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狗有了某种默契。

黑子搞不懂他们是什么意思,继续望天发呆。熊样是最聪明的熊熊,而且只要是当当做的,它就会学。它也学着当当的样子立起身子,竖起前腿。

夏离又非常郑重地向它立正,点头。

一人一狗一熊之间也有了某种默契。

当当见黑子还傻趴着望天,鼓着眼睛冲它叫了两声。黑子似乎能听懂当当的话,赶紧立起身,像它和熊样一样竖起前肢。

一人二狗一熊都有了默契。

稍远的夏聚觉得他们这样站着很好玩,也跑过来跟夏离排排站。

等二狗一熊爬下,夏离摸着夏聚的揪揪,一语双关道,“弟弟永远跟我是一队的。”

夏聚说道,“那当然。我不跟姐姐一队,跟谁一队?”

之后的几天,夏离跟叶风没有再近距离接触过。只有一天晚上,她同腾书阁里的叶风互望了一阵。

还有那个别扭的刘长昭,之前隔三岔五总会找借口来她家玩,明知道夏氏不欢迎他,他也会厚着脸皮来。而夏氏不在的这些天,他也没有出现过。或许,他已经知道自己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了吧。那孩子虽出身宗室,却是被继母齐氏逼得远走他乡,也是可怜了。齐家女人害人不浅……

夏离无事了,就给夏氏做衣裳。

十六上午,夏离领着夏聚和金铃牛车去了三涧村,同去的还有叶劲、赵妞妞。

他们是去喝王新和王二妮的喜酒。这个时候夏二妮还在来的路上,她大概下晌未时至申时才能到王家。

王家布置得喜气洋洋,已经去了许多客人,连沙将军夫妇都去了。夏离姐弟和叶劲、赵妞妞都属于王家的贵客,王嫂子亲自迎出门来,请堂屋里上座。只有叶劲去上座了,夏离和夏聚、赵妞妞到处看着热闹。

夏离送了十两银子、两匹细布。这是绝对的大礼,不止因为他们是亲戚,朋友,还因为王家经常帮夏梅娘一家。

叶劲和赵妞妞各送了二两银子。

夏梅娘领着彭来喜来恭贺,送了五百文的礼。

众人吃了晌饭,玩到下晌。大概未时末,一直在桠口上望着的几个孩子跑回来报信,娶亲的人快到了。

众人听说后,都齐齐出来看热闹。

夏梅娘跟夏离笑道,“我有事先回家了,离离无事多去我家串门子。”就领着彭来喜走了。

王嫂子和夏离都没有挽留,知道她不愿意看到夏家人。这次来送亲的,肯定会有大熊和三豹。

夏家人中,夏梅娘最怨的是老两口,其次是夏铁,因为卖她就是为了给夏铁娶媳妇。

不多时,新娘家的嫁妆抬了进来。这些嫁妆先是雇牛车拉来的,到了山外搬下来,由抬嫁妆的人抬来新郎家。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幸运多了

嫁妆里,夏离家送的三样都在,是最好的东西。其它还有两床被子,两床褥子,两匹细布,两身新衣,桶、盆、凳子各四,桌子、锄头、铁揪各一,压箱钱是一贯二百文大钱。嫁妆单子上有一根金簪和一对金耳环,以及两根银簪,没有实物,应该是戴在新娘子的头上。这些嫁妆在乡下算是上等的了。

王婶子已经听说了夏家的情况,猜到那三样最显眼的肯定是夏离家的手笔,没想到老夏家没有贪墨下来,还陪嫁了这么多,这太让她意外了,她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夏离心里估摸着,金银簪子和耳环应该是夏柱和夏铁的添妆,压箱钱中的一贯钱是夏家老两口给的,这是之前就说好了的,另二百文应该是亲戚朋友的添妆。其它几样嫁妆能让夏铁和小杨氏置办出来,也实属不易,最大可能是夏老头拎着拐棍让他们置办的。

夏二妮比夏梅娘要幸运多了。逃离了时刻会出卖她的爹娘,还带了一笔不错的嫁妆进婆家。

村民们也都在夸赞着新娘子的嫁妆丰厚,王家娶了个好媳妇。

一刻多钟后,骑着马的王新把新娘子接来了。新娘子坐的是牛车,牛的头上和车厢上都用红绸系着大花。

送亲的人中有夏山、夏大熊、夏二虎、夏三豹,连夏大妮都来了。夏氏直接回了家,她是新娘的大姑,又是寡妇,不可能来送亲。

夏二虎先跑来抱了夏离,又抱了夏聚,笑道,“我爷跟大姑说好了,让我们都住去你们家,一直住到我家搬来。”

夏离这些天的烦心事很多,一听这么多人要住进家里,就有些烦燥,还不好说不行。

王新和夏二妮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王新的嘴从小洼村一直咧到二百里以外的三涧村。他实在太高兴了,新娘子比他想像中还好,健壮,高挑,美丽,他觉得比村子里的所有姑娘都好。再想到娶回这么好的新娘,自己用的居然是新娘姐姐的钱,太不应该了。

把新娘子送进洞房后,他又给夏离鞠了个躬,小声说道,“表姐,谢谢你把这么好的妹子说给我。那六贯钱我会还给你,否则,以后我不好意思再见你,也愧对二妮。”

夏离当然会成全他对新娘子的心意。笑道,“好啊,不着急,等你宽裕了再说。”

夏离进洞房看新娘子,夏二妮穿着红布新嫁衣,小姑娘虽然才十二岁,个子已经超过了一米六,娇羞的表情和稚嫩的五官很有些违和。

她看到夏离,咧开嘴笑起来,眼睛亮晶晶的。

夏离姐弟没有留下来吃晚饭,晚上山路不好走,也危险。王家不许来送亲的四姐弟同夏离一起走,这样太怠慢新娘,说好明天把他们送去夏离家。还拿了一个食盒,里面装了两碗扣肉和两盘卤鸡。这是给夏离家和赵妞妞家的回礼。

夏山要留下喝酒,叶劲就陪着他们一起回去,王家又送了叶劲一小壶好酒当回礼。

他们回到东荣街,先把赵妞妞送回家,又拿了一碗扣肉和一盘卤鸡给她。赵亮来开的门,他笑着邀请叶劲进去喝酒,夏离又把自家的那盘卤鸡给他们下酒。王嫂子做的扣肉特别有滋味,她没舍得送,要拿回去给夏氏吃。

夏氏正在家里着急,天都蒙蒙黑了,他们姐弟怎么还没回来。终于听到夏聚喊“娘亲”的声音,忙不迭地迎了出来。

再次看到夏氏,夏离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也更多了几分感动和怜惜。她走过去搂着夏氏的胳膊说道,“娘,我好想你。你再不回来,我就要带着弟弟去乡下找你了。”

看到女儿如此撒娇,夏氏乐出了声。她极是享受,嘴里却说道,“都是大姑娘了,还跟娘撒娇。”

夏聚听了,也抱着夏氏卷着舌头说话,逗得夏氏咯咯笑出了声。她觉得,有了这一双孝顺又乖巧的女儿,一切都值了。

姐弟二人讲了一下婚礼的热闹以及村人看嫁妆时的夸赞,夏氏又讲了一下乡下之行。

果然如夏离所料,夏老汉是拿着拐棍才让那两口子置办下了那几样嫁妆,小杨氏心疼得哭了好几天。后来她又眼红夏离家和夏柱、夏山送的添妆,想留下几样,被夏老汉打了几拐棍才绝了心思。

饭后,夏离把做好的衣裳送给夏氏。淡紫色撒花锦缎对襟褙子,白色压边上绣着宝相花纹。紫色马面裙,上面绣着几枝小小的红梅。

这是自原主出生到夏离穿越过来,第一次给夏氏做整套的衣裳,原来只做过帕子、荷包之类的小东西,偶尔会给她的衣裳绣个小花小朵。也不是不孝顺,而是夏氏不许她做。

夏氏又是感动又心疼,嗔道,“娘又不是不会做,离离何苦那么辛苦。”眉毛又皱了起来,心疼道,“这匹锦缎是曾姑娘送的,我本来是留着给你嫁妆的。料子好,颜色又嫩,正适合小媳妇穿。娘这么老了,穿着可惜了。”

夏离一语双关道,“哪里可惜,娘还年轻,也是小媳妇啊。”又拉着她的袖子说道,“娘独自拉扯我长这么大,让我无忧无虑,快快乐乐,而所有辛苦和委屈都是娘一个人扛……跟娘比起来,我做的这一点实在微不足道。娘,我发誓,会让你一辈子幸福。”

夏氏感动得眼圈都红了,伸手顺着夏离垂下的一绺头发说道,“只要我的离离过得好,娘就幸福了。”

这位母亲的爱完全失去了自我。夏离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她和身旁的弟弟幸福快乐,平安到老。夏氏最大的幸福应该是嫁人,而不是把所有心思都放在这一双肯定会离她而去的儿女身上……

第二天上午,祝二和王大河就把夏大妮、夏大熊、夏二虎、夏三豹送来了夏离家。

家里一下热闹起来,简直闹翻了天。

安排夏大妮住在正房西侧屋的美人榻上,熊虎豹住东厢。

夏离和夏聚领着他们去街上玩了一天,其它时候是田庆和小期领他们出去玩。

ps:明天的更新会在下午两点。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她娘不妥

夏离觉得,夏大熊是个绝对的好孩子,一点不像夏铁和小杨氏,或者说缺了他们的自私和坏心眼。他随时都把几个弟弟照顾得非常好,包括夏聚。也特别勤快,有他在,田庆一家少干了许多活。除了有些憨,样样都好。

这样的孩子,将来若娶的媳妇好,日子会好过。若娶个心眼多又不省心的媳妇,就苦了。

听夏氏的意思,夏老汉已经拜托她帮大熊在乡下寻摸个好姑娘。

三豹比夏离刚穿越来的时候好多了,没有听他再说那些不着调的话,就是猴吃,不爱干净。

听说,夏老汉让他明年翻年就去镇上的私塾读书,还要住在那里,把他彻底跟小杨氏隔开。

九月二十,夏柱两口子坐着牛车来府城了。

夏山已经给他们租好了房子,就是他之前想租的那个家,小院不大,四间主屋,两间偏房。就在东城门附近,离夏离家有两刻多钟的脚程。

当天夏家四姐弟就住去了夏柱家。

二十二那天夏柱家请客,夏柱专门去三涧村请了夏梅娘一家和王新、夏二妮夫妇。王新两人欣然接受了邀请,夏梅娘拒绝了,只委托王新带了一百文大钱作贺礼。

夏离一家带着赵妞妞和郝云来夫妇也去玩了一天,送了贺礼。夏氏又把夏梅娘拒绝收的四两银子交给了夏柱保管,以后夏梅娘家有事了再说服她收下。

夏离也把当初夏二妮托她保管的一百多文大钱给了她。

小姑娘一下成了有钱人,私房就有一贯多钱。

她悄悄告诉夏离,王新跟她说,王家还没分家,他们要给嫂子家建了大瓦房后再分。这次他们成亲收的礼,拿出六两银子还夏离,其它的都给王嫂子保管,王新每月交给王嫂子七百文钱,再加上王嫂子和王大河及她种地、养猪、出去做席挣的钱,三年存款就会有三十几两银子,足够建个青砖瓦房的院子了。之后,他们小两口就能自己过自己的了……

“王哥说,每个月他还会给我五十文的零用钱。我想吃什么,穿什么,买就是了。”

小姑娘的样子幸福极了,眼睛里盛满了喜悦,跟之前在乡下畏畏缩缩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夏离为她高兴,也为自己帮了一个小姑娘而高兴。

王新还了夏离六两银子,又一脸喜悦地给夏离躬了躬身,笑道,“谢谢表姐,给我说了个这么好的媳妇,我嫂子也极是喜欢。”脸上又有了些愁容,“二妮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勤快,早上一睁眼就找事做,等到晚上歇息了才能闲不下来。”

他的话和表情把大家都逗笑了,二妮羞得满脸通红。

夏山笑道,“你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

走之前,夏二妮给夏氏一家三口、夏柱两口子、夏山每人比了一下脚的尺寸,让王新帮着记下来。她是想给这些帮过她的人每人做一双鞋子,不敢做衣裳,自己买不起好面料。鞋子她也不太会做,要跟王嫂子现学。

这些人也不缺鞋子,但二妮这样他们都高兴。

夏三豹不高兴了,吼道,“死妮子,你从来没给我和爹娘做过鞋子,却要给他们做。娘说得对,死丫头片子养了没用,那些嫁妆都填进了茅坑,白瞎了。”说完,还过去推了夏二妮一把。

夏二妮怕三豹是积年形成的,气得脸通红也不敢还嘴。

王新气坏了,过去就打了三豹脑袋一巴掌,立着眼睛骂道,“臭小子,你再敢打一下你姐,再敢骂一句她,我打死你。”

三豹被打得“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夏家没有一个人帮他,都怒止而视。

夏柱骂道,“混帐东西,二妮是谁,那是你姐。她为什么要给这些人做鞋子,那是她知恩图报,这些人帮了她。她为什么不给你做,想想之前你这个弟弟是怎么欺负她的。还有你那个娘,天天想把她卖了换银子……”又对祝二说道,“明天你送他们兄弟回家,跟我爹说,不要等到年后,过两天就把三豹送去镇上读书,不能让小杨氏再把他教坏了。这是我和兰娘、山子共同的意思。”

大熊红着脸给二妮和王新道了歉,就把三豹拉去一边给他擦眼泪。

二十三上午,祝二就赶着牛车送大熊和三豹回小洼村。夏离一家和王新、二妮来送行,主要是给老两口带东西回去。三豹已经忘了昨天被打的事,哭得不行,拉着夏氏的袖子不想走。

夏氏叹道,“回去以后好好学习,学习好了,以后来府城书院学习。”

这些送行的人里不包括二虎,因为二虎已经去东荣街的沈家私塾上学了。

送走大熊三豹,夏柱又留他们在家里吃晌饭。晌饭后,王新和二妮回了乡下,夏离一家回东荣街。

夏氏的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他们夏家,绝大多数人都来了府城定居,村人没有不羡慕的。

他们先去集市买了些吃食,路过叶府东侧门的时候,看见守侧门的华嬷嬷和一个眼生的四十多岁的妇人站在门口说话。妇人穿着缎子衣裳,白净微丰,五官圆润,一脸和气,跟叶全有两分相像。

夏离和夏氏都冲华嬷嬷笑笑,夏聚还大声招呼道,“华嬷嬷。”

夏离又礼貌性地跟看向他们的那个妇人点点头,笑一笑。她觉得,这个妇人应该是叶风的乳娘,叶全的娘,赵嬷嬷。听说,赵嬷嬷昨天就同叶全一起回了叶府。

华嬷嬷也笑着跟夏离一家打了招呼,又对赵嬷嬷说道,“夏家因为当当和熊样,很得老公爷和大爷的看重。”

赵嬷嬷似没听见华嬷嬷的话,一直盯着夏氏的背影和走路的姿势瞧,之前的微笑渐渐没了。她赶紧用帕子擦擦嘴角,掩去因过于吃惊而张大的嘴。

直到夏离一家消失在那个胡同口,赵嬷嬷才收回目光。她又跟华嬷嬷说了几句“这里的景致好”之类的话,就反身去了腾书阁。

她听说,大爷晚上回了府都会在腾书阁歇息,她必须把那件事跟大爷说说。夏姑娘再好,可她的娘不妥,他们的事应该慎重考虑。

:。:

第二百四十七章 那个传言

腾书阁只有金箭在这里看守。平时不许人进,但他看到是赵嬷嬷,就打开了门。

赵嬷嬷没有在二楼停顿,直接上了三楼。二楼是书房重地,叶风不在,门都是锁着的。

赵嬷嬷的脸色讳莫如深,整理着衣柜里的衣物。

不久,天空又飘起了小雨,密密麻麻,无声无息。

叶风今天一下衙就去了外书房,同老国公秘谈,连晚饭都是叶力送进去的。

戌时,他才回腾书阁。

刚进屋,赵嬷嬷就一脸笑容迎了上来。

她屈膝笑道,“大爷可回来了,老奴想得紧呢。”说着,就用帕子把叶风头上和肩上落的雨滴擦去。

叶风脸上露出笑意,说道,“嬷嬷一路辛苦,让你在家里多歇歇,怎么又来了这里?我专门给叶全放了两天假,让他好好陪陪你。”

赵嬷嬷把一个汤盅呈给他,笑道,“谢大爷体恤,这一路上老奴都被全子缠得紧呢。”又笑道,“不见见大爷,心里不踏实。诺,这是老奴熬的静心汤,干桂圆是暹罗国进贡的,又大又甜。端郡王爷送了大夫人一篓,大夫人孝敬半篓给太夫人,剩下的都给大爷拿来了。”

叶风向北边躬了躬身,谢过他娘和安郡主,就把盅里的汤都喝了。又道,“嬷嬷身体不好,在京城享享福多好。这里不比京城的繁华富庶,生活上有诸多不便。”

赵嬷嬷笑眯了眼,说道,“老奴想大爷想得慌,正好全子回京,就跟着他来看看大爷。大爷这么金贵的人都能在这里长住,老奴何德何能,怎么就不能来这里?呵呵,大爷体恤老奴,老奴可不敢拿乔。”

叶风笑笑,挥退了金镖和飞镖。

屋里没人了,叶风又道,“嬷嬷,我看中了一位姑娘,将来会娶她为妻……叶全应该跟你提过吧?她的闺名叫夏离,单纯得紧,以后嬷嬷要多跟她亲近,多讲些内宅里的门道。”

赵嬷嬷点点头。来的路上,叶全就跟她提过,还说,这位夏姑娘极得大爷喜欢和倚重,也有一些特殊的本事,大爷是娶定了她。儿子会跟他说这件事,肯定也是得了大爷的吩咐。

赵嬷嬷笑道,“大爷终于想通要娶媳妇了,老奴高兴得紧呢,太夫人和郡主她们若是知道了,肯定会喜得念佛。老奴还想趁着手腿麻利,帮着带带小主子。”她想了想,还是低声说道,“大爷,老奴今天看到了夏姑娘和她娘。夏姑娘貌若春华,眼神清明,一看就是位好姑娘。但她的娘不太妥……”顿了顿,声音更小了,“老奴敢肯定,她娘还是个处子,没嫁过人,怎么可能生闺女……这件事,大爷要慎重。”

叶风已经对夏氏有了某种猜测,对她是“处子”这事并不惊讶,但赵嬷嬷远远望几眼就能看出其中门道令他吃惊不已。反问道,“嬷嬷怎么看出来的?”

赵嬷嬷说道,“大爷也知道老奴的一个姑姑曾经在宫里服侍过先太后。这手本事,老奴是跟她老人家学的,”神情又有了些得意,“就是宫里的医女和嬷嬷也没有几个人能学得会。”

有这个本事的人一般不太愿意说自己有这个本事,有时候惹祸。但赵嬷嬷为了主子,今天还是说了。

叶风的眼睛一亮,看了赵嬷嬷几眼,又问道,“你那个姑姑年纪很大了吧,她还活着吗?”

赵嬷嬷笑道,“老奴的姑姑已经六十七岁高龄了,先太后薨了以后被放出宫,一直没嫁人。先由我娘家爹养着,我爹去世后,又由我哥哥养着。老奴来这里之前,接到乡下哥哥的来信,说姑姑还活着,腿脚麻利,牙口也好。”

叶风沉思片刻,嘴角扯出一丝笑意,说道,“我现在对东晋侯邱家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邱夫人齐氏……我记得坊间有个传闻,说草包邱泽娶了齐氏就一飞冲天,而他的母亲邱太夫人却气得吐了血,新媳妇进门当天就住去了小佛堂不再出来……”

这个传言传了许久,明面的说法没有什么不妥,只是说邱太夫人不喜欢这个皇上赐婚的儿媳妇,还敢表现出来。而自觉猜到内情的人是暗指邱泽捡了个漏,所以才被重用。

三十几年前,齐太后还是皇后,二十几岁只生了一个公主,而先皇已经有了三个儿子。齐皇后二十三岁时好不容易又怀了孕,齐家怕她寂寞,就送了小她八岁的胞妹齐琳进宫陪伴她。直至半年后,齐皇后顺利生下儿子,才把齐琳送出宫。齐琳出宫前,失足落入湖中,被人救上来。回家后,又闹了一次自杀,闹得动静有些大,许多京城的权贵都知道了。之后,先帝给东晋侯世子邱泽和齐琳赐了婚。

先东晋侯已经死了三年,皇上因为不喜只知吃喝玩乐、不学无术的草包邱泽,一直压着没让他承爵。自从邱泽娶了齐琳,不仅承了爵,还一下当上了左卫营的正四品将军,之后节节高升,直至先帝驾崩才止住势头……

赵嬷嬷呵呵笑道,“私下都是这么传的。”

叶风道,“传言不一定是真的,要有实锤才能知己知彼。那时候你姑姑还在宫里,她看得出来谁是处子,也就看得出来谁不是处子……”顿了顿,又道,“让全子再辛苦一趟,回你老家去看望你的姑姑。”

他要给夏离添砖加瓦,就要想办法抓齐氏的把柄。

赵嬷点头笑道,“全子小小年纪就跟着大爷奔前程,这是他的福气,哪里敢说辛苦。”

叶风的笑意更盛,说了夏聚的真实身份,又说自己知道夏氏身世特殊,夏离也只是她的养女。还让赵嬷嬷必须保守这个秘密,不许透露给任何人,包括他的母亲。而且,以后当着夏氏的面,可以多讲讲邱家的乱。

赵嬷嬷的神情严肃下来,点头允诺。大爷的事,只要他点出来不许跟郡主说的,她绝对不会说。

叶风又笑问道,“嬷嬷来的时候,我娘一定有所吩咐吧?”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告别

听了叶风的话,赵嬷嬷呵呵笑出了声。大爷从小聪慧,许多做法和想法异于常人,又极有主意,听不进人劝。而郡主总想知道他的想法,还总想把他的一些想法和作法掰过来。母子两人互相关心,却又相互防范。

自己在主子五岁时又意外怀了身孕,只得出府生子,郡主重新给大爷调去了一位嬷嬷照顾。她以为,自己永远没有机会再服侍大爷了。谁知在三年后,郡主又重新把她调去了大爷的身边。就在她离开大爷身边的四年多里,大爷一共换了五位嬷嬷。她们都是因为处理不好大爷和郡主之间的关系而被换,三位是太听郡主的话被大爷换了,两位是太听大爷的话被郡主换了。

而她,得大爷和郡主的同时信任和看重。她是大爷的奴才,又充分相信大爷的早慧,肯定一切听大爷的指挥。而对于时刻想知道儿子情况的郡主,赵嬷嬷似乎也做到了“知无不言”。她说话很有技巧,让郡主哪怕不赞成儿子的某些做法,也无可耐何,或者不忍责怪他……

赵嬷嬷笑道,“郡主也是关心大爷。她若知道大爷有了心爱的姑娘,也会高兴……”

两人说完话,赵嬷嬷离开腾书阁。她的新家在叶府后街的一个小院里,出了叶府后门,走个小半刻钟就到了。

叶风站去窗前。远处那个小院里,廊下的灯笼随着秋风飘摇着,窗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迷离的雨雾让灯光更加暗黄。此时已经过了他同夏离见面的时间,他没能如愿看到那个倩影,止不住地失望。

今天,他和叶老国公收到了京城他爹的密函,还有母亲信里的嘱咐……这两件事,他都要亲自去一趟汉江府。

他和离离的前路,或许比意料的还会顺利些。

第二天,小雨依然飘着,秋意更浓了。

夏离和夏聚把当当和黑子送出门。熊样的伤还没有完全好,王新又在休婚假,所以熊样要再过几天才会去训练。

他们还没进门,就看见夏大妮打着伞送夏二虎来沈氏私塾读书。

夏大妮比夏离还要高一点,由于比较壮实,显得身材更加高大。她穿着银红色绸子比甲,簪着四朵夏离送的珠花,还化了个淡妆。

夏离觉得,以后还是要再给小姑娘讲讲如何打扮。而且,她或许找个军官更合适。她家搬来了府城,自家和夏山舅舅的前程都不错,她也有这个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