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强是他们的儿子,他犯的错误,他们怎么可能没有责任?

毕竟沈强这些年之所以能够顺风顺水的捞金、包庇化工厂,跟他们不无关系——就沈强的资历跟能力本来做不来这些事情的,全因为他明示暗示自己有一对老.革.命的父母,曾经身居高位,跟省里跟中央都有着人脉,这才无往不利。

甚至有几个沈父的老部下都被牵累进去,是相信了沈强的话,以为是在给老上司做事。

这样的打击以及愧疚,让本来就元气大伤过的沈父沈母身体急转直下,沈母没几个月就去了,走之前拉着沈安怡的手,再三表示自己的去世跟孙女没关系,如果不是沈安怡告诉他们真相,他们哪怕去了底下,死了也不得安生——纵然如此,沈安怡仍旧觉得,对不起爷爷奶奶。

沈强工作忙,赵霞农村出身,沈父沈母不放心将唯一的孙女交给他们带,沈安怡可以说是爷爷奶奶教养下长大的。

赵霞也就管她生活。

她整个的人格、性格、三观的形成,都是爷爷奶奶的心血栽培。

可她却亲自造成了奶奶的提前离世…不仅仅是沈母,沈父也就多拖了两个月,就随妻子而去。

他走之前立下遗嘱,遗产平均分成三份,一份捐给那些因为污染生病的孩子们,一份交给因沈强被牵累的老部下的家属,最后一份由沈姑姑跟沈安怡平分。

从头到尾没有提到沈强。

“我们在省里定居的时候安怡都快小学毕业了。”沈姑姑私下里小心翼翼的提到,沈强出狱之后,恐怕生活会没有着落,但沈父漠然说,“如果他没成年,他做的错事,我们父母当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可他不是,所以他做错的事情,他就应该自己受着!”

说着说着他忽然就激动起来,“而且他出狱之后生活没着落算的了什么?你看过那些因为污染生病,因为污染没了生计,因为污染背井离乡的人么?他都是活该!”

沈父觉得沈强其实应该判死刑。

就算法律留了这儿子一命,在他心里,他是当这儿子已经死了。

他还叮嘱沈安怡以后不用太管这个父亲,知道沈安怡不是这种人,最后叹口气,让她顶多就给沈强一口饭吃,其他那些人,譬如谢柔柔譬如谢柔柔生的儿子,就不必发善心了。

沈父说完这些话之后,没多久就没了呼吸。

曾经在县城声名赫赫,甚至在省里都令人不敢怠慢的沈家,就这样烟消云散。

沈安怡处理了祖父祖母的后事,与姑姑道别,回到赵霞身边时,整个人已经只剩了一把骨头。

宁光听到消息后不放心,专门过来看望,安慰她这不是她的错,可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沈安怡就嚎啕大哭。

她觉得,就是她的错。

因为从最开始发现沈强在外头轧姘头、收取贿赂时,她就不该帮这个父亲隐瞒的。

那时候的沈强还有救,那时候黎明镇的人也还没得绝症,那时候沈父沈母知道这消息就算生气,也未必会像现在这样,气的没撑多久就去了。

都是因为她的踌躇跟拖延,才让沈强越走越错,最后害了自己害了黎明镇,也害了沈父沈母。

归根到底,她从起头就抱着侥幸,侥幸的以为沈强会回心转意,侥幸的以为可以永远瞒住爷爷奶奶,又侥幸的以为沈强伤的最深的不过是他们这个小家,赵霞走出来之后也就好了…倘若她最早的时候决绝些,倘若她不曾那么优柔寡断…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沈强进了监狱,沈父沈母走了,一向当她亲生女儿看待的姑姑因此与她生了隔阂,道别时甚至委婉暗示她接下来的几年里,姑侄俩都别见面了。

沈姑姑知道错不在侄女,然而那毕竟是她的亲生父母,她恨沈强,恨谢柔柔,也恨谢柔柔跟沈强的儿子,对侄女,她就算没有恨,短时间里却也不想看到沈安怡了。

宁光陪沈安怡住了三个多月,跟赵霞差不多是昼夜换班的守着她,沈安怡才缓过来。

她缓过来之后就让宁光回去了,因为戴振国这中间已经过来了好几趟,沈安怡不觉得他都是来看自己的,八成还是想宁光了。

沈安怡说她已经好多了,剩下来的,该她独自面对了,毕竟宁光也有自己的家庭,不能为了她,一直流连不去——不为戴振国,戴蔚肯定也是想妈妈的。

宁光拗不过她,非常不放心的离开,好在后续赵霞告诉她的消息里,沈安怡的确渐渐的恢复了生气。

毕竟在揭发沈强这件事情上,沈安怡最后悔的是没有早点阻止父亲,却从来不后悔大义灭亲。

尽管有些人私下觉得沈安怡这么做实在不是做女儿的样子,甚至有人知道宁光当初不管弟弟死活的事情,觉得也难怪她们两个会要好,因为都是没良心的不孝的主儿。

对于这样的话,戴振国跟赵霞都是很生气的,一度想要跟这些人对薄公堂。不过宁光与沈安怡两个当事人反而无所谓了,她们现在都很忙,实在没空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而且时代不同了,以前做父母的说孩子不孝顺,孩子甚至都没有回嘴的余地。

现在的人不再盲从于所谓的孝道,更多的是考虑具体的对错是非。

这在宁光看来是非常好的改变,因为是人人平等的进步,不再将孩子看成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那些议论她跟沈安怡的话语,即使她们自己没有站出来反驳,却有许多陌生人为她们据理力争,斥责那些人是愚忠愚孝,固步自封。

又是一年春节到,宁光一家陪着戴父戴母回戴家村过年,却没几天收到了朝阳村送过去的请柬,是宁宗要结婚了,想请她一家去喝喜酒。

送请柬来的人专门强调,说褚老婆子他们也很想念宁光,是真的想念,没有其他任何意思。

“宁宗居然要结婚了?”宁光拿着请柬非常的意外,她以为这个弟弟早就死了。

第一百十一章 侄女

宁宗自己都惊讶他还能活下来。

化工厂事发之后,他跟其他那些受害的家庭都拿到了一笔赔偿款,然而宁光母女不肯捐髓,其实就算她们肯捐,也未必就合适。而宁宗已经下定决心不再打扰这姐姐,所以拿了钱似乎也没什么用,毕竟白血病虽然也能用化疗来治疗,可是骨髓移植才是成功率最高的。

医生说过,他这情况化疗指望不大。

然而宁宗,或者说整个宁家都没想到的是,化工厂的事情被大肆报道后,很多人对他们的经历心生同情,所以有一批人专门站出来给他们配型…他们一批人里,有两个人恰好碰见了合适的骨髓。

宁宗是其中之一。

宁家上下喜极而泣。

“咱们当年真的是做错了。”褚老婆子认为,“当年亏欠了小光,所以报应在宗宗身上。之后宗宗醒悟过来,逼着咱们答应不打扰小光,那些记者再问小光的事情,咱们都没理会…”

想到当时的艰难,宁福林等人都落下泪来。

当时要不是宁宗态度坚决,以及褚老婆子态度的莫名转变,他们真的差点就要扯出宁光,让那些记者帮他们找到人,用舆论逼着宁光母女给宁宗配型——褚老婆子觉得,他们之前一直骂宁光的时候,宁宗每况愈下,后来宁宗不想治了,交代后事一样叮嘱他们,他们答应善待宁光,不再将她当成牺牲品,结果化工厂就悲剧了,这很可能就是,他们改过了,冥冥之中,也放了他们一马。

所以褚老婆子现在根本不敢再想什么咒骂宁光的事情,亏心事做多了果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村里头有跟她年纪差不多的老人不以为然,说你当初溺死那几个亲生女儿,怎么不见白血病报应在你自己身上?宁宗承受宁光受虐待的报应还有道理,因为他对宁光的确不怎么好,可宁宗都没见过褚老婆子亲生的那几个女儿。

所以报应不报应的,都是浮云。

反正她们还是觉得美头没有牛佬家重要。

“这当然是因为时代变了。”这话要是换个人还真有点不好回答,但褚老婆子自有她一番逻辑,“以前社会上普遍压着女人,那几个美头生下来也是吃苦。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美头跟牛佬家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她们来了就是要享福的,还要带着家里人过好日子呢,还把她们当赔钱货,跟对待之前的美头一样对待她们,当然要有报应。”

同龄老人:“…”

褚老婆子还说:“你们这些老东西就嘴硬吧,等回头你们家出事了,后悔莫及。”

同龄老人顿时不想跟她一起玩了——你自己倒霉还咒上我们了?

然而她们的孙子曾孙们陆陆续续娶不到老婆,倒是宁宗病好之后很快找了个漂亮媳妇,就让她们急切起来:虽然宁宗号称已经痊愈,但毕竟是生过大病的,拿了化工厂的赔偿也就是没欠债而已,怎么就比她们那些活蹦乱跳的大孙子们受青睐了呢?

几家的经济条件明明是差不多的啊!

专门找媒人打听消息,才知道这是因为褚老婆子态度转变的缘故。

“现在美头多金贵?”媒人抽着专门去买的好烟,眯着眼,开口就说,“计划生育嘛,你们这些人死活要儿子,怀了美头要么打掉要么丢掉,现在怎么着?乡下牛佬家多了去了,美头缺的不是一个两个——这要是条件特别好的,还能去找城里美头呢,就你们这样不上不下的,想让人家愿意嫁过来,有那么容易?”

就说到宁宗的婚事,“本来美头家也没什么兴趣的,就是家里长辈上门来,跟褚老婆子他们聊了聊,发现他们家对美头特别宽容,还说宁宗结婚之后随便生男生女,他们都喜欢…美头家觉得他们家虽然条件不是最好,但长辈通情达理,是会体贴人的,这才一口答应。”

就说这几个长辈,“现在牛佬家多,美头少,就算是条件不怎么样的美头,也能可劲儿挑剔。要么牛佬家长的特别端正,要么家里有钱,要么人好…你总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吧,不然我想给你们说,都没法说不是?人家是嫁人又不是扶贫,没点好处为什么要跟你们家人!”

“…”几个老人已经没心思听他接下来的话了,心里均是一个念头:褚老婆子家对美头宽容,还随便宁宗结婚之后生男生女,通情达理,会体贴人??????

这简直见鬼了!!!!

然而不管她们在心里怎么个呐喊法,宁家一家子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在褚老婆子的带头下,全家都认为宁宗能够绝处逢生全因为他们认识到了对不起宁光,而且又辗转知道了宁光对赵霞的孝顺——假如他们没有做错在先的话,现在享受这份孝顺关心的,本来应该是他们。

不说经济上的诉求,就说情感上的满足,褚老婆子等人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以前他们一定会觉得这是宁光胳膊肘朝外拐,现在扪心自问,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了。

“小光过的好就行。”褚老婆子冷静下来之后跟宁福林商量,“现在宗宗病也好了,他跟他老婆都有工作,国庆夫妇也还在干活…我想着,等咱们不行的时候,东西多留点给小光吧?”

他们其实也没多少东西,主要是个心意。

这番心意以前肯定都是宁宗的,这会儿,他们却想也算上宁光,而且多给宁光了。

但宁福林却是担心:“小光会要吗?”

褚老婆子沉默了。

是啊,宁光会要吗?

之前宁宗结婚,为了让宁光来喝喜酒,专门选了她会回婆家的日子,可宁光到底没来,只给了一万块的礼金——其实宁光本身就给了两千,是戴振国担心村人说闲话,私下加了八千。

他们夫妻俩现在都在做生意,宁光之前为了赵霞的抑郁症,考上大专办了休学没去念,后来一系列事情尘埃落定,她觉得之前的学校不够好,又考了个更好的,念出来之后,赶着网购兴起,索性开了个网店,因为入行早,现在规模发展已经很大了。宁光现在走出去,到哪儿都要被称一声“宁总”。

这个称呼她开始听不习惯的,因为跟宁宗的名字相似,老让她想到宁宗。

她一点不后悔对宁宗袖手旁观,只是跟宁宗相关的记忆都不那么愉快。

不过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就好像宁宗所理解的那样,她早就将宁家放下了,自然不会为宁家人再有什么激烈的心怀。

戴振国则经营出好几个实体店铺,还在老家拿了一大块地,弄了个梦因子果种植园。

说起来也是风水轮流转,础山附近的村子,在从前都是黎明镇的底层,是最穷困的地方。可正因为这缘故,之前化工厂荼毒全镇时,唯独他们那边没受到任何干扰。

如今弄的种植园,正经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再加上网购的发展,之前一门心思外出打工的青壮,渐渐的也有回来的了,戴振国跟宁光就打算,等戴蔚上了高中,去寄宿了,他们就回戴家村,专心打理种植园。

一个是戴父戴母年纪大了,叶落归根,思念家乡,第二个也是因为从十几岁外出拼搏到现在,对于脚下这块土地,恨过怨过,厌憎过,诅咒过,最终却还是,最惦记的地方。

…宁光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回朝阳村了,可这天她还是带着戴振国风尘仆仆的走进了宁家。

因为她做姑姑了。

宁宗的老婆跟他生了个美头。

如果是多了个侄子,宁光根本不会走这一趟。

然而因为是个侄女,这很难不让她想起来自己当年的处境,经过一晚上的辗转反侧,她决定亲自过来看看。

尽管这些年来,不管是戴家打听到的消息,还是宁家这边主动释放的信号,仿佛褚老婆子他们已经改掉了重男轻女的坏习惯,可宁光对于在宁家生活的那段经历太过印象深刻。

除非亲眼目睹,否则她不能相信。

假如这个侄女有步上她前尘的可能的话,宁光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当年她战战兢兢的时候,没有一个长辈向她伸出援手。

所以她不会让自己的晚辈过自己那会儿的日子。

宁家对于宁光的到来表现的异常惊喜,他们用近乎谄媚的热情接待了夫妇俩,褚老婆子专门问起了戴蔚,问为什么没带戴蔚来?考虑到戴蔚的生父跟亲生祖父早几年就刑满释放了,以为宁光担心带女儿来朝阳村会跟赵家人起冲突,褚老婆子专门暗示赵学明父子出来之后根本没回故乡。

听说是觉得丢脸,直接去远地了。

宁光对此只是冷冷淡淡的表示戴蔚要上学,抽不出空。

宁家的热情她没放在心上,毕竟如今十里八村都知道她跟戴振国的日子过的好,谁知道宁家为什么对她转了态度呢?

就算宁宗现在不需要骨髓不需要医药费了,钱这个东西不喜欢的人还真不多。

看着以前对自己呼来喝去的宁月娥等人端茶倒水的殷勤样子,宁光忽然就想到了小霞阿姨。

想到多年前自己曾经希望有朝一日像赵霞一样威风,并且认为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却不想,真的实现了。

而且根本没有她想象的那么久远。

算起来也不过二十来年而已。

竟然就物是人非到这样的地步,时间真是奇妙。

宁光主要观察宁家人对小侄女的态度,然而不管是褚老婆子还是宁福林,对刚出生的小美头都是喜笑颜开的,还跟宁光打听,这美头长大了,是在镇上念书呢,还是去城里呢?镇上念书压力小一点,省下来的钱可以在节假日带小美头出去玩,增长见识。

去城里念书教育质量好,但生活上可能不能太挥霍。

他们讨论好几天了,一直没想好,想听听宁光的建议。

这么大的转变根本不是宁光印象中的家人,她足足愣了好一会儿没反应,还是戴振国怕冷场把话头接过去的。

吃过晚饭,宁福林等人拉戴振国打麻将,宁光不爱这个,就在院子里散步,顺带思索这些人为什么会变化如此之大?

忽然看到褚老婆子拎着个篮子,摇摇晃晃的往外走。

她本来不想理会的,可是看着这太婆开院子门时步履蹒跚的样子,沉默了会儿,到底走过去问:“这么晚了你去干嘛?”

“你不是说蔚蔚喜欢吃蚕豆吗?”褚老婆子很高兴宁光主动跟自己说话了,她扬了扬手里的篮子,“你们明天就要走了,家里蚕豆已经不多,我想这会儿去采点,不然明天早上你们起早走的话,我怕起来太晚采不了太多。”

宁光抿了抿嘴:“她喜欢吃在城里就能买,都这么晚了,算了吧。”

“城里买的哪里有我们乡下自己种的好呢?他们都打农药的…”说到这儿,想起来黎明镇的土地如今名声也不是很好,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这儿开过化工厂,人都病了一片,庄稼动物菜蔬就更别说了,也是现在家家户户在外面打工,不怎么指望田里的收成了,不然那几年,真的日子没法过了。

因为他们种的粮食蔬菜没有一个能够卖出去的。

褚老婆子怕宁光嫌弃,赶紧解释,“咱们这块菜畦没被污染过,真的,宗宗生病后,我们专门把几块田里的土送去检查过,现在这个菜畦是最干净的,因为地势高,浇水的那个水潭恰好也没被污染…宗宗刚才也吃了蚕豆呢!”

宁光其实没有嫌弃这边土特产不干净的意思,只是不想褚老婆子这把年纪了还要趁夜去菜地。

不过见她态度坚持,沉默了下,就说:“我陪你去吧。”

就这太婆颤巍巍的样子,她真担心半路上随便绊一跤就爬不起来了。

这是蚕豆成熟的初夏,太阳落山的晚,就算大部分村人都吃完晚饭了,却还有很多人想趁着天光做点事情的。

见宁光跟着褚老婆子往菜地走,都很惊奇,跟褚老婆子打招呼,遮遮掩掩的问宁光是谁——他们是认不得宁光了,毕竟多年不见,就算有些猜测,也不敢确认。

褚老婆子很想跟他们炫耀一把,自己曾孙女回来了,是来看自己玄孙女的。

可是又不知道这么做会不会让宁光生气,笑着跟人家寒暄了一阵,到底没接口。

快出村的时候,正好看到几个熟人,领着小孩子在看田野上的野草野花。

第一百十二章 醒悟

他们看到褚老婆子,忙走过来打招呼。

褚老婆子担心他们问宁光,就主动先问他们:“带孙子出来玩呢?”

“带美头呢。”老人乐呵呵的回她,“在家里待不住,非要出来玩…她娘老子说打一顿,我说我打你们一顿还差不多!这不,让她娘老子在家里干活,我领她出来兜一圈?这是太晚了,去街上不方便,不然就带她去街上了,那边小公园里的滑梯啊,她可喜欢了!”

这会儿虽然天还亮着,但光线到底不比白天,褚老婆子年纪大了,之前为宁宗的事情哭伤过眼睛,所以视力不是很好,没看出来不远处的小孩子是美头,此刻闻言就很惊讶:“你之前不是说美头家终归不如牛佬家吗?怎么现在把孙女这么宝贝了?我还以为你这么宝贝的是孙子呢!”

她说着回头给宁光解释了下,这老人家的儿子生了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

宁光还没说什么,那老人已经怫然不悦,说褚老婆子胡说八道了:“你别挑拨我跟我家美头的关系,我最宝贝的明明是美头!”

褚老婆子觉得啼笑皆非,说她装什么装:“你以前还说你儿子不给你生个孙子,就叫你儿子离婚再讨个能生孙子的呢!”

而且,“你们这班人一直都是要儿子孙子的,村里谁不知道?”

“村里谁不知道?”老人顿时不高兴了,脸拉的老长,说你褚老婆子才是最重男轻女的那个,谁不知道你们把好好的美头都逼的跑了出去,这么多年没回来过?

说到这儿见褚老婆子脸色不对劲,再一看她身后,心里顿时一个咯噔,知道宁光的事情是宁家这些年的心事,担心闹大,赶紧话锋一转,“后来你倒是后悔了,这些年一直指着你那曾孙女回来…你自己犯过错,就以为我们也糊涂啊?”

褚老婆子本来整个人如坠冰窖,都不知道要怎么样反应了,听了这话才清醒过来,勉强笑一笑,也没了跟她说话的心思,说:“我去弄点蚕豆。”

老人讪讪的,担心影响了她跟宁光的关系,不敢多说,又对宁光点点头:“小光啊,你回来了?”

打招呼时老人有点担忧,是怕宁光听了刚才的话心里不高兴,会当场发作出来。

宁光有些惊讶:“你认出我了啊?”

她还真没什么不高兴的,毕竟一来从来没指望过朝阳村的人嘴里能吐出象牙;二来是从前那些恩怨情仇,她是早就已经放下来了。之前听说宁宗熬过了白血病这一关时,只是平淡,甚至方才跟宁家人聊天时,偶然得知早先那个班主任没活下来,大半年前就死掉了…也只是耸耸肩。

曾经以为会心心念念,会恨之入骨,会巴不得其死而后快的人与事,不知不觉之中,原来早就没了任何分量。

“你跟你阿伯长的像,又跟在你太婆后头,猜的嘛。”老人说着,给她们把路让出来,“你可回来了,你家里人这些年是真的想你。”

宁光笑了笑,没接后头这句话,倒是看了眼她那小孙女,小孩子淘气,玩的满身是土,将原本挺好看的小裙子弄的一团糟,但看得出来,那裙子质地不错,不是便宜货,而且美头眉宇之间一派天真烂漫,甚至还有些娇纵的意思…是的的确确一直娇生惯养才有的气质。

她忍不住停下脚步:“怎么现在你们对美头这样好了?”

“…”老人没料到她会这么问,怔了怔,下意识说,“现在不都对美头好了吗?”

想了下,又说,“现在都说美头是小棉袄呢,要富养,倒是孙子是男孩子,要拘着点,别叫他长歪了害人…反正外头都这样养,我们家也就这么养了。”

宁光抿了抿嘴,跟她道了声谢也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