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到自己家,见公爹服侍主子还没回来,就把这事跟男人罗源说了,末了,还问了一句,“…你说,大爷还会再理阿福吗?姐儿以后会不会再去福园?”

罗源听了也吃惊不已,他也觉得自家大爷能看上陈阿福,那是她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她怎么会如此不惜福。便说道,“等我爹回来,看他怎么说。”

罗管事半夜才回来。听了魏氏的话,沉脸嗔怪她道,“陈姑娘活成了精,大爷的意思连你都看出来了,她还能看不出来?以后再莫这样自作聪明。”顿了顿,又压低声音说,“大爷是真把陈姑娘放在心里了。姐儿回家哭闹不修,大爷还劝着她说,定是陈姑娘被事情绊住了,所以才没有等在那里。姐儿睡了后,大爷就一直在书房写字。我回来的时候,他还在写。”

罗家人都知道,大爷只要遇到特别不开心的事情,又排解不出来,就会写不停地写字。而且是照着钟繇的楷书字贴写,一笔一划,写得非常慢,一直写到心情重新平复为止。

罗源说道,“阿福只是个农家女,就是陈大人把她认回去,也只是一个私生女。别说知府的私生女,就是嫡女,也配不上咱们大爷。大爷能看上她,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她却如此作为。”

魏氏说道,“阿福虽然出身农家,却很固执。听她的意思,只要找不到合心的,就一辈子守在家里不嫁人。”

“阿福也太托大了,大爷那么优秀,都不合她的心,难不成她要找皇子王爷?”罗源不屑地说道。

魏氏说道,“我说的合心,不是指阿福要高攀,恰恰是后生的条件不要太好…”

罗管事皱眉说道,“以后别阿福阿福的叫,要叫她陈姑娘。我倒觉得,陈姑娘不是拿大,她定是觉得咱家大爷太优秀,而她的身份太低,不敢高攀。或许,她会认为她和大爷的门户差距太大,大爷会不会有纳她为妾的想法。她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大爷想纳妾怎会等到现在…”又道,“大爷什么性子你们也知道,断不是遇难而退的人。这么多年,他好不容易看上一个姑娘,不会这么轻易放弃。以后,你们要对陈姑娘更加礼遇…”

夜里,陈阿福等大宝睡着后,去了空间。她一遇到心烦的事,就想在空间里放松一下。金燕子睡在外面,没有它的唧唧声,空间里静谧安然,幽香四溢。

她倚在燕沉香树上想着,听魏氏的意思,楚令宣气得不轻。也的确,他是世家子,又是从三品的官,自信心爆棚,自尊心极强。肯定觉得他对她这样一个农家女示好,自己会一定会兴高彩烈地无条件接受。他哪里想得到,自己是两世为人的老茄子,曾经被爱伤得千疮百孔。她拒绝他,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太优秀。

自己如此作为,他那么聪明的人,应该能明白。只希望他看在自己治好了楚小姑娘病的情分上,能继续善待自己一家…

又想着这个男人实在太优秀,似乎对自己也上心。自己有机会成为他的女人,却因为前世惨痛的教训,不得不放弃。想到这些,她的心又一阵阵钝痛。她按了按胸口,这时候痛,总比以后被伤害要强得多。

他们母子的衣裳还做吗?还是做吧,就当她是下级或是下人,孝敬主子。至于他收不收,都由他。

想到半夜,才出空间睡觉。

第215章 又来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听见外面鸟儿唧唧喳喳的叫声,吵得人心烦。陈阿福侧头看大宝还睡得香,就轻手轻脚穿上衣裳出了门。

来到门外,才发现夜里下起了小雨,真是春雨细无声,竟是一点没听见。树上的鸟儿都齐唰唰地停到廊下,密密麻麻地一大片。它们现在也不怕陈阿福,还冲她唧唧叫不停。

陈阿福便去厨房里抓了两把糙米出来,撒在西厢廊下。它们一看,都疯似都飞去那里抢食吃,倒像是养的家鸡一样。

由于大宝今天不用上学,起得比较晚,陈阿福等到他晨时末起床两人才一起吃了饭。

饭后,陈阿福要去禄园,大宝很是固执地不去,说昨天嫣儿妹妹肯定生气了,他要去哄哄她。

陈阿福同意了,想着楚令宣应该是个有风度的男人,不会把对大人的不高兴加在孩子身上。以后大人保持距离,但孩子们最好还是像以前一样。

不过,自己在楚令宣的眼里如篓蚁一般,主动权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吗?

她一个人打着油纸伞去了禄园。

陈名和老曾头昨天一起去了中宁县老槐村,还会在佃户家住几天。那里的两百亩油菜籽快收割了,他们要去看着。其实不一定非要去看着,但陈名想多学一些东西,曾老头也就陪他去了。

王氏正坐在炕上给陈名做着中衣,见女儿来了,高兴地把她拉到炕上跟自己挤着坐下。

陈阿福跟王氏讲了王成的事情。阵亡名册里没有王成,也只能当好消息听。

王氏擦干眼泪说道,“但愿你小舅舅还活着,哪怕咱找不到他,只要知道他活着就好。”

看到王氏略显苍老的面容,陈阿福一阵自责。她上年就想着给王氏调制些含燕沉香的护肤品,可忙这忙那,把这事就忘了。到时候跟金燕子商量商量,看燕沉香上的什么东东适合美容。

母女两人又闲话了一阵子。陈业和胡氏的身体到现在也没好利索,陈业能走能动,就是干不了重活,觉得气短。而胡氏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总觉得有人要拿烧红的烙铁烙她,白天也有大半天躺在床上,干不了一点家务活。她这样,倒是把陈阿菊逼出来了,家里都是她帮着高氏服侍一大家子。陈家有二十几亩地,陈阿贵一个人忙不过来,又请了一个长工帮忙。等到油菜籽卖了钱,陈名就会给大房买一头健壮的小公牛,等等。

王氏又留陈阿福在禄园吃饭,说让人去叫大宝。陈阿福没有心思,还是回了福园。

此时雨已经停了,家里静悄悄的,鸟笼里都空了。秋月说,金燕子领着鸟儿们出去玩了,连追风都跟去了。

陈阿福点头。连追风都去了,它们很可能又去了红林山,弄不好今天晚上都回不来。

陈阿福去库房里找料子。

她找了一匹青金色花卉暗纹锦缎出来,坐在西屋给楚令宣裁衣裳。古代人的衣裳不像现代人的衣裳,必须合体。古代只需要知道大概身高和胖瘦便能做了,特别是男人,玉带一系,胖点瘦点都没有大碍。家里没有适合给出家人做素衣的料子,明天让曾婶去县城买。

陈阿福由于心事太多,又患得患失,不时地扎手,“哎哟”声让一旁的夏月和秋月的心都紧了。

秋月说,“大姑娘若心静不下来,等等再做吧,听到你这个声音,奴婢的心都在痛。”

陈阿福摇摇头,还是低头做着。

曾婶又来问晌午吃什么,陈阿福头都没抬,说道,“曾婶儿看着办吧。”

这时,山子来禀报,“大姑娘,来客人了。”

“谁?”陈阿福头都没抬。这时候来家,八成是村里的哪个人。

“是陈大人。”山子悄声说,“他在院子里。”

陈阿福一惊,抬起头望向窗外,只见穿着一身冰蓝色竹纹锦缎长袍的陈世英站在院子中央,正呆呆地望着禄园的方向。

他长身玉立,风姿绝世,微风卷起他的衣摆,撩起他耳边垂下的一绺长发。真如一个气质绝佳的谪仙,站在那里深情凝视。

他怎么又来了?

想着正在给陈名做衣裳的王氏,她被陈家母子搅得乱糟糟的心情刚刚平静下来,陈阿福不愿意她再次被干扰。便起身吩咐秋月道,“跟家里人说清楚,陈大人来家的事情不要说出去,再去把他坐的马车叫进院子。”

然后起来走出上房门,说道,“陈大人,咱不是都说好了吗,你无事不要来打扰我们平静的日子。”

陈世英看看陈阿福,觉得几个月没见,闺女似乎又长高了些,妍丽的小脸也更加明媚了。虽然她只穿着一件半旧的水红细布褙子,小脸没擦一点胭脂,却如出水芙蓉般清丽,有一种别样的风韵。这个不在自己身边长大的闺女,却是最像自己的。

他的眼里又有了几分疼惜,脸上堆满笑容,说道,“福儿,爹想你了,来看看你。”

声音温润,如潺潺溪流,极具识辨力。

这里跟禄园离得近,院子里说话声音稍微大些,那边都能听到。陈阿福只得说道,“陈大人请进,有话屋里说。”

陈世英打头进了上房,陈阿福跟进去,又有陈世英的一个下人捧了两个大锦盒进来把锦盒放在几上,又退了出去。

其他下人都非常知趣地没有跟进来。

陈世英坐上罗汉床,陈阿福亲手给他泡了茶,又是拿糖又是拿干果。她不想坐下,实在不知道该跟这个“亲爹”说什么。她不是原主,对这位爹如此温柔的父爱有些接受不了。

陈世英看着走来走去的陈阿福,指指罗汉床的另一侧说道,“福儿不要忙碌,坐下跟爹爹说说话。”

陈阿福无奈只得坐去他侧面的椅子上,中间还隔了两把椅子。

陈世英对陈阿福说道,“福儿,下个月底,你该满十六岁了。哎,爹失察,让你们母女受苦了…”

陈阿福抬头说道,“陈大人,你的这个意思上次就表达清楚了,我也知道了,还接受了你给我们母女的‘补偿’。所以,没有必要再说了。”

第216章 亲事

陈世英完全不像封建社会的大家长,哪怕自身有错,也要端着长辈的架子。至少他表面温润,儒雅,和蔼可亲,并没有被陈阿福无礼的话激怒。

他只无奈地笑笑,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温言说道,“福儿对爹爹有怒气,爹理解,也都受着。那点子东西,福儿还要拿出来说,是臊爹的脸啊。爹知道福儿能干,不需任何帮助,你们母女的日子也会好过起来。只可惜我没在你们最艰难的时候找到你们,让你们少受些苦,那样我的心里也会好过些。”他又望向禄园的方向,神情落寞下来,说道,“你娘,她身子还好吗?唉,以后咱们父女还有许多机会相处,可跟你娘…”

他叹了几声,见陈阿福低头没说话,又说道,“你娘是个好女人,是我亏了她,是我不好。罢了,有些事,唉,不说了…”他摆了摆手,又说道,“福儿,你对爹爹可以有怨气,但不能把怨气带到自己的事情里。你是个聪明孩子,应该想想怎么做对自己最有利…”

到底怎样有利他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端起茶碗喝了几口茶,说道,“为了早些赶来这里吃晌饭,城门一开爹就出城了。”

陈阿福看看他,虽然不太愿意跟他过多接触,也不愿意喊他爹。但来者是客,何况他也是真心后悔,做不出来连顿饭都不给他吃。只得说道,“那陈大人坐坐,我去厨房给你炒几道小菜。”

陈世英很满意闺女的“热情”,脸上有了几丝笑意,说道,“那些事让下人去做,咱们父女说说话…”

这时,大宝兴奋的大嗓门传了进来,“娘,娘,楚大叔今天举了儿子高高,教了儿子蹲马步、打拳,还送了儿子一样小兵器。”

陈阿福闻言松了一口气,楚令宣果然是个君子,对她的恼怒并没有发泄在孩子身上。

又听大宝继续说道,“嫣儿妹妹想吃娘做的鸡丝凉面,罗爷爷请你去棠园做呐。”

随着咚咚咚的脚步声,大宝掀开帘子走了进来,手里还举着一只带套的小匕首。小匕首非常漂亮,外套是棕黄色牛皮做的,还打了两排铜钉,把儿是个弯弯的狼头,也打着铜钉。

他看到陈世英一愣,把手放下来问道,“娘,这位大叔是谁啊?”

在大宝看来,这个男人虽然留了一小撇短胡子,但看着比大堂伯和罗大伯还面嫩,又特别面熟,便叫了大叔。

陈世英知道陈阿福有一个义子,也知道当初王氏给闺女捡这个孩子的良苦用心。却没想到这个孩子长得如此好,浓眉凤目,齿白唇红,小小年纪就风姿具佳,心里更是喜欢。又极是不舒坦,自己再不济也是四品官,自己的闺女也是千金小姐,咋能被棠园当下人一样使唤?

他强压下心头那丝不快,笑道,“你是大宝吧?叫错辈份了,你该叫我姥爷。”

大宝知道了,原来他就是姥姥的小女婿啊。怪不得长得面熟,也怪不得别人都叫他“小女婿”,这么年轻就能当姥爷,果真小。

大宝扭头看看娘亲,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叫他“姥爷”。

陈阿福说道,“你就叫陈爷爷吧。”不管什么关系,这个叫法总没错。

大宝聪明地想,若叫他“姥爷”,自己就要给他磕头。叫他陈爷爷,就不用磕头了。便把匕首交给陈阿福,对陈世英长躬及地,说道,“大宝见过陈爷爷。”

女儿不叫他爹,也不让外孙叫他姥爷,陈世英颇有些失望。但想到来日方长,还是点头笑道,“好孩子,以后要好好发奋读书,孝顺你娘,孝顺你姥姥。学业上若有不懂的,姥爷给你解惑。”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羊脂玉挂件,这是他专门准备的。

大宝见娘亲点头,恭敬地接过他递上来的玉挂件。说道,“谢谢陈爷爷。”之后又对陈阿福说道,“娘,咱们家有客人,你就不能去棠园做凉面了,我过去跟他们说。”

陈阿福把他拉住,夺过那把小匕首说道,“楚大人咋回事,这东西咋能给小孩子玩。”

大宝笑道,“娘放心,楚大叔专门说了,这匕首还没开封,不会伤着我。”又把玉挂件塞进陈阿福的手里说道,“这两样好东西娘先替儿子收着。”

说完,又给陈世英躬了躬身,才走了出去。

陈世英看大宝出去了,正色说道,“福儿,你是爹的亲闺女,本应锦衣食。是爹不察,之前让你为了生计出来讨生活。以后,爹每月让人给你和你娘送生活费,不要再给楚家姑娘当师傅了。连饭都让你做,不止是师傅,还是下人。”

陈阿福说道,“陈大人想多了,我没当下人。只是楚姑娘喜欢吃我亲手做的饭,偶尔才做做。给楚小姑娘当师傅,也是因为我喜欢她,现在即使不需要那几两月银,但还是愿意教她。所以不需要你给我生活费,我娘更不会要。况且,我需要棠园那个强大的依靠,否则早被人卖了。”

陈世英脸上发烫,他知道陈阿福指的是自己老娘干的恶事。想着事情要一个一个解决,便没再纠结这件事。又说道,“今天爹爹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跟你商量。若是你娘能来听听,帮你参详参详,更好。”

陈阿福不解地说道,“什么重要的事?不用我娘来,只要是我的事,我都能作主。”

陈世英看看陈阿福,长得娇滴滴的,说话也轻言细语,但偏偏极有气势。外柔内刚,这个闺女不只长得像他,行事作派更像他。只不过有些遗憾没有叫王氏过来,今天肯定是见不到她了。

他又上下打量一番陈阿福,一副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模样。说道,“福儿马上要满十六岁了,许多这么大的姑娘都出嫁了。即使没出嫁,也都定了亲…”

陈阿福一听这话马上戒备起来,赶紧说道,“干嘛说起我的亲事,我的亲事你不能干涉。”

第217章 拒绝

陈世英看陈阿福如临大敌的样子,极其无奈,说道,“爹是真心为你打算,姑娘家的韶华只有那么几年,若错过了,就不好找了。爹帮你看了两个不错的好后生,你听听。若不中意,爹再继续帮你相看。”

陈阿福肯定不会想要陈世英为她选的婿,但也好奇他选了什么样的两个人,就没出声。

陈世英继续说道,“这两个后生品行都不错,是爹爹千挑万选出来的。一个后生姓周,是爹一个幕僚的儿子,今年十六岁,十四岁就中了秀才,明年会去考举人,不出意外肯定能考上。这个孩子长得好,学业好,脾气好,又知根知底,不足之处就是家势低。爹多给你陪些嫁妆,他及他们一家都会对你好。福儿又聪慧,以后肯定能把小日子过起来。爹最中意的,就是这个周家后生。另一个后生姓李,是定州府同知李大人的孙子,今年十五岁,比福儿还小上半岁。他也中了秀才,长得好,家世好,端方守礼。福儿若是想将来过得舒坦,周家后生要好些。若福儿想找个家世好、面上好看的,就找李家后生。不过,若找李家后生,最好让江氏把你记在她名下。这事爹已经跟江氏商议过,她也同意了。

听了这两个人的条件,陈阿福觉得陈世英还算靠谱,不仅没想用她去联姻,找的人家世都比较低,也算真心为她谋划。她这样尴尬的身份,也只有找家世低的,或是巴着他升官的人家,才会真心接纳她。

不过,再好的人她也不会同意。便摇头道,“我还有个儿子,不嫁人,要招婿。”

陈世英劝道,“只要人好,何苦非得执拗于招婿呢?至于大宝,你放心,爹给你陪多些嫁妆,把大宝要用的钱都陪上,再让后生认大宝为义子。有爹给你当后盾,那两家的任何一家都不敢给大宝气受。”

陈阿福还是摇头不同意,说道,“陈大人无须为我考虑,你府里的那位大姑娘比我也小不了多少,多多为她考虑吧。”

陈世英老脸一红,他娘把府里那个大姑娘的脸皮,以及陈家的整个脸皮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他定了定神,又说道,“你妹妹比你小得多,爹把你的事解决了,再想她们的不迟。”

陈阿福还是摇头道,“谢谢陈大人的关心,他们两个我都不会作考虑。”

陈世英看陈阿福抿着嘴一脸的执拗,说道,“福儿太任性了…”

正说着,就有下人来报,说楚大人的长随楚怀求见陈大人。

楚怀进来,给陈阿福抱了抱拳,就躬身对陈世英说道,“我家大爷听说陈大人来了,请大人移步去棠园喝酒叙话。”

陈世英不想见楚令宣,一见他就会想起自己老娘干的蠢事。何况,楚令宣如此也太拿大了,虽然两家家世差得远,结儿女亲家不适合。可两人的品级差不多,他想叙话或是请自己喝酒,完全应该亲自来这里请自己才是待客之道啊。而且,他是来跟闺女缓和关系的,这才说了一会儿话,还没相处够。

不过,陈世英从来都以温润、宽和示人,何况是对楚令宣这个他不想得罪的人。所以心里腹诽着,面上却没有任何不悦。笑道,“本官也是刚才得知楚大人在棠园,还想着下晌去拜访他。既然楚大人相邀,我再跟福儿说两句话,就去棠园。”

楚怀又抱了抱拳,去屋外候他。

陈世英指了指那两个锦盒对陈阿福说,“那个紫色盒子,是送你娘的头面…”

陈阿福赶紧拒绝道,“陈大人,你的‘心意’我先前已经代我娘收下了,以后你千万别再送她东西。上次我代我娘收了你的银子,我娘一直在埋怨我,若我再收这头面,她肯定不会再理我了。”

陈世英愣了愣神,失望道,“唉,你娘总归是怨着我的,罢了,以后再说吧…你娘不要,福儿就留着。还有那个朱色盒子,是爹送给你的头面。”

陈阿福又拒绝道,“陈大人也不要再送我东西,你的‘心意’我先前也已经收下了。”

陈世英皱了皱眉,说道,“福儿,你是我的亲闺女,哪怕你赌气不喊我爹,血脉之亲也改变不了。人都说长者赐,不能辞,爹送你东西,你是不能推辞的。”

也不等陈阿福再说话,便抬脚走了出去。

他出了福园大门,站定往禄园大门望了望,才转身向棠园走去。他的脚步如千斤重,他一点都不想见楚令宣,心里又不由得埋怨楚令宣太不懂人情事故。

二月初,他娘说做梦梦到了他爹,想去京城报国寺给他爹点长明灯,这个理由陈世英不可能不允。本想让江氏陪她去,但正好儿子生病,江氏离不开。当然也没如老太太的意,让唐氏和陈雨晖陪她去,只派了绿姨娘和许多下人、护院陪着。还让老太太只能在报国寺住一天一夜,说怕她在外面遇到危险。

谁知就那么巧了,陈母去报国寺的时候,正好永安侯府的二夫人李氏也在那里,说是为去逝的老夫人上香茹素三天,住的院子就在陈老太太的隔壁。

陈母最会的就是钻营,一听永安侯府,那不是楚令宣大人的本家吗?楚大人年青有为,长相俊朗,又出身世家,定州府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他的。

在老太太看来,永安侯府是世家,是勋贵,是大族,还尚了公主,若能跟他们府把关系搞好,对儿子的仕途大有益处。况且,她一直在谋划着一件事,这真是磕睡来了有枕头。

于是,一下子贴了上去。陈母有一个本事,就是遇到她想巴结的人,态度特别谦逊,漂亮话随口就来。

陈母不知道的是,李氏虽然是永安侯府的二夫人,却出身低,眼孔小,只是一个六品官的女儿,男人又残废在家,京城的贵族圈子就没有谁爱搭理她。原来李氏在管着楚府中馈,重大场合她都会出面,人家也不得不敷衍她。自从楚三夫人回了京,接管了府中中馈,就更没谁爱搭理她了。

第218章 高门婿

寂寞许久的李氏见有个这么会说话的老夫人,还是定州知府的老娘,也高兴起来。不大一会儿,两人就好得无话不说,晚上还留陈老太太在她屋里吃了斋。

老太太一直觉得自己大孙女长相俊俏,又孝顺,一心想给她找个高门婿。在老太太一来定州府,听说了楚令宣,便相中了他,暗中盘算着找机会请人帮着牵牵线。

在陈老太太看来,楚令宣出身再好也是续弦,知府大人的“嫡女”,身份配他也够了。何况自己儿子有真本事,几年后定能升更大的官。之所以说陈雨晖是嫡女,老太太想着回去就想法子逼迫江氏把晖丫头记在她名下。

楚大人在定州任职,婚后孙女也会留在定州。那位公主婆婆虽然厉害,但天高皇帝远,想管也管不到。自己再教教孙女,若跟公主婆婆见面了,想法子把她服侍好。大孙女讨喜,哄人最是有一套。这样,不止心爱的孙女嫁了个好人家,自己也算有了更强的靠山,以后也不用再因忌惮江氏的娘家而对江氏有所顾忌了…

陈老太太心里有了计较,把绿姨娘和婆子打发出去,对李氏笑道,“前些日子,陆总兵府嫁闺女,在陆府里我远远看了楚大人一眼,哎哟,真真俊俏,又有气势…我的大孙女晖儿,长得最像他爹,俊俏无双,温婉贤淑,又会吟诗作画,今年下半年就及茾。这样的好孩子,我一直想给她寻摸个好后生…”

就差没说她孙女跟楚令宣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了。

李氏先听她夸奖楚令宣心里还有些不高兴,但听了她后面的话,才知道原来她有那层意思。

李氏也知道陈世英曾经是探花郎,而且最是俊俏不过。他的闺女若像足了他,姿色、才情肯定上上乘。

若是原来,李氏断不敢打楚令宣婚事的主意。老侯爷许她贪些家财,但绝对不许她搅和楚令宣的婚姻,况且她也没有本事认识那些跟楚家门当户对的高门贵女。

但老爷子自打年后从棠园回京,口气便软和下来,似乎很着急。说楚令宣之所以这么大岁数了还没续弦,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跟他身份相配的贵女不愿意嫁给他,想嫁给他的姑娘又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现在楚令宣已经二十四岁了,哪怕降低条件,也得让他赶紧成亲生子。并说只要姑娘本人好,家境差些也无妨…

陈家嫡女虽然身世低,但长得好才情好,陈大人又是定州府的知府,这正好符合老侯爷的条件。哪个男人不爱俏,陈世英的闺女,肯定漂亮,楚令宣也定能看中。

这样人家的女儿嫁进侯府,荣昭公主肯定又会毫无忌惮地把她弄去公主府去折腾,最好把她折腾得生不出儿子。公主尚了大伯这么多年也没生下一子半女,如今已经三十有一,这么大的岁数更生不出来。那样,自己儿子便有了机会…

李氏主意打定,便连声笑道,“我家大侄子今年已经二十四了,却还没成亲。我公爹急得不行,也想让他快些找个好姑娘。陈大人我早就听说过,俊俏多才,陈老夫人又如此贤淑知礼,你家大姑娘肯定不会错。我回家就跟公爹说…”

李氏一番大包大揽,让陈老太太大喜。又暗示,若李氏把这件事搞定,自己定会重重“感激”她。当然,这份重重的“感激”会让唐氏出。李氏听了更高兴,两送人拉着手说话,较之前又亲近了几分,似乎楚陈二府已经成了亲家。

老太太回府后,赶紧把唐氏和陈雨晖叫去跟前,把这事跟她们说了。

母女二人都快乐疯了,她们早听说楚大人出身世家,又年轻有为,俊俏无双。陈雨晖羞红了脸,扭着帕子又是撒娇,又是跺脚,惹得老太太和唐氏大笑不已。

不过,当老太太提出让江氏把陈雨晖记在她名下时,遭到了江氏的拒绝。她当然不可能公然忤逆婆婆,只笑说这事她说话不算数,要经过丈夫的同意。

陈世英这几天正好去下属县公干,老太太很有心眼地没有说出自己给大孙女谋划了一段好姻缘,怕被江氏谋夺过去。

等到四天后陈世英回府,老太太去跟他说了跟楚府结儿女亲家的事,并说把大孙女记在江氏名下,陈雨晖就是嫡女了,自己也不算蒙骗人。

陈世英听了,气得不行,说道,“娘糊涂,楚家是什么样的人家,由得你去胡说。晖儿是我的庶女,即使记在江氏名下,也成不了真正的嫡女。楚家是永安侯府,楚令宣是从三品参将,还是永安侯世子,且行事狠戾。他父亲楚侯爷尚了公主,又是柱国将军。楚家三老爷更不得了,极得皇上信任,才从关边回来就被封为从一品的中军都督府同知。何况,晖儿的才情相貌比之楚大人差之千里,楚大人怎么能是我们高攀的。娘竟然还敢以庶充嫡!你老人家是要害死儿子,害死咱们一大家子啊。”

老太太还不爱听了,嗔道,“混说,晖儿的小模样最像你,怎么会比楚大人差那么远…”

晖儿还最像他!

陈世英见老娘说瞎言就像真的一样,无奈之极。也不等他娘说完,赶紧去了参将府赔礼道歉。令他意外的是,楚令宣并没有那么生气,还说妇人无心之语,他不会放在心上。况且,也不是陈母一个人的错,自己二婶娘李氏也有错,她已经被老侯爷狠狠训斥了一顿…

陈世英想到这些糟心事,就气得要吐血,恨不得离老楚家十万八千里。

他离棠园还有一段距离,就看到楚令宣正站在棠园门口等他。

春阳下的楚令宣玉树临风,气宇轩昂,又冷峻得让人难以琢磨。再加上那么高的出身,哪怕他家里被荣昭公主折腾得乌烟障气,也不是自己那个长相一般的闺女能惦记的。

陈世英的眼前突然浮现出陈阿福精致如画的面庞,这个闺女漂亮聪慧。从相貌上来讲,她跟楚令宣倒称得上金童玉女。

这个怪异的想法连陈世英自己都吓了一大跳。

第219章 找面子

那个怪异的想法连陈世英自己都吓了一跳,福儿长相再好身世不好也不行。何况,楚令宣有那样一个家庭,他本人的性格也冷漠,肯定不会疼媳妇,当他的女人不会轻松…

陈世英心里想着楚令宣的千般不好,但脸上却春风满面,离棠园越近笑容越盛。

楚令宣看到如春风一样飘过来的陈世英,亦是满脸堆笑,上前几步抱拳道,“陈大人,久违了,请,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