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笑道,“爷们是兄弟,咱们是妯娌,该帮忙。大嫂干嘛还这么客气?”

陈阿福笑道,“那可不一定。即使是亲兄弟,许多兄弟妯娌之间还相互拆台呐…”她没好说的是,你的嫡婆婆李氏不就是这样的人嘛。

宋氏也明白陈阿福的意思,抿嘴笑起来。她打开锦盒一看,里面躺着一支金累丝嵌绿松石步摇,两枝酒盅大的镶珠金雀簪,还是京城吉泰银楼打制的。宋氏估摸着,自己的所有首饰加起来,都比不上这几支首饰值钱。

忙道,“大嫂,这些首饰太值钱了,我怎么好意思…若我家爷知道我要了大嫂这么好的东西,会骂我的”

陈阿福笑道,“我送你的,你收着就是,这是咱们妯娌之间的事。”

宋氏实在太喜欢这几样首饰了,笑咪咪地收起来,又说道,“借着大嫂的光,曾掌柜和罗掌柜时常给我些稀罕货,如今铺子经营得很不错,开了不到一年就净赚了一百两多银子。”

宋氏开着一个小布庄,罗掌柜会平价给她一些江南出的绸缎,曾掌柜则会给她一些番外来的高丽布或者羊绒毯之类的东西。

两妯娌说了很久,楚令奇来正院叫人,才把宋氏母子接走。

正月十一衙门开印,初十晌午陈世英一家从京城赶了回来。他们一回来,便让人给陈阿福带信,让她带着孩子去吃晚饭。顺便再把侯府和瑞王府、江府给他们送的礼物,还有楚老侯爷的信带回去。

陈阿福等到下晌申时初,觉得他们应该收拾好了,便开心地领着五个孩子去了陈家。

去了正院,却看到陈世英脸色不太好看,江氏的眼睛有些红肿。

这两口子生气了!

江氏原来一直是无原则的迁就陈世英,今天是怎么了?

他们见陈阿福一家来了,都堆起笑脸招呼着孩子们。江氏又把小玉儿抱过去,笑道,“哎哟哟,姥姥的外孙女长开些了,更像姥爷了。”

听了江氏的话,陈世英又看了小玉儿几眼,眼里方露出几分笑意。

不多时,陈雨晴、陈雨岚、陈雨霞、陈雨朝几姐弟来了。陈雨朝可没有羽哥儿和朝哥儿健壮,走路还不稳,要有大人牵着。不过,已经会说不少话了,还会背几句诗。

几人说了一阵话,陈阿福见江氏跟她使了个眼色,便跟着江氏去了侧屋。

原来,江氏的娘家给陈雨晴说了一户人家,家里条件不错,祖父是正三品的督察院左都御史,父亲也是个知府,在辽州那边任职。后生功课也很好,已经考中了秀才,今年秋天会下场考举人。比陈雨晴还小半岁,今年十七岁。

陈阿福说道,“听条件还可以啊,父亲不同意?”

江氏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爹不同意,说后生长得不好,又矮又胖,配不上晴儿。”

陈阿福笑了起来,说道,“我爹长得俊,所以看女婿的眼光也要高一些。”

江氏也被逗笑了,迟疑地说道,“这个后生…唉,也不是你爹眼光高,这个后生比晴儿还要矮半头。我琢磨着,矮胖又怎地?只要后生好,家里好,晴儿嫁过去不受苦就成。晴儿已经十八岁了,再挑下去,我怕…”

她们正说着,陈世英走了进来。说道,“那冯大人脾气怪异,又重规矩,嫁进他家,也不见得晴儿就一定过得好。而且那冯家小子也太…”觉得一个男人评价别人的外表不好,他住了嘴,只嫌弃地皱皱眉,又道,“我,我陈世英怎么能找这样的女婿,还不如找个俊俏、多才、人品好的寒门小子。我不就是出生寒门?也没让夫人和孩子们受委屈。”

江氏说道,“像老爷这样品性高洁的寒门子弟又有几个?那是打着灯笼也难找。我怕找到那些天天想着媳妇嫁妆的寒门小子,一家子几十口人都想靠着那点嫁妆过日子,那晴儿以后的日子可糟心了。听说,这样的人家可不少…”

江氏为母则强,第一次忤逆了丈夫。

听了冯家后生的条件,陈阿福也不太喜欢。陈雨晴虽然长相只能算中人之姿,但绝对不丑,身材也好,配给那样的男人,着实有些可惜了。

不是陈阿福一定要以貌取人,实在是双方不了解,又没有感情基础,当然要先看长相了。又想到九皇子就快立太子了,说不定明天一上朝皇上就会颁诏书。

若这样,不仅楚家彻底起来了,陈世英也注定前程似锦,还有自己这个抚养太子同胞弟弟长大的长姐,这三大利好总能压过赵老太婆和陈雨晖对陈家姐妹造成的坏影响。这样,陈雨晴的亲事应该不会太艰难,至少不至于找这样一门亲事。

便说道,“娘也别着急,再等等。那个冯家后生不是还没考举人吗?考上了举人再说。别是他连举人都考不上,又矮又胖又没本事,这样的人当然不配给又高又俊又有本事的爹当女婿了。”

陈世英大笑,本来想说那人即使考上举人也不行,但想着还有大半年的时间,说不定又能遇到合适的,何况朝中的动向好像于九皇子极其有利。他点头答应下来。

江氏也笑起来,若冯家小子没考上举人,除了家世,也的确一无是处了。

陈世英把一封信交给陈阿福,说道,“这是老亲家给你的信。”

第471章 盼到了这一天

陈阿福接过信打开。信中说,老侯爷以后会在京城长住,不会再去定州府了。李轩现在的情况很好,瑞王夫妇也舍不得让他离开,年后就会进宫跟着皇孙们一起学习。还说,他想重孙子和重孙女,不久的将来,让楚令宣和她带着几个孩子去京城…

看了信,陈阿福更加笃定,楚家盼望已久的好事就快来了。

她跟陈世英说道,“爹,我们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回京城,祖父说他老人家想孩子们。”

陈世英已经有了某种猜测,说道,“永安侯府才是你们真正的家,在那里孝敬长辈正该。”

饭后,陈阿福带着孩子和一车礼物回了楚家。

车上,她跟陈大宝和楚含嫣讲了太爷爷、五叔叔、小李轩不会再来定州府的事,大宝和小姑娘听了都翘起了嘴巴。

陈阿福又笑道,“太爷爷说想你们,很可能不久我们就会去京城。”

两个小人儿的眼睛又亮了起来,都高兴得不行。楚小姑娘三岁多就出了京城,那时她又是小痴女,完全忘了京城是什么样。大宝从来就没有去过京城,只听五叔叔说那里比定州府大得多,也繁华得多。

大宝又问道,“娘亲,这次也带儿子去吗?”

陈阿福把他搂在怀里说道,“当然,这次我们一家人都回去。”

看大宝咧着大嘴笑,陈阿福的心肝颤了颤,把他搂得更紧。

睡觉前,楚令宣突然回来了。他风尘仆仆,衣服上有很多尘土,大冷的天头发还被汗浸湿了,似乎又瘦了不少。

陈阿福极心疼,把他的外衣脱下,又一叠声地让人赶紧舀热水让他沐浴。

楚令宣从净房出来,陈阿福把他的头发擦干,见丫头们出去了,才把老侯爷的信给他看。又问道,“若我们去京城,娘怎么办?”

楚令宣说道,“二皇子没有被消灭之前,绝对不能让娘离开府里。我们不在定州府的时候,就请二弟和二弟妹来府里陪着娘。”又说道,“如果二皇子和王家真的在南中拥兵造反,很可能三叔和我都会去平叛。以后的日子,我会更忙…”

陈阿福的心又紧了起来,刀箭无眼,何况二皇子一党恨毒了楚家。可惜,无智老和尚留下的神药已经用完了。她知道自己不能阻止楚令宣去建功立业,或者说为保九皇子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她的鼻子一酸,眼泪涌了上来。

她把头靠在他的怀里,哽咽道,“为了孩子和我,你要好好的,一定要活着回来。”

楚令宣把她紧紧地拥在怀里,下巴放在她的头顶,低声说道,“放心,我们做好了万全准备。为了你和孩子们,我也会爱惜我的生命。”感觉到妻子微微颤抖的身子,又笑道,“都说你是有福的。有福的妇人,是不会当寡妇的。”

一句话又把陈阿福说的破涕为笑。

睡觉的时候,陈阿福一直把楚令宣紧紧抱着,腿也把他的腿缠得紧紧的,生怕他明天就会远离自己去战场撕杀。即使感觉楚令宣的身子紧崩,有了某种反应,也放任地缠着他不放。楚令宣被她缠得实在难受,闷笑着抓住她的手在他身上游走起来,直至某处…

第二天,大宝和楚小姑娘来上房吃早饭,看见爹爹回来了,都高兴地过来见了礼。大宝说道,“爹爹,太爷爷想我们了,让我们一家过些日子去京城。我曾经听五叔叔说,皇宫特别大,坐马车绕着宫墙走一圈下来,一个时辰都走不完,真的有这么大吗?”

楚令宣此时也有些舍不得这个专跟自己捣乱的小十一,把他拉到身边笑道,“嗯,差不多。”还帮他理了理并不凌乱的衣裳。

吃完饭,陈阿福领着两个孩子把楚令宣送出屋门,看着他消失在院门口。

这一整天,陈阿福都心神不宁。皇上的意思是,今天一上朝他就会颁发立九皇子为太子的圣旨。

可惜这个时代通讯不发达,即使一得到消息就快马加鞭往这里赶来,也得等到大晚上才能把消息送到这里。

在东侧屋里,陈大宝坐在炕桌前写着大字,楚小姑娘则在学着打络子。

陈阿福呆呆地看着大宝,心里五味杂陈。从早上到晚上,她是既盼着那个时刻,又害怕那个时刻。

大宝写写字,就抬头冲娘亲笑一笑。他觉得今天娘亲格外不一样,看他的眼神有些他看不懂的内容。但他喜欢娘亲这样看自己,心里美得不行。

若是平时,陈阿福定会提醒大宝要集中精力学习,可今天她什么都没说。只要大宝抬头冲她笑,她也会对他笑笑。

如今的大宝长得唇红齿白,丰神俊雅,个子也比同龄的孩子偏高。他穿着橘色绣花薄袄,同色裤子,两个总角上系着两根蓝色绸带,一副富贵小公子模样,跟四年前那个又瘦又矮的乡下穷孩子大不一样。唯一没变的,是他眼里对自己的孺慕…

在屋里服侍的李嬷嬷和丫头们也看出陈阿福有些不一样,但只是心中纳闷,不敢出言相问。

后来,连不太敏感的楚小姑娘都看出异样来了,问道,“娘,你怎么了?眼圈都红了。”

陈阿福忙稳稳神,笑道,“哦,是吗?娘最近可能有些上火。”

晚上,楚令宣难得按时回来了,他也焦急地盼着京城的消息。他来上房跟陈阿福和孩子们说了几句话,就去了落梅庵,说会在那里陪了尘吃斋。

戌时,陈阿福把孩子们打发去歇息,又给小玉儿喂了奶,便听到楚令宣急匆匆的脚声。她起身迎出屋去,楚令宣已经进了厅屋。他没有刻意压低嗓门,对陈阿福笑道,“刚刚接到父亲差人送的信来,九殿下已经被皇上册封为太子,单婕妤也被册封为贤妃。”

陈阿福激动地说道,“太好了,咱们多年隐忍,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她的话没说完,就被楚令宣搂进怀里,屋里服侍的下人赶紧红着脸避去侧屋。

楚令宣又在她的耳边低声说道,“爹让咱们准备准备,早些去京城。皇上,单贤妃,太子,都盼望着十一皇子快些进京。以后,你可能也会长期住在候府了。”

第472章 离开

陈阿福听了楚令宣的话,极是不舍,眼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来。相处这么多年,真舍不得大宝呀!

楚令宣听到妻子低低的啜泣声,又说道,“小十一跟我们生活这么久,我也舍不得。但他是皇子,不属于我们。能把他安然送出去,让他跟家人团聚,压在咱们心头的一块巨石,才算是落了地…这是喜事。”

陈阿福的头在他的肩膀上擦了擦,哽咽说道,“我知道,那小东西其实是个大麻烦。能把他安安全全送回去,我应该高兴。可是…”

听到妻子口不对心,楚令宣也没办法。在他的心里,真的盼望能快些把那个大麻烦送出去。

两人相拥了一阵,楚令宣又说道,“大喜事值得庆贺,我想找二弟来府里喝几杯。”

陈阿福此时的心里空捞捞的,又是酸涩又是不舍。她想做事,想说话,想把内心填满,不去想即将离别的愁绪。可别的事不能做,许多话不能说。现在,她只能做饭。便说道,“让二叔来这里喝酒,我亲自去小厨房给你们做几道小菜。”

陈阿福领着几个丫头去后院小厨房,做了几个楚令宣爱吃的小菜,又做了一个羊肉锅子。

红斐心里很纳闷,不知道主子怎么了。刚才明明很高兴,怎么现在一下又变得忧伤起来,眼睛红红的,明显哭过。

楚令宣和楚令奇在西侧屋喝酒喝到半夜,两人都醉倒了。自从楚令奇来了定州府,也知道了不少楚家的机密,其中就包括楚家是九皇子的人,在为九皇子成为储君做着各种努力。

当然,楚令宣即使喝醉了,也不敢说出大宝是十一皇子的内情。小十一的身份,只有把他送入宫中,才能说出来。

看到两个爬在桌子上醉醺醺的男人,陈阿福让人把楚令奇扶到外院去歇息,自己和红斐把楚令宣扶去床上,给他脱了衣裳擦了脸。

第二天,陈阿福给王氏写了一封信,让人赶紧送去乡下。说自己一家五天后就要去京城,以后或许会一直住在侯府,让他们来聚聚。

自家以后跟王氏一家还能偶尔见面,而大宝,以后想见面,怕是不容易了。

陈大宝是王氏一手养大的,跟他们一家三口生活那么多年,有着极深厚的感情。但陈阿福却不能告诉他们大宝的真实身份,只能让他们来跟大宝多聚聚。

王氏几人第二天就来了定州府,直接来了楚家,还带来了旺财和元宝。元宝的肚皮有些大,像是要生崽了。

陈阿福几人没有吃晌饭,等他们来了一起吃。

陈大宝并不知道自己以后再不容易见到“姥姥”、“姥爷”、“舅舅”,还问他们,“姥爷、姥姥、舅舅,你们喜欢什么东西,我在京城给你们买,让人带回来。”

王氏把他搂在怀里,摸了他的脸又摸他的头,十分不舍。当初那个襁褓里的奶娃娃,一下长成了这么俊俏的少年郎。

其他几个孩子王氏不担心,他们都是侯府的血脉。而大宝,只是一个义子。虽说老亲家和女婿会对大宝好,可侯府还有别人,不会每个人都对大宝心存善意。都说一入侯门深似海,何况大宝还这么小,她怕他以后会受委屈…

但心里的想法又不能说出来,嘴上还是笑道,“姥姥家里的日子好过,什么都不缺。大宝是大孩子了,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发奋,有出息,将来挣个好前程。”

说到后面,眼圈都红了。

大宝看出姥姥眼里的不舍,他也舍不得姥姥一家人。说道,“姥姥,以后你们多来京城玩,我五叔叔说侯府很大,到时让我娘给你们专门准备一个院子住。”又说,“一到京城,我就去给姥爷买醉仙坊里的烧酒,给姥姥买锦云绣坊里的绣品,给小舅舅买文尚斋里的笔墨砚洗。我现在的私房银子多得紧,足有一百多两。”

一旁的楚小姑娘听了,也说道,“我也有私房银子,给姥爷和姥姥、舅舅带礼物。”

王氏又把小姑娘搂过去,说道,“谢谢姐儿。姥姥家什么东西都不缺,只要你们兄妹和你娘日子过舒坦就好。”

陈名也舍不得,但想着以后自家多去京城几次,总能见到他们,所以并不像王氏那么难过。

阿禄想得更远。姐姐在信里说,廖先生二十日还是会来定州府,等他考完秀才后,可能就不会离乡背景来定州府教他了。但只要他考上了秀才,楚家就会想办法让他去国子监里读书。那时,他又会经常跟姐姐和侄子侄女见面了。而且,他更希望自己能够考个好成绩,不让姐夫帮忙,凭着成绩入国子监。

王氏又拿出给大宝做的一套衣裳比了比,正好。摸着他的头笑道,“这是姥姥给你做的衣裳,你八岁的生辰,姥姥也不在你跟前…哎,时间过得真快,外孙子都该满八岁了。”

陈阿福也舍不得王氏和陈名,说道,“爹,娘,等我在京城站稳脚了,就在那里给你们买个宅子。无事的时候,你们就住来京城。兴隆大酒楼也快开到京城了,说不定以后三叔一家也会长期住去京城。听我家大爷说,若以后他在京城为官,也会把小舅舅调过来。”

陈阿福母子虽然回侯府住,但楚令宣还会暂时在定州府任职。

陈名几人晚上也被留下了,跟大宝一起住在朝华院。

第二天,楚令奇和宋氏一家就住进了副总兵府。

陈阿福和楚令宣在府里请了两天客,分别是玩得好的几家朋友,包括付家、秦家、刘家等。还有亲戚,陈世英家,王成家,陈实家。

第四天收拾东西,亲朋好友又送来不少的程仪来。

陈阿福把下人也分配了一下。因为楚令宣和了尘还会留在府里一段时间,那么这个府里的大半下人暂时还会留这里。她还是带了几个得用的婆子和管事去侯府,包括罗方一家,会用得顺手些。青枫留下了,过两个月青枫就会成亲,她的婆家在这里。

第473章 委屈

这几天,楚小姑娘一直带着羽哥儿、明哥儿去落梅庵陪奶奶了尘。除了吃饭和睡觉,几乎都在那里。楚令宣无事了也会去陪了尘,甚至还在那里歇了两晚。而陈大宝一直在朝华园里同王氏几人相处,有时阿堂、小弟、小妹、秦沐几个孩子也会来。

十七日一早,天才蒙蒙亮,楚家就跑出了十几辆马车,以及几十匹马。

宋氏扶着泪流满面的了尘,还有也流了泪的王氏、陈名,以及旺财、元宝,把他们送出门外。楚令奇和阿禄把他们送到城外,那里还守着王成、陈实、陈雨岚、陈阿堂、王小弟,还有付将军等一众送别的朋友…

看到高高的城墙渐渐被甩在后面,陈阿福放下帘子,眼里又涌出眼泪。这几天太忙乱,以至于没有多的时间来好好思索一下。

这次进京,她不仅即将送走心爱的大宝,也离开了她生活这么久的定州府和福园。她一直觉得,只要在定州,她就能随时回福园。可是进了京,再想回福园就难了。可惜,时间太紧,她都没有回去看看。

楚令宣知道陈阿福心里不好受,跟送别的人告别后,就进了马车。见状,劝陈阿福道,“京城离这里不远,等天暖开了河道,坐一天船就到了。以后你想娘,想岳母他们,或是想老家了,随时都可以回来看看。”

陈阿福问道,“以后在府里,人多事多,还能那么随便?”

楚令宣笑道,“府里的长辈都好相与,二婶又是隔了房的,她管不到你。”

大宝和楚小姑娘倒是开心不已,想到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两个人都充满了期待。

大宝笑道,“娘,以后我陪你回来。不仅回来看奶奶、姥姥、姥爷、舅舅他们,还要回老家看福园、禄园,还有响锣村,以及村西头的小树林。”

楚小姑娘又补充了一句,“还有棠园,我想看棠园。”

陈阿福笑道,“好,以后咱们一起回去把该看的都看了。”

这几天的天气不错,虽然冷,却没有下雪,第二天下晌未时便到了侯府门口。

楚令安带着楚令卫和楚令智,以及一些管事在门口迎接,竟然还有三个拿拂尘的内待在里面。

女眷孩子们没下车,直接去了二门。但楚令宣把大宝领下了车,同楚令安几兄弟寒暄了几句。

尽管楚令安十分纳闷,伯父来的时候为什么会带了三个太监来,其中一位还是思沅宫中的大太监何公公。思沅宫是单贤妃的宫殿,何公公是她的贴身公公之一。虽然大哥之前帮太子殿下做事,但也当不得贤妃娘娘派太监来迎接大哥一家呀。

他纳闷归纳闷,还是没敢多说。

等楚令宣和陈大宝下了车,楚令安的余光看到何公公的眼睛就没离开过陈大宝,居然还流了泪。

陈大宝是大哥的义子,更确切地说,是大嫂带过来的拖油瓶。再仔细一看大宝的模样,楚令安的心猛地一阵狂跳。天呐…

之后,何公公回了宫,而另外两位公公居然跟他们一起去了内院。

他们直接去了安荣堂。

厅屋里坐了一屋子的人,除了上衙的楚三老爷不在,所有人都在,居然还有楚侯爷。他和老侯爷坐在上座。

楚令宣和陈阿福带着孩子们去给长辈们见礼。而陈大宝被却被罗妈妈直接牵去了侧屋,没让他去给楚家长辈磕头。

大宝见状,之前的喜悦和新奇一下子跑去了九霄云外,委屈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哭着问罗氏道,“罗妈妈,是不是因为我是我娘亲带过来的拖油瓶,就不让我给楚家长辈见礼了?我娘那么喜欢我,她知道你们这样对我是会难过的…”

罗妈妈的眼圈也红了,帮他擦着眼泪,低声安慰道,“哥儿,快别哭了,不是你想的那样。大爷,还有老侯爷,侯爷,他们都是极喜欢你的,跟大奶奶一样喜欢你。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过会子会来跟你说清楚。”

大宝吸了吸鼻子说道,“不需要跟我说清楚,我怕他们因为我这个拖油瓶会不待见我娘。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跟着来侯府的,我娘也不会为难…”

而当李氏看到楚小姑娘时,眼睛都瞪圆了。她即使听儿子说楚含嫣变聪明了,也没想到真的会变得跟正常小姑娘一样。

再看看一岁四个月就走得稳稳当当的小哥俩,健壮,漂亮,讨喜,她的心里像针扎一样痛。大房已经有两个孙子了,可自己这一房连个嫡孙都没有。

想想过去的痴心妄想,还真是可笑。她的手在袖子里捏了捏,若不是九皇子当太子,换成哪个皇子当都成。那样,荣昭公主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管不住大伯,大房一家也不会翻身…

见完了礼后,老侯爷把楚侯爷、楚令宣、陈阿福、三夫人几人留下,让其他人都回去,等晚上再来吃饭。

当陈阿福一个人去了侧屋,看到大宝,不,现在应该叫他十一皇子了,看见小十一正红着眼睛委屈又紧张地望着门口。

小十一一见陈阿福进来,就起身过去把陈阿福的腰抱住,说道,“娘,我…”他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想说自己受了委屈不高兴,又怕娘亲会伤心。

陈阿福叹了一口气,用手捧了捧他的脸蛋,把他拉着坐下,一只手紧紧拉着他的手,指着跟进来的王老五说道,“好孩子,你认识他吧?”

陈大宝纳闷地说道,“他是王五叔,是咱们在响锣村的邻居,后来一直给我当长随,我当然认识了。”

陈阿福又说道,“他真正的身份是御林军中的暗卫,是专门保护皇上的。后来,又被派去保护你。”见大宝睁大眼睛看着她,又说道,“其实,你不是孤儿,你有父亲和母亲。他们没有不要你,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你,才把你送了出来。”她的眼泪流了出来,继续说道,“咱们相处这么多年,是难得的母子缘份。以后,不管你在哪里生活,我都会一直惦记着你,那只无形的手,也会时刻牵着你…”

第474章 送走

大宝不等陈阿福讲完,就哭了起来,说道,“娘,你这么说,是因为不想要儿子了吗?是不是他们嫌我是个拖油瓶,不让娘要儿子了?娘,你说过会永远牵着儿子的,怎么一来京城就要把儿子往外推呢?”

走进来的楚侯爷说道,“殿下,你不是什么拖油瓶,相反,你的身份无比高贵。八年前,是我让王护卫把你放在小树林里,看着王氏把你抱走的…”

小十一立即大哭起来,打断了楚侯爷的话,爬在陈阿福的怀里说道,“娘,楚家不让你要我就算了,我不当爹爹的义子,只当娘亲的儿子。我,我回定州的姥姥家,他们定会要我的…唔唔唔…”

陈阿福搂着他,轻轻地抹着他的后背,说道,“大宝,我也舍不得你啊。可是,有一个娘亲在天天在盼着儿子,她望眼欲穿,盼着儿子能早日回去跟她团聚。”听到小十一的哭声小了些,又说道,“那位可怜的母亲,他的儿子一生下来就被抱走了,还骗她说,她的儿子死了。她就天天哭,眼睛都快哭瞎了…那位父子这么做也是没有法子,他为了更好地保护那个孩子,让王护卫把他放在响锣村西边的小树林里。那个孩子,就是你…”

楚侯爷见小十一没有大哭大闹了,便跟他讲了他的真实身份。想着小十一早慧,跟大多八岁稚童不太一样,还大概讲了一下前因后果。

小十一没想到自己居然是皇子,还是太子的同胞弟弟。因为怕二皇子等人的加害,才被送出了宫…

小十一在陈阿福的安抚下,情绪稍微平静了一些。他把脑袋从陈阿福的怀中抬起来,看到“爹爹”和“太爷爷”、“三奶奶”都进了屋,表情严肃地看着自己,还有两个拿拂尘的太监也躬身站在屋里。

他虽然是第一次看见太监,但早听楚令智说过太监是什么样。

这么看来,“娘亲”和“爷爷”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在骗他。他的眼里又涌上泪水,重新把头埋进陈阿福的怀里说道,“娘亲,儿子舍不得你,不想离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