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姐姐让它撤退的口令。

当当猛地刹住脚步,望望跑远了的李大让,心里极其不舍,也只得反身跑进了山里。

李大让见野狗没有再追他,终于放下了心,哭着跪下,双手紧紧捂住那里。

:。:

第三十四章 副业

石板村的许多村民冲出家门跑到村后,才发现李大让居然光着腚。女人尖叫着赶紧背过身去,男人们则是把他团团围了起来。

看到那一幕,夏离轻笑出了声。李大让的命根子虽然还挂在身上,但除了能嘘嘘,八成只能当个摆设了。而且,他丢了这么大的脸,近段时间肯定不敢出来干坏事。

来自他的危机,暂时或者永久解除。

她捂着嘴笑了好一阵,却也不敢马上下山,怕半路遇到人引起怀疑。当然不是怕怀疑她,而是怕怀疑当当。

此时夕阳还没有完全落下,西边的云彩鲜艳浓烈,泛着金光。

夏离望向笼罩在暮色中的小村。谭寡妇的家在小洼村,她已经偷偷穿越小竹林跑回了家,她的婆婆堵在门口骂着她……自家老娘把七只母鸡赶进鸡圈,看着那个吊着的长沙袋,摇摇头,一脸的生无可恋……

夏离的目光又望向山里,花草树木都披着霞光,耳边一片蝉鸣声。突然,她看到远处的荒草动了一下,草丛中露出一只圆溜溜的眼睛和半只长长的灰色耳朵。

夏离笑起来,对当当“嘘”了一声,就从包里取出一颗泥弹丸,放进弹弓的皮兜射出去,正射在兔子的眼睛上。

那只兔子被射昏,当当屁颠颠跑过去把它叼过来。

夏离拎着兔子开心不已,凭自己的条件还真能当个优秀的猎人,弄不好比夏老汉都强,她又找到了一个挣钱的副业……

不过,她不可以这样拿回去,又让当当把兔子的脖子咬烂。

这兔子是当当猎的。

当天色全部暗下来,星星撒满天幕,一人一狗才悄悄跑下了山。

当当直接从狗洞钻回家,夏离把弹弓塞进狗洞,拎着兔子绕到自家大门口。她刚要敲门,门就开了,夏氏嗔道,“怎么现在才回来,我正要去找你。”

夏离走进院子,夏氏见她头发乱了,衣裳上有泥,手里居然还拎了只兔子。惊道,“你怎么了,这是去了哪里?”

夏离说道,“我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当当跑进竹林,就去追它,追到东面的灌木林才把它追到,就成这样了。”又把那只兔子晃了晃,笑道,“看看,这是当当在林子里猎的,它厉害吧?”

夏氏接过兔子,继续温柔地唠叨,“这天都黑了,怎么能去林子里,多危险啊,以后不许去了……”

夏离没理夏氏的念叨,心里乐开了花。乐完了,自己换了衣裳,又给当当洗了个澡,大大夸奖了它一番,还奖励它今天跟她睡一间卧房。

能跟姐姐睡一间房是当当最喜欢的奖励,比吃肉还喜欢。它高兴地跳了一下,盆子里水花四溅。

现在夏氏对夏离的某些出格举动已经有了免疫,没有再管她,嘀咕了一句,“这狗,比孩子还精。”

夏离笑道,“至少比三豹精。”

想想傻乎乎的三豹,夏氏直摇头,说道,“那小杨氏不知道好好教孩子,总想抢别人的东西……”

第二天,石板村的爆炸性大新闻传偏了附近几个村,也包括小洼村。

昨晚李大让光着腚被野狗从山里追出来,先人板板,丢死人了。老周大夫去看了病,说他那家伙肿得像棒槌,像是被什么打了一样……他说他进山采蘑菇碰上野狗,被野狗把裤子咬掉,还在大腿上咬了一口……傻瓜才相信,哪儿有要天黑了还去采蘑菇的理儿,保不定婆娘死久了忍不住,跑进山里寻野狗,反倒让野狗收拾了。至于那家伙肿成那样,真的想不出来怎么弄的,哇哈哈哈哈……

李大让讨嫌,没有多少人同情他,大多是看他的热闹。

村民们议论的声音非常大,关在院子里的夏氏和夏离都听到了。夏氏忍住笑把夏离往屋里赶,“姑娘家家的,不要听那些野话。羞死人了。”

夏离搂着夏氏的胳膊笑道,“李大让出了这么大的丑,肯定不敢出来丢人现眼了。”

从上午到下晌,许多跟夏氏母女关系好的人都来了家里,说着李大让的各种笑话和猜测,又鄙视着小杨氏的贪财不要脸。

下晌,夏二虎领着大黄又来了家里,说夏老汉和夏老太请夏氏母女回夏家吃饭。夏氏拒了,说她和夏离被小杨氏气坏了,身上不爽利,连路都有些走不动,也吃不下什么东西。

一个是跟夏家人表明,自己还在生气。一个是在收养儿子之前,她们最好少回娘家,免得节外生枝。

二虎又告密道,“我奶说家里太忙,今早就想让二叔去接二婶,爷不让……”

二虎还要回去回话,没有留在这里吃饭。

二虎走后,夏氏冷哼道,“过不了几天,你外婆就会闹着让铁子把那坏婆娘接回来。”

夏离也是这么想。

乡下女人都是要干活的,夏家女人更是当男人用,肯定不愿意让小杨氏在娘家呆久了。其实,夏家的两个儿子开着肉铺和铁铺,现在夏山的月钱交得也不少,日子在乡下算得上上等户。夏家完全可以请个长工或者短工帮着做农活,只是老两口舍不得。

晚饭后,夏大妮和夏二妮结伴而来。

小杨氏被撵,夏家的几个女人更忙了,连夏老太都要下地干些农活。不过,夏二妮忙过之后,也有了更多的自由。

她红着脸替她娘陪了不是,“大姑,离姐姐,我娘那样做不好,爷和我爹都教训了她……”

夏氏和夏离不可能把对小杨氏的气算在二妮身上,她是个勤劳朴实的好姑娘。

她手里拿的绷子、针、布,都是夏离送的。

此时天光还亮,融融的淡橘色光晕弥漫在天地之间,几个小姑娘坐在院子里绣着花。欢笑声传去了邻居郝家,郝云秀邀约着周四丫一起拿着绣花绷子过来了。

周四丫十三岁,身材丰满匀称,五官清秀,是小洼村除了夏离外最漂亮的小姑娘。

前世夏离只会缝扣子,而因为原主有一双灵巧的手,又有夏氏从小培养的审美眼光,指导这四个小姑娘绣花完全不在话下。

她还是有些小得意,自己居然会绣花,还能当指导。

看到几个欢快的小姑娘,夏氏心里却纠结得不行。

:。:

第三十五章 四外公

看到几个欢快的小姑娘,夏氏心里却纠结得不行。

之前的离离清高,不喜欢跟村里的小姑娘玩耍。她也怕离离被乡下小姑娘带粗鄙,不愿意她多跟她们接触。可是现在,离离跟她们在一起欢快多了,清脆的笑声是之前少有的。

不管怎样,她开心就好……

可是,若离离真的变得像个乡下小姑娘,将来再变成泼辣的乡下媳妇,该怎么办。想到那抹已经久远了的如月宫仙子一样的清丽倩影,夏氏的眼里又涌上泪来,她赶紧低头偷偷擦去,回了自己屋。

窗外的笑声不时传进来,夏氏心乱如麻,极是矛盾。

终于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来,小姑娘们起身回家。跟当当玩得开心的大黄还不想走,被大妮硬叫走了。

家里安静下来,夏氏才长松了一口气。

晚上,夏离躺在床上许久睡不着。李大让解决了,该买个弟弟了,还得再想办法赚些钱才成。

她想着再卖个什么方子,最好能跟溢香酒楼的何掌柜套套关系。他是大官家的奴才,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一般的百姓还是不敢惹他的。

这个时代的美食非常丰富,单单一个县城的酒楼就有那么多个菜品,煎炒烹炸酱卤,应有尽有,名字叫得也非常好听。除非像冰粉那种“发明”或者极其惊艳,否则同一样菜换个做法,人家脑袋坏了才会出银子买方子。

就像那道改良版毛血旺,虽然得到了刘公子和曾小少爷的一致称赞,但这道菜没有秘方,人家看了吃了就会做。哪怕去卖,几两银子顶天了,实在没必要。

她想了很久得出结论,卖方子,似乎比自己开个私房菜馆还不容易。

夏离想到半夜也没想到好法子,迷迷糊糊睡着了。

翌日,哪怕夏离不卖菜谱,也要去县城一趟。一个是陪夏氏交绣品拿绣活,一个是去看望在县衙当书吏的四外公,最重要的事是去牙行看看。

把当当打发去山里玩以后,夏离就从柜子里拿出八个一两的银锭子。

买一个健康的小男孩大概需要六到七两银子。想到自己也要去做人口买卖,夏离充满了负罪感,前世她可最恨丧尽天良的人贩子。

夏氏见夏离拿银子,忙让她放回去,说自己已经带够了钱,那些银子留着将来给她当嫁妆。

夏离没有争执,老老实实放回去了。夏氏那点银子一花完,还得花自己这些银子。

夏离母女两个收拾好,只夏氏背了个背篓,各戴了一顶斗笠去了村口赶车。

此时已经巳时初,太阳亮晃晃地照得人眼花。牛车是拉第二趟,第一趟辰时初就拉去了县城。

今天是五月三十,衙门和学里都放假,去县城卖东西的人比较多。她们一坐上去,满满当当挤了十几人,牛车便走了。

由于天热,乡下的许多人又没有天天洗头洗澡的习惯,汗臭味熏得夏离直皱眉。想着,这个鬼天气,冰粉一定卖欢了。

来到县城,她们先去春娘绣坊交了绣品,又重新拿了几样小绣品。一个半月的时间只挣了四百文大钱,让夏氏有些难过。

她们在绣坊给四外公扯了一块绸子,给他的孙女买了一对绢花,这就花了二百多文大钱。又花一百文买了一坛好酒,二十文买了一包点心,夏氏辛苦那么久的钱就快花完了。

夏氏心疼得直叹气,说自己的绣活拿少了,以后还是要多做些才行。

夏离老声常谈道,“娘,咱们家里还有那么多存银,我还会挣更多的钱……”

夏氏叹道,“更多的钱,哪有那么容易。”

夏离豪言壮语道,“娘等着吧,我一年哪怕只想一个挣钱的法子,一个法子争取挣十年的钱。”

夏氏被逗乐了。

四外公家在城北的七和胡同,是一个小四合院,附近住的人家都是县城比较有体面的中产阶级。

四外婆见是她们两个,笑开了花,拉着二人走去上房。还高声喊道,“老头子,兴娃、绫儿,看看谁来了。”

夏氏是这一家都喜欢的人,手头大方,温柔知礼。

四外公人称夏四老爷,有三女一儿。三个女儿早已出嫁,独子夏明二十五岁,在给一个铺子当帐房,娶妻何氏,育有二子一女,女儿夏绫七岁,大儿子夏兴五岁,小儿子夏旺刚刚几个月。

四老太太的话声一落,就从上房堂屋冲出两个孩子,大声叫着“大表姑”“离姐姐”。

众人进屋,夏氏和夏离又给坐在圈椅上的夏四老爷见了礼。夏四老爷四十几岁,长得白白胖胖,穿着一件半旧的绸子长衫。

夏氏把礼物拿出来,夏四老爷嗔怪道,“你们孤儿寡母的日子也不容易,何苦每次都花这么多钱。拿回去,拿回去。”

夏氏温柔地笑道,“四叔客气了,您帮了我和我家多少,我一直记着呢。那绸子也只有四叔这种官衙里的人才穿得出去,那酒是四叔爱喝的老江醇,头花和糕点是给两个孩子买的,值不了多少钱。”

四老太太呵呵笑道,“兰娘从来都是这么记情。哎哟,离丫头长得越来越水灵了。”

几人说笑一阵,夏氏又把小杨氏大闹她家的事说了,说到难过处还落了泪。

夏四老爷沉了脸,冷哼道,“我那老哥哥是个老好人,可娶的婆娘不省心,儿子娶的媳妇更不省心。你们寡妇失业的,多不容易,你也帮了娘家良多,她们咋那么不知足。”

四老太太冷哼道,“那老杨家的人都贪心,拿闺女不当人,根儿在那里。”

夏氏又讲了自己还是想收养个儿子,家里才能消停。却不敢收养大熊和三豹,怕小杨氏理直气壮霸占家业,那她们娘俩就没有活路了。

夏四老爷点头道,“要我说,你早该起这个心思,家里没个男人不成。不养亲戚家的孩子是对的,牵绊多养不家……莫担心,若你娘闹得过分,我会出面敲打你爹,总要给闺女一条活路不是……”

:。:

第三十六章 没有合适的

夏离逗着绫儿和兴娃,却尖着耳朵听大人们的谈话。觉得这位拐了弯的四外公还不错,明理,不贪心,还挺公正。

众人正说着,大门又响了起来。

兴娃高兴地跳了一下,大声喊道,“是娘亲,娘亲买冰粉回来了。”

四老太太去开了门,何氏端着一个小盆走了进来。

兴娃和夏绫都高兴地迎了上去,嘴里还嚷着,“娘,大表姑和离姐姐来了。”

何氏进来笑道,“正好,我买了新鲜吃食,大姑和离丫头也尝尝。”又道,“哎哟,我走了三条街,等了小半个时辰,买了四碗,还不许多买……”

夏氏和夏离看了盆里的新鲜吃食,都笑了起来。盆里装的是原味冰粉。

何氏分成六碗,她自己没要,每碗只有小半碗。

夏氏和夏离推让不过,两人共吃一碗,另一碗分给了夏绫和兴娃。

母女两人又坐了片刻,极力推辞夏家的留饭,起身走了。她们走了两刻多钟,才来到溢香酒楼。

要夏氏的意思,直接在摊子上吃碗面,可夏离说要搞市场调查,也只得跟来了。

离老远就看到溢香酒楼前面撑着两把大油纸伞,两个小二在卖冰粉,两张桌子坐满了人,还有二十几个人顶着烈日排着队,有空手的,有拿着碗盆的。

冰粉生意倒真是好极了。

进了酒楼,大厅里还有一桌空位。她们坐下,要了三两五香卤肉,一盘粹金白玉片,一碗红嘴翠鹦汤,外加两碗米饭。粹金白玉片其实就是油渣莲白,红嘴翠鹦汤就是菠菜汤,名字叫得好听。

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其它桌上的菜品,夏离对自己卖菜谱的事也就更没有信心了。她那几样拿手菜虽然味道独特,却不足以让人家多花银子买下。若只挣几两银子,还不如留着以后自己开馆子。

她正沮丧的时候,听到邻桌的议论声,“……我的乖乖,一条大蛇就值六百两银子,听说好些猎人都成群结队进山打呢。”

另一个声音,“金盘大蟒只有深山里才有,又凶猛异常,想抓到它谈何容易。再想钱,也要有命去挣。要我说,那六百两银子算什么,刘公子出的五千两银子找一条狗,那才是大手笔。”

前一个声音,“我说何掌柜,那位刘公子找到狗了吗?”

何掌柜下楼来到他们身旁,叹道,“没找到,人都已经回湘山府去了。看来,虎子应该是凶多吉少了。若是活着,就冲那个赏银,没有人能拒得了。”

众人都啧啧称是。还有人肉痛地说,若是有人把那狗子打死吃进肚里,那不得后悔得把隔夜饭都吐出来。

有人又问,“六百两银子找金盘大蟒又是咋回事?”

何掌柜道,“省城伍大户的老娘得了一种风痛病,一起风肩膀就又红又肿,还痛得厉害,请了多少大夫都无法治愈。有大夫说了一个偏方,其中一味药引,就是金盘大蟒的胆,说吃了虽不会断根,但可减少痛楚。”

听到那些人的对话,夏离眼前晃过她曾经看到的绿底金花大蛇,不知是不是他们说的金盘大蟒。不过,看到那蛇的时候是晚上,位置还在山尖,而且那么大的蛇应该极具攻击力,她纵使胆子再大也不敢晚上独自进山打那条蛇,哪怕带着当当也不敢。

有些钱不能想!

何掌柜跟那几人说完话,一侧头,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娘子正冲他笑。

“哟,夏家小妹。”何掌柜笑着招呼道,走去了她们桌前。

夏离二人起身给他行了个礼,夏离笑道,“何掌柜,冰粉生意好得紧哦。”

何掌柜笑得一脸灿烂,说道,“是极,托你们的福。现在天气热,买冰粉的人奇多。”又道,“我们上次合作非常愉快,以后你们有了好的方子再来找我。”

夏离笑道,“一定。”

几人说笑几句,何掌柜就走了。

母女两人吃完付帐,小二说何掌柜交待,酒楼请客,还赠送她们一只椒盐鸭。

夏离谦虚几句笑纳。那何掌柜还真是位记情的好商人,以后一定要继续合作。

椒盐鸭用油纸包上,放进夏氏的背篓里,母女二人就去了牙行。

一连看了两个牙行,都没找到合适的男孩。孩子大多是七岁以上,这个年纪可以当下人,却不适合当儿子。只有两个男孩年纪适合,一个四岁,一个五岁。四岁的太过木讷,长得也不好,五岁的腿有残疾。这两个孩子母女俩都不愿意买回家当儿子和弟弟。

买儿子可比买下人慎重多了,不合适,宁可不买。虽然夏离非常非常同情那两个孩子,可自己不是救世主,只是小农女,还是咬着牙离开了。

母女二人又去买了些白面、糙米、精米,几尺布,以及牙粉等日用品,便往城外走去。这时候没有回村的牛车,夏离坚持花五十文雇了辆驴车。

回到家里已经时近黄昏。看到这么大一只鸭子,夏氏很想切半只拿去给父亲兄弟下酒,可一想到收养儿子的事,又放弃了。

辛苦了一天,只做了两大碗面条,就着椒盐鸭吃。椒盐鸭色泽暗红,鲜嫩可口,极是好吃。

夏离记得,前世古代的调料不齐全,可这个世界却齐全得紧,不仅辣椒、花椒、各种香料都有,甚至还有白胡椒。她还看到山上有野花椒,许多村人都会采摘自家吃。

晚上当当按时回来了。看到它牙缝里塞了肉,夏离知道它已经在山里打过牙祭。只喂了它半碗面汤,一支香愤愤的鸭腿,就给它洗澡和清理口腔。

第二天二虎带着大黄来玩,夏离又给他吃了一只鸭腿。

二虎说,小杨氏昨天就被接回来了。她跪着给老两口承认了错误,哭着说下次再也不骂大姑和离丫头了。

只说不骂人,没说不贪心。

夏离想着坏主意,什么时候要暗中收拾收拾她。

一晃到了六月中,夏氏和夏离又去县城的几个牙行走了一圈,依然没有看到合适的男孩,失望得不行。

:。:

第三十七章 孩子

母女两个从县城回来后,雷雨交加,大雨一连下了三天四夜。

这种雨给田地造成了灾情,农人们冒雨下田,咒骂声不断。

而夏离母女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家里的吃食和柴火充足,除了每天会去排排后院菜地里的积水,两人都窝在屋里做针钱。中途二牛还冒雨来了一趟,帮她们侍弄菜地。

夏离给自己做衣裳,当当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她。夏离抬头冲它笑笑,它就呼几口粗气回应她。

雨在十八那天早上终于停了,关了三天的当当就要冲出去玩,被夏离一把抓住了耳朵。

这个时候许多人都会上山捡蘑菇和地耳,容易看到它。

二虎又来叫夏氏和夏离,夏老太让她们回去帮着家里做饭。地里被淹,家里人都要下地干活。

夏氏当然不会让夏离去干活,夏离恨透了小杨氏和夏老太,也不可能去。夏氏走后,夏离的心思又活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