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人知道楚令宣是在威胁自己,但还是流下汗来。

末了,楚令宣对陈阿福坏笑道,“你二妹虽然是个妇人,其战斗力却不亚于两个旗。那何林生狠戾暴躁,战斗力相当于三个旗。让何林生不打女人不可能,让你二妹不闹腾也不可能。他们旗鼓相当,何家会更热闹。”

第455章 静棠庵

陈阿福笑道,“以后,若谁家得罪了咱们,咱们就想办法把战斗力强又心坏的姑娘说给谁家,让她去祸害他们。”

说得楚令宣大乐,“嗯,这是个好办法。”

他的眼前鬼使神差地出现荣昭的面孔。那个女人,战斗力更强,心更坏,背景更硬,把自己一家折腾得四分五裂…

陈阿福看到脸色阴沉下来的楚令宣,也猜他想到荣昭了,后悔不迭。自己笑话别人,咋没想到自家就是被坏女人祸害了。她忙安慰道,“天理昭昭,报应不爽。那个人不是已经得报应吗?等你们的大事成了,她该还回来的都让她还回来…”

第二天,江氏派红枫来请陈阿福一家去陈家吃晌饭,今天他们会请陈雨晖和何林生去家里吃饭,算是给女儿女婿践行。

陈阿福没去,以身体不适推了。让红枫把从乡下带的特产带去了陈家,最多的还是脆口小黄瓜。

三天后,何家走了。楚令宣也去送行了,还送了何林生夫妇一百两银子的程仪。虽然何家人恨毒了楚令宣,但面子上还不敢得罪他。

这期间,楚令宣为了尘修建的小庵堂已经悄然开工,地址选在距定州府十里处的华景山上。

华景山风景秀丽,是附近的著名风景名胜,离定州城近,离楚令宣的军营也不远。山上的寺庙、庵堂、道观就不下十座,虽然远没有红林山上的灵隐寺闻名,但还是香火不断。

庵堂在华景山的北部低腰处,上山不过半里地。那里之前是一座废弃的小寺庙,再往两边扩扩,大概有个近八亩地的样子。把前面的三进殿宇翻修一下,再把后堂拆了,重新建两个小禅院,一个了尘住,一个香客住。因为了尘喜欢海棠花,准备多买些秋海棠树种上,庵堂就取名为静棠庵。

为了了尘的安全,楚令宣还准备让心腹在庵堂的禅房内挖个小暗室。

陈阿福见楚令宣连这招都使出来了,心里紧了紧。

楚令宣安慰她道,“这里是我们的势力范围,二皇子一党的手应该伸不到这里来。挖个暗室,也只是以防万一,让母亲更安全。”

陈阿福又问道,“我怎么恍忽记得赵老太婆如今住的小院就在景华山北边?”赵氏已经不是陈家人,所以叫就不能再叫她陈老太太,而是要叫赵老太太。

楚令宣虽然也讨厌那个坏老太婆,但还是不习惯陈阿福叫自己的祖母“老太婆”。他轻轻捏了一下她的鼻子,说道,“那个称谓在心里叫叫就是。若被旁人听去了,对你不好。”又道,“没错,赵老太太所在的鸡头村就在华景山北边山脚。早前我在那里的附近买了五百亩地,还修了一个小庄子,就在鸡头村边。那庄子小了,又简陋,要再扩一扩,装修好。静棠庵修好前,母亲就住在那里。罗叔他们带人也会住在那里,方便照顾母亲和联系我们。”

陈阿福很遗憾现在自己身体不便,否则去那里看看风景,再随便气气那个老太婆也不错。她一直挺纳闷,那个老太太也五十多岁了,又有病,为何这么大的打击还没把她气死。

楚令宣看出她的心思,笑道,“以后你方便了,可以带着孩子多去那里陪陪母亲。那里离家近,风景也很好。”

楚令宣请的人多,又让人日夜赶工,静棠庵工程量大些,大概会在十月建好。而山脚下的罗家庄,必须在两个月内,也就是九月初建好。

因为九月中旬是楚含嫣的生辰,十月初一小哥俩满周岁,楚家和罗家肯定都会派人来,那时候想办法把了尘接到罗家庄住。等静棠庵建好后,她再去静棠庵修行。平时不太容易劝了尘离开影雪庵,但那时候用双方亲人来劝她,她应该听劝。

七月底,金燕子又快进空间了,它便想带着七七和灰灰去红林山游玩两天。陈阿福劝它去华景山,可金燕子嫌那里没有红林山的深山敞得开,鸟儿也没有红林山多。

陈阿福劝道,“华景山离得近,带追风一家去那里松松筋骨,它们在家里已经呆得焦躁不安了。再说,长长和短短也长大了,总要练些本事。”

追风和飒飒都是山里长大的狗,它们对红林山熟悉,对华景山却不熟。让金燕子带它们去一次,以后它们在家里呆得实在烦了,就可以自己去山里玩了。

七月二十八日一早,除了锦儿外,家里的所有动物之家都跟着金燕子出去玩了,包括那几只翠鸟。

它们是在八月二日回来的。追风一家滚了一身的泥土,兴奋得不行。

剩下的几天,金燕子老老实实在家里陪孩子们玩,连睡觉都在羽哥儿或者明哥儿的小床上。小哥俩非常聪明,金燕子不敢再让他们去空间玩了。

一晃到了九月四日,小哥俩已经十一个月了。长这么大,他们就没生过病,长得高大健壮,漂亮活泼。

这天下晌,秋阳西斜。小哥俩正骑着“学步车”在满院子追着长长和短短,正院里一片人笑狗吠的热闹声。这个简易学步车当然也是陈阿福的杰作,她想着前世看过的样子,画了图样,让人做出来。

现在已经很凉快了,但疯跑着的小哥俩小胖脸红得像苹果,两个妈妈不时地过去给他们擦擦小脸,再把后背心被汗浸湿的绒布换成干绒布。

玩得正热闹,大宝、楚令智、阿禄、李轩放学回来了,他们的身后居然还跟着几天没回来的楚令宣。

上个月初,已经满五岁的李轩也去上学了。五岁上学,这是瑞王爷的意思。瑞王爷和瑞王妃在李轩生日的时候低调来了定州府,玩了半个月才走。

李轩岁数太小,现在还不算特别聪明,不可能跟大宝他们学习,便单独请了一位先生教他。

小哥俩看到他们,可乐坏了,掉头向他们跑去,嘴里还“哇啦哇啦”大叫着。

看到这个情景,楚令宣再累心里都高兴。一手一个,把小哥俩抱起来,又对走上前跟他行礼的楚含嫣笑笑。

再抬头看向妻子,她被丫头从椅子上扶起来,一只手扶着肚子一只手扶着后腰向他走来。

第456章 好消息

楚令宣或许是被妻子上次生孩子吓着了,每次看妻子的第一眼不是看她的脸,而是肚子。等陈阿福走到他面前,他笑道,“你的肚子还好,不像原来那么大。”

其实,陈阿福的肚子跟别的孕妇比起来已经很大了。但跟她怀小哥俩的肚子比起来,又小了很多。楚令宣从来没注意看过其他孕妇的肚子,所以觉得陈阿福现在的肚子不大。孩子小些,生的时候就容易得多。

陈阿福看到楚令宣直达眼底的笑意,打趣道,“这么高兴,是有什么好消息?”

楚令宣笑道,“还真有好消息。九皇子又添了一个哥儿,一个姐儿。”

这倒真是好消息。上个月九皇子妃生了一个儿子,如今九皇子就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了。大宝也就更安全了。

楚令宣又笑道,“还有,三叔和大舅、妹妹来信了,妹妹和四表哥他们会在十日左右来这里,大舅会在九月底来。弄不好,爹也会来。”又得意地看了看小哥俩一眼,说道,“儿子的脸面比他们老子还大。”

楚华和罗四爷夫妇会来,陈阿福猜得到。但没想到,楚侯爷和罗巡府这样重量级的人物也会来。

她抿嘴笑道,“嗯,能把公爹和大舅请来,当真面子大。”

楚令宣又道,“我爹要来的事,别说出去,特别是不能跟我娘说。”

吃饭的时候,楚令宣跟老侯爷说,他明天一早就去影雪庵,劝了尘来静棠庵修行,暂时先在罗家庄住一个多月。再把楚华和罗巡府给她写的信带去,他们两人也一定会劝了尘。

老侯爷道,“我也给她写封信,你一起带去。哎,是你爹负了她,让她多往好处想。”

楚令宣又让陈阿福六日带孩子们去罗家庄,他会带着了尘那天去罗家庄住。这次算是搬家,他们要准备两日。

六日一早,陈阿福便带着楚含嫣、楚令智、陈大宝、小哥俩一起去罗家庄。阿禄要在家用功,廖先生让他明年春下场,还说他考上秀才不难,主要是看名次。

廖先生的话不仅让阿禄更加用功,也让陈名喜不自禁。要知道,整个响锣村,至今还没出过一个秀才呢。

陈阿福坐的软轿,其他人坐的马车,大概走了近一个时辰,便来到郊外鸡头村东头的罗家庄。

这里离景华山只有两百多米的距离,离村里有一百多米,哪怕已经秋天,也浓荫密布,极其凉爽。往山上看去,多姿多彩,红、黄、绿三色相间。

罗方领着媳妇及几个下人在庄门口迎接他们。

罗方媳妇还专门给陈阿福指了指村口,低声笑道,“大奶奶,右边第二个院子就是赵老太太的家。我去村里办事路过那里,经常能看到老太太在院子里晒太阳。村里人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还以为她是无儿无女的寡妇。之前有些爱占小便宜的妇人去她家顺过东西,也有惹事生非的小子无事往她家扔土块石头啥的。后来被人教训了,才知道她或许不像表面说的无依无靠,便也没有人敢去她家寻事了…”

那里离得远有些看不清,只隐隐看到一个青砖瓦房的小院,外面有几棵大树。这种院子在乡下算是上好的了,但对于住惯华丽庭院的赵老太婆来说,肯定是粗鄙的。老太婆为了荣华富贵算计追逐了一辈子,最后还不是住在这种农家小院里。

陈阿福笑笑,领着孩子们进了大门。

罗家庄是个典型的三进宅院,里面种着佳木翠竹,还摆着许多盆开得正艳的菊花。

陈阿福先去看了了尘的房间。了尘好静,安排她住的是后院后罩房。东屋是卧房,东耳房是小佛堂,摆设和床褥既素雅又精致,屋里还浮动着好闻的檀香味,是了尘喜欢的风格。

上房的西耳房给服侍了尘的两个小尼姑住。以后客人们来了,楚华领着恒哥儿住东厢,罗四奶奶领着女儿住西厢。男客们就住外院。

陈阿福和楚令宣暂时住在正院上房东屋,楚小姑娘住西屋,大宝和楚令智住东厢,小哥俩住西厢。

参观了一圈,方方面面做的都非常好,陈阿福点头表示满意。

当晚霞的最后一丝光晕隐去,夜幕即将降临之际,楚令宣和了尘终于到了。

陈阿福领着几个孩子在垂花门口迎接他们。行了礼,楚含嫣就上前抱住了尘,极是得意地说道,“奶奶,弟弟们都会走路了。”

了尘看着妈妈怀里的小哥俩,惊道,“这么快?”

小哥俩也知道姐姐在炫耀他们,闹着下了地,由各自的妈妈牵着走到了尘面前,一人抱住一条腿,抬头望着了尘笑。一咧小嘴,一串口水流出来,把了尘高兴得眼圈都红了,心肚颤了又颤。

她欣喜地说道,“好孙子,都隔这么久了,难为你们还记得奶奶。”

陈阿福暗乐,小哥俩怎么可能还记得她。陈阿福几乎天天都要当着他们的面说好多次奶奶,今天一天都在教他们要把奶奶哄好。他们讨好奶奶,不是记得她这个人,而是“奶奶”两个字。

不过,小哥俩讨好人的功力真不是盖的,一见面就把奶奶哄得如此高兴。

吃了素宴,众人在了尘的厅屋里闹了她一阵,便各自回屋歇息。

第二天天不亮,楚令宣就赶回定州府去上衙。陈阿福等着孩子醒了,吃过饭,又领他们去后院给了尘请安。

了尘正在小佛堂里诵经,他们在厅屋里等了一会儿,了尘才出来。

陪她说了一阵话,楚令智和大宝就有些坐不住了。了尘便笑道,“两个小猴儿,在我这里拘着了,去玩罢。”又对陈阿福道,“阿福也去忙罢,让嫣儿和双双陪着我就是。”

了尘喜欢统称小哥俩为“双双”。

陈阿福回到正院,又听罗管事和罗大娘禀报了搬家的一些情况。现在了尘住在这里,以后罗管事一家也会住在这里服侍。不仅影雪庵的许多东西要搬来,棠园的要紧东西也会搬到这里来…

第457章 索然无味

忙活完,陈阿福兴起,想去村里看看那位赵老太婆。

她扶着红斐的手,带着罗方媳妇和两个护卫出了罗家庄。一路往西而去,慢慢走,半刻钟便来到村里,在第二个院子前停下。

这是个半新旧院子,青砖砌的院墙,木门半开,看见一隅砖墙黛瓦。

陈阿福环视了一下四周,这个小院在村子里算是最好的院落之一了。

罗方媳妇上前把木门大打开,院子里的景象一览无余。

上房三间带耳房,左右是厢房,院子里种着一棵柳树,叶子已经泛黄。一个老太太正背对着大门斜倚在一把藤椅上晒太阳,还有一个又高又壮的婆子在晾衣裳。

院子里静极了,以至于后院咕咕的鸡叫都听得清清楚楚。

那个婆子早前就在陈府里当差,认识陈阿福。她有些吃惊大姑奶奶怎么会在青天白日来看望老太太,因为自从老太太搬来这里,只有老爷和太太、大少爷来过几次,还是晚上天黑以后来的。她还被告之,千万不能把老太太的真实身份说出来。

她知道这位大姑奶奶跟老太太有过节,老太太几乎每天都会自言自语骂大姑奶奶一阵出气。这个婆子很是纳闷,一时想不明白愣在那里。

老太太耳朵还好使,听见背后有声音,但行动不便不好转头。说道,“这次又是来借针线,还是米面啊?让他们走,咱家又不是善堂。”又自言自语地骂道,“那条死狗,不好好看家,又跑出去野了。”

余婆子才反应过来,赶紧行礼道,“老奴,老奴见过大姑奶奶。”

赵老太婆的身子一僵,她也没想到陈阿福会来。她最不想让陈阿福见到自己的这副落魄样子,骂道,“让那死丫头滚,我不想见她。”

陈阿福走进院子,来到老太太的前面。

老太太穿了件半新旧的墨绿色细布褙子,外面罩了件黑色薄棉坎肩。头发已经全数花白,又稀疏,拢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小的卷儿,只插了根银簪。脸极瘦,两腮都凹了进去,显得颧骨更高。嘴半张,嘴角还挂着一丝流出来的口水。

她的头不能完全抬起来,半垂着,睁着混浊的眼睛看着陈阿福。

陈阿福居高临下地看了她一眼,顿觉索然无味,连话都赖得说。只说了一句,“人在做,天在看。老太太,有骂人的力气,不如多多诵经念佛,不为你的子孙,只为你下一辈子。”

说完,便扶着红斐的手绕过老太太走了。

只听后面传来一声怒骂,“死丫头,都是你害了我儿,害了我,那些老不死的却把气发在我身上。还有晖丫头,那个没良心的坏丫头,枉我那么疼她,我倒霉了,她竟然不来看看我…”

陈阿福没理她,都走出大门了,还能听到老太太含混不清的咒骂声。

余婆子跟着送出来,说道,“谢谢大姑奶奶还惦记着老太太,老奴会好好照顾老太太。”

她惦记老太太?是啊,她先是惦记来着,惦记老太太咋不去死。但是这一刻,她也没有这个心思了,死容易,活着却不易。

陈阿福给小墨使了个眼色,小墨便递给余婆子一个装银锞子的荷包。

陈阿福几人慢慢往东而去,村口站着几个乡人的孩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们,陈阿福又让小墨拿糖请孩子们吃。

下晌,陈阿福便带着孩子们和追风一家告别了尘回府城。楚老爷子在府里,他们不能在外面住久了。

十月十日,楚华领着恒哥儿来了。十一日,罗四爷和罗四奶奶领着女儿罗樱也来了。他们都没有来定州府的楚府,而是直接去了城郊鸡头村的罗家庄。

这些人会一直呆到小哥俩的周岁宴以后再走。

了尘有了亲闺女、亲外孙,以及娘家侄子,还有幼时的玩伴陪她,一定非常开心吧?

陈阿福身子不便,府里又忙,便没有专程去看望他们,楚令宣倒是去庄子住了一个晚上。他回来说,了尘十分高兴,情绪好了许多。

十四日这天,陈家三房都来了楚府给小姑娘送生辰礼,还带来了旺财和元宝。

陈名两口子不想明天跟陈世英夫妇同时出现在公众场合,提前把礼物送来。他们送的是王氏亲手给小姑娘做的一套衣裳,很漂亮。

陈实和张氏送了小姑娘一套衣裳和一双鞋子,面料应该是陈阿满给的,极是华丽。

陈老太和陈业送的是一个小银锁,还有一套小棉袄棉裤。

每当陈阿福看了赵老太太一次,就会对陈老太太高看一眼。陈老太太也是寡妇,拉扯大了三个儿子。她也有小心思,小算盘,有时做的事还让人气不顺。但她没有泯灭良知,没去想着害人换银子,还容下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原主和陈大宝…

陈阿福看出来他们明天想来吃席,便笑道,“你们明天来府里吃席吧,我们专门请了戏班来唱堂会,都是名角儿。”

陈老太笑得一脸褶子,说道,“阿福不嫌我们粗鄙丢你的脸,我们就来见识见识有钱人家的生辰宴,再看看大戏。你放心,我不会带胡氏那娘们来,她嘴上没把门。”

陈实也想来多结交一些贵人,笑着点头应是。

陈阿福留三家人吃了晚饭。陈名一家走的时候,还是把旺财和元宝留在这里玩两天。不留也不行,因为两只狗已经跟孩子们和追风一家去后花园玩了。

陈阿禄也留下来住在楚府,明天他会帮着姐夫一起招待客人。这是陈阿福提的要求,他不仅要好好读书,还要学会待人接物。

十五日陈阿福起了个大早,亲自去厨房煮了几样面条,有炸酱面,鸡丝香菇面,海鲜面,另加几样甜汤。早饭摆在上房西侧屋,孩子们今天都会来这里吃。

辰时正,除了小哥俩,几个孩子都来了。大宝、楚令智、阿禄分别送了小姑娘他们在街上买的番人小玩偶、竹编小花篮、粉瓷花鸟,连小李轩都送了一个小鹿木雕。

小姑娘从昨天晚上开始,就接礼物接得手软,笑得眉眼弯弯说谢谢。

第458章 天差地别

饭后,陈阿福先回卧房把自己拾掇利索。为了突出小姑娘,她的衣裳和首饰只注重了奢华。她本就怀了孕,没有了腰身,再加上脸形有些肿。打扮出来,她这个大腹便便的孕妇并不算太出挑。

之后,又把小姑娘叫进去,开始收拾她。

楚小姑娘的衣裳是一套由陈阿福亲自设计,霓裳绣坊隆重推出的高档童装。上身是杨妃色刻丝立领斜襟短衣,五对玄色双耳盘扣和衣领、衣摆滚的一圈玄色是衣服上的几处点缀。下穿大红色长纱裙,裙摆很大,蓬蓬松松。

上衣有些像前世民国时的学生装,跟这个时代兴的一种上衫比较相似。只不过学生装偏短,腰紧摆宽。而这个时代的上衫较长,腰身不显。若裙子是黑色的,会更好看。但小姑娘今天穿,就必须要喜庆,而且古代姑娘家的衣裙也不适合用黑色。

给她包包头上插了两根碧玉莲花簪,两朵杨妃色娟花,又在她的眉心点了一点朱砂。还给她稍稍描了一下眉毛,腮边打了淡淡的一层胭脂。

陈阿福知道小姑娘特别爱美,昨天晚上,就用丹蔻把她的指甲染红了。颜色她调了一下,不是大红,偏粉。又放了一点珍珠粉在里面,隐隐泛着莹光。

小姑娘不拾掇都好看,再一拾掇,漂亮得不像话。

不说小姑娘照了镜子后直乐,连大宝都激动得不行,不停地说着,“妹妹真好看,跟娘亲一样好看。哎呀,再没有比你们更好看的人了。”

阿禄和楚令智也觉得楚含嫣今天美得像个小仙女,但都不好意思像大宝那样夸人家小姑娘。

李轩则觉得陈大宝少见多怪,说道,“嫣姐姐和姨姨天天都这么好看来着,大宝哥哥怎么才发现?”

楚令宣看着漂亮的小姑娘,嘴角含笑,表面平静,内心却是澎湃不已。想起三年前,她过四岁生辰的时候。那时她痴痴傻傻,几乎不会说话不会笑,被人传成“痴女”。可是现在,她聪明伶俐,眉目如画,笑意盈盈,幸福满满…跟原来真是天差地别。

他知道,这都是妻子的功劳。若没有妻子,女儿的一生将是悲惨的。他有种想把妻子揽进怀里的冲动,但看到一屋子的孩子,还是忍了。

再看看由衷夸着自己媳妇和闺女的小十一,此时他从心底不觉得这个小东西讨嫌,还挺可爱。

楚令宣递给小姑娘一个小锦盒,说道,“这是爹爹送你的生辰礼,祝闺女生辰快乐。”

“谢谢爹爹。”小姑娘笑得眉眼弯弯。

之后,楚令宣带着陈阿禄、楚令智、陈大宝以及追风一家和旺财两口子去前院待客。追风一家是定州府的社交明星,不管大人孩子都喜欢。

陈阿福则带着楚含嫣和李轩来到花厅,女客会在那里招待。

陈阿福望望前面几个如松的背影,高低错落,哪怕是背影,也能看出他们丰神俊朗。孩子们长得可真快,一晃眼都长这么高了。

特别是阿禄,这两年疯长,已经有一米六几了,比陈名还高点。陈名和王氏的个子都偏矮,之前阿禄也长得瘦瘦小小。或许这几年的生活好了,再加上经常吃加有燕沉香的东西,所以长得非常快。他才十三岁,至少还能长个十公分。他本就长得俊秀,若个子长起来了,又是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

今年起,已经有好几家人想跟阿禄作亲了。多是乡绅,还有楚令宣的两个属下,不仅看中楚令宣这个姐夫,还因为阿禄本身够优秀——读书好,长得好,脾气好。

陈阿福抿嘴笑笑,颇有种吾家有弟初长成的自豪感。

走到游廊,楚令宣一行人往前走,陈阿福领着小姑娘和李轩往后而去。

花厅在后花园旁,是一排厢房,专门用来招待客人,或是赏花歇脚的。

秋意正浓,秋阳明媚。园子里不仅菊花和茶花开得正艳,还有四季海棠、月季、美人蕉等花,开得都好。不愁物质生活的陈阿福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精神追求上,她偶尔会用一些燕粪兑的水浇花,特别是是几盆珍品菊花和茶花,朵大,极漂亮水灵。

陈阿福又进屋看看,布置得花团锦簇,极是喜庆。

这时,宋氏领着文哥儿来了,她要帮着陈阿福招待女客。

第一波来的客人是楚华母子和罗四奶奶母女。他们还是前年,也就是小姑娘五岁时来过。她们看到今天的楚含嫣,眼睛都瞪圆了。

两年不见,眼前这个对着她们浅笑盈盈的小姑娘会是嫣姐儿吗?若不是相似的五官,还有站在她身边的陈阿福,以及之前了尘的夸赞,她们都不敢相信这个小姑娘就是那个曾经痴痴傻傻的嫣姐儿。

楚华惊喜道,“天呐,嫣姐儿,好孩子,都长这么大了,还这么俊俏伶俐。”

罗四奶奶也笑道,“嫣姐儿,还记得我吗?”

楚含嫣当然不记得他们了。但刚才已经听母亲叫了她们,便抿嘴笑着给他们行了个标准的福礼,喊道,“大姑姑,四表伯母。”又叫罗樱和恒哥儿道,“樱姐姐,恒弟弟。”

楚华和罗四奶奶都拉着小姑娘一通夸赞。

罗樱十二岁了,长得漂亮可人,听说已经定了亲事。她不仅喜欢变聪明了的小姑娘,更喜欢她衣裳的别致。罗樱知道陈阿福会设计衣裳,娘亲嫁妆铺子里的盘扣就是她设计的,也猜测嫣姐儿的衣裳是她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