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森不服去的嘟囔,苏张氏扬扬手里的扫帚:“你再说一遍?”

“不说了,反正都是你有理,赶紧吃饭吧,这院子你昨天不都扫过一遍了吗?又不是咱家的院子,你扫那么仔细做啥?”苏静森赶忙坐到一边,看了一眼苏张氏手里的扫帚,一边往自己碗里撕馍片一片问道。

苏张氏弯腰继续扫地:“你昨天吃过饭了怎么今天还吃啊?这院子虽然不是咱家的,但是咱还要在这儿住半个月呢,难道你打算天天住在垃圾堆里?”

苏静森赶忙点头:“我说不过你,你先去吃饭吧,我等会儿替你扫。”

“不用了,我扫完了。”苏张氏说着,将扫帚靠在墙边,转身到井边洗了手,这才转身去了厨房。瞧见苏清荷正在灶台前忙乎,就过去好奇的瞧了瞧:“你在干啥呢?一大早的,弄的啥?”

“我炸几个酥肉丸子,等会儿咱们带上,中午就在外面喝点儿汤,也别回来做了。”苏清荷一边说,一边用锅盖挡着,又往锅里扔了几个酥肉丸子,然后将另一边金黄的给捞出来。

苏张氏擦擦手,接了苏清荷手里的漏勺:“你边儿吃饭去,我给你弄。”

“咱俩一块儿不快点儿吗?”苏清荷笑嘻嘻的说道,负责在一边团丸子,然后顺手就丢在锅里,苏张氏则是看着火候,瞧熟了,就赶忙捞出来放在一边控油。

忙碌完,已经是辰时末了。因为打算在街上逛一逛,所以苏静森并没有赶车,三个人就是打算走过去。

一路上苏清荷瞧见有什么好玩的,就都买下来,准备回去送人。等走到某一条街的时候,苏清荷就发现了,这条街卖的东西,还挺文雅的,从头到尾,街上总共有六个书铺,七个文房四宝铺子,四个古玩铺子,两个成衣铺子,还有三个茶馆,六个饭馆,两个酒楼。

“爹,我觉得,这附近肯定有学院。”苏清荷打量了一下路上的行人,伸手拉了苏静森的衣袖。这过往的,十之□都是穿着儒服的,前面肯定有书院!

“真的?那咱们去瞧瞧。”苏静森立马来了兴致,转头看苏张氏,苏张氏点了点头:“瞧瞧也行,万一致平和致安也是选了这儿的学院,咱们也算是摸摸情况。”

说着,几个人就走到了街头,然后就瞧见,街头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建筑,很庄严肃穆的感觉,上面挂着大大的匾额,写着奔马书院四个大字。

也不知道这会儿是不是快到了饭点儿,那大门竟然是开着的,从门口能瞧见,一大片的院子,中间栽着不少花草。三面都是屋子,因为距离有点儿远,也瞧不见那屋子里是不是有人。

门廊环行,庭院深深,正中间的有个亭子,亭子里挂着一个特别大的铜钟,此刻正有人拿着抹布在擦拭那铜钟。

84、三大书院

也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形成习惯了,这条街上人虽然不少,但经过书院的时候,却都安静了一下。苏静森也被感染,低声和苏清荷说话:“闺女,这就是三大书院之一的奔马书院?”

苏清荷点点头:“看着挺像回事儿的,也不知道另外两个书院是在什么地方,咱们都看看就好了。”苏静森连连点头:“是得都看看,要不然都不知道书院长什么样子。”

她倒是挺相信那陈先生的,毕竟,陈先生也是要为陈青云打算的,那么,肯定会为自家儿子挑选一个十分合适的书院。但是,适合陈青云的,却不一定适合苏致平他们。

据说,三大书院的教育风格是不一样的,这可不是现代社会,只要你书念的好了,不管是哪个大学毕业的,都能凭着自己的专业只是找到好工作。哪怕是找不到工作,只在家宅着,也能凭着知识赚银子养活自己。

这古代读书人,考试就是为了做官。做官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看你会不会写诗,也不是看你是不是文高八斗出口成章,更不是看你会背几本四书五经。最重要的,还是人脉。同窗同年同乡,这都是至关重要的。

陈青云本身占了个同乡同窗,还是师兄弟,所以完全没必要跟着陈青云再跑了,这交情已经奠定下来了,就要开拓新交情去了。

所以,最好了,还是他们自己瞧瞧。

几个人正往院子里张望着,就见左边的一个房间,忽然打开了房门,一个穿着深蓝色儒服的少年走了出来。那少年长的挺好看的,就是一脸傲气,有点儿眼睛长在头顶上的感觉。

出了房门,那少年就沿着走廊往大门处走去,有短衫打扮的下仆,见那少年经过,都赶忙行礼:“见过李少爷。”

那少年俱都不应,只昂着头走到门口,瞧见正在正门口的苏清荷等人,皱了皱眉,语气不怎么好的问道:“你们是什么人?站在书院门口做什么?也不瞧瞧这里是不是你们来的地方!赶紧让开,该去哪儿呆着就去哪儿呆着!”

他话音刚落,就听旁边有人说道:“哎,李少爷,这奔马书院可不是你家开的,人家站这里关你什么事情?有本事,你让你爹来将人抓走啊!”

那李少爷面色黑了下,转头使劲瞪了一眼说话的人:“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做什么关你屁事儿?有本事,你也找个有权有势的爹啊!”

先前说话的少年面色变了变,哼了一声,转身走人。李少爷也没看苏清荷等人,就好像忘记了他们三个一样,得意洋洋的哼了一声,也跟着从另一边走了。

苏清荷机灵,转身去问旁边铺子的老板:“掌柜的,李少爷是什么人啊?怎么看起来那么嚣张啊?”

“哎呀,小姑娘,你可别乱说话,那李少爷,可是郡守大人的儿子,你说他坏话,小心他真将你抓进大牢。”那掌柜虎着脸说道,只是脸上带着笑,咋看咋让人觉得是小虎苏清荷的。

“那另外一个呢?他还敢和李少爷吵架呢,难道他爹的官儿比郡守大人还大?”苏清荷又问道,掌柜的哈哈大笑,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小姑娘,一看就是外地来的是不是?”

苏清荷大为惊讶:“这个您都能看出来?”

“不是,只是瞧你不太清楚这奔马书院的情况,所以猜的。”掌柜的摇头说道,苏清荷更感兴趣了:“这奔马书院是啥情况?不瞒掌柜的,我家两个哥哥要进书院读书,我只听说,这太原郡有三个很大的书院,所以想先瞧瞧这书院是什么样子的。这奔马书院,可有什么规矩之类的?”

“规矩是有的,这奔马书院,想必你们也打听过了,只招收有钱或者有权的学生。”这会儿也没生意,所以那掌柜的也有兴趣和苏清荷聊天了:“所以一般人对这奔马书院印象不太好。”

苏清荷赶紧点头,就好像现代的贵族学院一样,说起来是将同样身份地位的学生放在一起,可以帮助他们培养人脉,将来生意场上有帮手什么的。但若是普通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进去了,十有□是要被欺负的,这就好像是将一只羊给放在了狼群里。

她刚这样想完,就听掌柜说道:“其实呢,这奔马书院,实际上是有很大好处的,你想啊,这书院里来来往往的同窗好友,不是有钱就是有权,你以后要是考上了举人,只凭借这同窗的助力,那肯定是能得一个缺的,将来还不是前途大大的有?”

苏清荷嘴角抽了抽,他们家没权没钱,看来,这奔马书院是去不了了。

“但是有的有钱吧,他没权,到了有权的人面前,就低了几分,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容易互相看不起,然后打架吵架什么的,你说对吧?”掌柜的又说道,苏清荷赶忙点头,那绝对是的,这年代商人的地位和现代的可不一样。

“然后啊,这奔马书院的规矩就是,同窗之间,不许打架,不许仗势欺人,一经发现,是要被开除的。所以,之前那个李少爷才会只说回去,而不是找人将另外一个给打一顿。”

苏清荷这才恍然大悟,深深觉得,学院的院长可真是高人。不过,这种学院虽然好,却只适合某种人群,她家两个哥哥都是普通人,还是不要走这种路线了。

回头将这分析给苏静森说了一下,苏静森咂咂嘴,很是有些可惜,照他看来,人脉是很重要的,若是能进了奔马书院,说不准自家儿子就要少奋斗十年了。

可惜了,自家肯定不属于有钱行列。

这边他们考察了奔马书院,那边苏致平和苏致安也刚好打听了白鹤书院。回头两方开会,苏致平和苏致安就说了白鹤书院的情况。

白鹤书院招生的条件更苛刻,第一条,要府试前三十名。第二条,要天赋过人的学子,第三条,要有名声的学子。当然,若是三条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那这个人绝对是白鹤书院争抢的对象。

苏致平将白鹤书院的条件说了一遍,最后放下大炸弹:“听说,白鹤书院二十来年间,已经出过两个状元,一个榜眼,三个探花了,每年能考上举人的,数不胜数,可以说,是大华朝最有实力的书院了。”

大华朝共有二十八个州郡,太原郡位于最中间,连京都原本都是太原郡分出来的,可想太原郡的地位了。而太原郡的文化,也向来是领先于其他州郡的。

这三个书院,表面上说是太原郡最好的书院,但是,这是谦虚的说法了,实际上,这三个书院就是放在整个大华朝,都是数一数二的。

太原郡能出两个状元,南地北地加起来能出两个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不要说,还有其他二十六个州郡在虎视眈眈。两个名额,那也是炙手可热的,谁也不敢担保自家这片地就一定能出的。可是太原郡就敢担保,就敢夸下海口,说这一届的状元非我太原郡莫属!

简单的总结,那就是这三个书院,是属于清华北大一类的。

二十年!六个一甲!三年一次科举,加上皇上开过的三次恩科,三分之二的概率!苏清荷张大嘴,一脸傻呆呆:“这么牛啊?”

“牛?”苏致平有些不解,苏清荷赶忙摆手:“我的意思是,这个书院好厉害啊,那大哥和二哥是决定要去白鹤书院吗?你们两个这次可都是在前三十名的。”

听了苏清荷的问话,苏致平和苏致安没有第一时间点头,而是脸上都露出了一种为难的神色:“不好说,这白鹤书院虽然这么厉害,但是,我们却觉得,这书院有点儿不合适。”

“不合适?”苏清荷更疑惑了,苏致平点了点头:“你知道那两个状元现在是什么官位吗?”

苏清荷摇头,她才不知道呢,她也就是刚知道皇家是姓沈的,竟然和沈公子一个姓,说不定那沈公子就是宗室里面的人。

“第一个状元已经过世了,去世前还在翰林院呆着,第二个状元现在是三品御史。”苏致平也不嫌苏清荷无知,细细的将白鹤书院出现过的风云人物给扒拉了一遍。

然后,苏清荷得出结论了,这白鹤书院的人,说出去是很牛的,一个个不是状元就是榜眼或者探花,就好像科举是他们家开的一样。

也不知道是不是白鹤书院太过于重视文学教育了,这学子们读书考试都是特别厉害的,一个个出来,那绝对是出口成章文采斐然学富五车。但是,大约是太重视学识了,这白鹤书院出来的人,当了官之后,十有八九是清流一派。剩下十之一二,大约是没考上的。

所谓的清流一派,官不高,权不重,偶尔还会出现两个倔性子和皇上死磕然后全家被抄斩的。清流和清贵可不一样,清流更注重名声学识,却又没有深厚背景。

这样的人确实是能史书留名,或者是备受尊崇。但是,不熬个几十年,大约很少是能升官的。

按照苏清荷的理解,那就是白鹤书院专门出书呆子。就好像大家同样能考上清华大学,但是一部分就是全能型人才,不光学识丰富,还会做人。而另外一部分,大约就是连煮个鸡蛋都会糊锅的那种了。

“那大哥的意思是,你们不想去白鹤书院?”苏清荷迅速在脑子里将苏致平的话换了一遍,然后总结性提问,苏致平摇摇头:“没决定,陈先生的意思是,让我们去白鹤书院,陈师弟也是会进白鹤书院的。昨天我们瞧见的那个刘先生,和陈先生一起的那个。”

苏清荷点头,表示自己还记得。

“那个是白鹤书院的院长。”苏致平说道,苏清荷傻呵呵的发言:“院长不都是老头子的吗?”

苏致安在一边捏苏清荷的脸颊:“谁告诉你的?院长不一定要学识好的,小妹,你说我们要不要去白鹤书院啊?”

“这个,我也不知道啊,听着是挺有好处的,毕竟,进了白鹤书院,就等于是半只脚踏到官场里面去了,你们前面还有不少状元师兄在等着呢。但是吧,去了白鹤书院,那就相当于打上了清流一派的标签,以后说不定就要被人以为是结党了。”

说到结党,苏清荷猛的激灵了一下,差点儿忘记这茬了,若真是结党了,那以后绝壁是抄家灭族的命运啊!

85、被圈禁了

清流的名声听着是挺好听的,但是古往今来,清流也只能单独行事,否则必然形成党派,白鹤书院现在倒是风光了,但是等以后朝廷上十之五六都成了白鹤书院的人,那么不久的将来,可想而知上面做的那个皇帝的心情了。

一个皇帝,最重要的职责是平衡,南地和北地要平衡,西方和东方要平衡,山地和平原要平衡,若是泱泱大华朝所有的人才,都出自太原郡,太原郡就能成为国中之国,到时候皇上就有可能镇压不住了。

一个读书人不可怕,十个读书人也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天下千千万万的读书人,都以太原郡为首。而太原郡的读书人里面,再出一两个优秀的领袖。

若天下读书人归心,恐怕谋朝篡位都是小事情了。任何一个皇帝,大约都是不想看到这种局面的。

他们允许太原郡发展,允许太原郡成为除了帝都之外的第二繁荣州郡,但是绝对不允许,所有的优秀人才,都只出自太原郡,出自太原郡的白鹤书院。

可是苏清荷这么想了,不代表苏致平和苏致安能想到这一点儿。这两个人,前几年一直是在读书认字,从童生到秀才,考的是文学知识,所以陈先生也不会教导他们太多朝廷中的事情。这些,是要在考举人之前才会教授的。

而当今皇上十分圣明,天下太平,苏清荷的猜测要是真说出来,恐怕也会被苏致平兄弟俩当做是无稽之谈的。于是,可把苏清荷给愁坏了,既在心里纠结,担心白鹤书院真走上结党的道路,又觉得自己是想多了,陈先生可比她聪明多了,不照样送了陈青云去白鹤书院吗?

但是,又怕自己没想多,现下倒是好,白鹤书院就只顶着一个大华朝最优秀的书院名头。可是十年后,二十年后,恐怕皇上心里就要猜忌了。可自己要真没想多的话,这话头应该怎么和自家两个哥哥说?

他们是知道自己有些小聪明的,可是一个人再怎么聪明,从没读过史书,也没接触过当官的人,她怎么就能知道那么多官场上的道道?

看着苏致平和苏致安一日日出去,逐渐倾向于选择白鹤书院,可把苏清荷给急的,一时想着,选白鹤也不错,起点至少能比别人高,大不了以后,不和白鹤书院的人多接触。真出了事情,自家没有背景,也好容易脱身。一时又想着,大家都进了白鹤书院,同窗同年,以后要是不联系,肯定得落个背信弃义的名声,这样的人,到了官场可是要备受唾弃的,前程也别想要了。正因为自家没个背景,所以才更不能和这些人多接触。

“小荷,你这两天咋回事?脸色一直不对劲,嘴边都长泡了!”苏清荷关着门想东想西,那边苏张氏敲门,进来拿了药粉往苏清荷嘴边撒:“是不是上火了?”

“嗯,娘,最近我有点儿急,爹不是打探过,郡里的房子都特别贵吗?我想着,咱们买了房子,可能就不剩下多少钱买地了。家里的那些地是肯定不能卖的,我们手头上的钱定然是不够用了。”

苏清荷勉强扯了个理由出来,苏张氏戳戳她脑门:“你小孩子家家的,想那么多东西做什么?这些事情,我和你爹打理着就行了,家里的地我和你爹打算租出去,这租子什么的,先让你爷爷给咱们管着,每年卖了钱给咱们就行了。一年两年的,咱在郡里买不上地吧,十年八年的就肯定能买上了。”

苏清荷嘴角抽了抽,十年八年啊,那会儿自家两个哥哥更需要钱财了吧?

“再说了,你大堂哥那铺子里,不是每年还给咱们家两成分红的吗?钱财肯定够用。”苏张氏又说道,仔细瞧了瞧苏清荷嘴巴周围的水泡,伸手捏捏她脸颊:“行了,这么点儿事情,值得你着急上火吗?这两天可得吃点儿清淡的,明儿咱们再出去看看,行的话,咱们就先买了房子,你爹看中了两处,咱们过去瞧瞧。”

苏清荷点了头,心里也只能暂时放下苏致平和苏致安的事情,毕竟,光着急是没用的,她出去走走,说不定正好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正想着,猛然想起来一个念头,若是,自己说这些话是听别人说的,那自家两个哥哥,总该重视一点儿了吧?要不然,想个办法,明天出去的时候,和爹娘分开一会儿,然后回来捏造个经历?

越想,苏清荷眼睛越亮,深深觉得此办法甚好。正美着,就听门外忽然传来敲门声,苏静森在外面应了一声,然后拉开了门,有些惊讶的问道:“浩明?你怎么这会儿过来了?赶紧进来坐,你婶子刚炸了鸡腿,你有口福了。”

苏清荷也出了门,就瞧见宋浩明脸色有些白,赶忙上前一步:“宋大哥是身子不舒服吗?怎么脸色看着有些不好?”

宋浩明摆摆手,在院子里的石桌边坐下,端着茶杯饮了一大口凉茶,这才擦擦嘴说道:“之前苏大叔不是摆脱我问问沈公子,看他还要不要那些棉花吗?”

苏静森点点头,今年的棉花也该摘了,若是沈公子不要,他就要全部卖给杨掌柜了。

宋浩明眼神有些奇怪,顿了一会儿,才慢吞吞的说道:“恐怕,沈公子没办法要了。”

“没办法要了?”苏静森还没察觉出什么,倒是苏清荷听出来有点儿不一样的意思,皱皱眉,看着宋浩明,疑惑的问道:“宋大哥,什么叫没办法要了?”

“你们,之前大约一直不知道沈公子的身份吧?”宋浩明迟疑了一下,还是这样问了,苏静森笑了一下:“我们没事儿也不会去打听沈公子的身份啊,而且,就是想打听,也没什么门道。不过,沈公子肯定是有钱有势的,要不然,当年也不会轻易将我从大牢里弄出来。浩明,你知道沈公子的身份?”

“沈公子之前是离家游学的,路经咱们县城,然后去书院呆了两天,恰好和我认识了。相识数年,沈公子才慢慢告诉我他的身份的。”宋浩明说道,之前他确实是不知道沈公子的身份,只以为是大家族出来的。但是等苏家种出棉花之后,就是那次,沈公子又回洪桥县,他才算是知道了沈公子的身份。

“沈公子是大家族出来的,他们家有钱有势,家里父兄都是朝中大员。”宋浩明扫了一眼苏静森等人,见他们面上没有什么异色,才继续说道:“沈公子的身份是什么,并不重要,我过来,是要告诉你们另外一件事情的。”

“什么事情?和沈公子不能要棉花有关系?”苏清荷挑眉问道,言下之意,若是和这个没关系,就不用说了。她家现在是平民,家里没有钱没有权,万一要是牵扯到什么家族纠纷里了,那可就坏菜了。

宋浩明听出了苏清荷的意思,不过,顿了一下,他还是接着说道:“之前选太子的事情,你们大约也是听说了,沈公子因为在选太子的时候,说了不当的话,惹怒了皇上,现在已经被圈禁起来了。”

苏清荷的嘴巴瞬间长大了,脸上神色也复杂起来了。生气那是必须的,自己都说那么清楚了,并不愿意沾染这些事情,可宋浩明居然还是说出来了!

同时,又有些恐慌和难过。自己之前可是和沈公子接触过的,万一沈公子的罪名要是大了,要牵连到自家,那绝对是覆顶之灾,和白鹤书院的党派什么的比起来,那可真是,不是一个档次的。

鬼知道那个党派什么时候会发生,但是沈公子这个事情,指不定立马就会发生了。

难过自然是因为沈公子也算是个好人了,就算是接触不多,苏清荷对沈公子的印象也挺好的。温文尔雅,十足的君子,不仅无偿给自家提供种子,自家种出来之后,竟然没有占为已有,光是这一条,就担得起大大的好人这个称呼了。

要知道,不管是玉米还是棉花,苏家可都是从中获利不少。三年下来,光是这两样东西,苏家就足足赚了六千两银子。这还是因为苏家是小本买卖,就那不足一百亩的地,想做大了也没可能。

若是放到沈公子手里,估计就是六十万两都不止了。

可是,沈公子没有要这个利益,而是默许着苏家凭借这两样东西慢慢崛起了。所以,沈公子若不是好人,估计世界上就没有好人了。说是沈公子对苏家有再造之恩,这话都不严重。

“罪名是什么?”苏清荷按下心里的各种思绪,看着宋浩明问道,宋浩明大约没想到苏清荷竟然没被吓住,先是惊讶了一下,随即脸上闪过赞赏:“蛊惑人心,妄议太子。”

“很严重吗?沈公子家里如何?”苏清荷又问道,宋浩明这次微微笑了一下,伸手摸摸下巴:“小荷可真是聪明,沈公子家里并没有被波及,只沈公子一个人被圈禁起来了。”

说着又看旁边白着一张脸的苏静森和苏张氏:“苏大叔和婶子也不用担心,这次的事情,牵扯不到咱们身上。我之前说沈公子不能要棉花了,还没说完,还有另外一句呢。”

苏清荷都想骂娘了,我苏家和你宋浩明有仇吗?你怎么就千方百计的想要将我们苏家拖进这深水坑?能和沈公子连到一起的话,能是什么好话?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学院的这个,不是我杜撰来让小荷危言耸听的,而是结合了一些历史上的事情,比如说,东林党…所以,小荷之前顾虑的,不是米有根由的~

86、我们不熟

“沈公子说,之前给小荷带的那个种子…”宋浩明皱皱眉,有些想不起来名字,苏清荷友情提示:“是土豆。”

“嗯,就是那个土豆种子,沈公子说,还请小荷早日研究出来,他另外托我送来了另外一种东西,两个有点儿像,但又不是一种东西,都是长在泥土里面的,这个能生吃,比之前的那个甜一些。”

说着,宋浩明从身后拽出来一个布包,打开放在石桌上。苏清荷先好奇了一下这布包是放在什么地方的,她刚才竟然一点儿都没有察觉到,然后目光才放到了布包上面。

随后心里就是一喜——那红润润的,圆滚滚的,可不就是她最喜欢吃的红薯?还记得当初上大学,因为太喜欢吃红薯,每次十月放假,还要特意回老家一趟,就为了拿几根红薯回去。买的红薯不好吃,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煮粥的时候就有一种很别扭的味道。

而自家的红薯,是在黄河边的沙滩地上种出来的,又大又甜又面,简直就是红薯中的极品。

苏清荷喜滋滋的拿过那红薯,仔细瞧了一遍,但是一想到之前宋浩明说的圈禁起来的沈公子,她立马又觉得,这红薯简直就是烫手山芋,很是一个大麻烦。

“这个…”苏清荷又将红薯放了回去,心里着实有些犹豫,宋浩明一眼就瞧出苏清荷的顾忌,笑了一声说道:“小荷是担心和沈公子牵连太深,以后会被沈公子拖累?”

苏清荷愣了愣,随即看着宋浩明,大大方方的点头:“是的,宋大哥也别见怪,我虽然不怕死,但是我有爹娘,我两个哥哥也有大好年华大好前途,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就拖累了我的家人。沈公子的大恩大德,我虽然想要回报,但是在这之前,我得先考虑我家人的安全。”

话音刚落,就听苏静森疑惑的问道:“你们两个在说什么呢?什么连累不连累的?之前浩明不是说,沈公子被圈禁了吗?这圈禁,是不是就是关起来的意思?那既然沈公子被圈禁了,怎么会连累到咱们家呢?”

苏静森是朴实的,活了一把岁数了,也是有见识的。所以苏清荷说的,沈公子对他们家有大恩的话,他还是很赞同的,单凭之前沈公子将他从县衙救出来的事情,那沈公子就是他们家大大恩人。

所以他就有些不明白了,沈公子被关起来了,他们这会儿不是应该想办法将沈公子给救出来的吗?刚才他也算是听明白了,沈公子家里有钱有权,估计他苏家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但是,能不能帮得上忙是一回事儿,帮不帮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这是个态度问题。对于苏清荷说的那番话,苏静森是有些不太高兴的,可闺女那话又是维护自家的,他也说不出来责怪苏清荷的话,只好换了个问法。

苏清荷多了解自家老爹啊,一瞬间就知道老爹皱眉是为了啥,赶忙解释道:“爹,你还是没明白宋大哥之前的话,宋大哥说,沈公子家里有钱有权,你看,出了事情,皇帝都没将沈公子给关进大牢,而只是圈禁起来了,也不牵连他的家人。沈公子的家人没事儿,那沈公子自然是不会受大罪的,咱们再怎么,能比沈公子的家人对他还好?”

苏静森恍然大悟,但是还有些疑问:“那你说沈公子连累咱们家是咋回事儿?沈公子可是咱们家的救命恩人,若是沈公子有用到咱们的地方,咱们肯定是要帮忙的。”

“哎,爹,这事情大了去了,一个搞不好,那就是抄家灭族的事情…”苏清荷刚说完,就听宋浩明说道:“苏大叔,其实也不是多重要的事情,皇上虽然圈禁了沈公子,但是和沈公子来往的人,他却没有迁怒。小荷是担心,你们家帮着沈公子种东西的,这以后要是还和沈公子联系,恐怕会让皇上生气,其实小荷是多想了。”

宋浩明说了老半天话了,口有些干,但是拎着茶壶一看,里面没水了。瞧苏清荷,苏清荷只是斜眼瞅他,他只好对一边坐着的,一头雾水的苏张氏讪笑:“婶子,能不能给我弄点儿水喝?我都快渴死了。”

“哎呀,你这孩子,你不早说,我去给你倒水。”苏张氏赶忙起身,宋浩明继续对苏静森说道:“这两样东西呢,若是种出来,和之前的玉米一样,是对百姓有好处的,那沈公子出来的可能性就大了些,毕竟,这利国利民的事情,可是个大功劳。”

苏清荷白他一眼:“你怎么不说,这朝廷里还有不少不想要沈公子出来的人呢?那些人随随便便伸根手指头,就能将我们家的人给捏死。”

宋浩明摸摸脑袋傻笑:“我这不是给你们想了办法吗?咱们的郡守大人,和沈公子有点儿交情,你们若是搬到郡里来住,以后郡守大人就能守得住你们,没了沈公子,也照样有人保护你们。”

苏清荷冷笑:“说的轻巧,郡守大人是几品官?皇子没有官职,这两个谁听谁的?”

宋浩明脸色尴尬了,想了好大一会儿,直到苏张氏过来,他拎着茶壶倒了一杯水,灌下去了,才又说道:“小荷,你真想多了,你之前也说了,沈公子家里的人并没有被牵连,那说明,沈公子这次的事情并不大,说不定什么时候皇上心情一好,就将沈公子给放出来了。”

苏清荷按耐住心里的火气,她并非是一点儿都不愿意救沈公子。毕竟,就像是她爹说的,沈公子是他们家的救命恩人,若是这会儿沈公子落魄了,她袖手旁观,那不道德。

更何况,谁也说不准,这落魄了的人,以后还会不会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