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对对,就是黄香暖席,你们听不听啊?这可是个好故事的。”苏张氏笑着问道,苏清兰率先捧场:“听,听!四婶,你讲吧,我最爱听故事了。二伯,停一下车子,我要去四叔那个车子上。”

苏静树无奈的停下车子,过去抱了苏清兰下来:“你个臭丫头,在这个车子上听不见啊?”

“在这个车子听的不方便嘛。”苏清兰吐吐舌头,爬上苏静森的车子,靠苏张氏身边:“四婶,你讲吧,我最爱听四婶讲故事了,对了,小荷,你带好吃的了没?”

“带了,不过只能吃这么点儿,等到了镇上,咱们再去吃好吃的。”苏清荷掰了半个玉米饼给她,笑嘻嘻的说道:“娘说给我买点心,你也去吧。”

苏清兰瞧了一眼苏董氏,笑呵呵的点头。

苏董氏面色不怎么好看,不过,苏张氏已经开始讲故事了,苏清花和苏清芬都表示很捧场,她就是想说什么,这会儿也没办法开口了。

卖掉花生之后,一群人就要分头行动了,苏大伯和苏李氏领着苏清花和苏致山,苏二伯和苏宋氏领着苏清芬和苏致岩,剩下苏董氏和苏清兰,以及苏静森一家。

苏董氏站在车边,看了一会儿笑着说道:“小兰,娘带你去买好看的头花?”

“不用了,娘,我和小荷一起去买好吃的,对了,娘带有钱吗?”苏清兰眨巴着眼睛看苏董氏,苏董氏脸皮抽了抽,再看看苏静森和苏张氏,笑着点头:“带了,既然是和小荷去买好吃的,不带着点儿钱也不方便,娘这里有几个铜板,你可要装好了,千万别掉了。”

苏清兰接过那五六个铜板,笑的甜滋滋的,点了点头,就转身站到苏清荷身边了:“小荷,上次五婶带咱们去吃的那个酸杏子挺好吃的,咱们去买几个。”

苏清荷笑嘻嘻的点头,然后,就想到一个和杏仁有关的东西了——杏仁茶,她上辈子,可是经常吃这个东西的。

39

杏仁茶又好吃又美容,还能养肝明目,所以苏清荷是很喜欢吃这个的。

因生怕街上卖的杏仁茶不干净,所以苏清荷一般都是自己买来了配料做的。主配料就两样——杏仁粉和糯米粉,副配料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想着苏清荷就有些心动,这个方子若是卖出去,那个杨掌柜要是再大方一些,银子什么的,那就不跟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一想到未来自己能抱着盒子数银子,苏清荷差点儿没将嘴巴笑歪了。

“喂,小荷,你笑什么呢?”正美着,就听苏清兰在旁边说道:“杏子里面的那个仁不好吃,可苦了,上次我吃了一个,差点儿没苦死我,小荷你可不要吃那个啊。”

苏清荷一边点头,一边郁闷,刚才光顾着想好事情了。完全没想到,这杏仁,还有南杏和北杏之分,北杏是很苦的,不太适合做杏仁茶。而且,这杏仁粉,铁定也不能用他们这里山野杏子里面的仁儿,又小又苦,完全不能用。

要用,就得从药房买,或者是从别的地方购进才行。

这种不是用随便地头就能见的东西来做出的吃食,必定不能用自己偶然做出来这个借口,所以,必须得有个合理的解释才行。而有了合理的解释,再去卖方子,说不定就又有冲突了。

若是古书上看来的方子,杨掌柜必然是不会给太高的价钱的。毕竟,这方子只要多翻翻书,还是能找出来的。

苏清荷越想越觉得,操作难度太大了,目前以她的能力,不太可能。但是放过这个赚大钱的机会,她又有些舍不得。正犹豫着,就又听苏清兰说道:“小荷,你看,这个头花好看不好看?”

苏清荷往旁边瞧了两眼,粉色的纱布掐出来的花朵,颇新鲜,这东西一新,就带出几分好看了。苏清荷拿着那花在苏清兰头上比了两下。这会儿苏清兰梳着的还是双丫髻,苏清荷两边都放着摆弄了一下,然后点头:“挺好看的,四姐你要买这个?”

“我觉得这个也好看,你觉得哪个好看?”苏清兰看看其他的,又有些犹豫了,担子后面的卖货婆婆笑着说道:“小姑娘可真有眼光,我这头花,都是从京城进货的,好看又新鲜,京城里的姑娘都带这样的头花,姑娘这么漂亮,带上两朵,那可是比京城里的姑娘好看多了。”

苏清兰笑的羞涩,眼神晶亮:“真的啊?你这东西真是京城里来的?”

苏清荷也挺想买几个的,虽然这东西没有现代的精致吧,样式也不多。但是,好歹是装饰品,女生一向喜欢装饰品的,没钱买金的玉的,就暂且买些布的。只可惜现在年龄小,也只能用这些比较幼稚的。

反正也带不了多久,这种地摊货也是能入眼的。条件不高,就不要追求太高。苏清荷一向很知足。好吧,其实这头花,还有个目的,至少能让人觉得不奇怪。

七八岁的小女孩子,哪个不爱美?没瞧见苏清兰已经挑花眼了吗?自己要是不喜欢,那才是让人奇怪的。

“那是,我赖婆子在这里卖了多少年的货了,从不骗人,小姑娘不相信就问问周围的人,我这东西,可都是拜托人从京城里买回来的。小姑娘要不要?你今天不要,到明天,可就没有了啊。”那婆子笑呵呵的说道,又指了指旁边的几个:“知道前面那个花生铺里的沈掌柜吧?他家有个小姑娘,可最喜欢我这里面的的头花了,每次都是十个八个的买。”

苏张氏在旁边乐呵呵的瞅着姐妹俩讨论哪个头花好看,见她们真想要,就在一边问道:“这头花多少钱一个?”

“看小姑娘长的漂亮,又真心实意喜欢我这头花,那就十文钱一个吧,我算你们便宜些。”那婆子瞅了瞅苏张氏,顿了一会儿才说道,苏张氏撇嘴:“你这花,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上好的纱布掐出来的,看,这里都有些线头冒出来了,再看这花式,去年咱们镇上流行牡丹花,前年镇上流行石榴花,大前年流行蔷薇花,你看看你看看,这个牡丹,这个石榴花,这个蔷薇,怎么可能是今年京城流行的花样?”

赖婆子摆手:“你这娘子,不知道就不要乱说,这边放的,能和那边的一样吗?你要是要这边的,三文钱一个,随便挑,随便捡。但是这边的,可都是新的,你瞅瞅,这可不是牡丹花,这是芍药花,还有这个,京城里最流行了,玉兰花,你看,带一个,小姑娘立马好看多了吧?”

苏张氏挑眉:“我也不和你拌嘴,你卖东西的,说是哪儿进货,那就是哪儿进货的。你看,我们诚心买,你卖完了也好收摊子回家对不对?你说个实价,行的话,咱们多买几个,不行的话,咱们就上别处瞧瞧。”

“娘子这话说的中听,你诚心买,我也诚心卖,咱们都诚心对不对?那我也不要那么高了,咱就要个本钱,八个铜板,这可是最低价了。”赖婆子犹豫了一下说道,伸手指比划了一下。

苏张氏摆手:“哎,婆婆,咱诚信点儿嘛,啥也别多少了,五个铜板,你看行,咱们就买了。”

“娘子你这还价可真是…哎,真不行,五个铜板我婆子进货都进不来。”赖婆子摇头,将苏清荷手里的头花拿回去放到盒子里:“要不然,娘子就上别家瞧瞧?”

“怎么会进不来呢?你进货肯定得进很多的,价钱必定便宜。婆婆,你也薄利多销是不是?你看,我们一下子就要买走你不少头花,你好歹给个便宜价钱啊。”

苏张氏又将那头花拿回去放到苏清荷手上,赖婆子不满意,伸手比划:“八个,可不能再少了。”

苏张氏咬定五个,苏清荷和苏清兰眼睁睁的瞅着两个人你来我往,然后在苏静森将苏致平和苏致安送到学堂,拐回来找他们的时候,吃惊的看着苏张氏数了二十五个铜板,然后拿了四个头花,正是她们两个之前瞧中的。

“怎么,买头花了?香你怎么不买个?”苏静森瞧了瞧两个女孩子手上的头花,笑着看苏张氏,转头又看了看摊子,伸手拿了个外面包银的簪子:“这个怎么卖?”

“呀,大兄弟好眼光啊,这可是我摊子上最好的东西了。不问你多要,一两银子。”那赖婆子瞧一眼,立马就笑开了。苏张氏嗔道:“这么贵!我不要,有钱不如给小荷她们买点儿好吃的。”

“哎,娘子你这话就不对了,大兄弟一片心意,怎么能不要呢?”赖婆子在一边打趣,苏张氏脸色一红,正要说话,苏静森已经抢先说道:“六钱银子,行的话我就要了。”

赖婆子咂咂嘴:“你们两个,可真是夫妻!六钱不行,看在这娘子买了我婆子的头花的份上,我给你们个便宜价,我也不多说,七钱,行的话就拿走,不行的话几位再转转。”

苏张氏打算开口,那边苏静森已经掏出来荷包了,里面的银子是早先在家里剪过的,一钱银子一个小疙瘩,苏静森数了七个出来,递给那婆子,那婆子在小秤上称了一下,从下面抽出来个小布包,长短正好能装住那簪子:“给,包上吧。”

苏静森接了那包,却没将簪子装进去,而是随手插在苏张氏头发里:“带着就行。”

其实七钱银子也不亏,那簪子虽然是包银的,但是外面那一层,大约就有两三钱的银子了,再加上前头那个花和坠子,也值了。

苏张氏脸色通红,白一眼苏静森,转身拉着苏清荷和苏清兰往前走。苏清荷咧嘴笑,转头冲苏静森做了个鬼脸,苏静森脸上有些尴尬,转头不搭理苏清荷。

苏清兰倒是瞧不出什么,拽着苏清荷兴高采烈的研究她的头花。

因着天气凉了,能吃的菜也少了,所以苏张氏还打算买些酱菜。这十里八乡的,还数得上杨掌柜的酱菜铺子了。再加上上次还做成了一笔生意,心里先熟悉了几分。于是,转了一会儿,一群人就去了杨掌柜那酱菜铺子。

当然,一个掌柜,是不可能天天守在酱菜铺子里的。他这酱菜铺子,天南海北的特色产品,只要你能叫得上名字,基本上都会有。生意做的特别大,掌柜除非是有重要事情,就比如说,之前那个独一无二独家销售的松花蛋方子,否则,还真不会轻易过来。

所以,当苏清荷他们在铺子里看见杨掌柜的时候,还真是大大的吃了一惊。

“杨掌柜,原来您也在啊。”苏静森略有些拘束的打招呼,杨掌柜抬眼瞧见他们几个,笑着点点头:“嗯,几位要买酱菜?正好了,今儿有一批新货过来,你们也看看有什么想要的,我给你们八折。”

“杨掌柜客气了,您忙您的,我们也就随便买些酱菜。”苏静森赶紧说道,杨掌柜客气了两句,就转身掀帘子去后院儿了,店伙计赶紧上前询问,看他们要买什么酱菜。

苏清荷眼珠子转转,笑嘻嘻的说道:“杨掌柜不是挺忙的吗?今天怎么会在这里啊?”看杨掌柜那样子还有几分着急,难不成是有什么事情?

店伙计摇摇头:“今儿凑巧了,小姑娘,你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我们这里刚进了一种葅,有甜的有辣的,你要不要尝尝看啊?”

苏清荷转头看苏张氏,苏张氏点了点头:“那我们就看看吧。”

苏清荷挠挠下巴,跟在苏张氏后面插科打诨。杨掌柜和她非亲非故,打听太多不好。更何况,就是打听出来了,她又能做什么?还不如赶紧看看喜欢哪一种泡菜呢。

40

不过,没过两天,苏清荷就清楚杨掌柜那天为什么会出现在店铺里了。因为苏静木,也就是苏家五叔,回老家的时候说了一件儿事情——县令派了人到各个商铺里收取了保护税。

县里的商铺收不够,各个乡镇里,也得给了孝敬才行。

苏家五叔的书铺也没有避免,一个月五两银子,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是也不算少。有些百姓,种一年的田地,都不一定能攒够五两银子。

苏清荷听闻这件事情,倒是有些担忧了,她不是担忧别的商铺。苏五叔的书铺,以前的时候可能是赚不够五两银子的,但是自从书铺改名为图书馆,一个月纯收入还是能交上这保护税的。

她担心的是,这县令果然是个贪官。甚至,还是个聪明的贪官。头一年,不动声色的打探情况,眼看着站稳脚步了,没有地头蛇来为难了,马上就开始张嘴咬肉了。

这一开始,还不大口咬,而是慢慢的,一点一点儿的开始。被咬的,虽然有点儿疼,却还不至于疼的要起来反抗。于是,就让县令得手了。

那明年,这县令的胃口会不会变大?

再到后年,县令若是连任了,又摸清楚了洪桥县百姓的底线,是不是就更糟糕了?那三年后,自家两个兄长考试,会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苏清荷发愁了好几天,整日里闷闷不乐的,苏静森和苏张氏很是担忧,一天三次的问。苏清荷也只能先将事情给放到一边,继续每天开开心心的当个乖闺女。

到了十一月的时候,那个沈公子终于回信了。说了两件事情,第一件特别重要,是让宋浩明给捎回来一些种子。沈公子开玩笑说,这种子种出来的东西,也就是用来玩赏的,并不能当做粮食。只是正巧这段时间没有别的种子,苏清荷又想要写独特的东西,所以才让人送来的。

并且详细描述了一下这种植物的特性——花朵有白色的有粉色的有玫红的有紫色的,还有嫩黄色的,多种多样,都比较好看。而花期过后,这种植物会长出桃子一样的果实,再过一段时间,会炸开,露出白色的绵软物,远远望去,和大片的云朵一样,特别好看。

只看描述,都让苏清荷激动的想要哭了。若真是自己心里想的那个东西,那这个沈公子,可真是帮大忙了。苏清荷高兴的也不往下看第二件事情了,直接拎过包裹瞧里面的种子。然后,她就忍不住了,直接扒着那袋子褐色的种子,傻呵呵的笑了起来了。

“小荷,后院那地你还要不要了?”正傻笑着,忽然听苏张氏在门外问道:“你要是不种了,那娘回头撒点儿白菜萝卜什么的。要不然,就等开春了再种?总不能种点儿麦子吧?”

“嗯,娘先种白菜吧,我等开春了再种。”苏清荷回忆了一下棉花的种植时间,赶紧出门说道:“娘到三月份的时候,一定得给我留出空地啊,我要种特别重要的东西。”

“多重要啊?说你也没个定性,之前还和你爹说,要种山药,这山药是啥时候种?我见山上的那种,都是这会儿长成的,你也没翻翻书,看那个什么时候能种。”

“娘,我看过了,山药是要三月份的时候种的,到时候,让爹将咱家的地分出来两亩种呗。”苏清荷笑嘻嘻的撒娇,反正这个山药,是书上明确写有的,倒也不怕自己乱出主意。

到时候,只要让爹听了自己念的话就行了,也不用担心种不活。

而棉花就比较麻烦了,自己以前没见过,可以说,整个大华朝也没多少人见过,自己是不可能直接说,那棉花是要怎么种的。而这次,连沈公子的名头都借用不了了,因为这信回头是要让大哥审查的。

“你就折腾吧,要是白白浪费了那两亩地,回头你爹肯定得揍你!”苏张氏白她一眼,又有些担心:“光说种山药之前,万一那山药卖不出去怎么办啊?”

“娘,那山药是补药,卖不出去咱们自己吃呗,你和爹老是干活,一点儿都不爱惜身体,卖不出去正好,给你们补补身子。”苏清荷晃晃手里的书说道:“书上说了,山药有补精益气的作用,还叫做小参呢。”

“真这么好?”苏张氏有些不相信,苏清荷点头:“真的,不信你回头问问大哥,他那天也瞧见了,还很赞同种山药呢,娘你就放心吧,肯定不会糟蹋了那两亩地的。”

苏张氏撇撇嘴,嘀嘀咕咕的往外走,还是那两句,一边担心苏清荷糟蹋了地,一边郁闷苏静森宠着闺女,这是地,可不是什么别的东西。

苏静森正扛着铁锹往家走,听着苏张氏的嘀咕,很是哭笑不得:“你那会儿不也同意了吗?再说了,闺女多有天分啊,说种黄金米,就能种出来黄金米,闺女要种山药,那肯定也是能种好的啊。”

苏张氏拿着瓢子舀水,白一眼苏静森:“你就向着她吧,总有一天,她就不要一两亩地了,她要一二十亩,看你给不给!”

“给,怎么不给?要是挣钱了,别说一二十亩,就是一二百亩,我也给买。”苏静森特豪爽,苏清荷高兴的赶紧给苏静森献殷勤,捏胳膊捶肩膀,忙的团团转,苏张氏都气的说不出话了,索性专心和面,不理会这爷儿俩了。

有了期盼,时间就过的很快。几乎是转眼之间,苏清荷就迫不及待的脱掉了沉重的草料冬衣,换上了有些轻的芦絮夹袄,虽然芦絮不保暖,但也聊胜于无。

瞅着天气暖晴,苏清荷就将放了一冬天的棉花种子给找出来,摊在院子里晒了起来。晒完之后,还得选种,因为种子不是很多,所以,苏清荷得仔细着挑选,就怕错过了一个。

然后等苏静森有空了,就央着苏静森在后院的地里挖上一条条浅沟,撒水施肥这种事情,是半个月前就做好了的,棉花也是比较金贵的,苏清荷可万万不敢掉以轻心。

“小荷啊,这种子是啥东西?”苏静森一边干活,一边笑着问道,苏清荷摇头晃脑:“我也不知道,沈公子也没仔细说,不过,他给的黄金米都那么珍贵,想来这个也是挺珍贵的。”

“那你知道怎么种?这样弄对不对?”苏静森停下动作,有些迟疑的问道,苏清荷很骄傲的抬头:“爹你太小瞧我了,之前沈公子写信的时候有描写这种东西开花的时候是什么天气,我一算就算出来了嘛,你瞧,咱家的六点红,是夏天开花,然后就是春天播种吧?这个肯定也是啦,反正都是只能种一年的东西,肯定有相似的地方。”

苏静森想了想,觉得也是,都是只长一年,难不成还能秋天种下去,然后等来年夏天再开花?

“那这撒水施肥什么的,你弄清楚了?”苏静森再次问道,苏清荷撇嘴:“爹,这个摸索摸索不就会了吗?你看地里的庄稼,哪个是不用浇水施肥的?呀,爹你别问了,反正,我觉得这么做是对的,就觉得肯定能种出来。”

苏静森赶紧点头:“好好好,那我就不问了。不过你可得小心点儿,这么珍贵的东西,万一给种坏了,那沈公子还不得让咱们赔钱?对了,你大哥上次不是看沈公子的信了,然后说那个黄金米,他明年派人过来瞧瞧吗?那咱今年是不是多种点儿黄金米?”

“咱就那么点儿种子,他想看见很多,咱们也种不了很多啊。”苏清荷眨眨眼,不当一回事的摆摆手:“爹还跟以前一样好了,沈公子又不是什么大官儿,他看他的,咱们之前也给他种子了,算是补偿了他的定金,也不用担心他将剩下的都弄走,他不是那么坏的人。”

苏静森见闺女说的言之凿凿,也就不再多想了。仔细想想,闺女平时说话也挺有道理的。怪不得道观里的那个道士说,自家闺女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

现在不仅是给家里带来了好运气好福气,还能看书知道那么多道理,可真是自家的宝贝。

“娘,我去河边拣点儿野菜啊。”等忙完了地里的事情,苏清荷就挎着小篮子准备出发了,还拎着个长长的木头棍,上面绑着一个木头叉子,这是准备去够榆钱的。

苏张氏应了之后,苏清荷就兴冲冲的出门了,准备先去叫上苏清兰,好歹苏清兰比她自己大几岁,个子也够高,肯定能勾到鲜嫩的榆钱的。

没想到,刚出门没走几步,就瞧见杨鹏程了。苏清荷见他一脸失落,就忍不住好奇:“杨子哥,怎么了?你看着好像不开心啊,是不是有什么难过的事情?”

看着苏清荷关心的脸,杨鹏程忽然发现,面前的小姑娘好像是长大了,身量也抽高了,看起来,和去年的那个小女孩子,有了很大的差别。而且,看起来也漂亮了不少。

想着,心里忽然就有些难过和不舍。去年,自己还是经常有机会教苏清荷读书写字的,这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又活泼可爱,很是讨人喜欢。

再过两年,这小姑娘,或许就要被很多小伙子喜欢了吧?

“我明天就要走了。”想着,心里又不高兴了几分。停了好大一会儿,杨鹏程才轻声说道:“我大哥赚钱了,在镇子上买了房子,我们明天就要搬走了。”

41

苏清荷有些吃惊,但随后又有些恍然大悟,杨鹏程家里条件本来就不错。父母手头有余钱,这才送了杨鹏程去读书,前面又有个大儿子负责赚钱,早就应该是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的。

“明天就走啊?杨子哥你们的新房子在什么地方?”苏清荷笑着说道:“要恭喜杨子哥了,杨子哥上次童生试也过了,搬去镇上的话,就能更认真的读书了,将来一定能考中秀才,再考中举人,然后当状元的!”

杨鹏程盯着苏清荷看了一会儿,笑着点点头:“谢谢小荷妹妹的吉言了,若是以后我真当了状元,就给小荷妹妹一份儿大大的礼物,好不好?”

“好,那杨子哥可要努力了。”苏清荷点头,示意了一下自己的篮子:“杨子哥,我要去摘榆钱,你去不去?杨子哥明天搬家,今天会不会很忙?杨叔和杨婶忙的过来吗?”

“忙得过来,不过些许小东西,我大哥也让人驾了车子过来,大件儿的已经搬走了。”杨子一边说,一边跟着苏清荷往河边走,这会儿苏清荷也不打算叫苏清兰了。

毕竟,杨鹏程都已经十二岁了,而苏清兰也有十一岁了,应该是避着嫌了。她虽然也过了八岁,但和七岁其实也没多大区别,倒是不用太在意。

“小荷,以后我要上县学读书,可能就不回村子里了。”犹豫了一下,杨鹏程还是说道:“我走了以后你会不会想我?”

“当然会啊,杨子哥就跟我大哥一样,我肯定会想的嘛。”苏清荷笑嘻嘻的说道,将篮子放到地上,举了棍子准备叉两枝榆钱树枝下来,只是个子有些矮,踮着脚就有些用不上力气了,差点儿没摔倒。

杨鹏程从旁边拿过了木棍,使劲一掰,那树枝就掉下来了,苏清荷赶紧过去捡起来,将上面的榆钱挑嫩一些的,捋下来放到篮子里。

“我们会有很长时间见不了面啊,小荷你认得字了,不如我给你写信?”杨鹏程继续问道,苏清荷无所谓的点头:“杨子哥你可以先写给我大哥和二哥的,我现在要写信,还得让我大哥和二哥看过才行的。”

杨鹏程想了想苏家两兄弟的态度,瞬间打消了这个想法,那两兄弟不给他使绊子就好了,还让他们传信?那就当着他们传个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信件吧。

哎,好端端的就要搬家了,这一搬家,可就见不到这么可爱漂亮的小荷妹妹了。说不定再过几年回来,小荷妹妹都要成亲嫁人了。多好看一姑娘啊,又聪明能干,将来也不知道便宜了谁。

要是自己能娶了小荷…打住打住,小荷才八岁!

杨鹏程晃着脑袋,苏清荷还在一边好奇:“杨子哥你怎么了?有虫子掉在脑袋上了?要不要我给你看看?”

“不用了,我忽然觉得脑袋有点儿晕。”杨鹏程讪讪笑道,又折断两根树枝:“小荷,你…”顿了顿,还是没说出来,杨鹏程将木棍递给苏清荷:“这会儿时间不早了,你还要勾榆钱?”

“嗯,我要回去蒸点儿榆钱饭吃。”苏清荷笑眯眯的说道,抬头看杨鹏程:“杨子哥你是不是有事情要做?那你忙你的事情吧,不用管我,我一会儿就也要回家了。”

杨鹏程点点头,伸手揉了揉苏清荷的脑袋,转身走人了。

苏清荷也没多想,继续勾自己的榆钱去了。这个拌上玉米面,蒸熟之后用蒜汁儿调了,好吃的很。她特别小的时候,家里穷,吃不上饭,家里桌子上是常见这个的。

吃完了榆钱,再接着吃槐花儿。熬到五月,烧青麦穗吃。到了六月,麦子熟了,才能吃上黑面饭。白面和黑面,差别就是打面的时候过滤的遍数,讲究的人家多虑几次,那面就越发的白细了。不过,丢掉的东西也多了。

“小妹!”一筐子快满的时候,苏清荷就听见有人在远处喊,抬头就瞧见自家大哥和二哥站在牛车上对她招手,苏清荷笑嘻嘻的拎着篮子往车边跑:“爹,你们回来了啊?”

“嗯,弄的榆钱?”苏静森笑着抱了苏清荷上车,一边甩鞭子一边说道:“晚上回家让你娘给蒸蒸,绊点儿香油,好吃的很,想吃甜的,还能绊点儿白糖。”

苏清荷摇头:“爹,我要绊玉米面!”

“玉米面?”苏静森有些不明白,苏清荷笑嘻嘻的说道:“就是咱家那黄金米面啊,我觉得这个名字太长了,不好听,那玉米上面的白点儿,又跟白玉一样,还有那中间的轴子,也跟玉一样,所以我就叫它玉米面了。”

苏静森一贯宠爱女儿,当即点头:“小荷这名字多贴切啊,那上面的白点点,可不就跟白玉一样?玉米玉米,还挺好听的,那趁别人都还不知道这东西叫啥,咱们就叫它玉米吧。”

“爹说的真对。”苏清荷在一边鼓掌,苏致平将她拽下来:“小妹,今儿早上给你留的功课看完了?今天认识多少个字了?描大字了没有?”

“大哥,你留的字太少了,我都认识了。”苏清荷眨巴着眼笑道:“我瞄了十张大字,大哥回头检查检查。大哥,今天先生讲了什么?有好听的故事吗?”

“有啊,今天讲的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苏致安在一边接着说道:“回头我给你讲讲,小妹,今儿你那棉花种好了?”

之前苏清荷说过这个事情,他们兄弟都是知道的。

“都种进去了,咱爹可能干了,大哥和二哥也得帮忙才行,明天要帮我挑水浇地。”苏清荷趁机提要求,他们家虽然是让苏致平苏致安上学了,但是并不娇宠,一般上他们放学回来,还是多多少少要做些事情的。

农忙的时候,就得下地,等苏静森他们回家的时候,才能跟着回家。农闲的时候,通常就是苏清荷指挥着他们做些事情了。

“好,小妹前几天不是跟着三姐学做绣活儿了吗?我们帮你挑水浇地,小妹是不是应该帮我们做个荷包什么的?我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带出去见人就行。”苏致安笑嘻嘻的说道,苏致平跟着点头:“不要求你绣花了,上面只要绣上名字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