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管事已经吩咐厨娘周婆子给大爷下碗香菇鸡丝面,周婆子下好了,端上来的时候,却听说大爷在西屋谈事情。陈阿福走了以后,丫头才把面端进去。

楚令宣见母亲来了,赶紧放下碗,过去扶着她坐下,说道,“娘,这时赶来,吃过斋饭了吗?”

了尘同自己儿子、孙女和棠园里的旧人之间,还是用俗世的称呼。有人说她凡心未断,那就未断吧。她与那个家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也放心得下儿子,却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可怜的嫣儿。

她拉着楚令宣的手说道,“宣儿,娘去灵隐寺求了无智大师,请他给嫣儿算算命。”

“大师怎么说?”楚令宣急切地问道。无智大师是大顺朝最著名的高僧,许多王公贵族求他批命,他连见都不见。

了尘说道,“大师说,嫣儿的八字不正,是早夭的命。”

楚令宣一怔,极其难过地看着了尘,“嫣儿她…”

了尘赶紧又道,“宣儿莫急。大师又说,因为今春三月天相突变,多人因此改了命格。机缘巧合下,嫣儿的命格竟然也被改变了。大师说,嫣儿若挺过了四岁,必能遇难呈祥,峰回路转。嫣儿,已经过了四岁生辰。”说完,了尘又是喜极而泣。

楚令宣听了大喜…

第131章 奖金加生活费

陈阿福抱着那盆快死了的兰花回了家。

院子里静悄悄的,大宝一个人正坐檐下看着书,追风和旺财爬在他脚下打磕睡。他见陈阿福回来了,放下书就迎上前去,问道,“娘亲,嫣儿妹妹怎么样了?”

因为担心楚含嫣,他晌饭后也不去午歇,一直坐在这里等娘亲。

陈阿福笑道,“嫣姐儿没事,已经吃完饭睡下了。”又问道,“你咋没有午歇?快再去睡会儿,小孩子睡眠不够长不高。”

大宝又指着花问道,“娘怎么抱了一盆快死了的花回家啊?”

陈阿福说道,“这是盆兰花,娘看能不能养活。”

娘两个直接去了新院。大宝回东屋睡了,陈阿福让跟屁虫追风和旺财也去了东屋,她一个人去了西屋。七七和灰灰不知道又野去了哪里,她把门窗关好,把花搬进了空间,看看这里的灵气能不能把花治好。如果不行,再试试燕粪。

见金燕子还翘着大尾巴在忙碌,说道,“金宝,这花是无智大师让我帮他养的,你千万别把它当菜吃了。”

金燕子的小嘴没空,就甩甩长尾巴,表示自己知道了。

出了空间,陈阿福才想起来罗管事给她的荷包。她掏出来,里面装的竟然是一张五百两银子的银票。

这么大一笔绩效奖,不止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也是为小姑娘以后生活预支的生活费。

陈阿福抿嘴笑起来,这些钱,拿一半用在建房子和买家具上,建设一个美丽的家园。以后小姑娘会经常去她家,让她在美丽的环境中成长。小姑娘以后的衣裳也自家包了,一定要想办法把她打扮得更漂亮。还有,再做些前世幼儿园小朋友喜欢玩的东西…

她把银票放好,又开始在纸上画了几个造型各异的凯蒂猫,有凯蒂猫玩偶,凯蒂猫小包,还有凯蒂猫小棉拖,绣有凯蒂猫的小棉睡袍。棉拖鞋和棉睡袍是前世的样式,不仅好看,冬天起夜也不会凉着。为了让棉睡袍不显臃肿,还在睡袍上缝了一个个菱形小方块。

不过,不能叫凯蒂猫,名字太奇特,而是改成了吉祥猫。虽然有些老土,但迎合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追求。

王氏和高氏做完那两套衣裳后,就让她们做这些东西。做两份,绣坊一份,楚小姑娘一份。

现在高氏每天会抽至少两个时辰到二房来帮着王氏做针线,她做简单的缝衣、浆布、烫衣等,而王氏则做绣花、盘扣、衣裳最关键地方的缝制等。

以后,再跟罗掌柜说说,绣坊能不能给些饰品让自家做,这也算给王氏和高氏找一份长期工作。

晚上吃饭的时候,陈阿福对陈名说了楚大人奖励自己银子的事。她没有说具体数目,自己的财政状况也不能跟他们说得太清楚,不然空间里的那四十两黄金和那么多好东西根本拿不出来。

又说了罗管事希望他们家快点建房子,建好些,并说明天会让楚家佃户来帮着清理灌木林的事。

“爹明天也请些人去清理,都用棠园的人不太好。不要怕花钱,你闺女现在有钱了。”陈阿福豪爽地说道。

然后,又拿了五两银子给陈名,让他去镇上换成铜钱,做为清理及修房子的人的工钱。他们的工钱要给得高些,因为自家不提供晌饭。

晚上,陈阿福也不需要再给王氏打下手了,便和阿禄及大宝一起,跟着陈名读书、写字。

画画可以说无师自通,可认字写字就必须要学习了。哪怕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要过了目才行啊。

第二天,陈阿福起了个大早,她要给孩子们做蒸蛋糕。自从当了幼师,陈阿福忙得像陀螺,天天起早贪黑,连个懒觉都睡不成。

她现在无比盼望新房子能快点修好,到时弄个土烤炉,能做许多好点心,也省事得多。

当她把房门打开,一阵寒风卷着雪花飞进来。

呀,下雪了。这是今年第一场雪。

陈阿福有些欣喜,她前世一直生活在南方,那里很少下雪。即使下,大多也是雨加小雪,没有这么大。

她来到院子里,双手摊开,接着雪花,感觉雪花飘进手心又溶化成水滴。

“又傻了?凉着咋办,快进屋。”一个声音传来,是王氏抱着柴火过来了。

现在做点心都在新院子,王氏在老院子把糙米熬在锅里,就来这边做点心。

如今家里忙,钱也宽余了,所以柴火都是用钱买。

王氏看着陈阿福把用蛋和糖及一些调料调好的面糊放进盖碗茶具里,再把茶碗再放进锅里蒸。等蒸好后,扣出来,竟然变成了淡黄色的泡泡小点心,看着都爱人。尝一口,甜松绵软,满口生香,好吃得紧。

陈阿福笑道,“若是有牛奶,会更好吃。”

王氏道,“这已经非常好吃了。也不知你那脑袋是怎么长的,连这些花样都想得出来。”

做完了第一锅又开始做第二锅。趁王氏去那边看粥的时候,陈阿福送了块蛋糕进空间。金燕子不知睡在哪栋公寓里,她把蛋糕放在一片叶子上就赶紧出来了。

陈阿福去棠园,把一个食盒交给罗管事。罗管事笑着接过去,再看着她把另一个食盒拎去内院,也没有之前那么不好意思了。

这个月的初五陈阿福很自觉地没有休息,而是等到初十才休息。

初九这天,陈名和王氏知道小贵人明天要来自己家,紧张得不行,把两个院子及屋里都打扫了一遍。连多日不出门的王氏都出了门,同陈名一起去镇上买吃食。

同时,又要给阿禄买些学习用品,十一日,阿禄就要正式去上水村私塾读书了。

十日这天,陈阿福早早起床。先去空间看了看那盆兰花,比开始好多了,花茎已经泛青,叶子也已经舒展。但还不算太健壮,要再养几天。

陈阿福还是有些窃喜,又找到了一条财路。

只听她的头顶传来声音,“福妈,这盆花人家允许你放进来,那是因为这花是稀世品种,放在这里没有辱没燕沉香。其它的什么歪花裂草,休想拿进来。”

陈阿福一阵气紧。它咋知道自己的心思?这小东西,精的时候贼精。

也没理它,闪身出了空间。

第132章 大排场

蒸好蛋糕,陈阿福就把大宝叫了起来。今天天气骤然下降,给他穿上了那套新做的酱紫色绸子小棉袄和小棉裤,又戴上一顶虎头小帽。

看到那张漂亮得不像话的小脸,陈阿福又禁不住亲了一口。

大宝笑得眉眼弯弯,抱着她的脖子卷着舌头说,“娘亲现在喜欢嫣儿妹妹要多些,得补偿儿子,还要两个亲亲,再要两个抱抱。”

逗得陈阿福呵呵笑起来,说道,“人家都说闺女是娘的贴心小棉袄,没想到我儿子也是娘的贴心小棉袄。”说完又在他脸上一边亲了一下。

大宝又亲了她两下,才下地穿鞋子。

来到老院子,看见阿禄穿得更体面,把那套压箱底的蓝色缎面小棉袍都穿上了,这是他准备上学穿的。今天要来贵客,小阿禄也想给人家留个好印象。

陈阿禄取了陈名和王氏的优点,白净清秀,十足小帅哥一枚,只是偏瘦小了一些。

或许陈名从小身体不好的原因,个子偏矮,王氏个子也不高,勉强算中等。所以,陈阿福特别希望阿禄能长高长壮些,平时吃饭总会劝他多吃一口。前几个月是不能动,以后还得让他加强锻炼。

陈阿福又捧着他的小脸说,“哎哟,弟弟可真俊俏,小美男子呢。”

阿禄现在的脸皮也学厚了些,得意地说道,“姐姐和娘都那么俊俏,我还能差了吗?”

说了众人都笑起来。

王氏有些红了脸,嗔道,“娘都老了,还什么俊俏。”

陈阿福看看王氏,她的确显老。今年也才三十六岁,却像四十出头。由于陈名之前不用操心,天天吃了睡,睡了吃,显得比实际年龄还要小些。陈名只比王氏小两岁,看着要年青得多。想着等以后有时间了钻研钻研燕沉香,帮王氏美美容。

早饭后,陈阿福就开始卤排骨、猪肝、豆干和藕、花生米。另外又起了一锅卤水卤素食,这是要给灵隐寺的无智老和尚送去的。

另外,还会送他一些糯米枣和金丝糕。蒸蛋糕不能送,里面有鸡蛋。

大概巳时三刻,一辆马车就来了陈家,是罗管事亲自赶的车,后面还跟了五个人。

马车停下,宋妈妈先下来,再把嫣姐儿抱下来。接着魏氏下来,又把罗梅和罗明成抱下来。再加上后面的五个,一共来了十一个人。

陈阿福头都痛了。这么多人,是打老虎来了?

小姑娘的排场真是大,还要这么多跟班。她原想着,或许会来三个孩子加两个大人,却没想到这么多。

罗管事也怕陈家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还带了许多吃食过来。

陈名和阿禄把罗管事父子和王护院、李护院请去了他们的屋子,而孩子们和女人则去了新院子,追风、旺财以及七七、灰灰也跟去了新院。

陈阿福把孩子们带进东屋卧房,屋里已经烧了炕,她把楚小姑娘外面的棉披风取下,抱上炕,大宝自己爬上了炕,罗梅姐弟则坐在炕边,妙儿在地下服侍。

炕桌上摆着几盘点心,几个孩子吃了两块后,陈阿福便收了起来,怕楚含嫣吃多不消化。

王氏请魏氏、宋妈妈去西屋坐,她们两人执意在中间的厨房坐下,又把东屋开了一个缝,好随时进去侍候。把她们安置好,王氏又要去老院厨房忙碌,魏氏便主动去帮王氏忙碌了。

把孩子们安置好后,陈阿福去了老院子,把一盆卤味和一盆点心交给罗源,他马上起身赶着马车去灵隐寺给无智大师送去。

陈阿福回屋后就坐在炕上,抱着小姑娘讲“小兔儿乖乖”的故事。她讲了三遍,小姑娘终于有了些反应,一听大灰狼喊“开门”,她就会瘪着嘴说,“不开”。虽然她在其他孩子喊了以后再喊出来,但也喊了。

不过,小姑娘听出了兴趣,故事一讲完,她就会说“还…要”。

陈阿福至少讲了十几遍。心里腹诽不已,这么一搞,不仅自己依然在上班,连自己一家人都在上班。看来,若小姑娘的亲人不在,自己必须主动要求去棠园加班。

罗管事看到这种情况也不好意思,村里离棠园太远,他怕小主子有闪失,就只有带了这么多人来侍候。

正闹着,又有一辆马车来了陈家,是杨明远领着一双儿女来了。

陈名迎出院子,阿禄又跑去跟陈阿福说,县城的杨大爷领着两个孩子和大厨康师傅来了。

陈阿福赶紧对几个孩子说道,“好了,第一节课上完了,下课。”

如今小姑娘也搞懂了,只要下课,就是自由活动,就能喝水吃点心。宋妈妈从家里带了果子露水,可小姑娘就是要喝陈阿福熬的山楂水。

陈阿福和大宝去了老院子。杨超和杨茜一看到他们,一个去抱大宝,一个扯着陈阿福的裙子喊抱抱。

杨超还兴奋地跟大宝说,“我爹说了,今天我们能够住在你家,可以多玩一天。”

一听他们要来添乱,陈阿福头皮都麻了,还不好说不行,只得笑道,“好啊,欢迎。”又抬头对杨明远笑道,“杨大爷最近忙啊。”

杨明远笑道,“还真挺忙。我想在定州府开一家酒楼,前些日子去了那里,忙到昨天才回家。”又卖关子道,“陈家娘子猜我遇到谁了?”

“遇到谁了?”陈阿福问。

“就是陈三卤串的老板陈三叔。我们有缘相识了,一通絮叨,才知道他是你三叔。”

陈阿福笑道,“那真是太巧了,以后还请陈大老板多多关照我三叔。”

杨明远摆手笑道,“陈家娘子客气了,陈三叔在府城闯荡多年,生意也做得极好,我还得向他学习。”顿了顿,又道,“陈家娘子,我这次来,还想跟你谈笔大生意…”

大…生意?

陈阿福正莫明其妙,罗管事就出来了。他也认识杨明远,大声笑道,“杨老板也来了,屋里坐。”

杨明远赶紧给罗管事拱了拱手,笑道,“罗老爷,幸会。”然后去了屋里。

陈阿福和大宝则带着杨家兄妹去了新院子。

杨家兄妹很有教养,也不怕他们会惊扰楚含嫣。结果,这两兄妹还给了陈阿福一个意外之喜。

第133章 小话篓子

陈阿福给楚含嫣介绍道,“这是杨家哥哥,这是杨家姐姐。”

杨茜比楚含嫣大一个多月,也是小姐姐。

楚含嫣现在只习惯跟大宝和罗梅姐弟三个孩子相处,杨家兄妹一进屋,她的小脸便紧绷起来,小嘴也抿得紧紧的。

人家不喜欢他们!

陈阿福看到小姑娘的这个表现不仅不生气,还十分高兴。她终于知道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哪怕不说话,只做个表情,也是进步。

杨家小兄妹可不觉得自己被人嫌弃了,杨超跟大宝、七七和灰灰说得闹热。

杨茜更是个自来熟,一看到楚含楚,就喜欢上这个漂亮的妹妹了。她自己脱了鞋子爬上炕,坐去楚含嫣的对面,看着她糯糯说道,“妹妹,你好漂漂,咱们来玩过家家吧。”

见楚含嫣不理,她又说,“那咱们玩藏猫猫,好不?”见人家还不理她,也不气馁,又说道,“那咱们就背童谣吧。”

然后也不管人家同不同意,便拍着巴掌开始背起来:

推车哥,磨车郎,

打发哥哥上学堂。

哥哥学了三年书,

一考考着个秀才郎。

先拜爹,后拜娘,

再拜拜进老婆房。

金打锁匙开银箱,

老婆房里一片光。

她的口齿虽然不甚清晰,但背得有板有眼,极其认真。一背完,把屋里的陈阿福和妙儿,以及门外的宋妈妈和杨茜的乳娘黄妈妈逗得大笑起来。

楚含楚先没反应过来,愣愣地看着杨茜,或许是觉得这个小姑娘好可笑哦。见别人都笑了,她虽然没听懂小姑娘背的是什么东西,觉得十分好玩,也跟着咧着嘴笑起来。

杨茜见妹妹笑了,十分高兴,又说,“妹妹背。”见人家只笑不背,也不生气,又从怀里掏出帕子,说道,“那咱们玩叠帕子。”

然后,自己揉搓几下帕子,又把帕子塞进楚含嫣的手里让她叠。再把帕子拿回来揉几下,再塞进楚含嫣的手里。

陈大宝再是会引起楚含嫣的注意,也是小男孩,又过于老成,不会杨茜那些小姑娘的玩法。

罗梅虽然是小姑娘,但上下尊卑让她不敢那样对待楚嫣含。

杨茜小姑娘很是让楚含嫣感到新奇,也不排斥杨茜了,看着小话篓子杨小姑娘自玩自说得热闹。

陈阿福心里十分高兴,好好培养培养,自来熟的杨小姑娘就是楚小姑娘的小手帕交呀。

宋妈妈兴许也是这么想的,对黄妈妈的笑容比他们刚进来时和气多了。

晌午,陈名让阿禄去把陈业父子及高里正请过来陪酒。不大的功夫,胡老五的狗鼻子怎么也闻到陈家的酒味自己跑了过来,还抱了一坛酒来。

陈名非常不喜欢这个人,但他来了,也不能赶他走。人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胡老五这种人,最好别得罪。

陈阿福又抽空去做了一道黄金滑肉,这道菜孩子们最喜欢,连嫣姐儿都主动指着要吃“那个”。

吃得满嘴流油的杨超又说,“陈姨,我家酒楼的大厨也没有你做的好吃。”

陈阿福笑道,“喜欢,你就多吃些。”

饭后,几个孩子都困倦了。抱着大燕子玩偶的楚含嫣和杨茜就睡在了东屋卧房,大宝、罗明成、杨超则睡去了西屋。

陈阿福让罗梅和两个女孩一起睡东屋,可小姑娘摇头说,“不,奴才要服侍主子。”

陈阿福笑道,“你睡在姐儿旁边,若她有需要了,你就起床服侍她。”

罗梅听了,才乖巧地睡在了炕上的最外边。

陈阿福听见那边喝完了酒,陈业等人也走了,才去了老院子。

晌饭后,陈名身体不好,有些劳累,又喝了点酒,就去西屋睡下了。

而罗管事和杨明远几个男人则被安排在东屋歇息。

杨明远有事,便来到檐下等陈阿福。

他穿着驼色长棉锦袍,中等身材,五官算不上俊俏,可眼里流露的出精明和沉稳给他加了不少分,让人有种踏实感。

陈阿福跟他接触得不多,但通过两个孩子陈阿福觉得他的为人应该不错。孩子教得那么好,肯定是这个老子教得好啰。

他看到陈阿福从侧门走过来,冲她笑道,“有一笔生意,不知陈家娘子有兴趣没有。”

原来,杨明远想在定州府再开一家酒楼,觉得凭着九味鲜卤和细糠炸的特色菜品,应该能在酒楼如林的定州府站稳一席之地。

前段时间,他去了定州,刚把酒楼的地址看好,就去看望一个开酒铺的朋友。

那时正是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袅袅炊烟。离朋友的酒铺还远,就看到他家门前热闹非凡,走到近前,便闻到了一股好闻的卤味。挤进去,就看到一个土炉子上摆着一个大锅,锅里温着一些竹签,签子上串了肉和菜,卖相十分奇特。

朋友说这是陈三卤串,就把锅里剩的卤串都买下来,请杨明远吃。

杨明远觉得这种卤串有些像自家的九味鲜卤,但味道比九味鲜卤稍微要淡些。不过,人家的吃法变了,穿成串,极具特色,吃起来也更觉有滋有味。而且,富人爱吃,穷人也买得起,孩子们更是喜欢。

听朋友说,这种吃食在短短的时日就成了府城的名小吃,吸引了许多人慕名品尝,不仅因为味道好,还因为这家老板精明,卖卤串的法子极是特别。

原来,陈三在卤串有了一定名气后,就又找了六个“销售点”。不是租铺子,而是在富余人家比较多的地方找一个口岸好的酒铺,花高价租铺子门前的方寸之地卖陈三卤串,而且只租申时一个时辰。若是下雨或是下雪,就移到铺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