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该吃午饭了。”方同殷勤的捧来午饭。近来周琰缠绵病榻,饭食是由厨子单独做的。虽然谈不上精雕细琢,却也比普通的军中伙食强多了。

周琰却看都懒得看一眼:“放一边吧!”

又是这句话!

之前高烧不退,每日只勉强喝些稀粥。这几天身子倒是好一点了,可周琰依然没胃口,每顿饭都只草草的吃上几口了事。原本还算圆润的脸孔,如今消瘦了一大圈。太子和太子妃见了,只怕也认不出自己的儿子来了。

方同苦着脸央求:“一放就凉了,殿下还是先吃一点吧!”

周琰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等饭菜端到床边,每样吃了两口,便搁了筷子。

方同心里暗暗叹气,却也没再劝说什么。这些日子几乎快磨破了嘴皮子,周琰也不反驳,就这么默默的听着。然后依然故我。别说他了,就连齐王也没什么好法子…

刚想到齐王,就听周琰问道:“十四叔人呢,怎么连着两三天都没见他了?”他病倒之后,军中所有的事都落到了齐王的身上。不过,齐王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来看他。如今连着三天都不见人影,着实罕见。

方同若无其事的应道:“天气一暖,鞑靼人又开始不安分了。齐王殿下忙着部署应对,大概太忙了,所以没空闲过来。”

周琰皱眉,不快的瞪了方同一眼:“同样的理由你已经连着用了三天了,当我病了就成傻子吗?骗人也不知道换个说法。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方同谨记着齐王的吩咐,坚决不肯透露半个字:“没有的事,殿下多心了。”

他越是这般遮遮掩掩,周琰越是起了疑心,立刻板起脸孔:“好大的胆子,竟连主子我也敢糊弄了!我现在就自己去找十四叔。”

第三百四十二章 蜕变

周琰边说边作势要下床。

方同被吓了一跳,心知今日无论如何瞒不过去了,只好一狠心说了实话:“殿下连着病了这么多日,齐王吩咐过不准透露半点军中的事,免得殿下烦神伤身。奴才不敢违抗齐王的命令,只得撒谎骗殿下了。其实,齐王早在三天前的晚上就领着一万士兵悄悄出了城…”

周琰一惊,霍然坐直了身子:“你说什么?十四叔已经领兵走了三日了?他去哪儿了?为什么只带了一万士兵?”

方同不敢隐瞒,竹筒倒豆子一般将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众将军各自领军攻城吸引鞑靼人的注意力,齐王则暗中领兵潜至平沙城,寻机烧了鞑靼人的粮草。没了粮草,鞑靼人溃败是迟早的事。具体行军路线和行动细节,只有齐王和几位将军清楚。方同却是不甚了了。

周琰的脸色变了又变,再也坐不住了,立刻下床穿鞋。

到边关大半年,他也经历了不少战事,已经不是往日那个天真少年了。战场瞬息万变随时都有危险,齐王只领一万士兵深入敌后,还要负起烧掉粮草的重任。其中的危险不用细想也能明白。

不行,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齐王一个人涉险!

“殿下,你这是要去哪儿?”方同急急的拦下周琰:“你的身子还没痊愈,太医叮嘱过了,至少再卧床休养半个月才能下床走动。免得落下病根…”

周琰皱眉:“都什么时候了,还顾着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身子已经好了,别说下床走动,就是领兵上阵也没问题。你快点让开!”

方同一咬牙,扑通一声跪下了:“齐王已经走了三天三夜,现在大概快赶到平沙城了。殿下这个时候出去也赶不到齐王身边。还请殿下以身体为重,否则,等齐王得胜归来,见殿下身体还没好,一定更加担心。”

周琰动作一顿,愣愣地站在原地。

是啊,十四叔三天前就领兵走了。他这个时候出去,怎么也追不上十四叔了…

这些明明都是他这个太孙应该做的事,却被十四叔担在了肩上。

在将士们奋勇杀敌流血牺牲的时候,在十四叔绞尽脑汁冒着风险赶往平沙城的时候。他却一无所知的躺在病床上,为了个人私情终日抑郁…

“我真没用!我就是个废物!”不知不觉中,周琰的眼眶里涌出了泪水,语气中满是自责自厌自弃:“为了一个从没真心喜欢过我的女子整日痛苦不能自拔。在将士们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躺在病床上。我根本不配做什么太孙!”

压抑了多日的泪水争先恐后的滑落,很快周琰就泣不成声。

方同心里一酸,哽咽着安慰道:“殿下别这么说自己。慕侧妃突然病逝,奴才心里都为殿下难受。殿下病倒也是难免的。齐王瞒着殿下,也是为了殿下的身体着想…”

周琰颤抖着用袖子擦眼泪,可没等擦完,眼中的泪水便又涌了出来:“方同,你不用安慰我。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再没人比我自己更清楚。什么温软善良,其实就是软弱无用。皇祖父不喜我的平庸,皇祖母虽然疼我,心里定然也是有些失望的。就是父王和母妃,也时常对我失望。我长了这么大,一直活在繁华太平的京城里。因为太孙的身份,身边的人都要争相巴结我对我好。可他们大多打从心底里瞧不起我。如果不是因为我投了个好胎,有谁会喜欢敬重我这样的人。”

“我以为慕元春是真心喜欢我,一心娶她回府,真心待她。可没想到,她看重的不过是我的身份,根本不是我这个人。我这些日子伤心难过,不止是为了她的死,更是因为自尊受了挫败。这点打击,差点就让我一蹶不振。”

“十四叔心疼我,不想用军中的事扰了我养病。我毫不知情的在床上躺了三天,却不知十四叔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更不知十几万将士浴血奋战的辛苦。我怎么配做三军统帅,我怎么配做太孙…”

周琰泪如雨下,心中涌起无尽的后悔自责。

方同也听的红了眼眶,哭着说道:“殿下别再自责别再这么说自己了。奴才伺候殿下这么多年,很清楚殿下的为人。殿下不是软弱无用,只是心肠软一些,对身边的人也特别好。自从到了边关之后,殿下这么努力的在学着领军打仗,这些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假以时日,殿下一定会成为让所有人真心敬重钦佩的人…”

主仆两个情绪太过激动,抱头痛哭。

许久之后,周琰的情绪终于渐渐平静下来。郁结在心中的苦楚,随着泪水全部倾泻出来。慕元春之死带来的伤痛还在,可再也不会令他为之沉沦。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唯有经历过伤心和痛苦,少年才会褪去所有的青涩,成长为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人。

此刻的周琰,就像变了个人,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坚决:“十四叔领兵袭击平沙城,我无论如何也赶之不及了。不过,我总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赵将军他们都领兵攻城了,我不能整日再躺在床上了,先出去看看再说。”

方同擦了眼泪:“好,奴才陪殿下一起去。”顿了顿又小心翼翼的建议道:“不过,在出去之前,殿下是不是该梳洗一下换身干净的衣服?”

周琰一连躺了多日,衣服皱巴巴的,浑身都有异味,头发凌乱不堪,眼睛也有些红肿。就这么走出去,保准会吓倒一堆人。

周琰低头看了自己一眼,也有些受不了了。这些日子浑浑噩噩的,几乎将自己糟践的不能见人了:“你去拎些热水来,我要沐浴更衣。”

听着周琰中气十足的声音,方同心里十分欢喜,精神抖擞的应了。

。…

半个时辰后,周琰从屋子里走了出来。此时正是午后,明媚的阳光驱走了一整个冬天的严寒冰冷。

寒冬即将过去,初春的脚步也不会远了。

周琰微微眯眼,只觉得桎梏着自己的某些沉重的东西悄然散去,整个人前所未有的轻松。

方同笑着问道:“殿下想去哪儿?”

周琰略一思忖便做了决定:“先去城墙上看看,你去问一问,军中是谁留守,让他到城墙上来见我。”

方同利索的应下了。

周琰身边随时都有几十个亲兵跟着,不用忧心。

周琰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脚下还有些绵软。不过,他竭力走的平稳,免得在巡逻经过的士兵们面前出丑。

守着城墙的士兵们早就知道太孙有恙一事,此时见周琰精神奕奕的走过来,心中俱是一振。却无人上前来行礼,只在周琰经过身边的时候垂首问安。

周琰见到一张有些眼熟的少年脸孔,略一回想,便记起了对方是谁:“我记得你。上一次你也是在这里守着城墙,还差一点摔跤。是我扶了你一把。”

那个年轻士兵没料到太孙竟能记得自己,年轻的脸孔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雀跃:“是是是,正是我,没想到殿下还记得我。”激动之下,连谦卑的自称也忘了。

周琰丝毫不介意,甚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天天都要站在城墙上,辛苦了!”

年轻士兵想也不想的挺直了腰杆,大声应道:“保家卫国打退敌人,是我们身为士兵的职责,一点都不辛苦。”

周琰被这句话激起了心中的豪情,朗声道:“你说的对!我们迟早会打退那些鞑靼人,还大秦所有百姓一个安稳的江山。”

年轻士兵兴奋的脸孔通红,忍不住又小声说道:“军中大部分人都去攻城了,如今我们这座城里只留了七八千人。万一鞑靼人绕过前方的军队来攻城,这儿可就很危险了。殿下大病刚愈,别在这儿逗留了…”

周琰心中一暖,微笑着应道:“你都不怕,我当然更不能害怕了。”

短短几句话间,就见城墙处又过来几个人。

领先的一个修长身影十分熟悉,正是罗钰。

罗钰在见到周琰的一刹那,下意识的顿住了脚步。旋即又觉得这样的反应太着痕迹,故作若无其事的走上前来:“殿下,你身体还没痊愈,不在屋子里静养,怎么跑到城墙这儿来了。”

周琰自嘲的一笑:“我已经养了这么多天的病,再不出来转转就快发霉了。”顿了顿又若有所指的叹道:“这些日子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今日方有大梦初醒的感觉。”

罗钰敏锐的察觉到周琰身上的变化。不止是大病未愈的形容憔悴,也不止是脸孔和身材的异常消瘦。而是眉宇间的释然和轻松,还有眼中透露出的坚定。

慕元春的死和这一场大病,仿佛令周琰脱胎换骨焕然重生,变的连他也觉得有些陌生起来。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克敌

罗钰有些失神的看着周琰。

周琰温和的回视:“你怎么一直盯着我看?是不是我有什么不妥之处?”

罗钰迅疾回过神来,歉然笑道:“刚才是我一时失神了。殿下精神极好,没有半点不妥,我看了也觉得心中高兴。”

逝者已矣!活着的人不能沉溺于伤痛,总要勇敢的向前看往前走。周琰能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他也为之庆幸。

至于他自己…慕元春永远活在他的少年记忆中,或许有一天会悄然褪色,却永不会忘怀。

两人对视一眼,很有默契的略过了慕元春这个话题。改而说起了军中的情形。

罗钰虽然留守军中,对大军攻城的情形却十分了解:“…几位将军分别领军攻城,虽然暂时尚未攻破任何一座边城,不过,却气势如虹。鞑靼人被困在城中,士气日渐低落。从眼下看来,情势对我们十分有利。”

齐王亲自领兵突袭平沙城,以身犯险,悍然无畏。这一举动大大的鼓舞激烈了众将领,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领军攻城,凶猛奋不顾身的攻击令鞑靼人应付的十分吃力。

若是齐王能成功烧掉平沙城里的粮草,鞑靼人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击溃。

周琰听着这席话,心里却一阵阵抽痛,忍不住问道:“就算十四叔顺利领着一万士兵暗中潜到平沙城外,之后又要怎么办?平沙城也有一万左右的士兵守城,想攻城,至少也得两倍以上的兵力才行。区区一万士兵。只怕不易攻下平沙城。”

破不了城,又要如何烧粮草?

罗钰眼中闪过一丝钦佩:“这一点齐王殿下也早就想到了,也已经想好了对策。想暗中潜到平沙城外,士兵不宜太多,最多只能带上一万。若是一切顺利的话。他会命其中的八千士兵趁着夜色攻城,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扰乱对方的军心。另外两千士兵趁着攻城和夜色的掩护,绕过城墙,利用攀墙的绳索翻进城里。伺机寻到粮仓,烧掉粮草。”

“这两千士兵都是特意挑选出来的精兵。个个身手利落,擅长攀爬。每个人的身上都带足了火油。若是寻不到粮草,就直接放火烧城。”

短短一番话,听的周琰心惊肉跳:“若是直接放火烧城,这两千士兵要怎么逃出来?”

罗钰没有吭声。

周琰瞬间明白过来。心里陡然一沉。

也就是说,为了烧掉鞑靼人的粮草,这两千士兵十有*是逃不出来了…那可是活生生的两千条人命…

周琰心中一片晦涩酸楚,半晌才沙哑着声音说道:“这些士兵是怎么挑出来的?”

罗钰的心情同样沉重,低声道:“是由诸将领暗中下令挑选身手利索的士兵,然后在这些士兵中挑出自愿前往的。他们在走之前,就已经各自写好了遗书…”

周琰全身一颤,眼中闪出水光。

“殿下。我知道你听到这些心里很难受。说实话,我当时知道此事之后,也难受了好几天。”罗钰苦笑一声。眼中也浮出了水光:“这两千士兵此次大概是九死一生,有去无回。如果有选择,谁也不想看着大秦的好儿郎这般去送死。可眼下粮草紧急,大军必须早日打完这一仗。然后去救援定州。否则,大秦就会有亡国之难。到那个时候,生灵涂炭千万百姓要受苦受难。为了打一个大胜仗。为了将鞑靼人彻底打败,这已经是眼下所能想出最好的计策。”

这么说似乎有些残忍。可战争就是这么无情。如果能以少部分人的牺牲换来胜利。身为主帅只能狠下心肠。

周琰默然片刻,才问道:“十四叔没什么危险吧!”

罗钰心里也没什么底。面上却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殿下放心吧!若论机智计谋,无人能及齐王殿下。齐王殿下也不会让自己陷入险地。我们就守在城中,等着大军得胜归来的好消息!”

周琰却出人意料的反对:“不,我们不能就这么眼巴巴的在城里等着。十四叔奔袭平沙城险之又险,我们虽然不能前去支援,至少可以多派些兵力攻城,牵制住鞑靼人的兵力。让他们无力救援平沙城!城中留下三千人就够了,我再领五千士兵去支援赵将军。”

罗钰一惊,脱口而出道:“这万万不行!殿下,你大病初愈,不宜领兵上阵。若是你坚持要派兵支援赵将军,就由我领兵前去…”

“你留在城中,我领兵前去。”周琰不由分说的做了决定:“我是军中统帅,由我亲自督战,士兵们必然士气更足。你不用再劝我了,我意已决!”

。…

猛攻了城墙四日,鞑靼兵多有伤亡,边军损伤也不小。换在往日,赵将军大概已经生出了退兵的心思。可这一次,他却下了无论伤亡多少都不准退兵的军令。

一夜休养生息过后,天刚亮,赵将军便准备命人击鼓攻城。

还没等他下达军令,后方尘土阵阵,整齐有力的马蹄声嘚嘚作响。

赵将军一愣,待看清在风中飞扬簌簌作响的军旗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军中的帅旗…周琰竟亲自领兵来了!

不止是赵将军,所有的士兵都看到了高高骑坐在骏马上的太孙殿下。

太孙殿下穿着统帅盔甲,只露出半张脸孔,看不清面容和表情。端坐在马背上的挺拔身姿和眼中的坚定决然却让众人看的清清楚楚。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

齐王领兵上阵是常有的事,太孙殿下大多在后方坐镇,亲自领兵上阵还是第一次!

“赵将军连续攻城三日,辛苦了!”周琰下了马,大步走到赵将军身边,声音沉稳:“我领了五千士兵前来支援,只望能助赵将军一举攻破此城。”

赵将军一阵激动,拱手应道:“是!臣一定不负殿下期望!”

然后,转身发令:“击鼓,攻城!”

众人轰然应诺。

军鼓震天响,士兵们熟稔的推出攻城的各种战车和器械,拉开了这一日攻城的序幕。

守城的鞑靼人很快就领教到了大秦士兵攻城的疯狂,箭矢滚木巨石不知造成了多少伤亡,可大秦士兵却无人肯退,奋不顾身前赴后继的冲了过来。

终于,有人攻上了城墙。这个士兵还没在城墙上站稳,就被鞑靼兵持刀砍落了城墙。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太好了!”赵将军激动的不能自已:“终于攻上城墙了。来人,继续击鼓,杀鞑靼兵一个片甲不留。”

攻上城墙,意味着攻城已经胜了大半。接下来只要涌进城里,开了城门,离城破也就不远了。

喊杀震天,眼前尽是血光和尸体。有鞑靼人的,也有大秦士兵的。

周琰沉默的坐在军帐中,年轻清秀的脸孔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

他这辈子大概也做不到像十四叔那样,面对残酷的战争面不改色。他天生的软心肠,见不得杀戮流血,一看到各种死状的尸体便心中一阵阵发颤。

可他至少能尽全力做到自己的最好。譬如亲自坐镇军中,为将士们鼓舞士气。譬如等城破之后,安抚军心民心,安顿俘虏等等。

他确实不够优秀不够出色,不过他还很年轻,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成长。总有一天,他会成长为合格的储君。

。…

天黑前,朝廷大军攻下了这座边城。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死去的士兵有八千多,重伤的有四千多,受轻伤的更是比比皆是。

当然了,鞑靼人死伤的士兵更多,还活捉了鞑靼兵中的将军。对边军来说,这是一场漂亮的胜仗。

入城之后还有很多事要做,打扫战场,掩埋尸体,安顿俘虏等等,若是想彻底整顿,至少也得耗费几天的时间。

周琰却没耐心等上这几天的时间,对赵将军说道:“赵将军,我给你留下五千人,其余的士兵由我领着去去支援攻城。”

赵将军一惊,眉头皱了起来:“此次能顺利的攻下这座边城,确实有殿下亲至的功劳。可也有偶然和幸运的成分。殿下万万不可大意轻忽。战场瞬息万变,处处危机,殿下千金之体,不能再轻率涉险。万一有个闪失…”

周琰反驳:“十四叔只比我大了几个月。他能领兵去突袭平沙城,我为什么不能领兵去支援攻城?”

。…哪能这么比!

齐王简直就是天生的统帅,善于领兵精于谋算,就连他这个身经百战的也自叹弗如。至于太孙殿下嘛,就是温室里娇养的鲜花,几乎没经历过风雨。现在骤然挣扎着要冲进狂风骤雨里,怎能不让人忧心?

赵将军纵然有一肚子的话,对着周琰坚毅执着的脸孔也说不出口。退而求其次的说道:“既然殿下执意领兵支援,臣就陪殿下一起去。”

这座城已经被攻下了,留下一个经验老道的将领坐镇就行了。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制胜(一)

几座边城同时陷入苦战。

平沙城位于最后方,朝廷的边军暂时还没到这里。因此,平沙城暂时还未起战事。可驻守平沙城的鞑靼将军早已收到了各城的战报,立刻加强了警戒,防止朝廷大军夜袭。

怕什么来什么,想什么就有什么。

这一天晚上,平沙城外果然出现了朝廷大军的踪迹。

“将军,敌军夜袭!”

一脸络腮胡的鞑靼将军霍然站了起来,粗大结实的手猛的拔出腰际的弯刀:“立刻击鼓,命所有士兵到城门迎敌。”

城墙上挂着不计其数的火把,勉强将城门前的空地照亮。可朝廷大军却没急着攻城,大半都隐藏在夜幕中。一时也看不出到底来了多少士兵。

鞑靼将军亲自登上城墙,一眼便看到了飘扬的军旗,当看清旗帜上的标志时,鞑靼将军不由得心里一沉。

竟是齐王亲自领兵突袭攻城!

这大半年来,齐王的大名在鞑靼人中早已传的人尽皆知。为人诡计多端,善用奇兵。自齐王到了边关之后,朝廷大军便赢多输少,逐渐占了上风。

能被派守平沙城,这个鞑靼将军当然不是普通之辈。遇到这样的情形,并不焦躁冒进,也不贪功开城门杀敌,只严令众人严阵以待。

奇怪的是,齐王在鸣了一通战鼓之后,竟然没了动静。

亲兵低声道:“将军,是不是要派人出城试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