大哭了。

他只好又给她涂了一圈药,哄了她半天,才渐渐地蜷在他怀里睡过去。

她看上去可怜兮兮,半只眼睛都肿了起来。

记不起来这是她第几次被马蜂蛰了。总之,她好象过不了几天就要受一次伤,每次都哭得声嘶力竭,好了之后,她立即又去干别的危险事情。

两岁的孩子就管不住了,他在心里叹了一声。

实际上,两岁的孩子对他而言已然很沉重,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子悦平稳地放到床上。

余下的时间,他改了一个时辰的医案,凤嫂过来将子悦抱走。

院子顿时又清静了下来。

吃罢午饭,他来到湖心亭上,举目遥望湖中的景色。

那一团明澈的大湖原是被两座大山夹在当中的,不知为什么,近来他时时只看见左边的那一座。

右边,是一片空旷苍茫,飘渺无际的水色。

千年一瞬,亘古以来就存在着的山脉竟也可以片时间从他的眼际中消失。

“荷衣,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他喃喃地道。

面前,那个淡紫色的身影又出现了。

“哈哈…你就是想得太多了。”她笑,手是端着一杯茶。

“我好象不能少想。”他叹息。

“你就是这种脾气。”象往常一样,她将茶水一饮而尽:“专心做事就可以少想了,比如,趁这功夫替我泡杯茶…”

他认真地泡起茶来,将茶盅洗了又洗。

“得啦,无风。”她终于不耐烦地叫起来。

“最后再洗一次。”

他微笑着看着她,忽然间又警醒过来,转动轮椅,飞快地逃出了那个小亭。

匆忙赶去时,诊室里的大夫们都到齐了。

陈策伤愈之后,仍然主管谷外的医务。慕容无风时常会留在蔡宣的诊室里,一来他的诊室里重病最多,二来他气力不济,又不肯麻烦别人,蔡宣的院子离他最近。

他洗了手,一声令下,三个人开始察看病人的伤势。将病人的身子颠来倒去地看了一阵,王、蔡二人分别说了脉象,大家讨论了一番,王紫荆遂道:“这是伤湿之症,失汗过多,四肢不用。我试过人参养气汤,不怎么见效。”

蔡宣道:“《内经》云:”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酸收之。‘我以为当归辛温,橘皮苦辛,白芍药微寒,这三样可用,益脾健肺。“

慕容无风点点头:“你说得不错,这显然是湿伤气痹。先用你的方子,如若他通体发热,再加上川连、生术、厚朴、橘白、大黄。如若腹涨,再用五苓散和二术膏。这种慢症,只能这么调养,急不得,更不能图效乱下猛药。”

王紫荆忙道:“是。”已迅速将他的意见写下来,派一个弟子递方到药房。

慕容无风道:“下一个是谁?”

蔡宣笑了笑,道:“先生莫非忘了,今天就只有这一个病人,过一会儿我与王大夫要去吴大夫那里。先生大病未愈,还是早些回去休息。”

为了不让他太累,蔡宣故意把病人都转到了吴悠的名下。

“看来今天挺轻松的。”慕容无风淡淡地道。

他的脸色仍然苍白得厉害,而且,身形消瘦不堪。所有的诊务,他大约只能坚持一个时辰。

蔡宣道:“是啊,难得轻松,我送先生回去罢。”

他摇了摇头:“不必,荷衣过一会儿会来接我。”

两个人愣住,面面相觑。

慕容无风的目色恍惚,却平添了一层久已未见的温暖之意。

蔡宣吞吞吐吐地道:“既…是这样,我给先生泡…杯茶。”心中忧急,不由得声音发起颤来。

“多谢,我在这里等她,你们可以先走。”他接过茶盅,喝了一口。

红茶很浓,浓得有些苦涩。他慢慢地品着,觉察到面前的两个人仍一动不动地站着,抬起头问道:“你们为什么还不走?”

蔡宣又笑了笑,笑得更加勉强:“学生…学生…是怕…万一…万一…夫人忘了呢?”

“她什么时候忘记过?”他慢吞吞地反问了一句,好象这是个很荒唐的问题。

无可奈何,更怕他尴尬,两人只好退出门外,却不放心,远远地在长廊角落里等着他。

半晌,王紫荆道:“是我的错觉还是…”

蔡宣眼中发酸,道:“不错…”

“那我们该怎么办?”

“希望这只是暂时的…唉,先生大约是太过悲伤…大病之中,不免出现幻觉。”

“说一句话你莫怕,这是我遇到过的第二次。”

“我也是…上次,一屋子的学生都在。”

“好在看病的时候他还清醒…”

“先生性情原本忧郁寡言,一时有了伤心之事,除了夫人,亦无他人可以劝解。如今夫人一去,他…的日子…”

“他会好起来的。”

杯中的铁观音已渐渐冷却。他坐在椅上,身子几乎完全麻木。

茫然地看着帘外迟迟的日影,他等待那熟悉的足音再次响起。

等待珠帘“哗”地一声被一只手拨开。

他等了整整两个时辰,蔡宣和王紫荆也在外面等了整整两个时辰。

终于,一个孤独的身影出现在廊上,他疲惫艰难地驶出院外,一脸失落得令人心碎的神态。

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两人忽然悲从中来,抱头大哭了起来。

月色满地,烂若涂霜。

更深的院落,阒无人迹。风吹处,落花如雪,被月光照成了银色。

远处的星空飘浮着一团紫光…

已记不清有多少日子,自已曾在这小亭中独坐,伴着茶炉,在夜风中冥思。

他忽然觉得,长久以来,自己一直过着一种极简单的日子。

简单而重复。

而他自己似乎已习惯了这样的过法。

倘若没有荷衣,他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去天山,更不会在塞外住了那么久。

相遇是如此珍贵。

如果没有相遇,生活也许不再有趣。

荷衣如若有知,也会这么想么?

不,不会的。如果没有相遇,荷衣就不会认识他。不认识他,她就不会死得这么快。

一个人幸运,也许就是另一个人的厄运。

“荷衣,你不该认识我…”他望着幽深的湖水,喃喃地道。

湖畔歇着一条小船,船上点着一串红色的灯笼。

恍惚中,船篷里传来她的轻唤:“无风,上来…”

他撑着拐杖站了起来,扶着围杆,踉踉跄跄地推开那个通往水中的小门。

下面是几级光滑的台阶,台阶淹没在水中。他试探着往前走了几步。

船似乎是停在他眼前的,只需几步便可达到。

他伸出拐杖,身子微微一倾,一只手忽然牢牢地抓住了他的腰带。

“你要去哪里?”一声音从他身后传过来。

是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