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要一个LG不要十个LV上一章:第 1 章
  • 宁要一个LG不要十个LV下一章:第 3 章

之后,她让我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大致论述一下明年春夏的时装趋势,然后发到她的邮箱里。

第11节:姐姐,我的领路人(6)

这还不简单吗,一回家我就找出几本杂志,大致把杂志上做好分类的时装趋势进行了筛选,用我自己的眼光挑选出我喜欢的加以论述,而绝不仅仅是按杂志上面所说的那些条条款款依样画瓢。

深夜两点,我传给了她。第二天收到她的邮件:“有见地,有观点,虽然不一定正确。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比人云亦云的‘正确’更让人欢喜。”

我知道,我离她又近了一步。

随后,她也给我说明了去报社的条件:实习三个月,工资只有800元;转正后,底薪加稿费大约也跟我在这边差不多——当然,或许我成为一个成熟记者以后会高一些,大约在3000元,但要根据我的工作情况而定,也许要一年以后,也许要两年以后。

最后她说的一句话是,妹妹,我是师傅领进门,修行还是要看各人的哟!

我忙不迭地点头,其实她在电话那头又看不到。

她让我一周以后到报社办入职手续。我在她的带领下见到了报社的人力资源部覃主任,做了一些浅浅的交流后,覃主任就让我填表了。

真不敢相信当记者的梦想这么容易实现,学新闻、学中文同学,不是都很难进报社吗?怎么上帝对我这么眷顾呢?

12月9号,我迅速递交了辞职报告,感谢了咖啡公司的直接上司裴总对我的挽留以及过去的提拔,感谢了咖啡馆对我最好的领班姐姐和大厨师傅们。我还会来看你们的!我在心底念叨。

从今以后,我就是记者辛集思了!

第12节:菜鸟记者的幸福生活(1)

###(四) 菜鸟记者的幸福生活

李懋姐介绍我进入的是她所在的一家当地周报:《商务精英周刊》。

这是一份以大都市商务人士为受众群体的周刊,已经发行三四年了,是“第一份由西南地区的经济活力地区直辖市重庆辐射全国的成熟细分市场周刊”。

在入职的时候,覃主任把厚厚的一摞报社简介、报纸定位、特色优势等资料发给我,让我迅速熟悉报社情况。

作为一个曾经的读者,未来的记者,我才第一次从纸张印刷等角度来看待报刊。

这摞资料是一份不错的入职教材,里面不仅有印刷纸张方面的知识,还有采编内容、发行数据、经营市场的知识,对像我这种新手来说是很好的常识普及和入职培训。

轻涂纸印刷质量不错,针对商务人群的读者定位需要报刊的杂志用纸比新闻纸上档次,成本却比杂志用的厚厚的铜版纸成本要便宜很多。

我们报纸每期大约有八九十页,报纸的广告占二三十页,大多数是本土广告客户投放的,非常利于本土客户树立品牌形象;而逢年过节广告量和内容都要同时增加,所以报纸厚度过百页的时候就算是一年中的旺季。

我办完辞职手续,正式入职实习岗位已经是一周以后。在这期间,我去李懋姐办公室拿了一大摞杂志。

她在一间大办公室里,里面有三张桌子,我找到埋在各种报纸、杂志、纸张中的她时,她正埋头赶稿。“思思,你自己挑,杂志都在柜子里…挑几本你不常看的吧!你可能要先从做服装入手。先多看看男装吧,你可能不是很熟,熟了再回头看女装…”她忙得头也不抬。

我在她背后那面巨大的书柜里翻拣了半天,找到数本《时尚先生》、《男人装》、《名牌》、《哈佛商业评论》…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我突然翻到一些不太常见的《CASA》和意大利版《VOGUE》,惊喜地问她,可不可以借几本这些?

她有点舍不得离开眼前的工作似的抬起头,看了一眼我手上的杂志,瞳仁一闪,站起来,从更高的架子上踮着脚又取了几本递给我。

我定睛一看,有繁体字封面的《职场》、《号外》、《诚品好读》,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以英文做名字的杂志,如《JET》、《MILK》、《GQ》。我着实没见过这些陌生的杂志,好奇地翻了翻,跟我平常看的杂志真是有些不一样。

“辛集思,难得你喜欢看这些,这些都是港台版的好杂志,我四处托人带来看了以后就堆在这里,平常也没人翻,尽沾灰了。你喜欢的话拿去翻翻吧,对你以后的工作启发思维很有用的!跟你平常见到的杂志有些不同…数一下,一共多少本,看完给我拿回来就是了。”她认真地说,“对了,结合我们的刊物一起看,看哪些是你可以用的,别忘了多看看男装、鞋帽搭配和钟表之类的,以后可是你的工作重点。”

第13节:菜鸟记者的幸福生活(2)

一共14本。

我两只手抱着一大摞书,刚走出她办公室就后悔了:这些杂志都太厚了,简直像抱了几块砖头一样沉,从我的肩膀到上臂,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重量。

为了这堆杂志,我专门奢侈地打了个车回到我租的20平方的小屋。

那一个星期,我哪里都没有去,把自己关在家里,像一片面包吸吮牛奶一样疯狂地吸吮着各种信息——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对我有什么作用。就是以前没怎么看,使劲翻翻,翻到自己喜欢的反复看一遍加深记忆,如果有需要再记录下一两句有意思的话。

我看到一本《号外》上写“传奇之所以是传奇,是因为她永不固步自封,永远能让后来者重新演绎,而且每一次的新演绎都必然是精彩绝伦的,因为她本身便是独一无二的”。我深以为然,并把它记在了我崭新的大红色笔记本上。

没想到这段话深深地影响到我之后对奢侈品的价值观。

那是后话了。起码,现在,当下,我深深地感觉的一股新鲜刺激的风扇动着我原本并不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觉得自己仿佛正在步入一个杂草丛生、异香扑鼻的神秘森林,也许我会成为森林之王的猎物,也许森林之王会成为我的猎物,而最大的诱惑就是面对前路我的茫然无知,我的闷头瞎闯到底会带给我幸运还是毁灭…

床上桌上铺陈着一堆杂志,我仿佛找到了我原本应该做的职业。

原来,我是那么爱好这个行业,熠熠发光的杂志封面,杂志页面上那些珠宝、首饰、烟斗、雪茄、红酒、汽车、快艇、豪宅仿佛海妖的歌声催眠着我,把我吸引向一个铺满宝石的深海…

那一周,对所有的吃饭外出邀约我基本上没有理睬,除了我妈和李懋的电话我有耐心接听外,其他人的电话我恨不得一听到就挂断!

李懋只在周五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让我上网查询一下一个刚刚在重庆上市的男装品牌的资料,她告诉我,我的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要协助她把这个男装品牌20万的广告份额拿下。

第14节:难听的绰号(1)

###(五) 难听的绰号

李懋姐说是让我协助她,当我周一到她办公室报到的时候正儿八经地问她需要我做什么,她仿佛忘记了这码事一样,做恍然大悟状地让我好好逛逛商场的男装楼层,逛三天以后回来给她口述一下所得!我真是没有听说这种工作方式的。

随后她叫来了一个叫杨海涛的人,这个人一进来就嬉皮笑脸地说:“懋懋姐,你给我们发了这么大个‘炸弹’呀,不要引起轰动哦!”

我当然知道是说我,但是这个“炸弹”是什么意思?

“别乱说!人家还没有熟悉,你就吓到人家了!思思这个大美女直接可以给你当模特吧!天生的衣服架子,比你们找的那些美女也不差吧?”

他是觉得我太高了点吗?我1米69的身高,今天特意穿了一双中跟的鞋。平时我穿上高跟鞋冒充1米74倒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这可是我妈和我周围的朋友的心头大患,他们都怕我找不到男朋友,坚决不准我经常穿高跟鞋,所以我也乐得穿平底鞋,只偶尔在正式场合穿穿有跟的鞋。

李懋让杨海涛带我熟悉一下整个采编环节、熟悉一下办公室,并让他给我安排一个“跟汽车、时尚比较近的”座位。

杨海涛看样子比我大两三岁,比我高不了多少,戴一副黑框眼镜,留着黄晓明那样的斜刘海和长鬓角,衣着讲究而洁净。

他领我到了一间约莫四十平米的大办公室,里面分组团摆了十五六张办公桌,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和我想象的那种繁忙快节奏的编辑部不一样,这个办公室的桌子甚至比李懋的更整洁,每个桌子上最多一个喝水的杯子,有的有烟灰缸,几本刚出版的报刊纸零散地放在桌子上。

杨海涛把我领到靠门的一张桌子旁,指着那个空空如也的桌子说:“以后你就坐这张桌子吧,我坐你对面。这个办公室是我们经营类专刊的办公室,旁边那个办公室要小一些,是一些新闻类版面编辑的。我们时尚加你一共有四个人,是本报最大的一个行业,也是最吃香的!以后你就知道了。时尚另外那两个人经常出差,你经常看不到人的,所以他们的桌子上都是灰,那边那三张桌子是汽车行业的,窗边那两张桌子是3C行业,就是IT数码产品、家电产品之类的…”

第15节:难听的绰号(2)

我用心地听着,“你刚来,听懋懋姐说你文笔还可以,策划方面比较在行,你先跟我跑一个星期的美编室熟悉一下做版的流程,但现在你的重点工作就是领会领导的‘策划’意图。我们的经营思路刚刚做了调整很重视策划,对这个以前报社不是很重视,所以我想李懋姐找你来肯定是马上就要派上用场的吧!”

“噢,我以前没有在媒体工作过,这方面的经验很浅,还要多向你请教。”我诚恳地说。

我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一方面是坦言以前对策划不熟悉,另一方面也是探探我跟李懋姐是什么关系,还顺带看看我到底有几斤几两。

“涛哥,其实,我也是通过工作关系认识的李懋姐,她觉得我还算可造之材才,有心想领我入行。策划方面我只是有些很肤浅的经验,还不知道怎么应用到媒体中呢。总之以后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切磋吧!你以后可就是我师傅了,我有什么不对的,请你多指教。”看得出海涛跟李懋姐是很默契的工作伙伴,我像相信李懋姐一样相信他。

接下来的三天,有一整天,我都跟在杨海涛后面逛商场、借衣服、跑摄影棚、给模特拍照,直到晚上两点钟才收工回家。在电梯里,海涛看我的眼皮都睁不开了,笑着说,这种时候不是很多,你正好遇上了,做媒体的得身体好才行啊!

第二天,我获准睡了一个懒觉起来,打电话问海涛今天有什么事,他居然说,你没什么事儿就休息吧,反正现在你还不写稿子,正好趁机会多睡点觉。

想起李懋姐叫我逛商场看男装品牌,我就穿了一身休闲装,从中午逛到晚上7点才进KFC吃了一个套餐。我把逛商场的所有心得体会煞有其事地写在一个本子上。

第三天,我跟杨海涛泡在美编室,看美编处理图片、刷刷刷地用拼版软件做版、打印机飞快地吞吐着纸张,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他们大呼小叫地喊着彼此的绰号,杨海涛叫“海龟”,因为他做版每次都最慢抢不过别人,而且穿着打扮特别洋气,被他们讽刺为海归派;做版的男美编本名叫付岩,却被喊成“食神”,海龟说是因为他的名字是“赴宴”,一个总是赴宴的人当然是食神啦,而且他还很能吃很爱吃,甚至强烈要求做饮食版面,如果不给他做还要生气;还有一个女美编给其他人做着版,他们叫她卡卡,因为她喜欢足球明星卡卡,最大的原因是她养的一条可卡狗叫卡卡…

第16节:难听的绰号(3)

这帮人太有意思了,跟我以前工作过的台湾企业完全不同,他们充满了活力,思维跳跃,往往还说着A,之间没有任何过渡,突然就跳到了D,或者X、Y、Z…天马行空的思维和言行,飞速变换的话题焦点起初让我有些不适应,但我很快就开足了马力跟上了他们的转速。

周三晚上海龟告诉我:明天是选题会,也是做版的高峰,你早上先帮我去美编室排个号,我的东西今天已经存在服务器里面了,食神知道的。

周四早上我九点准时到美编室,不料食神那里已经有两个美女守着了,我口头跟他排了个三号,回到办公桌前,打开了昨天做好的文件进行修订。

这个文件是我前天逛了大半天的男装以后记下的,里面分品牌名、产地、价位、人气活跃度、入驻商场对我所逛的三家商场的50多个男装品牌做了一个简单的列举。李懋只和我说逛了以后口头描述一下,可是我觉得还是记录下一个文字的备忘比较好。

我改正了一下里面比较重复罗唆的文字,尽量显得简单一些。然后满意地关掉了文件。

当我第三趟跑到美编室看排号的时候海龟来了。我告诉他排了第三号,他高兴地说,好呀,辛苦!我们今天可以下个早班了!

哦,对了,“辛苦”是海龟给我取的绰号,我很不喜欢。

李懋姐来了,我赶紧把打印出的文件对折一下拿在手里,敲门进去。

“李懋姐。”

“哎,辛集思,熟悉环境了吗?习惯工作节奏了吗?”

“熟悉了,也习惯了,就是他们喊我绰号叫‘辛苦’还不习惯,我抗议无效!”我也开着玩笑说。

“呵呵,他们是这样的,辛苦?这个名字够造孽的!”

“是啊!他们太过分啦!”

“这帮臭小子!他们看你是美女所以喜欢逗你,看我以后怎么帮你出气!哈哈,找我有什么事儿吗?”李懋姐真是机关枪一样,不容你半点迟疑。我赶紧拿出打印好的文件。

“你叫我逛的男装,只有按我自己的思路先整理了这个。不知道你的要求,看是不是有用。”我有些拿不稳。

第17节:难听的绰号(4)

她快速地浏览了一下我制作的表格,又带着那种认真的表情抬头看我。我有些害怕她这种神情,又有些期待,每次她这么看我,我总觉得她的目光中蕴涵着鼓励和期望。

“思思,你很认真。我本来只是想让你去逛逛的,没想到你做得很不错!可是这个表格有一些问题,这个‘产地’并不是店里的招牌标明是‘意大利’,产地就一定是意大利。有的只是一种风格上的沿袭,有的则纯属借一个名罢了…还有人气活跃度这里,我个人感觉你对跟你的年龄层比较接近的品牌会更关注一些,一些超过你关注范围的品牌你就有所忽略。”

“是的,可能跟我只对JACK&JONES、马克·华菲比较熟悉一些有关。”

“没关系,我只是说说,对你来说也很正常。还有,你也可以稍微注意一下那些在运动休闲楼层的男装品牌,有些商场运动休闲楼层跟男装楼层是分开的,但是里面有我们这次需要的一些竞争品牌的信息。不管怎样,你交给我的这份东西充分证明了你工作的方法和思路都不错,很严谨!对行业不熟只需要一点时间,你这么努力,我没有看错你!相信你会给我带来惊喜的!”

我第一次听到她这么正式地对我的工作发表评价,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唯唯诺诺地表示了感谢,说了一些继续努力之类的话。

“我现在把客户的品牌资料给你,你拿回去看看。下一步需要你做什么的时候我会和你说的!这周熟悉了采编流程,下周我就可以让海涛给你写些小稿子试试了。”

我领命而去。拿着那薄薄的几页纸,我开始了自己那一套习惯的“研究”方法。

第18节:选题会无底洞(1)

###(六) 选题会无底洞

刚刚回到座位上,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手上的资料,海龟就跑过来紧张而神秘地说:“惨了,今天下午一点钟要开全体选题会!不晓得今天老大发什么神经。中午早点去吃饭,吃完饭好好想一下选题,会前和我说!”

11点半的时候,李懋姐到我们办公室门口喊:“思思,跟我一路去吃饭不?我早上没吃饭,快饿死了,待会又要开会。”

我赶紧收起包包跟她走,打算一路上问她选题会到底是什么样子。

路上李懋姐亲亲热热地挽着我的胳膊,穿上高跟以后的她比起穿了中跟的我还是矮得多,但是我喜欢她这么袅袅婷婷走路的样子,我就是学不来风情万种的那种步态,走路总是太快。

选题会就是每期报纸制作之前,各个编辑记者要把下一期想做的选题意图、结构作一个书面的汇报,由各个部门的主任对报社负责采编的副总进行口头的阐述。凡是通过了选题申报的就可以进入采访、写作环节了,没有通过的选题就需要重新申报。所以为了保障选题的高质量和高命中率,一般来说各个部门主任会要求一些较为困难的版面或者栏目有两三个备选。

“你想想,要是当着老总的面选题被PASS了,连替补的预案都没有或者替补又被PASS了那该多丢脸?各个部门的主任都盯着呢,还不得暗自笑话你肚里没货?”

“哦,我明白了。要是几个备选的都很好,报哪个上去呢?”

“那要看选题的可操作性啊,如果当期的选题都是操作起来非常难的,当然就选一个容易操作的报上去!各个选题都要借衣服借模特拍照那不累死,所以我就会根据你们申报的选题类型进行把控,把难易不同的进行搭配,这样才能让每个人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比较均衡!”

我把李懋姐说的这些听起来很复杂的东西一一记在脑袋里,其实这些在一个报纸的采编流程中仅仅是最简单的常识而已,真正操作起来,看上去难的未必难,简单的未必简单。

我们飞速地在报社外面的小餐馆里解决了午餐,回办公室的时候李懋姐特别提醒我:“今天是你第一次参加全员选题会,多听听,如果你有什么想法,一会儿可以会前先给海涛报一下。”她一番话搞得我又有点紧张起来。

离开会还有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海龟根本就没有出去吃饭,他让我帮他去美编室拿发排后的版子,一边神色严峻地注视着屏幕。他根本顾不上新做好的版,顺手往桌子上一放,指着屏幕对我说:“辛集思,你看这个,上期圣诞节预热我们就做的这个如何打扮自家餐桌的选题,上版后被老总骂了,说不符合我们“商务精英”的定位。这期我们辛辛苦苦借模特借衣服搞那么大阵仗做服装搭配就是要弥补上回的遗憾,你看我手头的版,全是最费工费力的!下期就是元旦了,一个蛋接一个蛋啊,全是特刊,你快来想想下期的选题,我脑壳都痛了…”

第19节:选题会无底洞(2)

“元旦啊?元旦商务精英们都休假了。三天假期,精英们又不会穿西装度假,倒是很适合做那个餐桌搭配的。”

“餐桌?快别想餐桌了!想想三天假期我们做什么选题!”

“滑雪嘛!反正我们周边那些金佛山呀、西岭雪山、呀都可以滑雪的嘛。”我没有滑过雪,顺口说了一个从小的梦想。

“对呀!滑雪!辛苦,你太有才啦!我们今年还没做休闲运动系列的哦!近点可以滑,远点也可以滑嘛…滑雪度假装!嗯,全家滑雪度假装这个选题我们从来都没有做过!又高端又新颖!”他一高兴又喊起我那难听的绰号了!

“我给你提供了这么有用的点子你可不可以不要喊我‘辛苦’啊?!我是很‘辛苦’,还很‘辛勤’、‘辛劳’、‘艰辛’…喊我思思,全名也可以!”趁此大好良机,我一定要争取摘掉这顶难听至及的帽子!要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真的喊顺口了,这辈子我就辛苦死了!

“好好好,大美女,看在你今天的伟大贡献上,我就暂时不喊你‘辛苦’,你要是每次开会都有这么好的点子我就保证不让别人也乱喊你哈…我现在就要把这个选题的中心思想和操作手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报给懋姐,这个就是选题报告。如果意图阐释得清楚简报就可以了,如果稍微复杂一点的把握不是很大的就需要写得详细一点,要不然懋姐或者老大一‘关心’起来就费口舌一些。”

我按捺不住心中小小的得意。没两三分钟海龟就拟好了报告,传给李懋姐看,他回来给我打了一个“OK”的手势!

一点钟差五分,大队人马就开往会议室。我也第一次看全了报社的所有编辑记者以及他们各自的主任。

那个小一点的办公室有十一二个人,有两个主任,一个是三十多岁的男人,戴个眼镜,胖胖的老好人模样,叫万勇;女的接近四十岁,叫侯丹丹。他们手下各有四五个兵,基本上都是跟我年纪差不多或者稍微比我大一点的年轻人,其中有两三个年岁稍微长一点,神情也更坦然自若一些。

第20节:选题会无底洞(3)

我们办公室的人来得要迟一些,基本上是在老总踏进办公室的同时一起涌进来的。时尚组的四个人到了三个,除我和海龟之外,有一个叫杨嘉卉的女孩子,长长的波浪鬈发,个子矮而且很瘦。

汽车组三个人两男一女,两男的都很高而且帅,一个姓刘一个姓王,海龟和我说了名字,我一时半会儿记不太清楚;那个女的也很矮,但是长着一个讨喜的圆脸,叫做孟小苒,听海涛说她有个双胞胎哥哥叫孟小荏,是另一家报社也是跑汽车口的,这一点让我对她印象深刻。

IT组两男的名字我更没搞清楚,只在心里叫他们一个“高而壮”,一个“矮而壮”。

三个老总级别的人物踏着缓慢而有力的步伐进了办公室,坐在了椭圆形会议桌的一端,唧唧喳喳的会议室仍然没有消停的意思。主任们比较接近老总,剩余的位子其他人随意坐了,还空了几个,像我这样的小角色自然最喜欢挑桌子正座外围那一圈软椅就坐。

李懋姐在老总入座后一阵风般杀进来,手里还端着一个艳红色的瓷杯子,她一看老总附近的位子都坐满了,就在椭圆桌子的远端找了一个地方落座,还笑嘻嘻地招呼了上座的一个老总:“程总,你今天的羊毛呢子大衣有点帅哦!把我们眼睛都晃花了。”

被招呼的程总回她:“嘴巴这么甜,你以为就不批评你了吗?”

“该批评就批评嘛,我一贯认错态度好得很,老板只是该表扬的时候还是要表扬我们哟…”

正打趣着,坐在程总左边的那个年纪大一点的老总低头提醒了一下时间,程总提高声音:“既然大家都到齐了,我们就开始了…对了,美术总监秦朗朗今天参加会议去了,给我专门请了假的,其余没到的,漆总你按制度打考勤。”

程总总结了一下上期圣诞节预热的刊物效果不是很好的原因,一是发行时间离圣诞节稍微远了一点,选题内容和广告数量都不好;二是发行上也没有作有效的宣传,读者的知晓度并不高。

一说完,他旁边右手那个胖胖的老总就发话了:“这次特刊效果比较好的是万勇的饮食版,丹丹他们的职场版也不错,对年末跳槽的可能性分析得很有趣,虽然是个老话题了,也做出了新意!效果最差的是时尚组,做什么餐桌搭配,我们又不是家庭主妇类刊物…”

第21节:选题会无底洞(4)

接下来另一位老总发言:“刚才程总说了,对我们这次特刊发行的宣传工作不是很满意,我是这么想的,圣诞节才是宣传重点,所以这期我们适当地留了余地。当然了,作为圣诞节的预热效果没有出来,我们发行部门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这次圣诞特刊我们会采取…”

他高谈阔论了几分钟,显然是有备而来,听得程总连连点头:“好吧,刚才张总和漆总都作了上期的简要总结,该表扬的表扬了,该批评的批评了,今天我们开大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提醒大家:年末了,特刊多任务重,也是我们今年最后的两期报纸了,希望大家咬紧牙关,只做精品不出废品!下面我们就把下期元旦节特刊的经营任务和各位说一下,方便大家对采编选题好好地把握!”

他们说了很多数据,也就是下期广告应该达到的一个数量,我只记得我们时尚是六个版。

接下来是报选题时间万主任和侯主任分别申报了漫长的选题,各自被打回了一个,他们各自又申报了备选选题。

轮到李懋姐报选题了,她清了清喉咙,不急不徐地说:“报选题之前我想先罗唆一句,我接受领导对我们上期版面的批评,但是要作一点说明。我们做餐桌搭配的选题是因为太平洋百货商场特推了圣诞家纺系列,人家年末三期支持了我们三个版的广告,是全市报纸投放最高的份额!这一点申报选题的时候我就说清楚了的。再说了,节日装扮我们年年都做,而且要等到圣诞当期才做,提前做一个家庭的选题我个人觉得还是很适合的——精英之所以叫精英那是因为商业和家庭都搞得定…谈点不同意见,供大家参考!”

她抬头环视了一眼领导,然后开始申报我们部门的选题。不知是刚才的不同意见让领导心软了还是选题的确不错,居然全过。

然后是汽车、IT的选题,汽车换了一个备选,理由是年末各个经销商正在冲销售量,作什么明年新车预测,赶紧盘点今年才是硬道理…

一个选题会开了整整三个小时,不停地换,不停地等各位老总、各位主任、各位编辑记者发表意见。貌似公开、热烈的会议上我能感到一些人是善意的建议,一些人说的话暗中带刺、若有所指。

第22节:选题会无底洞(5)

走出那间被香烟的烟雾笼罩的会议室,我觉得胸口一松,连气都出得匀净些了。

大家从会议室蜂拥而出,各自回到座位上开始打嘴皮子仗。杨嘉卉缠着海龟讲他最近的相亲成果,海龟扭扭捏捏地小声给她说着,“没意思,没兴趣”——显然他们比其他人更亲密一些;“高而壮”不断打断杨嘉卉的说话,不停地唠叨着“矮而壮”在她没有现身的这两天里有多么思念他,“矮而壮”很是配合,跟说相声一样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因为“相思”把早上签名考勤的姓名写成了嘉卉的名字…

我觉得这些玩笑很无聊,动手翻了一下海龟专门让行政给我的一份通讯录,上面有一个“IT组许嘉”,我估计就是话包子“矮而壮”了,那么“高而壮”的名字就应该是“王隆隆”。

汽车组的三个人聚在窗子边似乎在开着小会,根本对热闹的办公室表白无动于衷。我倒挺喜欢他们那种风格的,不闹腾,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