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赵玺的心思如此的诡异,在他们看来的讨好和解围,在赵玺的眼里,成了赤祼祼的讽刺,并且为以后埋下了恶果。

太皇太后这边,在见李瑶之前,先见了侄儿亲恩伯王廷。

她问王廷:“若是迁都,你准备怎么办?”

王廷不以为然,笑道:“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恐怕没有个十年二十年,不可能迁都。何况朝廷现在根本没银子,怎么迁都?前些日子梅大人家嫁女儿,我去喝酒的时候,曾和他讨论了半天。梅大人也说,就算是大家都同意迁都,那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太皇太后听了恨不得打王廷几下。

她怒其不争地道:“你也是做祖父的人了,怎么就这么点眼光?迁都有多少困难,那汪几道不知道?那苏佩文不知道?他们怎么就愿意跳出来主张迁都呢?想必是有几分把握的。你现在不想清楚了,一旦事情定下来,别人都已经安排好了,你想插进去,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王廷憨厚地笑,道:“姑母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现说我也一把年纪的人,阿瓒又是个老实听话的,能本本份份地过日子就行了。像镇国公那样的,虽说是权势滔天,可一旦战败,不也有人叫嚣着要把姜家满门抄斩吗?我还是有几碗饭量就吃几碗饭好了!”

太皇太后听着沉默了半晌,这才淡淡地道:“你可要想清楚了。你跟着我,我是要留在京城的!”

王廷大吃一惊,忙道:“你不准备跟着南下吗?”

“我南下干什么?”太皇太后摇头,道,“我还有几年好活。我从小在京城长大,在这宫里生儿育女,在这宫里青灯古佛,孝宗皇帝的陵宫在这里,永安的墓在这里,保宁还时常要来看我,我哪里也不去!”

这样的结果王廷已隐隐猜测到,此时听来并不十分的诧异。他也沉默了片刻,正色地道:“姑母年纪大了,保宁又不在身边,身边更是得有晚辈照顾。若是姑母不走,我也不走!与其客居金陵,不如老死京城。”

他知道自己不是什么聪明人,这么多年来能平平安安,除了太皇太后的庇护,再就是镇国公府的照拂。失去了这两个人的指点,他根本不是那些功勋世家对手,他还不如就呆在太皇太后的身边。

太皇太后也知道。

她叹气道:“也好!你就留下来吧!等以后皇上大婚了,王家也该泯于众人了!”

王廷不住地点头。

回到家的曹宣也正和白愫商量这件事:“…昨天大朝会吵了一天,今天又召开大朝会,又吵了一天,到现在还没有个结果。不过,汪几道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又有靖海侯在后面推波遂澜,迁都是迟迟早早的事。我们也要早做打算才是。”

白愫正在喂大妞儿吃米糊。

因要和曹宣说正说,她给大妞儿擦了擦嘴边的糊糊,就把碗递给了大妞儿的乳娘,示意大妞儿身边服侍的把大妞儿带下去,然后又亲手给曹宣续了杯茶,这才坐到了曹宣对面的大炕上,温声道:“国公爷是个什么意思?我去哪里都可以!”

虽说京城离姜宪更近,可她还要照顾曹宣。

曹宣犹豫了一会,这才道:“我想留在京城!”

白愫稍一思忖就明白过来了。

若是迁都,肯定有人会跟着去金陵,也必须有人留下来。

姜宪走后,曹宣在公务上干得并不舒服。有一部分原因是别人觉得曹宣是姜宪的人,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曹宣是曹太后的侄儿。汪几道等人不说,却十分的忌憧曹宣。今年年初就弄了个人到五城兵马司任了副都指挥使。

从前可没有这个职务。

明眼人一看就是来和曹宣争权夺利的。

人来了之后也没少找曹宣的麻烦。

曹宣这是怕他不跟着去金陵,也就个闲散的差事等着他了。甚至从此与仕途绝缘,怕她嫌弃他没本事。

从前的承恩公曹大公子,什么时候会顾忌有人嫌弃他了?

白愫抿了嘴笑,心里泛起点快活来,道:“还好我出身北定侯府,我爹也好,我祖父也好,我弟弟也好,都多半的时候闲赋在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曹宣听了眼睛一亮,磕磕巴巴地说了一声“是吗”,就没再言语了。

白愫继续去给大妞喂食。

曹宣望着窗外盛开的石榴树,低低地笑了一声。

到了八月底,江南大雨不止,长江水患,高邮等地尽量淹没。

京城粮价再涨。

第902章 落定

迁都的事再次被大臣们提起。

远在西安的姜宪却吃着甜瓜看着热闹。

她已经带着孩子回甜水井。

因九月二十二是她的生辰,虽因有长辈在不能大肆庆贺,加上姜宪也不想去应酬别人,那天家里还是要吃长寿面的。

李谦很早就把手中的事都推了,准备陪姜宪一整天。

姜宪却和董珊瑚商量着冬天在暖棚里种些小黄瓜和青菜的事:“…从前还是种得太少,你们自己家都不够吃,更不要说送人了。今年你们多种点好了。”

董珊瑚笑道:“那我们再搭个暖棚好了。家里的今年种了很多的花,准备春节的时候各家都送一些。”

董家的暖棚很有名,当初他们也是因为这样才和姜宪搭上话的。

姜宪就寻思着要不要给白愫送点,道:“这瓜果蔬菜的,容易保存吗?”

董珊瑚想了想,道:“不太容易保存!”

姜宪就给她出主意:“你们家不如做这生意吧!在京城附近弄一个,生意肯定很好。还可以接受定单。像我这样的,就想给承恩公夫人也送点就好。”

郡主是不知道这温棚里种出来的蔬果有多贵吧?

就算是功勋世家,也不会可着劲儿吃的。

不过,郡主这主意了还是不错。

他们不缺那点银子,若是在京城附近弄个温棚,到时候就用这个做年节礼,又体面又讨喜…

董珊瑚的脑子飞快地转着,不由就说起了这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迁都之事:“您说,这件事能成吗?”

“这天下有什么事是下了决心成不了的!”姜宪倒挺希望赵玺搬到江南去的,到时候他就知道什么叫厉害了。

江南饭,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那些士子肚子里的弯弯曲曲多着呢,别说是赵玺了,就是简王,也未必能讨了好去。

董珊瑚道:“那我们还在京城附近弄温棚吗?”

“功勋世家里面应该大部分都不会走。”姜宪笑道,“要走的,也是年轻的一辈。到时候京城没了皇帝,就更宽松了,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

董珊瑚若有所思地点头。

李谦回来了。

董珊瑚忙起身告辞。

李谦更了衣出来,和姜宪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喝茶,笑着问她:“和董氏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自两人上次好好地谈了谈心,姜宪的心情又变得开朗了。

李谦觉得这是因为自己从前陪姜宪太少的缘故,如今他不管多晚回来,都要和姜宪说会话。不像从前,只想着怎样把姜宪拉上床。当然,也不是说现在这种晚间的运动就少了,不过是不像从前那样猴急了。

想到这里,李谦不由在心底自嘲自己。

“猴急”这个词还真挺适合他的。

他笑道:“马上要到你生辰了,可有想去玩的地方或是想做的事?”

“就想好好在家里呆着。”姜宪越来越不喜欢出门了,她笑道,“那时候天气应该比现在还冷了,若是天气好,我们一家去划船吧!到外面去划船。”

家里虽然有个湖,和昆明湖相比,还是太小。

李谦笑咪咪地点头,眉宇间露出几分迟疑。

姜宪笑道:“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你那天有事,不能亲自陪我,让谁谁谁跟我一道去。”

这是李谦惯用的手段。

不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年大家好像都越来越怕李谦了,他在场除了她和慎哥儿以后,就没有一个神色自然的。没有李谦在场,有时候更好玩。姜宪也就没有强求。

“那倒不是!”李谦笑着,叹了口气,道,“皇上下了圣旨,同意迁都!”

闹了大半年的事,终于落了定,姜宪扬眉,道:“怎么一回事?皇上想通了?谁承办这件事?不会又要加税吧?今年处处年成都不好,他们就不怕逼得民反?”

李谦道:“汪几道估计了知道朝廷没银子,他们准备先只是让皇上下江南,去金陵避祸。六部三院的官员随行,都成还是定在京城,之后再慢慢谋划。事情是苏佩文提出来的,皇上将这件事交给了苏佩文。还好苏佩文没有糊涂,他找了梅城商量下江南的费用,梅城给他出了个主意,站他找径阳书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