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五郎自从京城的事情之后就怕上了三郎,平时五郎要离三郎老远,只要挨的近了都浑身发抖。四郎好一点儿,可是也是再不像从前那样跟在三郎身后了,他怕三郎也会把他给杀了。听到人说三郎给抓起来了,他们两个全不管被抓的后果,只想着可能以后再也不用怕三郎害他们了。

“姐姐,你以后也不用被卖去当小妾了吧,我听到三哥对爹娘说要把你卖到京城当小妾的。小妾不好,你不要当小妾。”

五郎对春花说,春花一听,想三郎是活该!

沈子平和孙氏一直找不到儿子,总算是知道儿子被钦差大人抓了,让他们过去呢,他们匆匆地跑去,就见许多人都冲着河东边去,两人心里直打鼓,想这是出了大事啊,不要不会全村的人都去了!

慕承志要把河边村的人全都召集起来是为了沈子安和苏芷的名声,这些日子来那中毒的案子可算是影响到了他们,虽然河边村的人表面没说什么,心里面肯定也是有想法的。而现在他们更是抓了三房的三郎,这可是自家人,要抓了总要说个清楚,尤其让村里人知道这不是冤枉了他,亲叔叔抓亲侄子也是不得已的。

没多大的工夫,福园就聚了许多人,河边村听了信的人全来了。

“我的儿啊!为什么抓你啊!丧了良心了!亲叔叔抓亲侄子啊!找不到凶手就赖到自家人身上来了!这是记仇呢啊!沈子安你也不怕不给你媳妇肚子里的娃积德啊!这可是你亲侄子啊!”

第五二七章 风波结局

孙氏看着三郎站在那里被捆着,立刻嚎叫起来,冲着三郎就冲了过去,却被两个高壮的男人给拦了下来,看着架在自已面前的两把亮闪闪的刀,孙氏不敢向前,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开始拍着大腿嚎哭起来。

“成什么样子!要嚎回家嚎去!”

里正这时候也站在一旁,虽然赵大梁和张庆娘已经搬出了河边村,可是还是河边村的人,而三郎更是在河边村住着,哪怕是沈家人,首先也是河边村的人。他现在因为河边村出了这样的败类,居然坑害乡亲,毒害那么多人,觉的脸上无光,正一肚子的怒气,一看到孙氏在这里撒泼,立刻就把火撒到她的身上了。

“沈子平!把你媳妇儿拉起来!像什么样子!要是不想在这里呆就回去!丢人现眼!”

里正这也是气急了,否则他是不会这么骂沈家人的,毕竟沈家的人现在了不得了,不是有钱就是有权。

沈子平倒是不怕里正,可是看到慕承志那冰冷的脸,连忙去拉孙氏。

孙氏一把推开沈子平,骂道:“拉我做什么?儿子都被你的好兄弟给冤枉了!这是想让我们断子绝孙啊!真是太狠了啊!不就是在京城的时候得罪了他们一下吗?不但把咱们害的不能看着弟弟妹妹成亲,现在还要害咱们三郎!这是丧了良心啊!真是有了娘家就要坑婆家啊!老天爷你看看吧!这就是你保佑的人啊!”

“你若是再不起来,就与你儿子一起去坐牢吧,本将军成全你这一片爱子之心!”

慕承志冷冷地说,对孙氏厌恶至极,想自已妹妹就是在这样的泼妇手下受委屈的,在自已面前都敢如此的撒泼,可以想象从前有多么的可恨。他更是下定了决心要除了三郎,而且要收拾这三房,虽然因为他们是沈家人不可能斩草除根,却是能压制!

孙氏一听这冷冰冰的话。吓的一下子不嚎了,她可不想去坐牢。

村里人一看这情景就有人笑了,想这真是认不清形势,想这可是亲戚啊。人家沈家大房二房就被尊敬着对待,他们三房就是这样,还不是自找的,想这三房是太不像话了。要是换成他们也是要这样对付的!

孙氏听到笑声,回头骂道:“笑什么笑!再笑信不信我去信到京城,让我家五弟派了人来收拾你们!”

王秀云此时正在人群前面站着。听了这话冷笑一声说:“沈三家的!你不要在这里说大话了。小心着你把你家五弟的名声给搞臭了,到时候翰林老爷派来的人不是收拾我们的,而是收拾你的!”

花婆子笑嘻嘻地说:“不用翰林老爷让人来,我看今天就能收拾了你们!看你们养的这个儿子,居然收下毒,还是毒了那么多人!要是让那些人家知道了,不把你们的骨头给敲断了!”

人们你一声我一声地。全是不放过孙氏。

孙氏气的浑身哆嗦,心里也是怕了。

沈子平拉了一把她说:“你不要闹了,现在不是强硬的时候,还是软着点儿,等人散了,再求求四弟他们,让把三郎给放了。”

孙氏一听不说话了。

沈子平认为沈子安到底是他们的四弟,再恨他们也是会保下亲侄子的,可是他不知道沈子安是不会管的,先不说三郎做的这些事害了许多人,而且还是要害他和媳妇的。刚才孙氏也是嘴里骂着,还说到了苏芷肚子里的孩子,这更是他不能容忍的了。

三房的人不叫嚷了,里正看着来的人也差不多了,就大声地喊话,说是钦差大人已经把案子破了,现在为了让村里的人放心,把事情的经过在这里说一下,算是公审这几个人,也让河边村的人知道沈子安夫妻那是被冤枉的。然后就请慕承志说话了。

慕承志说话简洁,很轻松地就把事情经过说清楚了,然后就让赵大梁他们几个认罪。

经过一番的关压和审问,赵大梁几人全都不敢再说假话,全老老实实地交待了罪行。

村子里的人一听,全都对三个人唾弃万分,要不是因为这三人离着钦差大人很近,都要有人向这三人扔东西了。

河边村风气一向很好,之前出了赵小花一些事情就已经让河边村的人觉的丢人了,没想到现在又出来更丢人的,赵小花那只是个人的名声,而现在这可是关系到人命了!一想那些气势汹汹的中毒人的家人会跑到他们河边村来打闹,一村子的人全都汗毛直立。

孙氏听着村里人对三郎的叫骂,她傻了一会儿,连忙问三郎是不是被打骂才会招供了,听的所有人都翻白眼,那三郎要是真的被打骂了,现在这里这么多人,他会不叫吗?而且这事可是不仅沈家四房了解,大房二房也是知道的,他们还会都害三郎一个小娃吗?

三郎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只是哭叫着让孙氏救他。

孙氏一听三郎这话,就知道这个儿子是真的这么做了,她一下子就晕了过去。

等着孙氏醒过来,三郎几个人早就被押走了,送到县衙去了。

孙氏和沈子平跑去找沈子安他们求情,可是连门都进不去,又跑来逼着三个孩子去求情,尤其是让春花去。

春花捂着被孙氏狠狠拧疼了的腰,去了福园,可是她根本不是去求情的,只是去那里躲起来了,孙氏这么对她,她更是不会求情了。

“春花,要不要我们过些日子就向你爹娘把你要过来?”

苏芷看着春花一直捂着腰,看着她疼的太阳穴一跳一跳的,都替她疼的慌,想着已经答应春花了,就快把她接出来吧。

苏芷已经想好了,春花过来后,就养着春花,等到了年纪就把她嫁出去,给她备一份丰厚的嫁妆,也算是尽了做叔叔婶娘的心思了。

春花觉的腰疼的慌,她真的想点头,只要点了头,她立刻就能过上好日子,会和春兰春月他们的日子一样舒服,可是想到四郎五郎,想到爹娘这些日子为了三郎肯定要折腾着,不会好好照顾他们两个,她是他们的姐姐,还是要照顾他们的。

春花把自已的心思和苏芷说了。

苏芷想春花还是念着手足之情的,那个三郎可真是不得人心,才让春花把他给出卖了,不过她还真要谢谢三郎的不得人心了,否则这个案子就是能破,也要费一番的周折,哪里会这么的容易。

春花又回去了,因为没办成事,自然又被孙氏拧了好几下,四郎说五郎叫姐姐了,这才得救了。春花想总算是没白为了这两个弟弟留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孙氏和沈子平果然开始为了三郎早出晚归的,春花倒是和两个弟弟的感情更好了。

沈子平和孙氏自然是没有那个能力把三郎救出来,就连探监都做不到,最后等到了知县老爷判案。

赵大梁和张庆娘全都判了斩刑,而三郎是个流放边关服苦役,永不释放。

孙氏哭天喊地,三郎是她的长子,而且因为平时最有野心,也最得孙氏的喜欢,哪怕三郎差点儿害了五郎也是没把他如何。现在一听到要流放边关,还是一辈子,她想着这和死有什么区别了,自然是大哭。

沈子平又劝她,说只要不死,就能求着人把三郎给救出来,沈子安不同意,还有沈子举呢!实在不行还有沈珠那里呢!

孙氏这才又不哭了,两人商量着要是求沈子安不行,就再进京去。如果沈子举不把人给救下来,他们就赖在京城不走了。

那些中毒的人家对这三个人全是恨之入骨了,差点儿没冲上公堂把他们给撕巴了,最后还是县令大人说要给他们赔偿,他们才安静下来。

沈子平和孙氏一听还要陪偿,两人全吓呆了,想走又走不了,他们可是站在前面,被后面的人给挡住了,全瞪着他们呢。刚才他们可是挨了好几下,现在可是不敢跑。最后听着县令罚了他们一百两银子,孙氏又晕了过去。

县令看着下面的一团乱,想就算小侯爷没要求,他也得罚,这次可真是给他惹了大麻烦了,好在是了了这个案子,否则就算有小侯爷保着,他的政绩也是受了影响了!一想这个,真觉的一百两罚的太少了。

赵大梁和张庆娘家里的财产全部变卖,然后用来陪偿受害的人,这让赵大柱两口子十分的不高兴,他们还想着赵大梁死了这大笔的财产就是他们的了,却没想到全充公了。可是他们也不敢闹,只能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跑了。

河边村也没有被人找麻烦,沈家的名声也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这还要多亏了苏芷,她治了不少的药丸,让那些中了毒的人可以去领上一丸,只要吃了就什么事都没了,而且她也拿出来不少的银子分发给那些受害的人,当然这是和张家钱家一起做的,为酒楼也赢回了名声。

苏芷看着这件风波终于慢慢地平息下去,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看着自已的肚子,想可真是又大了一些了。

第五二八章 雪留人,生产

案子终于了结了,生活又开始恢复了平静,慕承志看着妹子在福园过的那么舒服的日子,心里想着到底要不要和妹妹说让她和自已一起回京城去,他自然是想带着妹妹回去,这刚刚认回来的妹妹,当然是在身边好了,爹娘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他明显的觉的妹妹更喜欢呆在福园,在这里,她脸上的笑容都更加的灿烂,而且他也看到她的肚子了,再让她长途回到京城去,他也有些担心。

苏芷当然知道自已的肚子完全没问题,她身子骨好着呢,这一胎坐的很稳,就是跑跑跳跳都没关系,可是别人不知道啊。

苏芷其实也是不太想回到京城去的,她更喜欢福园,这里山青水秀,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多么的悠闲,平时再和熟悉的妇人们一起聊聊天,去看看粉条作坊,那种热火朝天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的情景也是她喜欢的。

慕家人是很好,苏芷也是把自已当成了真正的慕苏芷去敬重爱护他们,可是她确实不太喜欢京城的生活。

只是苏芷想到爹娘在她临行前殷殷的叮嘱,让她早些回去,说要一起过年,这才有个团圆的样子,她又怎么能不回去呢?

“媳妇儿,你是不是更喜欢咱们河边村的生活啊?如果是这样,那就留下吧,你的身子也沉了,不适合再来回地奔波了。”

沈子安对苏芷说,他摸着苏芷的肚子,感觉到孩子的小脚在踹他,他的心软了一下,这是他的孩子,那么健康那么顽皮,他在媳妇儿的肚子里面安然地成长着。可是他的心却一天一天地提起来,总是担心会出点儿什么事,当年他娘就是生他才会身子变的不好的,他心里有些阴影。

沈子安不想让媳妇太劳累了。

此时已经快要到亥时,初冬的夜早已经黑了很长时间,饭是早吃过了,炕也烧过了,夫妻二人坐在暖乎乎的炕上面,下面是软软的褥子,苏芷后背靠在沈子安的怀里。纤细的手指正在编着一个络子,她是那种坐在炕上面就闲不住的人,晚上为了不费眼就编络子了。就像是打发时间,两人时不时地说着话,很是悠然。

苏芷听到沈子安的话,再加上肚子里的娃娃不老实,她的手停下了。把一只手放在沈子安放在她肚子上的手上,沉默了一下出声了。

“我是不想离开,只是爹娘好不容易再见到我,娘之前又生了病,我这次回来她可是哭了好久,要是不回去我真是于心不忍。她也只是想和我一起过个年。”

沈子安一听也沉默了,这过年团聚是大事,媳妇儿和爹娘分散好几年。想团聚一起过年那是人之常情。

夫妻两个都是有些为难,这天气冷,苏芷的肚子又大了,刚经过一场奔波,再奔波回去。这身子不知道受不受的了。可是不回去陪着爹娘过年也是遗憾,心里更是过意不去。

“其实大哥和我说了。如果你不想回去了,那就可以不回去,他说岳父岳母也怕你身体吃不消。”

“我身体还行。”

苏芷想到那对疼爱自已的夫妻,心里又酸楚又感动,上辈子失去的父爱母爱这辈子全重新体验到了,她真的不想让他们失望。

沈子安抱了抱媳妇,说:“那歇些天,咱们就回京城去,只是要把家里的事情交待清楚了。那粉条和调味料之类的生意全要交待好了。”

苏芷点点头,想着还真是要想好了,自已要是去了京城,说不定要在那里生孩子做月子了,这日子可挺长,真要把这生意交待好了。

夫妻两人又说了一会儿,就睡了。

这一夜睡的很是舒服,炕很暖,被子很软,连梦都没有做一个,一夜就过去了,因为是冬天,起的都不是太早。

沈子安睡到自然醒,看着外面的天色,然后爬了起来,他得去练功,这是不能落下的,轻轻地起来,没有惊动苏芷。

一出门,沈子安就愣住了。

只见外面一片白茫茫的,原来是下雪了,地上的雪还不是太厚,看起来下的没多久,天下的雪花慢悠悠地向下落着,空气十分的清新,并不觉的多冷。

沈子安走出了四合院,站在大门口向外看,只见昨天还泛着绿的树上都落了白色的雪,草地也被雪盖上了,远远的大青山也是黑白相见的了。雪花一会儿就落了他一头一脸,这时候就见着一个人出现在前面的路上,是慕承志。

慕承志也看到了沈子安,走了过来。

“芷儿还没起呢吧?”

“没呢,我起来练功,大哥也是吧?一起。”

“一起。”

两人各自练了一趟拳脚,然后就是对练,雪白的雪地很快就印满了两人脚印,两个同样高瘦的人在雪花之间你来我往,最终也没分个胜负。

“我是带不走芷儿了,你好好地照顾她。”

慕承志对沈子安说,他知道妹妹想留在这里,愿意和他回京城只不过是因为孝顺父母,想和他们一起过年。可是现在连天意都想让妹妹留下,居然下起雪来了,这样的天气自然是不能让身怀六甲的妹妹再长途跋涉了。

沈子安自然是应下,那可是他媳妇儿。

苏芷在知道下雪了之后心情有些复杂,最后还是在慕承志和沈子安的劝慰下心情好转,对慕承志说如果天气好转,还是会去京城的。

慕承志带着他的随从走了,走之前又去一一见了里正知县知府这些人,用意无非就是让他们不可得罪他的妹妹。其实他不去这些人也不敢得罪苏芷啊。

慕承志顶着雪走了。

这一场雪下的很大,过了不久,月月回来了,她想娘亲,哪怕下雪也要回来,这一折腾小脸瘦了一圈,把苏芷心疼坏了,天天给她做好吃的,终于又把月月给养的白白胖胖了,小脸像是小包子,看上去可爱极了。

蓝老爹蓝大娘这次虽然还是没有女儿的消息,可是也并不是多失望,毕竟皇上都下令帮他们找了,希望又大了许多。而且看到了苏芷,看到了那和自家女儿长的有些像的月月窝在苏芷的身边听苏芷肚子的动静,那温馨幸福的一幕让两人全都十分的心喜,觉的这是上天给他们的安慰。

粉条作坊又开工了,福园又热闹起来,调味料也像从前那样开始供应了,虽然雪下了一场又一场,可是福园里面却总热火朝天的,人们都是对日子充满了奔头。

沈子安看着苏芷的肚子一天一天的大起来,想着给她买丫环伺候着,在京城的时候侯府里面给配了不少的丫环婆子,那个时候苏芷十分适应那种日子,沈子安想现在家里也有能力让媳妇过上那种日子。他也希望在自已不在媳妇身边时,身边有人照顾着,蓝大娘也是行的,可是她到底也是年纪大了,而且还有别的事。

苏芷听到沈子安的提议,想了想也同意了,现在家里有银子,而且房子也多了,哪怕多些打扫的也是好的。

最后找了牙人,买了两个丫环,还有一对不到四十的夫妻,带着两个小子,一个十二岁一个十三岁。

两个丫环给取名叫大雪小雪,那对夫妻用的本名,叫方路,媳妇赵氏,两个儿子叫方刚方勇。

对于福园添了下人,村子里的人只是议论了一下,然后就没动静了,毕竟沈子安家里有银子那是人尽皆知的了,这粉条可是天下独一份的,那银子像这在雪一样,只是买这么几个下人,那是正常的,要是不买还让人觉的奇怪。

买完了下人家里一下子又热闹了许多,年也慢慢地来到了。

苏芷指挥着下人们开始过年了。

在过年前又下了一场大雪,都说瑞雪兆丰年,可是今年的雪真是挺多的,多到让苏芷根本没有机会回京城了。

还没到腊月,苏芷就接到了京城送来的礼,从吃到穿,全是最好的,还有不少给孩子的东西,有月月的,还有没出生的孩子的。苏芷又备了不少的回礼,都是她指挥着人做的吃的,那味道可是独一份的。还有她亲自给做的衣服,最后又写了十几页的信纸。当然,不仅慕家有,叶家还有小日也是有的。至于沈子举那里,沈子安他们也是备了礼,冲着沈子举也是要送礼的。足足装满了来时的三辆大马车,这才让送礼的家丁回去了。

过年的日子是快乐的,快乐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好像转眼就过去了。

因为苏芷大着肚子,也没有去外面玩,什么上元节啊之类的全成了浮云,不过沈子安为了让苏芷开心,在福园里面挂了许多的灯笼,也是很好看。

春天的气息浓郁起来的时候,苏芷终于发动了。

苏芷生孩子可是惊动了许多人,当时是白天,作坊里面就有许多人,在去找王氏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恨不得全放下手里的活计去等着,和苏芷亲近的全路到四合院去了。

也许是有灵泉仙莲的滋养,苏芷这次生产并没有受罪,非常顺利地从阵痛到孩子出生,才用了一个时辰。

那是一个漂亮的男孩,才一出生就白白嫩嫩的,完全不像别的孩子红红皱皱的,让所有人都十分的稀罕。

沈子安只是看了一眼儿子,就跑进屋子去看苏芷了,他握着苏芷的手,眼睛都湿润了,夫妻两人互相凝视着,幸福不需要言语。

PS: 生产这里定的比较简单~~~~~~~

第五二九章 父母到,黑木国

沈子安和苏芷的儿子取名叫沈清,小名莲生,这个名字是苏芷给起的,而且是早就起好的名字。

当初苏芷在怀这个孩子之前发现自已灵泉中的那第七朵莲花开了,而且她在那之前做梦梦到了,想那是一个胎梦。

苏芷觉的自已的儿子就是那朵莲花,虽然后世总是把白莲花当成一个不太好的词,可是在苏芷的心中,白色的莲花是最圣洁的花朵,有着这世上最最纯净的颜色,还有着让人神清气爽的花香,那笔直的茎让人联想到君子宁折不弯的腰,这样的花配自已的儿子,她觉的从心里面感到荣幸。

清,是希望儿子像那莲花一样的清白,出淤泥而不染,至于莲生就更直白了,因为莲花开了才有的他,当然叫莲生了。

莲生一出生就迎得了所有人的喜爱,他白白嫩嫩的,大眼睛又黑又亮又圆,小嘴红嘟嘟的,而且不爱哭,很爱笑,笑起来那个甜啊,让人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月亮全接给他了,都不用他开口,全是主动讨好他。

沈子和苏芷更是疼爱这个儿子,这也是他们盼来的,不过他们也没有因为儿子就忽略了月月,总是让她跟在一旁哄弟弟,对她比以前更加的好了。

月月倒是没有担心,爹娘早就说了不会因为弟弟就不爱她了,而且这个弟弟是她盼了好久的,在他还在娘亲的肚子里时她就和他天天打招呼了。她也是很爱这个弟弟,要不是弟弟没有牙,她会把她的好吃的全给他,而现在她只能天天在一旁陪着他,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脸,和他说话。

莲生的洗三和百天全都变的很热闹,村子里的人几乎全都来看他了。这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

在莲生一出生,沈子安就让人给京城送信去了。

慕家人叶家人知道苏芷生了个儿子全很高兴,给送了不少的礼来,最后慕夫人实在想念女儿和外孙,终于还是来了。

慕永年也来了,同行来的还有星儿,小日因为身份特殊,所以没能来。

慕永年这次来并没有太高调,可是也没有太低调,带了十多名随从。丫环婆子也带了好几个,还有带的礼物,也是足足有五辆马车。

这一行人一进了河边村。立刻就引来了许多人的注意,等看到被慕永年抱在怀里骑在马上的星儿,不少小孩子在认出他来之后纷纷叫嚷起来,星儿也冲着他们挥手,他并没有因为回到那个高贵的家中而变的不喜这乡野的玩伴们。反而觉的很亲切。

河边村的人都知道苏芷是侯爷家的千金,从星儿嘴里听说这是外公外婆,立刻就知道这是侯爷了,想都诚惶诚恐的,想这侯爷可是比当初那个小侯爷有气势多了,果然这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等到了河东边。看着面前的福园,慕永年心里想女儿好像过的是不错,虽然儿子对他说很好。他没亲眼看到哪里会放心,现在这一路行来,这村落里面居然是铺的石板路,他想这村子还是不太穷的,等看到女儿的家。他微微放下了心。

蓝老爹还是守着他的大门,一看到侯爷来了。也很激动,立刻让蓝大娘去报信了,然后请人进来。

这时候已经是四月了,福园里面一派春暖花开的景象,四处绿草如茵,绿叶如云,各种鲜花争向开放,清新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让人精神大振。

这一行远行而来有些累的人一进了福园都觉的精神了,想这地方还真是个好地方,叫福园真是名符其实,果然是福地。

沈子安和苏芷迎出来,一家人相见很是欢喜。

此时沈子安和苏芷已经搬到了新房子去住了,那里经过了苏芷的一番装饰,竟然不比侯府要差多少,虽然没有侯府的奢华,可是却很雅致,根本看不出来是农户住的地方。

慕家夫妻算是真的放心了,女儿过的真的很好。父母就是这样,明知道孩子身边有人照顾,也不缺钱,却还是担心孩子过的不好,所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苏芷让人去把孩子抱了来,一看到莲生,慕永年和慕夫人都爱的不行,慕永年的脸上笑容都柔和起来,看的苏芷直想说这真是隔辈亲啊。而慕夫人眼圈都红了,女儿终于有儿子了,她也终于放心了。

慕永年和慕夫人住了下来,天天不是陪着外孙子,就是和女儿女婿在一起,在福园转转,进村子转了转,发现村民们对他们很是敬畏,就不去了,而是去大青山里面好几回,每次去都是满载而归。

慕永年真是爱上了这里,想难怪女儿愿意在这里生活,他都要不想回京城了。何况这里还有圣兽,他看着那矫健的圣兽,想真不愧是良国的圣兽,原来他一直认为那白色的狼也就是变了毛色的狼,现在看到白狼,他是真的觉的这是圣兽了。

“这里真是不错,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村民纯朴,还有圣兽灵池,你爹我都不想走了。在这里养老也真是不错啊。”

慕永年此时正坐在池塘边,一边喝着女儿给泡的香茶,一边欣赏着那池子中已经冒出头来的小荷,被轻松一吹,旁边夫人相陪,女儿正在逗着外孙,这种天伦之乐真是让他从心里面觉的温馨,他是真的不愿意这种气氛消失啊。

苏芷手里拿着一个铃铛圈,正在摇着逗莲生,看着他大大的眼睛眨啊眨的,小嘴不断地吐泡泡,啊啊地叫着,她脸上露出慈爱的微笑。这时候听到父亲这么说,她抬起头,看着慕永年头已经有了白发,想父亲也是该歇着了。

“既然如此,爹你就留在这里吧,女儿养着你,天天给你做好吃的。娘,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绣花聊天了。”

苏芷想着这样多好啊,她喜欢这里,并不太喜欢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个灾祸,哪怕她手有灵泉仙莲,身为侯爷的女儿,小日的义母,还是会有那种不自在的感觉,爹娘要是和她一起在这里住,那是最好的了。

慕夫人听女儿这么说,也是心动,她在京城呆着也是呆够了,本身也并不是多么喜欢应酬的人,而且只要有女儿的地方,她就喜欢。都说伴君如伴虎,而且自家的老爷还是兵部尚书,这可真不是个好差使,在别人眼里那是重臣,在她眼里只觉的老爷太累了,不如当个轻闲侯爷呢。

慕永年看着夫人渴望的眼神,心里叹息了一声,说:“夫人,对不住你了。”

慕夫人有些失望,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女人一向随着夫君走,既然自家老爷在京城,那就在那里吧,也在那里住了多年,也是习惯了。

苏芷也是失望,慕永年对女儿说:“芷儿,不是爹舍不得那京中的官位,而是现在还不是爹退位的时候。这边关一直不稳,最近又有些动乱了,我哪里能离开,男儿就该保家卫国,要是战事再起,我即使不能披甲上阵,也要出谋划策,不能让咱们良国被敌国的铁蹄践踏!等到天下太平了,爹一定带着你娘来你这里养老来。”

苏芷听了有些担忧,这邻国有几个小国,其中有一个和良国国力相当的国家,名叫黑木国,能让慕永年脸上露出那种既有些担忧又雄心万丈的对手,一定是那黑木国吧。这战争不是好事,只要发生了那就是百姓之祸,说不定还要征兵,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爹,是黑木国不安份吗?”

“现在还没有动乱,只是有些苗头。”慕永年说,这个女儿很聪明,而且有福气,既然她要听,他就会和她说,“黑木国的国君倒是个明君,自从三年前他当了国君,两国一向太平,只是最近又乱起来了。”

“那是为什么缘故?”

苏芷问,想既然是明君,又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如果能不打仗就好了,虽然她知道这不是她能阻止的,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希望。

慕永年摇了摇头说:“现在还不太清楚,毕竟还没有太大的动作。我也想知道这黑木国君是在想什么啊。就我所知,那虽然是一个文武双全很有头脑的君王,可是并不爱打仗,现在不知道他这是为何。”

苏芷说:“这里面肯定有原因,爹还是把原因弄清楚吧,不要到时候因为一个很小的事情引发了战争,那可真是不值。”

苏芷看着笑着吐泡泡的莲生,她不想她的儿子活在战火当中,她喜欢现在平静的生活,可是她到底无能为力,她就算有灵泉仙莲,也只是一个农妇。

慕永年点了点头,他虽然爱好兵法之类的,可是他也并不想打仗,尤其是看到妻子儿女担忧的样子,他就想一定要弄清楚到底邻国是为了什么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慕永年和慕夫人在河边村呆了半个月,然后就离开了。

苏芷送走了父母,心里仍然对那战争的阴影有些担忧,不过很快地,她就被生活的忙碌给忙的忘掉了这些,生活又欢乐了起来。

第五三零章 一年半,沈珠来信

日子就像从大青山里流出来的河水一样流逝着,福园的池塘依然那么的不涨不落,里面的莲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转眼一年多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