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仔细挑了麦种,肥水跟上,到了麦收的时候,站在地头一望,垂坠的麦穗仿佛金色麦浪,一阵风吹过去,美不胜收。麦粒脱了晒干,放起来,等到吃的时候,拿石磨,磨成细细的面粉,擀面条,蒸包子,烙大饼,包饺子,那股浓浓的麦香,令人回味无穷。

可惜雁门种地的人不多,更别提小麦了,白面也不是没有,都是陈的,远不如自家收的好吃。不过,出门在外的也别挑了,总好过没有。

燕子对做饭很有兴趣,尤其看着那些白面在碧青手里迅速揉成了一团,从刚才就跃跃欲试。

碧青见她那样儿,给她另外拿了个空盆,舀了半盆面,让她和,小丫头很聪明,记着碧青和面的步骤,不一会儿就把面和好了,抬头看着碧青,眨着两只大眼睛,小脸上满是渴看着碧青。

碧青笑了:“我们燕子真聪明。”小丫头立马高兴起来,拽着东篱先生的手:“外公,外公,您听见没,青姐姐夸燕子了。”

东篱先生笑着点点头:“不能叫姐姐,该叫姑姑才是。”

碧青一愣:“您老这是从哪儿论的啊?”

东篱先生道:“从你师傅哪儿论的,你师傅跟老夫平辈相交,你是他的弟子,燕子是老夫的孙女,自然比你矮一辈儿,你不想让燕子叫你姑姑也成,那你就认了燕子当你女儿,如何?”

碧青愕然,这如何使得,过了年自己也才十七,燕子可都快十岁了,自己哪能当她的娘,岂不荒唐。

东篱先生拍了拍燕子的头:“去里屋瞧瞧弟弟可醒了,没醒你看着弟弟,醒了,你就陪弟弟说说话儿。”

燕子很喜欢碧青的儿子,如今小家伙不会说话,但是会咿咿呀呀的发声,更会笑,笑起来很好听,哭起来的声儿也大,小家伙一哭,旁边院子里的匠人们都能听见。

虽说生在北胡的营地里,小家伙的身子却异常壮实,碧青觉得,这完全遗传了他爹,简直就是一头小蛮牛,而且,长得也颇像大郎,才刚满月没多久,就能看出浓眉大眼,颇有乃父之风。

小家伙咿咿呀呀的语言,也只有小燕子会认真的回应,小家伙也格外喜欢燕子,只要一见燕子,哪怕上一秒还在大哭,也会停下,咿咿呀呀的跟燕子打个招呼。江婆婆总说小家伙跟燕子投缘,却也没想到,有一天会真成了姐弟。

等 燕子进了里屋,东篱先生才道:“燕子娘没了,虽说有我这个外公,到底不如亲娘,更何况,燕子也不小了,回京之后,老夫仍会住在太学,燕子跟我去不妥当,照 理说,她应该在赵家,赵家便比不得崔家,也是京里的世家大族,丫头,想必你也知道,世族内是什么样儿,燕子虽是我的孙女,到底有胡人血脉,又在胡地长大, 性子天真,不知人情世故,进了赵家恐会受委屈,老夫已对不住她娘了,不能再对不住她,老夫这两天思来想去,还是你最妥当,让她在武陵源跟着你,老夫才能放 心,昨儿你护着她的时候,老夫就想好了,让她认你当娘,干娘也好,义母也罢,丫头,帮老夫护着她长大,这孩子已经吃了太多的苦。”

话说到这份上了,碧青哪能拒绝,再说,她也实在喜欢燕子,虽说十七的自己,有个九岁的女儿有些奇怪,但奇怪就奇怪吧,多个女儿总是好的,遂点点头,却也笑道:“先生不怕我把燕子教坏了吗?”

东篱先生哈哈大笑:“若能教的燕子跟你这丫头一般,老夫求之不得。”

两人正说着,忽见燕子不知什么时候站在门边儿上,两只大眼满是惊喜的望着碧青。

东篱先生招招手:“愣着干什么,还不叫娘。”

燕子冲了过来,一下扑进碧青怀里哽咽的叫了声娘,东篱先生说的是,燕子娘没了,虽说有外公,可小丫头对未来的生活仍有些害怕,毕竟京城不是她所熟悉的胡地,除了外公,她也不认识别人。

碧青就不一样了,小孩子很聪明,天生就知道谁对她好,娘没了,燕子下意识依靠碧青,燕子心里明白碧青跟她娘一样会护着她,有时看着小家伙,燕子也会想,要是青姐姐是自己的娘该多好,那样自己就有两个娘了,却没想到这个偷偷许下的愿望竟然成了真,怎么能不欢喜。

碧青摸了摸她的头发:“以后就跟着娘过日子,娘保证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回头你外公见了都认不出,好了,今儿是小年呢,时候不早了,咱们得赶紧包饺子,一会儿你爹回来,一准儿嚷嚷着闹饿。”燕子点点头。

正说着,忽的门从外头推开了,一阵北风夹着雪粒子跟着大郎飘了进来,人刚进来就嚷嚷:“媳妇儿,儿子,可把俺想坏了。”

一屋子人呢,碧青忍不住有些脸红,白了他一眼:“胡说什么呢,还不见过先生。”

大郎倒也听话,掸了掸身上的雪,规规矩矩鞠躬:“大郎给先生见礼。”

东篱先生摆摆手:“不必如此多礼了,你不嫌老夫来你家蹭饭就成。”大郎不善言辞,只呵呵傻笑了两声,一头钻屋里看儿子去了。

头一回当爹,又是这么些日子不见,大郎稀罕不够,看着儿子不解恨,忍不住上手摸了摸儿子睡的红红的小脸蛋。

想大郎天天在大营里练兵,不是拉弓射箭,就是抡大刀,手上都是厚厚的茧子,那指头跟小锉刀似的,小孩子的嫩肉皮哪受得了,一感觉疼,眼睛都没睁开呢,哇一嗓子就哭了起来。

碧青急忙撂下手里的面团进屋,见蛮牛手足无措的立在炕边儿上,手伸过去想抱儿子,又不敢,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儿子干着急。

碧青笑的不行,伸手把儿子抱起来,先打开儿子的襁褓换了尿布,坐在炕沿儿上,解自己胸前的衣裳,饭碗塞进小家伙嘴里,小家伙立刻就不哭了,却仍闭着眼大口大口的吸着奶水,时不时还委屈的抽搭一下,可怜非常。

大郎一开始还挺愧疚,后来,目光就从儿子转到了小媳妇儿身上。生了孩子的小媳妇儿更好看了,一个月子养下来,皮肤雪白透亮,仿佛都能掐出水来,那脸,那胸,那奶,子,还有那隐在棉袄下细软的腰肢,那两条白皙纤长的腿,紧紧绕在自己腰间…

正想着,忽觉鼻间一阵热烫,抬手摸了摸,竟是鼻血,碧青忍不住低笑了一声,从炕上翻出帕子甩给他,小声道:“没出息的样儿,看见啥了就值当流鼻血,快擦擦,外头可一屋子人呢,要是瞧见了,看你丢不丢人。”

大郎摸了摸鼻子,凑过去:“媳妇儿今儿晚上…”

碧青白了他一眼:“甭想好事儿,今儿晚上我跟燕子睡,如今大战在即,小年能放你回来过个节,已是太子殿下的恩典了,若留宿却不妥当。”

大郎不怎么乐意:“可是媳妇儿,俺想你了。”

碧青见他那样儿,手指戳了他的脑门一下:“这么几天就不能忍了,前头大半年怎么过来的。”

大郎:“那不是没见着媳妇儿吗,这见着了,不让俺吃,哪受得了,媳妇儿,要不你先让俺亲一口解解馋,俺这些日子都快想死了。”说着大嘴就往前凑,忽听外头有人进来,接着就是参见太子的声音。

碧青忙推开大郎:“还闹,太子殿下来了,还不出去接驾。”

见儿子吃饱了,碧青整理好了衣裳,两口子抱着儿子出去了,跟众人跪下参见太子爷。

慕容湛抬抬手:“本宫不过随便走走,不必多礼。”目光落在碧青怀里,忽的伸出手:“本宫抱抱。”说着去接碧青怀里的孩子。

碧 青不好不给,只能把孩子交到太子怀里,小家伙睡饱吃足,又换了尿布,这会儿浑身清爽,正是最精神的时候,天天人来人往的,也不大认生,大概觉得慕容湛脸 生,两只眼睛瞪得圆滚滚的望着慕容湛,忽咧开嘴呵呵笑了起来,这一笑,慕容湛不禁有些意兴索然,真是父子,这么大点儿就能看出跟他爹一个样儿。

把孩子交还给碧青,看了苏全一眼,苏全会意,把特意准备的礼递了过来:“王校尉,这是太子殿下给哥儿的满月礼。”碧青跟大郎只能又跪下谢恩。

太子给的是一个赤金的长命锁,估摸是宫里内造的,格外精致,纹路也大气,这远在雁门也不知他从哪儿弄来的。

慕容湛来了,大家都不免有些拘束,碧青盼着这位大爷赶紧走呢,不想慕容湛四下看了看:“这是包饺子呢,倒是新鲜,本宫也来帮忙如何?”

谁还敢说不行啊,只能腾出位置来给慕容湛,开始包饺子,慕容湛还算不太笨,经过前几个四不像的饺子之后,终于包了个完整像样儿的, 顿时大喜,指着自己包的饺子问碧青:“本宫包的如何?”

碧青真想说,难看极了,可见慕容湛难得的好心情,只得违心的说了句:“太子殿下包的好。”受到鼓舞的太子殿下兴致高昂的包了很多,碧青看了看那些乱七八糟的饺子,决定一会儿单独煮上一锅,估摸十有八,九都得成片汤。

人多,自然包的就快,别管像不像样儿,到晌午的时候,包了满满十几个盖板饺子,大锅里舀了水,燕子跟江婆婆负责煮饺子。

太子左右看了看,没见着自己送来的两个奶妈子,不禁问了句:“那两个奶妈子呢,怎么不见?莫非使着不顺手?”

碧青眉眼低垂:“民妇乃乡野里妇人,耕田劳作是本份,奶个孩子自己来就成了,正巧旁边的匠人多,少个做饭的,我就私自做主,叫那两人去旁边院里帮忙去了。”

太子目光闪了闪,点点头:“如此也好。”

饺子煮好了,怀里的小家伙也睡了,碧青把孩子放到里屋,叫燕子看着,自己出去,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配上白嫩嫩的饺子,勉强也算过得去。

慕容湛来了,怎么也不能光吃饺子,加上今儿是小年也该应应景,从家里带来的酒还剩下两坛子,叫陆超搬进来。

太子殿下居中而坐,众人站在一边儿不敢落座,直到慕容湛摆摆手:“ 今儿不论身份,只当是一家子过节了,大家伙坐吧。”众人这才坐了。东篱先生左首相陪,大郎是主人坐在了右首,对面是陆明钧父子。

有苏全在一边儿伺候,也用不着江婆婆,江婆婆跟碧青娘仨在里屋,吃完了饺子,竖起耳朵听外头说话儿,有太子殿下这尊大佛,估摸外头几个人都没什么胃口,可惜了这么香的饺子。

大概慕容湛也知道,自己败了大家的兴致,吃了饺子就带着苏全走了,大家伙这才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饺子,今年的小年也就过去了。落晚,大郎依依不舍的回了大营,先生留了下来,跟碧青烹茶讲古,老晚才兴尽睡下。

入夜雪停了,却刮起了北风,这里没有炭烧,只能烧柴火,柴火烧不了一宿,江婆婆怕晚上冷着碧青娘几个,一宿起来烧了三回炕。

转过天一早,碧青喂饱了小家伙,就把儿子放到江婆婆怀里,压着她躺在炕上补觉,自己跟着陆明钧父子去看做出来的床,弩。

床,弩是碧青根据连,弩,加上前世的记忆画出来的,说是床,弩其实算车,弩,就是把几张弩,弓安装在床架子上,用绞盘为动力,用的时候,绞动后头的轮轴发射弩,箭,因为绞盘轮轴的力量,射程比手,弩连弩更远,可多张弓同时发箭。

陆明钧叫了几个力大的工匠,同时绞动轮轴,只听嗖嗖嗖数声,十几张弩,箭飞射出去,齐齐射在前方立在墙上的铁板上,竟穿透铁板,钉在了上头。

床,弩是今儿才刚制作出来的,陆明钧跟那些工匠也不知道到底如何,见到这种威力,都楞在了当场。

陆明钧喃喃的道:“竟如此厉害…”

碧青实在没看出厉害在哪儿,见过现代的核武器之后,这些在碧青看来,简直跟小孩子的玩具差不多。

只不过,如今是冷兵器时代,火器还没有发明出来,正因如此,善骑射的胡人才敢如此嚣张,假如有大炮,胡人再善骑射,几门大炮一摆,对着胡营一通乱轰,胡人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必败无疑。

如今有了这个,胡人也再无胜算,即便他们造出了手,弩,跟床,弩比起来,手,弩实在不够看,地上这架床,弩,就是现在这个时期战争的绝对王者。

陆明钧回过神来:“有床,弩,我大齐这一仗必胜,此弩威力惊人,射程又远,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可,简直就是决胜的法宝。”

碧青:“虽威力惊人,精准度却不佳,用于齐射之时,方能发挥其最大的功用,若近距离进攻,还是咱们精,钢,手,弩,更有用些,你把这些话跟太子殿下说清楚,殿下深谙兵法,自然知道用在何处。”

说着,抬头往南边望了望低声道:“但愿这仗早些打完,咱们也能早一天回家,来的时候,刚过了重阳,这一晃可都快过年了,也不知道家里怎么着了?”自己的信也该到家了吧。

马车在家门前停下,小五跳下车,手里攥着信就往里跑,一边儿跑一边儿嚷嚷:“姑娘来信了,姑娘来信了…”

一句话,家里顿时热闹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家子老少,都挤在何氏的屋子里,眼巴巴盯着二郎,盼着他快说说信里写的什么。

碧青走的匆忙,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碧兰跟小海,到底年纪还小,婆婆跟爹娘三位老人又上了年纪,师傅就更不用说了,没个人盯着怎么行,好在二郎一听大哥失踪,就从太学请了假,正好在家里盯着,碧青也能放心一些。

何氏等了会儿,不见二郎说话,急的直捶炕:“还不赶紧着说你嫂子心里写了啥,你嫂子咋样了?孩子咋样了?莫非要急死娘不成。”

二郎这才抬起头来:“嫂子很好,俺侄儿也好,嫂子是月子里写的信儿,说俺大哥立了大功,说雁门比咱们这儿冷,入冬下好几场大雪,房檐前的冰溜子都冻的结实的不行,陆超掰下来一块,在嘴里含了半天都没化,气急了一咬,差点儿把牙蹦了。”

几 句话说的屋里轻松了起来,武陵先生捋着胡子点头:“胡地苦寒,雁门自然比冀州冷的多,雪也下的大,那些年,老夫去雁门游历,赶上场大雪,那雪片子跟鹅毛一 般,落下来,不一会儿就是厚厚的一层,下一宿,早上起来,大门都被雪拥住了,得从外头把积雪清了,才能出门。 因此,胡人最怕过冬,一场大雪过来,不定就会冻死多少牲口骡马,胡人放牧为生,牲口没了,就像咱们农人没了收成,来年可就不知道怎么过了。”

小五道:“这么说,那些胡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呢。”

何氏点头:“可是,要是吃饱喝足,有好日子,谁巴巴打仗啊,胡人也是人,也得吃饭穿衣裳不是。”

碧兰道:“再穷也不能掠夺咱大齐的百姓啊,胡人是人,咱大齐的难道不是,反正,不管什么理由,抢咱的东西就是胡人不对。”

却听刘盛道:“胡人是游牧民族,常年逐水草而居,性情彪悍,即便如此,也并非不可教化,若能让胡人知道咱们大齐的礼,义,仁,智,信,明白道理,再通商贸,让胡人有衣穿,有饭吃,想来胡地不打自平。”

武陵先生挑挑眉,不禁重新打量刘盛,此人是杜子峰举荐给碧青丫头的,自来了武陵源,一直默默做事,教孩子们念书,有时会帮着写个告示什么的,自己一向没注意过他,却不想,此人竟有如此见识。

当初碧青丫头跟自己提过北胡的事儿,一开始自己觉得荒唐,过后仔细想了很久,却发现,碧青丫头的主意,或许才是真正平复北境的方法。

胡 人是打不服的,更打不绝,就像南蛮,即便打怕了,大齐军队一撤,照样出来杀烧抢掠,孙子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就是说,攻心 为上。就像碧青丫头说的,先打服了,再施以恩德,用大齐的礼义仁智信,教化胡人,开放两国边境,商人可自如贸易,用大齐的布帛,丝绸,茶叶,粮食去换胡人 的牛羊,牲口,皮毛,药材,长此以往,胡人过上安定的日子,哪还有心思掀起战端,到那时,北境岂能不安。

或许,等雁门一战之后,自己上书万岁,保举刘盛出使胡地,落第如何,只要能让大齐北境得安,就是栋梁之才,只不过,前提是这一仗得大胜,用丫头的话说,打服了,胡人才会老实的坐下来,让大齐施恩,那丫头的话虽糙,理儿却真不糙。

想到此,又不禁有些担忧,崔家跟赫连一族内斗已久,但愿这次两家会以大局为重,先把这仗打赢了再说,但武陵先生心里,又十分清楚,以崔家家主的性子,大概不会放过这一次的天赐良机。

但是,这一切还要看太子殿下的选择,崔家算太子这边儿的,崔家一旦倒了,对太子并无太大好处,尤其还有个淑妃所出二皇子虎视眈眈,若赫连一族独大,太子的处境恐怕不妙。

太子稍一犹豫,恐雁门这一仗就难说了,想着,不禁叹了口气,自己的处境何尝不是如此呢,但大义当前,为了大齐,太子殿下也应知道怎么选择,更何况,赵东篱如今正在雁门,有他在,太子不至于犯糊涂。

而此时,太子正怒不可遏,虽之前也怀疑是崔家的事儿,可事儿真查出来,还是让自己难以接受,崔家再混账,也该知道崔氏一族的显贵是从何而来,崔庆元兄弟做出如此通敌叛国之事,置大齐与何处,简直混账之极。

崔家早晚会倒,可此时却并非最佳时机,有赫连一族支持,二弟跃跃欲试,其心可知,虽自己是东宫太子,大齐储君,却也不知父皇心中到底想的什么,若父皇属意二弟,自己这个大齐储君就是个笑话。而把这些罪证交给自己的赫连威,更是其心可诛,。

慕容湛脸上的狠厉一闪而没:“苏全,请老师过来大帐。”

东篱先生进来的时候,慕容湛还在来回走动,先生挑挑眉,太子的性情极为内敛,喜怒轻易不行于色,更不要说,这般明显的焦躁,自己教了他这么多年,也是头一回见。

见过礼,慕容湛也不隐瞒,把赫连威送了崔庆元崔庆平罪证的事儿和盘托出,然后望着东篱先生:“老师,弟子何如?”

慕 容湛轻易不自称弟子,若称弟子就是极度迷茫之时了,东篱先生想了想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天小年儿的时候,老夫跟碧青丫头烹茶对坐,纵论古今,说起 唐太宗之事,碧青丫头跟老夫说,唐归高宗,恐不是太宗本意,玄武门之变,太宗夺得江山,却始终耿耿于怀,试想若李承乾不起多嫡逼宫之念,或许大唐江山也不 会落于高宗之手了,丫头言辞大胆荒唐,殿下听了一笑即可。”

慕容湛顿如醍醐灌顶,站起躬身一礼:“弟子谢老师教导,却,事到如今,学生该如何破局?”

东篱先生避开慕容湛的礼:“莫非殿下忘了此次雁门之行的目的?”

慕容湛多聪明,立时就明白了,赫连威既把崔庆元兄弟的罪证给自己送来,自己何不将计就计,崔家若是大齐的害群之马,他赫连一族也脱不开城狐社鼠之流,自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正可借机除此二害…

第77章

贺鲁下令,右闲王贺若亲自督建,北胡的工匠日以继夜的赶工,终于在一个月后,制造出五百张手,弩。只可惜刚度不够,以至于没有大齐弩,箭的穿透力,比之弓箭却强太多了。

手,弩制造完毕,正是二月初一,贺鲁集结麾下四万胡兵铁骑,兵发雁门,两方大军对峙在雁门城下,战事一触即发。

慕容湛曾建议碧青退到太原府,碧青明白慕容湛的意思,他是怕雁门万一有失,胡军若破城,说不定会屠戮大齐百姓,乱军之中,自己母子恐难保性命。

但碧青不会走,大郎在呢,她们娘俩哪儿都不去,就在这儿守着蛮牛,更何况,她不觉得大齐会输,十万大军对四万胡兵,又占据地势之利,便没有床,弩连,弩,精,钢,手,弩这些威力惊人的武器,也不应该败。

再说,若这一仗大齐败了,自己便躲去太原府有什么用,胡兵既冲破雁门关,自然会乘胜追击,太原府又怎能保得住,所以,这一战没有退路。

碧青相信,只要赫连威放弃内斗,全力一战,大齐必胜,但仍有些说不出的担心,担心战场上刀剑无眼,伤了大郎。

东篱先生的棋子落下半天,不见碧青动,抬头看了看她,不禁道:“怎么?担心你家大郎?”

碧青丢开棋子点点头:“性命攸关,丫头怎能不担心。”

东 篱先生道:“放心吧,有那二十架床,弩,你还担心什么,胡人再善骑射,面对如此威力的床,弩,也无用武之地,再说,赫连威跟随其父征战多年,既有实战经 验,又熟读兵法,贺鲁虽是当世枭雄,赫连威却也不白给,两人算棋逢对手,而北胡可没有咱们这样的床,弩,连,弩。”

碧青:“赫连威全力一战,大齐必胜,只怕他有别的心思,就麻烦了。”

东篱先生挑挑眉:“何以见得?”

碧 青看着先生:“您老就别哄我了,我不信您老不知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北征军还没出京城,辎重粮草已快到太原府了,在雁门建了那么多储粮仓,就是为了大 军的口粮,可大军才在雁门待了多少日子,赫连威就急信催粮,理由竟是胡人的探子进城,烧了一半储粮仓,赫连威长年带兵,怎会不知粮草乃大军命脉,故此,胡 人若能轻易潜入城中烧粮,只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赫连威故意为之,其目的不言而喻了。若不想趁机对付崔家,何必费这些心机。”

东篱先生道:“即便如此,太子如今在大营监军,赫连威怎敢胡为?”

“先 生您这是逗我呢,大齐的兵大多是跟着赫连父子东征西杀的老兵,太子殿下再尊贵,在这些兵眼里,恐怕也及不上赫连两个字,赫连威是主帅,主帅的心就是军心, 两军对阵,战的就是一个军心,若主帅心存私心,军心必会溃散,即便有强劲的弓,弩,面对如狼似虎的胡兵,胜负却也难说。更何况,赫连家是站在二皇子一头的 吧。”

东篱先生盯着她看了良久道:“,怪不得你师傅总说,你这丫头心有七窍,聪明处常人难及,果真如此,你虽在武陵源种桃树做买卖,可朝堂内世族间的争斗,竟也看的如此清楚明白,着实难得。”

碧青道:“您老就别夸我了,我这是旁观者清罢了。”

东篱先生忽想起什么:“小年那天,你跟老夫说起唐太宗之事,莫非真是临时起意?”

东篱先生实在有些怀疑,这丫头太精了,不定是看透了太子有迷茫之心,才拐个弯子,通过自己点醒殿下,以免一念之差铸成大错。

碧青才不会承认呢,再说,这跟跟聪不聪明没半毛钱关系,稍微有点儿脑子的都能看出来,手,弩制造图失窃,范春不顾全族老少的性命,当场撞死,这背后肯定是崔家,北征军中两个崔家子弟,崔庆元,崔庆平,不是他们还能是谁。

碧青真心觉着,崔家家主老糊涂,即便心急想打压赫连一族,可派了这么两个废物点心,着实是最大的失误。

碧青听燕子说起过,崔庆元被大郎打了二十军棍的事儿,估摸是怀恨在心,一气之下才做出这等通敌叛国之行,而赫连威伺机而动,一定早盯着这俩人了,一旦这两人有所行动,必然会给赫连威捏住罪证,呈送太子殿下。

这招儿忒损,明知道崔家是跟太子殿下站在一溜的,把罪证交给慕容湛,慕容湛若是包庇,赫连威拿住把柄,一本奏上去,慕容湛这个储君的位子,保不保得住都两说。

若慕容湛大义灭亲,那崔家就完了,没有崔家这个碍眼的对头,大军回朝之日,就是他赫连一族显赫之时,而没了崔家助力的太子,实不足虑。

所以,这罪证往太子殿下跟前一送,慕容湛就算陷入了两难之地,想反败为胜,殊为不易,除非他能拿到赫连威纵容胡人烧毁粮草的证据,将计就计。

想到此,却见东篱先生老神在在,丝毫不见忧虑,猛然清醒过来:“莫非太子殿下早就拿到了…”碧青没说完,东篱先生道:“不可说,不可说。”

碧青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怪不得东篱先生这么悠闲呢,原来早就胸有成竹了,不过慕容湛这招将计就计更狠,一下除了两家世族,估摸大军一回京,就会掀起腥风血雨,自己是不是给二郎写封信,凤林那小子要是也跟着崔家丢了命,实在可怜。

眼望着崔家就要完了,赫连威精神大振,只要这一仗赢了,以后,大齐第一世族就是他赫连家了,想着,瞄了太子一眼,目光沉了沉,暗道,崔家一完,太子是不是也该换人了。

太子的确够狠,为了自保,竟把崔庆元崔青平关押了起来,其罪证连夜送回京城,可惜就不想想,没了崔家,他这个太子还能依仗谁。

赫连威毕竟是武将,比不得慕容湛的城府,一得意难免露出痕迹来,微微躬身道:“战场上刀剑无眼,还请太子殿下退回雁门城暂避,待待末将破了胡军,俘虏了北胡大王贺鲁,请太子殿下亲自审问。”

慕容湛目光一闪,心里虽恼,脸上却并未露出分毫,笑了一声道:“那本宫就先回城中,等着将军大胜,再满斟美酒为将军贺。”

赫连威躬身:“末将先谢过太子殿下。”一甩斗篷走了。

苏全道:“怎敢如此放肆,上下尊卑都忘了不成。”

慕容湛摆摆手:“强弩之末,你去瞧瞧,王校尉可预备好了?如今可出不得丝毫差错。”

苏全道:“太子殿下放心,刚奴才就去瞧过了,床弩,连弩都搬到了城门楼子上,只等王校尉令旗一挥,便万箭齐发,管保胡人一个都跑不了,赫连威忌讳沈姑娘是武陵先生的弟子,刻意打压王校尉,才让他在雁门城内护卫殿下,却怎知,真正的厉害弩,箭就在城里呢。”

慕容湛抬头看了看前方,雪地里,一眼望不到边的旗帜,分属大齐跟北胡,壁垒分明。忽听喊杀声响起,不过瞬间,旗帜便混在一起,难分敌我。

赫连威身为主帅,本该在营帐之中运筹帷幄,却立功心切,便带着人到了前头,观敌瞭阵,指挥作战,却忽听嗖嗖弩,箭之声大作,前头的将士还未跟胡兵交上手,就已折到马下,不等后头的兵马上去,胡兵已经冲了上来。

大齐士兵的骑射功夫比胡军差太多,上次大败胡军是占了先机,如今先机让胡人占了,前军一败,大齐兵士开始溃散,十万大军如浪潮一般往后退,胡兵更是冲击过来,大齐兵士节节败退。

赫连威急起来,大喝道:“临阵退缩者,斩。”赫连威话音刚落,耳畔就听鸣笛之声,一支弩,箭射了过来,赫连威挥剑挡开,紧接着数十支弩,箭破空而来。

赫连威大惊,忙往后退,却哪来得及,当胸一箭,弩,箭穿透铁甲,赫连威跌落马下。

贺若看的清楚,大声道:“齐军主帅已被大王射杀,冲过去攻下雁门城…”

一句话,胡兵如下山猛虎一般冲了出去,齐兵大败,四散奔逃,胡兵趁乱冲破雁门关,贺鲁兄弟带着胡兵冲进了雁门城。

这一仗打的也太过轻松了些,贺鲁心生疑惑,抬头一看,忽见城楼上的王大郎,不禁一惊,忙道:“速速回撤。”却哪儿还来得及啊。

筹谋已久,等的就是这一刻,手里的旗子一挥,顿时乱箭齐发。

慕容湛站在城门楼子上,看着底下跟无头苍蝇一般乱转的胡兵,不禁赞了一声:“好一招瓮中捉鳖,王校尉此计果然精妙。”

王大郎嘿嘿笑道:“俺媳妇儿说这招也叫关门打狗,。”慕容湛不禁失笑。

陆 超跑了进小院,见着碧青就忙道,胜了,胜了,大胜,咱大齐胜了,把北胡那些狼崽子,尽数射杀在雁门城内,我刚躲在城门楼子上瞅着呢,等胡兵进城,姐夫手里 的令旗一挥,摆在城门上的二十架床,弩,三十个连,弩,乱箭齐发,胡兵只恨自己没生出四条腿来,仓皇的往城外逃,四万胡兵逃出城的不足千骑,看他们以后还 有什么本事骚扰大齐,碧青姐咱打胜了,该回家了。”

碧青点点头,喃喃的道:“是啊,仗打完,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