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儿人小鬼大,听小丫头无意中说姐姐哥哥、小叔叔都去和王府做客了,唯独自己没去,不干了。她让丫头把她领到正在荣安堂的陈阿福面前,大哭道,“要去做客,小玉儿要去做客。”

陈阿福好话说了一箩筐,小玉儿仍大哭不止,小脸涨得通红。这孩子被她爷爷宠得没边,平时比姐姐哥哥都厉害好强,姐姐哥哥也都让着她。陈阿福早就想收收她的性子,便坚定地说道,“不行,小玉儿在家陪娘亲。”

小玉儿见自己哭成这样娘亲都不松口,便跑去大树后面生闷气。陈阿福没管她,同下人们说着怎么布置房间的事。

不多时,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照顾她的丫头的惊叫声,“二姐儿呢,奴婢刚刚一错眼,咋就不见了呢?”

丫头们都吓坏了,在安荣堂找了一圈,也没看到小玉儿的影子。

陈阿福也紧张起来,孩子在这个府里倒是丢不了,就怕她不注意掉进湖里或是井里。

丫头婆子们赶紧去找人,重点在湖边和有井的地方找。

第537章 爷爷的小玉儿

当众人在到处找小玉儿的时候,小玉儿正爬在安荣堂外的芍药圃里。

这里是圆圆经常跟小哥俩和小玉儿躲猫猫的地方。圆圆是长长和短短的儿子,上年十月份出生,现在已经半岁了。它长得比它的爹娘还漂亮健壮,雪白蓬松的毛像极了奶奶飒飒,五官像极了爷爷追风。因为刚生下来的时候圆圆一团,由此得名。

小玉儿听见找她的人群往远地方去了,又从芍药圃里爬到桂花树后,再爬到翠竹边,然后在草地里往二门爬去。她爬的路线是圆圆最喜欢走的路线,因为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的暮春,她穿的又是一身芳绿色小襦裙,躲过了别人的视线。

她知道不能从二门过去,那里的人很多。但那堵墙有个狗洞,她从狗洞里钻去了外院,直接向六芸斋爬去。她去过一次六芸斋,又知道这个时间爷爷肯定会在那里。她要找爷爷诉苦,她真的真的很可怜呢。

陈阿福已经急坏了,若金燕子在附近,肯定会马上把它叫回来帮着找人。但是金燕子六天前就带金贝去看大好河山了,弄不好现在已经远在千里之遥。当然,若过些时候再找不着,也只有把它“掐”回来。

若追风一家在府里也好办,但它们还在和王府。

两刻钟后还没找到小玉儿,焦急的陈阿福正准备让人去和王府叫追风一家回来找人的时候,六芸斋的小厮跑来禀报,二姐儿去六芸斋找老侯爷去了。

小厮没敢说的是,当小玉儿一身狼狈地来到六芸斋,衣裳脏得要命,还有许多地方划破了。小揪揪已经散开,小脸哭花了,眼睛红肿,小手上还蹭破了两块油皮儿。她哭着扑进老侯爷的怀里,可把老侯爷心疼坏了。

老侯爷把她抱起来问道,“小玉儿怎么了,怎么会这样?”

小玉儿抱着他的脖子哭着说道,“小叔叔,姐姐,哥哥,去做客了,呜呜,只有爷爷的小玉儿,只有爷爷的小玉儿,不能去,呜呜呜,娘亲不爱小玉儿,小玉儿好可怜…”

然后,就咧开小嘴哭得肝肠寸断。小妮子别看岁数不大,但口齿比两个哥哥还清晰。

看到小玉儿的第一眼,就把老侯爷心疼坏了,再听到她说“爷爷的小玉儿”,看到她小手上的伤,他的心都在发抖,觉得比自己多年前那次身受重伤还疼得厉害。

老侯爷赶紧柔声哄道,“小玉儿,乖宝宝,莫哭,你娘亲不爱,爷爷爱…好了,好了,莫哭了,爷爷带你玩,过会子爷爷给你当大马…”

房里除了有老太爷,还有三老爷,以及另几个心腹干将,楚令宣忙着衙门里的事,不在。

如此的老侯爷,让老太爷和三老爷红了脸,另几个男人都低下头不好意思看…

陈阿福听说小妮子去找爷爷了,放下心的同时,又气愤,又心虚。她虽然不知道小妮子是怎么避过众人的眼线去了外院,居然还找去了隐密的六芸斋,但想着一个小人儿跑那么远去告状,老侯爷又护犊得厉害,肯定会生气。

她等到晌饭时也没见老侯爷让人把孩子送回来,显见他气得不轻。陈阿福一直非常尊敬老侯爷,觉得他过得十分不易,不愿意让他再多操心。

为了把他哄过来,她下晌亲自带人做他喜欢吃的下酒菜,又让人去请他和老太爷、三老爷来竹轩吃饭喝酒。和王府的人说了,那几个孩子会在和王府吃了晚饭再回来。

陈阿福边做菜还边想着,等以后老侯爷去了乡下,就要好好约束一下那个小妮子。小妮子聪明,好强,嘴皮子利,可别被宠得像那些跋扈张扬的小贵女,那可糟心了。还有,得请三夫人再给个好些的教养嬷嬷。

请人的夏月回来红着脸禀报道,“老侯爷说,说他,说他气都气饱了,吃不下饭。还说,说大奶奶若重男轻女,不待见二姐儿,他以后就把二姐儿带去乡下住,不碍大奶奶的眼…”

自己还重男轻女了?

陈阿福翻了翻白眼,想着老侯爷的话可能说得更不客气。

她只得装了一碟老侯爷喜欢吃的五仁金丝糕,让夏月送去的同时,又说道,“跟老侯爷说,我几个月前泡的那坛桂花酒泡熟了,里面还加了无智大师走之前送的几味补药,香醇又大补。还有哦,晚上我炒的蒜苗,可是金宝上个月从深山里衔出来的野香蒜栽出来的,香得紧。若老太爷和三老爷没跟老侯爷在一起,再去把这话跟他们说一遍。”

上个月底,陈阿福又用施了燕粪的土栽了一盆香蒜苗,她实在太馋那个味了。为了吃那种蒜苗,想了半天才想出这个借口。

不多时,夏月喜滋滋地回来了,说老侯爷还是不愿意来,但老太爷和三老爷说他们会劝着他一起来。

傍晚,楚令宣下了衙。陈阿福气哼哼地把这件事说了,楚令宣笑道,“我闺女真能干,这么远的路竟然找去了六芸斋。”见陈阿福不赞成地看着他,又劝道,“好了,别生气了,闺女聪慧是好事。她聪明又讨喜,我爹偏爱她些也正常。”

陈阿福嘟嘴说道,“我怕她被宠得没边,将来不好嫁人。”

楚令宣说道,“我闺女那么俊俏,怎么可能不好嫁人。她又聪慧,以后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两人正说着,三个男人带着小玉儿来了。

三老爷笑道,“听说宣儿媳妇这里有好菜好酒,我们就都来了。”

老太爷捏着胡子点点头。

老侯爷怀里抱着小玉儿,还沉脸生着气。可他怀里的小玉儿早就没生气了,还冲楚令宣和陈阿福糯糯说道,“爹爹,娘亲,骑了大马,好久好久。”

等三夫人来了,便把酒菜端上了桌。

今天美酒好喝,菜也好吃。随着几个男人酒到酣处,老侯爷的脸上也有了笑意。

小玉儿滑下爷爷的腿,又跑来娘亲面前献殷勤,娇笑软语,让陈阿福也没有了气性。

第538章 谩骂

陈阿福把小玉儿抱起来,轻轻拍打了一下她的小屁股。小玉儿咯咯娇笑几声,搂着陈阿福亲了几口,糊得她一脸口水。

一旁的三夫人笑道,“同嫣儿比起来,我更喜欢小玉儿的性子。咱们这种人家,孩子就应该厉害些。只要做事分寸拿捏得准,别人挑不出毛病,也不敢随意欺负。嫣儿太柔弱了,哪怕以后嫁去了夫家,娘家人也省不了心…”又叹了口气,轻声说道,“都是荣昭害人。”

这话陈阿福倒也赞同。小玉儿这么小,许多事她都不担心。而楚含嫣,她从小担心到现在,以后还要继续担心。哪怕嫁给最放心的小十一,她还是怕节外生枝。

陈阿福笑道,“三婶,我想给小玉儿找个好些的教养嬷嬷。做事得体有分寸,也要从小教导。”

三夫人说道,“好说。太皇太后薨了以后,服侍她老人家的宫人放出来一批。”想了想又说,“我记得,丁嬷嬷和苏嬷嬷都不错,伶俐,稳重,之前特别得太皇太后的喜欢,年纪也不算太大。我让人去打听打听。”

陈阿福笑着道了谢。

这时,院子里传了孩子们的说闹声,是那几个去和王府串门的孩子回来了。

小哥俩最先冲进来,随后是楚令智和楚含嫣。

小哥俩跑到陈阿福的面前争先恐后地说道,“娘亲,娘亲,姐姐哭了。”

“嗯,姐姐哭得好伤心,和王哥哥赔了礼,还把坏姐姐赶走了。”

陈阿福吓一跳,向楚含嫣望去。小姑娘的眼睛红红的,已经来到陈阿福的跟前,眼里又涌上一层水雾。

“怎么了?”楚令宣也从另一桌走过来。

其他人都抬头看着楚含嫣。

陈阿福把小玉儿交给旁边的三夫人,拉着楚含嫣上下看了看,见没受伤,就放下一半的心。又把她拉进怀里,问道,“嫣儿,是谁欺负你了吗?”

小姑娘的鼻翼吸了吸,眼泪流了出来,轻声说着,“我,我,杨姐姐,她,她…”

看到她这样,陈阿福既心疼又着急。这么多年,几乎天天都要教她不能太软弱,不能任人欺负,要学会反击,却是收效甚微。这也没办法,小姑娘的病虽然康复了,甚至达到了最好的效果,但幼时的创伤却注定了这个性格和智商。

楚令智说道,“都是杨文芳讨嫌,说的话不要脸,惹嫣儿生气。我和羽哥儿、明哥儿骂了她,和王爷还生气把她撵走了。”

黄嬷嬷走上前说道,“大奶奶,是这样的…”她看看这几个孩子,没好继续说。

陈阿福给楚含嫣把眼泪擦干净,说道,“好孩子,去厢房里玩吧。记住,我们楚家不是谁都能欺负的,你不需要怕任何人。谁欺负了你,你就给我欺负回去。你没欺负回去,爹娘给你找场子。”

对这个胆小又柔弱的小姑娘,她的话必须要说得豪迈。

等孩子们和下人不在了,黄嬷嬷才说了事情的经过。

今天,杨淑妃的妹妹杨文芳也来了,她是被荣静长公主带来的。

荣静看到和王爷不赞同的目光,为难地说道,“我也没法子。昨天杨文芳是在淑妃娘娘那里歇着的,今儿一早她就来到我宫里,说淑妃让我领她来皇兄府里玩。还说,都是亲戚,就是要多相处。”

和王爷听了这话也没辙。

开始杨文芳也没找事,虽然说话有些拔尖,又爱显摆,但其他孩子都不怎么搭理她。后来看到和王爷对楚含嫣颇多关照,对她又特别冷淡,杨文芳便不高兴起来。和王爷身边的魏嬷嬷和秋姑姑(秋月)都厉害,黄嬷嬷也时刻小心,化解和制止了一些杨文芳对楚含嫣言语上的不善。

事情出在吃晚饭的时候。

他们是分了桌的。和王爷、楚令智、李轩、小哥俩几个男孩子一桌,而荣静、楚含嫣、杨文怡几个女孩一桌。

这时候,魏嬷嬷和秋姑姑在和王爷一桌服侍,黄嬷嬷一直站在楚含嫣身后服侍。

男孩子那桌说了什么笑话,好像是李轩说了什么羡慕和王爷,他也想早些定亲娶媳妇的话,逗得众人大乐,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杨文芳便凑到楚含嫣跟前小声说道,“楚妹妹,我听说好些贵女都心仪和王爷,说他俊俏,有才,又得皇上和太后娘娘的欢心。人们都说你不聪明,还得过痴病,外家又是逆王那伙的,配不上和王爷。现在和王爷年纪小,许多事不懂,才觉得你好。等他长大就不会看上你了,哪个男人心悦的不是聪明姑娘…”

黄嬷嬷先也被那桌的笑声所吸引,等听到后面的几句话吓得魂飞魄散,说道,“哎哟,杨姑娘,姑娘家家的怎么能说这种羞人的话?”

杨文芳嘴硬道,“这又不是我说的,是她们说的,好多人都这么说,我只是提醒楚妹妹,是好心。”

楚含嫣已经气得哭出了声。

楚令智和小哥俩知道楚含嫣挨骂了,都过来斥责杨文芳,楚令智说她“不知廉耻”,明哥儿骂她“坏银”,羽哥儿直接上去踢人,人没踢到,被杨文芳推得坐在地上。

和王爷怒极,直接下了逐客令,杨文芳才哭着走了。

听完这话,屋里的人都气得不行。

楚令宣咬牙说道,“那杨家仗着出了个淑妃,越来越狂妄。那杨淑妃更是不知廉耻,不仅明目张胆撺掇杨家小姑娘打和王爷的主意,居然还敢说这种话。杨家吗,我们不怕。以后我定然要找机会,好好整治他们。”

楚侯爷沉脸说道,“我明天我就要去找圣上,我这个孙女有隐疾,配不上和王爷,他们的婚事就算了吧。都怪我这个祖父没本事,小时候让嫣儿倍受欺怜,长大还要被人如此谩骂…”话没说完,他就哽咽起来,赶紧手握成拳把嘴堵起来。顿了顿,又说道,“罗氏,还有嫣儿,是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两个人。一个现在还在空门青灯古佛,一个虽然小小年纪,但所有亲人都在为她的未来发愁…”

第539章 不怕

众人听了老侯爷的说辞,都觉得最可行。这既表明了楚家的态度,也是以退为进。

几人还分析,杨文芳说的这些话,绝对不是杨淑妃让她说的。杨淑妃比较精明,又是在皇上落难时跟的他,也曾经得过老侯爷的帮助,更知道老侯爷对皇上的帮助。

她让杨文芳跟和王爷走近,目的肯定是想让杨文芳跟和王爷慢慢建立起感情,甚至能跟楚含嫣交好。最好能慢慢取代楚含嫣在和王爷心中的位置,先做侧妃,再徐徐图之。

只不过杨文芳年纪小,惹急了就把心里的真话说了出来。她说的那些话,也肯定是许多贵女私下议论的,或者是很多人家所想的。既然把这个话题引了出来,正好楚家可以拿来做做文章。

若皇家人真的嫌弃楚含嫣不够好,那楚家以小姑娘有隐疾退亲,未尝不是好事。这门亲,也的确是楚家高攀了。楚家看的是和王爷的为人和以前的情份,但别人可不这么看。

若皇上不允,也必须给楚家一个说法,让那些觊觎和王爷的人有所收敛。特别是杨文芳,必须要为她的言语付出代价。

而且,之所以有楚含嫣这个孩子,她又之所以被荣昭整傻,都是因为老侯爷为了扶九皇子上位隐忍的结果。

所以,无论皇上还是太后娘娘、皇后娘娘,不出意外,都会严惩杨文芳。甚至,还会波及杨淑妃和杨家。

以后,楚令宣和三老爷还要抓住机会,狠狠打击杨家。这不是两个孩子单纯打架或者吵架的问题,而是老杨家和杨淑妃想撬楚家的墙角,抢楚家的女婿。

老侯爷走之前,又对陈阿福说道,“不要过多约束小玉儿,我就喜欢她的聪慧,强势,甚至霸道。我楚家的女儿,就应该如此。嫣儿,太令人心痛了…你这个母亲做得很好,宣儿娶了你,是楚家之幸事。”

说完,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走了出去。

之前,楚令宣一直说老侯爷不太喜欢楚含嫣这个孙女。看他平时的表现,陈阿福也这么认为。现在看来,不是老侯爷不喜欢,而是心里有愧,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小姑娘。

等众人走后,几个孩子才又进了正房。陈阿福把小姑娘搂进怀里,表扬了小哥俩遇事能够跟姐姐同仇敌忾,希望他们继续发扬下去。

小玉儿也挥了两下小胳膊,说道,“坏姐姐欺负姐姐,小玉儿也要打,打她!”

陈阿福点头道,“嗯,正该如此。”

楚含嫣抬头糯糯说道,“娘亲,杨姐姐说我不聪明,以后和王爷不会喜欢跟我在一起,会喜欢其他聪明姑娘…”

楚含嫣岁数太小,又单纯,对情爱、喜欢、心悦这些事情根本不懂。她之所以高兴能跟和王爷定亲,就是因为她知道定亲的人以后会在一起生活。她相信过去的大宝,也喜欢过去的大宝,喜欢跟他一起生活。

只不过,这孩子的确太善良了,那杨文芳那么坏,却还要叫她“杨姐姐”。

陈阿福问道,“她说的话你相信吗?”

楚含嫣摇摇头,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不相信。和王爷是大宝的时候,对我和娘亲那么好。过去的事情,我还记得好多。”

陈阿福捏捏她的小脸,笑道,“就是了,即然不相信,干嘛还哭呢?杨文芳是嫉妒你比她漂亮,比她得和王爷的看重,所以才故意那么说,目的就是想把你气哭。她让你生气,明天你爷爷和爹爹就会进宫告御状,请皇上和皇后收拾她。好孩子,不要怕,咱们楚家的闺女不是别人能随意欺负的。以后不要再理杨文芳那个坏丫头,一旦遇到说话不好听的小姑娘,你不要哭,直接跟她说,‘我讨厌你,请你走开’,或者你直接走开,回家让我们替你出气…”

教她打架、吵架教不会,只能这样教了。

小姑娘听了这些话,又抿嘴笑起来。说道,“嗯,是呐。和王哥哥也跟我说,遇到说话不好听的坏姑娘,不要哭,告诉他,他也会替我出气。他还说,他会教训杨姐姐。”

一旁的楚令宣说道,“闺女看看,你有这么多的倚仗,还怕谁?谁都不用怕。”

楚含嫣点点头,说道,“好,我不怕了。”

第二天巳时,老侯爷准时来到宫门口,楚令宣正在那里等他,两人一起进了宫。

与此同时,一个太监出了皇宫,快马加鞭去了永安侯府。他是慈宁宫的内侍,传太后的口谕,请陈阿福和楚含嫣进宫。

陈阿福听了,赶紧大妆,又把小姑娘打扮好,两人一起坐车去慈宁宫。她心里狐疑,这个时候他们爷两个应该才进宫没多久,怎么太后会宣自己呢?

而且,自先帝架崩以后,太后娘娘每天这个时候都进小佛堂理佛了。听和王爷说,不管什么事,都不能打乱太后这个日程。

来到慈宁宫,看到太后娘娘坐在上座,皇后娘娘、和王爷也在,连杨淑妃和几个妃子都在。

只不过,和王爷脸色不好,杨淑妃神色慌张。

陈阿福和楚含嫣施了礼,太后给陈阿福赐了座,又招手把小姑娘叫了过去,拉着小姑娘的手笑道,“真是个好姑娘,漂亮,温柔,贤惠,哀家喜欢得紧。”

皇后也捧场笑道,“可不是,这么好的姑娘,不止太后喜欢,臣媳也喜欢得紧呢。”

太后又对陈阿福笑道,“楚夫人,哀家一直记着你对小十一的养育之恩,也一直记着楚家的好。自小十一回来后,哀家就一直想多多疼爱于他,只是哀家已经看破许多俗事,又忙于理佛,这个心愿一直没有达成。特别是小十一搬出皇宫后,哀家对他的关爱就更少了…”

和王爷的眼圈都有些红了,说道,“母后一直疼爱儿臣的。”

太后对和王爷笑笑,又对陈阿福说道,“小十一还小,又一个人住那么大的宅子,哀家希望他能多些母亲的疼爱。哀家拜托楚夫人,你及你的家人,以前怎么对他,以后还是怎么对他…”

第540章 记情

今天不早朝,皇上正跟十几个重臣在乾阳殿里议事,楚广彻父子求见。

自从皇上当上太子以后,楚广彻从来没有主动求见过自己,这次父子一起来,肯定是有要事了。

皇上一直觉得先帝和自己挺对不起楚广彻。楚广彻为了自己、母亲、弟弟,甚至自己的三个儿女,牺牲了他的前程和家庭,隐忍十几年,却被过河拆桥,正值壮年就闲赋在家。

皇上从小的愿望有两个,一是登上大位,二是报楚广彻的恩情。可先帝却告诉他,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楚广彻所做的一切,都是臣子的本分。

先帝还告诫皇上,楚广彻能力太强,暗势力太多,皇上又太过倚重他,为了让他记住自己的本分,必须打压他。

先帝怕自己死后儿子忤逆,甚至在死前跟安王爷和几个重臣交待,若楚广彻敢违背当初“不再当官”的诺言,一定要协助皇上弄死他…

皇上极其不赞成先帝的做法,不止是他记恩,记情,还因为“疑人不用”,他充分相信楚广彻的为人。但因为先帝的遗嘱,皇上不敢重用楚广彻,还逼得楚广开辞去了所有实缺。

还好楚家人没有不臣之心,作出了让步。他们那几步棋,不仅盘活了楚家,也不再让皇上为难。

皇上虽然没重用楚广彻,但给了楚广彻“金书铁券”,以保全他和他的后人。当然,更会重用并施恩他的后人…

楚广彻和楚令宣来到殿上,给皇上磕头行礼。

皇上笑道,“朕好久没见到楚老爱卿了,平身。”

楚广彻父子并没有平身,楚广彻又磕了一个头,说道,“皇上,老臣的长孙女含嫣因幼时被人迫害至痴,虽然痴病已经痊愈,但她这一段不堪的经历却永远也抹杀不了。老臣觉得,为了皇家及和王爷的体面,含嫣实不该高攀这门贵亲。”

楚令宣又磕头说道,“臣肯请皇上,收回他们的亲事,准许他们以后各自婚配。”

皇上一愣,楚家姑娘虽然不算顶聪慧,但温柔敦厚,贤良淑德,拥有天人之姿,自己和太后都喜欢,小十一更是喜欢到心坎里去了。当初先帝之所以赐婚于他们,就是把不能给楚广彻的恩典,给了楚家女。

何况小十一和楚家姑娘青梅竹马,感情笃深,楚家也甚是喜欢小十一这个小女婿。

他们父子二人今天来唱的是哪一出?

他想一想,便有些了然了。他偶尔会听皇后说两句玩笑话,说小十一如今成了人人喜欢的金龟婿,若没有先定亲,楚家肯定促不到这个小贵婿…他之前没有多想,现在想来是皇后有意这么说的。楚家人之所以要退亲,或许是有人拿小姑娘之前的病说嘴了,还当着人家的面说,说得十分不堪…

皇上看看跪在下面的楚广彻,一身便服,只四十几岁的年纪头发却已经半白。自己母亲被这个人从死牢里救出,自己被这个人从小扶持到大。现在,自己如愿坐上了龙椅,母亲当上了太后,可他什么都没有了,连孙女的亲事或许都会被别人惦记走…

皇上气极,紧握的拳头在龙椅扶手上砸了一下。他看看殿里的十几个重臣,平了平气,问道,“爱卿何出此言?怎么回事,说清楚。若有人搬弄是非,抵毁楚姑娘,朕为她作主。”

皇上的话让楚广彻感动了。他哽咽说道,“皇上,有人对老臣的孙女说,现在的许多人家都在传,说老臣孙女得过痴病,不聪明,外家又是逆王一党,配不上和王爷,还说等和王爷长大就不会看上我家蠢笨的孙女,而会另找聪明姑娘…不是我们跟小姑娘一般见识,因这话明显不是小姑娘所能想到的,定是听大人或是别人说的。皇上啊,这话就如那钢针,针针扎在老臣心上。老臣痛啊,老臣的孙女过去受过那么多苦,差点被人整死,现在还要被人背后议论,当面折辱…呜呜呜,老臣对不起她,没护着她,枉为祖父。”

楚令宣也哽咽说道,“是我这个父亲没用,护不住幼女…”

楚广彻用袖子抹了抹眼泪,又说道,“皇上圣明,这门亲事楚家不敢高攀,求皇上收回。”

说完,父子两个一起磕头。

皇上多聪明啊,他知道昨天和王府请客,请了荣静,杨文怡也跟去了。而且,杨淑妃不止一次对他说过,小十一如何聪明,杨文芳如何聪慧。怪不得楚广彻父子把这事闹进皇宫,原来是自己的女人和岳家惦记小十一,小姨子还跑到人家面前搬弄是非,折辱人家去了。

楚家父子还给他这个皇上留了面子,没好意思说是杨家女干的这事。

那杨淑妃,好日子还没过几年,就把楚家的对她的好全忘了,居然带头去抢人家的孙女婿。

皇上又气又羞,说道,“两位爱卿,朕知道,楚小姑娘的病早已痊愈。她良善讨喜,温柔敦厚,又聪明伶俐,不仅得先帝看中,朕和太后也甚是喜欢。至于那搬弄是非的人,朕会让太后和皇后下懿旨教教她怎样做人。以后若是谁再敢当面或是背后谩骂攻击未来的和王妃,就是对先帝和朕,还有太后的不敬,定然严罚。因为这桩婚事是先帝和朕看好的,楚姑娘也是被太后嘉奖过的。”又缓下口气说道,“何况,楚姑娘曾经的痴病,楚老爱卿曾经的委屈,都是受朕所累。二位爱卿快快请起,以后不要再说那些痴傻、高攀之类的话,楚家姑娘是个好姑娘,跟小十一是天作之合,最最般配。咱们的这个亲家,当定了。”

楚广彻和楚令宣想到皇上会处罚杨家女,但没想到他会说的如此情深意重。他们都被感动了,磕头泣道,“臣,谢主龙恩。”

殿里的大臣,就有好几个家里的女眷在打和王爷的主意,也没少说那些楚含嫣配不上和王爷的坏话。听了皇上的话,都擦擦前额的汗,暗道回家就让女眷们闭上嘴。

第541章 慧陶县主

这时,慈宁宫的内侍进来禀报,说太后娘娘请了楚夫人和楚家姑娘去慈宁宫陪她老人家解闷。楚姑娘温柔敦厚,太后娘娘喜欢得紧,会留楚姑娘在慈宁宫住两天,给她老人家诵诵佛经。

太后娘娘还说,楚姑娘实在得她老人家的意,她老人家替楚姑娘向皇上求个恩典,请皇上给楚姑娘赏样物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