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致安拿着小铲子,领着苏清荷开始翻找。这挖蚯蚓,也是个技术活儿,不是说哪儿都能挖到蚯蚓的,得找。苏致安倒是一把好手,没多久就找到一堆看起来像是蚯蚓排泄物的东西,往地面上倒些水,再用铲子挖开,就能从里面拎出来一条蚯蚓。

看着挺恶心的,苏清荷只说要跟大哥一起钓鱼,再不跟着苏致安了。

开荒买地

过了年,苏静森就准备带着苏致平和苏致安上镇子上去了,要去拜见学堂里的先生,然后交束脩什么的。苏清荷闹着也要去,苏静森没办法,只好也捎带上她。

先生家和苏静木的书铺就隔了一道街,环境挺好的,很是安静。苏静木带着他们一家人到学堂门口,敲了门之后,就有童子过来开门。

“请问陈先生在家吗?”苏静木笑着问道,那童子点点头,视线转了转,笑眯眯的问道:“你们是要上学的吗?请跟我来,先生正在书房里看书。”

苏静木点点头,往童子手里塞了一个纸包,里面包着两块儿点心。童子高高兴兴的收下,领着他们进了院子。随后自己去书房里禀告,没多久,就又出来带了他们往书房里去。

陈先生看着大约有四十多岁,长着手掌长的胡子,身形略微有些单薄,看着文质彬彬的。他旁边还站了个小男孩,十来岁的样子,白白净净,这会儿正转着眼珠子好奇的打量他们。

“陈先生好,敝姓苏,苏静木,这是家兄苏静森,此次前来,是为家兄的两个儿子。”苏静木上前行了礼,伸手指了指苏致平和苏致安:“家兄想让他们进学堂念书,请陈先生看看他们资质如何。”

陈先生微微点头,转头去看苏致平和苏致安:“你们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回先生的话,小子苏致平,今年十一岁。”

“回先生的话,小子苏致安,今年九岁。”

陈先生摸摸胡子,再问道:“在家中可曾读书写字?”

“并未。”苏致平和苏致安摇摇头,略有些不好意思。陈先生就换了个问题:“可曾想过,为何要读书?”

苏致平抿了抿唇,看看苏静森,苏静森倒是比两个儿子更紧张,拉着苏清荷的手心里满是汗水。苏致平又低头看看苏清荷,转头回答先生的话:“为了家人,保护家人,让家人生活的更好,也为了让更多的人像我的家人一样,平安富足。”

陈先生点点头,转头看苏致安,苏致安仍是笑嘻嘻的,这会儿摇头晃脑的说道:“为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读书可以明理,可以知道更多的事情。”

“不错,两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陈先生挂上笑容,点了点头说道:“明日起,就让他们到学堂去吧,我会教导他们的。”

苏静森大喜,连连给陈先生鞠躬:“多谢先生,多谢先生。”

说着,奉上猪肉十条,每条有两三斤重,十条就差不多是二三十斤。再从怀里掏出纸包,那里包裹着十两银子。旁边的童子接了过来,直接放到一边去了。

陈先生从桌子上拿过四本书,分别递给苏致平和苏致安:“这两本书,日后你们要随身带着,白日里我教导你们功课之后,晚上回去也要勤加练习。”

苏致平和苏致安跟着给陈先生行礼:“多谢先生。”

陈先生摆摆手:“行了,先回去吧,知道学堂在哪儿吧?明日里上学,记得带上笔墨纸砚。”

随后,苏静森就带着三个孩子告辞了。学堂就是这条街的最里面,苏静木带着他们到门前认了认路,就回书铺里去了。苏静森则是领着孩子们继续去牲畜集,打算先买一辆牛车回去。

牲畜集顾名思义就是买卖牲畜的,马匹较少,镇上除了大户人家,很少有人使用马匹。倒是骡子比较多,然后是牛羊,再然后才是鸡鸭鹅猫狗猪之类的。

苏静森家里虽然没有牛车,但是苏爷爷家里有,那时候苏静森也是跟着去买的,也算是有经验,所以挨个儿看过去,最终挑了一头半大的牛,开始你来我往的议价,以四两半银子成交。又花了半两银子,买了个挺大的车子。

两个配套,苏静森坐在前面赶车,苏致平和苏致安苏清荷则是坐在后面翻看刚到手的几本书。

“大哥,这上面的字真多。”苏清荷翻了两遍,上面都是繁体字,她能认出来的,只有是十分之二三。不是她文盲,而是这古代的字,和现代的繁体字还略微有些差别,读音和意思,差不多更大。

“嗯,等以后大哥学了这些字,回来就教你念书。”苏致平平日里虽然稳重,但也是个半大孩子,以前就喜欢读书,若不是因为家里没钱,大约这会儿已经能考童生了。

这会儿愿望实现了,一路上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苏致安也是,在一边跟着使劲点头:“小妹,二哥也教你读书认字,到时候咱们就能一起看书了。”

“小毛孩子,到时候你可别还没你妹妹会的多。”苏静森在前面笑骂了一声,苏致安大声回道:“才不会呢,我肯定比小妹会的多。”

苏致平凑过来问道:“爹,咱们什么时候买地?”

“这会儿就去,年前我和里正说了一下,让他给咱们留意着,今儿过去问问,看有没有人要卖地。”苏静森笑呵呵的说道:“若是没有,咱们就自己开荒。”

村里的规定,每人是五亩地,苏家总共五口人,所以现在家里是十五亩地。若是要开荒,今年不用交税,但是每亩要交开荒银子一两。

别以为古代的地是能随便开荒的,哪儿是田地,哪儿是山林,哪儿是荒地,这些官府都是有记录的,随便开荒可是要被治罪的。

里正家是在村子最中间住着的,苏静森直接赶着马车过去了。正巧里正在家,等苏静森他们进去,里正就直接问道:“静森是为了买地的事情来的?”

“是,劳烦里正了。”苏静森笑着说道,里正拿出两本册子翻了翻:“这地的事情,有两条路,一个是买,一个是开荒,咱村河边的那些地,还没开过,你要是开荒的话,就得要河边的那些了,只能开五十亩。要是买的话,今年有三户人家要卖地。一个是杨家,他们家大儿子出师了,想开铺子,老杨就想卖了地,有十亩,要给大儿子买铺子。”

“还有一家是村东头的王地主家,他家小儿子染上赌博的瘾了,欠了银子,王地主就想卖一百亩地。还有一家是村西头的乔老三家,他们一家子好吃懒做的,不想种地了,就要卖掉,总共是二十亩,你看看要哪儿的。”

苏静森犹豫了一下:“那地咋样?”

“杨家的你知道,和你们家的地就隔着四五亩,都是上好的土地,要五两银子一亩。王地主家的也是肥田,也是五两银子,乔老三家的原先是肥田,不过是荒废了一年,同样是五两银子。河边的就是一两银子,多少年都这样了。”

里正合上册子,笑着说道:“要我说,你要是多买的话,就买王地主家的,他们家可难得卖一回地。当然,杨家的也不错,乔老三家的就有些远了。”

苏静森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一百亩太多了,我买不起,现在我手头就两百多两银子。”杨家的就不想了,十亩地太少,乔老三家的确实是太远,几乎是隔着一个村子了。

里正笑着点点头:“那你看,要买谁家的,得尽早考虑,有好几家过来问要买地呢。”

苏静森也拿不定主意,想了一会儿就说道:“要不我回家商量商量,借借银子,行的话,就多买点儿。不行的话,咱就开荒。”

里正自然是没意见的,等苏静森起身走人了,就将册子送回内室了。

苏静森是先找苏张氏商量,苏张氏倒是想买一百亩地,同样是手头没银子,想了好大一会儿,才皱眉说道:“我娘家那里,倒是能借出来十来辆,只是咱们可差一半银子呢,不如问问五弟?”

“五弟那里也没多少吧,今年还要给爹娘起房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借。”苏静森叹口气,蹲在门边说道:“要不然,咱们索性买了杨家的,然后再去开荒算了。”

苏张氏不乐意:“开荒也得花钱,虽然明年不交税,倒是倒腾地什么的,你不用花钱?开个一百亩,你得请多少人来干活?还得管饭什么的,买现成的地,可正好赶上春播呢。”

苏静森摊手:“那咱们没有银子,你说怎么办?”

苏清荷在旁边听了大半天,趴在苏静森腿上出主意:“爹,咱们赚银子嘛,上次做了松花蛋赚了三百两,咱们再做一样别人都没吃过的东西不就有银子了吗?”

苏张氏点点她脑门:“你以为东西都是好做的?那松花蛋也不过是你凑巧弄出来的,你倒是说说,还有什么是咱们都没见过的?”

苏清荷嘟嘴,自己就是知道也不能说,说了肯定被人当妖怪烧死。凑巧什么的,有一不能有二啊,就是有二也不能距离这么近就出现。

要她说,倒不是直接开荒了,虽然只有五十亩,但是再买了杨家的地,这就六十亩了。嗯,三百两还绰绰有余呢。就是开荒的地不肥,种出来的东西至少有三年没收成。

河边偶遇

想要全部买下王地主家的田,苏静森就得去借三百两银子。三百两不是个小数目,普通人家,一年家里存着个十两银子,就已经算是小康家庭了。

像是苏家,往年连五两银子都存不住。每年也不过是能吃饱,有片瓦遮身而已。

所以思来想去,两个人不得不做出决定——开荒种地,顺便买下杨家的十亩地。这样一来,家里总共就有七十五亩地了。苏静森一个人,是绝对忙不过来的。

自家的地和杨家的倒好说,田里都拾掇妥当了,到三月份的时候铲铲草就行了。倒是那荒地,必须得尽早处理出来,也好赶上春播。因为那片地距离河边很近,所以苏静森是打算种一些水稻的。

到里正那里说明情况之后,里正很是爽快的将杨家也叫过来,当着两家的面将地契什么的都改掉。收好了这些地契,就剩下河边的荒地了,这些里正是没办法做主的,就转头问苏静森:“你看啥时候有空,咱们到县里去一趟,早点儿将事情办妥,你也好开始打理那些地。”

“听里正的,我倒是每天都空着。”苏静森笑着说道,里正想了想,就点头说道:“择日不如撞日,咱们明天就去吧,正好我要给我家小子送点儿东西。”

里正家的孩子,已经考取了童生。那孩子和苏致平一样大,小小年纪就考取了童生,柳村可就数他有出息了。这会儿是在县里读书的,一个月才回来一次。

“那好,明天去,我明天赶了牛车来接你吧?”苏静森点点头,笑着说道:“你也知道,我家那两个小子,今年去镇上读书了,每天我都得接他们回来,咱们到县里,回来估计也都下午了。”

“行。”里正笑道,拍拍苏静森的肩膀:“你倒是个有福气的,你那两个小子,我看着也是聪明的很,日后肯定能有大出息,现在浩明在县里读书,等日后他们两个也去了县里,浩明也能照顾一二。”

苏清荷忍不住偷眼瞧了瞧里正,这里正倒是会说话,这一时半刻的还不知道苏致平和苏致安的资质到底如何,就敢拉着苏静森套交情了。

不过,里正能对他们家另眼相看,那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苏清荷铁定不能在这会儿说让人家宋浩明不要照顾自己的两个哥哥了。

“多谢里正了,也要那两个小子争气才是,里正放心,只要他们争气,日后啊,是肯定能在县里作伴的。”苏静森也不是个憨傻的,马上就笑着应道。

里正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还破例将他们送到了院子口。

苏清荷被苏静森拉着手往家走,仰头看苏静森一脸笑容,转了转眼珠子,笑嘻嘻的晃晃苏静森的手:“爹,你明天要去县里?我也要去。”

“你去做什么?爹要去县衙,忙的很,到时候小心拍花子将你拐卖走。”苏静森捏捏苏清荷的小鼻子笑道,苏清荷嘟嘟嘴,扒着苏静森胳膊:“那就让娘也去嘛,我都没去过县里的。”

“爹,带我去嘛,我保证听话。”苏清荷毫无心理障碍的撒娇耍赖,苏静森也吃她这一套,被她晃两下胳膊,就有些犹豫了,苏清荷赶紧再接再厉:“爹,带我去嘛带我去嘛,我想看看县里是什么样子,县里的房子好看的话,咱们家也照着县里的房子起。”

买荒地花了五十两银子,杨家的地花了五十两,再加上给里正送礼,还有明天打点的钱,苏家现在还有一百多两银子。所以,苏静森和苏张氏就决定起房子。

毕竟,苏致平已经十一岁了,十五六成亲的话,现在也没几年了。早早的起了新房子,也好安心。

苏静森很宠爱女儿,瞧着女儿撒娇半天,最终还是应了下来:“好好好,明天带你去县里看看,你娘也去,咱们明天去酒楼里吃饭,让我闺女也瞧瞧酒楼是什么样子的。”

正进院门,让苏张氏也听见了这话,斜睨了苏静森一眼:“咱闺女是有大福气的,以后害怕没机会看大酒楼吗?今儿和里正说好了?”

“嗯,明天到县衙备案就行了。”苏静森笑着应道,将在里正家里谈的话说给苏张氏听。苏清荷听着无趣,索性拎着自己的小篮子出门了。

这小篮子,以前是苏清荷采野菜的时候用的。

虽说快到二月了,但是春寒料峭,外面还是有些冷的。苏清荷带着自己的兔毛袖手,晃悠悠的出门往河边走。说不定河边还有鸭蛋,自己能捡两个回来。

“哎,清荷?”刚到河边,就听见有人喊了一声,苏清荷转身,就见杨子正坐在河边的石头上。苏清荷走过去:“杨子哥,你在这里做什么?”

“没做什么,你来河边做什么?”杨子笑呵呵的拽着苏清荷的辫子拉了两下,苏清荷将辫子拽回来:“来玩儿,杨子哥,你今天怎么不去学堂啊?”

杨子也是在镇上念书的,不过他比苏致平苏致安早读了三年书。

“今天不想去了,先生说,我能下场试试考童生了,所以这段时间就自己在家里读书。清荷,你大哥和二哥都去读书了,就你自己在家,都玩些什么?”

杨子好奇的问道,苏清荷蹲□子挖河边的野菜:“我才没玩儿呢,我要念书,要做活,忙得很。杨子哥倒是清闲,现下坐在这里和我说话。”

“你在念书?念什么书?现在认识几个字?”听苏清荷说到念书,杨子立马来了几分兴致,趴□子看苏清荷:“让我瞧瞧你念的对不对。”

苏清荷眼珠子转转,笑呵呵的点头:“好啊,我会念千字文,杨子哥听好了——天玄地黄…”

苏清荷整整齐齐的背了一遍,这是看苏致平的书记住的,不过千把字,苏清荷翻了两天就背会了,只是苏致平他们才刚开始读书,苏清荷也不敢拿出来显摆,今儿倒是个好机会。

杨子一脸惊讶:“不错啊,小清荷,居然还会背千字文,那你会写不?”

苏清荷不好意思的摇头:“只会几个,杨子哥会吗?”

“杨子哥当然会,要不然,我教你吧?”杨子兴致勃勃的说道,从旁边拽了两根芦苇,分了苏清荷一根,开始在地上划拉:“天玄地黄…”

苏清荷跟着描,她现在能对上字,但是稍不注意,就会少写一两笔,所以,还得多多联系才行。而且,毛笔字这东西,真不是你会写就行了的,还得有风骨什么的。苏清荷现在也不求风骨,只求能写的一样大小一样工整。

“清荷可真聪明。”杨子不妨苏清荷只看一遍就能照着写下来了,很是惊讶,更是多了几分兴致:“来,千字文太少了,咱们写三字经,我先教你念。”

苏清荷连连点头,有了杨子做掩护,她肯定能早点儿自己看书。

学了一会儿,杨子就说要家去了,苏清荷也不在意,看天色还早,就在河边又逗留了一会儿。心里还是想着赚钱的主意,只靠种地,估计是买上十来顷都不行。

他们家现在连买一顷地的钱都凑不出来,更不要说十来顷了,所以,得先想个别的法子弄些进项。更何况,她还打算买海外来的种子,还需要大片的田地实验。

家里好好的田,爹娘是决计不会让她随意种东西的。除非是家里十分有钱,然后以她在爹娘那儿的受宠程度,才能弄过来十来亩自己倒腾着种东西。

哎,这个世界怎么就有糖葫芦了呢?要不然,她倒是可以抢占先机,先赚一笔。

因为她没看过这个年代相关的书籍,所以一般的东西,她现在还是不能随便动的。要想办法,只能从比较小的食物上面想。

心不在焉的用铲子挑起一块儿石头,苏清荷正要转个方向,忽然瞧见石头下面有几个白白嫩嫩的芽苗,心头微动,苏清荷就想起来了,豆芽这种东西,貌似还没有出现吧?

现在大家种的豆子,只有两个用途,一是用来做豆腐豆花,二是用来磨油。因为这个年代没机器,黄豆磨油产油量少,又有不少渣滓过滤不干净,所以在所有的油里面,豆油是最便宜的。

大批量的生产豆芽,貌似还没有出现啊。

想到这个,苏清荷心里就是一阵激动,但马上就又有了些沮丧。因为这个东西,她还真不想起来卖什么,卖方子?制作豆芽的方子?这个可不是松花蛋,少一样配料都不行,只要会种地,稍微动动脑筋,往这上面想想,十个人里面就有六七个会做了。

卖豆芽做的菜单?这个更是不可行,她现在还没摸到家里的锅铲,更没学过烹饪,忽然说自己会用别人没吃过的东西做菜,她娘不请跳大神的才怪!

思来想去,苏清荷都拿不定主意。最后,也只能先回家,准备发一盆豆芽菜,然后撺掇着自家娘亲给炒了吃。真不行,就搭配着卖,大不了少收点儿银子。

作者有话要说:豆芽作为蔬菜食用始于宋朝,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秕置盆中,铺沙植豆,用板压。及长,则复以桶,晓则晒之,…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盐、苦酒、香料可为茹,卷以麻饼尤佳。色浅黄,名鹅黄豆生。”这个之后,就不写清荷赚钱了,咱们的主要目的是种地~~~~有了钱做后盾,咱们小清荷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种地了~~~~~

邻里乡亲

苏清荷拎着小篮子回家,没进门就听见说话声:“苏四嫂,你们家可真是发大财了,这又是买地又是买砖头盖房子的,以后啊,可是享福了。”

苏张氏略带几分笑意的回道:“不过是运气好。”

随后一个带着点儿尖酸的声音响起:“苏四嫂可真是好运气,咱们这些人,一辈子都没这好运气,可比不得苏四嫂。将来苏四嫂要是享福了,可别忘了提携咱们一下。”

苏清荷皱皱眉,推门进去:“娘,我摘了野菜回来,晚上咱们凉拌野菜?”

那个尖刻的声音又响起来:“哟,这都赚大钱了,还吃野菜?苏四嫂,想必你们家现在也是天天大鱼大肉吃了,这野菜,看不上眼了吧?正好我…”

苏清荷没等她说完,只做出惊愕的样子:“王婶婶,谁说我家大鱼大肉的啊?我们家刚买了地,可没剩余的钱买肉吃了。婶婶家要是有大鱼大肉,不如拿来我们吃?”

那个妇人脸色沉了沉:“小丫头伶牙俐齿的,我家要是有大鱼大肉,那还用穿补丁衣服吗?我瞧着,你们家的日子可真是好了不少,这衣服上都没有补丁。瞧瞧,还有皮毛,这皮毛不便宜吧?”

“我爹娘聪明会赚钱,自然有钱给我买皮毛了。”苏清荷嘟着嘴说道,苏张氏扯了她一把:“你不是说要吃野菜的吗?去将野菜给洗洗,等会儿娘给你做。”

苏清荷点点头,转身出了屋子,苏张氏拿着鞋底扎了两针,笑着说道:“闺女被我宠坏了,有什么说什么,心直口快的,说话可能有些不中听,她婶子可别跟她计较。”

那妇人还想说什么,但是被旁边的人拽了一把,之前那个说话温和的妇人说道:“时候也不早了,我家那口子也该从地里回来了,我得回去做饭了,你们走不走?”

“走,张大嫂等等我。”另外一个人赶紧拿起旁边装着针线的小筐子跟着起身,有两个人都说告辞了,剩下的那两个也不好意思继续留在这儿,也都跟着起身了。

苏张氏将她们送到门口,转身去了厨房,见苏清荷正翻箱倒柜的找东西,就开口问道:“小荷找什么呢?”

“找个这么大的盆子。”苏清荷比划了一下,笑嘻嘻的转头看苏张氏:“娘,我今儿忽然想到个好主意,做好了,咱们就能再赚一笔钱了。”

“哦,什么好主意?”苏张氏也来了兴趣,进门到橱柜里翻了一会儿,拿出来个小盆子,还是个小铜盆,拎着沉甸甸的。苏清荷将盆子放到灶台上,这种盆子可不行,她等会儿还是去找个找个陶瓷盆吧,下面得有漏水的洞才行。

“我今儿看见地上小草都发芽了,就想着,这豆子是不是也能发芽,白白嫩嫩的,肯定很好吃。”苏清荷随口胡扯着:“我听爷爷说,饥荒的时候,草芽可是好东西呢。”

苏张氏笑着摇头:“你个小丫头片子,竟想歪主意,那草芽是好东西,可这会儿咱们家可不打饥荒。再说了,你爷爷说那草根是生吃的。你发了这豆苗,不是等着长豆子吗?”

“才不是,娘你等着,我一定会做出好吃的芽苗来的。”苏清荷做出不服气的样子,苏张氏本想阻止,但是想想家里也不缺这两把豆子,而且闺女聪明伶俐,说不准真能折腾出来点儿东西,也就笑着应道:“那好,娘可就等着吃你做的芽苗了。”

苏清荷也不在意苏张氏的打趣,抓了两把豆子扔到葫芦瓢里,将漂浮起来的撇掉,留下个大饱~满的好豆子,然后到外面拎了个破旧的陶瓷盆。

那瓷盆大约是用来腌菜用的,后来摔坏了,只留了个底儿,挺大的,苏清荷拿小榔头在盆地上敲个窟窿,然后又找了破抹布堵上,不漏水不行,漏水太厉害了也不行。

里面铺上一层河沙,然后再铺上豆子,一个挨一个,一点儿空隙也不留下。等铺好了豆子,再铺上厚厚的麻布,洒上水,端到灶台边放好。

这发豆芽,得维持温度,他们家的灶台里火种是不灭的,旁边的温度还算是合格。

苏张氏一边做饭一边瞧着苏清荷忙忙碌碌的,这会儿见她忙完了,就笑着说道:“这豆芽几天能发好啊?”

苏清荷正要说四五天,猛然间反应过来了,赶紧说道:“我也不知道,我见地里的麦芽发苗时间挺长的,该不会是要等到夏天吧?”

正说着话,苏静森也赶着马车将苏致平和苏致安接回来了。苏致安乐呵呵的冲苏清荷招手:“小妹,今儿又学了新东西,三字经,过来我教你。”

苏清荷撇嘴:“三字经我也会,我背给你听。”说着,就呱嗒呱嗒的开始背,还不敢背的太多,不过这也足够让苏致平和苏致安惊讶了:“小妹,你什么时候学的这个?”

“今天,杨子哥教我的。”苏清荷得意洋洋的冲苏致安做鬼脸:“二哥肯定还没我学的多!”

“谁说的,我比你学的多多了?今天是没做好准备,明天一定能背的比你多。”苏致安很是郁闷,平日里教导自家小妹,发现小妹聪明的不像话,读一遍就记住了,比自己聪明多了,这也就算了,好歹小妹还得靠自己教着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