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他见到慕九歌这般可与之一敌的对手,只会觉得满怀激情,现在他却只是觉得疲惫。非常沉重的疲惫。

大约,那个过去的萧沉曜真的死掉了吧?萧沉渊暗自苦笑了一声,在皇帝和燕王的眼底下乖乖低头喝茶——他近来被钱先生和易雪歌联合起来禁酒,适才站起来也是以茶代酒。

想起易雪歌,他又有些头疼的伸手揉了揉眉心,他想——也不知道阿卢赶过去来得及不?按理说南楚接应的人不可能会有太多,一个阿卢应该足够了。但是若有万一,或是易雪歌去心已决......

他已然习惯失去或者说习惯去接受最差的结果。所以,在决定不赶去拦住易雪歌的时候,他便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总有人是注定要活在黑暗里。

第36章

等到萧沉渊借着更衣的功夫进了偏殿的时候,果然看见了正等在那里的慕九歌。

她一身白衣,腰间系着一根红色的腰带。白的如浮云,红的若红药,既飘渺又绝艳。她背对着人抬头去看那一轮圆月,肩头盛了一层的银霜。从背面,只能看见她那白皙柔润的脖颈和瀑布似的、随意披散在肩头的长发,就连月色在她身上柔软成了银水。

月色如洗,当背对着他的白衣女子闻声转过头来的时候,繁星落在她眼底,眸若星子。记忆的长河里飞流击打岩岸,白露为霜,天光和水光一同飞溅,水光接天。萧沉渊几乎觉得自己回到了过去,再次来到了南江之畔。

那个时候,他还非常的年轻,年轻到骄傲,骄傲到傲慢,傲慢到自负,甚至早早就将着天下视作囊中之物。

萧沉渊合眼将那些复杂的情绪压回眼底,然后拱手为礼,轻声道:“慕姑娘。”

慕九歌虽然有着偌大的名头却是慕家的异类,至今还未出嫁,所以只能叫一声“姑娘”。然而,似她如今地位,这已经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了。她生的面若桃李,容若牡丹,本该是艳色灼人如枝头桃花,偏偏黑眸凝冰,薄淡的红唇被抿成一条线,气质冷然。

有一种热与冷的交替,冰面下封着烈焰一般的美丽。她很美,但她绝不是杜云微那样以美貌为傲的女人,美貌只能使她更加动人而非是她的全部。

慕九歌只是点了点头,抬眼认真的看着他,眼睫长长的垂下来:“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她的眼睫非常的长,长而疏淡,认真看人的时候,本来冷漠的眸光一如澄澈的江水悄然流过,几乎给人一种深情如水的错觉。

萧沉渊却只是冷静的回视她:“二皇兄年少时曾经游历南楚并且与姑娘一晤。我曾在二皇兄手中看到过姑娘的画像,听说过姑娘的事。”

慕九歌仿佛在听,她沉思着点点头,似乎相信了又仿佛过耳便忘。但转眼间,她忽然身形一动,以一种极快的速度上前拉起萧沉渊的手腕替他把脉。

“经脉破损,五脏皆伤。”把完脉,慕九歌似乎怔了怔,好一会儿才语声复杂的道,“倒是难为你能活到现在......”

萧沉渊暗自松了口气——还好上次因为救易雪歌而彻底把体内剩下的残余内力散去,这才能勉强瞒住并不通医理的慕九歌。

慕九歌似乎也不打算等萧沉渊回答,她稍稍沉默了一会儿才问道:“你既然在席上用话拦住我,那么,就该知道,当初我的承诺是给萧沉曜而非其他人。”她线条优美的唇角上冷凝着冷淡的笑意,如同一朵冰雕出来的花,“还是说,你以为你拦了一次,我就不能得手了?”

“慕姑娘身为武道宗师,武道已入化境,沉渊断断不敢小觑姑娘。”萧沉渊笑了笑,然后才沉下声道,“当初二皇兄既然将当年之事和姑娘的画像告之我,本就是打算将这个承诺转递于我。姑娘乃是重诺之人,难道要因为故人已逝而违背自己的承诺?”

慕九歌并不理会他的问题,只是看了眼萧沉渊,目光平缓而直接:“这么说,你和萧沉曜的关系很好?”

萧沉渊点了点头:“我久居云州,缠绵病榻之时只有二皇兄多次暗中探望。因我喜爱南楚江水山地,他便许诺等他登基之后便让我可以去南楚游历,并且将他与慕姑娘的事情告知于我。”这话半真半假,但真要去查也能查到萧沉曜几去云州。

慕九歌点点头:“原来如此。”她轻轻叹了口气,声音有些复杂,“那么,你是要用这个承诺,换皇帝不死?”

萧沉渊点点头:“不知慕姑娘可愿高抬贵手?”

慕九歌深深的望了他一眼,反而转开话题:“我刚刚在赏月。”她似乎笑了一下,笑声非常轻微,就像是落在梅花花蕊的一点雪粒,冰冷却芬芳。

她面上那冷淡的线条因此稍微柔软了一点,“当年,我在楚江上回望夜空,心神俱往,只以为别处再无如此明月。可是萧沉曜却觉得,天下月色一般无二,不过是心境变动的缘故而已。我们为此争执不下。所以,我今日也想看看秦国的明月。”

萧沉渊并不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静静地看着这个从来不曾因为人、因为岁月而有半点改变的女子。

慕九歌却微微叹了口气,白皙的下颚就如同美玉雕成一般无瑕:“我生在楚国,长在楚国,自然只喜欢楚国的明月。而他却是心在天下,普天之下皆是王土,世间月色自然一般无二。”叹息还未落地,她轻拂白袖,足尖轻轻一点,人影转瞬间便已经离开了,只有余音渺渺,“我在南楚衡山寺为他点了一盏长明灯,你若真有暇来楚,可替我去续灯油。”

南楚古来便有一项旧俗——为死者在寺庙中点一盏长明灯,用以照亮地下之路。那盏灯点的时间越长,那逝者地下才会越加安宁。

昔日里,慕九歌只是对此轻言讥诮道:“我不信鬼神,不拜天地,我之道乃是人道。”而现在,她却破例为只有一面之缘的秦国太子点这样一盏灯。

萧沉渊站在原地停了一下,他在想:慕九歌是真的没有认出人吗?

沉吟片刻,他忽而一笑,只觉得此刻的自己着实有些可笑——认出如何,没认出又如何?他晒然的甩了甩袖子,往殿外走去——算算时间,也该是好戏开场的时候了。

殿外果然一团热闹。他随手抓了一个小内侍问道:“怎么了?”

那内侍瑟瑟发抖,不敢多说:“殿下还是不要再往那边走了......”他不敢再说下去,跪在地上“砰砰”的磕头,没过一会儿,额上便有血迹和灰尘。

萧沉渊眉目清俊,眼神锐利,声音淡淡道:“你既然怕死,那就更该把事情告诉我才对。”他干脆一把抓住那内侍的衣领,手腕纤细却直接将人拎了起来,问道,“说吧,发生了什么事?”

小内侍只觉得萧沉渊投来的那一眼里面似乎隐晦的含着细小轻薄的刀片,直接而尖锐。他吓得上下牙齿打颤,只得哆哆嗦嗦的把事情给说了。

原来,宴席到了一半,赏过歌舞、酒过三巡,因为内宫有事来报,皇帝便独自去了内殿(萧沉渊也是这个时候借着更衣的借口出来的)。只是皇帝久去不归,皇后便派了个人去看看。

偏偏皇帝身边贴身伺候的大太监万千因为“打翻酒杯”的事被皇帝罚跪,当前跟在皇帝身边的是临时提上来的太监。这太监没多少经验,几次通报都听不见皇帝的声音,只得大着胆子去推门,结果一不小心见到殿内情景,几乎吓得一身冷汗,叫出声来。

他一叫出声,外边的侍卫也全都涌了进去,殿里的事情彻底瞒不住了。

皇帝竟然在内殿和东华太子妃身边的贴身女官行那苟且之事。这事一被捅出来,面子、里子全都没了。前面那些侍卫进退不得,似这个小内侍这般在后面听了个三言两语的便吓得急忙往外逃——说不准皇帝一怒之下要灭口,自然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萧沉渊松开手,眼见着那小内侍半爬半滚的往外跑,只是懒懒的用手巾擦了擦手指,一点一点,十分认真。他并不介意在那小内侍跟前露出一点儿真面目——事实上,那小内侍如今拼命逃也是没什么用的,皇帝事后只要查一下当职的人员名册,肯定就会把这个小内侍抓出来顺便给灭口了。

说起来,也算是皇帝运气好。萧沉渊今日算好了时间把当初那交给周问水的那信件的另一部分通过“东华太子遗臣”交到杜云微手上。这事关系到周云起,他是料定了杜云微会立刻去寻皇帝商量。只是,他本以为此时事关重要,杜云微本人会亲自来,这样一来,殿内的香料和信件上擦的药水便会成为致命的情/药让人情不自禁。只要寻个由头撞破了殿内这事,皇帝和杜云微的名声就彻底没了。

只是,没想到却是杜云微身边的女官应了这一劫。

萧沉渊轻轻的叹了口气——世事总是不能尽如人意。不过,认真想想,这事其实也没多大差别。皇帝睡了弟媳身边的女官,名声难道就会好了吗?不过是蒙了一层遮羞布罢了。背地里定然有人又要开始怀疑皇帝让东华太子妃杜云微住在昭阳宫的目的,甚至疑心起皇帝和杜云微的关系。

皇帝既然想要端着兄友弟爱的好名声去做他的有道明君,那么他就让他一步一步的失去名声、失去皇位。

萧沉渊这样想着,便也不想再往前——他可不想再去蹚浑水了,反正有他一群皇叔在,这事肯定是要被闹开的,他用不着去惹眼、遭皇帝迁怒。

就在此时,有人匆匆从后面跑过来,拍了拍萧沉渊的肩头,气喘吁吁的问道:“前面,前面怎么了吗?”

萧沉渊怔了怔,定定的看着那人,好一会儿才轻声道:“陛下在前面出了点事,这次的重阳宴怕是要提早结束了。”

“是我头发乱了吗?”注意到萧沉渊异样的目光,那人顺手将自己跑乱的长发理了理,颇是可惜的蹙了蹙眉:“这么说,歌舞是没的看了?”

萧沉渊勉强平稳了一下自己跳的飞快的心,故作平静的看着那人,转开话题问道:“你去换衣,怎么去了那么久,连衣服都没换?”

易雪歌不好意思的朝他笑笑:“我跟着那宫女走岔了路,好不容易才走回来呢。”

她笑得那样自然,一如雨过之后沾着露水的花朵,芬芳而甜蜜,叫人心旷神怡,只觉得世间只有这么一朵花,珍贵而美好。萧沉渊的心跟着剧烈的跳了跳,他像是着了魔一般伸手替她理了理乱发,手上的发丝轻软的,他的心也酸软的。他忍不住把声音压得轻轻的:“回来就好。”

廊外有银色的月光悄然洒落,将两个人笼在朦胧的月色里,雕栏玉砌,四下寂寂,只有虫草之音,仿佛在这偏僻的殿宇外,只有他们二人对面而立。伊人犹在梦里。

萧沉渊静静的看着她的笑靥,眼神渐渐柔软下来,语调是不可思议的柔软:“你笑起来的样子,真好看。”

第37章

萧沉渊话声轻轻,犹如夜里抚过明月、掠过云端、拂过柳梢,在湖面画出涟漪的清风,徐徐而过,温柔而恬静。

月明星稀,只有那清风,拂面而来,一如情人的手。

易雪歌下意识的低下头,掩饰住自己泛红的面颊。她只觉得好像有一根细长的芦苇在她耳边悄悄的拂过,芦苇尖端的小穗挠得她耳根痒痒的,那种痒顺着身体里涌动的热血一直流到心脏那里,最里面的一角,微微酥软。

她理直气壮的给自己的不走找了个借口:其实不走也好。我还没给萧沉曜报仇,也还没帮萧沉渊养好身体,现在要是走了,岂不是失信于人?

萧沉渊并没有错过她面上的神情变化,他垂眸笑了笑,犹如月光倾洒其上,光华流转,容色动人。没再多话,他伸手牵过易雪歌的手,牵着她往外走——重阳宴都已经要结束了,他们提早回去也无事,至多是派个人去和皇帝或是皇后说一声罢了。反正皇帝现在也没空管他们。

易雪歌只觉得自己的心被那月光照得温软,十指交握处手心滚烫,连带着面上都有了红晕,就像是被火烘出来的。她心里有些不好意思,面上却很不解风情的借着“跑了一路需要休息一会儿,有人在边上睡不着”这种破借口把萧沉渊赶到另一架马车上。

佳人含羞,萧沉渊只得故作不知的作出一副如若清风明月一般正人君子的体贴模样把自己那辆宽敞舒适一点的马车让给她,暗地里还是轻轻地、不易察觉地蹙了蹙眉。大约是心情实在不错,一时间情难自抑,上了马车,他靠坐在里面,少见的和阿意说了说了点真心话。

“那段时间,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上天独独如此苛待于我?我或许做过许多不好的事,杀过许多人,算计过许多人。可是,即使如此,我也不该承受那样的罪。我不断地怀疑我自己、甚至于厌弃整个世界。从那时起,我的心底就住着一只巨兽,冷酷而黑暗,只有仇恨和鲜血才能让它满足,它让我离最初的那条路越来越远......”

阿意一直低着头并不答话,只是静静的听着萧沉渊说着那些话。当他听到“它让我离最初的那条路越来越远”这里时,僵硬的嘴角轻轻的动了动,他俯下身,沙哑着声音应答道:“殿下,只要您想,您就必然会战胜它。”

萧沉渊笑了笑,不置可否。时至今日,他已然可以用十分平静的语调说起那段过往。他似乎认真的回忆了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我本来已决定不再去相信他人,可是林从之冒死相救、甘心赴死,三百死士决然就义、血流成河。那一夜的热血,方才勉强压住了我心里的那只巨兽。”他认真的看着阿意,直视对方那一双乌黑明亮不改初衷的眼,眼眸沉黑一如深井之中的回影,“甚至还有你——为了救我,你毁掉了自己,带我千里奔赴云州。阿意,我那时候才能够让自己相信,这世间仍旧有真心存在。”

阿意闻言缓缓的闭上眼,他的脸部是完完全全的僵硬,看不出半点的表情,可是月光照在其上,让人想起那寺庙里凝固着表情、一动不动的石像——道是无情却有情。很久很久,他才再次俯身,对着萧沉渊行了一个臣子对主君的大礼,一丝不苟:“殿下,您是我苏长生所择的主君。对此,我从无一日一刻觉得后悔过。”

他的语调坚定一如当初,仿若金石之音般掷地有声,只是沙哑至极:“惟愿吾主能够一统天下,至圣至明,千秋万岁。臣虽九死亦不悔。”

苏长生,字得意。春风得意的得意。

那是“世人百年皆黄土,唯君笔下得长生”的苏长生,闻名天下的第一才子。世人眼里丰神俊秀一如芝兰玉树、潇洒狂放可比狂生,学识渊博如若文曲下凡的苏长生。他冬夜里访梅,以枯枝为笔写在雪地上的咏梅赋使得京中纸贵。他隔帘听琵琶曲,一声赞叹便使得素月声名更盛。他曾自比凤凰,非梧桐不息,非明主不择。

所有人都以为他因为东华太子的死而挂冠而去,寄情山水。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个人曾在暗夜里毅然决然的亲手涂上药水毁去自己的脸,吞下炭火使得声音沙哑,从而掩去行迹,从苏长生成为阿意。

萧沉渊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伸手扶起他。沉默着侧头去看马车车窗外的景象,他轻轻的笑了一声,笑意冷淡一如在冰面上滚动的水珠,冷冷的:“因为你们,我相信这世上依旧有人值得我去信任。”他顿了顿,手指微微紧了紧,骨结发白,“而今日的事则让我相信,这世上,依旧有人值得我去得到。”

感情和感慨不过是一时间的事情,萧沉渊的理智很快就回到了他的身上,处理起今晚发生的意外:“对了,你马上写封密信去南楚给玉想容。”提到正事,萧沉渊的语气便冷淡了下来,“我辛辛苦苦把她送到楚帝身边,故意晚了几天前去救人,使她有了与楚帝患难与共的经历和感情,又用重金替她打点了一切,让孟非繁收她为义女。我一番筹谋,不是让她高居贵妃之位,安享荣华,整日里为子嗣问题寻医问药、求助巫女神官的。”

这一刻,萧沉渊的声音未免显得冷酷起来:“她管不了盛南生,那么至少也该管好楚帝才是。否则,我要如何去相信她所谓的‘忠诚’?”

萧沉渊的感情和理智仿佛是在两条永远也不会相交的平行线上,对着易雪歌,他的心可以很软很软;对着楚国,他的心可以很硬很硬。他可以为易雪歌的一点儿行为感动心软、感慨万分却也不会为此而不顾此前布置。他的有情与无情,似乎并不相悖。

阿意点点头:“属下明白。”似他这样的人,很多事萧沉渊只要提上一句,就可以帮他处理妥当。

萧沉渊靠坐在马车的最里面,随意的抓了一条毯子盖在身上。忙了一整日、费了一夜的心神,即便是他也不免有些困倦。他拉了拉毯子,一边闭着眼一边想着事。

玉想容自然是无法有孕的。实际上,他早在送她去还是楚国太子的楚帝身边的时候就已经让人给她“调理”好了身体。只要有她一日,楚帝就不可能有子嗣,那么楚国皇室一脉就注定要就此断绝。

这事,定然是不能叫易雪歌知道的。

萧沉渊不找边际的胡思乱想着,把一些大概的事情在心里过了一遍之后才出声和阿意说道:“到府了就叫我一声。”晚上还说好要和易雪歌一起吃顿重阳宴的呢。

说完话,萧沉渊很快就闭上了眼,极为罕见的在马车上就闭眼睡去了。

他的心一直不曾得以安宁,无法安眠,或许,是因为他一直不曾遇见可以令他心安的人。

就在萧沉渊安稳睡去的时候,皇帝还在和那几位皇叔扯皮。

“年轻人嘛,喝了点酒,气火旺盛也不是不能理解。”燕王好容易见到皇帝这般狼狈,面上干脆就不憋着笑了,端出长辈的和蔼说着讥诮的话,“只是这宫人乃是昭阳宫的,陛下这般不管不顾,未免对皇室声名有碍啊。外人不知根底,还以为是东华太子妃与陛下有什么事呢......”

皇帝僵着一张脸,只是僵硬的点着头。他只披了一件薄薄的外衣,深秋的夜风一吹,身子都僵冷了。

成王一边和燕王打擂台,一边跟着踩皇帝:“你这话听上去可是有些‘幸灾乐祸’啊。当务之急,是赶紧处理一下事,要是这事传扬出去,才真是有碍陛下圣明呢。”

若不是你们一股脑的挤上来,还要大呼小叫、惹得人尽皆知,又如何会“传扬出去”?本来,朕只要暗中处置了那些宫人和侍卫,外边那些人又如何会知道?如今却还要来踩着朕的痛脚,实在可恶!

皇帝恨得咬牙却还是稍稍压低了声音,示弱道:“朕先去换身衣裳,几位皇叔还请随意。”

郑王连忙道:“更深露重,陛下赶紧去吧。”又表忠心,“臣等在这等一会儿也是无事的。”

朕这是让你们滚!听不懂话吗?

皇帝扫了一眼,他心里有气,看人时不免带了点个人情绪,觉得在场的几人眼底皆是轻蔑冷嘲之色。使得他心底压抑着的屈辱之感更加重了,他半响憋不出赶人的话来,只得拂了拂袖,暗恼而去。只留下面带复杂笑意的诸王站在殿上。

皇帝去了内殿,万千急忙对着几位亲王礼了礼,小跑着跟了上去伺候。结果,他一抬头正好对上皇帝满是血丝的一双眼眸,只觉得一霎那浑身结冰,额上冷汗涔涔而下,顿时吓得闭着嘴不敢多言,只能跪倒在地,顿首听命。

“今日轮值的那些人,等会儿全部都杖毙。”皇帝声音冷淡冰冷,糅杂着不可掩饰的怒火——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以前也是朕宽容太过,叫那些宫人不知轻重。这一次,就当着那些乾元宫的人打,让他们长点记性!”

第38章

因为只是两人聚在一起过个重阳,又已是吃过宫中的晚宴,所以王府的厨子也只是按照易雪歌的吩咐简单的备了一席。

有月无酒又没什么好吃的或是歌舞表演,结果就是:易雪歌和萧沉渊两人捧着两杯菊花茶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些什么。

萧沉渊首先笑了笑,干脆先喝了一口茶,茶水温润,他喉间的不适稍稍缓解。他状似随意的开口问道:“你总是想回楚国,是有什么放不下的吗?”

易雪歌跟着喝了一口茶,托着腮认真的想了想:“很多啊,不说别的,我皇弟至今都没有孩子,我真有些担心他。而且,你不知道南楚的山水有多美,置身其间,你便会觉得整个人活了过来。”她眨了眨线条优美的水眸,薄唇被茶水润泽之后显得有些莹透,声音也是轻轻的,“不过,其实认真想想:我那皇弟估计也不喜欢我回去。我自小在冷宫长大,后来又低眉顺眼的跟了文贵妃几年,其实没有多少机会能和他相处。他自来心高气傲又有些娇气,肯定很难接受接受我这样忽然冒出来、还没骨气的姐姐的。”

萧沉渊手上的杯子转了转,他抬眼看了看易雪歌,似有难以掩饰的复杂之意:“当年你不顾安危带着他逃亡,我还以为你们姐弟感情很好呢。”

易雪歌低头笑了笑:“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南楚皇室只余下他一个男儿,便是不为了我父皇和母后,单单只是为了不让南楚再起战乱,我都要保他安好。至于其他,何必再有所苛求?”她淡然一笑,少见的露出了一点儿棱角,眉目一如青山绿水一般隽永恒美,“无论他是否当我是他的姐姐,他都是我的弟弟,仁至方才能够情尽。就如同我当初对萧沉曜一般,无论喜欢与否,那都是我一个人的事,与他无关。我知道自己尽了力便好。”

凉风习习而过,触肤生寒,院角那一丛花草露水被风一吹便从叶片里滚落而下,花香湿润而温软。

萧沉渊忍不住低头咳嗽了一声,轻轻的一声,在轻柔的风声里便仿佛是变了调的音调一般短促。易雪歌这才回过神来,急忙起身道:“这么晚了,我们还是不要再坐院子里吹风了。反正,月也赏过了,茶也喝过了,干脆早点休息吧。你身子都还没好呢。”

萧沉渊从善如流的扶着她的手起了身,他的手指有些冰凉,轻轻扶在易雪歌手上的时候隐隐仿佛飞雪落下,有一种融化了一般的温柔和凉薄。

他抬眼静静的看了眼易雪歌,忽而笑了一声,道:“虽无美酒也无歌舞,但这次的重阳也算是过得有意思。”他认真看人时,眼眸乌黑的犹如光色沉黑的黑宝石,一眼回望而去,便仿佛星海沉寂、万里渺渺,空余长夜寂寞。只听他语调轻缓的出声问道,“你说,我们下次重阳还会在一起吗?”

当这样宛若清风明月一般动人心肠的美男子垂眸望来,低声询问的时候,这世间一百个女子里面大约会有九十个会不自觉的应一句:“自然会。”因为,盛情难却,美人难负,情难自已。

可是,易雪歌却偏偏是那余下的十人之一。

他眼里的东西太过深沉,便是易雪歌都不得不怔了一怔,情不自禁的低下头:“我不知道。”她并不想要骗人,这一次留下,更多的是她答应要做的事都还未做完,容不得自己半途而废。至于之后,她对萧沉渊的感情远远还未到心甘情愿的为他留下。

萧沉渊叹了口气,他的声音很轻很轻,夜风一吹就散开了:“世人皆有贪欲,贪财、贪权、贪色,各不相同,永不知足。因为这是埋在人性里面的存在,无法摆脱。”他微微一笑,月光洒落的时候,长发便宛若银丝一般的纤细,只要一点就可以点燃世人的情火,“雪歌,我一见你,便生贪欲。”

雪歌,我一见你,便生贪欲。这简直是世间最叫人害怕、最叫人欢喜的情语。

易雪歌闭了闭眼,只当做自己没听到,扶着他往里走。

人生一世,爱过一回已然是犯了一次傻,何苦还要再来第二次?贪欲这种东西,哪怕真的满足了,也只会觉得无趣,还不如留个余地的好。

夜已沉沉,王府的灯火就那样像天上的星星般,一点一点的熄灭了。不远处的皇宫,却依旧灯火通明,一如永远不会衰败老朽的权势一般埋葬着罪恶、引诱着路人。

等皇帝送走几位皇叔,已经是深夜,他心底郁火难熄,干脆下令直接摆驾去了昭阳宫。

这一回因为事情的确牵连到了昭阳宫,杜云微倒是不敢再如同上次一般对着皇帝摆架子。她行过礼后就直接开口询问皇帝道:“今夜之事仿佛颇有古怪,陛下可是查出什么了?”

皇帝自然是让人查了——酒宴上的吃食、酒水、内殿的各种香料摆设,全部都让太医和内侍查过一次,偏偏一无所获。

这一点自然也在萧沉渊的计划之中,毕竟,那药是下在信件和香料上,两者相合才能产生作用。因为皇帝不可能会把那封重要机密的信件拿出来给旁人检查,所以这毒自然是下的无声无息,便是事后也查不出端倪。

皇帝听到这话,沉了沉脸,还是牵着杜云微的手进了殿才冷然说道:“都查过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杜云微闻言似乎也有些困惑,轻轻蹙了蹙眉细细思索。美人含愁,一如水涨柳岸,带着一种特别的诗意,旁人见了都要忍不住想要伸手替她抚平那一点愁色。

皇帝此时却没有什么心情去怜惜美人,只是语气淡淡道:“行了,不说这个了。”他心里隐隐怀疑问题也许就出在杜云微那个女官身上,但又因为此时不能和对方闹翻还是忍了一口气并没有说出来。而是转回正题,“你让人带给我的信我看过了。若这信是真的,周云起那边就不得不防。”

提到这个,杜云微也很快端正了面色,她不易察觉的垂了垂眼,细长的眼睫蝴蝶似的歇下,白皙的肌肤在灯光下有一种纸片一般易揉的柔软和轻薄,美得如梦似幻。她不知想起了什么,好一会儿才道:“都说大忠既是大奸,周云起当初那么容易就被你我劝动,现在想想的确有些古怪。”

虽然话是如此,他们却都知道,周云起的位置关键而敏感,轻易动不得。

皇帝沉吟片刻,很快就下了决心:“行了,马上就要年底,他按例也是要回京一趟。且在等一段日子吧,到时候再试探一二,总是不急于一时。”他认真的看了眼杜云微,仔细的打量着对方的每一个表情,“乾元殿那边已经处置了一部分的宫人,至于你那个女官,到底是你的人,还是交给你处置的好。不知你意如何?”

杜云微面色不改,纤长的黛眉又惹人怜惜的蹙了蹙,心底却是冷笑——好一个交给你处置!皇帝估计是对她心有怀疑,这才把人丢出来试探于她。然而,那么一个女官对于杜云微来说也并非是什么重要人物。

杜云微稍一停顿,立刻就有了决断:“陛下乃是秦国之君,这后宫之中又有何人处置不得?既然她冒犯了陛下,于情于理,都该和那些被责罚的乾元宫的宫人一并处置。妾虽不才,却也不敢替她求情。”

杜云微说话的时候柔声细语,声调不轻不重、轻缓而柔软,如同雨露一般的流到人的心尖,叫人心里舒适。且她一低头便是莲花般的温柔,眸光似水一般的柔软,气质宁和温婉一如林下仙子。寻常男子远远见到这般情景,都要为之心仪,倾慕不已。

可她轻描淡写间就给那个一直伺候她的女官判了死刑,未免显得有些无情,叫人骨里发寒。

皇帝自然与常人不同,或者他也早已对杜云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见她这般应对,心里的疑心反倒稍稍减了一点。

疑心既放,此时灯下近观美人,如珠似玉,宛若堆雪一般,他心里面便忍不住生出了一点暗色的旖旎情调来。他笑了笑,掠过这事不提,温声和杜云微说话:“想一想,也是朕的错,都说酒后失德,许是宴上的酒喝得多了,一见到你宫里的人便想起了你。”他故意压低声音,附在杜云微的耳边,轻轻的叹气,“今夜我也累了一整日,你且心疼我一回,犒劳犒劳我吧?”

自从皇帝登基,他便很少用“我”自称,此时说来,言语之间更显得情真意切,娓娓动听。

杜云微低着头不去理他,心中不以为然,面上却是缓缓地浮上一点的红晕,就如同牡丹花悄悄地绽放开来,颜色妍丽的叫人一见难忘。

皇帝微微笑了笑,搂着她往内间走。

第39章

夜深人静,唯有一轮明月隔着薄云,光色淡淡。南楚大将军府上的书房却依旧亮着灯。

盛南生平生虽然极好读书,书房一侧的架上都堆满了书籍,但他到底是武将,好武事。别的不说,书架正对着的墙上就竖着就有一个榉木架子,上头悬着几种他惯用的兵器,正中间的就是他平日里最常用的红缨枪。

与其他南楚人比起来,盛南生的肤色显得略有些黑,然而他五官英挺,长眉若剑,乌黑的眼眸看上去目光如炬,倒有了一种刀锋一般的气质。他坐在窗边的紫檀小榻上,用绒布擦着拿在手上的红缨枪的枪头,目光沉沉如同昏昏的灯火,语声听上去微微有些冷:“这么说,是公主她自己不愿回来?”

跪在他跟前的是一个青衣的女子,若是易雪歌再此定然能够认出,此女就是那日劝她离开的宫女。不过是一月功夫,她竟然已经赶至南楚。那女子低着头,恭敬的应道:“是的,公主说她尚有要事还未完成,不能随属下回来。”其实,她也不是没想过要直接动武劫人回来,可那是秦国皇宫,若是易雪歌喊上几句,岂不是前功尽弃?

盛南生闻言似乎笑了一声,他低头看着手中的武器,长长的剑眉轻轻一挑,仿若自语的道:“这脾气倒是从未变过。”

他目光轻轻的动了动,如若被风拂过的柳枝,好一会儿才道,“知道了,此事先放一放,你先下去吧。”他又抬眼看了看跪在跟前的女子,淡淡道:“你长途跋涉,日夜赶路,想来也辛苦了,便在这院子里寻一处地方先歇一夜吧。”

“是,多谢将军。”青衣女子点点头,行礼过后才恭敬的退了出去。盛南生站起身来,对着某一个方向叹了口气:“想来,这次秦国又有高人出手。采儿没能劝回公主我并不算是太奇怪,然而慕姑娘却也无功而返,倒是叫盛某诧异万分。”

他话声落下,原先还站在屏风之后的慕九歌便冷哼了一声,声音清清澈澈的。她似乎正站在屏风后面用目光描绘着那绣在屏风上的春江花月夜图,细细的看着那粉色的花瓣。听到这话,她拂了拂白袖,缓缓然的从里边走出来,依旧是白色的长袍和红色的腰带,清极艳极:“我欠人一桩人情,此次是不得不还。”

盛南生似有苦笑:“所以才说是高人出手啊。能够叫慕姑娘欠下人情的,定然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慕九歌认真瞧了他一眼,轻轻地垂下了眼:“你不必试探我,当初叫我欠下人情的乃是萧沉曜。他既已死,人情也已还清,我和秦国再无半点瓜葛。”

“萧沉曜”这个名字,一念出来,便是盛南生都静了静。好一会儿,盛南生才接着道:“到底是天妒英才,天命不予。”他感慨了一声,即刻就转回正题——似他这样的人死人是最不值得一提的,“我本来已经说通陛下改而联魏抗触,可是今日早晨,陛下召我入宫,对我几番斥责,改口重视起与秦国的盟约。”

慕九歌就站在一边,静静听着,并不答话。

“我令人往宫里打听,却听说本来还在神庙参与祭祀的玉贵妃匆匆回宫与陛下闹了好大一场脾气。”盛南生却是冷笑了一声,犹如刀剑出鞘一般的锋锐无比:“那位秦国幕后的高人倒是好手段。先是拿人情劝退慕姑娘,现在竟然还能釜底抽薪的说动玉贵妃,倒是叫我措手不及。”

盛南生的话说到这里,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慕九歌冷然扫了盛南生一眼,纤长的睫毛疏淡而浓黑,一双眼美得如同浸过冰水一般:“你不必这般拐弯抹角的说话。你是想问我,是谁拿人情劝我的?”

“事关重要,还请姑娘告知盛某。”盛南生微微欠身,十分恳切。

不知怎的,慕九歌忽而有些犹豫起来了。她想起那日殿中言谈自若,与萧沉曜形容极似的那个人,微微有些晃神,人名到了口上却说不出来。

盛南生察言观色,放下红缨枪,走到书房的书桌前,指着地图南江一侧的州陆说道:“慕姑娘,你看:当初公主出嫁和亲之时,萧沉曜执意要南楚将幽州作为陪嫁。幽州虽然地广人稀,但只要秦国有幽州在手,南江天险于他们而言也不过便已然少去了不少危险。幽州在手,进可以攻楚,退可以以山川之阻而自守。当初国内生乱,司马临兵强马壮又自持是天下名将,屠戮皇室,无人可拦,且公主和陛下皆为秦国所救,这才有了不得不以公主和亲秦国,陪嫁幽州之事。”

“萧沉曜用的是阳谋,秦国野心,当时便已然昭然若揭。”盛南生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极有力量的震撼力,空气忽然凝固了一般,“慕姑娘,你我皆生在南楚,长在南楚,想来再也没有人会比我们更清楚,南楚是如何的美丽、如何的值得我们去珍惜守护。你又如何忍心让秦国的铁蹄长驱直入,使得家国遭难,黎民受苦?”

慕九歌轻轻叹了口气,那口气是如此的复杂而感伤,如同南江江畔那轻薄绵软的雾气。许久,她才应声道:“萧沉曜已死,秦国新帝至多只能守成,将军想来也可稍解忧心。”

盛南生却摇摇头:“萧沉曜死了,他当初布下的局还未死。幽州依旧在秦国手中,依旧有人可以拦下慕姑娘,可以千里之外劝动玉贵妃,叫盛某如何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