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肝比猪蹄还要便宜,事实上,猪肠子更便宜,只不过碧青实在不想处理猪大肠,才选了猪肝,三荤一素四个菜,应该够吃了,锅里舀了水烧上,等水开了把包好的饺子下去就成了。

忙 活完了,碧青却支起耳朵听里头的说话儿声,她估摸何进一定会忍不住说话,这么多天过来,碧青也摸清了何进的性子,这就是个爱管闲事兼嘴碎的汉子,也许是苦 日子过得多了,一看见别人吃好的,就有点儿受不了,即便他自己跟着吃,心里也不舒坦,每次只要见桌上有肉菜,就会不由自主的皱眉。

碧青心里深深替他未来的老婆担心,嫁这么个小气的男人,这辈子就只能啃窝窝头了,碧青不否认,自己今天是故意的,他越是见不得荤,碧青越往荤里做,今儿这四个菜更是,三个都是荤的,再搭上猪肉苜蓿馅儿的饺子,估摸这汉子非得崩溃不可。

果 然,听见屋里何进开口了:“那个,婶子咱家这么吃可怎么得了啊,顿顿都是肉,今儿更是三个荤菜,这么下去咱家的日子还怎么过。”说着用筷子点了点,猪蹄, 猪肝跟卤蛋,一脸担忧,心里实在忍不住了,亏的姜大哥还说大郎这小媳妇儿会过日子,这哪是过日子,这是有了今儿没明儿啊,就算地主家也没说顿顿都吃肉的, 大郎家倒比地主家过得还好,像话吗,就算大郎拿军功挣了金子家来,也没这么挥霍的,攒着盖房多好,这么填了嘴,可就什么都没了。

何氏还当他是客气呢,忙道:“这不算什么,猪蹄子跟猪肝都是最便宜的,使不了几个钱,多吃些,多吃些,饺子一会儿就熟了,猪肉苜蓿馅儿的,不说多好吃,尝个新鲜吧,估摸你们在京里吃不着。”说着夹了一筷子猪肝到何进碗里。

大郎提着酒坛子给他满了一碗酒:“何大哥喝酒喝酒,这次多亏何大哥帮忙了,家里没别的招待,多喝两碗酒吧。”

何进给酒肉堵住了嘴,在心里叹了口气,算了,人家自己不在意,自己干嘛当坏人,想着把酱猪肝填进嘴里,嚼了两口,不禁暗道,不会过归不会过,大郎媳妇儿这手艺真真不差,这滋味儿比京城城门口老李家的酱肉强多了。碧青抿着嘴笑了一声,去煮饺子。

吃了晌午饭,二郎钻到西屋里写大字,何进跟着二郎去了西屋,躺在炕上想睡一觉。本来地就不多,干了这些天,也都差不多了,下午就不用再往地里跑了。

王兴儿娘拿着鞋底子过来,跟何氏在东屋里一边儿纳鞋底子,一边儿说闲话儿,碧青在灶房里收拾碗筷,用碱水洗一遍,刚要去舀清水,一瓢水就浇了下来。

碧青抬头看了大郎一眼:“西屋有地儿,累了一上午,还不去睡一觉,在这儿做什么?”

大 郎却直勾勾盯着小媳妇儿,脱了厚重的棉袄,换上轻薄的夹袄,虽说瘦弱,可也显出了一些腰身,刚碧青弯腰刷碗的时候,他一直打量小媳妇儿,不知是不是自己的 心里作用,总感觉小媳妇儿的胸脯又鼓了些,还有那细白的脖子,虽说遮的严实,可露出那一小截,也勾的大郎直咽口水,明儿一走再想见小媳妇儿,又得好几个 月,哪里舍得睡觉啊。

碧青见他的目光越来越不对劲儿,就知道这厮没按好心,急忙把手里的碗筷涮了放好,手都来不及擦就往外头跑,可惜人还没跑出去呢,灶房的门咣当就关上了。

大郎倚靠着门看着她嘿嘿乐:“媳妇儿你男人明儿可就走了,你就不想我。”

碧青忍不住白了他一眼:“想什么?不说麦收的时候还回来吗。”

大郎道:“麦收可还好几个月呢,媳妇儿你让我好好亲亲,等我亲够了,就放你出去。”

亲够了?碧青撇了撇嘴:“当她傻啊,他有够才怪,每次逮着机会就往自己跟前凑,一开始还算老实,后来越来越不规矩,无论多傻多憨的男人,在这方面也是天才,前儿给这厮拽进柴火棚子里,差点儿就把自己的衣裳扒了,蛮牛发起情来,哪还会顾及别的,信他的话才是傻子呢。

见他堵着门,碧青张嘴要叫婆婆,声儿还没出去,就给大郎一把拽了过去,嘴就给堵上了,不是蛮牛的手,而是他的大嘴…

第36章

转过天儿一早,大郎终于走了,望着两匹高头大马消失在小道上,碧青忍不住松了口气,蛮牛越来越难对付了,这厮力气贼大,只要他想按着自己,自己就绝对动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配合,配合好了,蛮牛也不会太过份,如果不配合,蛮牛真可能把自己扒光了。

就算他不做到最后一步,前头也够碧青受的,蛮牛早不满足于亲亲嘴儿了,粗咧咧的大手,几乎摸遍了她身上所有地方,碧青没反抗,因为没有当初那种即将被强,奸的绝望,她甚至有些脸红,身体在那双粗咧的大掌下,渐渐热烫起来,萌芽了属于青春期的冲动。

碧青现在都怀疑,如果昨天晚上不是蛮牛先放开她,会不会在灶房里,自己就完成了女孩跟女人的转变。

也 不知是不是昨天晌午折腾的过了,夜里就来了月事,她没有声张,这种事她早有预备的,这里的女人用草木灰装在布袋里当卫生巾使,她见婆婆这么用的,可让碧青 一个现代社会用惯了卫生巾的人,用这种真有点儿难,毕竟草木灰里有多少细菌无法估量,虽然草纸也不一定多干净,但至少比草木灰强的多。

而且,碧青事先在太阳下晒过,就当消毒了,她可不想好容易留下小命,却染上妇科疾病,她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说,古代的女人百分之三十都是死在妇科病上,她可不想自己成为这百分之三十里的一个。

而这些事儿她也不打算让婆婆知道,婆婆很好,可毕竟是个古代女人,在婆婆的观念里,女孩只要来了大姨妈就算成人了,成人就可以圆房。

碧青却知道,虽然自己来了大姨妈,这副身子也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尤其蛮牛那么壮,一旦圆房,估计自己会很快就有孩子,年纪这么小就生孩子,下场绝对凄惨无比,秀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碧青要瞒着婆婆。

瞒 着婆婆一点儿都不难,难的是怎么瞒着大郎,现在是二月,距离麦收还有三个多月,但愿蛮牛回来的那几天不是自己大姨妈的日子,蛮牛虽然色,却也知道不能太过 分,只要蛮牛不知道自己来月事的事儿,自己就相对安全,拖到二十岁不可能,至少也要拖到十六,或者更晚些,她不想因为这个把自己的身体弄坏了。

如今碧青已经适应了这里,甚至觉得比现代的生活还有滋有味儿,仿佛从天而降一块巨大的画布,可以恣意挥洒笔墨,去绘制属于自己的未来生活,哪里深一些,哪里浅一些,哪里用什么颜色,都随着自己的心意来。

她对这样的生活非常满意,哪怕有大郎这个蛮牛丈夫,也不觉得难以接受,甚至,有时候还觉得能嫁这么个男人是自己的运气,如果换成是何进,碧青完全可以想象到自己有多悲惨,某种程度上说,蛮牛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丈夫人选。

生活不会因为大郎走就停滞不前,二月转瞬就过去了,阳春三月,小村落就更加充满生机,大郎在家的时候就把猪圈垒好了,还在猪圈里搭了一个遮阳的棚子,下头垫上软软的麦草,从桃花娘手里买了两只小猪仔,正在里头哼哼唧唧的吃食。

王小三儿趴在猪圈边儿上,一边儿看小猪吃食一边儿说:“这两头猪仔儿到年就能宰了,到时候不用请猪倌,我来帮着嫂子宰猪,不要别的,嫂子只要给我多做几次红烧肉就成。”

他娘一巴掌拍在他头上:“馋不死你个死小子,成天在你大郎嫂子这儿又吃又喝的蹭饭,宰个猪还敢要红烧肉,真好意思张嘴,我都替你害臊。”

过了年,小三儿就去邻村学宰猪去了,他娘说这是一门手艺,学会了不会大富大贵,可一辈子也不愁肉吃,小三嘴馋儿,干这个正好。

虽说没学多少日子,却听二郎说剔肉劈骨已经很是利落,跟着邻村的猪倌去间河县赶大集,师傅不在的时候,就是他盯着肉摊子,可见这小子学的快。

给他娘打了一巴掌,小三嘿嘿笑了两声,看见小五跟二郎提着桶从外头回来没进院,倒是往坑边儿上走,就知道又去捉鱼了,哪还有心思看小猪仔,一溜烟跑了。

桃花娘叹了口气道:“都十一了,还跟长不大似的,老大老二这么大的时候,可都能顶事儿了,瞅瞅我家小三,还是个皮小子样儿呢。”

碧青道:“婶子着什么急啊,我瞧小三懂事多了,听说大虎的亲事定了日子,有什么要帮忙的活儿,婶子只管张嘴,我的针线是拿不出手的,做个吃食,画个样儿还成 。”

桃 花娘今儿过来等的就是这句,忙道:“那婶子可就真不见外了,桃花出门子,你给她画的那几个花样子,可给咱家做了脸,上回家来说,就她脚上穿的鞋,两个嫂子 见一次眼热一次,这回儿咱不是聘闺女是娶媳妇儿,针线活儿自有她娘家备着,照着规矩咱们这边儿得预备两床新婚的被子。”

她一说碧青就明白了笑道:“这叫什么事儿,回头我得空给婶子画几幅吉祥如意的绣样儿,婶子瞧着绣就是。”人家卖给自己的小猪仔比外头便宜的多,这点儿人情还是要还的。

送着桃花娘家去,碧青也往坑边儿上走,刚到坑边儿上,就见小五二郎加上王小三,正在坑边儿的泥里挖什么东西呢,弄得两手都是泥。

小五更是连鞋袜子都脱了,踩到水里,两只手都探进水里摸着,碧青还不纳闷呢,忽听他道:“摸着条大的。”说着,直起腰把手里一团泥一样的东西,丢进坑边儿的木桶里。碧青好奇的看过去,见桶里都是泥鳅,有大有小,已经有小半桶了。

何 氏正在菜园子里头收拾那架子爬藤的豆角,把那些刚爬出来的豆角藤捋顺了,省的长得乱七八糟,地里的麦子收起来,都种番薯,也就不用再在菜园子里折腾了,因 碧青说等入了冬要积酸菜,故此腾出来的地儿,多种了两溜白菜,阔出去的几溜种了几棵南瓜,南瓜好活,耐放,放在地窖里能吃一冬呢。

何氏以前从来不想这些,因为日子没指望,总觉着能过一天是一天,明天之后的事儿,想了也白想,可她现在天天都想,想往后的日子,想大郎跟碧青圆房之后,给自己生个大胖孙子,想二郎出息了,给祖宗争光。

越 想往后的日子,越有盼头,恨不能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下去才好,想着,脸上不禁扬起一个笑,昨儿小五娘来家里串门子,说起碧青养鱼种藕栽树的事儿,那张嘴差点 儿撇到天上去,说自己疯了,当婆婆的由着儿媳妇儿瞎折腾,栽树还罢了,好歹成了材能卖几个钱,种藕,养鱼,真亏想得出来,想吃鱼,做个网子去河里网几条解 解馋就得了,没听说谁家还养鱼的,种藕,天老爷这是想风轱辘屁吃呢,听说那是城里人才吃得起的稀罕吃食,要是个人就能种出来,还了得。

何氏知道小五娘的心思,是瞅着小五两口子天天往自己这儿跑,心里不得劲儿了,跑来说闲话的,自己可不是糊涂的小五娘,连好坏人都分不清,要是自己跟小五娘一样,说不得,等不到大郎家来,她们娘几个就饿死了,哪有如今的熨帖日子。

所以,碧青说什么自己都信,瞅见小五在水里站着,忙喊了嗓子:“这才刚开春,水里的寒气大,快着上来,回头着了病可了不得。”

小五这才上来穿了鞋,从自己的背篓里拿出镰刀,把水边儿上长得一丛野菠菜,割了一大把丢进去道:“上回嫂子贴的那个野菠菜团子,秀娘喜欢,足吃了两个,今儿劳烦嫂子再做些,我捎回去,给她解解馋,难得能吃这么多,我瞧着心里都欢喜。”

碧青点点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累不着我,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说着,瞅了眼那半桶泥鳅:“你们抓的多,一顿吃不完,留下一半你带回去,也不用放什么,就跟豆腐炖了,让秀娘吃一碗,比什么药都有用,说到底还是身子虚,慢慢补早晚能补上来。”

小五点点头,从怀里拿出一包莲子来:“昨儿去冀州府,那刘记的掌柜倒是个办事儿的人,把莲子弄来了,嫂子瞧瞧可能使,若不成,咱们再往别处寻也一样,嫂子不说四月里种上就行吗,还有两个月呢,不着急。”

碧青打开看了看:“回头我先试试,若是能出芽应该就能种。”

还不到吃饭的时候,小五就去瞧那些上个月种好的杨树苗,都活了,短短的一个月就窜了一截子高儿,小五挨颗看了一遍,才算放心,把长高的杂草拔了,也到了吃饭的时候。

扛着锄头往回走,没进院呢就瞧见二郎跟小三围着菜园子边儿上那颗嫁接的酸枣树转圈,手里还拿着镰刀,砍什么,忙过去道:“好端端的祸害这颗枣树做什么?”

小三嘿嘿笑了两声道:“小五哥这话可是冤枉我们了,是大郎嫂子说,除了上头这颗枝子,下头只要生出树芽子来就得砍了,不然,可结不出甜枣儿。”

小 五挠挠头,看了看那颗枣树,上头接上的那颗树枝上已经长满叶子,从那颗枝子上横横的又抽出了不少新枝条,虽不算密实,可长势好,估摸等麦收的时候,就能开 花了,大郎嫂子跟自己说过,这个接树的法子如果能成,就把莲花山下的山桃林都买下来,山桃不值钱,若是能结出大蜜桃就不一样了,那可比种庄稼强百倍呢,自 己手里那十亩山桃林,也就不愁了。

一想到满树都是大蜜桃,小五恨不能现在就看看自己那四个哥哥的脸色,自己给家里卖了几年力气,那四个哥哥嫂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恨不能自己三口去死才好,爹娘也都听大哥大嫂的,明明知道分给自己的十亩地种不得庄稼,仍然装聋作哑,这让小五心里的心彻底凉了。

大郎嫂子说的是,越是这样越不能让他们看了笑话去,让他们站在一边儿瞅着,自己怎么把日子过好了,过得比他们谁都好。

小五打的野菠菜多,足有一篓子,贴菜团子哪用的了这么些,之所以秀娘喜欢吃这个,是因为自己往馅儿放了猪油。

野菠菜用水焯一下切碎了,猪油在锅里化开倒在野菠菜上,放上盐,搅匀实了,晾凉就能包了。棒子面不如白面精细好吃,还有些拉嗓子眼儿,又不能抵农税,还爱招虫子,故此,虽然冀州府也有人种,却并不多。

碧青觉得,究其原因是不会吃,王富贵家种了一亩玉米,收成下来磨成渣子,掺着麦糠喂牲口喂猪,说贴饼子蒸窝头太硬,孩子们都不乐意吃,又不是那些年闹饥荒的时候,家里的白面还吃不清呢,谁还巴巴的吃这东西。

见 碧青提了一句,转过天就让他家老二给碧青扛了一口袋棒子粒来,上石磨碾碎了磨成面,掺上黍米面,再掺些豆子面发起来,包上猪油搅的野菠菜馅儿,往大锅里一 贴,熟了铲下来,一层金黄的锅巴黏在团子上,咬上一口,满嘴香脆,不说秀娘,就是饭量一向不大的何氏都能吃好几个,就着熬得糯糯的棒茬子粥,比什么山珍海 味都强。

小五走的时候碧青给他的褡裢里装了十几个,告诉他家去别用笼屉蒸,往锅里一贴就好,那层香脆的锅巴要是软了,就不好吃了。

小五刚走,王富贵就来了,碧青倒是颇有些意外,虽说两家走的近,可都是桃花娘来的多,王富贵一个男人,又是村子里的里长,天天串门子不合适,所以,这会儿来了就有正事儿。

王富贵不进屋,就在院里坐了,何氏端了水过来,一看王富贵的脸色就知道找儿媳妇儿有事,寻个托词进屋了。

等 何氏进了屋,王富贵才道:“大郎媳妇儿今儿叔过来是有件事儿想跟你商量,咱村子里虽说有几十户人,可就没一个识文断字有见识的,也就你是个能商量事的 人。”说着,搓了搓手:“今儿一早,我跑了一趟间河县县衙,是杜大人叫我去的,说今年想在咱们村种番薯,大郎媳妇儿,叔不瞒你,这番薯虽说见过,也吃过, 还是叔报上去的新庄稼,可这心里就是没底,虽说你种了出来,可不知道在别的地里咋样,再有,这东西好吃是好吃,到底不是粮食,比不得黍米,哪怕是种棒子, 好歹是垫饥的粮食,这番薯再好也不能顶粮食啊,大郎媳妇儿说叔说的可在理儿不?”

碧青点点头,心里知道杜子峰推广番薯,这是又碰壁了,最后只能把王富贵叫去,想着在王家村先推行试试,如果成功了,有了收成,别人的一看有好处,不用官府推,就都抢着种了。

杜 子峰挺聪明,王富贵也不傻,嘴里这么说,心里其实知道这是个机会,要是成了,王家村就是间河县种植番薯的模范村,甚至,冀州府全国都要来跟王家村学种番 薯,到时候,王富贵这个里长的地位不用说也知道。却一旦失败,就的担负起责任,王富贵是拿不准,所以才跑过来跟自己商量。

碧青想 了想道:“富贵叔,我知道您的意思,是怕乡亲们没收成,到时候要落埋怨,其实您不必如此,番薯本来就不多,即便都做种儿出芽,至多也就能种十亩地左右,我 家的五亩收了麦子之后都种番薯,您家可有几十亩地呢,拿出几亩地来种番薯也不是什么难事,如今咱也不缺粮食吃,就算收成不好,损失的不过几亩地罢了,杜大 人既开口让您种了,即便收成不好,想来官府也会有补偿措施,若是收成好,富贵叔,您这脸上可就有光了。”

第37章

王富贵这个人其实相当聪明,一个大字不识的人能当上里长,自然有他独到的本事,凭着这份本事,才从一个穷的叮当响的人家,过成了村里的富户。

王兴娘说过,当初王富贵家穷的比她家还不如呢,再瞧人家如今,王兴娘说这话的时候并不嫉妒只是羡慕。

从根本上说,王兴娘是个本性善良的妇人,只不过因为太穷了,以前才会欺负婆婆跟二郎,如今她家三小子王兴不在家吃,少了一张嘴,一个月还能得一百文钱的进项,这大大缓解了王青山家的窘境,也就收敛了刻薄的性子。

一 开始母子俩还怕拿不到工钱,直到碧青按月结算了工钱之后,娘俩才真正松了口气,王兴儿也更卖力气。王青山两口子嘴里不说什么,可碧青家那五亩地,自从大郎 走了之后,就没除过一回草,两家的地挨着,王青山两口子除自己麦子地杂草的时候,总是顺便就把碧青家的也除了,知道碧青喜欢给猪仔喂青草,王兴儿的两个哥 哥,还会每天给家里送来一筐嫩嫩的青草。

作为回报,碧青隔三差五就让王兴捎回去些吃食,有时是酱头肉,有时是一碗扣肉,有时是几个咸鸭蛋,总之,只要家里做荤腥儿的菜,就会记得让王兴捎回去一份,碧青坚信,不管是邻居还是乡亲,有来有往的才能长久,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她婆婆说的好,一份厚道一份福。

进了四月,更是一天比着一天热,地里的麦穗已经长得沉甸甸,撸一把搓了外皮放在嘴里,有股子青甜的麦香,碧青很喜欢,而从麦粒的饱满程度看,今年她家这五亩的收成,应该不会差。

因为大郎立了军功,家里的农税徭役都免了,种多少收多少,都是自己的,这些粮食足够一家子吃一年的了。

如今碧青跟村子里的人一样,就盼着老天爷别下雨,等把地里的麦子收上来再下,碧青有时候觉得,人真是会被环境潜移默化,自己这样一个现代人,在这个朝代待了一年多,也渐渐融入其中,成了一个最普通的农妇。

不过,也只有她自己这么认为,在别人眼里,王大郎的小媳妇儿不仅是福星,还有大本事,坑边儿上那片种什么死什么的地,到了她手里就成了一片杨树林儿,天越热,杨树苗长得越快,短短两个多月已经长了一人高,翠绿的杨树叶从枝桠间伸展开,一阵风过来哗啦哗啦的响。

莲藕还没栽下,王兴每天的活计就是伺候这些杨树,照着碧青说的,修剪杂枝,避免它们长的乱七八糟,然后,隔一天给坑里的小鱼苗撒些鱼食。

鱼食是碧青做的,现代时,爷爷是个钓鱼爱好者,隔三差五就会全套装备的去野钓,至于那些养鱼池,爷爷是绝不去的,说那样就丧失了钓鱼的乐趣,与其去养鱼池,不如干脆去市场秤几斤得了,因此,鼓捣鱼食就成了碧青的活儿。

做鱼食在现代很简单,市场里各种原材料都是现成的,只要买回家,照着爷爷告诉她的法子做出来就成了,可这里不是现代,别的还好,钙粉就是个问题。

碧 青的解决法子是把家里啃过的骨头收起来,用水煮几遍,晒干,用石磨磨成粉,加上麦糠,棒子面,再加点儿碾碎的酵母粉,就是碧青新研究出的鱼食秘方,蒸熟了 搓成小粒儿晒干就成了,说是养鱼,其实也谈不上,就小五跟二郎抓回来的那两桶小鱼,还远远达不到养鱼的标准,只能说,把它们放到了自家的水坑里,时不时投 喂些食,然后,任他们自生自灭。

碧青最关心的不是坑里的鱼,而是莲藕,一进四月,碧青就把小五拿来的莲子剪开硬壳泡上了,整整两个大陶盆,应该够了。

碧青之前实验泡的那颗也出芽了,说明这些莲子可以做种子,大郎负责看着这两个陶盆里的莲子,每天太阳一出来,搬到院子晒一会儿,要特别注意防范院子里的鸭子,以免被它们当成零食吃了。

二 郎喜欢做这些事,并且,会记录经过,不知什么时候起,二郎从看书变成了记录,他记录的都是很平常的事儿,他会记录坑边儿上杨树的长势,什么时候抽新枝,什 么时候叶子更绿,什么时候修枝,一个月长多高,家里的鸡鸭也一样,下蛋的规律,每个月的长多重,碧青经常看见他抱着鸡鸭用秤称,圈里的小猪仔也一样,这些 看起来最平常的事儿,他干的乐此不疲。

现在又开始记录莲子,对于二郎这种认真钻研的精神,碧青持鼓励态度,她从来不觉得中科举才算有大出息,反而觉得,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是,最没用的存在,让天下士子都入了歧途,四书五经,翻来覆去的被解释诵读,为的不是谋生而是显贵。

一旦进了官场又开始勾心斗角,士子们的目的不是富民强国,而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念书念到这份上,谁能说是正途。

碧青倒是觉得,念书应该念些实际的东西,例如种地,养鱼,或者经商,这些被天下读书人摈弃的本事,才是真正的本事,同样是种地,盲目的种跟科学的种差距很大,最直接的区别就是收成。

今年碧青家的麦子是村子里长得最好的,别人家的麦苗还有些青黄不接的时候,碧青家的麦子已经一片欣欣向荣,比起旁边地里的麦苗硬是高出一截子,麦穗打的也比别家早,沉甸甸的穗子,几乎颗颗饱满。

王 富贵上个月看了各家的麦子就说,今年收成最好的就属碧青家的五亩地,做到这一点儿并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只要在挑选种子的时候多挑了几遍,选那些颗粒饱满 的种子,别人家把地里去年剩下的麦根儿烧成草木灰,平在地里就当基肥了,碧青家却把麦根清了出来,施了两便沤好的基肥。

因为碧青知道,草木灰虽然可做肥料,却也要看种什么,草木灰的化学成分是碱性,更适合像红薯这样的农作物,麦子就不大好了,至少,碧青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也在试验中得到了证实,自家麦子比别人家长得好,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 过,草木灰也有用,不是用来施肥,是用来消毒,家里养了鸡鸭,又养了猪仔,必须小心防疫,无论是猪瘟还是禽流感,说到底都是因为卫生条件不佳造成的,没有 消毒水就自己做,草木灰加水煮一个小时,就是最原始的消毒剂,猪圈,鸡窝,鸭舍每天都撒一遍,应该可以起到防疫作用。

莲子出芽了,长到两个叶子的时候,就可以种了,种藕的坑里,放到最浅的水面,把发芽的莲子埋在泥里,随着叶子的涨势渐渐加水,这样虽然麻烦却最稳妥。

天越来越热,坑里的莲叶也长得快了起来,短短的一个月,碧绿的莲叶便越水而出,亭亭如盖,翠绿的莲叶令村子里那些说闲话的都闭了嘴,开始眼热起来。

桃 花娘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些不得劲儿,这天夜吃饭的时候跟丈夫叨叨:“当初就不该听那个风水先生的话,什么凶地,你瞧大郎媳妇儿的莲花都种出来了,我可听人 说这荷花浑身都是宝,不说底下的莲藕,是有钱人桌上的吃食,就是莲叶都是好东西,熬了粥能当药呢,再瞧大郎媳妇儿种的那些杨树,昨儿我从那边儿过,刻意瞧 了瞧,跟道边儿的那些可不一样,虽说不高,却颗颗直顺,这么下去,没几年就能成材,咱家盖这房子的时候,从邻村买的房梁檩条,可使了不少钱,将来就那一片 杨树,大郎家就发财了。”

王富贵有些不耐,皱眉道:“你咋这么不厚道,大郎媳妇儿平常对你可不差,桃花跟老大成亲人家没少帮忙, 那块地在咱家手里搁了多少年都没用,风水先生说那是凶地,村子里的人都绕着走,周围的人家也都搬走了,白给都没人要,这会儿瞧见人大郎媳妇儿种活了树,又 种成了莲藕,你又瞧着眼热了,早干什么去了,就不想想,若不是大郎媳妇儿有福气有本事,那块地在咱家手里,能干啥。”

桃花娘见丈夫生气了忙道:“我就是说闲话,没别的意思。”

王 富贵道:“这样的闲话以后少说几句的好,咱跟大郎家走的近便,这话要是传到大郎媳妇儿耳朵里,伤情份,不看别的,就看人家当初送桃花出嫁那一档子事,就算 把坑边儿那块地送给人家都不亏,你倒算计这些。”说着撂下筷子,蹲在一边儿装了一袋子烟叶子,啪嗒啪嗒的抽了起来。

桃花娘再也不敢吱声了,忙收拾了碗筷,躲到二丫头屋里做活儿,虽说这些年孩子们大了,丈夫不打自己了,却也怕惹恼了男人,没头没脸的抽自己一顿,当着孩子们,自己这张老脸可保不住,心里万分后悔听了刘寡妇的闲话,那骚娘们就不是个好东西。

王 富贵没心思理会他婆娘的小心思,他想的也是大郎媳妇儿,却不是为了坑边儿那两亩地,这会儿从头想想,大郎媳妇来了王家,这才一年的光景儿,瞧王家的日子, 除了没盖新房,平常吃的比自己家都强,更难得还会做人,王青山家过去多刁的婆娘,如今跟换了瓤子似的,紧扒着大郎他娘,不然,他家王兴儿能得这么个好事 由,就算在冀州府的饭馆子里当伙计,一个月也给不了一百文啊。

说种树,现在那一片小树苗儿眼瞅就成了林子,说种莲藕,如今坑塘里长满了荷叶,这说明啥,说明大郎媳妇儿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念过书的人见识就是不一样,自己听她的准没错。

本来王富贵还有些犹豫,毕竟五亩地都种上番薯若是没收成,可是个不小的损失,如今这么一想就得种,跟着大郎媳妇儿一准儿没错。

碧 青没心思管王富贵两口子怎么想,她现在正琢摸着怎么防备王大郎这头蛮牛呢,低头瞅瞅自己,女孩儿的身体长得真快,之前一副发育不良的平板身材,一来大姨 妈,几个月的功夫,就变得不一样了,仿佛平常吃的饭都补在了两个地方,一个胸一个屁,股,尤其脱了夹袄,换上单衣,就更显了,碧青看着自己越发鼓囊的胸, 开始发愁,那头蛮牛会放过自己嘴边的肉吗,碧青越想越愁的慌。

除了这个,还有沈家村爹娘哪儿,也实在让人惦记,秀娘上个月又病了,这时候不好让小五再往深州跑,这种事又不能托付别人,不通音信儿,心里就没底,虽说年前送了粮食跟钱过去,心里也着实放不下。

她爹病怎么样了?娘呢?弟妹可还好?模糊听见人说,从今年开春,深州那边儿一滴雨都没下,碧青怀疑家里那眼井也该枯了,想起沈家村周围赤地千里的样子,碧青就从心里发冷,那就是个死地,在哪儿除了等死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大概日有所思,这天夜里,碧青做梦了,梦里回到了沈家村,她手里提着那个露底的篮子,有气无力的往家走,在村口的歪脖子树下,站了好大一会儿,望着不远处死寂的村落,心里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忽然看见了她娘,因为消瘦,两只眼睛尤其大,可娘的眼睛里却没有丝毫生机,娘那么绝望的望着她有气无力的说:“青儿别怨娘,别怨娘,娘也是没法儿了,你出去没准能活命,在家只有死路一条…”

娘…

“碧青,碧青,醒醒,醒醒…”何氏让碧青一声娘给叫醒了,忙坐起来点了灯,见碧青满头大汗,嘴里喃喃的喊着娘,心里一阵难过,这孩子是想她娘了啊,说到底才十三的丫头。

何 氏推醒了碧青,碧青睁开眼,半天才缓过神儿来,见婆婆慈爱的望着自己,眼里满满都是心疼,伸手抱着她温声道:“想你娘了啊,本来娘还说先瞒着你,如今你这 般,娘就不瞒了,大郎走的时候,我嘱咐他了,让他这次回来,拐个弯去深州把你爹娘弟妹都接过来,深州那边儿不是活人的地儿,咱冀州还成,咱家的地虽说不 多,一年两季的粮食也够吃的,一家人守在一起过日子,彼此也有个照应。”

碧青愣了,虽说知道婆婆心善,自己要接娘家人来,不见得会反对,但也没想到会主动叫大郎去,这份开明,令碧青百感交集,从炕上下地,扑通跪在地上:“碧青替爹娘弟妹谢婆婆的活命之恩。”说着就要磕头。

何 氏忙扶起她道:“一家人这么着就外道了,快别哭了,娘算着,这一两日你爹娘就来了,咱们旁边儿那个旧院子是王富贵家的老宅儿,他爹娘没了之后就一直空着, 我跟桃花娘说好了,等你爹娘来了,先住那院里,离得近得照应,明儿咱们婆媳俩先过去收拾收拾,好歹的先住下,等以后盖了新房子再挪也不晚。”

碧青抹着眼泪点头,吸了吸鼻子道:“娘,等今年坑塘里的藕买了,明年咱家就盖新房子,比着富贵叔家的院子盖,不用土坯,都用青砖,顶上也不盖蓬草,用结实的瓦,省的漏雨,一溜盖五间,院子两边儿也盖上,多少人都住的开。”

何氏点头:“娘都听你的,你说怎么盖就怎么盖。”

第38章

刘氏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能见到姑爷,事实上,碧青能叫人送粮食跟钱回来,都是她没想过的事儿。说是嫁,其实就是卖了,一口袋黍米就把自己的亲闺女 卖了,刘氏虽是个没什么见识的妇道人家,可也知道碧青出去,即便能得一条命,也不会太好过,用一口袋黍米跑到闹了两年灾荒的深州来换媳妇儿,能是什么好人 家。

即便上回那个叫小五的,一个劲儿说大丫头过得好,刘氏也不信,而且,自从小五走了,刘氏就开始担心。

闺女嫁了就是人家的,娘家就算饿死,也只能眼看着,私自周济娘家让婆家打死都活该,更何况这么多粮食,还有银子,银子啊,刘氏活到如今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天老爷,这要是让碧青婆家知道,还得了啊。

心里害怕,除了那些粮食,银子一点儿都没敢动,预备着碧青婆婆家要是找来,就还回去,只求他们别怪大丫头才好,为此,刘氏不知念了多少句佛。

可惜念再多也没用,满天神佛从来也不会眷顾她们这样的穷人,看到王大娘领着个黑脸大汉进来,说这是碧青的女婿,刘氏就觉眼前一黑,身子晃了几晃,险些栽地上。

大郎吓了一跳,忙伸手去扶,这可是自己的丈母娘,自己这刚来头还没磕呢,要是把丈母娘吓晕了,回去让小媳妇儿知道,哪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小媳妇儿那张香喷喷的小嘴,自己可想了好几个月了。

大郎如今算是明白了,别看小媳妇儿年纪小,脾气可一点儿都不小,真要是得罪了她,没自己什么好儿。

小媳妇儿不能得罪,丈母娘更不能了,可他的手还没碰到刘氏呢,刘氏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姑爷,姑爷,不是大丫头的错,不是她的错,她是怕我跟小兰,小海饿死,才大着胆子周济娘家,这可不是大丫头的错啊,银子,对银子…”

说着爬起来跑进屋,不一会儿把小五撂下的那些银子拿出来,哆哆嗦嗦的递了过去:“粮食都吃了,银子还有,姑爷拿回去,求姑爷别难为大丫,她都是受了我们的牵累。”

大郎这会儿才明白过来,见旁边带自己进来的妇人脸色也变了,忙道:“俺是您老的姑爷大郎,您跟俺亲娘一样,娘跪儿子,俺要折寿的。”搀着已经傻了的刘氏起来。

刘氏仍是有些呆呆的望着眼前的汉子,大郎这些话听是听见了,可就是不信,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呢。

还是旁边的王大娘,率先清醒过来,忙道:“瞧碧青娘这是欢喜傻了,都不知道招呼姑爷进屋,姑爷是座上客,可不能怠慢。”

一句话,刘氏回过神来,忙搓了搓手,有些无措的道:“那,快,快屋里坐,屋里坐,小海给你姐夫倒水,这时候来指定没吃饭呢,小兰快去烧火,娘给你姐夫做饭。”

说话儿把大郎让到了屋里,怕丈夫的病姑爷嫌弃,没敢让到里屋,就在外间屋,拽了条破烂的板凳,大郎却没坐:“来的时候俺娘特意嘱咐了,叫俺先给丈人丈母娘磕头。”

刘氏还要说什么,一边儿的王大娘道:“姑爷说的是,你跟大兄弟是长辈儿,该受这个礼。”这才进了里屋。

自从家里有了粮食,沈四平的病算是好了些,却因不舍得花钱吃药,仍不见大好,大多时候还是得在炕上躺着,心里知道自己婆娘担心大丫,他自己也担心,这一听外头来了人,也是心惊肉跳,怕是大丫的婆家找了来,毕竟这么周济娘家,让婆家打死都不屈。

刚要挣扎着下地,大郎已经进来了,一进来就先喊了声爹,把沈四平也喊傻了,王大娘道:“瞧你们公母俩可真是的,姑爷都上门了,一个比着一个犯傻,得了,快受姑爷的头吧。”说着把刘氏按在炕上坐了。

大郎正儿八经的跪下,磕了个头:“大郎来的晚,爹娘受苦了。”一句话刘氏的眼泪唰就下来了,知道这不是哭的时候,让着大郎在炕头坐下,出去做饭。

家里实在没什么吃食,连着两年灾荒,不是碧青叫人送了粮食来,不止自己一家四口,连王大娘一家子也活不成,如今两家就指着碧青送的那些粮食糊口呢。

碧青送来的那个番薯,没敢种,一个是井里的水越发少,人吃都快不够了,哪有浇地的,再一个,也怕真种出来要招祸,虽说村子里就剩下他们两户,也难保没有别的灾民过来。

能来这儿,都是饿急了眼的,要是看见院子里有青儿,不定起什么歹心呢,这人饿极了什么事儿干不出来,就碧青送来的粮食都是藏在地窖里,吃一点儿拿一点儿,不敢大鸣大放的摆在屋里。

两家人是饿惯了的,有口吃的就成,谁还挑拣,可如今姑爷来了,横是不能拿黍米粥招待,正为难呢,王大娘提了篮子过来道:“这是昨儿老大跑了几十里,找来的野菜,剁了蒸包子吧,好歹像顿正经饭。”

刘氏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本来刘氏还有些窘迫,怕大郎吃不惯这样的包子,连点儿油水没有,就抓了把盐,能有什么滋味儿,谁知大郎却吃得异常香甜,一锅蒸了二十个大包子,大郎给了眼巴巴盯着包子的小姨子小舅子一人俩包子,剩下的自己吃了十个。

其实,大郎如今的嘴也给小媳妇儿养刁了,吃惯了小媳妇儿做的饭,军营里的大锅饭都快咽不下去了,可这是丈母娘亲手蒸的包子,自己要是不吃,丈母娘指定以为自己嫌弃呢。

不过,他媳妇家是真穷啊,怪不得他娘让自己来接丈人一家去冀州呢,深州就不是活人的地儿,赤地千里都是黄土,连着三年一滴雨都不下,虽说深州本来就雨水少,可像这么连着不下雨,叫老百姓怎么活啊。

小媳妇儿这家里什么都没了,丈母爹病的坐着都费劲,丈母娘瘦的都没了人形,再瞧自己的小姨子小舅子,街上要饭的小花子都比他们穿的齐整,这样儿的日子还过什么啊。

想着,把碗一放道:“娘收拾东西跟俺回冀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