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边的一个嬷嬷听了,上前就打了那个太监两个大耳光,骂道,“胆子忒大了,竟然敢坏公主殿下的名声。”

楚老爷子听了,大骂道,“哪里是这个阉货坏荣昭公主的名声,荣昭公主本来就不慈。她已经害死了宣儿的一个媳妇,现在又来害这个,还想再把我这两个重孙孙害傻。不行,我现在就进宫,我要告御状,再是皇家人,也不待这么欺负人的。”

这个太监一听就吓坏了,赶紧给三夫人跪下磕头,说道,“郡主饶命,郡主饶命,不怪公主殿下,是奴才看走眼了,以为楚少夫人无大碍。奴才这就回去如实禀报公主殿下。”

楚三夫人斥道,“你看走眼了?我看你是没长眼!下次再敢这样,就戳瞎你的狗眼。”

太监又连着磕了几个头,才跑了。

太监一走,楚老爷子就乐呵呵地逗弄重孙子,他有好几天没看到了。

陈阿福留老爷子和三夫人在竹轩吃晚饭,说让花妈妈做火锅。之后,又把楚令智、楚令卫兄弟接来,三老爷下衙后,也直接来了这里。

人不多,只有六个,几人便吃的一个锅。

火锅味重,摆在西侧屋。外面漫天大雪,狂呼啸,屋里温暖如春,说笑声不断。

老爷子乐呵呵地吃了一阵,长叹道,“若老二媳妇拎得清,咱们这个家也不会连顿团圆饭都吃不上。”

三夫人笑道,“公爹,那李氏是没救了。二伯的性子虽然有些阴郁,但人挺好,二伯的几个儿女也不错。若把那颗坏了汤的耗子屎踢出去,家里就安生了,天天可以聚在一起吃饭。”

三老爷虽然觉得自己媳妇如此说哥哥嫂子不太好,但也没制止,还呵呵笑了两声。陈阿福也这么想,但她一个小辈更不好说出口,也跟着傻笑了几声。

老爷子说道,“原来是为了让人看到咱们侯府被荣昭搅得有多乱,是哀兵之策,也就容忍了李氏许多过分的作法。等到把有些事情解决了,李氏再犯浑,也的确不能留她了。”

大雪一直下到大年二十八也没有停的架式。京城周边,以及京城以北都遭了雪灾,压挎了许多民房,冻死许多猪羊,还死了不少人。

老和尚的话真的灵验了,若真如他说的“岁末雪急月末清”,要等到正月底或是二月底才晴,那还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皇上急得焦头烂额,天天招集内阁商讨赈灾事宜。皇上还传旨,今年过年取消初一进宫给皇上和太后拜年的礼制,遭灾的地方初三开印。

这天,又有御史开始弹劾荣昭公主,说她做多了“缺德”事,惹得上天震怒,先是招致群鸟攻击,现在又招了雪灾。

皇上又气又怕,但事关皇家面子,都扣下未发。不过,太后还是下了一道懿旨,让荣昭在府里抄经,哪里都不许去。其实,就是变相禁她的足了。

第415章 过年

太后这样,不仅是做给别人看的,也是不想荣昭再进宫的意思,怕她把“霉运”带过去。

这也令楚家人高兴不已,因为大年三十全家团聚,公主和驸马也要回楚家,如此一来,荣昭也不会再回楚家了。当然,高兴的楚家人不包括二夫人李氏,她一直盼望荣昭回去折腾折腾陈阿福和她两个儿子的。

陈阿福更高兴,她也不怕荣昭折腾自己和儿子了。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二十九,她的病好了。晚上,楚令宣终于赶回来了。

他风尘仆仆,脸都冻紫了。去泡了热水澡出来,羊肉汤锅已经摆在炕桌上了。

陈阿福给他满了一杯酒,舀了半碗汤。说道,“喝了,去去寒。”

两杯酒下肚,楚令宣才缓过来。说道,“阿福放心,家里很好,柴炭、粮食都足量,大宝、嫣儿、岳父母、小舅,他们也很好。哦,还有小舅舅一家,东西都备齐了,生活无忧…”又说,“定州境内虽然也发生了雪灾,但情况比京城好些。”

陈阿福听了,才放下心来。

楚令宣吃完饭,又逗了逗小哥俩。外院来人说,老侯爷让世子爷去外院书房,侯爷来了。

几个男人开会开到第二天早晨,疲倦至极的楚令宣回来洗漱完后,上床睡觉。他一直傻乐着,睡前,对陈阿福笑道,“爹今天就歇在外院。”

自从楚侯爷尚了荣昭后,这是第一次在楚家歇息,真不容易。

陈阿福则指挥下人把竹园妆扮一新,再把自己和羽哥儿、明哥儿、飒飒、长长、短短收拾利索。晌午时,楚令宣也起床了,几人一起去了安荣堂。

今天过年,全家都聚在这里吃年饭。

他们一家进去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坐在厅屋里了,还包括楚侯爷。

几人走上前去给长辈们见了礼。

楚侯爷这是第一次见小孙子,极是激动,给了他们一个羊脂玉鲲鹏摆件作见面礼,还一人给了一个大红包。

孩子此时都醒了,冲着楚侯爷直乐。他们太小他不敢抱,看了许久,又摸了摸他们的小脸。那极似罗云的眉眼让他又是喜欢又难过,若是她也坐在这里该多好。没有她在,哪怕自己置身永安侯府,纵使儿孙满堂,也少了几分家的温暖…

陈阿福回来这么久,这是第一次跟二老爷和李氏见面,又带着孩子给他们行了晚辈礼。

李氏张了张嘴没敢多说话。二老爷在来之前说过,若她再敢没事找事,他就不客气。这些天,三爷楚令安也没少跟李氏谈话,让她收起不该有的心思,现在大房有了自己的孙子,还是两个,以后会更多。

此时,她看到楚侯爷和几个儿孙其乐融融地相聚在一起,特别刺眼。但她也知道,自己的那些想法是不可能再实现的了…

今天李氏少有的老实,虽然面上苦大愁深,却没有说任何不妥当的话。

吃饭的时候,男桌那边还热闹,说笑敬酒声不绝于耳。女桌这边就不太友好,三夫人和陈阿福、楚令卫、楚令智倒是笑语晏晏,李氏端着一张苦瓜脸,二房其他的女眷孩子见她那样也不敢多出声,只低头吃饭,抬头发呆。

这顿团圆饭吃到晚上,楚侯爷和年轻男人去外院守岁,男孩子们在院子里放爆竹,陈阿福领着两个孩子回了竹轩。

把楚侯爷给孩子们的红包打开,是各五百两银子的银票。二老爷给孩子的见面礼玉把件还尚可,而李氏给的两块玉质地粗糙,典型的地摊货。陈阿福转手把那两块玉赏给了看门的小丫头,李氏都不给自己脸面,自己为何还要给她脸面?

洗漱完把下人打发下去,陈阿福带着孩子进了空间。

金燕子正抱着金贝在玩。陈阿福笑道,“现在有了贝贝,宝宝过年也不寂寞了。”

金燕子唧唧叫道,“是呐,孤单最是难耐,有了伴,就好玩了。”

陈阿福又笑道,“天天惦记着玩,你进来这么久,好像就没修过房子。”

金燕子唧唧说道,“人家有那么多房子,够我和贝贝住了,等贝贝有了生命,我再努力不迟。”说着,便叼着金贝飞上小床。

羽哥儿和明哥儿也等着跟金燕子和金贝玩,它们一上床,就“哇啦哇啦”叫不停。

陈阿福看看金燕子的恭桶,又攒了不少燕粪。若在乡下或是定州府,她肯定会种些香蒜苗出来吃。可在这里,三夫人吃了好吃就会拿进宫孝敬太后,陈阿福可不愿意让皇家人知道好东西都出自她这里。她每隔几天做次点心,都已经很显眼了。

大年初一,依然大雪纷飞,狂风呼啸。除了晚辈给长辈拜年,众人都没有大张旗鼓地出去给亲戚朋友拜年,毕竟连皇家都不要他们拜年了。许多有钱人家的大门口还放置了大锅,开始给穷人施粥施馒头,也包括楚家。

上午,老侯爷和楚侯爷领着家里的所有男丁去祠堂拜祖先,又把楚司羽、楚司明、楚含嫣的名子写进族谱。

下晌,楚令宣领着陈阿福去见陈世英。今天再不去,他就没有时间陪陈阿福去了。他明天就要往定州府赶,即使这样,三日那天也赶不回去。

这种天气,所有人都不放心陈阿福带着孩子回定州府,让他们等到天气好些再回。

陈阿福好想说,我把孩子放在空间里总行吧?

其实,她就是这样打算的。把那两个妈妈打发去别的马车,自己单独带着两个孩子。除了喂奶,把他们放进空间就行了。

但这话也不可能说话来。想着自己食言了,那两个孩子不定得多难过。

陈阿福穿着棉袄棉裙,棉靴,戴着昭君套,外面披着貂毛斗篷,手里拿着手炉,坐在马车里还觉得浑身冰凉。

楚令宣没有骑马,跟陈阿福一起坐马车。他没有抱手炉,手心还有热度,时不时用双手帮陈阿福捂捂脸蛋,捂捂小红鼻头。偶尔会趁帮她捂脸的时候,啄她的小嘴一口。

看到他嘴上的胭脂,陈阿福只得抽出帕子帮他擦干净。刚擦干净,他又会再啃一口。

马车大概走了近一个时辰,到了一个背静的胡同,进了一个三进宅院,马车停了。

第416章 探视

楚令宣先下了马车,又回身把陈阿福扶下来。

这时,一个身穿戎装的军官从屋里出来跟楚令宣抱拳,喊道,“楚大人。”

他应该是这里的小头目。

楚令宣也笑着跟他还了礼,又从怀里取出一个荷包塞进他的手里。说道,“岳父仰仗林将军和众位兄弟帮忙照顾,楚某永远铭记于心。”

楚将军快速地把荷包揣进怀里,笑道,“陈大人是好官,不会长久呆在这里,小人自当尽力照顾好他。”

陈阿福没说话,只笑着向林将军福了福,林将军又向她抱抱拳。陈阿福又把手里的包裹交给他,他要先检查,然后再交给陈世英。

过了垂花门,陈阿福和楚令宣沿着抄手游廊向上房走去。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士兵时而会出来走走,不知道屋里隐藏着多少个看守的人。

进了上房,厅屋里空无一人。又往东而去,看到陈世英坐在侧屋的炕上,炕几上摆着一个围棋盘,他正聚精会神地自己跟自己下着棋,根本没发现有人进来。

“爹。”陈阿福喊道。

陈世英猛地抬起头来。他穿着玄色挑金绣团花缎面长棉袍,这是江氏年前给他做的,上次才让人给他送进来。头上戴着碧玉簪,胡子也修得整整齐齐,把自己拾掇得很是干净利索。

但是,他的脸瘦了许多,鬓角已经有了白发,光洁的额头和眼角也有了细纹。

他一下老了好几岁。

陈阿福的眼泪流了出来,又喊了一声,“爹。”

“福儿,真的是福儿,”陈世英先是一愣,赶紧下了炕,眼里也有了水光,说道,“福儿,爹还能见着你。”

这是古代,否则,陈阿福肯定会扑进他怀里哭。

陈阿福拉着他的袖子说,“爹,你是好官,不仅能见着女儿,以后还能堂堂正正走出去。”

陈世英笑着点点头,又对楚令宣说道,“女婿,快,快,快炕上坐,地上冷。”拉着陈阿福坐在了炕上。

屋里很冷,没烧炭盆,但烧了炕。坐上炕,人便暖和起来。屋里摆设虽然简单,但干净得一尘不染。看来,这些军士还是比较照顾陈世英的,他的确没有遭罪。

坐定,陈世英问陈阿福道,“你奶,你娘,还有弟弟妹妹,他们都好吗?”

陈阿福直接忽略“你奶”的问题,说道,“母亲还好,就是惦记爹,经常流泪。弟弟妹妹也还好,他们都望着爹早些回家团聚。还有朝儿,胖胖的,模样跟爹很像…”

陈世英听了极是欣慰,点点头,又问,“我姐还好吗?”

陈阿福说道,“还好,我娘也希望爹能早日洗脱罪名。”

楚令宣又告诉他,已经派人去江南找证人了…现在北部雪灾严重,还不知道这灾情什么时候会结束,皇上和朝臣的心思都用在赈灾上,他的事情又要往后拖了…

陈世英道,“我这点事算什么,救灾才是重中之重。皇上,仁慈啊…”

说皇上仁慈的时候,陈世英的声音都有些哽咽,还向北拱了拱手。

几人谈了一刻多钟,厅屋里传来林将军的声音,“楚大人,陈大人,探视的时间到了。”

三个人下炕,陈阿福的眼泪又流出来,陈世英也红了眼圈。

陈阿福搂着他的胳膊说道,“爹要放宽心思,你本就没犯什么大事,还有那么大的功绩,你女婿也在外面帮忙,爹会无事的。”

陈世英拍拍她的手说道,“人在做,天在看。你祖母做的那些事,一直压在爹的心头。这么多年,爹惶惶不安,生怕被人揭露出来,名声坏了,官位也坐不稳。现在好了,都说出来,爹的心反倒轻松了。不当官就不当官吧,这是报应,女婿也不要太为难。哎,只是委屈我姐和福儿了,若不是丁氏想贪图更多的银子,若不是我姐机智隐忍,姐真的被卖去山里了,还不知你们娘俩能不能活下来。若那样,爹这辈子都会寝食难安。”

陈阿福又道,“爹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官啊,名声啊,这些都是身外之物。爹要保重身体,你是家里的天,若你倒下了,家里怎么办。”

“好,爹会的。”陈世英说道。

林将军的声音又传进来,“到时间了。”

陈阿福和楚令宣给陈世英行了礼,他们都走到门口了,陈世英又道,“福儿,不要太怪你奶。不管如何,她都生养了爹爹,不容易。”

这句话陈阿福装作没到,回头对陈世英说道,“我母亲非常不容易,她是好妻子和好母亲。爹放心,我会安慰她的。”

马车上,陈阿福郁闷地跟楚令宣说道,“我爹太感情用事了。那恶婆子把他害成这样,还护着她。”

楚令宣笑道,“岳父的确有些妇人之仁。不过,他应该猜到你会把赵氏的恶行传给陈家族老,在变相替赵氏求情呢。”

陈阿福冷哼道,“那恶老太婆作恶多端,害了多少人,早就该受到严惩。”

楚令宣说道,“这话就在我面前说说,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说,特别是不能跟长辈们说。许多人都是岳父的想法,父母长辈再恶,都不能说他们恶,否则就是大不孝。”

两人回到侯府,已经暮色四合。楚令宣被人直接请去了外书房。

陈阿福回到竹轩,刚走进院门,就能听到小哥俩的哭声,他们一定饿坏了。

陈阿福急步走进去,在厅屋的炭盆前把寒气驱散,才进了东侧屋,两个小子正被妈妈抱着哄。

她对小哥俩说道,“好宝贝,等等,娘亲净完手就喂你们。”

小哥俩听到娘亲的声音,却见娘亲还不来喂他们,哭声更大了,似乎要把屋顶掀翻。今天他们满三个月,上午过了称,羽哥儿十五斤,明哥儿十四斤半,长得非常好。而且,小家伙已经能笑出声了,还能抬头。楚侯爷说,他还从来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楚令宣都差得远…

陈阿福去净了面和手,又用热帕子把奶瓶擦了擦,才去喂了孩子们的奶。

第417章 赈灾

晚饭后,陈阿福开始给楚令宣收拾东西,还分别给王氏、江氏、曾双、大宝和楚含嫣各写了一封信。特别是两个小东西的信,写得情真意切,又给他们带了许多礼物。自己食言了,没有早些回去,还不知道他们会哭成什么样。

楚令宣半夜才回来。

陈阿福正睡得沉,被楚令宣折腾醒了。她想着不知还要过多久才能跟他再见面,便非常配合他。

陈阿福的脑海里又出现炸了毛的金燕子,唧唧骂道,“妈咪坏,知道今天要跟楚爹爹这个,也不拿杯水进来给人家去火,人家又流鼻血了,妈咪好讨厌…呀,呀,贝贝也上火了,都发红光了…”

陈阿福臊得慌,推了推楚令宣道,“快点,别人听了要笑话。”

楚令宣嘀咕道,“谁笑话就扣谁的月银…集中精力,你怎么不像刚才那样取悦夫君了呢…”

陈阿福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就觉得自己刚刚睡着不久,便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楚令宣已经起床了。她也咬牙爬起来,服侍他吃完早饭,再把他关出院门,看着他消失在风雪交加的茫茫夜色中。

这种天气要骑马跑二百多里路,陈阿福心疼不已。坐马车暖和,可楚令宣说太慢,他想早些赶回去。

今天大年初二,穷人家难过,可这些不缺米粮柴炭的富贵人家还是该咋过咋过。今天是回娘家的日子,包括楚三夫人,几乎所有女眷都带着自己的男人儿女回娘家了。

陈阿福的娘家不在这里,没处可回。楚华因为怀孕,也不敢在这种天气出门。所以偌大一个永安侯府,就内院的陈阿福母子三人,以及外院的老侯爷。

陈阿福把小哥俩喂饱,穿上小红刻丝棉袄棉裤,放在暖烘烘的炕上玩,又派人把老爷子请到竹轩。

正呆得不自在的老头也在想小重孙子。京城礼数较乡下严苛,做爷爷的不好去孙媳妇的院子。见陈阿福派人来请了,老头赶紧乐颠颠地来了。

小哥俩已经会翻身抬头了,还能笑出声,不时逗得老爷子哈哈大笑。

陈阿福则在西侧屋亲手做鱼火锅,虽然大厚棉门帘挡着,还是能隐隐听到老爷子的笑声。

下晌,楚侯爷居然来了,被直接请到竹轩。

他似乎是专程来看孙子的,还给他们带了礼物,两把小乌木令箭,说这是他无事刻的。

陈阿福暗道,他在公主府里该是多无聊,才会自己刻这些东西。

他来的时候,小哥俩非常不给面子地睡着了,却没有影响他观看的兴致,静静地坐在炕边无声地看着他们。

陈阿福不好呆在这里,给他续了茶,便去西屋看书。老爷子更耐不住寂寞,在厅屋里逗鸟玩。

楚侯爷看了一个时辰后,就起身告辞。

之后,他几乎每天都会来竹轩看孩子,当然都会拉着老侯爷。只是时间很短,多则两刻钟,少则一刻钟,有一次居然只有半刻钟。而且,每次来都会给孩子带礼物,玩的用的看的,五花八门。

随着暴风雪下得越来越久,灾民更多,冻死饿死的人畜无数,越往北越甚。粮铺的粮食价格越涨越高,因为交通不便,南方运来的粮食有限,许多粮铺也断了粮。正月六日之后,各地官府开始开仓放粮,还是不能解困。

古代人一遭灾就开始往神灵方面想,弹劾荣昭公主的折子更多了。年前的大多折子是楚家有意让人做的,为的是禁荣昭的足。而现在,朝中大臣都慌了,许多人都是发自内心认为荣昭得罪了神灵。不仅弹劾荣昭,还有人开始弹劾跟荣昭有关系的楚侯爷和永安侯府。弹劾楚家的人里面,二皇子一党的人最多。

十日,定州府的福运来商行及京城分行共向官府捐出六万斤粮食,又向老百姓放粮一万斤。

因为福运来带头,许多还有存货的粮铺也开始捐粮,极大地缓解了朝庭的压力,也救了无数生命。

这几家商行和粮铺都得到皇上的表彰和嘉奖。特别是福运来商行,皇上亲自提了一个大匾——义善可嘉,太后娘娘也下懿旨表彰陈阿福,说她是天下女子之楷模,还赐了两柄玉如意。

陈阿福的这个义举,又为永安侯府争了不少面子回来,弹劾永安侯府的折子少了许多。

十五日,华昌郡主楚三夫人又发起了“献温暖送爱心活动”,带头捐钱捐物,给灾民修缮房屋,买棉被棉袄。

楚三夫人因为是带头人,捐了五百两银子。宫里的后妃公主,大宅门里的贵妇小姐也都积极响应起来。

这个主意当然是陈阿福给三夫人出的。这种既出风头又救人命的好事,三夫人非常愿意去做,拿着由陈阿福代笔写的“倡议书”去宫里见皇上,得到皇上和太后的高度赞扬,还让皇家女人作出表率。

王皇后和孙贵妃、马淑妃气得牙痒,心道这个好主意咋自己没想到。王皇后和孙贵妃是想为自己儿子博取好名声,马淑妃是想为闺女洗刷不好的名声。

而且这主意是讨嫌的华昌提出来的,自己就是捐得再多,出风头的也是华昌。但又不敢不捐,还不敢捐少了。太后娘娘都捐了五百两银子,王皇后只得捐了三百两银子,马淑妃捐了二百两银子。

荣昭听说了,派人进宫跟太后娘娘请示,她想进宫捐银子。太后便派了一个嬷嬷去荣昭公主府收银子,气得荣昭肝痛,也只得拿了一百两银子给那个嬷嬷。

楚家,陈阿福最先响应倡议,自己捐了一百两银子,又代楚小姑娘捐了二十两银子。到了十六日,二房还没动静。楚三夫人知道是李氏捣鬼,便派了身边的嬷嬷去二房女眷院子挨个收。

二奶奶宋氏是庶子媳妇,娘家也不富余,拿了二十两银子出来,这已经很不错了。三奶奶沈氏娘家也不富余,虽然父亲是个从五品官,却是翰林院的。但三爷楚令安是李氏的独子,应该有些家底。她也捐的二十两银子,还是不错。几位姑娘,二姑娘楚珍捐了十两银子,三姑娘楚琳和四姑娘楚碧各捐了二两银子,这也不错。

可李氏说“倡议书”里说了尽力而为,不“逼捐”,她没有钱,一个子儿不捐。几十两银子她也没放在眼里,她就是不想给狂妄的三夫人锦上添花。

楚三夫人冷笑两声,让人直接把楚家的”功德簿“交给老侯爷过目。

第418章 血祭

老侯爷看了楚家的“功德簿”,把二老爷叫来大骂一顿。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永安侯府已经这么艰难了,好不容易家里的两个妇人出钱出力出主意为朝庭作贡献,自家人还不支持。若李氏这么不识大体,就把那些年贪墨内宅的银子统统吐出来。

老爷子说得这么明明白白,让二老爷面红耳赤,他又去李氏院子把李氏大骂一顿。李氏无法,想捐五两,看到二老爷有了动手的冲动,只得比两个儿媳妇多捐十两,捐了三十两银子。

陈阿福听说后,觉得李氏也真是不聪明。几十两银子买个面子情,既讨了老侯爷的欢心,说不定还能让她跟强势的三夫人关系有所缓和。还是楚二老爷精明,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该讨欢心的时候讨欢心,哪怕做了那么多不好的事,老侯爷和楚侯爷都不忍心不管他。其实,李氏贪墨的那么多银子,许多还不是都被二老爷拿去花天酒地养女人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天时间就募集到六千多两银子,上百车衣物被子。这么多财物,又会整救无数条生命。当然,贵妇小姐们的衣物不可能捐出来,捐出来的都是下人们的衣物被子。

太后又下懿旨表彰华昌郡主,说她是天下女子楷模,是宗室女子典范。

因为永安侯府两个女人都为赈灾做出了突出贡献,又受到皇上和太后的嘉奖,弹劾永安侯府的折子渐渐少了下来。

三夫人高兴,送了陈阿福不少首饰摆件。那些东西可是内务府制的,有钱没处买。

老侯爷和楚侯爷、三老爷更高兴,他们借口不能让陈阿福太吃亏,又各赏了她一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