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丫端着菜出去洗,卢娇月想了一下,跟了出去。

“咋了?老盯着我看作甚?”桂丫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不禁问道。

卢娇月状似漫不经心地问道:“我听人说你娘最近在给你打听人家。”

桂丫手里的动作一顿,跟着又动了起来,“你听谁说的,尽胡说!”

卢娇月瞄了她一眼,“我听我哥说的,你也知道我哥在村里朋友多,村里有点啥事他都知道。”

桂丫愣了一下,低着头:“好了,我不瞒你,我娘是有这种打算,不过我没打算嫁人。”

“为啥?”

“我家里那种情况,我不放心我娘和我两个妹妹在那家里。”被卢娇月盯得满心不自在,桂丫只能叹了口气,苦笑道:“你说我家里这样,谁愿意娶我这样的,就算人家愿意,我也不想把麻烦都带到别人家去。”

桂丫一直低着头,自然没发现有人从院外进来了,见好友没说话,她才抬头起来去望卢娇月。

“哥,你啥时候回来的?”卢娇月一副才发现卢广义回来的模样。

卢广义怔了一下,答:“今天东西提前卖完了,所以回来的早。”现如今,卢广义管着镇上当初桂丫经营的那处摊子,至于县里那处,则是梅氏和卢明海轮着换。

卢娇月点点头,端起一旁桂丫洗好的菜。

“我把菜送进去。”

手里没了活儿,身边又站着一个自己不想面对的人,桂丫也不知道自己是该站起来好,还是继续蹲着。

“你是不愿意给我家添麻烦,所以才不愿意答应我?”突然,卢广义问道。

桂丫愣了一下,慌忙站起来,她本想马上离开这里,可实在当着他的面做不出来这种事。只能怔怔地站在那里,也不说话。

卢广义又问了一遍,她才低着头小声说了一句:“卢大哥,咱俩不合适。”顿了下,她又道:“你适合比我更好的姑娘。”

话说完,她便匆匆忙忙跑进灶房。

见女儿突然跑进来,刘翠兰抬头疑惑道:“桂丫,慌什么呢?”

“没呢,娘,就是外面晒得慌。”

卢娇月无声的叹了口气,该做的她都做了,剩下的她也帮不了什么了。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两个月就过去了。

周进家的房子已经盖好了,现如今泥瓦匠们正在忙着给二房家盖房子,眼看着也快盖好了,也就只剩了个上梁和屋顶加瓦。

待二房家的房子也盖好这一天,二房一家和周进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见没什么地方需要修补的,就把账给山叔结了。山叔说要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随时打招呼他们随时来,卢明海笑着道,说到时候一定不客气。

其实这就是个场面话,山叔这一班子泥瓦匠手艺都很好,若不然卢广义也不会请了他们来。

周进家的房子比二房家先盖好的,这么长时间也差不多晾干了,前日周进专门去了一趟,把每个屋里的炕都烧了,里里外外这么烘一遍,又把提前做好的家具放了进去,只待打扫一下,就能住人。

房子是一水的青砖大瓦房,院墙也是用砖砌的,整个房子的构造与乡下大多数人家别无二致。前面的院子很大,正脸是一排三间的上房,东西厢各是三间,靠着西厢旁边还有两间屋,分别是仓房和灶房。院子里盖的有牲口棚子和放车的位置,另外还有一口井。

这口井是周进专门让人打的,就是为了以后吃水便宜些,不用去村中央的那口井里挑。

院子的地面是用青石板铺就的,这是当初盖房子的时候山叔建议的。他心想院墙都花了大价钱,里面的屋子盖得也不差,总不能院子里的地面还是土地面,就建议周进用青石板来铺前面的院子。

周进想了一下,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便同意了。

进去上房,正中一间是堂屋,这个堂屋不像乡下普遍那样正中的位置是一溜炕,而是挂了一副中堂画。中堂画下面是两把太师椅,并一张方桌。下首两边各放了四把圈椅,每两把圈椅之间是一张小花几。

另有一张八仙桌放在旁边,这是用来吃饭的地方,并有一排博古架,暂时上面没有放任何东西。

东间那边就是乡下一贯的风格了,临着窗下是一溜炕,暂时这间屋里没有摆家具。因为是打算做新房的,还等着二房那边将给卢娇月做的家具送过来填上。至于西间,以后是给卢娇月放绣架的,因此西间那扇窗户做得特别大。

二房家的房子和周进的房子大致一样,就是堂屋没布置得这么考究,也打了井。当初打这口井的时候,卢明海可是犹豫了一阵,为了起房子,手里的钱差不多已经花干净了,虽县里镇上的生意还在进账,但人没钱就像是粮食袋子里没粮一样,难免会心慌。可想着日后住在这里,吃水还要去村中央挑,尤其家里做豆腐豆浆,最是费水,光凭着人力挑可是不成,最终还是打了这口井。

“这房子也盖起了,以后咱家就卯足了劲儿赚钱,给老大成亲,给两个小的念书。”卢明海大手一挥,满足道。

一旁其他人都是满脸笑意,房子乃是人生大事,盖了一栋这么漂亮的房子,谁家会不满足啊。

“咱家的房子还要晾一晾,不过进子家的房子倒是可以住人了。这房子盖好了,还要请客,等请完客后,也该秋收了,到时候就可以给月儿他们办婚事了。”梅氏道。

卢娇月羞得脸都红了,周进倒是没脸红,但却是满脸笑意,眼光频频闪烁,看得出也是很期待的。

按下不提,将家里收拾了一通,周进便忙着要请客了。

一般乡下人家盖了房子,都会请村里的人来热闹热闹,一是图个喜庆,二也是趁机显摆显摆。

周进倒是不想显摆,但他初来乍到,以后住在村里,也不可能永远不跟别人打交道,刚好借着请客的机会,和大家熟悉一番。

由梅氏出面请了几个相熟的妇人,周进则是忙着去县里买酒买菜,主要还是买肉食。乡下人不求精致,只图实惠,谁家请客要是多上一碗红烧肉或是蹄膀之类的,那就算是好席面。

周进不光买了一头猪,还在村里买了不少村民家养的鸡鸭鹅之类的,经过这一遭,村里人都知道周家要村里人吃席面了,不禁翘首以待。

到了这一日,周进家十分热闹,院里院外都摆着桌子。

虽周进之前的名声不算好,到底人生在世哪有不求人的地方,没听说人周进的亲姐夫是县里的李捕头吗,平日里将关系走近了,日后若真有个什么事,也好方便张口。

不管是打着套近乎心思的,还是打着好好吃一顿心思的,总之这一日,村里能来的都来了。

不过卢家大房一家子和卢老汉两口子没来,经过那日的事,他们也没脸来。若是他们敢上门,不用周进说什么,光村民们的吐沫星子就足够将他们淹死了。

时光荏苒,很快到了秋收的时候。

这个时候是整个大溪村最为忙碌的时刻,家家户户能出动的都出动了,都想赶在人前头将地里的粮食都收回来。

今年二房一家倒是很清闲,家里的地还给了卢老汉,自然不用抢收。

这期间,大房那边又闹笑话了,还是因为杜家。

春耕是大房那边给干的,平日里施肥浇水都是卢老汉带着卢明川并两个孙子干的,这秋收自然还得他们干。按理说,这已经变成理所应当,偏偏在胡氏那里出了幺蛾子。

杜寡妇为人虽喜欢算计,到底有时候有些面子功夫也是要做的,尤其卢家人这么识相,除了春耕那一回,后面几乎没让她费什么劲儿,就有人帮着她家把活儿给干了。这不,眼见秋收来临,杜寡妇便拎着两包糕点,登了卢家的门。

哪知刚一进门,就让胡氏提起那两包糕点,给扔了出来,顺道连她一起轰。

胡氏一面轰人,一面骂杜寡妇不要脸,还让她歇了那点儿心思,以后杜家的地卢家人是再不会帮着种的。

胡氏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一点都不顾姐妹情分,更不顾彼此颜面,那是将杜寡妇骂得狗血淋头。杜寡妇颇有些反应不过来,难道说这亲大姐被休了一次,整个人都变了。

当初胡氏被休,在娘家受人冷眼,也曾上过杜家门。只可惜杜寡妇和杜廉浑然忘了当初以后要好好报答胡氏的话,只留她吃了一顿饭,连过夜都不让她留,硬是晚上将她赶了出去。

胡氏恼羞成怒,管杜寡妇要以前她在自己手里借的银子,这种时候杜寡妇怎么可能认账,自然是赖了个一干二净。胡氏受辱而去,令杜寡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报复竟然应在了这里。

甚至她扯出卢桂丽来,都没能打消胡氏的谩骂。

胡氏说,别人她管不了,但她男人她儿子能管,谁愿意去干谁干去,别拖着别人。

这话将三个人都骂了,一个自然是杜寡妇,另外两个则是卢老汉和崔氏。要知道当初春耕之事是崔氏答应的,而平日里浇水施肥除草的杂活儿,则是卢老汉出面招呼卢明川父子几个做的。

杜寡妇铩羽而归,卢老汉则是气得不轻,唯一称得上是高兴的,大抵也就只有卢广仁了。他早就不耐烦的,无奈他独木难撑,如今见他娘出面闹,他自然乐得轻松。

见村里人都忙着秋收,卢明海的心情有些黯淡。

做了大半辈子的庄稼人,现如今倒是没地可种,没粮食可收了。他自然想过再买地的事,可一来银钱不凑手,二来也是没有合适的地。

卢娇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扭头去找梅氏说想给家里买地的事。

进子叔给的聘礼银子,家里一文钱没动要给她陪过去,还给她陪嫁了三十两压箱底的。所以她就想临着要出嫁前,用自己的私房银子给家里买几亩地。

卢娇月手里本就还有几十两的私房,之前又卖了一副小件儿绣品得了一些银子,差不多凑凑也能有近一百两银子,多得卖不了,五六亩也是能的。

哪知却被梅氏拒绝了,梅氏说家里买地是以后的事,要买也是用家里的银子,不会用女儿的。

卢娇月还想说什么,梅氏却道:“女子的私房银子是自己底气,是自己的腰杆子。按照你外婆家乡那边的规矩,女子出嫁,娘家给的嫁妆要够她用一辈子,这样在婆家的底气才足。咱们家不是什么有钱人家,自然做不到这样,但也不能要你的私房银子。而且进子如今没事做,好不容易赚了一笔银子又花去了这么多,你们以后的日子还长,手里多留些钱,若是有啥事,也能便宜些。”

说完,自然又传授了卢娇月一些为人妻的道理。这阵子,梅氏总会借着身边事,给女儿讲些例如此类之事,也是想让女儿以后少走些弯路。

卢娇月无法说服梅氏,只能打消了这种心思。

*

秋收渐渐落幕,村里又恢复了一副萧条的景象,在这当头儿,二房家却是越来越忙了。

转眼间就临近了婚期,眼见日子一日一日接近,可怎么都觉得手边事没做完。这几天梅氏就像是没了头的苍蝇,到处忙着张罗,明明有些东西已经准备了,可她却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她这是陷入了嫁女的焦躁期,卢明海没少劝她,可惜没啥用。

明天就是正日子了,头一日卢娇月陪嫁的家具就已经运到了周家去。一同去的还有梅氏所请的几个亲戚家的妇人,是去给卢娇月铺床的。五郎和六郎也被带过去了,作为压床童子,他们今天要在新房的炕上睡一晚。

卢娇月已经有近半个月没见过周进了,新嫁娘出嫁前是不能见未婚夫婿的,梅氏特别在意这件事,之前是因为实在隔不开,便听之任之,眼见马上就要临近婚期了,自然又将卢娇月管制了起来。

天气已经开始冷了,晚上梅氏特意给卢娇月烧了水,让她好生洗一个澡。

洗了澡后,卢娇月坐在炕上晾头发,梅氏突然推门进来了。

梅氏的脸有些尴尬,卢娇月好奇地看了她一眼,不过紧接着她就明白她娘是来干什么的了。

果不其然,她娘塞了本小册子给她,并道:“这个你看一看,也免得什么都不懂。若是有啥不懂的地方,明天早上娘给你讲。”

与上辈子她嫁人的时候一样,只是这辈子她的丈夫换了人,不再是杜廉,而是变成了和自己两情相悦的进子叔。

说完,梅氏就匆匆忙忙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ps:卢广义和桂丫之间有误会,卢广义以为桂丫是不喜欢自己,而桂丫则是自卑。

胡氏现在已经变成无差别攻击的战斗机了。

让面面好好想一下怎么写洞房花烛不被锁,这是一项艰难的工程……

☆、第88章

第八十八章

上辈子也是这般,她临出嫁的头天晚上,她娘给了她这本小册子。

她懵懂不知,打开来看,差点没羞煞过去。匆匆瞧了几眼,心慌合上,待次日她娘尴尬地来问她可是看了,她只是喏喏点头。事后才知晓原来这是她外祖母传给她娘的,而她娘又传给了她。

此时看到这本已经有些泛黄的小册子,卢娇月并无羞涩感,思起她娘方才的样子,反而多了几分忍俊不住。

外面月色幽幽的,卢娇月靠在窗栏上看着外面的月亮。

不同于上辈子出嫁前的不安忐忑,这辈子她心中充满了安宁。不知道他现在在干什么?是否也如同她此时这般期待明日的到来。

与此同时,周进家东厢房里灯火大作,堂屋里摆了两张大圆桌,在座俱是周进当初在赌坊里的一些兄弟和手下。能来到这里的,自是关系不浅,大家把酒言欢,边说边笑边喝酒,从太阳还没落山到现在,几近两个时辰了。

桌上有不少人都喝多了,但依旧强自撑着。周进拿着酒杯望着他们,不禁摇头笑了笑。

梅庄毅扒着他的肩膀道:“如今你也要成亲了,先说好了,以后你若是不待月儿好,我可饶不了你。”

其实这会儿梅庄毅也喝得差不多了,双颊通红,醉眼朦胧的,到底他是久经酒场,倒是意识还算清楚,就是有点儿兴奋。

这话他已经对周进说了不下数十次了,起先周进还知道应声,这会儿却是连头都懒得点一下。

“咦,你没听见我说话?”能发现周进没有搭理他,显然梅庄毅这会儿还没喝醉。

坐在一旁和其他人喝酒的狗大,摇了摇手里的纸扇,道:“行了,梅哥,这话你已经和进哥说了十几次,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你放心,咱进哥是谁,寻常不近女色,既然打算成亲了,肯定是认真过日子的。”以前狗大他们大多都是叫韩哥的,后来周进改了姓,改称周哥总是有些别扭,遂从了之前小部分的称呼,进哥。

狗大将纸扇往手板心里一敲,突然想起来什么,道:“对了,进哥,你说你到现在还是个雏儿,明儿洞房花烛夜会不会找不着地方啊?”

听到这话,一旁几个没醉的人俱都瞧了过来。

狗大之所以会这么说,也是有故事的。当初瘌痢头成亲的时候,大家也是像今日这样坐在一起喝了酒,次日帮着去迎了亲,把新娘子迎回来后,大家又灌了瘌痢头一通,便拍拍屁股走了。

等次日瘌痢头出现,脸拉得老长,谁问他怎么回事,他都不说。如是这般几日,大家倒是不好奇了,反倒瘌痢头宛如被小猫爪子挠了心似的,整个人都显得极为焦躁。这会儿倒是没人问他怎么了,可他却总往人挨根儿凑,关键他光凑又说为什么,大家也就继续晾他。

晾了几日,瘌痢头实在忍不住了,终于把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洞房花烛夜那日他竟然没成功,也不知是眼花了还是实在没经验,反正就是没成功。且不光那日,这些天他都没成功,晚上没少和媳妇躲在屋里试,两人都疼得厉害,只能草草结束,次日再战。

最近这两天他媳妇总是用怪怪的眼神看他,瘌痢头就算再迟钝,也明白过来其中的意思。他媳妇这是在怀疑他不行啊!

结合每次和赌坊里那些人坐在一起说话听来的荤段子,瘌痢头觉得自己并不是不行,而是没找对方法,这才有他近几日总是急得上蹿下跳,却又实在不好意思和大家明讲的事情发生。

这事传出之后,大家差点没笑喷了。不过瘌痢头经过某些人的指点,已经新手上路了,尝到甜头的他,自然不会将这些调侃之言放进心里,只当这些人是嫉妒自己娶了媳妇。

“也是,进哥,你到时候可别闹出瘌痢头那样的笑话来。”

周进的脸僵得像块儿石头,按照以往的惯例,他大多都会笑骂几句,可今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没有说话。

狗大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从怀里掏出几本小册子拍在周进的面前。

“这是我珍藏多年的,进哥,到时候可记得还我。”他笑得猥琐至极,一点儿都没有平日里在大姑娘们面前表现的那般文质彬彬。

梅庄毅并不知道瘌痢头闹笑话的事,见这一出还有些云里雾里,又见狗大掏出几本书,手一伸便抄了一本过来。

“啥玩意?”

随手翻了一下,他呸呸了几声,赶紧随手一扔丢在周进膝上。虽他当即就端起酒杯掩饰自己尴尬,到底还是让人看了出来。

狗大一副臭流氓的样子扒了过来,“没看出来啊,梅哥也是个雏儿,亏你平时跟咱们坐在一起说荤段子说得那么溜。”

梅庄毅一把推开他,站了起来,“老子喝多了,睡觉去!”

说完,人便走了,身后一片哄堂大笑。

周进也站了起来,道:“我也差不多了,明儿还要起早,就先去睡了。你们继续,不过记得留个人把这里收拾干净。”

待周进走后,众人才发现桌上的几本书没了,自然又是一片笑声。

*

晨光微熹,一大早二房家就开始忙碌起来。

今日不光周家那边要摆酒,二房家同样也是,虽流水席是从中午开始摆的,但也要提前做准备。

卢娇月醒的很早,但梅氏没让她起来,给她端了早饭让她吃了继续睡,说今天有的她累。于是,卢娇月只好继续睡下,睡了个回笼觉起来,发现家里已经来了许多人了。

大多都是村里的妇人,卢大伯和卢三叔家里也来人了,男的帮着卢明海他们忙着借桌子摆桌子之事,妇人们则是忙着洗菜切菜,也好中午用来做席面。还有不少小孩子,个个喜气洋洋的,不时在院子里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时不时有家里大人会笑着斥两句,但也只能管一会儿,没多久又故态复萌了。

桂丫走了进来,见卢娇月醒了,转达梅氏的话,让她不要下炕。按照乡下的规矩,成亲这一日新娘子在进新房前,脚是不能落地的。

桂丫转身出去传话,不多时,卢娇月的屋里涌进来一大群人。

俱都是妇人。

她的外婆、舅母和两个表嫂,以及大爷爷三爷爷家的几个堂婶和堂嫂都来了。大家笑语盈盈,满脸都是喜色。

大家围着卢娇月说了一会儿话,便都出去帮忙了,只留下外婆柳氏一个人。

“外婆听你小舅舅说了,那周进是个好人,大家都知根知底,以后也不怕你受委屈……没想到如今咱们家月儿都这么大了,都要嫁人了……”说着说着,柳氏就掉起眼泪来,是喜悦的泪水,也是不舍的泪水。

姑娘出了门子,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外婆……”卢娇月偎在柳氏怀里,眼圈红红地道:“以后月儿会常常去看外婆的,就跟以前一样。”

柳氏用帕子拭掉泪水,“好了好了,不说了,今儿是我月儿的大好日子,也是外婆不对,竟跟你说起这些。”她从荷包里拿出一个包得四四方方的帕子,递给卢娇月:“这是外婆给你的压箱底,你收着。”

卢娇月惦着之前梅家私下的矛盾不想要,柳氏却嗔怪她:“你个小人儿家家的,心思不要太多,外婆自己的私房银子,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当初你娘出嫁的时候,外婆给了她一笔私房银子,咱家就你一个孙女,缺了谁的也不能缺了你的,女儿家有自己的私房银子总是好的。”

卢娇月只能接了下来。

柳氏又对她说了一些为人妻为人母的道理,这一说就到了中午,外面叫着出去吃席面,卢娇月却不能出去,还是留在屋里。

到了下午的时候,梅氏亲自帮着女儿穿上嫁衣。

大红色的嫁衣,交襟处、袖边和裙边绣着一朵朵并蒂莲,这是卢娇月自己绣的嫁衣。从和周进定亲,她停停歇歇绣了几个月。

红衣大袖一如朝霞浮云,腰间的那抹绣着比翼鸟的宽束腰,却显得腰越发细了,勾勒出一抹惹人怜爱的柔弱感。卢娇月披散着如云般头发,端坐在炕上,对着炕桌上的铜镜照着。

“真好看。”梅氏爱怜地顺了顺女儿的头发。

坐在一旁的柳氏也是满脸笑意,“当初你娘不会刺绣,出嫁时候穿的嫁衣还是外婆帮她绣的,如今女儿倒是比做娘的本事些,咱家娇月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若是在……”柳氏顿了一下,没有说下去。

梅氏赶忙接腔道:“娘,都这么多年了,你还笑话我。”

听到这话,柳氏顾不得伤怀,而是笑了起来。

卢娇月的堂婶齐氏走了进来。

她是卢娇月大爷爷家的儿媳妇,双亲俱在,夫妻和顺,子女双全,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全福人。乡下人都比较迷信这个,笃信由全福人梳头,出嫁的女儿也会像全福人这般幸福,所以家里有女儿出嫁的人家,都会请上一个全福人来帮女儿开脸、梳头。

齐氏先在盆中净了手,然后褪鞋上了炕,跪坐在卢娇月身边。

她先用热水给卢娇月敷了脸,拭净后从怀里拿出一根红色的棉线,线的两头打结系在一块儿,从中交叉呈‘剪刀’状,然后贴到卢娇月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