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英跟楚令宣接触不多,总共见面也不超过十次。不管是他自己的认知,还是同僚或是朋友的认知,都觉得楚令宣虽然有些真本事,但为人冷漠,脾气怪异,手段强硬。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楚令宣笑容直达眼底,他有些微愣,这个人的笑也不光是皮笑肉不笑嘛。

今天对自己如此热情,唱的是哪出?

他压下心底的疑惑,赶紧抱拳笑道,“楚大人,叨扰了。”

楚令宣又笑道,“哪里,哪里,陈大人今天能来,棠园真是蓬荜生辉啊。听说陈大人喜欢喝状元红,酒已经备下了。”

两人说笑间相互谦让着进了棠园。

而此时,罗管事由角门快步去了福园。

陈阿福正看着陈世英留下的两个锦盒发呆,紫色锦盒里装的是一整套赤金镶红宝石头面,朱色锦盒里是一整套赤金镶翡翠头面。

首饰流光溢彩,非常漂亮。可她不喜欢,她不想再要陈世英的东西,不想让他经常借着由头来找自己,更不愿意他干涉自己的生活。

若坚持把这两个盒子还回去,似乎又不妥。王氏不要陈世英的东西说得过去,可是自己…陈世英说得对,她即使不叫他爹,这具身子也是他的亲生女儿,血脉改变不了。若是在前世,他老娘做了那么多缺德事,不认就不认了。可这是古代,别说一直想修复父女两人关系的陈世英,就是他那恶老娘,若真是被外界确认了那一层关系,自己也不敢大张旗鼓明明白白地忤逆那个死老太婆。

何况现在,她跟一直抱着的大粗腿楚令宣的关系如此微妙…

正在为难之际,听外面的山子说,“罗管事来了。”

陈阿福赶紧把盒子盖上,请他进来。

罗管事笑道,“陈姑娘,我家姐儿今天一早就念叨,想吃你亲手做的鸡丝凉面。大宝也会在棠园吃饭,你看是不是给他们做些。”又晃了晃手中的碗说,“怕你家没有现成的鸡肉,我就从棠园拿了半只煮熟的公鸡来。”

陈阿福起身笑道,“好,我马上做两碗,让人拿去棠园给他们吃。”

罗管事笑着道了谢,又语重心长地说道,“陈姑娘,你到底年纪小,有些事想得不周全。罗大伯就托个大,提醒你两句。那陈大人是…是陈姑娘的生父,这事虽然大家伙没明说,但心里都清楚。陈大人大老远的来看你,你这个当闺女的总要表示表示吧?给姐儿和大宝都做了面,不给他做,别人会说你不孝。”

陈阿福愣了愣,外人当着她的面说陈世英是她的父亲,这还是第一次。心里虽然有些不自在,但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只得笑道,“那好,我再多做些…”

她这才反应过来,陈世英跟楚令宣一起喝酒,不可能只给陈世英一个人做。便也有些了然罗管事跑来说这话了,这是让她为楚令宣服务,给楚令宣找面子呐。这还真是个人精!

她又赶紧补充道,“多做些,给陈大人和楚大人吃。”

罗管事打着哈哈笑道,“哎哟,陈姑娘通透,我家大爷对你和你家大宝可一直不错,特别是对大宝,今儿一上午都在教他练功…”巴拉巴拉,说了许多他家大爷如何忙,又如何百忙中抽空教大宝的事。

陈阿福笑道,“谢谢楚大人了。”然后接过碗去了厨房。

曾婶儿已经炒了几个菜,她以为陈大人会在福园吃饭,所以多做了几个菜。

陈阿福让曾婶揉面,她则把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切成丝,又把自己发的绿豆芽在开水里焯了一下捞出,再把花生油烧开放凉。

把切好的面条煮熟,拌上放凉的花生油,抖散放凉后,拌上各种调料,最后放了点花生碎,就好了,拌了两小盆子。

一旁的曾婶吸了吸鼻子,笑道,“大姑娘做的凉面真好吃,比京城馆子里做的还好吃。”

陈阿福说道,“若是有黄瓜,会更好吃。”

罗管事高兴得端着两个盆子一路小跑回了棠园。

见菜有多,陈阿福又端着两个菜去了禄园。却看见王氏眼睛微红,正坐在炕上发愣,炕几上的饭菜还没动。

王氏看见陈阿福来了,强颜欢笑招呼她坐上炕来。

陈阿福问道,“娘怎么哭了?”

王氏道,“我是想到你小舅舅,心里难过。”

陈阿福暗道,或许她是知道陈世英来了这里,又想起了往事吧?

陈阿福坐上炕,顺势劝道,“娘莫难过,楚大人都说了,他们会继续帮着查找。”然后,陪着王氏一起吃了晌饭。

两人吃起饭来,陈阿福又小声说道,“陈大人来福园了。”

王氏并不吃惊,上午,她已经听到福园里传来几句他的说话声。哪怕声音不大,她也听得出来是他的。她继续低头吃着饭,似是无心地问道,“他来福园做甚?”

陈阿福说道,“他给娘送了一套头面。”

王氏抬起头说道,“不要,娘不会再要他的东西,阿福还给他。”

陈阿福说道,“我也说了娘不会再要他的东西。他说,娘不要,就让我留着用。”又说了陈世英给自己相看的两个后生。

王氏听这两个后生的时候很认真,后来竟然还有了一丝笑意,说道,“娘也觉得那周家后生不错。已经是秀才,学问、人品都不错,以后再考中举人,哪怕考不上进士,他也有法子让后生有个一官半职。后生父子两人都要靠着他把日子过好,你进门的日子肯定不会受气。另一个后生就算了,官家子弟都傲气,娘怕他们嫌弃你的出身和大宝。”

第220章 六神无主

陈阿福摇摇头说道,“我一个都不要。”

王氏急道,“阿福,你都十六岁了。听话,不要太挑剔。我和你爹一直在帮你寻摸着,找了几个后生都不行,不是怕他们看中的是你的钱财,就是怕他们会对大宝不好。先还想着魏氏认识的人多,能给你牵牵线,结果等到现在她都没个回音。唉,肯定她也不找到合适的。”

陈阿福说道,“大不了,就一辈子不嫁,反正我还有大宝这个儿子。”看到王氏急得眼圈又红了,赶紧说,“好,好,再继续相看。”

饭后,陈阿福陪着王氏说了一阵子话,才回了福园。

她直接去了西屋,继续给楚令宣做着衣裳。大概申时初,大宝回来了,后头还跟着一个小尾巴——楚小姑娘。

楚含嫣好像忘了昨天的不快,一来就倚进陈阿福的怀里说,“姨姨,凉面很好吃。我爹爹,陈爷爷,还有大宝,都说好吃。”

大宝也说道,“陈爷爷刚刚才走,我和楚大叔、嫣儿妹妹一直把他送上马车。陈爷爷还拉着我的手,让我好好孝敬姥姥和娘亲,以后跟娘亲一起去定州他家玩。”

陈阿福听两个孩子的意思,难道自己跟陈世英的关系在楚令宣面前也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了?她有些不舒服,她不希望自己和陈世英的这一层关系摆上台面。别人私下议论可以当成谣传,她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若是摆上台面了,就不是她说不认就能不认的了。这样的话以后肯定会遇到许多不确定,这种感觉非常不好。

但两个孩子一边倚一个,软软糯糯说笑着,让她纷乱的心情也轻松起来。她放下针线,亲自去厨房炒了几个菜。

当饭菜端上桌,楚小姑娘糯糯说道,“姨姨,我爹爹一个人在家很孤单呐,不请他来吃饭吗?”

陈阿福为难地笑道,“今天的菜炒得少,改天多炒几个再请你爹爹。”

楚含嫣又非常聪明地说,“现在天还早呐,姨姨可以再炒几个呀。”

大宝也说道,“儿子也觉得请楚大叔来吃饭的好,他明天一早就该走了,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回来。若娘亲觉得累了,可以让曾婶子炒。”

看到四只圆溜溜的眼睛望着自己,陈阿福很无奈。好不容易才把关系拉得远了些,咋能再凑上去。笑道,“厨房里已经没有多余的菜了,等以后菜多了再请楚大人来吃饭。”

饭后,小姑娘十分有心眼地一手拉大宝,一手拉陈阿福向大门口走去。

此时天光还亮,西边的晚霞布满半个天际。春风和煦,吹得人惬意无比。三个人手牵手出了门,陈阿福被拉着信步向东走着,后面跟着宋妈妈和两个护院。

他们刚拐过福园的围墙,便看到楚令宣站在棠园和福园之间的一棵大槐树旁。

他也看到陈阿福三人了,把嘴唇抿成了一条线,沉脸背手站在那里没动。

楚含嫣看到爹爹不仅没有像往常一样笑着向她走来,还生着气,便难过起来,还以为爹爹是生自己气了。

她放开陈阿福和大宝的手,向楚令宣跑去。边跑还边哽咽道,“爹爹别生嫣儿的气,爹爹别生嫣儿的气。”

楚宣令听了闺女的话,也不好意思起来。迎上前把她抱起来说,“爹爹没生嫣儿的气,就是等闺女等得心焦。”

楚含嫣听说爹爹没生自己的气才放下心,破涕为笑,又对着他的耳朵小声说道,“姨姨说以后家里多买些菜,就请爹爹去福园吃饭。”

楚令宣有些脸红,嗔道,“在闺女的眼里,爹爹就那么馋吗?”

说得楚含嫣搂着他的脖子咯咯直笑。

楚令宣本想抱着女儿回棠园,但余光瞥见不远处的那个倩影,双脚又不争气地走了过去。

他来到陈阿福的跟前,沉着脸,双目炯炯地看着陈阿福。他太有压迫感,让老皮老脸的陈阿福也红着脸低下了头。

片刻后,楚令宣才冷清地说道,“陈大人晌午跟我喝酒,言谈甚欢。陈大人的风传很好,官声也不错。我虽跟他接触不多,但也觉得他当得起人们赞誉的‘温润君子’。跟他的母亲,不一样。”

陈阿福抬起头,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她不知道楚令宣说这话的意思,不知道该说什么。

楚令宣又道,“明天我要回营,几天后可能又要去趟外地,嫣儿又要麻烦你照顾了。”

陈阿福言不由衷地说道,“不麻烦。”又赶紧加了一句,“我喜欢姐儿。”

楚令宣的唇边露出些许笑意,轻声说道,“我也喜欢大宝,和…”他没好意思当着孩子们的面说出那个字。顿了顿又道,“有了你,我无需再担心嫣儿,在外面多久都心安,谢谢。”说完,就扭头往棠园走去。

楚含嫣被爹爹抱着,咧着嘴向陈阿福和大宝招着手。快进棠园大门的时候,小姑娘又冲楚令宣咯咯笑道,“爹爹,姨姨一直在看着我们,大宝还在跟我们招手呐。”

她现在虽然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语速还是偏慢,话没说完,已经被爹爹抱着进了棠园大门。

陈阿福愣愣地看着那一大一小消失在棠园门口,还在愣神。

大宝抬头问道,“娘,楚大叔刚才说喜欢我,还喜欢谁呢?”

陈阿福幽幽说道,“当然是嫣姐儿了。”

“哦,也是。”大宝说道,又拉了拉陈阿福的手说,“娘,都看不到他们了,咱也回家吧。”

“嗯。”陈阿福似乎才反应过来,拉着大宝快步向家走去,步子大得大宝要一路小跑。

陈阿福觉得自己很没用,两世为人,前世被情伤得那么重,发誓要远离官二代,还定下了这一世要找男人的低标准。可他的一颦一笑,一句不太确定的表白,就能让她六神无主。

晚上,金燕子带着一大群鸟儿和追风没有回来,廊下的鸟笼都空了,院子里寂静无声。

远处的一片蛙鸣和枕畔轻微的鼾声提醒着陈阿福,她已经穿到了古代乡下,她还有一个儿子。

陈阿福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她的眼前,楚令宣和刘旭东交替出现着,让她非常非常惶恐。

她一直知道,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离楚令宣远远的,但她现在的境地又不能完全离开楚令宣。楚小姑娘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她和她的家离不开棠园的庇护,她不能彻底得罪楚令宣。

可是,她虽然坚持着,逃避着,还是被楚令宣一步步地吸引过去。她怕自己彻底沦陷进去,她怕爱上了,又被抛弃,像前世一样…

第221章 九爷

陈阿福想了很久,还是觉得必须理智。古代的阶级等级是森严的,即使楚令宣此刻是真心喜欢她,但有太多的外力阻止他娶她为妻。比如长辈的压力,为家族的未来而联姻,强大的舆论压力,等等。何况,他一看就强势,自己又是穿越而来,哪怕再小心翼翼,许多认知和做法也不会如本土女那样“贤良淑德”。两个都强势的人相处久了,很容易出现矛盾…

如今她立的是女户,有儿子,又会挣钱,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她不能傻兮兮地把大好局势丢掉,去博取未知的那份情感。

只不过,以后跟楚令宣相处要更加注意,既要保持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又不能把他彻底激怒…想到后半夜,才渐渐睡着。

第二天,她顶着黑眼圈起来,送走大宝,又迎来上全托幼儿园的楚小姑娘。

楚小姑娘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姨姨,爹爹请你无事带我去看看我奶奶,姐儿也想她了。”

陈阿福笑着点头,她也想那个温婉的妇人了。说道,“好,等姨姨给了尘住持把素衣做好,就带着你去。”

两人说着,看到要去县城买布做素衣的曾婶子,陈阿福又想起了杨小姑娘,当初她可是让自己去县城接她的。

便把曾婶叫住说道,“我跟你一起去县城,顺便去杨府看看茜姐儿。”

楚含嫣听说姨姨要去看茜姐姐,也闹着要去。

陈阿福很高兴,小姑娘主动要求去作客,是一个大进步。便点头同意,让罗梅去棠园跟罗管事说说,多派几个护院一起跟着。

罗管事听说后也为姐儿的进益高兴,便带着十个护院两辆马车一起来了。

陈阿福带着小姑娘和宋妈妈、罗梅上了一辆马车,曾婶和夏月带着自家做的几食盒点心上了另一辆马车,罗管事则亲自赶着陈阿福的那辆马车,带着骑马的护院浩浩荡荡一起去了三青县城。

路上,罗管事问了陈阿福新在定州府开的商行的事情。又说他家大爷让他不能白要那两成股,会出六百两银子入股。

半个月前,陈阿福就派曾双去了定州府,在那里筹备开一家商行。商行的名字叫福运来商行,以后主要经营自家的西瓜、粮食等农作物,以及一切能挣钱的买卖。

为了楚家能给商行保驾护航,她跟罗管事说了,想送棠园两成股,罗管事家一成股。还想着,这么个小铺子,楚令宣不一定会看得上。若他不要,就送罗管事两成股。

罗管事当时就笑道,“我就代表棠园接下那两成股吧。陈姑娘聪慧,开的商行肯定赚钱。这事我家大爷回来,我就跟他禀报。但我是棠园的下人,咋能跟我家主子一起入股,我就不要了。”

陈阿福说送棠园股份是客气话,她不太想跟楚令宣有过多交集。心里真正想送的是罗管事,有了他,等闲人也不敢找商行的麻烦。却没想到罗管事如此回答,她也只得答应。

今天又听说楚令宣要给六百两银子,忙她谦虚道,“那样一个小铺子,六百两银子太多了,我不能接。”

她心里有数,自己的商行现在小,以后肯定会越做越大,六百两银子占两成股并不算多。但加上楚家的金字招牌,她还是占便宜了。

罗管事笑道,“我家大爷和我都信得过陈姑娘,商行以后定会越做越好,我们棠园不会吃亏。”

来到县城,先去布店买了两匹适合做素衣的细布,又买了几匹给自家做衣裳的绸子及细布,已经到了晌午。

一行人又去酒楼吃晌饭。酒楼的牌匾上写着“好又来”几个大字,陈阿福总觉得这里很熟悉。

罗掌柜笑着说,“陈姑娘没看出来吧,这就是原来的喜乐大酒楼。”

陈阿福恍然大悟地笑起来。

她想到上一次来这里是卖方子,还要戴着斗笠遮挡容颜,怕被坏人打主意。而如今被保镖和下人前呼后拥,唬得一旁的百姓避之不及。借楚小姑娘的光,自己也当了一盘特权阶级。

刚进酒楼,迎面就遇到十几个孔武有力的大汉,中间一人还推着一位公子。

这位公子二十三、四岁的年纪,风神俊朗,华服裹身。只可惜是个瘸子,坐在推车里。

陈阿福直觉这些人不是自己甚至棠园能惹得起的,赶紧把目光转开。可是,又不自觉地多瞄了那位公子一眼。因为他总有一种熟悉之感,似乎在哪里见过,可自己明明没有见过啊。

她哪怕只多看了一眼,脸上只滑过一丝不明的情绪,似乎就被几个大汉看见了,向她怒目而视,吓得她赶紧低下了头。把楚含嫣的小手拉得更紧了,生怕小姑娘会冲撞那些人。

罗管事看到那位公子也一愣,赶紧过去躬身道,“小的见过九…九爷。”

那位九爷点点头,目光越过罗管事看了几眼他身后的人,最后目光定格在陈阿福和楚含嫣的身上。

他问道,“那位小姑娘便是楚大人的闺女吧?的确跟楚大人长得神似。”声音清咧,冷然,如山顶的清泉。

罗管事躬躬身说道,“是,是我家姐儿,闺名含嫣。”又回头招呼道,“大姑娘,快过来拜见九…九爷。”他知道小主子怕见生人,但九爷已经说了那话,也只得硬着头皮让小主子过去见礼。

楚含嫣害怕,一下子把陈阿福的腰抱住,把头埋在陈阿福的腰间,不敢上前。陈阿福听居然让侯府的姑娘去拜见他,猜测那位九爷不是皇亲贵戚,就是位高权重的勋贵。便轻轻摸了摸小姑娘的头顶,低声道,“姐儿莫怕…”她也想劝小姑娘去见礼,可小姑娘的样子让她开不了口。

罗管事又躬身道,“请九爷勿怪,我家姐儿有些认生。”

九爷没有怪罪,看楚含嫣的眼神满是和善,说道,“楚姑娘很讨喜。”说着,从手腕上取下一串碧玉珠串,让人递给小姑娘。玉串在他的腕上绕了两转,碧绿通透,一看就非凡品。

第222章 就当没看见

一个长相相对斯文的人躬身接过九爷手里的玉串,送去楚含嫣的面前。楚含嫣低着头,根本不敢接。

陈阿福轻声说道,“姐儿,九爷送的礼物,快接着。”

楚含嫣听了,才把埋着的小脑袋抬起来,眼睛里还有一层水雾,怯怯地伸手接过玉串。

罗管事等人躬身把九爷等人送出酒楼,才大松了一口气。罗管事望着楚含嫣手里的玉串,对宋妈妈说,“一定要把这串玉串保管好。”

宋妈妈答应着,伸手把玉串接过去。

陈阿福把楚含嫣抱起来,亲了亲她的小脸说,“姐儿真能干,已经不怕生人了。看看刚才的九爷,多喜欢你啊。”

小姑娘听了表扬,又破涕为笑。

陈阿福悄悄跟罗管事说道,“那位九爷一看就是贵人,怎么会出现在小小的三青县城?”

罗管事目光闪烁,低声道,“陈姑娘就当没看到,回去也不要跟别人提起见过他。”

罗管事的这副表情,让陈阿福更加觉得那位九爷不一般,忙点头答应。

一行人吃过饭后,便找去了杨家。

下人把陈阿福和楚含嫣请去杨母住的院子,管家又把罗管事请去外院喝茶。

杨母四十多岁的样子,长相慈善,身体羸弱。她知道楚小姑娘是侯府的姑娘,自己儿子做生意还要仗着侯府的势,忙请小姑娘上座。

陈阿福帮着拒了,把小姑娘抱在自己腿上坐着。

杨母又差人去请哥儿和姐儿来这里。

陈阿福惊讶道,“超哥儿没去上学吗?”

杨母叹道,“哥儿前些天跟同年在私塾打闹的时候,摔在地上,把胳膊摔断了。可怜见的,遭老罪了。都怨他老子,六岁的孩子就猴急地送去读书。我想着,他的胳膊好了也不急着去私塾,等他明年满了七岁再说吧。再不济,八岁上学也不迟。”多说了两句话,又上气不接下气。

陈阿福唬了一跳,竟然出了这种事。她有些埋怨自己,无事该差人来杨家探望一番的,出了这么大的事竟然才知道。

正说着,杨茜来了。她脸蛋红扑扑的,一看就是一路跑来的。

她先给杨母见了礼,就向陈阿福面前奔来,嘴里嚷着,“陈姨,嫣儿妹妹,你们怎么现在才来接我们呢?我哥哥胳膊摔断了,痛得直哭,好可怜的,茜姐儿心疼得紧。”说着,眼里又涌上泪花。

陈阿福帮她擦了眼泪,轻声劝解了几句。

不大一会,杨超也来了。他左胳膊吊在胸前,走路慢吞吞的,完全没有了之前生龙活虎的样子。

杨超来到陈阿福的面前,红着眼圈说,“陈姨,我受伤了。哎,丢人,我竟被曹阳那小子打败了,连学都上不了。”很委屈的样子。

陈阿福把楚含嫣放下来,把杨超拉倚在自己的腿上,抚着他的头心疼地说道,“呀,怎么会这样,记着以后要小心些,少打架。快莫难过,小孩子骨头长得快,用不了多久胳膊就能长好。”

杨母看到这个情景,心里酸涩不已。虽然跟陈阿福是第一次见面,但自己的儿子、孙子、孙女早就在耳边说了无数次她了。孙子、孙女十分喜欢她,儿子更是衷情于她,想娶回家做媳妇。只可惜她已经被楚大人看中,儿子一介商人,哪里敢跟手握大权的官家争女人,只得放下了那个心思。

若是她能嫁进来多好,不止儿子喜欢,还能真心疼爱孙子、孙女,自己也能少操心,安心养身子。

哎,可惜了。

杨母按下心思,看到桌上的几食盒点心又笑道,“谢谢陈姑娘了,你送的点心不仅好吃,我吃过后竟然是觉得气都不那么紧了。”又自嘲地笑道,“这定是嘴儿馋的。”

说得几人都笑起来。

杨母有喘病,一年四季汤药不断。之前陈阿福虽然没有见过杨母,但为了杨明远和两个孩子,她也希望杨母身体健康。她觉得燕沉香树渣不一定能治好杨母的病,但病人吃了总有好处,所以每个月都会派人送一次点心来。

听了杨母的话,陈阿福笑道,“陈太太喜欢吃,以后我让人每个月送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