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要一个LG不要十个LV上一章:第 14 章
  • 宁要一个LG不要十个LV下一章:第 16 章

初步讨论的结果是只有大约不到一半,也就是五个版左右的定位是我们熟知的,而更多的则是完全创新的版面。

我们就创新型版面讨论了大约两个小时,思路还不是很清晰。夏星合提议一边吃饭一边讨论,但黎莉当天有事。我们就决定今天晚上再想想,明天还有不明白的就找魏总详细询问一下。

我把三个的口子也略作分配:我负责奢侈品大牌和女装,黎莉负责商场活动和外联,夏星合负责男装。

其实这种分工对于我所掌控的男装、商场等资源而言是比较不利的。但我想到魏总曾说过,《时尚发布周刊》的未来重头戏是奢侈品行业、大牌的服饰化妆品,所以我还是在这个占主导地位的口子留了私心。同时,我以前保有的各地公关公司、本地大牌经销商及其品牌推广公司等方面的人脉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深挖…这个工作并不太难,但特别耗费时间。

虽然本地的商场我最熟悉,放弃了貌似有些可惜,但它很琐碎,很容易上手,在目前的团队人手中,需要有一个成熟的阵地去锻炼新手,所以我觉得黎莉很适合。

不过,她有点小问题,我看了她资料里附上的刊发作品,大概是因为新闻系科班毕业,又在日报类媒体实习的原因,她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日报常用的“倒三角结构”,行文套路着笔套话都有点“思想政治大于个人文字魅力”这种固定的日报体,要适应时尚类周报的文体还需要一点时间来打磨。

第160节:新同事、新压力、新体验(3)

反而夏星合是我比较看好的一个。虽然外表看起来他有点吊儿郎当,但是见多识广,虽然个人资料里没有附上什么已刊登作品,但从他填写的个人入职表格的用字和风格上,就有点超脱、满不在乎的腔调,显得轻松大气而且精准,没废话,有一种跟我很对路很契合的气质。

我看着夏星合的入职表格,一刹那间,闪回毕业以来我填过的三份入职表格。

咖啡馆的表格用的是中文繁体字,沿袭了台企半文半白还夹杂着日本用字的风格,譬如我所在的部门就叫做“企划课”。

原来的《商务精英周刊》则很商务很精英,不仅仅体现在应聘表格有页眉页脚、报社名称及LOGO等一丝不苟的细节上,还能从每个人的衣着打扮看出点门道:从程总用的ST.Dupont的打火机、BALLY的皮包、Ralph Lauren的Polo衫、总是白得晃眼的白衬衣领子,到李懋姐一套接一套适合小个子女生穿的OL套裙,害得我工作一年买了七套职业套裙,现在才发现实在是没必要,春夏各有两套门面衣服就足够了,剩下的还不如全部换成鞋子围巾包包,增添点服饰搭配的空间。

可是到新的单位来后,我只是在一份打印好的入职报告上填写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就OK啦,连我最讨厌填的学习培训经历和过往工作经历都免了!

通过几次短暂的接触,我注意到魏总老是喜欢穿质地考究但设计充满改良中国风的各色阔脚裤、薄纱裙;而张轩扬则选择各种品牌黑白灰的棉质T恤,我能看出来的就有CK黑T恤、G-STAR灰T恤;再看看现在办公室放眼望去乱得不成样子但基本没有灰尘落下的桌子、柜子、椅子,报社的一切都给人凌乱中透着轻快,无序中充满活力的感觉。

我基本上判定我的新东家是一个充满了活力、有闯劲、不太按牌理出牌的单位。这可跟魏总说的集团有充分的准备、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定的距离啊…

其实我本性挺喜欢这种自由散漫、鼓励创造力和收放自如的工作氛围,会让我觉得自在宽松、觉得身体和思想都是自己的!但一时之间,要我穿回以前常穿的棉T恤、吊带裙、背带裤、牛仔短裤我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第161节:新同事、新压力、新体验(4)

到底是跟以前一样总是OL风格的套装风格来树立自己的专业感、权威感和资深感呢,还是穿得有自我风格、个性特点、舒适简便好呢?

其实我根本用不着成天穿着套裙像商务精英一样了,可我总觉得穿得稍微正式一点会显得自己更专业更有高度!

但是看他们都穿得有点个性有点另类,是不是这样更符合新单位的风格呢?

我还是改不了一坐下来,思绪就游走千万里之外的毛病。

最后,这一通愣神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决定了,平时周一到周四穿职业装,周五穿休闲装,周六周日则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职业装的功劳不可小觑啊,它会给貌似当了个小组领头人的我,带来底气、撑起场面!仿佛那一身略显呆板变化不大但干净利落注重细节的衣服,会帮我撑起两周内必须要做出的二十个版面——考虑到要预留的空间,可能还要做到三十个以上的数量!

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需要总是想拯救全人类的女超人穿上专用战衣才有可能达成的!加油啊!

当天晚上,我就打了电话给魏总。

本来是想第二天上班时当面交流的,但是晚上有很多头绪需要整理,如果不弄明白那几个版面,我就无法把思路推进到下一步。

魏总在电话里详尽地告诉了我版面定位的来源,是她和另两位筹委会成员到全国几个著名的周报、媒体集团、公关公司考察走访后,征求了相关人士的意见,邀请了三位资深的媒体策划人定制的整份报纸的结构,总共还花费了好几万块钱的媒体策划费、差旅费。

这三位策划人的案子出来以后,筹委会再根据自身对本地市场以及全国市场的了解,进行了经营思路的确认以后,最终汇总产生的这个定案。难怪我一看案子就觉得很专业!

我把一些对版面定位不是很明白的地方跟魏总作了探讨,得到了清楚的答复之后我总算是明白了。

最关键的就是,我没有想到那几个版面果真是超越了目前我在所有的杂志和报纸上的表现形式,其内涵是切实地从读者的视角出发的,并非每个版面都完全考虑报纸经营目标!

这种思路和处理方法若按我以前常常听芸芳姐那样的经营人员所说的,简直是太大胆、太冒险了,但对于采编人员而言则充满了创造力的激活与更新,具有更灵活多变更纯粹自我的操作空间!

第162节:感谢过去的经历(1)

###(二十八) 感谢过去的经历

我几乎已经忘记,或者说不愿意记忆那四个星期。

时间因为过分紧张和投入,短暂得犹如重庆的秋天,在炎炎夏日之后,就嗖的一声不见了踪影。

同时,时间也因为过分的期待和关注而变得无比漫长,每一天我都仿佛光着脚反复泅渡同一条河流,河床上全是尖锐而锋利的石头,把我的脚刺得鲜血淋漓,河水快速带走淡红色的血迹,从而脚底的锐痛逐渐变得麻木…

还要感谢我在《商务精英周刊》做过的客户工作,那么多难缠的客户,那么多繁琐的服务,那么多难以接受的广告任务,我不都走过来了吗?!再难管理的员工也没有客户难吧?再难处理的烂事没有拉广告难吧?怕什么啊!

当一个人曾经走过最难走的路,搞定过最难搞的人,后面所经历的就不算什么啦!我老是这么安慰自己。

若要我一点一点回忆那四个星期具体做了哪些事,采访了多少人,邀约了多少作者,开了多少次会议,我真的一点都记不起来了。

我只记得第一个星期,每天我们三个到办公室都要先碰个头,下班后不管多晚都要找个地方再碰一次或者通个电话,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使不完的劲儿…

最晚的一次下班是晚上11点。各自吃饭、约人、写稿之后,我们找了一间KTV碰头,飞速地花20分钟以吵架的方式讨论完选题之后,继续唱歌喝酒到了凌晨3点,第二天早上9点大家又精神抖擞地在办公室碰头了!

第一周的争论总是在我的主导下画上句号。这周快结束的时候,夏星合与黎莉基本上了解清楚了版面,并且已经开始了好几个选题的采访。

第三周的周五快下班了,魏总请我去她办公室一趟。

第163节:感谢过去的经历(2)

魏总热情地询问了我们工作的进展情况,我据实以答。

整体来说进展顺利,但有三四个选题的确找不到人做。所有正式非正式记者都已经接触过,从中选了两三个应该可用的记者,但交上来的稿子离我的想象差了十万八千里,需要通篇修改,基本上就是重新写作一遍!

这个问题太突出了,时尚行业看起来简单,但真正适合做的记者并不多。

实在没有人手做的三四个选题我采用了广泛撒网的方法,让黎莉、夏星合以及所有记者们都可以申报选题进行采访。目前有四五个选题在做主题策划案,策划案通过魏总的审阅以后才能进入采访程序。同时我自己也拟了两三个选题的策划案出来,跟其他案子一起交上来,以便您做匿名审阅。

“呵呵,还搞匿名审阅?有点名堂嘛!”魏总乐了。

“是啊,现在还是磨合阶段,我们只有几个选题通过您的审批了。但我还不清楚下头的几个选题您会怎么看,匿名审阅好些,公平,也便于我掌握您的口味嘛!”我也开着玩笑说。

“我的口味你倒不必很在意,目前我代替你们版块的负责人行使选题审批权,你更要把握的是读者的口味、市场的口味!可以多给我点建议嘛,你是一线的采编工作人员,某些方面比我更有发言权。不过你能这么处理,团队成员会认为公正公平一些,但你要把这种方式公示才行啊,否则人家怎么知道你这么费心呢?”

“呵呵,他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我也只是想给自己公平竞争的机会,考验自己的策划水平和编辑能力嘛!”

“集思啊,这几周时间你们可是要辛苦了…”她一说,我鼻子一酸。“目前时尚行业的人还很不齐备,原本说好的两个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暂时来不了,不过他们都是经营方面的主心骨,现在报纸还没上市,暂时还由我撑着,不怕!不过在版面上内容上就指望你带领着不完整的队伍,先做到我们的最好。一来也是权宜之计,如果你能担当起大任,我们就不做他想,把你往时尚版编辑总监的方向培养;二来对你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让你迅速锻炼成长啊…”

第164节:感谢过去的经历(3)

“嗯,魏总,我竭尽全力吧。就怕目前的人手太紧张,就这么三个人要做这么多版而且全是试刊,决定着以后方向性的东西,我怕…”

“不用怕!正式上市前这几期你就按照你的思路做,稿费、策划费都按最高标准!有任何问题,随时来找我!正式刊物上市前,你们部门六个人员的编制肯定到位——还有两个编辑三个正式记者都还没到岗呢,你慌什么慌?!人一到,你就可以轻松一把了!”魏总继续带着她不急不缓的语气,以打麻药的方式给我减压,“今天我想告诉你的是:下周一就有一个编辑一个记者到岗,都是其他报社挖来的熟手,我也寄予了厚望!但是,刚刚我临时决定,现在先只设置你一个责编位置,他们来了暂时都归你管!我就不用插手了——时尚原本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块儿,我是直管领导,我觉得你最近的表现很不错。我大可以轻松一点…哦,对了,你愿意尝试一下基层的管理工作吗,小辛?”

“我愿意尝试一下。就是不知道,我就是还不太明白怎么管理他们。”

“嘿,怎么‘管理’啊,还不是就跟你现在做的一样,安排选题、有必要时开会、再不能解决就来找我!”魏总又是鼓励又是宽慰地说,“不过你有必要多看点团队管理方面的工具书,很多管理知识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术语,会让你的‘管理’显得更专业更有人情味更受人尊重的!”

我才不想受什么人尊重呢,我只想把手头堆到天花板那么高的事情有头绪地做完!

魏总看我不答话,又继续说:“不过估计你现在也没什么时间看书。我能和你说的就是,周一来的两个员工一个年龄比你大点一个比你小点,你先得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立刻进入工作环节!不要一来就要熟悉一两个月,我们抗不住!尤其是你抗不住!”

“魏总,您看可不可以由您先给他们打个电话,一来上次我也给张主任反应了我的实际困扰,我又不是时尚版块规定的小组带头人,直接安排工作恐怕有时不是很方便,二来还要您跟他们说一声,我周六周日就可能要跟他们先沟通一下!我怕周一来了再沟通又马上开始写稿子、做新版搞不赢!我昨天已经找美术总监要了版式设计看了,也存了一份发给了我们部门的人看。我想的是周六周日我跟新同事沟通以后就把版式设计也发给他们熟悉熟悉…您看怎么样?!”

第165节:感谢过去的经历(4)

我还等周一!?周一我就要做版了!只有一周的时间了,而现在二十个版里面稿子合格的还不到六个!

“哎哟,比我还心急?!可以嘛!集思啊,看来我低估了你啊!做事效率很高嘛!我马上就给他们打电话,你等着…”魏总从桌子上翻扒出几页资料,拨电话。

“你好,张天飞,我是魏明秀,对,是我!这周末,时尚版块的负责人辛集思就会跟你联络,你们先在电话里熟悉一下…嗯,是的是的…辛勤的辛,集思广益的集思…周一时间很紧,要试做新版,所以她会先跟你在电话里沟通一下!就明后天…对,她也是年轻人,你们很好交流的噢!有什么她会具体跟你交代的!”

如此这般,她也给另外一个叫郭菁菁的女孩打了电话。

我拿到他们的电话号码和个人资料一看,原来都是女孩!

我还以为张天飞是男士呢,结果是张天菲!她比我大两三岁,在晨报做了五年的时尚记者了。郭菁菁则是另一家周报的资深记者,履历上表明她也做了两年时尚!

看来,我是其中资历最浅的一个,怪不得魏总要先找我谈话给我打预防针呢,是不放心我来做小团队的LEADER吧?那为什么还要叫我做呢?我也不稀罕这个官儿,那么多事情从零开始,要累死人的啊!

领导的心思真是难猜啊!

我从魏总办公室出来,心里默念着“咒语”,脸上诡异的笑惊动了黎莉和夏星合。他们惊奇地说,思思姐,你是不是到领导那里遇到什么好事儿了,粉面含春的?

“当然有好事儿啦!我们来了两个同事,下周一上岗!”

“噢噢噢!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缓口气了!”夏星合跟人猿泰山一样拍打着胸部。

“缓气?下周一就开始拼版,人家新来的状况都搞不清楚呢…”

我有些担心,同时又想,魏总这么说就是已经明确让我领导他们,但是她们两个看上去都不是省油的灯,论年龄论资历都比我老,很有可能哪天其中哪个人就当了我们时尚版块的领导,还要来领导我呢,我可不能像对黎莉、夏星合那样对待她们。

第166节:感谢过去的经历(5)

郭菁菁看上去跟我资历差不太多,我还不是很担心;那个张天菲看上去就非善类了,魏总先打电话给她,肯定是更器重她一些,但她是日报过来的,不一定熟悉时尚周报的文体吧?就算很熟悉文体,不一定对公关公司很熟吧?就算对公关公司很熟,也在我后面几个星期进报社啊,这算不算我的优势之一呢?

唉,不想了,让我当一天官儿我就尽我所能撞好我的钟!不让我当官,我也乐得清闲!反正过来也是想来学东西的,又不知道还能当官儿!已经超乎我的想象了,我就安之乐之吧…

这么一想我就没什么包袱了,就当是我实习当一段时间的小组长,谦虚谨慎地做好随时下课的准备!等新官上任了我就当好我的时尚编辑加记者,写好自己的稿件做好自己的版面,谁也挑不出我什么毛病来就对了!

之后,张天菲和郭菁菁刚来的一个星期更是形同炼狱。

张天菲的身形有点矮胖,粗眉大眼,说话、行动都又大声又快速,给人的感觉就跟飞速转动的轱辘一样。郭菁菁则是适中的匀称身材,细眉淡眼,说话快但很小声,如果不凝神细听,经常会忽略她的声音。

好在来了两个熟手,否则堆积成山的稿件要改,积累成海的版面要守着美编排版、设计、修改,光靠夏星合跟黎莉完全不可能!

为了尽快弄明白各人的长项,我想了一招:把相同的初稿发给每个人,让每个人按选题策划大纲对照进习惯修改、编辑。这样只需要一两次就能看出谁能最快从字面上理解主题,谁对文章的编辑手法最老到,谁做了更好的文章结构编排…

那么就挑最了解选题大纲的动手写选题的导语和结语,对文章编辑剪裁最在行的就按栏目要求修改各个作者发来的稿件,写稿子手最快采访最熟悉最容易出彩的就上采访、写作…

做试刊的这个星期总算是很快熬过了,一共熬出来二十七个成版。为了谨慎起见,重要的选题我大多预备了两三个选题让领导作选择,落选的版面还可以修改以后再用。

第167节:感谢过去的经历(6)

最终,周五的时候,魏总从二十七个版里面选出来十五个成版可以直接用的,另外两个版则需要把一个四个版的选题精简缩编,这样一来还差三个版,就需要我们重新按创刊大纲理解透彻以后完全重新开始做选题!

我赶紧召集其他四个人,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讨论出选题,周六采访写稿,周日做版,总算是在试刊要求最后的清样截止时间里做出了令魏总点头的版面!

做完最后这三个版,我第一次深切地感觉到,原来工作的极限疲累状态就是这样的啊!整个人的思维都凝固了,肩膀、脖颈、腰腹、膝盖统统僵掉,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能量耗尽、关节松散、锈蚀斑斑的机器人一样,在连续工作无数天后马上就要散架了!

那个收工的周日下午三点,我在美编室跟郭菁菁和夏星合守完了最后一个版之后,连话都不想说了。

中午我们都没有时间去吃饭,我很想收工以后去吃个饭庆祝一下的,可是绷了好久的那根弦一旦放松了,就真的连任何思维任何动作都是负担了。

我唯一想做的就是洗脚。

其实我从来没有进过洗脚城,还是那天中午郭菁菁在美编室里念叨:“太想洗脚啦,太想按着按着睡着啦”!

她和美编不断用“幻想大法”鼓励、催眠着憋着最后一股子劲儿的人们,仿佛离那种放松那种享受和那种脚底穴位反射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状态很近很近了…

就在那一瞬间,也强烈地诱发了我的好奇心。突然,我就被她描述的那种舒服感勾引了,我真恨不得立刻就躺在那里,有个人按摩我已经麻木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脑袋和同样麻木得踩在刀尖上恐怕也没有感觉的脚板心。

那段时间,我几乎是强迫自己,每天必须保证晚上1点到早上8点睡足7个小时,连妆都不化就跑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同时开着起码七八个稿子,跟其他人不断争论、修改、达成共识,再争论、修改、确认…

我自己还要写无数段落、改自己或别人的初稿、策划选题、换选题、请示领导、开会、打电话、补采访、聊工作QQ…如此这般一周以后,我眼睛底下的黑眼圈就正式登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消退过。

第168节:感谢过去的经历(7)

同时,我也严重感觉到视力下降很多,以前我0.6的视力,一般来说只要不是远望十米开外的物体戴不戴350°的隐形眼镜都可以,但那段时间隐形眼镜根本就不敢戴,戴上之后一天看电脑屏幕长达10个小时以上又干又痛谁受得了啊。我还专门去配了一副350°的黑框眼镜,装作香港日本那些时尚编辑的范儿,觉得自己挺像麻辣鲜师的。

原先我1米69体重106斤的麻秆身材连续跌破100斤大关,达到近五年的新低:98斤。连张轩扬在走廊里看到我都惊呼:辛集思,你太瘦了,简直是张相片在飘哦。我苦笑着说,是啊,我们报社提供最好的减肥药!

经过一场血与火的考验,我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在郭菁菁的煽动和鼓舞下,在工作日的下午四点半,踏进了重庆一家著名的连锁洗脚城。

这是本城最高档的洗脚场所之一,据说老板已经将洗脚产业引进了新加坡等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国家。

我们视线所及的每块木头都被彩绘和雕刻占据,富丽堂皇的室内装修配上浓烈得可以熏死蚊子的薰香味,相当具有视觉上的饱满感;充足的空调冷气让刚从燠热的室外进来的我打了一个激灵;每位穿着红底描金服务装或黑色套装的男女服务生隐藏在各个角落你,并从丹田里发出无数的“欢迎光临”!他们的中气真足啊!

郭菁菁轻车熟路地点了88号和28号技师。

“你经常来啊?”

“不经常,偶尔太累的时候喜欢和朋友一起来。你要是今天不来,我才不一个人跑来呢…”

两位女技师走了进来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洗脚捏脚。刚开始,我和菁菁还闲散地说两句,没半个小时就全都睡着了…

直到技师捏完脚要按摩背部让我翻过来时我才迷迷糊糊醒了一下,翻身,又睡过去了。

再醒的时候,发现自己流口水了,睡得太香了,口水把枕头都打湿了一小块儿…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把枕头翻了一个个儿——恐怕技师早就习惯看到客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了吧?还不知道这个枕头上积累了多少人的口水呢!

第169节:感谢过去的经历(8)

我自己觉得挺恶心又挺好笑的。

扭头看看郭菁菁,她一头乱发,脑门朝我,还继续睡着,不知道她有没有流口水呢?

我闭了眼,享受完技师熟练的手法后,还享受了赠送的“烫背”服务——就是用一个药包,里面包着有不少热滚滚的小圆石砾,来烫背。

药包里无数发烫的石砾,滚动着,翻腾着,把热量从背部的每个毛孔输送进皮肤,再游走到全身七经八脉的每根筋骨每条神经…太舒服了!

我禁不住长叹了一口气,再轻微地呻吟了一声。

郭菁菁也醒了,扭头来看了我一眼:“舒服吧?哎呀,我都睡着了!”

“嗯,太舒服了,睡这一觉简直比吃了一只鸡还补人啊!”我感叹着。

“呵呵,是啊,最适合疲劳以后来放松一下了。烫了背,寒气暑气都消了,今天晚上保证你睡个好觉!”

“我可是连续半个月没有睡个好觉了。”

“谁叫你那么拼命呢。哎,辛集思,你过来好久了,是以前《工人画报》的老员工吗?”

“《工人画报》?哦,不,我比你早到,是从《商务精英周刊》过来的,被挖过来的!”

《工人画报》是我们对《现代工人画报》的简称,也就是《时尚发布周刊》的前身。《时尚发布》就是用《工人画报》的刊号更名后创立的。她以为我是以前的老员工了?看来我还是表现得体嘛!

“哦,我看你这么年轻也不像‘遗留问题’,你恐怕比我还小点吧?”我们一对年龄,她跟我同年,不过比我小两个月。

“哎,我以前工作可没这么累呢,我是说你这么拼呢,挖过来以后是不是给你的条件好一些啊?”

“你不也是被挖过来的,条件好不好你还不清楚啊?不好恐怕你也不会过来了!”我可不习惯被人问这些跟个人收入相关的隐私,“不拼命怎么办啊?老板挖我过来,付我工资,我付出劳动,体现他挖我过来的正确选择,天经地义啊!我总不能坐着玩嘛,你不也挺拼命的?!”

第170节:感谢过去的经历(9)

一听她年龄比我小点,我立马就没那么心虚了。以前没大注意她的年龄,光看工作经历去了,我还总有些顾虑。人家在时尚行业的时间比我长,而我现在貌似在领导她,总不能过分示弱吧。

不过我不太喜欢打听别人,也不喜欢被别人打听,如果她先我入行但最终却接受我的领导,那说明没有我做得好啊。

由此,我更坚定了对自己的价值认定,看来魏总挖我这么一个资历浅的人过来未必是没有理由的,我也跟应届毕业生一样,初生牛犊不怕虎。

洗完脚,技师退出,我们还有点惯性地懒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她总是试图挖掘一点我的秘密,譬如我原来单位平均工资有多少啦;现在报社是谁授权给我安排现在这几个人在时尚版块的工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