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你已经定了学校。”

“米尔菲尔德高中。”

“英国?”

“是。”青蕙犹豫了一下,向她坦白,“我男朋友也会在那里。”

辛霓眼前顿时浮现出那个“あなた”,他终于浮出水面。

“那几天,我之所以去上海,也是为了他。他希望在出国前,再见我一面。”

“什么样的男孩?”辛霓百感交集。

青蕙打开钱包,将藏在夹缝里的一张合影递给她。

辛霓打眼看去,照片上的男孩白皙斯文,清俊温和,有一道单纯明亮的目光,是诗书上写的那类谦谦君子。辛霓一眼就认出他和自己是同类,受过良好的教育,享有顶级的物质供养,但也遭受了精神上的去势。

这样的男孩,会深爱青蕙一点也不稀奇,但青蕙是否真的会那样深的爱他?潜意识里,她觉得这个男孩,不应该是那个能直面爱人受难而方寸不乱的あなた。

青蕙握住辛霓的手,含羞带怯地娓娓道来:“他叫高衍,是上海新思集团的少东。我八岁那年,就跟爸爸去了他家,帮他家打理庭院。我们是真正的青梅竹马。”

辛霓恍然大悟,原来是青梅竹马的感情,无怪那样深。

“我们的恋情曝光后,我爸爸就被辞退了。他家人嫌弃我出身低微,父亲滥赌,禁止我们交往,甚至连他的电话都监控起来…我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为了有天能够光彩照人地回到他们面前,征服他们,让他们觉得我是最配站在高衍身边的女孩。”

“原来是这样。”

“所以,阿霓,原谅我。我是真的真的很想去他身边。”

“我懂。”辛霓感同身受,“我不怪你。”

青蕙离开后的第二天,辛霓被带去和辛庆雄共进午餐。他们面对面坐着,辛霓被精心打扮过,长发顺直地披着,纯白的貂绒毛衣裙让她看上去很温软。然而她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黯淡无光,神气委顿得像暮年的老人。

辛庆雄叹了口气,夹了些猪肺捆给她:“尝尝,爸爸刚做的。”

辛霓没有说话,脸上全是麻木和厌倦的神色。

“不喜欢?”辛庆雄转而夹了筷化皮烧肉,“尝尝这个,全镜海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出这样的烧肉。”

辛霓依然是那样木然的表情,仿佛心神早已不在。

辛庆雄脸沉了下来:“你这是要干什么?”

“我不想干什么,就是不想吃东西。”辛霓放下筷子,慢慢抬起头,目光空洞而茫然,“您慢用。”

说完,她机械地朝门口走去。

“你给我站住!”辛庆雄气得直发抖。

辛霓站住了,纹丝不动地背对着他。

辛庆雄既愤怒又悲怆,他那样苦心孤诣地保护她、宠爱她,她却拿出对待仇人的态度。他抖了半天,再次向李管家示下:“关起来,关到她的失心疯彻底好了。”

出了餐厅大门,辛霓茫然地走在这座生于斯、长于斯的大院里,她明明身处海上华府,却又觉得自己戴着枷锁,置身一座看不见出路的盲山。站在哪里都如临深渊,走去哪里都觉得被困。有什么区别呢?一样的枯燥、麻木、呆滞,再这样下去,她也只会越来越愚昧,越来越呆滞。

李管家打开囚室的门,对她做了个恭请的姿势,等她机械地走进那间阴冷的耳房,他忍不住规劝:“大小姐,胳膊拧不过大腿,跟自己亲爹较死劲,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辛霓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走回小桌前坐下。

李管家摇摇头,关上了大门。

周围静寂寂的、黑魆魆的。她枯坐着,缓缓闭上眼睛。她想象着自己仍然在海上的渔船里,不远处坐着正在掌舵的祁遇川,她忽然读懂了宋词里的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忽然有了常人该有的七情六欲。

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她每天恹恹而眠,昏聩而起,睡眠短促而轻浅。时间久了,她常常有一种自己要死了的窒息感。

生理上的不适,情志上的不畅让她变得躁乱,那种躁乱无处安放,无处发泄,她不得不用大声痛哭或者拼命砸墙壁来发泄心情。

她像疯了一样一遍遍在心里喊着祁遇川的名字,祁遇川,带我走。她明知道不可能,但这样叫着他,她才能撑着不崩溃。

因为辛霓一直没有表现出服软的态度,这次的囚禁持续到次年1月。新年前一天,辛庆雄再见到辛霓时,她已经不能用那种面对敌人的仇恨目光看他了。她形容枯槁,变得迟钝而麻木,连行走和端正地坐着都变得艰难。

意识到不对,辛庆雄第一时间叫来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对辛霓做了一系列脑部检查后,建议辛庆雄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辛霓被心理医生诊断为中度焦虑症和轻度抑郁症。医生建议她开始接受为期一年的心理治疗,并给她开了大量药物。医生叮嘱辛庆雄务必监督辛霓服药,因为那些药都有强烈的依赖性,一旦停药,后果不堪设想。

辛庆雄无法接受这个诊断:“我辛庆雄的女儿怎么可能抑郁?我不相信!”

心理医生蹙眉说:“辛先生,你女儿目前的状况很糟糕,你明白吗?10月初,她开始失眠,12月中旬开始连续失眠。她说她被你关在一间黑屋子里,见不到阳光。她为了能够睡着,试过运动,在屋子里没完没了地运动,可还是睡不着。她对我说,她有时候明明困得不行,迷迷糊糊感觉睡意就要来了,却在那个瞬间又清醒了过来——就像受到诅咒一样。她求我给她安眠药。”

“怎么会这样?”辛庆雄难以置信地问。

“她告诉我,她从小到大一直被你关在一座花园里,在她了解这个世界后,你还试图继续关着她。辛先生,你是否认为住在黄金牢笼里的人比住在普通牢笼里的人幸福?”心理医生的语气变得激愤,他抓起其中一包药,“这种西酞普兰片,正常人吃了会昏睡三天三夜,但你女儿吃了,只能勉强维持四小时的睡眠——保证她不死。”

他抓起另外一包药:“这种百忧解,会让你的女儿变得无忧无求,安安静静,行尸走肉一样——很抱歉,作为医生,我原本不应该拿药物的副作用恫吓你,但同样身为一个十六岁女孩的父亲,我很唾弃你这种不人道的行为。”

“有没有不用药的办法?”辛庆雄极度懊丧地问。他这一生受过多少生死恫吓,全部加起来都不如这一次来得惊心动魄。

“没有,她必须接受治疗,她病了,精神病和心脏病、白血病、癌症一样,不治就会恶化。”

“医生,求你减少用药。”

“对不起,辛先生,除非病人复健良好,我才能酌情减少用药,乃至不用药。”

“这种病,治得好吗?”

“从概率上看,有三分一的病人可以治愈,有三分之一的人发展成为慢性,终身和这种病抗争,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会自杀。”

“怎样才能让我女儿彻底被治愈?”

“抑郁症真正的对立面是‘活力’,如果有办法打开她的心结,让她的生活充满活力,让她重新拥有获得快乐的能力,或许可能治愈——她毕竟还年轻,病程也短。”

辛霓开始接受漫长的治疗,每天同时服用五种药物,每周见三次心理医生。她获得了自由,她被允许随意出入大屋,前提是要有人陪伴。

服药的第二天,她的睡眠就回来了。药效很明显,一个月后,辛霓发现自己居然可以集中注意力看完一本书。她贪心地想,自己也许好了,擅自停止了用药。然而停药后的第二天,她遭到了疾病的疯狂反噬:万念俱灰,头疼欲裂,第一次产生自杀的冲动。

恢复用药后的第二个月,辛霓发现自己又有了愿望。在街上看到过去和青蕙一起吃过的东西,竟然有了食欲。有一次见到辛庆雄,她突然有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她微笑着叫了他一声“爸爸”,引得他欣喜若狂。他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没了愿望和感情,那就只是一具躯壳,而一旦恢复情感能力,枯萎的生命力也将随之复苏。

接受了长达半年的抗抑郁治疗,辛霓的病情稳定下来,她服用的西酞普兰片被降到了半片,瑞波西汀被彻底停掉。医生告诉她,她已经有了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

医生建议她找所学校读书,那不但能使她的生活变得充实,和同龄人的交往也能让她获得活力,从而尽快彻底痊愈。

辛庆雄对医生言听计从,他已彻底投降、服软,只要辛霓能像过去那样健康地活着,他什么都随她。

过完十七岁的生日,辛霓得到了去往英国读书的机会。

米尔菲尔德高中在伦敦西南部的萨默塞特郡,那里的城市分布在广袤的平原和高山之间,城市干净明朗,四处是大片的绿地和终年可见的湛蓝天空。

辛霓从舷窗俯瞰那座城邦温柔绵延的绿色线条,它对她张开着怀抱,她心中因此产生微妙的撼动。出了闸门,她敏锐地嗅到空气里的异国气味,由雨水、灰尘、皮革、油漆、花果、人类体味糅合成的,完全自由的味道。她肩膀微微一颤,闭上眼睛,深深吸了口气。

去机场接她的,是青蕙和高衍。

那是辛霓第一次见高衍,和照片上一样,他有一张文秀的脸。青蕙挽着他的胳膊,笑得很明快单纯,连鼻子都微微皱了起来。辛霓从未见过这样的青蕙,以至于她觉得面前的青蕙换了一个人。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

“阿霓,不敢相信你爸爸会让你来英国!一年不见,你变了好多。”

眼前的辛霓,超乎她想象的冷静、深邃,像玫瑰长出了刺。她感慨完,轻轻碰了碰高衍的肩膀,“高衍,这是我最好的朋友,辛霓。”

高衍朝她伸手,仪态举止非常绅士,笑容也很和煦:“经常听小蕙提起你。”

辛霓握住他的手,直视他的双眼:“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