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道,“夏娘子,大姑娘,天晴了,咱们庄子有五十几亩花生地,种地的老农说明天可以收了,我也觉得成。”

夏氏和夏离吃了几粒花生,粒大饱满,的确可以收了。

夏离笑道,“娘,干脆我们去庄子里玩一天吧,明天在那里住一宿,后天回来过中秋。”

夏聚高兴得跳了起来,生怕夏氏不同意,扯着她的衣袖晃着,翘着嘴喊“娘亲”撒娇。

夏氏见儿女都想去玩,也就点头同意了。

夏离又对那些菜蔬和花生做了分配。让田庆和夏聚给都司府送一大筐菜蔬和一背篓花生过去,再跟叶老国公说明天自家要去庄子,晚上当当它们就不去都司府了。

又让田庆家的给赵亮家拿一筐菜蔬和一背篓花生过去。

对于夏离的分配,夏氏没有反对。起身亲自洗了一小盆花生,放进锅里煮上,再放了些盐和几味调料。

晚饭前,赵妞妞来了。

赵妞妞说,“爹爹让刘河叔叔回家跟我说,他晚上回来得晚,不回家吃饭。”

言外之意是,爹爹不回家吃饭,她就要来夏婶子家吃。

赵妞妞听夏聚说他们明天要去庄子里收花生,便扯着夏氏的衣裳晃着,“夏婶子,我也想去。我会收花生,原来在乡下做过这个活。”

夏氏笑道,“若是你爹同意,明天辰时过来。”

第二天辰时三刻,夏离姐弟刚把二狗一熊送走,赵妞妞就来了。

吃了早饭,夏氏娘仨带着赵妞妞、金铃和小期出了家门,田庆夫妇留下看家。

田庆已经叫了一辆牛车在家门口,几人上去。

牛车向东门走去。夏离知道,他们后面不远处,肯定有几个化妆成百姓的护卫跟着,这是叶风派的保护夏聚的人。

其实,在东荣街也有暗中保护夏聚的人。

到了庄子,祝二夫妇已经在大门口迎接了,连上学的祝财都请了假。

如今庄子里已经全部装修好,家具用品全部换成了新的。几人进屋把东西放下,

祝二和夏离带着金铃和几个孩子去地里收花生,更确切地说是吃花生,夏氏和祝二家的去镇上买吃食。

:。:

第二百一十七章 找到夏梅娘

花生地是一片连成片的沙地,离山脚不远。还没走到,就能闻到一股好闻的新鲜花生浆味。

望着一望无际的花生地,夏离止不住地欢喜。当初不止这些地到了她手里,连地里种的这么多庄稼都是她的。

佃农们在地里忙碌着,还来了许多老人孩子帮忙,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看到主家来人了,起身热情地打着招呼。

夏聚和赵妞妞都是在乡下呆过的孩子,不会进地里祸害那些好花生,而是捡路边掉下的花生,吃的是一分乐趣。有几个岁数小的乡下孩子也在捡着花生吃,一脸的满足。祝财和小期捡着花生了,不会喂进自己的嘴里,而是交给夏聚和赵妞妞。赵妞妞玩一阵,还会下地帮着佃农摘花生,很是熟练的样子。

夏离和金铃坐在树荫下,让祝二花称了五十斤花生拿来,还给了钱。他们最后要收租,不好让佃农吃亏。

她们吃着花生,四周望着风景,时而让孩子们来喝口水,再给他们擦擦汗。

后面的群山连绵不断,前面的田地一望无际。天高地远,一排排一行行大雁掠过长空,向南飞去……哪怕是古代,乡下的天地与城里还是差别巨大。夏离不得不承认,无论前世今生,她都更喜欢乡间多一点。

半天很快过去,到了晌午,佃农依然在忙碌,家里人拎着篮子来田间送饭。

夏离起身,招呼几个孩子过来,给他们喝了水,又擦了汗,一起向庄子走去。

晌午阳头足,他们从山脚往回走,倒不觉得有多热。

到了庄子,大门上着锁,去镇上买食材的夏氏和祝二家的这么晚了还没回来。

夏离有些着急了,说道,“我娘是在镇上遇到什么事了吗?”说着,就要去镇里。

祝二拦住她说道,“大姑娘,你们先进屋歇歇,我去镇上看看,我跑得快。”

众人进了院子,都忐忑不安地在檐下等着。

不到两刻钟,祝二就满脸大汗地跑了回来。说道,“大姑娘,镇上有熟人看到我婆娘和夏娘子了,说夏娘子遇到了什么亲戚,抱头痛哭后,就跟着去亲戚家了。”

夏离惊讶极了,说道,“亲戚?不会是王嫂子吧,她们怎么可能抱头痛哭。而且,去她家也不先回来跟我们说说。”

祝二又道,“哦,听说亲戚里面还有个驼子。”

夏离更惊讶了,驼子?她的眼前晃过彭驼子的小身影。他的媳妇是彭大嫂,仔细想想彭大嫂硬朗的脸庞,高大的个子,跟夏氏娘一点都不像,但还真有一点点跟夏柱挂像呢。

不会,彭大嫂就是夏梅娘吧……可三舅曾说,二姨夫只是身体不好,长得矮小,怎么会是个驼子呢?夏梅娘嫁进彭家后,到底遇到了什么事?

夏离还是不愿意把彭驼子和夏梅娘联系在一起。知道夏氏无事,就先吃了饭再说。

夏离和金铃去了厨房,没有肉,就做了一锅鸡蛋韭菜打卤面。

刚吃完饭,王新的侄子王大河就来了。他笑道,“我娘让我来告诉夏大姨,夏家奶奶遇到她的二妹妹了,还去了他们家。”摇摇头,又说道,“真没想到,彭大婶居然是夏家奶奶的亲妹子。这样说来,彭驼子……哦,不,彭大叔就是我未来二婶儿的姑夫了,他们一家跟我们还是亲戚……”

因为夏离是王新未婚妻的表姐,她就成了王大河兄弟的大姨,夏氏也成了他们的奶奶辈。

夏离的嘴张着,即使有了猜测,还是半天反应不过来。

送走王大河,姐弟二人便上床歇息。夏离睡不着,眼前交替出现彭大嫂和彭驼子两个反差巨大的身影。

晌歇起来,夏离没有心思下地摘花生,让祝二带四个孩子去,她在庄子里等夏氏。

夏氏没等回来,先等来了当当、熊样、黑子。夏离把王新留下,问了有关彭驼子一家的事。

王新听说彭大嫂是夏氏的妹妹,也是惊掉了下巴。他就讲了一下彭家来三涧村以后的事。

前年叶大人让人修建戎犬训练营的时候,正好彭家人来到村里。他们是乞讨过来的,看到有活干,彭大嫂就去训练营报名。

军营本来不愿意要女人干活,但看到彭大嫂高大利索,就要了她,让她跟另两个妇人一起给那些干活的做饭。她不愿意,想干平操场建房子的事,那种活工钱更高。叶劲正好被叶风派在这里,同任职把总的沙将军一起监工,就同意了。

由于彭大嫂有了进项,他们一家就留在了三涧村。正好村外山坡上有两间被遗弃的半塌草房,一家人修整一番就住去了那里。

彭驼子会编些竹器,身体好些的时候,就去村里篾匠家低价买些竹条,编些扇子、竹筐等东西拿去镇上卖,赚个差价。

村民大都纯朴,之前对他们一家还是不错的。有些家给过他们不要的破衣,彭大嫂就几件拼在一起做件衣裳。有些人家给他们不要的菜叶子,甚至还有人家请彭大嫂去打过短工……

村民们集体排斥他们主要是那件事,训练场建设完了,需要给戎犬做东西的人。当时军营的喊价是,做两根项圈(狗链)一文钱。村里的许多妇人都想接这个活,不仅这是个长期做的活,若训犬营有其它的活计也能早知道,早要到手。

没有了任何进项的彭大嫂就更想要那个活了。她的力气大,但论手巧,却比不过其他妇人,便自降工钱,对沙将军说,“我做四根项圈要一文钱。”

彭大嫂的这个报价实在太低,别的妇人不都愿意,沙将军就把活计给了彭大嫂。

沙将军进城禀报给叶风,叶风觉得没必要省那点小钱,那个妇人那么做,一定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之前说好的给多少工钱还是给多少。

后来村民们知道彭大嫂不仅得到了那个活计,钱还一文没少,许多人就都不高兴了。觉得她心眼多,心凶,不记情,偏分把他们正分的挤走了……

:。:

第二百一十八章 设计

从此后,绝大部分村民就恨上了彭家,彭家的茅草房经常有人往里扔泥块和石头,她的小儿子彭来喜也经常被村里的孩子找借口打哭……

王新很同情彭家,他进了训犬营当兵后时常跟给训犬营打短工的彭大婶接触,就把她家的情况禀报给了沙将军。沙将军又训斥了三涧村的里正,村民们才有所收敛……

夏离止不住叹息,夏梅娘还是个勤快聪明的妇人,也是可怜了。

夏氏和祝二家的是在晚上天黑前回来的。夏氏的眼睛红肿,精神疲惫,一看就哭得不轻,以至于体力透支。

等她净完脸,又吃了点东西,才说了原委,“我爹娘真是,他们贪财,被贺媒婆那个挨千刀的死坏婆子骗了,害苦了梅娘……我娘还以为六贯钱把梅娘卖了个好价钱,哼,她可是亏大了……”

说到贺媒婆,夏氏的牙都快咬碎了,也不斯文了,咒骂了她祖宗十八代。

原来,夏家是被彭家和石板村的贺媒婆联手设计了。

彭家之前的家境尚可,可两个儿子的身体都不好,大儿子有喘病,还又瘦又矮。二儿子不仅有喘病,还是驼子,个子更是奇矮。家里为这两个儿子花了不少钱治病,家境逐渐败落。

彭家父母替儿子打算,哪怕多花钱也想给儿子娶个身体强壮的媳妇顶家干活。特别是二儿子,娶的媳妇不仅要壮实,还要高高大大,将来的日子才好过,也不会随意被别人欺负。

卖了一亩水田,如愿给大儿子娶了个壮实媳妇。可老二的媳妇却不好娶,又高又壮的姑娘在湘江省乡下本来就难找,彭驼子还先天不足,个子跟十岁的孩子差不多。想嫁(卖)姑娘给他的人家彭家瞧不上,彭家瞧上的人家又不愿意……

正好那年潼宁县石板村的贺媒婆到那里走亲戚,听说了这件事。

她跑去彭家,说她老家有个闺女,才刚刚十二岁,个子就比她还高半个头,长得壮实、俊俏,人也机灵、泼辣。最主要的是,她家的父母贪财,不稀罕闺女……

彭家人便动了心思。多给点聘礼无坊,但还是怕自己儿子身体太孬,夏家即使想嫁闺女,也会狮子大开口,聘礼要得太多他们拿不出。

为了多得谢媒钱,贺媒婆又昧着良心出了个坏主意,不跟夏家说儿子是驼子,只说他家大儿子的情况。多给夏家聘金,规定回多少陪嫁,照夏家妇人的性子,肯定舍不得陪嫁商量好的数目。娶亲的时候让彭家大儿子去,到时以夏家贪墨嫁妆为由,拒绝走这门亲,夏家理亏也不敢闹。两家离得远,夏梅娘还小,还不是随彭家拿捏。等到几年后生了儿女,夏家就是发现也没办法了……

那时候,夏家只有老大夏柱厉害,老二夏铁才十五岁,老三夏山才几岁,夏家并没有后来那么横。所以贺媒婆也不怕他们夏家,就出了这个坏主意。

彭家听了喜出望外。他们又卖了一亩水田一亩坡地,得了十贯钱。给了贺媒婆一贯钱的谢媒钱,夏家六贯钱的礼金,再加上置其它的聘礼以及迎娶夏梅娘的花费,卖地的钱也就所剩无几了……

夏家果真如贺媒婆所说的那样,听说有这么多聘礼没有丝毫犹豫,同意两个月后嫁女。而且,陪的嫁妆真的连一贯钱都没有。

彭家以此不许送亲的夏柱三兄弟进门,甩了二十文大钱让他们自己回乡。彭家村一大半人姓彭,亲套亲,没人跟他们兄弟说真话。

夏柱自觉自家无理在前,又不敢大闹妹子的婚礼,他身上没有钱,只得厚着脸皮接过那二十文大钱,去镇上找了家客栈住下。第二天两兄弟轮流背着夏山一路走回了小洼村,两天的时间三兄弟只吃了两个玉米饼。

夏氏擦了眼泪鼻涕,继续说道,“……梅娘说,她被抬到彭家,拜完堂取了盖头才发现男人是个驼子,个子还不到她的肩膀,可哥哥弟弟没有跟来,所有人她都不认识,她再胆子大不怕事,也吓傻了,只知道哭……好在驼子人好,脾气好,对她一直以礼相待。公婆虽然经常骂她,让她干活,但吃的用的不短她的,长辈男人们吃什么,她也能吃到,竟是比她娘家的爹娘对她还要好一些……”

夏梅娘在十五岁时,也认命地跟彭驼子圆了房。第一胎生了个闺女,公婆不满意,彭驼子却喜欢得紧,还给她起名为彭来福,期许她一辈子福气多多。

后来公婆相继去逝,夏梅娘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可儿子身体也不太好,有喘病,一到冬天父子两个就犯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特别是在王来喜两岁多的时候,他得了严重的风寒,差点没死了。

婆家亲戚该借的都借遍了,病还是没治好。就有人出主意,让夏梅娘回去找娘家借钱。夏梅娘恨毒了娘家人,为了点钱财就把她和姐姐都卖了,她连娘家都不认,别说回去借钱了。

一个堂婶子怕她家还不出钱,又出了个主意,让夏梅娘把闺女彭来福卖了救儿子,反正闺女最终都是外姓人,许多人家都是这么做的。

夏梅娘最恨为了儿子卖闺女,当时就气着了,毫不客气地把那个堂婶子大骂一顿,撵跑了。

这下,彭家人就都不愿意再借钱帮他们,还经常去她家讨债。

实在没辙了,夏梅娘咬牙卖了仅有的二两地,把债都还了,儿子的病也治好了。家里没有了进项,跟婆家人的关系又不好,她就跟彭驼子商量,干脆把房子卖了,一家人出去找活计。只要一家人在一处,哪里都是家。哪怕讨饭都活不下去,一家人就死在一处。

彭驼子一切都听夏梅娘的,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下来。他们一家兜兜转转来到了三涧村,因为能给训犬营干活,虽然挣得不多,但彭驼子编些蔑器,再上山捡些山货,也够一家人勉强糊口,就留了下来……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帮她

夏氏边讲边流泪,夏离也一直陪着她流泪,为夏梅娘的坎坷和这一家的艰辛。

夏家老两口也真不是东西,那时他家的日子只是穷些,并不是艰难得过不下去。却为了一点钱财把那么好的闺女搭了进去,还自以为占了便宜。还有彭家,为自己儿子打算没有错,却不能说谎坑别人家的闺女。最可恶的是贺媒婆,为了点钱财就干丧良心的事,把那么小的姑娘堆进火坑。

不过,还真是个讽刺,被彭家父母坑了的夏梅娘居然觉得彭家父母对她比娘家父母对她还要好一些。这么看来,做为父母的夏老汉和夏老太是多么让人心冷……

夏氏又道,“咱们暂时不要回家,明天娘请了梅娘一家会来庄子做客,还得想法子帮帮他们。”

夏离点头,这是肯定的了。

夏氏又说,彭家的房子在山坡,冬不遮风,夏不避雨,发山洪了还有被冲垮的危险。日子过得也极是拮据,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挤钱出来给彭驼子和彭来喜看病抓药。她就想帮他们,给他们修个小院,再置几亩地。

可夏梅娘的性子硬,说她想凭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不卖闺女,不占亲戚的便宜……她爹娘的那些做法,她怨了半辈子,恨了半辈子,还天天在教她儿子闺女不要那么做。若她伸手白要了那么多东西,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夏氏长嘘短叹,愁道,“咋办,我心疼梅娘,更心疼那两个孩子。特别是来喜,刚刚六岁的小人儿,极其懂事,长得跟二虎极像,就是瘦弱得多,也有喘病。可梅娘就是不接受我的好意……”

夏离想想夏梅娘当初的决绝,那的确是个刚硬的女子,经过了那么多艰难困苦,有那些想法也不足为奇。夏梅娘今年才刚刚二十七岁,比当初夏离穿越前还要小两岁。夏离也想帮帮她,让她们一家的日子好过些。

第二天一早,小丁、王新、小陆来庄子接二狗一熊。夏离讲了一下自家有事不能马上回城,让他们这几天都把二狗一熊送来这里。

饭后,又让祝二去城里一趟,把赵妞妞送回家,告诉田庆他们暂时不回家,再去军营跟夏山说一声,夏梅娘找到了。

辰时末,夏聚和小期就在庄子的院门外玩,他们的任务是,看到二姨一家来了,赶紧禀报。

午时初,看到夏梅娘一家来了。远远望去,像一个大人领着三个孩子。这里只有他们一家,夏聚便知道他们是来庄子里串门的二姨一家。

夏聚赶紧冲庄子里大叫了一声,“娘,姐姐,二姨一家来了。”又纳闷道,“咦,怎么姨夫没有来呢?”

他们走近了,夏聚才看清其中一个“孩子”还留着胡子,是个驼子。这个驼子他还曾经见过,在镇上被三舅和姐姐救过。

夏氏和夏离已经迎了出来。

今天的夏梅娘跟上次遇到的不太一样,虽然五官还是比较硬朗,脊背挺得笔直,但嘴角含笑,脸上找不到一丝愁苦。表情柔软下来,也有几分较清秀。她的眉眼跟夏氏娘有一两分的相像,整个脸庞像夏柱和夏铁多一些。她的手上拎了两只鸡,彭来福拎了一包点心。

跟人高马大的夏梅娘走在一起,彭驼子就显得更矮了,比她的肩膀还要矮一大截。他红着脸,神情十分忸怩,好像做了什么错事一样。

彭来福十一岁,长得像喜驼子多一些,比较清秀,个子跟彭驼子差不多。彭来喜六岁,长得真的有些像二虎,就是太瘦小了些,比夏聚要矮得多,还特别瘦,脸色苍白,一看身体就不健康。

这几人穿的衣裳都非常干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只不过满身补丁,分不出衣裳到底是什么颜色。

夏氏迎上前去拉着夏梅娘的手笑道,“总算来了,我们都盼着呢。”又对两个孩子笑道,“好孩子,进屋玩。”

夏氏没理一旁的彭驼子,让彭驼子更加手足无措起来。

进了屋,夏离和夏聚过来给夏梅娘和彭驼子见了礼。

彭驼子见是当初救自己的姑娘,脸更红了,说道,“这,这,这真是太巧了!”又对夏氏说道,“梅娘那么好,都是我和我家委屈她了。唉!”

彭驼子知道自己家算计夏梅娘不好,更知道夏梅娘嫁给自己有多委屈。所以他的内心深处最怕见到夏梅娘的娘家人。

夏氏依然没理彭驼子,她心里就是恨彭家对妹妹的算计,替妹妹亏。

夏梅娘嗔了彭驼子一眼,说道,“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说这些作甚。这么多年咱们一家人日子虽苦,我却比在娘家过得乐呵,不觉得委屈。”声音爽快,毫不在意自己男人是个驼子。

夏离对彭驼子没有什么意见,这本不同他的错。也凑着趣,“是啊,是啊。”

彭驼子高兴得有些手足无措,若那张脸上没有胡子和褶子,真的像个害羞的孩子。

夏梅娘又给了他们姐弟见面礼,两朵头花和两支笔,应该是刚刚去镇上买的。

她笑道,“二姨家穷,离离和聚儿不要嫌弃。”

夏离和夏聚赶紧笑眯眯地接过,表示非常喜欢。

夏氏笑道,“昨天我去你家突然,没有给孩子准备见面礼,今天补上。”又道,“这是大姨给孩子的,妹妹不许拦着,大姐如今的日子过好着呢,有五百多亩田地,还有一个大酒楼。”为了让夏梅娘接受她的帮助,低调的夏氏也开始炫富了。

她给了彭来福、彭来喜一人两个五两的银锭子。故意没装进荷包,若夏梅娘拒收,可以解释。

这是她和夏离商量好的。夏梅娘性子硬,不接受大笔银钱的馈赠,觉得那是占亲戚便宜,给孩子做了坏榜样。但长辈给孩子见面礼却是人之常情,她也没有阻拦的理儿。而且十两银子的见面礼,对有着丰厚身家的夏氏来说再正常不过。

彭来福和彭来喜见这么多,都不敢接,看着夏梅娘。

夏梅娘知道大姐是以这样一种形式在帮她,也没有矫情,笑道,“谢谢大姐了。”又对两个孩子说道,“收着吧,这是大姨心疼你们,大姨的好要记着。”

:。:

第二百二十章 刚硬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说道,“谢谢大姨。”才接过银子。

接过银子那一刹那,两双眼睛都放了精光,两张小嘴都咧得老大。

他们把银子交到夏梅娘的手上,彭来喜还说道,“娘,这么多银子,可以给娘亲和姐姐买套好衣裳穿了,再留些钱给姐姐当嫁妆。”

上次夏梅娘在被村民打了以后,气得回家大哭,说了些因为自己娘家克扣嫁妆受了多少委屈之类的话,他就记住了。

他不想让姐姐受委屈,一直在想着怎么给姐姐攒嫁妆。

童言无心,让几个大人心酸,也让夏梅娘红了脸。她嗔道,“小娃子家家,想什么呢。”

彭来福也红脸说道,“这么多钱,给爹爹和弟弟治病,再让弟弟读书,长大才有出息。”

夏离不由感叹,这两个孩子教得非常好,不仅不自私,还都有先人后己的觉悟。看来,不仅夏梅娘的人品好,彭驼子的为人也不错。

夏梅娘笑道,“穷人家的孩子眼孔小,让你们笑话了。”

夏离笑道,“表弟表妹很好,很懂事。”

夏梅娘又笑道,“二姨听你娘说了,离离能干,你家如此兴旺,都靠你。若离离真想帮二姨,有能力就帮我们找些活计吧,我想凭我们的双手过上好日子。不卖闺女,不占亲戚的便宜……”她在训犬营打短工,知道当当和熊样的重要性,也知道夏离同都司府的劲爷等人熟悉,想请她帮这个忙。

这是夏梅娘半辈子的执念,也是好的品德,夏离笑着答应下来。

夏聚领着彭来福和彭来喜去外面玩,大人们就在屋里喝茶叙话。

夏氏讲了她回老家后的一些事情,夏离在一旁帮腔。

夏梅娘十分不理解夏氏的某些做法,“……大姐就是性子软,心肠好。若是我,宁可拚着被人骂不孝,把银子扔了喂狗,或者扔进河里,就是不给他们……看看怎么样,给了那么多,还不是不知足……”

夏氏温柔地笑笑,说道,“我也是没辙了。我是个寡妇,离离还不到一岁,我们孤儿寡妇不找个依靠,哪里活得下去。”

夏梅娘又红着眼圈说道,“我和我姐投生在那个家,都是苦命人。还好姐姐有个能干的闺女,又认了个好儿子,以后总算有个靠。”又冷哼道,“还好姐姐硬气了一回,没过继夏家的孙子,不然你和离离可要吃苦头了,不仅是家产,连血和肉都会被他们吃了。”

夏离暗忖,这两姐妹的性格南辕北辙。夏氏温柔,夏梅娘刚硬。夏氏宁可多出点钱,受点气,也要让自家的日子好些。可夏梅娘宁可自家日子不好过,也绝不服软认输。夏梅娘有如此的性格,不止因为这么多年的苦难,还是受了夏家老夫妻的刺也会舒畅些。

夏梅娘摇头道,“大姐不要说那家人的好,那个家里,除了你,我都不认。哪怕他们富得吃龙肉,我穷得喝西北风,我也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