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前就是瞧不惯宋浩明那样子,他自己想要救沈公子,那就自己去想办法啊。总是这么说三说四的,然后将苏家给拖下水,对他又没什么好处,他怎么就那么缺德呢?

“爹,娘!”正在宋浩明绞尽脑汁的想要说话的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一声喊,苏静森赶忙去开门,就见苏致平和苏致安两个人拎着一个食盒站在门外。

苏致安笑嘻嘻的进门:“爹娘,我和大哥给你们买了聚仙楼的烤鸭,可好吃了,咦,宋大哥你也来了啊?那正好,中午就在这里吃饭吧,我们也有问题想请教宋大哥呢。”

苏致平倒是规规矩矩的上前行礼了:“见过宋大哥,宋大哥今儿怎么过来了?可是有要事?”

“嗯,是有点儿事情。”宋浩明倒是没犹豫,在他看来,苏家做主的不是苏静森,那就是苏家两个兄弟了,所以就一五一十的将之前的话又说了一遍。

苏致平沉默了一会儿,看着宋浩明问道:“宋大哥,我有个问题想先请教一下。”

“你说。”宋浩明点头说道,苏致平蹙眉问道:“你说,沈公子是因为妄议太子被圈禁的,那沈公子妄议了什么?之前皇上说是要百官推选太子,这太子是不是已经推选出来了?我听说,皇上有十几个儿子,各个都是文武双全,人中龙凤,各个都有背后势力,那沈公子支持的,是哪个皇子?”

这话一说出来,苏清荷差点儿就想问自家大哥鼓掌了,她之前说了半天,都是在兜圈子,说来说去都是一些小见识,搞不准,一会儿就可能被宋浩明给绕进去了。

但是她大哥这几句话,那可是一阵见血,直中红心啊。

宋浩明脸色也有些白,迟疑了一会儿才说道:“皇上看中的,是先后嫡子,也就是二皇子。沈公子他…”

犹豫了一下,宋浩明到底是没说出来:“沈公子他并不支持二皇子,所以才被皇上给关了起来。”说完,苦笑了一下:“哎,算了,我也是病急乱投医了,这两样东西,还不知道能不能种出来,若是种不出来,那也无济于事,就是种出来了,说不定也没什么大作用,比不上玉米,到时候还是派不上用场,我就是奢望了一下。”

说着,就要起身,苏致平赶忙拦住他:“宋大哥,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听我说完,你以为,你这会儿走了,我们不种出来这个东西,就牵连不到我们家了吗?”

苏清荷的眉毛忍不住跳了跳,自家大哥这话,说的就是自己最不愿意想的啊!

“宋大哥,之前的玉米,以及棉花,若是有心人想要查,是绝对能查出来的对吧?我们和沈公子来往,并非是绝对保密的对吧?你今天送了这个东西,还有以前送的那个,也不是绝对没人知道的对吧?”

苏致平一个个问题问下来,苏清荷在旁边已经是白了脸。而宋浩明眼中,则是恢复了光彩:“致平的意思是?”

“宋大哥,你老实告诉我们,沈公子支持的是哪一个…”苏致平说完这句,苏致安在一边猛地打算他的话:“不行,大哥,我们不能知道这个,这两样东西,我们还会种,但是,我们可不知道沈公子到底是什么人,我们也不知道沈公子是做什么的,更不会知道,沈公子牵连进了夺嫡这种事情里面。”

根本不可能不答应,先不说沈公子的救命之恩。只说,沈公子肯定身份不一般,那沈公子若是出来,知道自家对他的事情袖手旁观,他心里会高兴吗?指不定就将自家给灭了。

就算是沈公子将来翻不了身,可是这事情总有被掀开的一天,到时候,他们两兄弟背上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名声,那将来还怎么混?

苏致平眼神亮了亮,接着说道:“对,我们就只知道一个名字,我们和沈公子的牵连,也仅限于沈公子给我们种子,然后我们种出来之后,将种植的过程和这样东西的作用,告诉沈公子而已。说不定,沈公子就只是司农寺的一个官员呢?”

“嗯,对的,我们和沈公子也不过是偶然间认识的,今天宋大哥过来,并没有和我们说什么,只是聊了会儿天,吃了个烤鸭,然后留下了一个可能是粮食作物的东西罢了。”

宋浩明凝神想了想,也笑了,点点头:“对,我今天可是什么都没说。”

若是苏家种出了东西,那救出沈公子的可能性就大了些,双方都获利。但若是没种出东西,沈公子自然是有别的办法被救出来的。苏家,却是比较容易脱身了。

87、选定学院

等送走了宋浩明,苏致平才缓下脸色,神情中带上了些疲乏:“看来,我和致安上学的事情,要再考虑一下了。”

“这个和大哥你们上学有什么关系?”苏清荷虽然欣喜苏致平和苏致安重新考虑了,却也有些疑惑。苏致安咧嘴笑了一下,伸手从旁边的篮子里拿出来一个枣子,三两口又吐掉枣核:“我们今天才知道,白鹤书院的院长,和二皇子是有些关系的。”

而二皇子,正好是沈公子反对的那一方。他们现在可不打算丢掉沈公子而去巴结二皇子一派。况且,就以他们现在的身份,就是巴结,那也是巴结不上去的。

之所以不能选白鹤书院,完全是因为,他们和沈公子的关系不能曝光。而处于白鹤书院,就等于是处于二皇子眼皮子底下,将来二皇子要是登基了,得知自己朝堂上还有两个官员是以前和沈公子交好的,那他们两个的前途就别想要了。

要是二皇子没能登基,那就更不能去白鹤书院了,因为肯定会让新皇心里膈应的。

“奔马书院不能选,白鹤书院不能去,那咱们是不是就只能选青松书院了?”苏清荷可不管这些理由,反正玩政治的,都是特别特别聪明的,她那点儿小心思,完全不够看,还不如为自家的日子打算一番。、

“嗯,其实青松书院也不错,能和白鹤书院以及奔马书院并列为三大书院,也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苏致平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笑了一下说道:“据说,青松书院的氛围十分的轻松,而从青松书院出来的人,一般上也分为三类,一类是入朝为官的,虽然官职不高,却也平平稳稳,一类是淡泊名利的,学完出来,就专心于学问了,据说黄石老人就是出自青松书院,还有一类,那就是什么都不显的,虽平庸,却也一生安乐。”

黄石老人,那可是大华朝的书法大家,他的字就是当今皇上都夸赞过的,千金难买。

“那咱们就选这个书院!”苏清荷笑眯眯的拍手,要是自家大哥二哥真考不上大官,将来能当个闻名遐迩的什么什么大家,那也绝对是光宗耀祖顺便能荫庇后人的。

其实,和当官比起来,这条路也更好一些。但是,这条路见效慢,除非是特别天才的那种。就说黄石老人吧,现在多出名啊,就是到皇宫里,那皇上都得尊敬着,可是在他二三十岁的时候,谁会打理他啊,不过是个小举人而已。

就是黄石老人四十岁那会儿,一个县官都能将黄石老人给关进大牢。一直到四十多岁,黄石老人的字终于被人赏识了,他这才算是出头。

苏致平和苏致安可没有三岁认字五岁作诗七岁做赋八岁做文章的能耐,少时出不了名,大了想走这条路,那绝对是艰难无比的,不如当官,所以一开始,苏清荷也从来没想过这条道路。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京城里正在夺嫡,除非是尘埃落地,否则苏清荷就绝对不愿意自家两个兄长去科举,然后踏足京城,要知道,当炮灰的都是官场里的新人。

而能绊住苏致平和苏致安的,也就只有这条路了。青松书院既然是专门出这种人才的,对于现在的苏致平和苏致安来说,就绝对是正好了。

就算是以后有人查出了沈公子和他们家的关系,就凭着青松书院的这种教学精神,苏家都是有可能脱身的。

“嗯,也能选这个了。”苏致安有捏了一个枣子:“其实让我说,不管是哪个书院都一样,就好像小妹说的,只要自己想学习,那就是自己在家,也是能好好看书的。”

苏清荷点点头,大模大样的说道:“二哥这话说的对,其实,我之前就比较喜欢青松书院,和白鹤书院比起来,青松书院还多了一门武艺的课程,这个是顶顶好的,既能锻炼身体,以后学成了,还不用被人欺负。”

“你就光想着被人欺负啊?”苏致平忍不住笑道,苏清荷摇摇头:“哎,我也不愿意这样想啊,但是万一哪天遇上打架的了,你们两个读了这么些年书,肯定是没几把力气的,就是会骑马射箭,那也得是有马匹有弓箭,可是这武艺就不一样了,有一双拳头,那就走哪儿都不吃亏。”

“哎呀,这天色不早了,你们说了大半天的话,肚子饿不饿?”苏致平正要接话,就听苏张氏猛然说道:“之前不是说还要留浩明吃饭的吗?刚才他走了,你们怎么也不说提醒我一声?”

“娘,宋大哥有急事儿呢,咱们这两天买好了房子,再请宋大哥他们过来好好的吃一顿不就行了吗?”苏致安立马笑嘻嘻的说道,苏张氏想了想点头:“你说的也是,那既然你们决定要去青松书院了,那咱们下去就过去瞧瞧,看周围有没有合适的房子,这青松书院,我还听别人说,是建在城外的,难不成到时候咱们要住在城外?”

“咱们当然是住在城里了,不过要住在距离青松书院比较近的方向,然后大哥和二哥接着骑马上学,咱们家可是有两匹马呢。”这年代的马,在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不同的价钱。比如说在蒙古那边,一袋子粮食就能换一匹马。可是,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了。

太原郡不产马,所以在太原郡,一匹马就能卖到十几两银子。他们家的这两匹,可是老花钱了,当初差点儿没将苏张氏给心疼死,不过,想到两个儿子,还是咬咬牙买下来了。

现如今,他们家的那两匹马的待遇,都比得上他们家的大黄牛了。

“那行吧,咱们去看看。哎,可惜了之前看好的房子,离白鹤书院挺近的,这两个书院都是在城外,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距离可真不近。”

苏张氏嘟嘟囔囔的说道,苏清荷笑了一下:“娘,也不一定是坏事儿啊,白鹤书院在西边,那西边住的可都是大家族,房子肯定可贵,那几天咱们不是看了吗?一个两进的院子,就要差不多八百两,咱们就是买下来了,也破破烂烂的,还得自己装修,花大钱了。东边则是一般家户住的地方,咱们也就是普通人家,正好在那边买地。”

苏静森咳了两声:“小荷说的是对的,咱们家住城东也比较划算,在城外买地也便宜,咱们要不然就买个农庄?”

苏清荷吃了一惊:“爹,怎么想起来买农庄了?”

“我前两天,见别人家的孩子去读书,都带着书童,我想着,咱家也不少那几个钱,不如就买个农庄,然后带几个下仆,平时也能帮帮忙什么的。”

苏静森刚说完,苏张氏就白了他一眼:“钱多烧的慌!先买了房子和地再说,小荷还得研究她那种子呢,咱们买房子还不能买小了,说不定就得多买几间打通了。到时候也好使钱不够,将你卖算了!”

苏静森嘿嘿笑了两声,并不接话。倒是苏清荷有些心动,自家爹娘年纪也不小了,平日里总是操劳,这两年更是因为以后大哥二哥要考试的事情,吃喝上面虽然是放开了,但是家里的活计是娘亲自干的,地里的事情就算是有短工爹也要亲自过去一起干,着实是有些太累了。

只是,这买人的事情可不是小事儿,她得仔细盘算一下才行。若是银钱真不够了,明年就将土豆和红薯都种出来。

先不说这些心思,到了下午,一行人就先坐车去了城东。这一片也是有中人的,苏静森打听了中人的住处,就先往中人家去了。

中人姓成,是个中年人,听苏静森说是打算买房子,就从里屋拿出了个本子,翻看了一遍,笑着说道:“你倒是赶巧了,之前正好有三家要卖房子,一个是隔壁那条街,一个是在东大街,还有一个是在石狮子胡同。你打算买几间屋子几进院子的?院子有什么要求没?”

“这个,我们家人口不少,我打算买三进院子的,这后院最后是大点儿,能有个花园就好了。房间嘛,这个至少得…”苏静森说到这里,停下来算了算,自己和孩子娘一个屋子,小荷得一个屋子,致平和致安得各自一个,将来他们娶妻生子了,这院子也得隔开,至少一个人得三间屋子,还有现在要弄两个书房,一个小荷的,一个那哥儿俩的。

“至少要十几间屋子。”苏静森说道,万一家里来了个客人,总不能让客人睡地上,这个屋子也得先准备着。

那中人闻言,看了一下本子:“还真是够巧的啊,这三个,都是挺符合条件的,当然,你们要是看不上这三个,咱们还有别的房子,不过,大都是要租出去的,你们要是买的话,估计得多给几个钱了。”

“那咱们先看看房子?”苏静森赶忙问道,中人笑着点点头:“那是自然的,你们不看房子也不能掏钱买啊,等会儿,我换双鞋,咱们这就去看房子。我瞧着两位公子都像是读书人,可是要科举的?”

“我儿子,刚考上秀才,正打算留在郡里读书,所以我们才打算买房子的。”苏静森不无骄傲的说道,那中人一边在里屋换鞋子一边说道:“哎呦,那可是未来的官老爷了啊。你们在这边买房子,是打算去青松书院念书了?”

“正是。”苏静森点头说道,中人又掀了帘子出来:“那可不用我费工夫想了,这三个院子里,正好有一个,是距离青松书院比较近的。咱们不如先去看这个?”

88、学院考核

那院子正在东大街上,郡里的主道有八条,东大街正属于其中之一。不过,虽然这街道叫做东大街,实际上却是贯穿整个太原郡东西两边的街道。

而东大街的最东边,就是中人说的那个宅子。黑色大门,上面有两个大大的铜环,这会儿铜环上正挂着一条铁链,中间垂下来一把大锁。

中人上前开了锁,将铁链拿下来,然后推开大门:“这房子呢,是刚刚收拾出来的,就半个月前,这家人才搬走,院子里还都是收拾的妥妥帖帖的,家具上面的,一应俱全,你们瞧瞧看。”

门墙后面一溜儿三四间屋子,左右两边以及中间各有另外大门。左边的大门打开,是马棚,右边的大门打开,是一个单独的小院子,外面还有个小单间儿,应该是看门人平时呆着的地方。

中间的大门打开,就是第二进的院子了。左右两边的格局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一间大屋子,左右两边各两间小屋子。大门后面照样是各有两个小屋子。左边的是茅厕的,右边则是厨房。

第三进的院子就比较大了,正面是大屋子,除却左右两边的屋子,另外两个方向,还有好几间的屋子。正中间,则是一个小花园,有假山,有草木,有池塘。不过,那池塘不是活水,这几天功夫,里面已经有些恶臭散发出来了。

绕过大屋子,后面还有一溜儿的后罩房。

这个房子可比之前苏静森说的,要大上两三倍,房间也多,虚虚算下来,除却一进的倒座房,只第二进和第三进,就有二十多个。

“这方子,得多少钱啊?”苏静森心里压不住,脸色就有些忐忑了,之前那个沈公子说过,在京城买房子,就小的三进院子,也得三千两。这个这么多的屋子,得算是大三进了吧?

“不多,之前在这儿住的,是一个大家族的子弟,要出来念书,就和你们家的那两个孩子一样,是去的青松书院,然后他明年要考举人,今年就进京去了,也不打算回来了,这才要将宅子卖掉。当年他是两千两买入的,现在急着脱手,只要一千八百两。”中人笑呵呵的说道,仔细观察了苏静森的脸色,见他有些犹豫,赶忙又说道:“你看看这院子,要什么有什么,你买下来了,这一进的院子还能租出去。”

“你也瞧见了,这来太原郡考秀才的,每年都是人山人海的,这都没地方住,你这一溜儿五六个屋子,至少能租给五六个人。”中人不遗余力的劝道:“而且,你家两个孩子,这房子要是买下来,将来就是抱孙子了,也不用另外买宅子了,一家人住在一起,多方便啊,你说是不是?”

“而且,这可是距离青松书院最近的一个宅子了,来来来,你跟我来瞧瞧。”中人说着拉了苏静森出来,大家也一起跟着,就站在大街上,中人往外指:“瞧见没?往前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东城门口,直接出城,然后就能瞧见青松书院了,骑马去上学的话,每天也就一炷香的时间。坐马车估计也就两柱香时间,走路绝对不超过三炷香,孩子们上学多方便啊你说是不是?”

苏静森忍不住跟着点点头,那中人哈哈笑道:“老哥,我也不骗你,你要是诚心买房子,我这头儿也能给你讲讲价,之前的房主是急着要出手,毕竟这京城早点儿去了,才能找到房子住是不是”、

“咋样,要还是不要?咱就点点头摇摇头的功夫,真不行,咱们就去看另外一个房子,就在后面隔着两条街,是在一个胡同里,也挺近的,只是房子没这边大,也不排场。”

中人说完,就见苏静森塞了个银锭子过来:“不瞒你说,我真心想要这房子,只是,我这手头有点儿紧,来的时候是送儿子来考试了,身上也没带那么多,要是老弟能帮我讲下来价钱,我就要这个房子了。”

一千八,那可真是要命了。不过,若是能讲到一千五左右,那绝对得买下来才行。

中人捏了捏手里的银子,苏静森又笑道:“我也不亏待老哥,要是能讲下来一百两,我就给老哥封个五两银子的红包。”二百两就是十两,三百两就是十五两,差不多和他卖出这个宅子能抽的佣金一样高了。

算完,那中人脸上的笑容就越发的灿烂了:“行,有老哥这句话,我就再去找房主说说。老哥现在是住在哪儿?回头有消息了,我就给你送过去。”

他也不怕苏静森骗他,毕竟,这房子买下来之后,要过户,要到衙门写文书,都是要他做见证人的,苏静森肯定不会因为这十来辆的银子,就将整个宅子给赔进去。

“我们现在住在砚台胡同壹贰号院,这宅子的事情,就请老弟多多费心了,回头我请老弟吃酒。”苏静森笑着交代了地址,又客气了两句,这才和中人出了门,各自往不同方向去了。

“咱们去瞧瞧这青松书院,报名不得这几天吗?对了,你们那秀才文书拿了没有?”苏静森一边说,一边转头问道,苏致平笑着摇摇头:“爹,并不用秀才文书,之前不是说了吗?这青松书院招收学生,不看这些,只要过了考核就行了。”

“考核?要跟考试一样?”苏静森赶忙问道,苏致平摇摇头:“这个倒是不知道。对了,爹,咱们家有那么多银子吗?要是买了那么大的宅子,肯定得雇个婆子来打扫什么的,我娘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还有咱们家要住在郡里,还得买地,银钱够不够?”

“够的,你们不用担心这个,这些年,爹也攒了不少,回头那中人上咱们家说那房子的事情的时候,咱们再顺便将地的事情也办了,这一个月的房租也快到期了,咱们就不往下租了。买好了房子和地,咱们就赶紧回去,眼看要八月十五了,回去将家里收拾收拾,日后就要住在这边了。”

苏静森一边说一边盘算:“这次回来,先将你爷爷奶奶也接过来住一段时间,等过年那会儿再回去。”

“那是,爷爷奶奶辛苦一辈子了,这会儿也该享享福了。”苏致安在一边接口说道:“对了,咱们家的那些地回头收了这一茬,就赶紧租出去吧,反正咱们也不种了。”

几个人说着话,就出了城门,然后往东边一瞧,官道上一溜儿茶棚。然后,从官道旁边,斜着出来一条小道。顺着小道再往远处看,大约四五里地,隐隐约约就能瞧见一个挺大的山门。

苏静森将马车赶上小道,那小道也仅能容下一辆马车通过。

到了书院门口,大家才看清楚那山门。简单倒是简单了,两根柱子架着一个大大的匾额,上面写着青松书院四个大字。只是,仔细看了,才能看出来。柱子是白色花岗岩的,上面精雕细琢的刻着各色花纹。而匾额上的字体,也是黑漆漆的石头雕刻的,大气磅礴,一看就让人肃穆。

山门后面五步远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大门,青砖瓦墙,红漆大门,一眼看过去,大的很。

苏清荷估计了一下,至少比她以前的大学大两倍。

这会儿那大门是关着的,苏致平上前扣了门,很快就有个老头过来开了门:“你们是谁?有什么事情吗?”

“学生苏致平,家弟苏致安,前来书院求学,不知青松书院可还招收学生?”苏致平忙恭敬的问道,那老头上下打量了苏致平一番,点了点头,将大门拉开:“进来吧,不管什么时候青松书院都是招收学生的,你们学到什么程度了?平日里都读过什么书?”

苏致平在一边回答,苏致安时不时补充两句。老头越问越仔细,苏清荷在旁边瞧着,心里忍不住胡乱猜测,看小说都写主角求学的时候随便遇见个人都是什么什么大师什么什么前辈,该不会,这老头也是个深藏不露的,实际上是个院长什么的?

她正想着,就听那边老头说道:“看你们兄弟这程度,大约是要进玄学的,你们跟我到玄学院长那里去考核一下,然后再决定去哪个班。”

说话间,就绕过了两个院子,来到第三个院子前,伸手敲门,等有人出来,就大致说了一下情况:“这两个是来拜学的,刚考过了秀才,大约能入玄学,你带他们过去见院长。”

说完,转头冲苏静森等人点点头,干脆利落的走人了。

接下来,苏清荷他们就被另外一个人接手了,这人也不多话,直接将人带到一个房门前,敲了门,将之前那老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随后也跟着告退了。

苏清荷也没在意,只打量了站在屋子中间的人,大约四十来岁,长着手掌长的胡子,穿着青色长衫,系着同色头巾,双眼十分有神,脸上挂着和蔼笑容:“叫什么名字?”

苏致平和苏致安一一上前回答,苏静森和苏张氏在旁边是大气都不敢出,只怕自己儿子没过关不能来这里读书。

那先生详细问了几句,然后招呼小童拿来了笔墨纸砚:“你们就在这里作一篇文章和一首诗,文章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题,诗以中秋为题。”

苏致平和苏致安赶忙行了礼,各自找了一张桌子,开始提笔写字。

89、谈好房价

其实,文章这种东西,到哪个年代,类型都是差不多的,基本上就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以及应用作文这几个类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题目,一看就知道是些散文的题材。容易发挥,立意确定了,你就可以随意的往上写了,就跟做赋一样,可以用几百字来赞美一个人的容貌。

写这种类型的文章,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尤其是这会儿,只能用书面语来表达感情,那更是要求有点儿高。

苏致平和苏致安之前学习很认真,但是他们俩的目标就是当大官,写文章的事情,多是以议论文为主的。所以这会让,就到了考验他们两个笔力的时候了。

苏清荷在一边等的也心焦,好不容易见两个人翻了四五张纸,收了毛笔,那了纸张轻轻扇了扇风,才赶忙坐好,眼巴巴的瞧着那边站着的先生。

那先生摸着胡子看了一会儿,笑着说道:“文章虽无华色,却淳朴自然,另有一番真挚,不错。”

说着,收了那几张纸,吩咐旁边的小童:“去第三个柜子里拿两套衣服和两个学牌。”

又转头看苏致平和苏致安:“青松书院总共分为四个学院,天学院,地学院,玄学院,以及黄学院。天学院是启蒙学院,地学院是通读四书五经,为考秀才做准备的…”

简而言之,那就是天学院是小学部,地学院是中学部,玄学院是大学部,黄学院是研究生以及博士生学院部。

然后玄学院又分为四个班级,这个分配的标准,就是以你做出的文章表现出来的东西作为准则的。有些人的文章,不管这么写,都有一股功名利禄的味道。有些人的文章,则是不管怎么写,都有一种淡泊名利的感觉。

然后先生会询问学生志向,不管是立志做官,还是只为游学,亦或者就为了见见世面,根据这些,先生会为学生选择最适合的班级。

苏清荷在一边听的大为惊讶,原本以为青松书院能排在三大学院里面,就只是凑了个名字而已。倒是没想到,原来,这青松书院才是最深藏不露的一个,简单的说,那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注重了,然后根据特长和目的来进行专业教育。

“这学牌呢,是进出学院的信物,八月十五之后,就不能随意进出书院了,你们若是进来,就拿这个牌子。另外,你们是要住在书院的,十天回家一次,每次回去一天。拿着牌子,可以在学院东边的知味堂吃饭。若是不喜欢知味堂的饭菜,可让掌勺师傅单独做,不过是要另外给钱的。”

先生絮絮叨叨的说道:“住宿的房子是在西边的,等会儿我派人带你们过去瞧瞧。对了,束修是一年三十两,在学院的时候,是要穿学院发下来的衣服的,另有骑装两套,等你们入学了,就拿着牌子去领。”

苏清荷在旁边咂舌,果然是上了大学了,这教育费都不一样了。当年上初中高中,也不过是五两十两,现在一下子就变成三十两了,这增长速度,难怪大家都上不起大学呢。

等那先生交代完,苏静森当场交了束修,之前的那个小童才带了他们去看住宿的房间。这住宿条件也只是一般,四个人一间屋子,苏致平和苏致安两兄弟是同一个班级的,自然也就住在同一个房间了。

又问了一下骑装在哪里领取之后,一家人才算是离开青松书院。

过了三天,之前的那个中人就找上门了,一进门就笑着抱拳:“喜事啊,大兄弟,之前那房子,我可是给你们问好了。”

“真的?有劳老弟了,现在房子是啥价?”苏静森赶忙问道,苏张氏去屋子里端了茶水,苏致平和苏致安都在旁边陪坐。苏清荷倒是被苏张氏给拎出来了:“咱们等会儿得去钱庄取银子才是,你带了印信吗?”

现在的钱庄,几乎和银行差不过一样了,只没有银行卡和存折,而是苏清荷亲自设计的一个印信,打成了玉佩挂在脖子里。这玉佩得是独一无二的,让那掌柜一瞧就认识才行,可费了苏清荷一番心思了。

苏清荷从脖子上拽出来一个玉佩:“带着呢,娘,咱们多取点儿吧,万一还要买什么家具了,还有柴米酱醋之类的,都得花钱了,还得买衣服,不过被子什么的,咱们还是用自家的,我现在可最喜欢棉花被子了。”

“是得多取点儿。”苏张氏点点头,娘俩儿时不时的就往院子里瞧两眼,心里也痒痒,就想知道这房子到底能不能买下来。好半天,才听见院子里传来苏静森的哈哈大笑声:“多谢老弟了,若非是老弟,我可捡不到这便宜。”

苏张氏欣喜的看苏清荷:“这是成了?”

“肯定成了,等会儿爹说不得要和这人一起去吃饭呢,娘,中午可就剩咱们两个了,要不然,咱们也去外面吃?”苏清荷喜滋滋的说道:“我昨儿瞧见胡同口有一家卖米皮的,我们去吃那个?”

苏张氏伸手指戳了戳苏清荷的脑袋:“你就记得个吃,咱们要是搬家了,你以后可不能光想着到处跑了,要静下心来学刺绣知道吗?你瞧着我是舍不得打你,就一天天往后拖是不是?”

“当然不是了,娘,我保证以后肯定好好学。”苏清荷赶忙发誓:“娘,要不然,咱们家也开个绣坊铺子?将来咱们就不用自己做衣服了,也不用花钱去买了。”

苏张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你开还是我开?你哥哥他们将来还要做官呢,你才十二岁,连个户籍都还没有呢,开铺子啊,等你及笄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