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我等日后一定改过自新…”

一群犯人老老实实地认错,不但乖顺无比地回了牢狱,有的甚至还劳烦高深和家人传句话,报个平安。

贺穆兰和高深并无深交,只不过是夜晚被他莫名其妙的抓了起来,又照顾了一番,更不知道他的为人如何。可是当见到连犯人都能心甘情愿的俯首回去牢房之中,还有些犯人敢向他提出请求,只要是脑子没坏的人,都能推断出高深平时的为人。

只凭这一点,贺穆兰就觉得他和自己是同道中人。

贺穆兰这一夜由危转安,又由安转危,直至被高深搭救,可谓是一波三折,身心俱疲。偏偏她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处置,完全无法休息。

“敢问高将军,想要杀了我的是谁?”

贺穆兰挑了挑眉:“又为何非要杀了我们不可?”

“乃是长安城的太守王斤。我把您的身份一禀报,他立刻就拍案而起,吩咐左右刀兵将我拿下,又险些将我杀了…”

高深摸了摸胸口位置。

“花将军,如今长安还是不安全,我护送您出城吧…”

“你们谁都走不了!”

一声怒喝之后,太守府中刀兵大作,站在牢狱大门外的百姓们吓得惊慌失措,一个个大叫着“杀人啦杀人啦”跑进了院子。

王斤又怎会是束手就擒之人?他能当上长安太守,自然也有自己的嫡系人马和家中带来的私兵,这些人汇集在一起,人数足有他们数倍之多。

王斤之前不敢动用私兵,怕落人话柄,而现在这种情况,若不能把所有人都交代在这里,日后他就会有大麻烦。

就算外面流言传的太狠,所谓死无对证,有他阿母庇护,他性命无虞。

王斤亲自带私兵来,那就是不死不休。被捆着的“新”校尉露出绝望的表情,拼命地挣扎着:“完了,这下我们都要死了…”

“善射营,战斗准备!”

“是!”

唰,唰,唰。

箭上弦,刀出鞘,所有人聚精会神地凝望着入口,等待着即将来到的敌人。

他们曾是同袍、是故交、是朋友,而如今,双方各为其主,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拼杀。

贺穆兰领着卢水胡人站在弓箭手的前面,为他们担当护军。

羌人们原本不想帮贺穆兰的,可这王斤摆出一副赶尽杀绝的样子,也只能暂时放下前嫌,互相合作,保命要紧。

狄子玉看着被陈节和盖吴等人护在身后的玉翠,嘴巴张了又合,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口。

倒是玉翠看着这背水一战的情形忍不住开口唤起贺穆兰:“花将军,可否也给我一把武器?我武艺虽不行,自保还是可以的。”

贺穆兰点了点头,却在全身上下摸了一圈也没找到武器。她的越影和磐石、战甲都落在客店里,乌金匕也在开锁的时候折断了…

“用我的!”

狄子玉从腰上取下佩剑,递给玉翠。

玉翠毫不扭捏的接了,甚至还道了一声谢。

到了这时候,狄子玉再看不出之前玉翠对他是有意利用,那他就真是白活了二十多年了,一时间心中悲痛难抑,几乎喘不过气来。

最伤人的不是心有愧疚,而是毫不在意,犹如生人。

大敌当头,贺穆兰哪里管的了他们这种儿女情长,也转身找善射营的卫士们要了一把武器,就这么站在阵前。

王斤是不敢出阵的,牢狱前的空地也不大,一群人要往里面涌,贺穆兰和卢水胡人、羌人们堵在最前面,饶是外面人数数倍于他们,竟是没有一个能冲进来。

“奉劝尔等不要为虎作伥!今日王斤残害忠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是要有个决断的!到时候王太守能逃过一命,诸位却要做了垫背的替罪羊!”

高深素来机警,否则也不会这个年纪就混到高位,被拓跋素当做倚重之人。他一边抵御着王斤私兵的攻击,一边扯着嗓子动摇对方的军心。

“莫听他的鬼话,他早就给那些杂胡收买了!”王斤离得远远地,命令自己的心腹们大声呼喝,盖住高深的声音。

贺穆兰之前根本不认识王斤,甚至连王斤的名字都没听过,要说对方为何会如此将自己恨之入骨,真是一点都不明白。

若是能避免争斗也好,可现下这局面却是致死方休。外面的都是大魏的将士,这番自相残杀,简直是莫名其妙。

贺穆兰冲杀了一阵,只听得外面哀叫一片,里面高深也在喊“别打了别打了”,耳边响着全是熟悉的鲜卑话,她伤的也都是军中的大好男儿,不知为何越打越憋屈,越打越愤怒,心中简直就是怒火中烧!

“王斤小儿!你竟让我大魏的大好男儿折损在此处!若我出去后不能将你绳之于法,我枉生为人!”

贺穆兰雷霆震怒之下,竟把身后镇狱的狴犴石像高举了起来,朝着王斤投掷了过去!

这一击的力气何等之大,世人都听闻过贺穆兰的武勇,却不知道她竟可怕到这种地步。

几百斤的怒目狴犴挟着巨大的力道向着王斤地方向而去,可能会撞上石像的那些私兵们一个个都惊慌失措的大叫着躲开,有的干脆就跪了下去抱住脑袋,直到那石像挟着劲风已经到了王斤近前,他左右的侍卫这才拉了他一大把,让他猛地后退了一步,避开那座石像。

一声巨响之后,狴犴的石像重重地落在了地上,引得一地飞沙走石。王斤被侍卫拉的向后坐倒在地,看着面前不远处的石像简直是魂不守舍,腿软的站都站不起来了。

传说龙之七子“狴犴”最憎恨犯罪之人,一遇见恶人就要把他吃掉,所以常常被人们塑做雕像,放在衙门和牢狱的大门两侧,或是绘在牢房的门楣之上做为装饰。

会吃人的龙子自然长得不会面目慈祥,它的形象狰狞而有威严,跌坐于地的王斤一见到面前的吓人头像,顿时害怕的叫了起来。

“妖…妖怪…此人是妖怪!啊啊啊啊啊啊!”

王斤被侍卫搀扶起来后,吓得掉头就跑,连战局也顾不上了。

这牢门口的狴犴石像可是有一对!谁知道花木兰会不会冷不防又丢了一个石像过来?被这个砸中,不死也得死了!哪怕擦到也会重伤!

妖怪,都是妖怪!

“花将军威武!”

“虎贲无敌!”

“降者不杀!”

陈节和蛮古都是军中出身,最会叫阵和震慑,他们一见贺穆兰如同雷霆万钧般出了手,震得所有士卒都目瞪口呆,立刻大声呼喝起来。

只见贺穆兰抛了石像后,手中武器也落在地上,索性不用武器,只凭一双拳头,舞的虎虎生风,触者无不倒地,简直如同凶神一般!

在这种时代,将领的强大甚至可以让一支军队都丧了胆,花木兰的名声原本就传的极为厉害,再加上眼见为实,长安城里一些投靠王斤的将领率先就带着人开始撤了。

这些将领们撤了,王斤也跑了,私兵们碰到贺穆兰和卢水胡人这群宿将做头阵,直打到天亮也攻不下牢狱的大门,又被善射营的弓箭射的伤亡惨重,顿时也萌生了退意。

就在这时,太守府外传来了震天的高呼。

“高将军莫怕,我们来帮你们了!”

“杀人者王斤!杀人者王斤!”

“杀人者王斤!”

“杀人者王斤!”

似是几万人一起高呼的声音在太守府的四方响起,其声音有老有幼,有男有女,一群人齐齐呼喊,简直是振聋发聩,就连长安城外都听得清楚。

“这是…”

贺穆兰惊骇地望着太守府外。

“他们醒了。”

高深挥刀劈下,畅快地大笑了起来。

“他们醒了!哈哈!他们终于醒了!”

太守府。

王斤原本已经退入府中,开始搬动库房收拾细软,准备要逃,可刚刚被护卫们送到门口,又吓得退了回来。

整座太守府的府外,每个街道、每个路口,全部都挤满了百姓。胡人的政权都不禁武器,他们拿着家里的刀枪棍棒或是弓箭,齐齐都涌到了太守府外,将太守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下王斤莫说想要逃出去,哪怕是伸个头,也会被愤怒的百姓给打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斤也算是做到了常人所不能。魏国治下几十年,还没有那一次百姓齐齐围攻太守府,将太守逼得不敢出门的。

民不惹官是百姓们惯常的容忍,可这王斤实在算不得好官,平日里贪赃枉法,不可一世,经常强迫百姓为他服徭役,动辄抄家搜刮奇珍异宝,早已惹得长安城怨声载道,就差一把火了。

这里也不乏夏国原本的旧臣或乡绅,因为王斤的治理太过不堪,便率了护卫和家丁一起闹事的,所谓人一多胆子就壮,不是每个人都有高深那样的胆量,可一旦几千个人,几万个人站出来,那气氛互相感染,就连老弱妇孺都跟着站了出来,一起齐声讨伐那王斤。

贺穆兰等人在牢狱外听到太守府外震天的高喊,知道他们已经请到了最强大的援军,其结果也自然是一目了然。

私兵和长安城的守卫再怎么大胆,也不敢向全城的百姓挥动屠刀。更何况贺穆兰和高深很快就举着将牌平息了城中的不安,让守卫各司其职,百姓们也听从高深的劝告没有真的砸了府衙,或者把王斤千刀万剐。

王斤是贺穆兰亲自杀进太守府绑了出来的,除了几个武艺颇高的侍卫,跟随在王斤身边的心腹早就在贺穆兰进太守府后院之前就落荒而逃。

而这几个侍卫也是有趣,看起来像是拼命抵抗,可贺穆兰刚刚出手就知道他们留了手,果不其然,三四招之后,他们就吐血的吐血,中刀的中刀,躺倒了一地。

原本关着贺穆兰等人的那件铁牢,如今正关着王斤。

高深敲响晨钟之时,城门自然跟着晨钟的警报打开了,他派了几个认路的百姓一路向着统万而去,沿路报讯,将王斤的所作所为昭示天下。

这些百姓一路报讯,一直到跑进了统万城,靠着高深的信物见到了拓跋素。

拓跋素是镇守夏地的大将,得到报讯后惊得当天就发了兵。

花木兰是陛下的心腹爱将,长安城是赫连定的发迹之地,无论哪个有一点损失,他这个大将军也不用当了。

在这几天贺穆兰也没有闲着。狄子玉带着的羌人在动乱时想跑,却被太守府守着的百姓给绑了送了回来,也一起下了狱。

得知长安的动乱,羽林军星夜赶路赶到了长安,因为有知道内情的玉翠在这里,所以赫连止水和玉翠一刻都不想耽误,在羽林军到的那一天就由盖吴等卢水胡指引着去杏城接回赫连定。

贺穆兰应该要跟着赫连止水和玉翠等人一起接回赫连定的,拓跋焘派她出来调查此事,本就是想要让她再刷一轮声望,顺便卖赫连定一个救命的人情。

可长安现在的局势却让她不能离开。

一来牢狱里的狄子玉等人必须要由她和卢水胡人们亲自看管,二来贺穆兰不相信王斤杀人灭口只是为了黄金,有些事情,她还需要细细盘问。

加之长安发生了动乱,高深和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是她脱身之后一走了之,便失去了仁义。

更何况王斤犯了众怒,引起全城百姓围了太守府,他下狱后,拓跋素没来之前,贺穆兰就是长安城官职最高的军中将领,必须要负责坐镇长安城,以防真有前朝余孽或心怀不轨之人乘机生事,弄的“官逼民反”。

若真是这样,那最先出头的高深肯定要受到重罚。

原本这坐镇的事情高深也可以做的,但高深不敢。

他为了救花木兰鼓动百姓,那是“形势逼人”。

可若是他鼓动了百姓之后顺势接管了军队,那就是“作乱”了。

贺穆兰也是为了高深的前途,不得不放弃救出赫连定的人情,只让盖吴带路,玉翠和赫连止水为副使,跟着羽林军去杏城将赫连定接到长安来。

而她这么多天一边安抚长安的百姓,一边派人前去驿站传书白鹭官,将这里发生的事情送入京中去。

拓跋素第三天上午就率着军队来了长安城。

他原本以为来的时候会看到满城骚动,秩序混乱,却没想到进入长安时,一切井然有序,无论是迎出城外的长安官员,还是城门上依旧戍卫的守城将士,都和发生此事之前没有什么不同。

不,还是有变化的,这些人的“气势”不一样了。

走在长安街头的百姓不再愁眉苦脸,为着夏国灭亡后魏国统治而惴惴不安。所有的商铺门口都披红挂彩,像是庆祝着什么。

小孩子敢跟在军队后面偷偷数着几匹红马几匹黑马,妇人们敢穿起艳丽的衣服露出娇媚的面庞徐徐而行…

拓跋素第一次没有形象的东张西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即使在他统辖的统万城,也绝没有达到这种地步。

不过三天!

不过三天而已!

“常山王,您在看什么?”

贺穆兰和高深领着文臣武将迎接了拓跋素入城,见他四下张望,忍不住好奇地开口。

贺穆兰也四处看了看,没发现有什么不对。

和她刚来长安时,几乎没什么不同。难道说她和高深哪里做的不好,让这位将军不满了?

“我在看…”

拓跋素恍然大悟一般地叹道:“陛下会如此信任花将军,果然是有原因的…”

贺穆兰一愣。

“因为治理一地,要比打仗难的多了。”

第324章 无为而治

拓跋素的称赞,贺穆兰自然是担不起的。

可大概对于大部分鲜卑人来说,治理地方都是短板,所以贺穆兰无论如何说明她没做什么,拓跋素都用一种“花将军你别谦虚了我知道你能文能武”的表情望着她。

望着长安城百姓“我保住了这个城市我光荣”而昂首挺胸的姿态,贺穆兰忍不住叹息一声:“常山王,并非我做的多,相反的,正是因为我什么都没做,这些百姓才如此安稳。”

“嗯?”

常山王不懂她的意思。

“常山王应该比我更了解这样的情景吧?您东征西讨,征服了无数城池,自是应该知道当一城初定时,最希望的,不是破城之人如何广施仁政,而是什么都不做。”

贺穆兰莫名的想起远在陈郡的袁家邬壁。那时候那位袁放家主已经被中原屡屡换主吓破了胆子,以至于无论两边如何以利诱惑,他都固守邬壁,妄图一直保持中立。

“什么都不做吗?谈何容易…”

常山王今年也才二十多岁,这和拓跋焘喜欢任用年轻的宗室有关系。不过拓跋一族十几岁时就开始戎马生涯,常山王年纪不大,其实和拓跋提等人一般,已经在军中从军了十年了。

他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语笑嫣然的妇人们,摇了摇头:“军队是野兽,在战场上会把所有的野性全部迸发出来,我们鲜卑人多用动物的名字取名,为何?便是要借用这种野性来征服敌人。而这种野性在战争过后却是灾难,即使是再厉害的将领,若是强行压抑手下士卒的这种疯狂,都会被其反噬。”

“长安城之前有赫连公坐镇,所以百姓不能理解这种野性的可怕,以至于他们认为魏国就是另一群蛮夷侥幸得胜而已,他们有的甚至认为用不了多久,也许就会又有什么国家再让他们换一次天…花木兰,你莫觉得不以为然,我在长安镇守过月余,知道这些百姓的想法…”

常山王说,“能让他们变成这样满怀信心,花木兰,你居功至伟。”

“非我之功,而是高校尉之功。若不是他东奔西走,安抚百姓、昭示众人,即使我再如何厉害,也做不到这样井井有条。天知道,我虽是什么将军,可手底下到现在还没来人呢…”

贺穆兰自嘲地笑了起来。

“我只是在这几天领了兵权而已。等陛下的旨意一到,我就要乖乖回京了。”

高深是拓跋素推举上去的,可以算是他的嫡系人马。在鲜卑人的习俗中,谁有提携之恩,被提携之人就会打上谁的烙印,比如库莫提提携过贺穆兰,再比如说古弼提携过若干人,亦或者崔浩收了狄子玉为弟子。

贺穆兰推举高深的功劳,常山王与有荣焉。王斤不是靠谱的人,拓跋素从第一天就知道,可他又不能直接反对,否则一来得罪了他的姑姑和姑姑一系的拓跋提派系,二来又有偏袒之疑,所以只能先将高深安在长安,颇有监视之意。

今日这场大变,在常山王看来迟早会发生。但在他的推测中,大约是王斤长期横征暴敛后,会导致长安的百姓出逃,当逃的人数多了,他再上折举报,京中必有白鹭官下来彻查此事。

有高深做证人,又有横征暴敛的财帛做物证,王斤之罪必能定下。

可一切发生的太快,几乎是王斤才刚刚造成民怨沸腾,长安城的百姓就已经反了,而且反的如此“和平”。

长安没酿成大祸,拓跋素心中大定。可长安没动乱起来,拓跋素也有些遗憾。要把王斤这样的祸害直接一棒子打死,就凭“妄动军队”、“杀人未遂”这样的罪名,还是远远不够的。

到了这时,拓跋素不知道是该感激花木兰,还是埋怨花木兰了。

贺穆兰却是不知道拓跋素的纠结,也不知道一个长安背后牵扯着整个宗室派系之争,她为人坦荡磊落,即使是拓跋素这样外表豪爽内心细腻的汉子也有意结交,两人一路谈笑不断,随之便入了太守府。

拓跋素只是带兵来平乱的,却不能干预长安城的内政,不过在见过长安的官吏和将军之后,他心里也有了数。

这花木兰嘴上说她什么都没干,那也只是对百姓,在场的官吏和将领,只要是王斤那派,或者投靠过他那派的,都没有出现在太守府。

不是被看管起来了,就是已经跑了。

花木兰自然不知道王斤有哪些走狗,这件事肯定有高深提点。但贺木兰一介武将,不过是持节迎接赫连定的使臣身份,竟然敢将王斤的部下收押以防生乱,这份决断和心性,以及笃信拓跋焘对他的信任,都让人刮目相看。

就凭这点,此子日后定有大造化。

所以说贺穆兰是有天命所护之人,拓跋素把她看的太高太高,几乎当做生而知之的老练政客,可正如她说的,她什么都没做。

那日王斤狗急跳墙,和他一起围攻大牢的就有不少是那些心腹将领和官吏们。这些人有的是被蒙骗,有的却是王斤胁迫着来的。王斤把他们全部拉下水,就是为了日后出了事能法不责众。

可王斤被贺穆兰的武勇吓跑了,这些人也就一下子散了个干净。贺穆兰整顿长安时,这些人要么闭门不出,要么称病辞官,甚至于有弃官跑了的,以至于贺穆兰还没使出“雷霆手段”呢,长安官场陡然一清了。

不是所有人都是恶官,长安城还是有许多能吏的,否则王斤这样的草包治理长安,长安早就乱了。

往日扯后腿的猪队友吓破了胆子,这些能吏和清官因为心中无愧,为政反倒更加尽心尽力,没有了掣肘,连效率都高了不少,这才有拓跋素入城反倒觉得长安变得更加有秩序的原因。

更深远的原因,却来自于长安的士族。

高深只能影响到军中和底层的百姓,对于那些在长安的大族和世代为官的士族来说,王斤一天到晚觊觎着这些大族的财产,是他们早就忌惮万分的对象,贺穆兰扳倒了王斤,还了长安一个清净,也还了他们一份心安,加之贺穆兰是迟早要走的,这些人投桃报李,乐于帮助贺穆兰维护长安的稳定。

这些士族之中多有子弟在长安为官,上面用心,下面使力,百姓又正热血于胸,以至于整个长安就像打了鸡血,搁以前,便是拓跋焘亲自来治理,也绝没有这般的效果。

所谓政治和治理地方,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戏剧性。老子所谓的“无为而治”,事实上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一旦你了解了“规则”,不需要你去做什么,“规则”自己就会推动事情朝你需要的方向发展,这时候你什么都不用做,却如同顺水行舟,一切顺理成章的不可思议。

贺穆兰不太明白政治,拓跋素对贺穆兰不怎么了解,所以将她想的十分高深莫测,可和她共事几天的高深却是大致了解了贺穆兰的性格,对于这一切,他只能说,这花木兰的运气好的可怕,实力又高的惊人,到了他羡慕的地步。

他辛辛苦苦散尽钱财,又请客又做人,平日不偏不倚,花了一载的时间,才收服了大半长安的戍卫军;

花木兰什么都没干,登城憋了半天就喊了一嗓子“长安无事,众位各行其职,不得生乱”,结果全军却高呼“将军无敌”,然后就跟鬼上身似的每天跟在他身后转悠,连他这个正牌的镇戍校尉都不理了…

他做好人做了这么久,几乎到满城老少提起他就会说句“高将军啊,他是个好人”这种地步;

而花木兰只不过在众目睽睽下把翻倒的狴犴石像又搬了回去,这一段时间城里提起花木兰,全部以“那个英雄”、“武曲星下凡的那位”这样邪性的称呼他,所到之处,可谓是吃饭不要钱,喝水不要钱,走哪儿都有大姑娘跟着追…

他兢兢业业的做好人,大家都在吃白食,他当了一年的校尉,莫说吃白食,给少了都不好意思,时间久了,所有“将军你别给了”的客气话都没人说了,因为他一定会给嘛!

花木兰难道不是好人吗?为什么别人白给他吃他就吃了?连句客气都没有?好人不是不该贪便宜的吗?他他他他他好不要脸!

摔!“他是个好人”和“那个英雄”就从气势上看也差的太多好嘛!

为毛姑娘看到他就红着脸说“你是个好人”,看到花木兰就追着跑喊着“这位英雄请留步”?

想他高深身高八尺,仪表堂堂,谈吐有节,饱读诗书,无论横看竖看左看右看也比花木兰更像一个良人吧?

要他肯定白推半就的从了那些漂亮女郎,你听听花木兰说什么?你听听!

“女郎长得如此貌美,在下不过是相貌平庸之辈,不能耽搁女郎的未来,女郎应该把自己交给比在下更优秀的男子才算是般配。”

妈的,真是虚伪!

更优秀的男子就在你身边,你倒是推一把啊!

老子脸都笑僵了,你推一把过来会死啊!

!!!

他不要做好人了!他恨这个世道!

万年老光棍的压抑你们不懂!

他要做坏人!他要找花姑娘的快活!

“高将军,你真是个好人啊。”

一个因为看热闹而崴了脚的老头子坐在马上口齿不清的道着谢。

“不过花将军和大王都已经走远了,你把马让给我真的好吗?会不会耽误您的事啊?”

“没事没事,您这么大年纪,真摔一跤可不是小事,万一因为大王进城让您有什么事,这喜事也不喜了…呃,等等,您说什么?”

高深刚刚正在自顾自腹诽,一听老头子的话,立刻慌张的抬起头往前张望。

等等,大军去哪儿了?

花木兰和常山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