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离舀了两小碗出来,淋上红糖水、花生碎、冬瓜蜜饯丁,冰粉有了颜色,更好看了。

她递给夏氏一碗,笑道,“娘,这叫冰粉,尝尝。”又补充道,“这是兰灯笼籽做成的,能吃。”

她自己又拿起一碗吃起来,香甜冰凉,滑嫩爽口,觉得比前世的还好吃。禁不住说道,“太好吃了!”

:。:

第十二章 不能干粗活

夏氏见女儿吃的香甜,也吃起来。一吃就停不住,一碗吃完后,也赞道,“爽甜滑口,还解暑,好!”又问,“离离怎么会做这东西?”

理由已经想好了。

夏离皮厚地说道,“我早发现兰灯笼籽会出浆,就想着既然凉粉能用石灰水凝固,或许兰灯笼籽的浆用了石灰水也能凝固。今天试一试,还真成了。它像冰一样透明,我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冰粉。”又道,“冰粉美味,解暑,我们可以用它卖钱吗?”

夏氏笑道,“这么好的吃食,自然能卖钱。现在天气越来越热,消暑的冰块贵,只有有钱人家才吃得起。而且,胃弱的老人和孩子也不敢吃冰。兰灯笼籽有消炎利尿的功效,它做出来的冰粉比直接吃冰块对身体有益多了……”

夏离欣赏地看了看夏氏。她曾经在京城的大户人家当过丫头,又当过秀才娘子。回乡后,一直为县城最大的春娘绣坊绣绣品,跟乡下妇人相比,的确见多识广。

夏离道,“这东西不仅吃了对人有好处,还成本低廉,兰灯笼籽到处都是。总之,好处多多。”

夏氏点头,沉吟了一会儿又道,“这东西若在镇上卖,买的人少,辛苦一天也挣不了多少钱。若去县上卖,来回路远不说,那里的坏人多,我闺女这么俊俏,怕是会招祸……实在不行,咱们在家做,让王家小子去县城卖。这事还要瞒着你外婆,若她知道咱们这生意跟外人合作没跟他们合作,肯定会大闹……唉,也不是我吃里扒外向着外人,实在是,若你外婆和二舅娘知道咱们又多挣了钱,更会急着把三豹塞进来给你当弟弟。”

或许觉得自己这么说娘家人不好,脸还红了。

夏离想的更深。这个家已经被许多人觊觎,还包括亲戚。目前她还没有把地皮踩热,不适合大张旗鼓做生意,让别人以为她们又挣了多少钱。而且,若是遇到强索方子的坏人,她们真不敢不给。知道这个方子的人多了,她们母女人少力薄,根本竞争不过别人。

还有,古代没有一次性用的纸碗和塑料碗,卖冰粉时还必须得带桌子凳子,麻烦。

她想卖方子,人不知鬼不觉把钱挣了,再藏得深深的,钱不露白。

虽然这个套路太老套,但穿越女都喜欢,就说明它经典,实用。

夏离说道,“娘,我不准备自己卖冰粉,辛苦不说,日子久了做的方法总会被人知道。我想去茶楼或者酒楼看看,能不能把方子卖了。”

夏氏的眼睛一亮,笑道,“这的确是个好法子,不显山露水,还挣了钱。”她想了想,说道,“溢香酒楼是县城最大的酒楼,总店在省城。娘每次去绣坊都会路过酒楼,那里的掌柜和小二都和善,没看到过欺客的现象……咱就去那里卖。”

两人又商量,夏氏明天去县城的药铺买些兰灯笼籽,再买些玫瑰卤、冬瓜蜜饯、红豆、少许蜂蜜等食材。葡萄干和水果当然更好,但是太贵,夏离可不想做个样品还花那么多钱。

下晌,夏二虎来了。虽然还剩些冰粉,夏离也没敢给他吃,怕他说露嘴。

第二天下晌,夏氏刚买了东西从县城回来,夏老太就来了。

明天起,夏家那四亩地要收冬小麦,夏柱和夏铁都歇了生意,全家一起收麦子,连夏老太都要去麦场看麦子。她是来抓劳力的,想让夏氏母女去给一大家子做饭送饭。

夏氏答应的很干脆,自己会去帮忙,但夏离不能去,理由是她的身体不好。

夏老太气得要命,说道,“她又不是大户人家的娇小姐,哪儿那么娇气。我家的两个丫头片子不到十岁就什么事都做,她已经十二岁了,帮外公家做点子事怎么就不行。”

见夏氏非常坚持,又道,“不想做饭就跟二虎和三豹一起去捡麦穗。”

夏氏道,“我家不缺那点粮。”

夏老太提高声音道,“你家不缺我家缺。”

夏氏说道,“两天能捡多少麦穗?我给钱,五十文,够不够?”又道,“离离虽然姓夏,却不是夏家的姑娘。离离她爹是秀才,我爹说过,文曲星的闺女不能干粗活。”

夏老太无法,又见能白得五十文大钱,只得妥协。气不过,冲夏离吼道,“你这个懒丫头,除了大熊,别的男人都不会待见你。”

这话可把夏氏气得落了泪,边哭边念叨自己十岁就被卖,回来又给娘家多少银子,该还娘家的她都还了……

夏老太听得头痛,气鼓鼓地走了。

夏离没想到夏氏能这样护着自己,一点活都舍不得让她做。她虽然不待见夏老太,但也觉得老太太有一句话是对的,自己是乡下丫头,有些活还是应该干。

夏离搂着夏氏的胳膊劝道,“娘别哭了,我长大了,有些事做做也无妨。”

夏氏擦了眼泪说道,“你外婆只要抓你干了一次活,以后就会经常让你去干。坏习惯可不能养成,你看看大妮和二妮多可怜……”或许觉得这样说老娘不好,又道,“我的离离是秀才的女儿,长得又俊,那些粗活是不能做的。”

夏家人起早贪黑,三天就把四亩地抢收完了。

隔了一天,也就是四月十九,夏氏和夏篱天不亮就起来了。她们先把泡了一天一宿的红豆煮上,又就开始做冰粉。

半个时辰后,红豆已经煮得翻沙,用碗舀出来放在井水中镇凉。

冰粉做得不多,只有一小盆子和一小碗,及三酒盅。小盆里的冰粉嫩度适宜,小碗和酒盅里的冰粉稍老稍硬。

一切准备就绪,母女两个也吃完了早饭。

她们又回屋拾掇一番。夏离往小了打扮,穿着浅妃色斜襟比甲,白色中衣中裤,小脸上只擦了一点香脂。夏氏又过来给她梳了个双丫髻。

镜中的少女粉雕玉琢,眉目如画,流盼生辉。

夏氏又是欣慰又是担忧,叹道,“我的离离真好看,也愁人。”

夏离侧过身抱着她的腰,脸挨着她的胸口笑道,“再好看也是娘的闺女。娘放心,我已经长大了,会想法子护住娘和自己。”

:。:

第十三章 展示

辰时初,母女二人各背一个背篓,夏离背篓里装的是冰粉,夏氏背篓里面装了几个装调料的瓷罐和几个漂亮的空碗碟,都用布盖得严严实实。

出门前,夏氏还是给夏离戴了一个斗笠。

她们来到村东头,坐上黄大爷的牛车。坐车每人三文钱,占了位置的桶或是筐也要算钱。夏篱和夏氏把背篓抱在怀里,便不需要另交钱。

等到车上坐了八个人,黄大爷就赶车走了。

车上的其他人都是去县城集市去卖东西的,又是桶又是筐,占了不少地方。这些人见夏氏母女难得也带了这么多东西,都是好奇不已。

夏离笑眯眯地跟他们打了招呼,就坐在车上发呆

村南头的李大娘实在忍不住了,问道,“离丫头,你们背篓里装的是啥?”

夏氏抢先答道,“是一些刚摘的菜蔬,给绣坊的一个姐妹送的。她经常帮衬我,我没钱,只有送些新鲜菜蔬感谢她。”

菜蔬可用不着捂得这样严。李大娘撇了撇嘴,倒没再多问。

红彤彤的朝阳斜挂在东方,薄薄的晨雾还没有完全散去,花草上滚着晶莹的露珠,徐徐晨风扑面,花香草香麦香还有泥土的芬芳环绕鼻间,大片金色麦田一望无际……

乡村的清晨,美极了。

华湘山脉的东面和北面是大片平原,土地肥沃,真正的鱼米之乡。此时正值收割冬小麦和油菜籽的季节,农田里已经有忙碌的身影了。

夏离心里很庆幸。能穿越在太平盛世,远离乱世和生灵涂炭,还有位疼爱自己的母亲,是福。

牛车走了半个时辰便到了县城,在城门外停下。黄大爷说下晌未时末在这里上车,过时不候。

众人答应着急急下了车,又步履匆匆赶去集市,希望能占一个好口岸。

夏氏和夏离进城后直奔溢香酒楼。

潼宁县城离省城金安府不到百里,水路陆路交通都非常发达,属于湘江省的重镇。城里车水马龙,店铺众多,一片繁荣景象。

溢香酒楼在最繁华的三进街,街道宽阔,叫卖声此起彼伏,两边的铺面大多为青砖瓦房,只有极少数木屋。

溢香酒楼是两层青砖瓦房,朱色雕花大门已经大开,旁边还挂了几串彩灯。

夏离跟着夏氏走进去。见大堂很大,摆了二十几张方桌,左边是朱色楼梯,正前方是棕色柜台,柜台后面墙上挂着写有菜谱的小木牌子。

大堂的屋顶非常高,二楼一圈朱色护栏,护栏后是一扇扇朱色小门,里面应该是包厢。

古代的小县城还有这样豪华的酒楼,倒是令夏离意外。

夏离看了一眼小木牌,大概有三十几种菜品,还有灌汤包、烧麦等小点,以及酒酿圆子、水梨银耳等甜品汤。

几张桌子上有人,他们的穿戴不错,悠闲地吃着早餐。

一个小二迎上来说道,“婶子,妹子,你们是来吃早饭?我们酒楼的点心甜汤都很不错呢。”

夏离说道,“小二哥哥,我们想找掌柜谈点事。”

柜台后一个穿青色长袍的中年男人说道,“我是何掌柜,小娘子找我何事?”

夏离和夏氏走去柜台前,她们把背篓放在地上,夏离从背篓里拿出三个青花细瓷碗和两个青花细瓷碟放在柜台上一溜排开。这几个碟碗是她们过年过节时才用的,为了冰粉的卖相好看,把它们也拿来了。

何掌柜不解地问道,“你们这是何意?”

有两个小二围了过来,吃饭的人也都扭过头去看她们。

夏离笑笑没言语,继续手里的动作。

她先往三个碗里各舀了大半碗冰粉,又把一个青花瓷碟扣在一个装了冰粉的小碗上一翻,碟子里就出现了一座半圆形的淡红色小“冰山”。又把三个酒盅里的冰粉翻在另一个碟子里,三座小“冰山”是淡绿色。

红色冰粉里她加了少许玫瑰卤,绿色冰粉里加了点芦荟汁。这种冰粉浓度稍大,易造型,好看,口感却没有嫩度适宜的冰粉好。

兰灯笼籽做的冰粉哪怕增加了浓度,也颤巍巍的,还有点塌,稍稍有些影响美观。但晶莹剔透,依然漂亮得让旁边人的喝彩。

夏离先往三个碗里加了点红糖水和花生碎,再往一个碗里多加了一点红豆沙和芝麻,第三个碗里又再多加了冬瓜糖丁和玫瑰卤。

然后,又往只有一个“冰山”的碟子里加料,绕着“冰山”加了一圈蜂蜜水、玫瑰卤、冬瓜糖丁、芝麻。

再往三个小“冰山”的中间加料,跟大“冰山”加的相同。

做完这一切,夏离才说道,“这种吃食叫冰粉,是我家的祖传手艺。冰凉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还消炎利尿,开胃健脾,老少皆家,是夏季最佳甜汤。”又依次指着那几个碗碟介绍,“这是原味冰粉,这是三鲜冰粉,这是全家福,这是红粉佳人,这是三剑客。”

何掌柜诧异道,“名字倒是稀奇,这能吃?”

夏离道,“这是食材做的,当然能吃啊。”说着,就把原味冰粉端给何掌柜,“您尝尝看。”

何掌柜看出来了,这母女二人八成是来卖方子的。不管这叫冰粉的东西有没有她们说的那么好,至少卖相好看。

他接过碗用勺子拌了拌,吃得很慢,仔细品尝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哪怕眼里有了一丝惊艳,也瞬间隐去。

夏离暗诽,真是个狡猾的奸商。

夏离笑道,“何掌柜,怎么样,是不是爽口滑嫩,香甜解渴?”

何掌柜还没有说话,过来一个姑娘抢先说道,“何叔,二姑娘和四少爷让你把这些冰粉都拿去包厢,他们想看看。”

夏离侧头一看,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穿着豆绿色比甲,梳着垂鬓分肖髻,白净伶俐,应该是哪家的丫头。

何掌柜很想说等我讲好价钱再拿去,却也不敢,吩咐小二拿托盘来把这几碗粉冰端去二楼包厢。又对夏离母女笑道,“我家姑娘和少爷对这吃食感兴趣,你们就跟我一起去见见他们吧。”

:。:

第十四章 讲价

夏氏见这个丫头颇有气势,想着主家家势肯定不低。便不想去,更不愿意让夏离去。可夏离已经高高兴兴答应了,她也只得跟上去。

几人上楼来到一个包厢,里面装修雅致,圆桌前坐着一位十二、三岁的漂亮姑娘和一个七、八岁的漂亮小公子,他们背后还站了几个丫头婆子。

曾清清和曾理璋刚才在二楼护栏处远远看到几个碗里的冰粉,虽然看得不算太清楚,但听到了夏离的解说和周围人的赞叹,急得不行。曾清清不好去一楼看热闹,就让丫头把那些冰粉端上来。

几个碗盘往桌上一摆,曾家姐弟也是惊艳不已。曾理璋伸手拉过那碟“三剑客”,拿起勺子就想吃。

何掌柜和一个婆子赶紧劝道,“四少爷不可,这东西来历不明。”

曾理璋不高兴地说道,“何掌柜都能吃,小爷怎么不能吃?”

夏离笑道,“我们是良民,来做生意的,怎么敢害人。”

曾理璋已经不管不顾地吃起来,他很快吃完一碗,又把那碗“全家福”拉去面前吃起来。还对曾清清说,“二姐姐快吃,真的极好吃,又解暑。”

曾清清见了,也开始吃那碟最漂亮的“红粉佳人”,吃了几口,便抬头说道,“倒是爽口滑嫩,冰凉香甜。”

她吃完了“红粉佳人”,就不好意思再吃了。见弟弟又要吃第三碗,忙劝道,“别都吃光了,给刘表哥留一碗。”

曾理璋说道,“小盆里还有,少不了刘表哥的。”

曾清清道,“不管什么,吃多也不好。”便把剩下的那碗赏给一个有体面的婆子了。

又问夏离道,“这东西真的开胃健脾,老少皆宜?”

夏离笑道,“回姑娘的话,做冰粉的食材有那种药效,冰粉当然有这个功效了。”

曾清清说道,“我祖母年事已高,又苦夏,这冰粉消暑解渴,倒是可以给她老人家吃一点。”又问,“你们做生意,怎地不去集市卖,却来了这里?”

大户人家的姑娘不懂稼穑,不知道还有卖方子这一说。

夏离笑道,“我们是想来酒楼看看,若是得何掌柜青眼,就把这个方子卖了。”

何掌柜还没说话,曾理璋就抢先说话了,“何掌柜,这冰粉得了小爷的青眼,买了。回省城给我祖母做了吃。”他心里很是鄙视这个乡下丫头,看着漂漂亮亮一副精明相,却没有一点眼力见儿,何掌柜也要听小爷的,连这点都没看出来。

曾清清也笑着点了点头。

何掌柜一开始就想买来着。他本来想压压价,但两个主子这么一闹腾,多压些价是不可能的了。便问夏离和夏氏道,“你们想卖多少钱?”

之前夏离和夏氏商量过,卖八十两银子。之所以定这个价位,基于两点。

因为兰灯笼籽这种原料太便宜,冰粉又太美味,这种生意可以说是一本万利。而且,兰灯笼籽做冰粉,她们是第一家,也算开创先河。若她们母女自己做这个生意,没有人搅局,辛苦些,只今年暑季几个月至少能赚一百两银子,还计算进了雨天生意惨淡的情况。

这么算来,她们的方子最少也应该卖一百两银子。

但夏离也有自知之名,她们是弱势群体,跟财大气粗的商家不对等,自然不敢喊高价。所以,就定了八十两银子。

夏离见现在有了一个偏帮自己的小助力,想着价钱能不能再提一提。不过,她也不敢冒然喊价。便笑道,“不知何掌柜愿意给个什么价。”

何掌柜想了想,笑道,“这东西得了我们姑娘和少爷的青眼,就给个高价,四十两银子,怎么样?”

真是无商不奸!

夏离不置可否,笑道,“刚刚我看你们酒楼的五香卤肉卖七十文一斤,我猜肉和调料、师傅的手艺、柴伙就有可能占去一半以上的价钱。而且,只要是酒楼,就都会有卤肉卖。而这个原味冰粉,若一碗卖六文钱,食材却连一文钱都花不到。放其他的佐料会多花一点钱,再把冰粉价格相应提一提,食材也只占总价钱的十之一、二。这种冰粉只此一家,暑季肯定好卖。不说酒楼里,你们就是在酒楼前搭两张桌子专卖这种甜汤,即使每天只卖二百碗,至少也能赚一两五钱到二两银子。只在炎热的夏季卖,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能赚一百五十两至二百两。我说的是最低盈利,若是做的好,卖去省城、府城,乃至更多的地方,翻几番都有可能。”

说完,就眼巴巴地看着何掌柜。

何掌柜还不太相信地问,“什么食材,价钱居然那么低廉?”

夏离神秘地笑道,“就是这么低廉,小女子不敢乱说。”

曾理璋急了,想说话,被曾清清拉了拉,示意他稍安勿躁。曾清清很新奇这样的小姑娘,想再看看乐子。

何掌柜沉吟了一下,说道,“既然这么好,就六十两银子。”

曾理璋实在忍不住了,说道,“我爹天天在骂奸商逐利,小爷今天算是见识到了。这个小娘子说咱们能赚那么多银子,你却只给人家六十两。我要回去告诉我爹,你坏了他的官声了。”

何掌柜被说得老脸通红。躬身道,“四少爷,每天能赚那么多钱,也只是这个小娘子的预计。到底能卖多少,现在小的也不知道。”

夏离感激地看了一眼“吃里扒外”的小正太,又说道,“我和我娘孤儿寡母不好天天来县城卖冰粉,又怕有强人强索方子,就想着不如把方子卖了。我娘说溢香酒楼信誉好,不客大欺主,我们就来了这里。你们酒楼家大业大,若保密做得好,多做两年独家生意,再多设几个卖点,赚的肯定比我说的还要多。”

何掌柜见小少爷着急地瞪着他,生怕人家不卖方子了,又想了想,咬牙说道,“若做冰粉的食材真的那么低廉,就给一百两。怎么样?这可是天价了。”他本来想说八十两,怕挨骂,只得一下提到一百两。

:。:

第十五章 搞笑的狗子

夏离笑道,“再加十两,我还可以多说几种更好吃的口味。”

何掌柜的定价已经让夏氏喜出望外,见闺女还在讲价,心里不赞同,也聪明地没表现出来。

何掌柜还没说话,曾理璋猴急地问道,“还有更好吃的,怎么不早说?小爷应了,快给小爷弄来。”

主子都这样说了,何掌柜也只有同意。

何掌柜领着夏氏母女去了楼下的一间小屋,同去的还有一个叫小美的丫头,她是曾清清的大丫头,学了回府给曾老太太和曾夫人做的。

何掌柜只叫了一个厨师过来学。

夏离母女不敢把兰灯笼籽放在明处,怕价格讲不好,还被别人看出端倪。来之前,她们把一两多的兰灯笼籽分成四小份藏于袖中。

当何掌柜等人看到食材是兰灯笼籽的时候,都是吃惊不已。

夏离看着何掌柜问道,“这东西还算低廉吧?”

何掌柜虽然有商人的狡猾,但有底线,也算讲信誉。点头说道,“兰灯笼路边地头到处都是,的确低廉。这道方子,值那个价。”

夏离听了,就和夏氏又拿出一点石灰,做起了冰粉。

她还是留了一手,先没拿石灰出来。石灰的价格更低,可以乎略不计。

做的过程中,听何掌柜和小美说着话,夏离也知道了一些曾二姑娘和曾四少爷的情况。这家酒楼是他们的母亲曾夫人的嫁妆铺子,他们的父亲是什么大官,一家人住在省城金安府。他们来潼宁县是要去古望寺赶庙会的,在这里的别院中等住在湘山府的表公子……

古望寺在三华山的东北面,离小洼村有十几里的距离。每次寺里举办庙会,小洼村的很多人都会去那里卖些东西贴补家用。

对于曾家的高大上,夏离没有什么感冒,这样的豪门大户自己再贴也贴不上,以后也不可能再有交集。至于何掌柜,在商人里还算不错的,跟他把关系搞好,以后若有机会可以再次合作。

冰粉做好,夏离又说了几种口味,还说加冰块更好吃。酒楼就有冰块和草莓、桂花蜜等食材,何掌柜让人拿来淋上,口感果真更好了许多,小美乐滋滋地给曾氏姐弟端了两碗过去。

何掌柜从柜子里取了五锭二十两的大银锭子,十锭一两的小银锭子。没有签合同,只沉着脸说道,“你们的家在小洼村对吧?这道方子不许外传,你们自己也不能做了吃。这法子简单,不能被任何人偷窥到。”

夏氏母女自是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