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子从海边回来,还会到洪桥县吗?”苏清荷抿抿唇,无视自己爹娘的脸色,只赶紧问道,那沈公子挑挑眉:“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说不准。”

苏清荷心里有些失望,苏静森再次拦住了苏清荷的话头:“沈公子,别听她小孩子家家的乱说,她能有什么事情要做?小孩子一时调皮,还请沈公子不要放在心上。”

沈公子笑着摆摆手:“苏大叔,既然是小孩子的心思,那听听也是无妨的,小姑娘,你先说说,若是我还会到洪桥县,你可是有什么事情要我做?”

“我想要些种子。”苏清荷眨着大眼睛飞快的说道:“我听人家说,世界很大,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们往日里见的也不过是其中几样,我想瞧瞧,海边都有些什么种子。”

那沈公子愣了一会儿,好半天才笑道:“小姑娘知道的倒是不少,好,我答应你了,若是我还回洪桥县,就给你带一些海边的种子回来。”

苏静森赶紧说道:“沈公子,不用费心,她小孩子家家,不过是捡着别人的话听了几句,不一定有那心思去种呢,您不用太当回事儿。”

苏清荷撇嘴:“爹,我是真打算种的,你看,我都打算买书了。我前几日不是和你说了吗?以后,我要种出很多很多庄稼来,和别人的都不一样的。”

苏静森无语,他之前还以为闺女是胡闹的。虽然答应要给她买书了,但是也想着,就是闺女不看,将来也能等儿子给自己念念,然后学学书里是怎么种田的。

地里刨食的人,对于读书人,心里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敬畏。对于书本,更是能当做稀罕宝贝的,书上的话就是神佛老天爷的话。所以,苏静森也相信闺女说的,读这些书,就能将田种的更好。

倒是没想到,小闺女居然还打算说到做到。

沈公子在一边哈哈大笑:“小姑娘小小年纪,倒是挺有志气的。”

“那是当然,我也要学这个写书的人,将来写一本种田的书。沈公子,您要是帮我带回来了种子,我必定会付钱的。”苏清荷很是坚定的点头说道,虽然人小,但是这会儿眼神里透漏的那种决心,以及脸上那种认真,让原本还有些好笑的沈公子,都忍不住诧异。

一开始瞧见这小姑娘,只不过觉得有些可爱。小小年纪,就站在书铺中说是要买齐民要术。当时是忍不住有些好笑的,就是男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大约都想不起来会读那种书吧?

就像是掌柜的说的,这书,一般上都是当官的在看。其实,就是当官的买了,也不一定会看的。真正关心民生大计的,才会去念这种书。

而这小姑娘,不足案头高,却在听了掌柜的话之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来,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七八岁的小孩子,聪慧的像是一只小狐狸。

自己那掏钱买书的行为,虽然有给见面礼的意思,但大部分,还是想瞧瞧那小姑娘,到底会有什么反应吧?惊喜,疑惑,戒备,这些,可都不像是小孩子能有的。

而且这小姑娘志向倒是不小,种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买到天下尽有种子,口气可真不不小。不过,不小不是才好吗?有这个志气,日后,说不定还真会成功。

只是可惜了,有这种志向的,却只是个小姑娘。若是男子,将来还怕不会成就一番事业吗?

心思急转,沈公子面上却半分都不露,也不驳苏清荷说要付钱的事情,只点头笑道:“若苏姑娘真能写出那样一本书,也是利国利民的,此等名留青史的事情,我怎么能错过?苏姑娘放心,但凡有机会,我必然会为苏姑娘带回种子。”

苏清荷大喜,赶紧作揖:“那就多谢苏公子了。”

苏静森和苏张氏都有些不安,虽说这半年知道自家闺女胆子变大不少,只是像这种事情,他们还是觉得,闺女有些太妄为了。这沈公子一看就知道不少一般人家的孩子,万一要是惹恼了这沈公子,还不定会发生什么呢。

张张嘴,苏静森正要说话,就听宋浩明在一边笑道:“前几日我去陈先生那里探望他,只听他赞致平致安两兄弟聪慧非凡,却未想到,连小荷妹妹,竟也是如此不凡。”

苏清荷眨眨眼,难怪里正一家对他们家的态度和以往不太一样了。陈先生亲口赞了自家两个哥哥,那宋浩明回家是必然要对里正说的,那里正也就会存了几分亲近心思了。

既能为儿子拉拢一些同道之人,将来也好相互扶持,也好让苏家和自家亲近亲近,将来留几分情面。果真是人精,难怪人家能是里正。

“连小荷妹妹都有如此雄心,我也不能落后于小荷妹妹,日后,小荷妹妹但凡有所需,尽管开口,为兄必然竭尽全力。”宋浩明笑着说道,这少年虽然只有十一二岁,却大方豪爽,说笑间让人心生好感。

苏清荷笑嘻嘻的点头:“宋哥哥放心,日后我要是想请人帮忙,必定会先找你的。”

里正又接过去说了几句,就将这件事情给岔过去了,等轮到苏静森开口了,事情已经被决定好了,他张张口,着实不知道应该说点儿什么。

说让人家沈公子别帮忙吧,人家都已经说了,这是名留青史的事情,是一定要帮忙的。他也只能一个劲儿的说,是麻烦了人家,想要先将种子钱给了,倒是让沈公子好生推辞了两番。

吃了午饭之后,宋浩明和沈公子相携回了县学。瞧着天色不早了,苏静森他们也就决定回去了。路上转到学堂,接了苏致平和苏致安兄弟,等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微微擦黑了。

“小荷。”苏清荷一下车就想往屋子里跑,只是没等她进房间,身后就传来苏张氏的声音,略带了几分薄怒,苏清荷心里忐忑,暗道要倒霉了。

她爹娘能忍到这会儿,可真有几分不容易。

“娘。”讨好的冲苏张氏笑笑,苏清荷朝苏致平和苏致安挤眉弄眼,想让这两个帮忙求情。只是,苏致平和苏致安一脑门的雾水,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自然是没办法求情的。

“小荷,过来!”苏静森将牛车系好,转身也来了正屋,坐在椅子上,一脸严肃的看苏清荷。苏致平点了油灯放到桌子上,苏致安趴在苏张氏身上笑嘻嘻的问道:“爹,娘,小妹做错事情了?她年纪还小,爹娘慢慢教着,她聪明机灵,总会懂的。”

苏致平跟着点头:“是啊,爹,娘,可别气坏了身子,小妹还小呢,有什么事情,咱们慢慢教导。”

认错发誓

苏静森和苏张氏虽然没有念过书,但是他们明理,那沈公子和他们家非亲非故的,清荷却对人家提出那种条件,是一种很失礼的事情。

再加上清荷今年七岁了,男女七岁不同系,乡村里虽然不是太在意这种事情,小姑娘十二三还照常下地帮忙干活,镇子上也有十五六的小姑娘当街卖菜什么的,但是,那和清荷情况不一样。

苏家不用清荷出来养家,那沈公子若是答应帮忙,就是要经常和清荷接触的,沈公子又不是村子里那些知根知底的,随随便便攀扯一下,就能牵扯出一些亲戚情分的。

万一将来清荷说亲了,被人察觉她和一个非亲非故的少年郎私下接触了几年,那清荷的闺誉还要不要了?

“你可知道你今儿做错了什么?”苏静森坐在一边,除了开头那句话,他接下来就没再说一句话了,毕竟,管教女儿是妇人家的事情,他不能说太多。

清荷低着头,捏着手指头,细声细气的认错:“对不起,爹,娘,我知道错了,我今儿不该随随便便和那沈公子说话,也不该求他帮忙。”

苏张氏气的脑门疼,这闺女说话也是个清楚的,很显然是知道自己错哪儿了,只是知道自己错了还那样做,这情况就更严重了!

“既然知道错了,你还那样做?”苏张氏视线转了转,落到屋门后放着的扫帚,再看看小闺女,有些不忍心,但是不打又不行,万一小闺女日后走上了错路,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想着,就咬牙说道:“致平,去将那扫帚拿来。”

苏致平大惊,苏致安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平日里家里最受宠的就是小妹了。以前就是这样,自从卖了松花蛋的配方赚了钱之后更是这样。因为小妹不仅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还是个有福气的,能为家里带来运气的。

爹娘平日里别说动小妹一根手指头了,就是重话都不曾说过一句的。今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小妹那样子,好像还有点儿不知悔改的意思。

“娘,我真的知道错了,我以后不这样了。”苏清荷也有些惊了,赶紧跪下抱住苏张氏的腿,两眼泪汪汪的看苏张氏:“我以后就不出村了,只留在家里,我一定听娘的话好不好?”

苏张氏顿了顿,伸手在苏清荷背上拍了一巴掌:“你可是想明白哪儿做错了?”

“想明白了,娘,我长大了,不应该那么和陌生人说话,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苏清荷认错态度很诚恳,就差发誓说以后绝对不和亲人意外的男人说话了。

她这样姿态,倒是让苏张氏有些无处下手。若是闺女倔强,她倒是好教训。这会儿见苏清荷目光清澈诚恳,神态认真严肃,心里就软乎乎的,再看看儿子根本没给自己拿扫帚,怒气就又是减少了一些。

“小荷,娘是为了你好,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都七岁了,你看看王拐子家的艳霞,才五岁,要天天帮着她奶奶做饭干活,她都比你懂事儿。”

苏张氏喋喋不休的说教,苏清荷耷拉着脑袋一一应是,倒不是不在意苏张氏的教育,她也是有听进心里的,并且做了反思。毕竟,苏张氏是这个年代土生土长的人,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媳妇和娘亲,她多听苏张氏的话,绝对没错。

但是,若是事情重来一遍,她还是会如此做的,只是,必然要想个更全面的方法。比如说,偷偷和哥哥商量,让哥哥们去接触那沈公子。

毕竟沈公子看起来就有些不俗,而里正家的儿子又是个聪慧多学的,借着让哥哥们和宋浩明接触的机会,趁机接近沈公子,也是能达到目的的。

虽然有些利用人的卑鄙嫌疑,但是,这种田也是利国利民的嘛,将来铁定要有他们一份功劳的。咳,苏清荷讪讪的打住脑袋里的盘算,乖顺的认错:“娘,我真知道错了,日后那沈公子若是送种子过来,就让大哥和二哥去和那沈公子接触,我再也不和他乱说话好不好?”

见苏张氏脸色略微和缓,苏清荷赶紧撒娇耍赖:“娘,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您别生气了,气坏了身子我是要心疼的,爹也会心疼,哥哥也会心疼,您别气了。”

万般保证,苏张氏这才噗嗤一声笑出来。苏静森点点她额头:“说了可要记住,别说一套做一套,日后要是再做错,我保证让你娘打你一顿。”

苏清荷赶紧点头,苏张氏瞧着天色也不早了,就起身往厨房走,准备今天的晚饭。

“爹,我今天也没有说假话,我想要一块儿地,自己种东西。”苏清荷又凑到苏静森身边,巴巴的说道:“我要种很多很多东西,然后赚大钱。”

“小孩子家家的,要什么地!”苏静森不当回事,斥道:“等过段时间家里盖房子了,院子圈大一些,给你留一块儿菜地,你自己随意折腾。”

苏清荷有些不愿意,只是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能弄出来一块儿菜地已经很不错了。况且,今天爹娘还这么生气,若是说的多了,说不定以后连种地的机会都没了。

苏静森到院子里去收拾农具明天要到镇上找中人,然后招短工,准备到河边去开荒。

苏致平和苏致安这才凑过来询问苏清荷,看她是为什么被责骂,苏清荷撇撇嘴,将今儿发生的事情说了:“大哥,二哥,以后你们要多替我留意一些农书,我真的是准备干出一番大事的!”

大约因为都是小孩子,苏致平和苏致安倒是没有嘲笑苏清荷的志向,甚至还有些震撼,自家小妹一个女娃娃都有这种心思,自己身为男子,若是输给了小妹,也未免太没有面子了。

“好,小妹你放心,二哥以后一定给你留意着。”苏致安拍胸脯说道,苏致平想的更多,笑着揉了揉苏清荷的小发髻:“小妹尽管去做吧,哥哥也要认真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才能护得住你。”

苏致安眨眨眼,略微有些不明白,苏致平就给他解释道:“小妹以后要真是研究出来很多种地的办法,能赚大钱,那肯定会让很多人注意到小妹的,我们要是没有本事,小妹说不定就得跟黄员外的六姨太一样,硬是被黄员外抢走当小妾了。”

十二岁的苏致平和十岁的苏致安,自然是知道小妾和正妻的区别的。

苏致安神色也认真起来了,很是严肃的点点头:“大哥说的是,我们一定要有出息才行。我们现在就去复习功课吧,以后,我要更努力学习。”

苏致平笑着点点头,从背篼里拿出了书本,坐在桌前开始研习功课。苏清荷也凑过去,翻看自己今天刚得手的《齐民要术》,有不认识的字,就请教两个哥哥。古言难懂,也得哥哥们解惑。

当然,苏致平和苏致安再怎么聪明,也不过是刚上学,有时候对于苏清荷的问题,也是回答不上来的。于是,两兄弟越发的下定决心,回头必定要好好学习才是。

到了第二天,苏静森送苏致平和苏致安两兄弟去学堂,顺便找了中人。准备找二十个短工,以及一班建筑工。

这个时代的建筑工,基本上都是一个村出来的团体,都是有些压箱底功夫的,比如说地基打的特别牢的,砖缝填的特别严实的,墙壁垒的非常平整的,除非是随随便便盖个草房,否则,就得请这些正规的建筑工。

“我带着短工去开荒,房子这边,我和大哥二哥打声招呼,让他们来帮忙照看着,工钱和大家的一样,饭菜就在爹娘那边做,让娘和大嫂二嫂帮忙。”

苏静森回来之后说道:“咱们要争取早日完工,开荒比较急,一天下来得多吃些东西,所以中午还是往地里送些饭菜吧。”这个年代,种地的人都是早上下地前吃一顿,晚上下地回来吃一顿,中午就是带着馍,喝两口水。

“嗯,我想着,中午给做一大盆菜。”苏张氏比划了一下:“他们吃的饱了,干活自然就会快一些。”

苏静森点头:“就是这个意思,又让驴干活,又不给驴吃饭,没这道理。”想了想,又说道:“咱们这房子,要多盖几个屋子,致平和致安的屋子分开,正房三间,东西两厢要不也是三间?”

苏张氏想了想点头:“东西厢各三间,再加两间倒座房吧,当仓库什么的,反正屋子多了不发愁。”

苏清荷在一边争取利益:“爹,娘,要盖个这样的茅房——”说着,拿着树枝在地上比划:“放倒后院,要盖两个小屋子,爹和哥哥们一个,我和娘一个,要有门,屋子里只有茅道,茅坑要在屋子外面,盖上石板。”

苏静森笑着点头:“好,小荷说盖啥样的就盖啥样的。”不过两个茅厕,又不用特意打地基,也用不了多少砖头,省事的很。

做饭送饭

苏张氏在厨房里切菜,苏清荷搬着小凳子坐在灶台前烧火。苏奶奶一边和面一边笑着说道:“你们起了新房子,这屋子里的家具要不要换一换?”

“原先想着是换的,毕竟小荷也大了,屋子里得有两个柜子什么的。”苏张氏意味深长的看着苏清荷笑道:“现在准备着,以后也就不多忙了。”

大伯娘苏李氏笑着接话:“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家清芳,就是以前准备的东西少了,现在才手忙脚乱的。”

“大嫂,清芳的好日子近了,你以后和大哥可就享福了。”二伯娘苏宋氏一边将旁边的大锅掀开,将里面的米饭全部都盛到一个木桶里,一边笑着笑话:“致山今年也有十四了,大嫂有什么打算没?”

“十四也不算很大。”苏李氏笑着摇摇头:“我还等着致平和致安呢,等他们两个以后考上了举人,当大官了,还有什么闺女我们找不着?再说,致山上面还有个清花,得等他二姐出嫁了才行。”

说着,又笑着问道:“清芬今年也有十五了吧?你们看好了人家?”

苏宋氏略有些骄傲的仰头:“那是自然,清芬长的好看,我可舍不得胡乱配了人家。正好,她姥娘前段时间过来,说是隔壁镇子上,有个张掌柜,今年十八,和我家清芬也算是年纪相当,她姥娘就说,要撮合撮合看看,成了,那就是好事,不成也没啥。”

他们柳村是属于西边的达丰镇管辖的,再过两个村子,是隔壁承平镇,也算是比较繁华,不过比不过达丰镇。

苏清荷扒着桶沿看了看,里面不是纯白的米饭,而是夹杂了一些高粱米,看着就有些不太好看。不过,这年头,除非是地主家,要不然纯米饭还是不多的。

另一口锅子里蒸的是馒头,自然也不是白面的,而是掺杂了一些高粱面。不过,苏家现在也算是有钱了,这高粱面就不用那特别粗糙的,而是特意多磨了几遍,细细的,除了味道,口感和白面都差不多了。

馒头圆圆胖胖软软乎乎的,捏一下就很大一个坑,吃一口甜糯香软,苏清荷捏了一块塞嘴里,继续蹲下烧火。苏张氏笑着拍拍她脑袋:“可是饿了?早上让你多吃些东西你不吃,这会儿饿肚子了倒是知道吃了。”

苏清荷咽下嘴里的馒头,撇嘴说道:“早上刚起来,娘你就让我吃那么油腻的东西,我都吃不下嘛。”

“哟,小荷还嫌弃了?这可是上好的五花肉。”二伯娘苏宋氏在一边笑道,捞了一块儿放到苏清荷嘴边:“你尝尝,好吃的很,可不油腻。”

苏清荷想了想,将馒头掰开,让二伯娘将肉块放到馒头中间,咬一口笑道:“二伯娘,你做的可比我娘做的好吃多了,我娘就拿这肉在锅里炒了两遍,然后就让我们吃。”

苏张氏佯装生气:“既然你二伯娘做的菜好吃,就将你送给你二伯娘当闺女行不行?”二伯娘大笑,伸手搂了苏清荷:“那正好,之前我就想要清荷当我闺女了,长的漂亮又聪明,又是有大福气的,我可是稀罕着呢。”

大伯娘苏李氏在一边敲敲盆子:“行了,可别说笑了,也到中午了,让致山他们几个将饭菜给送过去。”

开荒那边和盖房子那边,都是要送的。分成两份。一份是大堂兄苏致山送到新房子那儿,一份儿是二堂兄苏致岩送到河边。大伯苏静青和二伯苏静树两家,都是只有一个男孩子,三伯家还没孩子。倒是显得老四苏静森家的孩子多了,两个男孩呢。

“娘,我也去,我瞧瞧开荒开了多少。”苏清荷赶紧起身,苏清兰原本在一边帮忙洗菜,这会儿过来笑道:“那我帮忙烧火吧。”

苏三伯和隔壁村子小寡妇的事情,最终还是苏爷爷和苏奶奶妥协了,已经订好了日子,等苏静森家起完了房子,就要给苏静林起房子,然后小寡妇进门。

苏清芳是三月份出嫁,好日子也不远了。大约是喜事多了,苏爷爷和苏奶奶这段时间也特别精神,脸上笑容也更多了。

“好,小兰在这里烧火。来,奶奶告诉你几件事情。”苏奶奶让清兰在一边坐下,絮絮叨叨的开始说话,苏清荷听了两句,大抵是教育苏清兰以后要是被后娘欺负了,就过来老院儿找爷爷奶奶帮忙什么的。

苏清荷跳着出了院子,苏清花在外面洗衣服,瞧着苏清荷,笑着招手:“小荷,昨儿做的豆芽菜还有没?那个吃起来挺好吃的。”

苏清荷原本打算用这个豆芽菜再换点儿钱的,但是苏静森和苏张氏前两天忽然决定,要将生豆芽的法子交给妯娌,然后让她们卖豆芽。

苏爷爷和苏奶奶当时高兴坏了,直说苏静森和苏张氏为人老实诚恳,苏大伯和苏二伯也万分感激,这几日,家里的人感情更好了,原本苏清荷心里的那一小点儿不舒服,现在也没了。

“还有,今儿做了豆芽炒肉,二姐,你家的豆芽长出来没有?”苏清荷笑嘻嘻的问道,苏清花摇头:“只长出来这么一点儿,你大伯娘说,等长出来了,一半拿过来做菜,一半送到镇子上卖掉。”

“那好,多卖钱了,还能给大姐买嫁妆。”苏清荷摇头晃脑的说道,苏清花哭笑不得的拍她脑袋:“小孩子家家,知道什么是嫁妆?你不是要往地里送饭?还不赶紧叫你二哥去。”

苏清荷吐吐舌头,出了院子到自家新房子那里,苏大伯领着苏二伯苏三伯,以及大堂兄二堂兄,都在这里帮忙盖房子,苏清荷扯着嗓子喊:“大堂哥,二堂哥,要送饭了。”

不一会儿,半人高的新墙后面就出来两个少年,十四岁的苏致山和十三岁的苏致岩,两个人摘掉脑袋上罩着的布兜,笑呵呵的问道:“今儿中午都是什么菜?”

“豆芽炒肉,猪肉炖白菜,萝卜肉丝,还有大骨头汤。”苏清荷仰着脸笑,苏致山朝后喊了一声,又出来两个小子,一个是苏清荷老姑家的孙子,一个是苏清荷姑姑家的儿子,她都得叫表哥。

四个人和苏清荷一起去了老院儿,两个人一组,担了饭菜,就直奔目的地。苏清荷跟着后面,很快就到了河边,苏静森拿到地契后,回来找了户长,户长就带了人量了五十亩地,然后打下了地界。

所谓的地界,就是在那地边的四个角上,挖一两米的深坑,埋上青砖或者是木橛,不过木橛容易腐烂,要经常换。这样有了分界的凭证,也会减少土地纠纷。

“爹,吃饭了!”苏清荷张手喊了一声,干的热火朝天的一群人里面,苏静森抬头回了一声:“哎,一会儿。”说着,转头喊道:“大家都歇歇,吃了饭咱们再继续。”

说完,率先抗了铁钎往地头走。他是主人家,他不停手,别人也不好意思不干活去吃饭。

“小荷,今儿做的什么菜?”苏静森笑呵呵的问道,苏清荷又回答了一遍,转身往地里走。说是河边的荒地,但是距离河面还有至少五十米。

除了零星的芦苇,就是一片荒草。放火烧过之后,就要用铁钎重现翻一边土,草根拣出来扔掉,然后将河里挖出来的淤泥给盖住。

苏清荷心里盘算了一遍,这会儿已经是快要二月了,再种别的粮食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先种一茬早稻。早稻差不多和麦子一起收获,按照爹娘的计划,是要种高粱和花生的,多少年了,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是这么种的。要么,就是将高粱花生换成黄豆之类的。

但是苏清荷却打算,先种一些山药。高粱倒是不挑,但是贫瘠的土地,种出来的高粱也不会收获太多。花生更是娇贵,稍微少点儿肥料,挂果就要少一半了。

山药就不同了,这片地挨着河,是粘土,上下土质一样,中间没有出现断层,又有上面的河淤泥打底,再加上开荒挖地比较深,算是将地面给翻了一遍,头一年种山药正好。

只是,怎么说服爹娘,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不过,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不愁。

“小姑娘,看出什么来了?”旁边吃饭的人瞧着苏清荷一脸严肃的研究土块儿,就忍不住想逗逗她,苏清荷扔下手里的泥,拍拍手笑道:“看这里的地适合种什么。”

众人哄然大笑,一群人虽然不说是种地老手了,也各个都是有些经验的,现在看一个七岁的女孩子一本正经的说研究地里种啥,那可不是一般的搞笑。

苏静森不乐意了,敲敲碗沿:“都笑什么呢,我闺女可聪明着呢,前段时间刚买了一本和种地有关系的书看,我闺女肯定能种出来好东西的。”

到底是拿人家的钱干活的,倒也没多少人继续笑了。苏清荷撇撇嘴,过来和苏静森说话:“爹,和里正伯伯说一声,将那块儿地也划给咱吧?”

上梁搬家

苏静森抬头瞧瞧,是自家的地和河面中间隔着的那块,咬了一口馒头,略有些含糊不清的问道:“你要那个做什么?”

“挖池塘。”苏清荷笑着说道:“可以养鱼,种莲藕,还可以种菱角。”挨着河,也好换水,好处多着呢。

苏静森笑哈哈的摇头:“傻闺女,你还想养鱼啊?你打算用什么养?这可不是扮家家酒,里面事情多着呢,你爹我都不会养鱼,这离河边又近,说不定哪天河水就给你带跑了。”

再说种莲藕什么的,他可从来没见人种过,那可是在河里长的东西,和地面上的不一样。他能种出地面上长的东西,可不会倒腾这水里的东西,到时候一分赚不到就算了,可别什么都赔进去了。

苏清荷瞧着周围的人都在听他们说话,只嘟嘟嘴,将地上散乱的碗筷收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