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聚也知道照着好字贴练习,就能写得一手好字,赶紧答应。

叶力让红针把赵妞妞送去东侧门,他把夏聚领去了外书房。

夏聚穿着竹青色绸子过膝长衣,一圈领边还绣着缠枝花卉,月白色绸子中裤,腰系绿色带子,头顶扎着小揪揪。

隔了两年,他长高了一大截,也长胖了不少。齿白唇红,清俊灵秀,竟是比离开时还漂亮还有灵气,也更像自家大爷了。

不管变化多大,邱商就是第一眼认出来这是自家的小少爷邱中书。他况,当然不是她“千里眼”看到的,而是她在路过乌江时,远远看到一个人把一个孩子从车上抱下来扔在江边的杂草中,又赶着车走了。

夏离以为那孩子已经死了,可路过那里时,还是不死心巴拉开过膝的野草看看孩子。孩子的脸冲下爬在草里,或许是真的死了。她刚要转身,却看到孩子的腿动了一下,她就把孩子翻了过来。

星光下,躺在野草中的孩子非常狼狈,衣裳又脏又破,脸上有许多伤痕,闭着眼睛,气若游丝,居然还没死……

:。:

第二百一十三章 玉牌

夏离的眼圈又红了,说道,“我正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孩子突然睁开眼睛,无力地说了一句,‘姐姐,救我。’他的脸烧得通红,浑身滚烫,若不马上找大夫救治,肯定会死的。路过的好心人让我不要多事招祸,这孩子一看就活不了。可他叫了我‘姐姐’,让我救他,不清醒了还紧紧抓住我的衣裳怕我抛下他,我怎么忍心不管……我把他抱回家,求那个好心人给我作证,又请了大夫……天可怜见,他的病居然被治好了。我和我娘见没有人来找他,就给他取名叫夏聚,把他的户籍上在了我家,一直生活到现在……”

她讲得声情并茂,大部分是真的,也有假的,希望夏聚的生父看在孩子可怜的份上以后对他好一些。

听着夏离的讲叙,邱商泪流满面,又给夏离深深一躬,说道,“谢谢夏姑娘,我家少爷有福,才在最关键的时候遇到了夏姑娘,保住性命,在你家又生活得那么快乐……”又问,“我家小少爷说了如何被人丢在江边的吗?”

夏离摇头说道,“聚儿开始对我有所防备,只说他坐了车又坐船,被一个姓刘的爷爷捡到,还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铁旦儿……哦,扔他的那个人应该是人牙子。虽然离得远我看不清楚,但我看到牛车上有六、七个年纪差不多的小孩子。聚儿小小年纪很有心计呢,刚到我家的那几天也不太相信我,没跟我说实话。而是在确认我睡着之后,就开始背他记得的家里的事,背的也不甚清楚,我怕他人小记不住,就等他睡着后记下来。前几天他都会背一遍,可话中的意思不断在变化和减少,后来就说愿意在这个家当夏聚,不愿意在那个家当书哥儿,以后便没有再说过之前的任何一个字,安心当我娘的儿子,我的弟弟……”

说完,把那张纸交给邱商。

邱商心酸不已,纸上的话虽然前言不搭后语,却道尽了一个三岁孩子在邱府中的惶恐和害怕,最终不得不逃离,去求助于两个连姓氏都记不清楚的陌生人。他想尽办法记住家里的事及他要做的事,可到最后还是前事尽忘,安心又快乐地当起了夏家真正的儿子……好在他遇到了好人家,不仅捡了一条命,还生活得如此快乐。

而在离开四儿以后,遇到夏姑娘之前,小少爷到底遇到了什么虽然知之不详,也能猜出其中的危险。若是他没有病重没被人牙子扔掉,想找到他如大海捞针,找到与否都不一定。他得了重病被扔在江边,若没遇到好心的夏姑娘,只有死路一条……

邱商吸吸鼻子,一个大男人哭出了声。

夏离又说道,“这次是聚儿运气好,被我看见了。若再有下次,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我和我娘跟聚儿感情非常好,即使他不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依然当他是亲人,希望他能平安快乐地长大,不要再出事。”

邱商擦干眼泪,深吸了一口气,又看了夏离一眼。年纪不大,美貌异常,还有仁者之心。良善的人总归是良善的,捡的孩子也能当成亲人养,还真的养出了亲人般的感情。哪怕孩子要走了,还是惦记他的安全,希望他平安长大……不像那些人,心都黑透了,为了一己私利不知手上拈了多少人的血。

小少爷交给这样的人家,自家主子放心,也能把心更多的放在大事上。

邱商又非常郑重地给夏离长躬及地,感谢她和她母亲对小少爷的养育,还说养恩天大,小少爷即使回归本家,也绝不会忘了她们的恩情。接着,又讲了一下现在边关不太平,自家主子忙着守边,约束不了京城家里的妇人。既然小少爷在这里生活的快乐,就把小少爷暂时寄养在她家,继续以夏聚的名义生活。等到小少爷岁数大些了,主子也有时间照顾他了,再让他回归本家。

夏离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反转,这,这,这真是太意外了!她一下乐起来,眼睛也亮了几分。的确,若那位邱大人脑袋没被驴踢傻,他保护不了儿子,儿子又没有自保能力,肯定不应该再把儿子置身于险境。

她毫不犹豫地说道,“好啊,我们都盼望聚儿能够平安长大,幸福一生。他在我家,我们依然会把他当亲人一样看,好好待他。”

邱商捧了一个匣子出来,说道,“夏姑娘,这是我家大爷的一点心意,谢谢你和你娘对我家小少爷的救命之恩和养育之恩。”

夏离摇头道,“我们对聚儿好,是真的喜欢他,他跟我们也亲近,不好收你们的东西。”

邱商坚持道,“夏姑娘莫客气,这是我家大爷的心意,你不收,我无法回去复命。”

夏离才接过匣子。

邱商又拿了块碧玉牌交给夏离,说道,“这是我家大爷的玉牌,他日夏姑娘若有事相求,我家大爷必会尽全力相帮。”

这可是好东西。邱大人是西部重镇鹤城的总兵,据叶风所说,极会打仗,因为有他驻守,西部边陲才会太平无事,也颇得皇上信任。他欠自己的是个大人情,自己以后有实在为难的事就去找他啰。

夏离这次非常痛快地接过。玉牌白中透绿,温润通透,上面雕着一个凸出的“礼”字。夏离有些闪神,怎么这块玉牌有些熟悉?肯定不是她的记忆,难道原主看过?不太可能呀……

夏离压下疑惑的心思,把玉牌揣进荷包。

邱商又拿出一个包裹,里面装了几个极品玉佩和玉把件,两个七宝璎珞圈,两套上等笔墨洗砚,这些是送夏聚的。

叶风阻止了,这些东西太显眼,若当着夏氏的面拿回家,夏氏会怀疑。先放在叶家,改天夏氏不在家的时候再拿回去。拿回去也不敢马上用,而要一件一件拿出来,说在街上买的。

这时,夏聚的笑声从窗外传来,接着是狗叫熊嚎声。

:。:

第二百一十四章 赠犬

几人出了外书房,看到夏聚骑在黑熊瞎子身上,两条大狗一边一个立起身子抱着他。小小的人儿陷在三个大物之中,只露出个脑袋,正咧着嘴咯咯直笑,高兴极了。

邱商也听说了戎犬队有头黑熊瞎子的事,吓坏了,还是抑制住了去救小少爷的举动,磕巴道,“这,这,这会不会有危险啊?”

夏离笑道,“那二狗一熊一直住在我家,跟聚儿极熟悉,不会有事。”

她看到邱商实在担心,就过去把当当和黑子巴拉下去,把夏聚抱下来。

夏聚耍赖皮抱着夏离的腰不放,笑道,“姐姐,我不注意又摔了个屁股墩儿,嘿嘿嘿……”

夏离捏捏他的小鼻子,又拎拎他的小揪揪,笑问,“摔疼了吗?”

夏聚道,“我的屁股肉肉多,不疼。”

看到他们的感情如此之好,邱商又欣慰了几分。他也终于想到夏姑娘为何有丝熟悉之感了,她同小少爷居然有一丝相像……这就是缘分吧。真是想不到,姐弟的缘分也能天注定!

邱商更高兴了,他们的感情如此好,自家大人就会更放心了。

晚上,夏离和夏聚留在都司府吃饭。叶老国公、叶风、刘长昭和夏聚在厅堂吃饭,还给邱商和叶力、叶劲、叶全赏了一桌,另一个矮几是当当和熊样、黑子的餐桌,夏离则是在侧屋吃。

吃饭的时候,二狗一熊经常会跟夏聚互动,让邱商大开了眼界。特别是那只熊瞎子,说是刚刚十个月,可足足有一百多斤,它最爱跟小主子撒娇。邱商心里十分高兴,小主子在这里真的过得快乐又舒心,连宠物都不可思议。

饭桌上,叶风跟老公爷说着,邱总兵听说自己组建的戎犬队打土匪立了大功,想讨要几只。若是好,他也想建立一支戎犬队。为了要到戎犬,还送上了家藏宝贝寒月弯刀。

自己收了他这么重的礼,就投桃报李,送邱大人十只戎犬和十个训导卒,其中包括一只最优秀的带毛的戎犬。

邱商喜得站起身,向叶风抱拳鞠了个躬。

为了让邱商看到戎犬的威风和厉害,叶风请邱商明天上午再去训犬营观看戎犬的训练情况。

邱商欣然应允。

饭后,众人带着邱商在院子里看了二狗一熊的表演,夏聚会时时跳过去跟它们一起闹。

邱商的眼睛看的最多依然是夏聚。

夏离和夏聚在叶府玩到天黑,才回家。

走的时候,夏离一脸灿烂地跟叶风那个方向笑了一下,叶风也冲她勾了勾嘴角,点了点头。

夏离一手拎着包裹,一手紧紧牵着夏聚,带着二狗一熊出了都司府。漫天星星照亮着前行的路,身边的几个小东西让夏离倍感温暖。

夏聚这个弟弟又会在家里多呆几年了,听邱大人对他的安排,他平安长大应该没有问题。夏离更是为小正太感到高兴。

邱商说,夏聚今年十月初六才满五岁,上年捡到他时还不到四岁,居然记得那么多东西,还那么有心眼,真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又想着,叶风的意思是暂时不告诉夏氏实情,怕她表现出来让人生疑。这样也好,让她快快乐乐过日子,否则天天难过,影响生活质量。最好她在这几年内嫁人,生个亲生儿子,等到夏聚离开的时候也不会那么难过。

回到家,夏氏一直站在垂花门前等他们。

夏聚一下扑进夏氏的怀里撒着娇,大声喊道,“娘。”

夏氏看看他,问道,“摔痛没有?”

夏聚笑道,“娘掐掐我的屁股,那么多肉肉,摔不痛的。”

夏氏方笑起来。她看到夏离手中的小包裹,轻皱了一下眉头,不赞同地说道,“又要人家东西了?”

夏离故做单纯地笑道,“看娘说的,人家无事干嘛送我东西啊?这是当当它们的新背带。”

夏氏又低声嘱咐道,“都司府都是些男主子,离离以后少在他们家吃饭。留你,你也不要吃。”

夏离很乖巧地点点头。

给二狗一熊洗了澡,众人洗漱完后后各自回屋歇息。

夏离把门关上,打开邱商送的那个匣子。里面装了两个小锦盒,五张银票。每张银票各一千两银子,这不仅是对她们的感谢,还应该是夏聚这些年的生活费。

红色锦盒里装的是一支莲花玉簪,玉质通透,雕工精湛,漂亮脱俗,这支簪子就留下自己戴。紫色锦盒里装的是一支镶了几颗红宝石的雀头簪,簪子金光闪闪,灿烂夺目,正好适合人到中年的夏氏娘。等到夏氏娘知道这件事后,就把这支簪子和这些银票交给她。

夏离又把那块玉牌拿出来。她用拇指磨搓着玉牌,仔细想了想,印象中的玉牌比这块牌子更加碧绿澄澈,还要小一些,字体也更凸出圆润……再一想,“礼”字不仅是邱继礼的名字,也是“礼仪”的意思。有些玉牌雕这个字,就像雕了梅、兰、竹、菊一样,代表一种寓意……或许原主是在哪个银楼里看到的也不一定。

这么想着,也就摞开了。

放好东西,她上了床,却久久睡不着。

夏聚留下她固然高兴,但自家的责任也更重了几分……这几年,要让他好好学习,好好练武,把他培养成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不是那个嫡母怕他顶了自己的傻儿子继承爵位吗,偏偏让他有那个能耐承爵,才能更好地自保。

第二天巳时末,都司府又来接夏聚,说老爷子寂寞,接他去玩一天,晌饭、晚饭都在那里吃。

夏聚还想像平时一样,要拉着赵妞妞一起去。

夏离把妞妞拦住了,说道,“天冷了,我要给妞儿做件秋衣,要领她去布庄看看。”

夏离知道,一定是邱商想多跟夏聚相处。他上午会去训犬营,下晌就会找机会跟夏聚在一起。

赵妞妞一听又要给自己做新衣裳,乐得哪里也不愿意去了。

夏聚走后,夏离和夏氏就领着赵妞妞、金铃步行去了青羊街,在布庄里买了几块绸子,几块细布。绸子给主子做衣裳,细布给两房下人做衣裳。

:。:

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惊

几人又顺便买了些吃食米面,夏离还坚持买了非常贵的胭脂米、干海参、干鳗鱼等东西。邱家给了那么多银子,应该给小正太吃好些。但不宜给他穿得太好,不能让他太过引人注意。

回家后,夏氏给赵妞妞量了身高尺寸和脚的尺寸,笑道,“这几个月,妞儿高长了一大截呢。”

赵妞妞笑道,“是呐,我爹爹说夏婶子家的饭菜好,把我养的好。”又悄声道,“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哦,我家的债都还清了,我家现在也吃得好。”

一说到这事,她就笑得眉眼弯弯。

夏氏和夏离都笑起来。

赵妞妞在夏离家吃了晌饭回家午歇。

她开院门的时候,一个四十几岁的妇人过来笑道,“妞儿,才回来啊。”

赵妞妞有礼貌地招呼道,“王奶奶。”

那妇人笑笑,又道,“妞儿又去夏家吃饭了?”

赵妞妞点头“嗯”了一声,门打开,她进了院子。见王婆子还要跟进来,赶紧返身关了院门。爹爹告诉过她,要离这家人远着些。

那个妇人撇了撇嘴,小声骂了一声“那个寡妇,忒浪忒不要脸了,把个好好的娃子教成这样。”

这时,一个老妇人走过来,招呼道,“他王婶,去赵家串门子?”

王婆子笑道,“不是,我刚看到妞儿从夏寡妇家才吃完饭回来,跟她说了两句话。唉,家里就她一个孩子,别是被心思不好的人哄了进去。”

那老妇人呵呵笑道,“你的心就是细。”又道,“你家二闺女回娘家有半年了吧,亲事有着落了吗?”

王婆子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劳蔡大嫂挂心,还没呢。”说完,就气哼哼地走了。

蔡老太也“哼”了一声,进了前一个院子。

她的儿媳妇笑道,“娘刚才在跟王大婶说话?”

蔡老太冷哼一声,“那王婆子自己不要脸揣着坏心思,还要骂别人,到处说夏把总姐姐不守妇道。谁不知道她是想把合离的闺女说给赵大人,赵大人不愿意,偏赵家和夏家的关系又好,才那样埋汰人家……”

她的儿媳笑道,“别说,赵大人和夏妹子还真是郎才女貌,正相配……”

初秋的傍晚,东荣街旁的玉带河边凉风习习,溪水淙淙,长长的柳堤被罩上一层金光。晚饭后,夏离就拉着夏氏在河边散步。

夏聚不在,赵妞妞也不在,夏离就把夏氏拉出来了。她是想看叶风的,她觉得今天叶风肯定会送夏聚和当当他们出门。一日三秋,现在用在她和叶风的身上,再适合不过。

母女两人慢慢走着,夏离低声跟夏氏说着话。碰到街坊邻里,夏离都会笑眯眯地打招呼。

夏氏望望搂着自己胳膊的夏离,跟“她”一样美丽和聪慧,却多了一份明朗和变通,少了一份沉静和温婉。这样的姑娘,不管将来嫁给哪个后生,在怎样的环境里,都会想办法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夏氏突然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这个孩子的前路应该比过去想像的好太多太多,还好自己没有把她养成花园里的娇花……

她们绕着柳堤转了两圈,西边的斜阳已经全部落下,天地间飘浮着昏暗的橘光,光线更暗了。

都司府东墙的一道门打开,跑出来二狗一熊,接着是夏聚,再接着是几个男人。二狗一熊和夏聚看见夏氏母女了,都兴奋地跑去桥上,过了桥向她们跑去。

夏离望着叶风和刘长昭笑笑,他们的身后还跟着邱商和叶劲。

夏氏搂住扑过来的夏聚,笑着掏出帕子给他擦脸,嘴里念叨着,“莫跑,才吃了饭,肚子要痛……”

邱商向那个妇人看去,他猜到那个妇人是小少爷的养母,也就多看了两眼。突然,他的眼睛一下瞪大了几分。

像,真像!这个妇人和夏菊长得太像了,模样,身高,笑起来的时候,都像。先大奶奶的四个大丫头中,春菊、秋菊、冬菊后来都死了,只有夏菊因犯错被大奶奶先一步赶出了邱府。这个妇人会是夏菊吗?

邱商正纳闷中,又注意到夏氏身边的夏离。夏离的目光看向这里,眼波在叶风或是刘长昭身上流转了一圈,又垂下。

这两个人站在一起,让邱商的眼前突然跳出来一个已经久远了的画面……

他才惊讶地发现,这位夏姑娘的那分熟悉和气韵不止像小少爷,还像……哦,老天!

他的心里惊涛骇浪,呼吸不由重了几分,嗓子眼里咕噜了一声赶紧咽下,再低下头,拳头握紧了又松开。

沉稳的他如此失态,实在是因为太过震惊了!

邱商的这个动静瞬息即逝,却没瞒过身边有着敏锐洞察力的叶风。

叶风心里一动。虽然他只是第二次跟邱商接触,但凭着邱商是邱继礼最信任的护卫队长和绝对心腹,派他来办这么重要的事,也知道他不会是个浮躁没有城府的人。

他怎么会有刚才那么大的反应?夏离和夏聚他已经见过,那么这份反应应该是对着夏氏的。夏氏有什么不妥吗……哦,她不止是一个乡下寡妇,年轻时在京城当过奴才,还嫁过秀才……难道,他们曾经是旧识?若是旧识,为什么邱商不敢相认……

叶风心里打着鼓,表面很平静,又对夏离那个方向笑笑,几人才进了院子。

回去的路上,叶风又挽留道,“邱将军再住几天,我亲自陪你去山上打打猎。南方的山里和西北的山里,差别大得紧。看看熊样,你们那里的熊瞎子能有这么聪慧吗?”

邱商此时已经完全平复下来,哈哈笑道,“谢谢叶大人的厚爱。我家大人着急看戎犬,我得赶紧回去复命。若下次再来,末将一定不拂大人美意。”

刘长昭对邱商一点都不热情,一直木着脸。邱商现在是个六品武官,可他原来是邱家的奴才,而邱家的两代当家主母都是齐家女人。那两个女人,一个是现端郡王妃的姑姑,一个是她的妹妹。

刘长昭最恨的就是齐家女人,所以对邱家人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他非常忧伤,原来夏离住在都司府里,几乎天天都能来个偶遇,聊聊天,说说心中的郁闷,日子也好打发。现在不好天天去她家,总要隔个四、五天才能去一次,去了还不能呆久……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提防

夏离不知道因为夏氏和自己的长相引起了某些人的巨大反响,她倒是高高兴兴搂着夏氏的一只胳膊,夏氏一只手又牵着夏聚,后面跟着二狗一熊,一家人高高兴兴回家了。

睡觉前,夏离又站在院子里向腾书阁望去,二楼的一扇窗棂后叶风正在跟她微笑,她又举起右胳膊跳了三跳。

这是她之前跟叶风说好的,当她家院子里的人影举着右胳膊跳三跳,就是她。

叶风的笑容更盛了。

他拿出一张氏,上面写着,明天我有事,后天一早去省城,还要在松山试验火器。

夏离有些不舍,他这一去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

第二天一早,邱商怀揣叶风的书信,带着十只戎犬和十个训导卒往汉江府城而去,然后走水道。到了平阳,再走旱路去鹤城。

第三天一早,叶风带着叶力、叶劲、叶全等一队亲兵去了汉江府。他不仅有私事要找曾林,还有公中事务。

在路过潼宁县的时候,叶全跟他们分手,他先去县衙查了户籍,然后途经汉江府再往京城而去。

不再害怕夏聚会突然离开,夏离的小日子过得更加滋润了。只是,因为暂时见不到叶风而有些离愁别恨。

夏聚和赵妞妞依然经常被老国公叫去都司府玩耍,老爷子还会指点一下夏聚练武。偶尔刘长昭下晌下了课后就会厚着脸皮去夏离家串串门子,找夏离说说话。

这一年多刘长昭长高了一大截,长成了俊美儒雅的少年或者说青年。他一来东荣街这边,好些人家的小娘子都会红着小脸望过来。

之前刘长昭跟夏离多接触夏氏并不反对,可现在刘长昭无事来家里,她便有些不自在起来。想撵又不敢,她自己随时都盯着他们的同时,又暗中嘱咐金铃要一直跟紧大姑娘,不要让他们单独相处。

刘长昭不傻,看到夏氏的提防样子,心里有气还是一直忍着。这天,他实在忍不住了,悄声对夏离说,“看看你娘,好像我是坏人要害你一样……”说是这样说,还是舍不得走。

夏离也有些脸红,只得笑道,“当娘的看闺女,都是这样的。”

刘长昭无话可说。他没有胞姐胞妹,母亲在他两岁时就过世了,他是由祖母老端王妃带大的,不知道母亲看闺女的眼神是什么样。后来老端王又过世了,他在郡王府呆不下去,正好表兄叶风来了湘山府,他就跟来了。

夏离在刘长昭走后,就嘟嘴对夏氏说道,“在娘的眼里,我比其他小娘子都好。怎么可能嘛,人家郡王府出身的公子,怎么会把我这个乡下丫头瞧上眼。娘别那么看人家,弄得我很难为情的。”

夏氏固执地说道,“娘就是怕你被那些豪门公子坏了名声,才提防着。这里山高水远,民风开化。若是京城,可不会让一个单身公子无事去小娘子家叙话。”

夏离道,“咱们这里山高水远,不是京城啊。再说,咱们是小家小户,没有那么多讲究。”

夏氏又开始讲话本,都是些类似于崔莺莺之流如何被俊俏公子蛊惑进去,最后不得不给他人当小甚至被始乱终弃的事例。她非常不好意思讲这些,但为了防止夏离被骗又不得不讲。

夏离很无奈,只得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她听着夏氏唠叨,心里想着,得把夏氏嫁出去,以后让她的眼里装更多的人和事。又纳闷着,貌似赵亮对自己老娘有意思啊,怎么没找人说合呢?这事之前她跟叶风提过,叶风也乐见其成,说赵亮是个值得托付的人。还说,若赵亮一直这么耗着,他就暗示他,让他赶紧去提亲。

夏离让叶风再等等,给赵亮一些时间。由男方主动、自愿地提出来,他才会更珍惜女方。

秋雨连着下了两日,八月十三终于停了。这天下晌,夏离午歇刚起来,庄子里的祝二就来了,还带来了几大筐新鲜菜蔬和两筐新鲜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