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致平和苏致安也跟着劝,最后苏张氏略有些心动,迟疑了一会儿,就将那暗紫色的麻布,换成了暗紫色的棉布。

总共六匹布,一人能做两身衣服。苏清荷身量小,她的倒是能做三身还有多余的布料。

“这个是什么皮?怎么卖的?”苏清荷眼尖,瞅着柜台上放的灰扑扑的皮子,就垫着脚尖问,那掌柜的大约是瞧着前面几匹布给钱给的爽快,倒也没瞧不起苏清荷,只笑眯眯的说道:“这个是野兔皮,一张半两银子小姑娘你要是做个兔皮衣服,大概得五六张。”

也就是说,只做一件衣服,就得三四两银子了。苏清荷不用想就知道,没戏。虽然之前赚了三百两,但那都是用大用处的,完全不能浪费到这上面。

苏致平和苏致安瞧着苏清荷那可怜巴巴的样子颇是心疼,跟着瞅苏张氏。苏张氏咬咬牙:“掌柜的,能便宜点儿不?”

“不能啦,这野兔到冬天可不好找,你们也知道,咱们这儿也没个山什么的,平时就没什么兔子,难得有个,价钱可不便宜。”掌柜的摇头说道。

苏张氏想摇头,但是瞅瞅闺女,又有些舍不得。苏静森拍板:“买一张,回头给小荷做个袖手什么的,咱们大人冬天耐冻,小孩子可不经冻。”

“对呀,娘,给小妹买一张吧,要不是小妹,咱们现在…”苏致平也跟着说道,苏致安连连点头:“嗯,给小妹买吧,要是冻坏了小妹,那可就坏事儿了。”

苏清荷赶紧摇头:“我不要,太贵了,给哥哥留着以后买纸笔。”

苏张氏忍不住笑了笑,伸手揉揉苏清荷的脑袋:“买!就冲我闺女这么懂事儿,也得买个给我闺女。”说着,又掏出一串铜板,数了五串给那掌柜。

出了布庄,几个人又到东街去,那里是小商贩的集中地,平日里,谁家有什么东西要卖,也都是上这里来,今儿正好是大集的日子,所以东街熙熙攘攘的,差点儿挤不进去人。

苏清荷又坐到了苏静森的脖子上,居高临下的打量周围的小商贩,有卖肉的,有卖菜的,不过这会儿是冬天,菜还真不多,也就大白菜和萝卜,还有一些晒干的山珍,这个价钱贵,倒是很少有人问津。

另外还有卖红灯笼,门神之类的,对联倒也是有,不过不太多,一般上,这些东西都是书铺里顺便卖的,毕竟,识字的人不是大多数。

一到了集市上,苏张氏就成了领导人,她走哪儿,剩下爷儿仨也跟到哪儿,苏清荷完全是被忽略的。

从集市上出来,苏清荷手里已经多了不少东西,夹着肉块儿的烧饼,吹成一头猪样子的糖人儿,最经典的糖葫芦也没错过,吃的苏清荷直皱眉,太酸了。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了。苏清荷早在车上的时候就累的睁不开眼睛了,下车的时候更是迷糊,模模糊糊的知道有人将自己抱下来,有人给自己擦手擦脸擦脚。

最后,身子一滚,躲到被窝里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苏张氏很是高兴的招呼苏清荷:“过来,娘给你量量身子,看长高了没有,量完就做新衣服。”

苏清荷高高兴兴的张开胳膊:“娘,要往里面塞草料吗?”

“是啊,不塞草料可是要冻死人的。”苏张氏说道,苏清荷瘪嘴:“那个草料很沉,穿着不舒服,娘,我在面多穿两件衣服好不好?”

“好,给你做了新衣服,你在里面穿一身,在外面穿一身。”苏张氏想了想,很痛快的答应了。苏清荷四下瞅了两眼,没瞧见苏静森和两个哥哥,就又问了苏张氏。

“你爹去里正那里看看,明年咱们家买点儿地,看好了就先划下来,开春就能直接播种了。”苏张氏解释道:“你大哥和二哥出去玩了,等会儿回来。”

苏清荷嫌天太冷,就一直躲在家里不出来。苏张氏见她乖巧,就给她根针,指点她跟在一边缝罩子,这个很是简单,只要缝的密实,不让里面的草料漏出来就行,苏清荷倒是干的得心应手的。

过了四五天,在苏清荷的新冬衣出炉之后,在外面玩耍的苏致安跑着回来了:“娘,五叔回来了,爹让你过去呢,说是商量我和大哥读书的事儿。”

苏张氏一喜,赶紧起身:“真的?在你爷爷家里?去将今天早上我蒸的几个包子拿上,咱们到你爷爷家里。”

苏致安应了一声,苏清荷也赶紧出门:“娘,我也去!”

到了苏爷爷家,苏清荷也见到了传说中的五婶——之所以是传说,那是因为从苏清荷醒过来到现在,差点儿连整个柳村的人都认识了,唯独没见过这个还算是亲人的五婶。

苏五婶是镇子上长大的,当年苏家家贫,好不容易凑够银子送苏五叔去读书,却没多余的银子让苏五叔买书。于是,苏五叔就常到书铺里看书,去的次数多了,就遇见了苏五婶。

后来,苏五叔考上了秀才,苏五婶就嫁给了苏五叔。再后来,苏五婶的爹过世了,苏五叔就继承了那个书铺。

“小荷长的越发漂亮了。”苏五婶笑着拉了苏清荷到自己身边,赞了两句:“比以前文静多了,可比我家那泼猴乖巧,来,这是五婶给你买的零嘴儿,看喜欢不喜欢。”

话虽然说的温柔可亲,脸上的笑容也挺温和亲切,但苏清荷总觉得,带着一股子疏离。想了想,也觉得没什么,本来就不是一路人,没必要太热络了。

“谢谢五婶,我很喜欢。”捏了那点心包,苏清荷笑着道歉,然后依到苏张氏身边。苏张氏客气了两句,就去专注苏静森和苏静木的谈话去了,什么都没两个儿子的前途重要。

“要我说,自是送到镇子上读书更好,镇子上有个学堂,那教书先生是个落第举人,学识也都不错的。束脩是一年五两银子,就是离家远了些,不过倒是能住在我那里。”

苏五婶的脸色沉了沉,不过最终也没说什么。

苏静森赶紧摆手:“不行不行,我可是知道的,你那里就几间房子,他们去了根本没地方住。镇上也不远,驾车不过半个时辰,真不行,我就接送他们。”

准备进镇

“四哥有没有想过在镇上买房子?”苏静木沉吟了一下问道,苏静森笑着摇摇头:“还不是时候,我们才刚赚了一笔,若是没点儿计划,那就是坐吃山空了,我计划着,是先买地,过两年,致平和致安若是出息了,花钱的地方可多了去了,这次要是买房子,估计就不剩下多少了。”

苏静木赞同的点点头:“总之,我的意思就是,让致平和致安到镇里上学,我那儿的书,他们要是想看,也能过去借两本看看,纸笔什么的,也从我那里拿就行了。”

苏张氏迟疑了一下:“这个,五弟啊,小李庄也是有个学堂的…”

“四嫂,要我说,既然你和四哥是打算让致平和致安读出来个好结果的,那就不能在小村子里的学堂耽误了,镇子上的人家,有点儿钱的,都是五六岁启蒙,十二三的时候就考童生了,致平今年是十岁吧?致安今年也有八岁了,他们两个耽误不起啊,比别人上学晚了,要再没个好先生教着,那可真是白白浪费了束脩。”

苏静木慢慢的说着,转头看苏致平:“致平,你和致安两个人独自去镇上,觉得害怕吗?”

“不怕。”苏致平立即摇头,转头去看苏张氏:“娘,我和弟弟去镇上上学好了,我们两个年级也不小了。要真是天气不好什么的,我们也可以住在五叔家里。”

苏张氏叹气:“你们是不知道,前几年,咱们镇子上还有被拐卖的孩子,你们两个不害怕,我却是不放心你们的。万一你们要是遇见点儿什么…”

“这样吧,我送两个孩子上学。”苏静森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拍板做出决定:“每天来来回回加起来也不过是一个时辰,明年咱们家里买地了,我也忙不过来,肯定得请短工,到时候我也能抽出时间来。农闲的时候,那更没问题了。”

见一家之主都发话了,苏张氏也就没意见了。

苏静木见事情确定下来了,就笑着转头说道:“我让你带回来的东西呢?”

苏五婶扭扭身子,转身到里屋去拿了包裹过来,直接递给苏静木:“这里。”

苏静木打开,从里面拿出来两套笔墨砚台,和两本书,一叠子纸:“你们两个要读书,这是好事儿,我这个当叔叔的也没什么好送你们的,就这笔墨纸砚,你们日后可要好好念书,这样才对得起你们的父母,才能为我苏家争光,知道吗?”

“知道,谢谢五叔,我们一定会好好念书的。”苏致平上前接了东西,和苏致安一起给苏静木鞠躬行礼,在一边当了半天隐形人的苏爷爷这才高兴的说道:“好好,我们苏家,总算是又出了两个读书人。今天我高兴,孩子娘,做点儿好菜,我们爷儿几个喝两杯。”

苏奶奶笑盈盈的应道:“好,正好静木回来带了点儿肉,中午做点儿好菜。”说着,就要起身下厨,苏张氏赶紧跟过去:“娘,我来就好了,您坐屋里歇着。”

“你又不知道东西在哪儿放着的,我给你说说,咱们一起做。”苏奶奶拍拍苏张氏的手笑着说道,苏五婶在屋子里站了一会儿,转身回自己房间了。

苏家的老宅子,也就是现在苏爷爷和苏奶奶住着的地方,是有三间正房,两间西厢,以及两间东厢的。当年分家,苏家老大和苏家老二先分出去,西厢住着老三一家,还有一间是厨房,东厢则是住在老四和老五。

后来老四,也就是苏静森成家之后,也跟着搬了出去。东厢就剩下老五一家了,苏五婶过门之后,直接将两间屋子打通,彻底将东厢变成了她家的。

“四哥,今儿还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苏静木看着苏静森说道:“你这东厢的屋子,不要了吧?”

“嗯,不要了,怎么了?”苏静森疑惑的问道,苏静木瞅瞅苏爷爷,笑着说道:“我想给咱爹娘起房子,你那房子要是不要了,就作价卖给我。”

“说什么卖不卖的,给咱爹娘起房子也不能让你一个人掏,那房子,就当我给爹娘的吧。”苏静森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正说着,苏家老三苏静林进门了,慢吞吞的找了凳子坐下:“老五要买房子?不如买了我那屋子吧,我也该起新房了,手头有些紧。”

苏静木点点头:“也可以,按照市价,你那方子大概是二两银子,我给你三两,你看行不?”

“行,你看着给吧,咱们亲兄弟,你还能诳我?你准备什么时候起房子?我也好搬出去。”苏静林打个呵欠问道,苏家几个兄弟里面,就数苏静林长相最好看,白面如玉,丰神俊朗,一点儿都不像是村里人,甚至比苏五叔都像是读书人。

和苏静木说完了,苏静林又转头看苏静森:“老四,我听说你赚了一大笔?有什么进钱的门路,也提携提携三哥啊。”

“三哥,我那是一锤子买卖,直接将方子卖给人家了。”苏静森笑着说道,又有些疑惑,他这个三哥,向来是有吃有喝有地方睡觉就成,什么时候也关心起来赚钱的问题了?

有了疑惑就要发问,苏静林原先还不说,最后被苏爷爷问了,这才吐了口,原来是瞧上隔壁村子的一个寡妇了,想娶人家进门。只是这寡妇要的彩礼比较多,苏静林这才想着赚点儿钱。

“三哥,那寡妇品性怎么样?”苏静森刚问出楼,就听苏爷爷在旁边咳嗽了一声:“小荷啊,去和你四姐说说话,等会儿叫你四姐过来吃饭。”

苏清荷点点头,郁闷的走向门口,这下好了,偷听也不行了。

苏清兰是苏静林的前妻留下的独女,只比苏清荷大三岁,平日里就住在正房的最左边,和苏爷爷他们说话的正堂,也不过是一墙之隔。

苏清荷进门的时候,苏清兰正在抹眼泪。

“四姐,你怎么了?”苏清荷吃了一惊,赶紧开口问道,苏清兰抽抽噎噎的:“我爹要娶后娘了,村子里的人都说,有后娘就有后爹,以后我爹不疼我了怎么办?”

“四姐你怕啥,这不还有爷爷奶奶吗?”苏清荷爬到椅子上,坐在苏清兰对面拽着她的手:“再说了,过两年,你年纪够了,就让奶奶送你去镇子上的那个绣坊里,你自己赚钱了,害怕有人对你不好吗?”

苏清兰继续哭:“赚钱就行了吗?”

“那是自然的,你自己赚钱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用担心三伯不疼你了,然后不给你零花钱。”苏清荷使劲忽悠道,将苏清兰忽悠的恨不得立马就开始学女红。

“不着急,那绣坊不是只招收十二岁到十六岁的人吗?你还小呢。”苏清荷赶紧安慰道,心里则是想着刚才的谈话,五叔要给爷爷奶奶家起房子,那自家,是不是也能起个新房子?

他们家现在的房子虽然够住,但泥胚房子,总是比瓦房要冷一点儿的,夏天又比较闷热。若是起新房子,她是不是能说服自家爹娘在下面埋一套土暖气呢?

可是这暖气管子,要从什么地方弄?埋在地下,得不会生锈才行。这年代的农具都得从专门的地方购买,多买一套管子,肯定是不行的吗?

再说了,铁器容易生锈,材料也不行。这会儿也没塑料管子,更没有不锈钢的,砖瓦垒出来的估计透热效果不好,太浪费柴火,难不成就没别的法子了?

思来想去,苏清荷也只能叹气,总不能自己去研究金属物吧?这见鬼的年代。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苏清荷也换上了草料冬衣,摸摸足有两指厚,穿上以后就跟背了四五斤铁块一样的衣服,苏清荷已经连叹气的想法都没有了。

反正,这衣服虽然穿着不舒服,但好歹是能挡些风的。

“娘,今儿去镇上?”早上照例到厨房转一圈,瞧见苏张氏正将墙角的坛子打开,拾出里面的松花蛋,苏清荷赶紧问道,苏张氏点点头:“今儿正好一个月,咱们去置办一些年货,顺便瞧瞧杨掌柜那里的松花蛋做的怎么样。”

“娘,上次不是说要给宋大夫送一些的吗?”苏清荷猛然间想起来这个人,赶紧说道:“要不多带点儿吧?”

“哟,你还记得宋大夫啊?”苏张氏略微有些惊讶,苏清荷有些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当然记得了,我现在可聪明了,不光记得宋大夫,我还记得布庄的老板呢。”

“是是,我家闺女聪明着呢。”苏张氏笑呵呵的点头:“那就给宋大夫也带点儿,说起来,咱们那松花蛋方子能卖钱,也是托了宋大夫的福了。”

说着,苏张氏已经磕开手上的一个松花蛋了,瞧见里面确确实实是青黑色带着松花的蛋,这才松了一口气。那三百两银子,她到现在可都没敢多花,生怕这方子有问题,到时候要双倍赔钱。

苏清荷瞧得明白,嘻嘻笑道:“娘,咱们今天就吃这个吧?用这个煮粥,放点儿瘦肉。”

“好,听我闺女的。”苏张氏心情好,再加上前两天村子里有人杀猪,家里也买了些猪肉,自然是很大方的应了。苏清荷跟在苏张氏身后,假装不在意的提醒两句,忙了小半个时辰,大约是这个世界的第一锅皮蛋瘦肉粥总算是出炉了。

炮制药材

到了镇上,先将十来个松花蛋送到了医馆,正好宋大夫在,对于这个研究了新吃食的苏家,宋大夫还是有些印象的,看他们真的送了松花蛋过来,心里还是有些惊讶的。

“宋大夫,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请收下。”苏静森笑呵呵的将小篮子递过去,宋大夫摆摆手笑道:“不过是职责所在,并不是大事,这个东西还是拿回去让孩子们吃吧。”

说着,指了指苏静森后面的苏清荷,苏清荷赶紧摇头:“不要了,我家有,这个是送给宋叔叔的,宋叔叔就收下吧,凉拌着吃,可好吃了,还能熬粥。”

喊叔叔,那可是能拉近关系的。所谓人情,就是礼尚往来,就算是以后不能亲近到像是亲人朋友那样,好歹是认识个人,将来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在现代那会儿,医院里认识有人,那可是大事情。

六岁的小孩子童言童语的,逗的宋大夫哈哈大笑,也就不再客气了,伸手接了那篮子:“那我就不客气了,日后若是有什么麻烦,就过来问我吧。”

“多谢宋大夫了。”苏静森喜不自禁,赶紧给宋大夫行了个礼,又客气了一番,刚打算告辞,不提防苏清荷已经扒到桌子上了:“宋叔叔,我有事情想,嗯,请教你。”

宋大夫愣了一下,哈哈大笑:“小丫头还会说请教?来来来,给叔叔说说,你想请教什么?”

“我听人说,山药是一种药材,能做可多可多东西,那山药为什么不能卖钱啊?”苏清荷赶紧问道,她后来想了可就,忽然想起来,不光是六味地黄丸要用山药,还有金匮肾气丸什么的,那都是张仲景那会儿的方子,应该是早就出现了的。

也就是说,山药这种药材,已经是一味重要药材了。

宋大夫眨眨眼:“谁说山药不能卖钱的?你们家要是有山药,也能拿来卖啊。”

苏清荷转头看苏致安,苏致安也想起来之前那事情了,很是疑惑:“那去年,我挖了山药出来,拿到药铺去卖,人家都说不要啊。”

“你挖出来就去卖了?”宋大夫倒是听出问题了,苏清荷这会儿也明白了,新鲜山药入药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山药都是要炮制好才能卖的。

“这山药啊,是需要炮制的。零散的药材,我们药铺也只要炮制好的。没炮制的山药,顶多就是个吃食。我们药铺是不单独收生药的。”宋大夫含糊着说了两句,苏清荷倒是能想明白。

这种大的药铺,应该有自己固定的收药的地方。然后大批量的,是自己店里的炮制师傅出手。小批量的,应该是炮制好的才收进来。

苏致平在一边听着,这会儿等宋大夫说完了,才出口问道:“那宋大夫,炮制好的山药,是多少钱一斤?”

“二十文到五十文,得看药材的品质。”宋大夫转头看着苏致平说道,正好这会儿有人进来看病,苏静森赶紧说告辞,领着苏致平他们出去,接着就是去杨掌柜那酱菜铺子。

杨掌柜今儿也是在店里的,瞧见苏静森一行人,赶紧出来,伸手示意了一下:“老哥今儿过来是有什么东西要买?”

苏清荷看杨掌柜这态度,瞬间就明白了,看来,松花蛋是做好了,视线四处一瞟,果然瞧见放着酱菜坛子的地方,被挪出来一小块地方,搭了个板子,上面放了十来个松花蛋,前面的两三个是剥开的,估计是充作展览用的。

“做出来就好,我们也就是瞧瞧,万一方子出了问题,我们也好想想办法。”苏静森笑着点头,苏致平接着笑道:“杨掌柜可要抓紧时间,这眼看就要过年了,若是这会儿放出消息,大家知道这东西很好吃,年底这几天,杨掌柜定然是能大赚一笔的。”

“苏公子这话说的是,我也正想办法呢,这天气冷,东西也能放,所以我想着,将这松花蛋凉拌一下,然后放到门外,若是有经过的客人,可免费品尝一块儿,这样一来,也算是广而告之了。”

杨掌柜笑呵呵的说道,苏静森连连点头:“到底是当掌柜的,想的这办法就是好。既然掌柜的事忙,我们也就不多打扰了,这就告辞了。”

“我就不多送老哥了,老哥慢走。”杨掌柜也不挽留,只示意店里的伙计将人送到门口。

到了街口,苏静森又一弯腰抱起了苏清荷,转头看苏张氏:“孩子娘,去哪儿?”

“去集上,过年的东西还没买齐全。”苏张氏笑呵呵的说道,捏了一下苏清荷的脸蛋:“给小荷买花花戴好不好?”

苏清荷嘴角抽了抽,赶紧将脸上的表情扯成欢天喜地:“好,要花花,大大的花花,这么大!”双手比划了一下,惹的众人都跟着笑,苏张氏也笑着点头:“好好,就买这么大的。”

从镇子上回来,苏静森就出门了。花生一斤是七八文,多了是十来文,若是山药一斤就要二十来文,按照宋大夫说的,这还是少的。比较起来,种山药,貌似挺赚钱的。

只是他们家这边没人种过,他得找大哥二哥商量一下。

苏清荷趴在床上捏她的花儿,瞧见苏致安拎着小桶出来,赶紧喊道:“二哥,做什么去?我也要去。”

苏致安笑嘻嘻的举了举小水桶:“去河边钓鱼,你快点儿,大哥也去。”

苏清荷赶紧站起身,三两下冲到门外。和以前一样,苏致平苏致平路过谁家都要喊两声,冬天大家都闲的很,没到村边,队伍就扩大到十多个人了。

只是路过杨子家,杨子半点儿反应都没有。小虎在一边撇嘴:“杨子爹娘在家呢,肯定是拘着杨子念书,不让杨子跟咱们玩儿,算了,不喊杨子了。”

小狗子凑到苏致平跟前:“致平,你们过了年也要去读书?我听我爹说,你们家要买驴车是不是?”

“不是,是要买牛车。”苏致平笑着说道:“小狗子,你去读书不?要去的话咱们一起啊。”

“我不去,我家没钱。”小狗子略微有些沮丧的说道,他妹妹梨花跟着苏清荷:“姐姐,吃糖!”

苏清荷从兜里掏出来一小块儿麦芽糖塞她嘴里,转头和苏致安说话:“二哥,你去念书了,放学回来,记得要教我念书写字,我也要念书。”

“好,教你,不过学不会我可是要打你手板的。”苏致安笑嘻嘻的说道,做出个打手板的姿势,苏清荷撇嘴:“我才不会学不会呢,我聪明着呢,说不定到时候二哥还没我学得快。”

不等苏致安说什么,苏清荷赶紧接着问道:“二哥,咱们这里,距离海边近不近啊?”她想要的东西,很多都还得靠进口,若是距离海边太远了,那距离目标实现,也不知道得多少年了。

“海边?你听谁说的海边?”苏致安疑惑的抓了抓脑袋:“咱们这里,距离海边还远着呢。得走小半年,咱姥姥村里,有个人是跑商的,据说是去给海边。”

“跑商的?”苏清荷惊讶了,没想到小山村里还有跑商的人。

“嗯,跑商就是从这个地方进了一批货物,然后拉到另外一个地方卖掉,再从另外一个地方进了货物,到别的地方去卖点,赚差价。”苏致安还生怕苏清荷不明白,详细的解释了一下跑商的意思。

“哦,那他是不是一直不在家?”苏清荷眼珠子转转,赶忙问道,苏致安摇摇头:“不知道,不过应该是吧,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想,海边肯定有很多咱们这里没有的东西,我想看看。”苏清荷嘟嘟嘴,没敢多说,苏致安揉揉她脑袋:“你若是想见,咱们下次去姥姥家了,就多问问呗。等我长大了,就去海边给你多带一些回来。”

“好,那二哥要说话算数。”苏清荷笑眯眯的仰头说道,苏致安捏捏她鼻子:“那是自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说着,就到了河边,一群人各自选地方,苏致平和苏致安以及苏清荷找了个人少的地方,蹲在河边将上面的冰层砸出来个窟窿,然后将鱼饵扔进去。

这河面比较宽,中间也比较深,所以村子里的大人都告诫过家里的孩子,不准到冰面上玩耍,所以倒也没有人往河中间去。

苏致平手稳,坐在河边盯着水面,苏致安在一边有些坐不住。扭了两三回,扔下鱼竿:“大哥,我带小妹去挖蚯蚓。”苏致平只点了点头,并未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