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要一个LG不要十个LV上一章:第 15 章
  • 宁要一个LG不要十个LV下一章:第 17 章

我始终不喜欢被人“抠”秘密。

问到后来,我也敷衍得有点烦了,直接说,走,我请你洗脚的,你别跟我争了!

可能她也没想着埋单,我这么不耐烦,还带着豪气的口气还挺管用的,不会总显出我的弱势。

出门的时候,她明显地带着讨好地挽着我的手臂对我说,辛集思,谢谢你请客啦!我和你说嘛,分口子的时候你记得把夏星合分给我哟,我看他挺上路的,跟我合作服装搭配技巧类的搭得上手——现在人手那么少,你快点再要几个人来啊!我看那个黎莉有点恼火哦,不过张天菲跑商场跑很多年了,她带黎莉的稿子最合适了…

哦,原来她还有这个小算盘啊!

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她和张天菲都不愿意做本地商场的稿子和版面,事务庞杂繁琐,小新闻稿件多,很考验编辑功力和服务耐性。服装、化妆品、珠宝这些时尚品类在版面上都更容易出彩,编辑一般来说都会喜欢做这类稿件。

我也是想到试刊这几期事情太过繁杂,只有先用各种说辞,诱使每个人都尽量接受分到手头的工作,可工作一旦上了正轨以后,怎么分配版面、怎么让编辑记者配好对,这些事情想起来都头大!安排不好,工作效率得不到体现不说,还得罪人不服众。

在出租车上想到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的时候,我想起了李懋姐,回想她是怎么安排我们几个的。同时脑海里回响着魏总说的那句,思思,你要多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

原来对人的管理真是最伤脑筋的,比面对无数的稿件和版面更让人抓狂!

第171节:试刊反馈(1)

###(二十九) 试刊反馈

试刊出来了两期,每期只印了两万份投放市场观看效果。如我们所料,市场反应非常热烈!

以前的周报大多是新闻纸的彩色印刷,纸张薄,水一打湿了就一摊洇开的水渍;而我们采用的是内文的轻涂纸,封面是128克铜版纸覆膜,比一般周报多了一道覆膜的工序,自然效果也完全不一样了——参加了三次试刊总结会,慢慢地,我才对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印刷工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原来纸张质量、印刷工序对一份报纸的品相有这么大的作用啊!

除了纸张之外,以前还没有周报敢于纯粹地做跟把所有的新闻、消费资讯、购物指南、品质生活导向等内容都统一在“时尚”这个大旗下,做出一份完整的时尚感。

我们报纸的上市,不管是文章的文本方式、表达风格还是版式设计、图片运用,都脱离了周报琐碎的、繁杂的、市民感的常规路数,给人一种大方素净、不张扬的文化审美感。

听说版式设计方面我们专门从广州聘请了一位在香港做过好几份杂志、报纸的设计总监,他所设计的版式刚开始看会给人太过清淡太过留白的感觉,跟我以前所固有的周报需要热闹花哨的版式审美习惯严重违背,有很多人并不看好。

这位几乎只有魏总全力支持的设计总监还延请了一位香港籍的摄影师过来做三个月的客座图片总监,负责监控报社四个摄影记者、超过十家合作摄影机构、超过三十位独立摄影师的图片质量。这种大手笔的图片使用方式也让原本采用小成本运作的周报行业抖了三抖,成为业界争论的话题之一。

从版式设计这方面来说,我不是很专业,但能够领会到报社是花了极大的代价的。但同时我跟其他人一样,对这个貌似并非最重要的环节上砸下大把的成本到底能对新报纸的成功起到多大的作用而持怀疑态度。

第172节:试刊反馈(2)

另据小道消息说,他们两人每个人的工资都比魏总还高,高到什么程度我们则再没有八卦的源头了。

报纸光是定位新颖精确还不难,难的是操作执行的人员,也就是我们编辑记者如何能够体现出这种优秀的定位来。

光说自己定位精准还不够,还得要发行市场认可,也就是读者喜欢看、报纸大卖才行!从上摊两天基本上看不到摊上还留有存报就可以看出来:重庆的周报市场完全容得下这么一份定位高端但内容又贴近生活的时尚周报!

如果说在全国市场上,新报纸瞄准的是一个精确市场,以“时尚”为大旗跟其他城市的著名周报争夺市场;那么在重庆周报上,《时尚发布周刊》则主要针对的就是三份本地发行一份全国发行的共计四份既有周报,从读者市场到客户市场拉开了全面开战的架势,这其中全国发行的就有《商务精英周刊》。

新报纸试刊的前两期,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欧雅集团提供了每期1000份产品小样作为读者俱乐部的赠礼,每期还抽出西门电器的一份特别大礼:价值上万的新品高智能化家用冰箱!

这一招对于读者市场永远管用,很快,400多位忠诚的有真实姓名、电话地址的读者就成为了我们时尚炫彩俱乐部的首批成员。

读者市场叫好还不行,还要客户市场叫座。

我们开了两次试刊总结会,大家都说所有的广告公司、设计公司都对内容设计连声叫好,认为本报定位大胆而高端,极有可能成为本土最有潜力的高端媒体。但不幸的是,从经营部门第一线反馈回来的信息却令人心底凉透了:商场类客户认为报纸定位是很容易看出高端来的,可是这么高端的定位怎么适合本土的商场投放广告啊,本土的汽车商、房产商们也一样,早就习惯了发行量大的媒体,读者层次囊括公司CEO、政府官员等有钱有权的高端上层人群,以及普通如你我的办公室小白领、小生意人、退休在家的大叔大婶来构成金字塔的底部多数人群。

第173节:试刊反馈(3)

有种声音说,发行量现在两万份能看出什么来?一年内能否达到十万份的发行量指标且不论,可能还没到一年报纸就因为没有广告投放而挺不下去了…

我们经营团队的第一线目前只有六七个据说是本城媒体经营界最著名的精英,虽然广告总代理公司目前还没有什么意见,但估计也没什么好听的。

这种声音的势力之大是一种数量上的优势,几乎发言的每个经营人员的大意都是如此,这种意见导致了采编人员的强烈不满!我们制作的内容都受到读者和业界的好评了,你们还要唱反调?什么叫“叫好不叫座”?叫好的东西就是叫座!不“叫座”那说不准是你技术不好,所以座儿卖得不好呢!

老总们是不会容忍会议上出现这种各执一词相互打击踩压的分歧的。

负责经营的老总首先站了出来。这位老总姓杜,不多的几撮头发以聪明绝顶人士最常见的地中海式掠过头顶,状甚凄凉。

他不露声色听着采编和经营的人说得有点不愉快的时候,大手一挥:“好了!你们的忧虑在我们编委会的意料之中!困难是短期的,报纸的定位是早就确定了的,内容的方向不容更改!目前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协助魏总把报纸的内容做到极致,并就经营方面的需求给予魏总更好的定位调整的建议!”刚开始的争执立马就变得无足重轻。

“大家不要觉得我分管经营就只顾经营,魏总分管采编就只顾采编,那是老式的报业管理方法,我们报社必须更新管理理念,每个人都要为其他同事做充分的考量,提高团队协作精神…话又说回来啊,经营工作没你们说的那么困难!有谁觉得困难的,提出来,我帮你解决困难…”他威严地环视全场。

看大家默不做声,他继续道:“我们的经营目标也不仅仅是本地市场,我希望大家把目光放长远点!觉得困难大任务重的同志多花点时间研究外地市场,尤其是时尚、汽车、IT行业的外地市场!在经营工作会议上我反复强调:广告的大户未来是他们!哪样工作开头的时候没困难?大家的难处我很清楚…再次强调我说过的未来业务重点:一个月内我要你们把目前重庆市场上所有的外地客户吃透摸透,三个月内必须给我广告份额!别的我就不多说了,待会想起来了再补充,下面听魏总发言。”

第174节:试刊反馈(4)

魏总面露微笑,顿首向杜总致意,语气无比诚恳地说:“非常感谢杜总及各位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啊,给我提了这么多采编工作的好的建议!杜总和我也是严格按照报社的工作步骤和重点布局,把采编内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树立《时尚发布周刊》在重庆时尚界的唯一品牌作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这一点要让大家充分理解、全力执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一期两期就能做到的!”她缓缓地用目光环视着刚才还争执得势如水火的众人。

“感谢各位同志的努力,我们的试刊才能按时上市,才能得到读者和合作伙伴的赞许!不过,我们对市场的反应是有充分的预计的,请大家放心!经营一线的同志压力大,有思想包袱,我是很理解的。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为了一时的短期利益动摇我们的长期目标!我和杜总在原先的岗位上从采编到经营再到发行都亲历过,集团对我报的创刊工作和可持续发展作了充分的考虑…大家对重庆本土乃至全国的生活服务类报纸都有所了解吧,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和《壹周刊》…哦,还有最近上升很快的《外滩画报》和广州的《周末画报》都是经过多年的打拼之后才在中国一线大城市创出了一片新天地的!对于重庆这么一个分类尚属二线的城市来说,再花很长的时间去培养一份周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是很不现实的了!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也远不及原有的日、晚、晨、商报等平面媒体,所以对本来就有限的广告资源的争夺我们不占优势。但是我们是一张白纸嘛,可以重新规划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嘛!大家不用着急,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通过前期在内容上的资源合作,我们和好几个大型时尚网站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能有些同事对网络媒体相对较陌生,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信息传播如此便捷的今天,网络媒体的发展空间大于传统媒体啊…我想说的是,通过初期的合作我们编委会已经找到了另一条可以保持传统媒体高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当然,目前还在磋谈期,不便于透露,属于商业机密,但我可以保证的是:我和杜总虽然分管不同性质的报社工作,但是在采编、经营、发行三套马车的粘合与资源集中发力上,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非常适合报社发展的路子!以后大家会逐渐知晓的,现在容我保留一点秘密,也给大家保留一份惊喜吧!说了这么多,其目的只有一个:增强大家对报社新体制、新思路的了解,减轻大家对工作现状的焦虑。一时的困难不算什么,大家先统一思想再统一行动!下周起,我们报社还将增加一个新的部门,网络事业部!这也是我们体制创新的重要一环,将跟我们采编、经营、发行等环节一起成为报社的第四套马车,或者说这套马车跟前三套马车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啊…我刚才说了很多貌似不能直接解决各位困扰和当前苦难的话,其实是非常有关联的,请大家仔细体味!还有呢,我和杜总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是高度重合的,也请大家自觉把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调整到这个频道上来!”

第175节:试刊反馈(5)

魏总的长篇大论彻底让我晕了头,其实我真的没大听懂领导们对于经营一线反应问题的回复,我觉得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们有准备,大家不要急,办法早就有了,只是现在还没到公布战略战术的时候,请大家继续努力工作、耐心等候…

也许我也只能这么理解,才能继续有力气走下去!我讨厌自己全心付出的工作明明得到了外部很好的反响却在内部的评价中得了低分!

不过看得出来,新报社的两位领导倒是思想行动高度一致的,而且态度强硬、发言勇猛有力还很讲究技巧…

报社的大政方针我是懵懵懂懂,领导们的发言还让我对城市生活类报纸以及时尚类周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事后,我上网搜寻了几个有用的媒体专业网站来浏览,到书店买了几本新媒体建设相关的书籍来打开眼界,看看他们嘴里所说的内容到底有没有值得我关注的价值。

领导间的默契让我觉得很宽心——虽然他们言辞严厉而不容员工对未来有半点怀疑。也许是我性格的原因,我宁愿领导对我批评、要求多一点,也不愿意他们表面上和颜悦色,实际上对我工作有不满也不表露出来——就跟李懋姐一样,她一般少于温言相询,只有下属工作真正出色的时候才真心赞扬,她指令式和挑刺式的工作风格开始会让人有点不适,但久了反倒觉得爽利,不用猜领导的心思和喜好。

我怎么又想起她来了,总是忍不住拿她来作为参照物。在我跳槽以后,一次都没有和她联系过,她自然也没有跟我联系过。想起来,我心中未免有些不是滋味。

第176节:网络炸弹(1)

###(三十) 网络炸弹

魏总说的网络事业部在下一个周一突然成为我们视觉的焦点。

本来大家相聚在一起都还很新鲜,忙着相互认识、熟悉、磨合、分配办公室话题与兴趣的不同“帮派”…已婚的和未婚的,忙于相亲的和忙于钓金龟婿的,要买车的和绝不买车的,爱打魔兽的和爱打真人CS的,巨蟹座和金牛座的,喜欢吃火锅的和喜欢喝咖啡的,跟外地公关熟的和在本地关系网宽的,喜欢瘦美女和喜欢大胸的,总之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各种议题自然地就把一撮一撮的人分成了各自有交集又相互渗透的自然小组。而我就属于未婚想找男友又不愿意相亲,不爱玩游戏喜欢喝茶、喝咖啡、吃火锅,不太爱八卦,梦想找个身高176公分以上气质男,永远想减肥,绝不愿意顺产,以工作为乐趣,巨没有生活情调的那一类。

但是网络事业部突然出现的八个暴帅,身高一律175公分以上清一色的男同事,一瞬间就成为报社办公室话题的风暴眼!

从他们的外貌身高喜好胸肌一直到工作性质、任务、目标、重点、交叉点、合作部门,再到是否婚娶、是否有主儿、是否同性恋、是否有品、有型、有背景,统统已经成为办公室内部风传的谈资。

我感兴趣的是,这支队伍这么完整而整齐地到位,到底是因为工作的重要性还是因为报社对他们的重视程度呢?

听口音里面有至少三个人是来自外地,一个肯定是北京来的,一口的京片子;另一个是广东福建那边的,貌似有点粤语口音;还有一个听不出是哪里的,湖南湖北那条线的。但是他们整个部门为了照顾这三个人,基本上都习惯了说普通话。也就是说这三个人很有可能各自来自外地,肯定是又花了大价钱挖过来的!

据黎莉他们几个花了两天中午在伙食团吃饭时段打探出来的情报看,略年轻青涩的小伙子们做的工作大多也是网络维护、用户服务、写程序语言等基本工作,他们接受外地口音那几个的管理和领导,“外地铁三角”是一个成熟的网络媒体功能开发和结构设计团队,他们是从北京一个著名的媒体集团下属的网络媒体公司集体挖过来的…

“情报相当的八卦,也具有相当的商业肥皂剧潜质!”我笑着小声地打趣黎莉。

网络事业部貌似忙碌,花了两三天时间重建了我们的内部网络系统,并调试了一个据说叫“内部上传稿件”的系统,但是我们都还不会用。

周五的例会上,魏总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早就成为我们熟知对象的网络事业部和八个扎眼的新同事——要命的是他们全部身着雪白的短袖白衬衣,在我们一群按个人风格乱穿衣的人中间坐着显得相当的扎眼!

第177节:网络炸弹(2)

“外地铁三角”在魏总略作引见后,只见粤语男一声令下:“岑(请)起立!”八个帅哥应声屹立,非常统一地向在座的三四十位同事点头致意,“岑(请)坐”声后又同时坐下。这种军人作派实在有些离谱,全场有好几个忍不住笑出声来,还有啧啧称奇的声音…

粤语男还挺会打趣地,说:“在座各位我们这几天只见过面,大家都不认识,由我们的苏敏然来对我们网络事业部做一个介绍吧!我看大家都挺喜欢他的京片子的,我的广东白话可不是那么受欢迎。”

“谁说的,粤语多好听,我们都想学呢!”角落里不知道是谁捏着嗓子娇嗔地吼了一声,我们都笑了!气氛顿时活络起来。

我才知道原来被我们戏称为“八男投江”里面那个平头、最为壮实高大的京片子叫苏敏然啊!

这些人进报社工作都好几天了,没人介绍又没戴胸牌,根本喊不出名字,只是在我们私底下按外貌特征略作区分,还有两三个身高体重外貌特征不明确的,根本就分不出谁是谁来。

苏敏然被我们叫做“板鸭”,因为他看起身材很壮,站姿很板,肚子虽还不致挺出来,但给人感觉内里含有充沛的油水。而且他为人挺开朗的,女孩子经常被他逗得咯咯地笑。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代表咱部门儿给大家致意!刚才粤语说得倍棒的那位就是俺们最大的领导了,名叫陈德升,耳东陈,德高望重,升官发财!挺好记的吧?!我左手边这个湖南长沙人也姓陈,陈默,不过他可不是随时都沉默,别看我平时上班闹腾那是为了工作啊,对吧,可咱这位,下班闹腾,上班沉默…”这人说话太逗了,连杜总刚刚吸进去的一口烟都忍不住“噗”地一声喷出来。

“小苏,你太像讲相声的啦!”魏总笑着插了一句话。

“大家别见怪,甭看平时我们不太跟各位交流,那是不熟!今天认识了就成熟人了,你们可别嫌俺们话痨…”苏敏然似乎对这种场面司空见惯,依旧故我。

第178节:网络炸弹(3)

“按顺时针吧,分别是高伟、秦小爽…”一时间我也没完全记清楚,只是里面有一个叫欧阳兴文的,因为是复姓,名字和脸庞一对就容易记住。

“那我就先介绍到这儿?下周咱部门就跟大家一样有胸牌了,以后有什么用得着的地儿尽管开口,甭客气!”他转头看了陈德升一眼。

陈德升略一浅笑,开口道:“我补充一下,苏敏然是我们的网站营运总监,陈默是我们的内容总监,以后他们跟大家打交道的地方很多,我是负责技术的,请大家多多鸡翅(支持)!”可怜的他不知道,从今以后“鸡翅”就成了他的代号…

“网络部的新同事们给大家做了自我介绍,我也来给新同事们介绍一下报社的其他同事吧…”魏总接上话茬,逐一将会议室里端坐的众位一一做了介绍。“为什么这几天一直没有给大家相互介绍呢,上次开会我说了,我们报社是有一个很大的动作,关系到报社未来的发展,关系到报社优势资源与市场切入的最重要的举措。从几个星期前我们就在开始论证和完整这种构想了!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星期,我和杜总还有陈德升在外地出差了三天,又接待了来自外地的来宾,我们是在论证和谈判一个新的媒体的营运模式,新模式是什么呢——就是报纸纸媒与网络新媒体的无缝衔接!”

魏总稍作停顿,以苏敏然和杜总为首的一些人开始轻微地鼓掌,然后更大的掌声逐渐响起,再消失。我反正对网络技术也不太懂,只能洗耳恭听,看跟自己的工作有没有什么实际的联系。

“同志们,在座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像我们这种奔四奔五的老年人都深刻地体会到网络时代传播方式正在发生绝大的改变,关注于一份纸媒做好做强做精是我们的目标,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被信息时代震惊了、忽悠了、迷惑了!迷就迷吧,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能够被网络迷得神魂颠倒呢?我们是不是也该投身于这股大潮呢?我们认为:在做好纸媒的同时还要做好一个基于本土感、实时感、时尚感、互动感的网络媒体!我们可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啊,首先是集团的资金实力,其次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我们创新精神的嘉许,还有在座各位的实力与激情,最为关键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有着多次成功经验的成熟团队!不要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核心团队中的三位主力靠着协同作战,已经打造了上海北京两地两个日均流量过30万、最高在线人数达到5万的门户网站和一个成功的依托于传统媒体的网络媒体了!所以我们编委会有充足的理由和实力在我们正式刊物上市的时候同时推出我们的网络媒体:时尚T台!借鉴了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双重优势,我们推出的‘时尚T台’将在全市媒体网站中首发视频上传下载等功能,首推本地时尚街拍,本土商家时尚发布等优势频道,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第179节:网络炸弹(4)

看来魏总的发言相当看重新设立的部门,只是他们的工作有必要这么劳师动众、费尽唇舌地给我们这些与技术绝缘仅仅是借助网络这个工具进行资料搜寻、收发邮件、个人娱乐的人作这么深刻的煽情的发言吗?

“不过,大家需要立刻更新的观念就是:不要认为网络事业部的事情‘与我无关’,不仅有关,而且紧密相关!”话锋一转,魏总环视全场,放缓语速。

“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为实现无缝衔接所必须的工作安排,具体的很多技术性的问题就由陈总监待会具体地讲了…”

没想到,所谓网络与纸媒的无缝衔接不啻于一场颠覆性的战争!

魏总只用了几句话就安排了工作,以后凡是采编线的同仁在采写稿件的同时,不管何种稿件必须附加一份300字的精要稿件供网络事业部选用,如有需要网络事业部会在美术部调用需要在网络上做大专题的稿件和图片;凡是经营线的同仁必须在完成原定经营任务的同时,再完成原任务20%的网络媒体广告经营任务。

说完采编线时只有人在下面嘀咕,还没有人叫板,刚说完经营线的任务要求,经常在会议上敢于发言的一位年纪约莫40岁的经营老将立马大声说:“新报纸什么平台都没有,报纸的发行量、影响力、专业性、时尚感这些都是书面上的表述,实际什么样子哪个会知道?!本来任务就重,现在还要多拉一份媒体的广告,以为是著名刊物啊?只不过是一个影子都还没看到的网站!我们各人恐怕都不相信这个网站能盈利!再加多点任务我们都不怕,反正欠账欠多了也不怕了!”

“老汪!我们是民主集中制,一直都倾听各位的心声!”杜总把手里的紫砂茶杯往桌子上一顿,一摊水从杯子中飞出来,他的脸上带着一点点不可捉摸的笑容。

“你是老同志,怎么经常还不明事理,经常发表这种言论来吓唬人呢?!上次我说过,我和我们经营线当前的主要目标是协助报纸的定位准确,内容扎实!你年纪不大忘性很大嘛!今天魏总费了半天口舌讲述了关系,我们报社生死存亡的大举措大行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各位以后的日子更好过!虽然看起来采编线和经营线都增加了工作,你看看人家采编线多说一句没有?你倒好,资格最老牢骚不小!要严肃地批评你!”

第180节:网络炸弹(5)

虽然最后一句他声音不大语速也不迅疾,但每个人都听得很清楚,他收敛起了那抹似有若无的笑容,表情变得十分凝重。

“魏总和我目前在集团都还是挂的副职,大家很清楚,我们为什么放着熟悉的成熟的工作不干,来开创新局面?为的什么?为的是一份新的有前途的一定能成功的事业!”他将粗短粗短的手一挥,不多的几根头发在激昂的动作中不安分地掉了一撮下来,迎风飘荡!

“怎么保障我们的事业能成功?实力、激情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创新!同志们啊,你们都比我们年轻,对于新生事物的创新应该怀有一种宽容与接纳的态度,动不动就怀疑甚至威胁,像干事业的模样吗?!最后一次提醒:若再有人与报社的思想、行为不统一,就不要怪我杜江了!”

他的目光牢牢地锁在老汪那个方向,我用余光瞟过去,一众人的头都低得不能再低了。

魏总“咳咳”地干笑了两声,接着道:“杜总虽然用的言辞比较激烈,但也说出了我的心声啊!大家从各个地方愿意加盟我们报社,说明很看好我们这个平台,说明对这份工作怀有希望、对未来的前景是看好的!我们是不会对大家不负责任的…对网络事业的理解与支持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s,本来应该早点给大家做解释说明的工作,但为了对未谈妥事宜保守商业秘密今天才给大家公布这个消息。一时之间难以让大家理解和支持!但我们在创业初期也不讲究那么多了,只有请大家多体谅了!接下来会有一系列编辑于经营线的具体工作指标下发…我不奢求一次会议就能让大家都理解支持,不过有谁有担忧、办法、建议不管来找我还是杜总我们都是很欢迎的!尤其是跟大家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都很愿意作详尽的解答。通过底下的沟通我相信大家会明白报社的苦心经营,但是在公开的会议场合我希望是以工作安排为主,现目前我们没有讲价还价的条件!如刚才同事所言,等我们有了讲价还价的条件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新的复合型媒体趋近成功的时候!散会!”魏总相当严肃而果断地结束了会议。

第181节:潜心修炼(1)

###(三十一) 潜心修炼

我们部门的下来以后都议论纷纷,虽然老汪被批得很惨,但的确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新刊上市之前的工作本来多得超乎人的想象,谁还有空每篇文章都附一个300字的稿件啊?短小的新闻稿件还好,删删减减出300字来很容易,但超过1500字的多半是大稿件,几乎需要重新写一遍中心思想了,而且还要在300字里面浓缩一个大稿件的精华,哪里那么容易啊!?

而他们做经营的想必在创刊初期本来也面临很多问题,突然又冒出来多余的20%任务量,任谁也会想不通。

不过,有个人在众口一辞时说了另外几种可能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下班前,我照例上个洗手间顺便洗杯子。前一天我被新鞋打得脚痛穿了一双球鞋,走路基本没有声音,在离厕所门一步远的地方,我听见平时跟我交流不多但跟郭菁菁最熟的张天菲大声嚷了一句:“唉,你就莫恁个一根筋了!还不晓得哪些人事先就晓得这个‘噩耗’阴起不开腔呢…”

“…说不定是老汪没有得到暗示当了出头鸟,还有种可能是他故意出面当托儿呢…不对,还有种可能是他事先没有和老杜谈好条件!”这是张天菲的声音。

“哇,你太神奇了,能想出这么多种可能来,简直可以当编剧了…”郭菁菁一扫刚开始在办公室里的唉声叹气,嘎嘎的笑声直捣耳膜。

我本无意听人家是非,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哟?刚才还郁闷起现在就HIGH起了?”我硬着头皮踏进了洗手间。

张天菲冲我骄矜地一笑:“还没走啊,你走路像只猫一点声音都没有哦!”

我等她洗完了手,再冲我的杯子。

我也不以为意地一笑:“那说明我还暂时不需要减肥撒!”

其实我这话有点挤兑她来着——她其实一点也不胖,就是一天到晚都嚷着要减肥,我就喜欢看着她每天表情丰富地起码说十五次要怎么怎么减肥,可就是一点行动一点效果都没有。

第182节:潜心修炼(2)

郭菁菁开门出来,似乎有点赧意:“我们先走了哦。”

“嗯,好。BYE!”我默想,张天菲是经验丰富还是顺口打胡诌?能推断出这么多种可能出来,说明她要么逻辑严密,要么是见多了这种场合很清楚会议上各人该扮演什么角色不该扮演什么角色…从这一点上说,我简直是小学生。

目前我最大的困难就是面对一堆我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所谓管理工作,一般性的采访、编辑业务是难不倒我的。不管是写稿子、采访对象的发掘还是采访设问等,在业务上面我自问并不比他们几个听起来资历比我老的人差,甚至在很多采访资源以及时尚行业的信息方面,我自信还是能够驾驭现有的人员的。

但是,像她们那样上个厕所都有人一块儿可以说三道四,起码说明逢事儿有个人商量有个人说说小话,我就不同了,有什么具体问题不知道该找谁商量——一般的业务技能我还可以给海涛和芸芳姐打打电话寻求一些建议和帮助,但是遇到具体的细微的一些技巧或者疑问,又不能老是去问魏总或者其他什么人,就总觉得应该找个人商量商量,但又找不到可以商量的人。

像我刚才那样挤兑张天菲一句也纯属一时嘴快,非要回应她似乎带点不善的话实在是没必要。要不以后我就让着她点?或者让郭菁菁成为我们之间的润滑剂?把属于自己的人管好了哄好了,肯定会对自己的工作更有利一点。

我一边上着这个具有转变自我习惯性思维模式的重要的厕所,一边下定了决心:要尽力发展周围的同事成为我的眼线成为我的智囊团成为我的亲友团成为我的八卦党!

从那以后,我就有心留意他们几个的需求,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能对我产生向心力,我就能发挥对这个团队的影响力。

譬如黎莉和夏星合都是试用,目的是尽量成为正式员工,他们可能都是有点背景,走了点关系才能创刊之初就进来当实习生的。

黎莉明显工作经验不足,只要是有事情交给她,积极性很高就是做出来的效果堪虞,经常我得帮她重新修改,几乎是重写一遍;夏星合呢,有工作经验也对时尚行业比较熟悉,在北京有一些采访资源和公关公司的关系,输在对重庆市场不熟悉;郭菁菁是个嘴巴有点喜欢说小话的人,做事情虽然表面上有点不太热络,但是稿子的基础部分往往不用操什么心,但习惯了日报文体,转型有点吃力,需要加强文本培训,多一些看上去炫目的有品质感的辞藻来修饰,还有就是不太善于搜集外部采访资源;而张天菲是目前我最搞不定的一个,采访资源、写稿、编辑基本上都不弱。表面上我暂时代理我们时尚版的责编,她和郭菁菁是编辑,但我们都要采访、写稿子、做版,我还并未对他们有什么实质上的管理,就是分分这期版面谁做什么的。

第183节:潜心修炼(3)

一来,我是觉得我的工作职责不清不楚,仅仅是魏总私下给我一说,大家表面上似乎有点“公认”我为时尚版的“试用负责人”,二来我也感觉到我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还不足以服众。

自从我决定要发挥自己对周围人的影响以后,我就开始留意他们了。

像黎莉和夏星合他们俩是为了以后有机会转正,那么我就从其中一个那里旁敲侧击问问另一个是什么背景,甚至单刀直入,问问他们是怎么进一家新报社来做实习生的。

黎莉在一次仅有我们两个人的午饭时告诉我:夏星合是报社掌握经济命脉的财务总监介绍进来的,而财务总监跟随杜总从原报社过来的,以前老是被原单位的财务总监打压,现在算是扬眉吐气了,夏星合就是杜总带给张轩扬的。

而关于她自己,她在我的直接追问下略加思索,看了我一眼,故作亲密又不无慎重地说,张轩扬是她亲哥哥的大学同学,还在她大二的时候哥哥就夸下海口说妹妹以后你想到哪里上班哥哥都给你搞定。没想到这个学新闻的妹妹非要到报社工作,哥哥就先安排她到一家日报跑跑小女生最喜欢的明星娱乐,哥哥正在犹豫要不要亮出杀手锏直扑主题,正好这时一个曾在哥哥的社交圈外徘徊了很久的人力资源小职员张轩扬混上了个人力资源代总监的职务。等他和报社领导一说,立马就顺利地为当权人士的妹妹介绍到一个据说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报纸…

我打断她,哎,你哥哥的杀手锏是什么啊,别卖关子了!

“他啊?在工商局专门管广告审批吧,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是个什么长!”黎莉很不屑地说。

哦,难怪张轩扬可以跟报社领导讲条件呢,工商局掌管报社刊发广告审批手续的人可是各报社都得罪不起的啊!我想起以前芸芳姐有个客户好像就是没拿到批文就上了广告,被罚款几千块,原本签了合同的几个版广告都没法上,后来费了很大的周折才补办了手续…

“那你就宽心吧!领导能让你进来实习,以后转正不是也挺简单的嘛?!哎,哪个领导这么有眼力啊,把财神爷的妹妹弄进来了?”

第184节:潜心修炼(4)

“领导说了仅仅是同意‘可以来实习’,但以后能不能转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她避开这个话题说。

“转正不也还是领导一句话,再说了有我在,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一定尽力帮你!”

“真的呀?思思姐!”

“不是真的难道还有假的呀,你别卖关子了,让我知道知道哪个领导以后我才好给你说好话啊!”

“我和你说了你可千万别和人家说啊,是魏总介绍我进来的!不过我听张轩扬说,她要求很高的,有时也不太顾什么关系情面的!如果实习期间没什么表现,那我也没脸继续待啊!”

“没事!你多写点稿子多做点版,我也好在他们面前给你说好话啊…”

很快,我就和黎莉结成了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