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看着直笑。

马兰道,“这是你们表弟文文。”

宋楚眼睛都看直了,“他好小啊。”

许老太道,“才三岁呢。叫哥哥姐姐。”

“姐姐。”文文喊了一声,然后看向江博的时候就不乐意喊了,觉得这个哥哥好凶哦。

宋楚简直被他萌化了。

江博只觉得,自己这阵子好像事事不顺。出来玩还让楚楚被别的小男孩缠上了。

第66章

坐了一会儿,苏文丽就让孩子他爸将孩子给抱走了,自己和宋楚在书房去聊天。

“这次你这文章,让我觉得惊艳啊。”苏文丽微微激动,“我都不知道,你这个年纪能写出这样的故事。”

宋楚被姑姑夸的不好意思,“其实我也是听隔壁奶奶讲了很多以前的事儿才写出来的。”

“可你知道这么写,你就跨出了一大步了。你以前写的是儿童文学,虽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但是,这种文章就很容易让其他相似的文章取代。而你现在写出的文章,这其中代表的中心思想,是其他没法取代的。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精神境界。”

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宋楚激动的小心肝砰砰跳。

“姑姑,真的有那么好吗?”

苏文丽笑着点头,“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正式的作家了,你的这本书,我们会放在省里的文学大会上面展示。到时候还会进行评选呢。”

宋楚眼睛一亮,“和其他人一起比吗?”

“对,有没有信心?”

“没有,但是我很开心。”宋楚直接道。

苏文丽:“……”

她笑着摸摸宋楚的脑袋,“要有信心,写作也不是年纪大就行,还得有天分。你就是我见过最有天分的孩子。你是个天才。”

宋楚被夸的有些飘飘然了。

她竟然还是个天才,和小博哥一样的天才吗?

“可我没小博哥聪明啊。”小博哥那样厉害的才是天才。

苏文丽道,“那不一样的,他是理科方面厉害,你是文科方面厉害。每个人的天分不一样。楚楚,你要有信心。姑姑相信,以后你也会成为文学泰斗。姑姑会好好培养你的,等你来省城念大学了,姑姑就介绍其他作家给您认识,你还能申请加入省城的作家协会,以后会认识更多写作的同志。”

宋楚想象着那样的生活,觉得太有意义,太精彩了。

一家人在苏家这边吃了饭,就一起去逛省城。离开的时候,文文哭的像个土拨鼠,抱着宋楚的脚脖子不放手。

江博嫌弃的不要不要的,心道下次来见这小家伙,就给他做个玩具带过来,免得总是缠着楚楚。

还抱着脚脖子,太幼稚了!

小孩果然是最烦人的一种生物。

最后还是宋楚用麦芽糖给哄好了,含着泪和她挥别。

宋楚:“……”这又是塑料感情。

离开姑姑家之后,宋楚就要和江博去给妈妈买礼物。

毕竟小博哥送给妈妈的礼物没了,自然得重新准备了。即便如此,江博心里还是很不爽,觉得自己完美的计划被打乱了。他难得那么努力的提前做完,但是却被人拖后腿。

马兰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就干脆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要一张孩子的合照,以后她可以放在兜里,随时随地和人炫耀。

宋楚和江博全力配合,到了照相馆里,两人换上了小军装,戴上帽子。

江博平日里都是穿便装,要么穿小衬衣,还没穿过军装。这会儿穿上身上,还挺英气的。连宋楚都很像个小女战士。

照相师傅嘴里一直夸着,“两孩子养的也太好了,真俊。来来来,靠近点儿,显得兄妹感情深厚点。”

江博听到这话,脸就有点臭。

宋楚则笑嘻嘻的垫着脚,搂着他的脖子,和他脑袋挨着脑袋,笑出了一朵花。

江博:“……”

给了加急的,一家人去逛了一趟百货商店,回来就给领了。

只见照片里,江博脸上红的像是抹了胭脂,眼睛亮亮的看着镜头,宋楚则笑的像个小太阳一样。

明明表情各异,却意外的和谐。

马兰笑着点评,“咱家小博真像是被妹妹缠着没办法,只能无奈妥协的小哥哥。”

宋楚道,“小博哥对我最好啦。”

江博抿着嘴笑。

回去的时候,坐的是末班车。宋楚已经很累了,但是还是打气精神和爸爸妈妈讲姑姑说的那些话。

“妈妈,姑姑说我能参加作家协会了,以后是真正的作家。妈妈,我太高兴了。”

马兰听着心里也开心,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担忧。孩子偶尔写写书还行,但是真的走入这一行好像也不大好。

她想起三年后的事儿,心里有些担心,作为作家,闺女会不会受到影响。

见马兰没说话,宋楚就道,“妈妈,好不好?”

“好,当然好。”马兰勉强笑了笑。

宋楚又问苏志峰,苏志峰当然觉得好,“咱家楚楚真给咱长脸。”

宋楚拍了拍江博,“小博哥,我是不是越来越棒了?”

“很棒。”江博笑着点头。

看着家里人这无忧无虑的样子,马兰竟然有些羡慕。不知道才是最开心的。

算了,也不担心了,反正他们家在县里混得好,这里的领导他们都熟悉,以后就算真的有啥事儿,也没啥。再说了,咱们这不是还有大领导提的字吗?

马兰心里开朗起来了。

只要在这平安县,一定会好好的。

宋楚的书在五月中旬就上架了。

上架前一天,她就拿到了出版社那边寄过来的样书。

她高兴的捧着书往隔壁跑。

“林奶奶,咱们的书出版啦。”

江博在身后跟着。

林老太这会儿正坐在躺椅上面,见到宋楚跑过来了,脸上露出笑容。

“这么快?”

宋楚笑容灿烂道,“出版社说这本书写的好呢,强推的。我给你拿两本过来了,你可以看一本,收藏一本。”

林奶奶忙从自己的怀里掏出老花镜。仔细的看了起来。

她虽然是旧社会的女性,但是也是识字的,而且还颇有文化。

翻开上面的文章,才看了几章,就有了一种满足感了。

自从生病之后,她身体不如从前了,就觉得自己和废人一样了。没想到还能做一件有用的事儿。

“写的真好。”

“可惜林奶奶你不让我写你,要不然我还要加进去的。”

“奶奶没啥好写的,奶奶就是个说故事的人。以后我还给你说更多的故事。”

宋楚高兴的点头,她觉得当作家就要多听故事。

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本书,她要写无数本书,写无数的人生。

这本书上架之后,虽然不像之前儿童文学那样一下子就很火爆,但是后劲儿很足。

特别是一些知识小青年,看完书后,好多人都在寻找这个石头巷子,想要知道,石头巷子的瞎眼老阿奶,到底有没有等到三十年前外出参军的儿子。想要知道巷子里的那口水井,是不是真的可以照到月亮。井水是不是真的那么甜。还想知道,柳树旁的那一家,因为战乱和分开的家人有没有再团聚。

无数的悲欢离合在这石头巷子里发生,每一个家庭的背后,都有一段时代的剪影。

他们或因战乱而无奈失散,或者因为保家卫国而毅然离开父母,白发苍苍的老人等待孩子归来,当年的经历战火的无知幼儿如今已经长成青年。

从这本书里,大伙儿从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经历里面,真切的体会到了当年那战乱那时期的艰难。又感受到了新社会之后,给大伙儿带来的和平安宁是多么的珍贵。

有些年轻人还想寻踪,想找这个石头巷子到底在哪里。想知道故事里,这些人最后的结局。

可惜这个石头巷子,作者也没说在哪里,编撰的县城名字让他们没法寻找到这个地方。

平安县的本地人倒是知道有这么一条巷子,但是很少人能想到会是写他们这个石头巷子,只觉得是碰巧。毕竟他们来寻踪的时候,也找不到踪迹啊。

对此,宋楚对马兰他们的解释是,“这是采用的修饰的写法。如果太写实了,看自己的人生就好了。就是要夸张,要感人。”

本来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苏志峰和马兰同志:“……”

等马兰去上班的时候,单位里那些同志看过书的,来找她问这书上的内容,她都不敢回答的。

还好高厂长来了,把人给打发走了。

但是高厂长心情不好。

马兰问道,“厂长,咋了,炼钢出问题啦?”

“哎……”高厂长看着她,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他想起曾经听到过的一句话,庙小,容不下大佛。他这庙还真是太小了,所以留住小马这个科学家的妈啊。

他这表情让马兰紧张了。总觉得有啥不好的事儿。

高厂长叹完了气,“别急,是好事。”

马兰就松了口气了。“啥事啊?”

“首钢那边今天和我联系了,他们说,她之前在工会的表现做的非常好,那边工会缺个主任,想调动你过去当主任,给你加担子。”

“……!!!”马兰打了个哆嗦,这消息也太太太太太突然了!

她不敢相信道,“离这么远,他们咋知道我干的好不好,您说的?”

“陈首长说的,说来了一次,发现咱们这边的厂里文化宣传做的很好,墙面上还搞啥历史墙,很有想法。觉得你是个能干大事的同志,正好首钢那边虽然规模大,但是在这方面的建设有些缺乏,就要从咱们这边调人才过去了。”

马兰一开始觉得挺激动,自己这工作能力咋就这么出色呢,但是很快又清醒了,她还不至于这么优秀……都不用问了,肯定是因为她儿子。

“厂长,能不去吗,我家庭在这边啊。”

高厂长叹气,“首钢那边说了,楚楚的那本书简直惊为天人,他们觉得这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学生,都等不及楚楚毕业考试了,先给提前录取了,到时候不用看成绩,直接去。苏顾问搞出了化肥,那就就更不用说了。”

马兰:“……”

“他们还说能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的父亲肯定也是优秀老师,所以苏老师也要调动到首钢高中去当老师。你的家庭问题都解决了。小马啊,说实在的,我虽然舍不得你们,但是吧,好机会还是要把握的,首都当然对你们更好了。”

马兰心道这要是二十一世纪,她肯定不矫情,直接就收拾包袱拖家带口去北京买房了。

可现在不是啊。

“小马啊,组织上面为了你,这么用心,对你这么照顾,咱也要好好的回报组织啊。那边说了,房子都给安排好了。”

马兰嘴角一抽,“厂长,你明明知道这是为了啥。”

高厂长道,“难得糊涂,看破不说破。”

马兰:“……”

因为工作调动的消息,马兰心事重重的。下班回家的时候,苏老师带着孩子回来了,吕县长也来了。

吕县长倒是没唉声叹气的。

因为他升职了。

“托福,我升上去了,马上就是书记了。”

“……”

马兰一家四口围着他坐着。马兰道,“吕县长,我调动的事儿,您知道吧。”

苏志峰道,“还有我。我咋不知道自己这么优秀。”

吕县长安抚道,“别这么瞧不起自己。在我看来,两位同志都是十分优秀的。苏老师的教育方针是很先进的,马干事也是一位十分有想法的好干事。”

宋楚道,“对,爸爸妈妈都很优秀。”

马兰道,“别说我和你爸爸了,你和小博也被首钢的职工高中录取了。”

宋楚:“……”

江博倒是没像以前那么抗拒,反正楚楚和爸爸妈妈都是在一起的,在哪里都行。

宋楚当然是不想去的,妈妈说过了,那边很冷的,妈妈她怕冷。可是爸爸妈妈工作都调动了,那他们肯定要去了,自己和小博哥当然也要去啦,不能给爸爸妈妈拖后腿。

苏志峰和马兰内心则是一言难尽。

不知道上面竟然会来这么一招。他们要是不同意吧,不考虑自己的工作问题,倒像是阻碍了孩子的学业了,毕竟孩子都被破格录取了。而且他们作为工人,作为老师,作为一个成年人,当然是不能任性的因为自的个人原因而不服从分配。全国各地都找不出一个这样干的同志。那些石油工人还远赴边疆开采石油呢,那么艰苦,还不是都心甘情愿的去了?

吕县长其实挺舍不得他们一家子的,江博在这平安县,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啊。

别的不说了,光是钢铁材料,如今就让很多平安县老百姓有了工作岗位了。

而化肥就更让公社那些社员们终于不饿肚子了。

可是人总不能一直在这里待着,小博这孩子以后的世界,大着呢。

“提前通知你们,也是给你们一个做准备的机会。我觉得这也算好事。小博这么好的天分,总不能这么浪费了,就算不做事儿,多接触那些专家,肯定也能更进步。楚楚呢,在那边也能接触更多有文化的人,啥华大啊,首都大学啊,那么都老知识分子。你们也是,你们还年轻,总不能一直窝着这里吧。”

一家人谁都没说话。

其实对于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不分开。至于离不离开平安县,他们还真没想过。

毕竟之前要么担心小博被调走,要么担心楚楚被苏文丽给弄走。苏志峰甚至还想着如果孩子们离开这里了,他就跟着一起。只有马兰因为心里有对未来的那些事情的恐惧,所以才有些抗拒。

实际上对于他们这还算年轻的人来说,谁不想拥有更广大的平台呢。

马兰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咋样?”

江博道,“楚楚怎么想?”

宋楚道,“你们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不和你们分开。”

江博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他其实还记得楚楚想吃首都的烤鸭和糖葫芦。那边很多好吃的。

吕县长小声道,“听说,这是大领导都知道的事儿。”

马兰:“……”

马兰小声道,“不是要让我们小博去实验室吧。这么小的孩子没自由,咱可不能这么狠心。”

吕县长道,“通知不是说去读高中吗,没说要去实验室啊。大领导总不能骗你们吧。”

马兰觉得还很犯不着。

既然这样,这还有啥好说的。

她决定了,下次要是大领导要给她儿子送字,一定要请大领导写上一句——苏江博一家人都是好同志。

晚上一家人又开了个小会,最终确定了服从组织分配,前往首都的事儿。

第二天,大领导都回礼就到了。而且还是一早就上门的。

宋楚和江博背着书包,准备开门出去的时候,就看到外面站着上次那个送信的同志了。

人家捧着一个盒子,里面据说是送给苏江博同志的一封感谢信。另外很厚是被油布盖着的两个木头箱子。

江博手捧着盒子,眼睛却直溜溜的盯着那木头箱子。

苏志峰和马兰一晚上没睡,这会儿精神还不大好,结果见到这阵仗,顿时清醒了。

两个军人帮着将箱子给搬了进来。敬了个军礼,“按照大领导指示,来给苏江博首长送回礼。”

宋楚惊讶,还真有回礼啊。这送来送去的……

江博终于露出一个微微的笑容了,他目测那箱子里面就是他要的东西。而且还是两个,

他觉得妈妈说的果然没错,这里的人就喜欢拐着弯,客套。他越客气,对方就越主动。这次他都没开这个口,他们就给他送了两辆车来了。

果然,军人同志帮着将箱子打开,让江博验收。江博看了一眼那军绿色的油漆,和他现象中的有些差距,但是做工还算不错。

马兰也惊讶道,“小电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