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谨的话引来父子俩苦笑,但一致点头同意:“好吧,好吧,吃过饭再说。”

三个人沉默着往回走,都心事重重。

文谨和钱隽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他如此心事重重的样子,知道他真的遇到了大麻烦。虽然好奇,但吃饭大过天,她还是忍住没有询问。

晚饭之后,依然是例行散步,这一回,钱隽陪着文谨慢慢走。

他从来宝儿的来信说起,然后到江南省府出的大事,最后,叹息了一声:“若是换做别人,或许会严厉镇压,可我不想,那些人虽然有错,但绝不是想要造反,只是义愤。”

“嗯,我也这样认为。”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压又压不得,放又放不得,不然,今后但凡谁家有了冤枉,便纠集一众人去衙门闹事,打死打伤数百人,怎么得了?”

“嗯,的确。”

钱隽以为,妻子也没什么好办法的,便叹了口气。

这些年手里有生意,文谨还是知道些巨荣的国内形式的,对海外也不是两眼一抹黑,比如西方的几个小的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她还曾经考虑过,如何推动巨荣往这方面发展呢,后来发现自己的力量实在薄弱,再加上每天身边,小女儿撒娇小孙子叫唤,再说,她错误地估计,巨荣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民主自由的意识,她身单力薄的,也做不了什么,现在看来,是她错了。

两人绕着荷塘,一圈一圈地走,文谨的眉头,便没有松开过,钱隽看了,心疼不已,出言道:“你别担心,我到了江南,看形势再说,太子已经请了圣旨,答应了我不强行镇压的提议。”

“可,也没有给你便宜行事的权利,对吧?”钱隽苦笑。文谨一阵心疼,从什么时候开始,从来都是张扬强势的丈夫,也开始有了这样的表情?难道,不想发动政变,推翻永昌帝,自己去登上那至高无上的权位,就要一直这样憋屈下去?想想丈夫聪明睿智,智慧无比,竟然不得不这样忍着,文谨心里便特别难过,替他不值,若是生活在一个民主、自由的世界里,该多好啊。

...

第四百二十五章 民主共和?

?民主,自由,既然江南府的民众,已经有了这样的诉求,为何不推一把呢?一个念头涌上心头,文谨的心都跳快了一拍:“是鼓动丈夫强力推进资本主义,建立君主共和,是不是这片大陆,就会避免另一个时空里发生的悲剧呢?

北疆和西疆的少数民族,层出不穷,不断对汉族控制的国家边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很难说巨荣将来的命运会是什么,等朝廷运数衰败,真的被像“满族”一般的少数民族侵占,演绎一场巨大的历史倒退,让这片美丽的土地,也经过晚清那段屈辱的过程,那可就太惨了,文谨下定了决心。

“王爷,你有没想过,和江南的民众坐下来谈一谈?”

钱隽诧异地抬眼看向文谨:“和谁谈?怎么谈?”

“和代表谈。这样吧,你不是奉了圣旨,要释放被抓的人吗?反正他们有人已经在地狱的大门前走了一圈,被判了死刑,也不在乎多揽罪行了,反正都是死,怎么死,有区别吗?”

“谈什么?”

“谈如何让他们的诉求,传达到朝廷的耳朵里,比如,你可以建议朝廷,在江南设立商会,所有的商人都可以加入,商会设会长、秘书等,他们为商人服务,替商人说话,官府必须和他们平等谈判,而不是高高在上俯视他们,把答应他们的条件,作为恩赏。”

“这个,很难。”

“我知道很难,可若不这样,江南将来,乱子还会很多,很猛的。”

“是的。”钱隽不得不同意,妻子的说法。

“商会是民间的,官府可以设立商务局,专门管理商人,商务局的官员,不必是科举出身,甚至没有功名都可以,只要他们德行不错,有能力,有精力,又愿意为大家服务就可以。”

见丈夫凝神思索,文谨停下没再说话,直到钱隽点头:“还有没?”

她才继续道:“商务局,主要负责两方面事务,一是管理工商业者,所有经商的人,都得在那里进行登记,领取执照,写明经营范围,防止骗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嗯,现在那些事情,衙门里谁都管,也都管不好,你说的这个,很必要。”

“商务局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定期和商会的人沟通,看他们有何诉求,协调衙门满足商人们合理的要求。”

“这个不好操作。”

“也不算难,商务局的官员,不由朝廷直接任命,而是经过商人们选举,谁愿意为大家服务,谁才有资格坐到那个位置,不过,朝廷若是不同意,可以推翻选举的结果,但不得超过两次,若是商人推举某人,朝廷退回,他们另外选出一人,还退回,那可不行。”

钱隽摇头:“皇上决不答应。”

“那你就不去处理江南的暴乱,随便他们怎么办。”

“呵呵,你这么粗暴可不行。”钱隽的心情好了许多,妻子所说的,不见得都能实行,但有些提议还是不错的,比如和那些商人对话,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心气平了,自己就好安抚了。

文谨知道自己说的不行,这是封建社会啊,威胁皇帝?不想混了。

钱隽唯恐文谨心气不顺,还捏了捏她的手,放开了,安慰道:“我想想,你所说的也有些道理,我得琢磨琢磨,该做到什么程度,如何着手实施。”

“好的。”文谨点头,丈夫是在封建社会长大的,受的是这里的教育,虽然小时候有些叛逆,但还没有到完全不顾皇权的地步,他说不定,真能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让巨荣逐步走向君主共和。

第二天,钱隽去做下江南的准备,文谨在家,把她所知道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知识,全部写了下来,毛笔写字实在太慢,到了傍晚钱隽下朝,她也才写了个大纲,具体的内容还不到三分之一,于是,她只好把那些收拾起来,命丫鬟摆饭。

钱隽似乎很累,吃过饭在外面走了走,便洗漱睡下,文谨这才仔细考虑,如何给他讲清楚自己所知道的那个先进的制度。

文谨也不是没有掂量,前世那个社会,中国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清政府**无能,只有彻底打倒,建立全民民主的新社会,可现在,巨荣朝廷气数还没到灭亡的时候,推翻朝廷的难度太大,只能从改良的角度入手,第一步,就看丈夫如何推动,把内阁大臣的职位,变成公选,而不是由皇上指定,内阁大臣五年一届,最多连任两届,退下后,可以谋求众议院议员的职务,监督内阁刑事责任,防止有阴谋家谋权篡位,成为新的皇帝或者出现“独裁者”。

当年,文谨和钱隽辅佐萧逸,在***推行平民教育,借助民众文化程度的提高,来安抚社会,***的生产能力,还由此得到提高,沈明昀推行新政时,把这个也加进去了,六年时间,不仅让巨荣的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还使得民众的文化素质提高,为现在推行民主思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沈明昀的新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再有变革,也没有人能够举着“祖宗家法”的***横加干涉。

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文谨自己不是政治家,她前世甚至只是个小公务员,连高级别的官员都不是,因而,她没法子驾驭推动这么艰难的事务,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丈夫和儿子身上。

用了三天,文谨修修改改,写成两万多字的“新政幻想”,她把自己知道的新社会制度,谎称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世界,拿给了钱隽看。

钱隽给皇上告了一天假,夫妻俩坐在书房里,钱隽拿着文谨的文章,仔细看起来,他很好奇,心里也有些怀疑,妻子读书很少,多数是自学的,懂道理识大体,是天生聪慧,但看到文谨虽然所写的是大白话,却用词准确,文笔流利,心里还有些敬佩:“你真聪明,我没想到,你还能写文章。”

等他继续看下去,可就不再嬉皮笑脸了:“你这虽然不是造反,也和造反差不多了。”

文谨撅嘴:“我看你受委屈,心里就是不忿,凭什么啊,都是先皇子孙,他父亲不过是比公公年龄大而已,公公忍饥受寒,在西疆打了十年的仗,你还有拥立之功,结果他上台,却处处算计,让你颠沛流离,家不成家,现在,皇权就要传到下一代手里了,他还这样,挑唆太子防范你,若是照我说的,他当他的皇帝,把权利交出来,不仅能保证能者上,庸者下,还能保证钱氏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绝对不会出现几百年一更迭的现象。”

这话打动了钱隽,他摆手制止道:“你别说,让我好好想想!”

钱隽不管对皇帝有多少微词,但内心里还是个“忠臣”的,文谨给他的东西,简直是大逆不道,若不是觉得她是个女子,翻不出什么浪花,而他对她,又爱意无限,他都没法包容文谨了。

文谨也不着急,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丈夫,见钱隽一直不说话,这才道:“朝代变换,皇权更迭,说白了是一些有能力的人不甘人下而已,若是把权利放出去,让那些聪明人有表现的平台,同时,又制约他们不能够轻易改变朝代,钱家的江山,岂不世世代代,永远也不会丢失?谁都知道,创业容易守业难,历朝历代,不管高祖如何睿智英明,励精图治,后代中,总有那么一两个不成器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我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到了你们钱家,这个规律也不会改变,就算是永昌中兴,也只是能延缓那么一代两代罢了,若真的想千秋万代,江山永固,那就要有所牺牲,比如,拿出一部分权力,让那些有能之人去争抢,从而分化对皇权的冲击,同时,有能力的人帮着管理国家,既使出现一个两个不肖子弟也没关系,王爷认为,妾身说的可有道理?”

钱隽摇头:“皇上如何肯答应?”

“那就要你来说服他了,再说,皇帝一年四季,都没个休息的时候,这样的日子,他们不厌烦吗?有张有弛,他只要管好自己该做的,另外,依然享受天下第一的权势,这样的日子不更好吗?”

钱隽很动心,可也能掂量出,事情实在太难了,接下来几天,他一直眉头紧锁,考虑文谨所说的是不是能够施行。

父亲的异常,让金金发觉了,他避开母亲,悄悄询问:“父王,你有什么心事吗?孩儿不才,希望能替您分忧一二。”

“我心很乱,等想好了,再跟你讲。”

“父王,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您难道不能给我说,让我帮你想吗?”“不行!”钱隽之所以拒绝,也是有考虑的,金金从小就乖巧,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已经渗入了他的血液,而自己小的时候比较叛逆,又经过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更容易接受这种叛逆的思想,思路也更活泛,他不知道儿子听说母亲这么想,娘儿俩会不会有什么冲突,万一影响了家庭和睦,就太划不着了。

...

第四百二十六章 愿往

?金金在父亲这里碰壁,又悄悄去问母亲,文谨当然希望儿子能帮丈夫,何况,如果真的能促进社会民主,儿子也受益匪浅,金金和钱钱都是能力过人的人,将来的太子对他们必然也十分防备,但又需要他们为朝廷服务,钱隽这一世的悲剧,儿子也是逃不掉的,就算太子人好一些,儿子受的委屈略少一些,但也不会差别太大,社会制度在这里放着呢。

皇上这个位置实在吸引人,而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得不到的,日思夜想的惦记,得到的自然拼命护着,既要让大臣帮自己治理国家,又防备他们权力太大,篡夺了皇位,忠臣难做。

文谨把这些意思透露给了金金。

金金叹气:“母亲,修成文武艺,买与帝王家,买卖嘛,自然有亏有赢,谁能赢得了皇上?少数一些人浑水摸鱼,可能暂时会占便宜,比如董进才,可最后他多惨?”

“若是想办法让社会变革些,皇上的权利略小些,臣子的日子略好过些,你愿意吗?”

“呵呵呵”金金笑,“我愿意不顶用,要皇上愿意才是,要分他的权利,那不是与虎谋皮吗?”

“金金,与虎谋皮虽然危险,但也不说完全不可能,你愿意不?”

“母妃有什么高见吗?”

文谨干笑了一声:“我哪有什么好办法,但我有想法。”

“孩儿愿闻其详。”金金脸上尊重、好奇,眼神却很严肃,他和父亲不同,一是一二是二,比较认真,性格也比较保守。

文谨有一丝的犹豫,但还是鼓气勇气,说了出来:“皇上有任命大臣的权利,但大臣不完全由皇帝说了算,首先,要进行选举。”

金金点头,应了一句:“复古,母妃是想恢复古礼,由地方举孝廉,朝廷在其中进行甄选。”

“也是,也不是,举孝廉是地方士绅才有的权利,母亲说的,是全民推选,无论贫富,都有这个权利。”

金金忍不住摇头:“这个,恐怕行不通,平民多数连字都不识,也不知道官员谁好谁坏,怎么选?”

文谨叹气:“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要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在全国推行平民教育,让普通百姓识字,第二,开办报纸,就是面向平民的邸报,上面不光有朝廷动态,还有地方政府的公告,另外,社会***现的好事坏事奇闻异事,都可以登载其上,每天都有,这样,百姓就知道了朝廷和官府上的事,妥善引导,他们就会慢慢关心政治,自然也知道哪个官员好,哪个不好了。”

“听着似乎挺好的,可是,皇上肯定不答应。”金金最后的总结发言,让文谨很受打击,她暗下决心,一定尽全力推进此事,不努力,永远也不会成事。

晚上,钱隽陪着文谨在荷塘旁边散步:“我想跟你去江南看看,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虽然是个女子,也希望自己不是一辈子拘于四方天中,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

“呵呵”钱隽被逗笑了,“你还算是两眼一抹黑呀?这世上,多少男人都没你见的世面大呢。”看到老婆撅嘴,一脸委屈,他变了口气,带着宠溺的口吻道,“行,我明天给皇上说一声,两个媳妇都是能干的,你不在,也不怕府里过不顺当。”

“嗯,这个我也放心的,这一回把家交给她们,我就不收回来了,除非她们再生产时,我暂时掌管上两三个月。”

文谨晚上,仔细考虑了一番,子夜在国子监读书,几个月不见她,不会有什么问题,芒果和桂圆,其实还是小学生,交给两个媳妇管,有些不妥当,她想把女儿带上,文谨不想让女儿成为封建社会里,那种什么都不懂,除了宅斗,就是宅斗的可怜女人。

钱隽第二天,在上书房见太子时,说出了他的请求,太子愣了一下。

朝廷里带兵的武将,都必须把家眷安排在京城,说好听的,是荣耀,其实,那也是人质,这个社会的男人,搏的就是封妻荫子和“赢得生前身后名”,很少有人能舍弃嫡子正妻。

钱隽当然知道太子愣的这一下是什么意思,他低头恭谨地坐着,等待太子回复。

太子随即想到,仁亲王府两个公子的妻子,都有两个幼童在身边,有她们在京城也一样,便点头同意,但话语里却有些不很高兴:“王爷,你这一趟江南之行,事情不是那么好办的。”

钱隽点头:“这也是微臣带内子去的原因,这一回,带头冲击官府的不是十恶不赦之徒,对他们喊打喊杀的,微臣做不出来,可他们有可能固执己见,不容易说服,内子可以去拜访她们的父母妻儿,说服了老人和家眷,再说服他们就会容易些。”

太子听了钱隽的话,有些吃惊:“未经同意私闯衙门,罪同造反,若不是人太多,本就该杀,南海亲王有些妇人之仁了。”

“是!微臣最初也想严酷镇压的,可随即便改变了主意,皇上,要注意民意啊,强压下去是失了民心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而,微臣希望还是尽量把事情往好里办,不动刀枪,让民臣服,才是上策。”

太子没说话,脸上也没有表情,他不否认南海亲王的能力,但却觉得他提出的对话方式,有些不对劲,小民,生来就要听官府的话,听朝廷的话的,他们有什么意见?敢有什么意见啊?他的这位堂叔,堂堂亲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然要一本正经和一群刁民谈话,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太子殿下,微臣一生杀戮过重,现在已经没多少年的活头了,该给自己积点德,因而想问题,总是从教化引导这方面进行的,希望殿下理解。当然,我处理事情首先想的是朝廷大业,其次才是微臣的一点心愿。”太子对南海亲王的表白不置可否。

...

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责

“殿下微臣这一回若能平和解决此事对朝廷处理其事情也算积累了一方面经验。”

太子不好什么点点头:“到了江南王爷要酌情办事不可太过软弱失了朝廷威严。”

“!”

太子到底不赞同钱隽处事方法便给便宜行事权利谨一些计划便办法立刻实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谨知这事情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办成也不能操之过急。

辛亥革命中国到了那样危难时刻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还进行了十几年而那场革命如此不成功造成后面几十年内战百姓吃尽了苦头国家也贫弱到了极点。谨知心急只能做出一锅夹生饭对国家和人民危害更大。

钱隽和谨准备了几天便带两个姑娘出发了。

江南省府茂城动乱之后总督便调了军队局势已经控制住了所以钱隽并不急去解决问题朝廷之所以还要派人去那因为茂城乃商贸大城来来往往西洋人南洋人这两年给朝廷贡献关税多达数千万两银子几乎成了巨荣钱袋子长期由军队守显然不办法。

谨一行从京城出发坐马车没多久便换成了坐船先运河然后便进入了海船十多天便到了茂城。

芒果和桂圆也见过世面小姑娘下了船眼睛都觉得些不够使若不从小教育使然们还不至于东张西望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但大大眼睛里却写满了好奇。

钱隽毕竟亲王出行自然人打前站码头上停几辆双驾马车前头一个又大又高黑漆车厢刻板中却带一种不容忽视威势显然给钱隽准备后面跟一个大窗户花纹图案车厢那谨还两个马车上面雕花遮阳棚四边垂朦胧纱帘看都既凉爽又别致那就给芒果和桂圆了。

谨抬抬眉梢芒果悄悄叹了一声:“茂城还真和京城不一样。”

接人除了王府侍卫陈凯和王虎胆还来宝儿和几个年轻人。

来宝儿给谨见礼口称王妃谨笑了一下:“才多久没见宝儿越发沉稳了。”

“王妃谬赞了。”来宝儿脸红了一下这性格脸皮太薄确不能混官场。

谨带两个女儿坐在第二辆马车上前面春明和夏阳后面芒果和桂圆丫鬟燕子、喜鹊和鹦哥、画眉。

钱隽和师爷、侍卫们都骑马走在马车四周谨很奇怪官府人来接到家才知钱隽不准意让人将到达时间往后推了几天。

“母妃这里女人随随便便都可以出门看们也不带遮面。”

“呵呵一个地方一个风俗这里确和京城不一样。”

“呀母妃那个女人还男人呀头发就那么披散还卷呢。”

“女人番女。”

“哦看出来了们好白啊怎么会那么白?”桂圆感慨。

“们就白人。”

“哦这就白人?”芒果问。

“听过白人?”谨奇怪。

“嗯!”芒果点头“肃郡王府七小姐给舅舅家在茂城。”

“哦。”肃郡王小儿子娶就都督尤俊敏嫡次女这次钱隽来茂城肃郡王还替亲家情来。

能够看出来茂城很繁华店铺一家接一家门店房子很高大里面货物也挺多但谨一路上看到好几次巡街兵队还街口站岗兵勇使得路上行人都些局促几乎没什么人喧哗低头匆匆赶路。

钱隽这还第一次公开来茂城又穿便装带家眷没人怀疑就钦差一路畅通无阻来到城中一个大宅邸前早仆人小跑过来行礼跪在石板铺成路上:“见过王爷见过王妃娘娘给王爷和娘娘请安!”

“起来。”

那些人显然都当地人比北方人矮也瘦但看挺利落们爬起来打开侧门马车直接便赶了进去一直到垂花门才停下。

刚才带头行礼婆子疾步走到人群前面开了门躬身肃立一旁其余仆人都跟样学样看得出这里管事。

谨进了二进院上房里面干干净净正中案几擦得一尘不染上面放了一个花瓶里面插了一支盛开荷花还一个花骨朵一片大大绿叶让人一看便心中舒服。

房屋京城王府上院高大但很精致窗户很大显得房间亮堂堂案几旁边椅子上都搭素色暗花椅袱和谨在京城布置几乎一样显然安排这些人心了。

谨落座芒果和桂圆坐在身边春明夏阳一左一右地护四个小丫鬟站在主子身后人送上茶点。

茂城这边仆人开始给谨见礼那个管事秦妈汇报:“娘娘饭食茶点都已备好沐浴热汤也准备了。”

“哦略休息下先沐浴。”

“!”

谨看利落便让继续负责指了指春明和夏阳:“什么事情请示这两个妈妈就成不明白多问问。”

“!”秦妈行礼然后又和春明夏阳见礼带春明去看谨卧室布置。

谨沐浴之后钱隽也做好了安排回到内院一家人吃了午饭小睡了一会儿然后便默契地各自去忙。

谨带多少行礼过来茂城果然和京城风貌大不同这里衣服深受外洋影响京城里做衣服在这里穿便显得挺土气桂圆来到新环境还些认生黏母亲芒果却兴奋地和谨。

“母妃果然没带衣服对好少人穿咱们这样。”芒果星星眼闪狡黠光芒。

“呵呵那咱们下午就让人请裁缝过来做新衣如何?”

“嘻嘻母妃。”

桂圆芒果那么爱美站在一边不。

谨接下来还事务要忙随时会出门自然先要定做衣服了入乡随俗坚持京城风俗只会让人感觉不好接近什么好处。

秦妈个干练人儿很快便带了茂城最好裁缝娘子过来还几家衣料铺子掌柜娘子也提包袱拿了好些尺头让谨挑选。

永昌帝虽然对钱隽处处设防但在物质上多少得表示一下恩宠谨平时穿都皇家贡因而茂城虽然丝织场很多街面上出售衣料在谨眼里便一般。

“更好了?”谨问。

“没了这都时下最兴也最好娘娘们铺子茂城最大谁家东西也都越不过们去。”提了好几大包袱云锦轩掌柜娘子笑吟吟回其余几个掌柜娘子都低头不敢言声看来实情了。

既然入乡随俗谨也不在矫情在里面挑选了几身衣料又帮女儿选了几身打发们走了。

裁缝铺掌柜娘子倒个妙人不光带皮尺还带了好几款时兴成衣。茂城此刻虽然喜欢西洋人衣服样子但和辛亥革命后中国不一样们不原样照搬而走了一条中间路谨只做了小修改让自己穿衣服既不出格也自己特色而对女儿衣服改动略微大了些使衣服显得更别致。

一连三天谨都忙了衣服首饰以及家里仆人配置和厨房饮食等第四天也算歇过来没了旅途劳累钱隽似乎也摸清了外面实际情况做好了相应准备早饭过后派了护卫由夏阳带两个姑娘出去游玩夫妻俩坐在花厅开始商量大事。

谨提出张贴告示晓谕百姓钦差将和百姓推举代表对商议这次事件解决办法钱隽对很感兴趣事情做了安排第一步告诉百姓自己打算第二步便让百姓推举代表第三步对。

谨打算办个报纸想自己为做点什么因此告诉丈夫不然钱隽肯定怕劳累自己一肩挑了。

钱隽手里人倒不至于自己多辛劳但谨怕做不好毕竟那些东西对来根本就听所未听见所未见自己好歹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走呢。谨这些天也想好了若丈夫问起来就听做生意番女们到了江南才知时候世界时间已经到了十七世纪中叶那边已经了尼德兰、坡石告等资本主义国家们已经占领了茂城外四百里海岛巨荣朝没人意识到这对国家主权个挑衅也没人觉得海疆也自己再巨荣人和前世中国人一样觉得自己才天底下最正统最高贵人外国人都看做开化蛮夷夜郎自大孤芳自赏以至于越来越落后最后被侵略被蹂躏令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屈辱。谨看到这些情况时一度很自责好歹时代只个穿越就应该担负起拯救国家与民族重担可这几年日子过得顺当锦衣玉食奢侈娇矜这些责任都忘记了。

...

第四百二十八章 书局

其实这也谨和自己过不去就一个小人物内宅女子若不机缘巧合到了江南如何能窥知世界变化?能洁身自好保持做人底线已经很不错了。

谨个急性子人既然了打算立刻便要实施起来无奈春明夏阳唯恐出事儿不许出门乱走谨只好叫来宝儿过来让帮找书局。

来宝儿很快就找到了几家其中一家因为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来宝儿到这里时候还摇头叹息了一声。

“怎么了?”谨奇怪地问。

“这家东家就个什么都不懂少爷还不知如何挣钱哪就花钱装修门面又弄了好大店面听活字都买比别人好结果还没开张手头钱就花完了现在难以为继伙计掌柜都准备跑路了。”

“为什么不开张?”春明很奇怪。

“书局得在官府备案那些小吏黑呢开口就上百两银子拿不出来。”

谨点头好些没经验年轻人做生意就这样眼大肚子小最后资金周转不灵被迫关门。

“娘娘若想要印书不如这家盘下来官府那边熟打声招呼就行。”来宝儿认为谨想要开书局肯定要开最好最大因此才了建议。

谨点头别人书局开好好自己想要插脚进去也不容易来宝儿建议很能打动心。

“们去看一看。”

春明和夏阳一起劝阻:“娘娘让来先生帮看看不就行了?”

谨摇头那个书局人现在还没走还要看看没可以留下人这如何能假手人?

谨要来几身军装装扮成一个军官春明和夏阳穿钦差侍卫服们这才点头同意但最后决定骑马出去们又不愿意了谨考虑自己也奔五人身体远年轻时灵活最后同意带上钱隽留几个侍卫坐马车去了茂城东街。

住在市中心南北大上东街也就拐个弯儿走了没多久便看到茂林书局匾额挂在一座二层楼阳台上书局大门也因此显得比邻居高了二尺门面大装修气派正想要效果。

书局大门口围一群人人看到来了军人悄悄跑了其余看热闹太投入了都还一个个伸长脖子看津津味。

谨隔窗户听到一个蛮横声音:“答应开业请老子吃饭给老子交保护费饭呢?钱呢?”

一个年轻声音充满气愤和委屈:“这不没开业吗?”

“一辈子不开业老子饿死去?”

“又不欠请仁义不请应该凭什么给钱。”

“哟呵嘴巴硬起来了?信不信店子给砸了。”

“敢若店子给砸了就报官!”

“报去报去快点去难不成官老爷老舅能为撑腰?也不撒一泡尿照照自己什么德行!”

个人路过听到这句气愤地呸了一口来宝儿急忙拉住:“请问大哥这怎么回事?”

“张三选又害人呢们这条街那一家没白吃白拿过?唉谁不知‘张三选白瞪眼’?”

来宝儿唯恐理解错了:“白瞪眼就不付款还恶人先告状返回头瞪?”

“唉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