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鲁微微眯起眼,看着碧青,脸上惊疑不定,她跟在胡营的时候大不一样了,自己竟如此眼拙,怎会把她看成是平常妇人呢,那些战战兢兢的恐惧,想必是她为了自保装出来的,如今在大齐,在她的地盘上,再不用遮掩,这女人简直脱胎换骨了一般。

她很美,但贺鲁绝不会把她看成一个无害的美人,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弓,弩就是出自这个女人之手,可以说,自己的四万胡兵尽数折在这女人手里。贺鲁现在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如果当初在胡营直接把这女人结果了,或许也没有后来的大败。

仿 佛知道他想什么,碧青开口道:“即便当初在胡营,大都督把我灭口也无用,弓,弩虽出自我手,真正造出它们的,却是我大齐的能工巧匠,就如精,钢,手,弩, 即便你拿到了制造图,也无法制出跟我大齐一样威力的手,弩,何也?是因你们没有我大齐的能工巧匠,即便得了图也是废纸一张,还有,我只是大齐最平常的农 妇,我大齐有的是贤才。”

贺鲁却不上当,笑了一声:“想来你这样的农妇,大齐也找不出第二个来吧。”说着看向武陵先生:“这位老先生是?”

碧青自黑没成功,只得给他介绍:“这位是家师武陵先生。”

贺鲁急忙站直,恭敬的行礼:“原是大齐双宝之一的武陵先生,失敬,失敬。”

武陵先生摆摆手:“大都督客气了。”跟碧青道:“大都督是远客,当好好招待才是。”

碧青点点头:“自当好好招待。”

碧青见地里活儿也差不多了,番薯拉回武陵源就成了,便交给定富收尾,叫大郎让着贺鲁兄弟家去了…

第83章

人言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就是说,树苗种下十年方能成材,这里没有现代优化速长的树苗,想让树成材,即便不用十年,怎么也得六七年。

炕边儿上栽下的那片杨树,虽未成材,却也长了起来,几年功夫就长得根深林密,偌大树冠几乎挡住了所有日光,林子里倒是凉快了,可再想种豆子就难了。

碧青正琢磨着回头找个机会寻些蘑菇来种上,倒正合适,只不过蘑菇这个东西不能轻易种,万一碰上个有毒的就毁了。虽然不能种东西,可有这片杨树林,跟满坑的荷花,衬的自家的宅子有树有水,挺像那么回事。

碧青难得做回饭,冬月跟燕子想上手,她都没答应,贺鲁兄弟不远千里跑来冀州,怎么也得好好招待招待。

最好趁此机会化干戈为玉帛,她始终相信,这个世界多个朋友比多个敌人强,更何况,胡人本来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虽两国交战,胜负是常事儿,可贺鲁要是记仇也是麻烦,如今王记是雁门城最大的商号,这以后短不了要跟贺鲁这些贵族打交道,得适当的套套交情总没坏处

所以,碧青决定自己下厨,别管菜如何,就冲自己这个将军夫人的名头,也够给面子的了吧。胡人就喜欢吃肉,碧青投其所好,炖了一锅大排,叫陆超小海在前头的大敞院里生火,打算烤全羊。人好歹是北胡的大王,规格太低了,不合适。

不一会儿,陆超小海一脸黑灰的跑了过来,碧青看着两人的脸笑的不行:“我是让你们点火,可没让你们烧炭,这怎么弄得一身都黑了。”

小海嘿嘿一笑:“姐,点火说着容易,干起来难着呢,我跟胖墩折腾半天都没点着,最后还是燕子把火点起来。”

燕子?碧青不禁朝院里看了一眼,最后一丝余晖隐没在天际,天色暗了下来,显得院子里的火光尤其亮,燕子就坐在火光里,一身红裙子仿佛跟火光融在了一起,火光映着那张美丽的小脸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小海看过去不禁道:“燕子这丫头别看小,真挺好看的啊。”

碧青侧头白了他一眼:“你可是她舅舅。”

小海道:“我知道啊,就是心疼燕子,估摸这会儿想起她娘了。”

碧青:“苦难会过去,悲伤能忘却,唯有骨肉亲情,一辈子都会刻在骨子里,想忘都忘不了,等以后找她心爱的人或许会好些。”

小海挠挠头:“姐,啥叫心爱的人啊?怎么就知道找到的是你心爱的人呢?要是找错了咋办?”

碧青笑了,冲陆超努努嘴:“问他。”

陆超拍了小海一下:“这个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总之,我一见碧兰就觉着她是我媳妇儿,错不了,等你遇上就懂了。”

小海白了他一眼:“瞧把你能的,当自己是算命的半仙了不成,就你跟我二姐一会儿腻乎,一会儿吵架的我看着都替你们累得慌,要是心爱的人是这样,我情愿一辈子都找不着才好呢,我去帮燕子把羊架上。”撂下话一溜烟跑了。

碧青切好了酱肉,看向陆超,略想了想道:“你跟碧兰怎么着也还得三年才能成亲,你们俩…”说到这儿有点儿卡壳,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

这小子倒是听明白了,认真的道:“大姐放心,这些事儿我知道的。”

正说着,忽听外头小海跟燕子叫好声,中间还夹杂着贺若叽里咕噜的胡语,碧青忙看过去,不知什么时候大郎跟贺鲁交上手了。

两 人不比骑射,直接抡拳头,碧青一开始还有些担心,看了会儿就放心了,两人并非你死我活的肉搏,就是打架,先开头还你一拳我一脚的,颇有章法,后来抱在一 起,就成了摔跤,跟小孩子打架没什么区别,只要没有性命之忧,就让他们打呗,大郎这些日子憋坏了,正好发泄一下。

碧青端着菜出去的时候,两人已经鼻青脸肿,却不打了,你瞪着我,我瞪着你,像两头牛,碧青忍不住笑了一声:“吃饭了,要是没打够,吃了饭接着打。”

当院放了一张大桌子,家里人早就习惯围在一起吃饭了,碧兰本来也想留下,陆超说他奶奶这两天身上不好,惦记碧兰做疙瘩面,碧兰一听,忙着跑回武陵源去了。

碧青想想都好笑,陆超这小子看着老实,心眼子一点儿都不少,小心思更多,碧兰呢正好相反,看着挺机灵,实际就是个傻丫头,让陆超一哄一个准儿。

这小子肯定是怕碧兰给贺鲁兄弟瞧上,才想出这招儿的,刚在地头上,碧青就注意到了,这小子总是有意无意挡着碧兰,估摸是崔九这个前车之鉴闹得,到如今,崔九一来武陵源有事没事儿还总找碧兰说话呢,只不过陆超防的严实,崔九没有可乘之机罢了。

本来婆婆让王大娘来接燕子,是碧青没让燕子回去,陆超的小心思完全没必要,就算贺鲁的王妃死了,也不可能惦记燕子跟碧兰,贺鲁这个人心里根本没有女人,他想的就是北胡的百姓,说起来挺叫人佩服的。这样的人对北胡的百姓来说是幸运,对他的妻子来说,却是灾难。

碧青听说他有意求取义和公主,义和公主虽非皇后所出,生母惠妃却是在皇上潜邸之时跟前的老人儿,若论情份,比之皇后恐怕还要深得多,碧青听崔九提过几次,说皇上最宠爱的就是这位义和公主,比崔九小一岁,如今尚未招驸马。

贺鲁敢打她的主意,就是看中了皇上的宠爱,既然宠爱,自然不舍得女儿受苦,北胡初定,为了安抚贺鲁,想必皇上会答应嫁公主,嫁妆必然丰厚,贺鲁娶回去的不是大齐公主,而是北胡的繁荣,就如当年文成公主入吐蕃一般。

这样的人心太大,大的能装下北胡的百姓,这样的人心也极小,小的容不下最简单的儿女情长,女人之于他,只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某方面说,他跟太子慕容湛很有些相似,岂会看上碧兰跟燕子呢。

更何况,燕子在胡地待了那么多年,燕子娘那么美的女子,贺鲁都没如何,怎会惦记燕子这么个小孩子。

碧青让燕子留下来,就是想让她高兴高兴,燕子的骨子里有胡人的血统,甚至可以说,胡人的血统占了三分之二,即便喜欢如今的安稳生活,却依然会怀念胡地,这跟苦难安稳无关,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碧青不想她隐藏,她想让燕子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或许等她大些,可以去回胡地游历,但现在还有些早。

胡人本来没太多讲究,可像这样男女老少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也不可能,尤其贺鲁是北胡的大王,身份尊贵,但在这里论身份,仿佛有些可笑。

碧青叫陆超跟小海从酒窖里抬出酒来,斟满了大碗,桌上的男人有一个算一个,一人一碗,大郎愣了愣:“媳妇儿,俺不是戒酒了吗。”

碧青笑道:“这是在家怕什么,今儿有贵客,不喝酒岂不失礼,喝吧。”

武陵先生笑道:“这话是,喝酒误事,那是在外头,家里不讲这些,大都督,老夫为了两国的百姓敬你一碗酒,你是北胡的救星,比你父亲强多了,有你这样的大王,胡地必会繁荣兴旺。”

贺鲁干了碗中酒:“先生见过先王?”

武陵先生捋着胡子:“当年游历胡地,确曾有过一面之缘,不过论起来,还是这丫头的爷爷跟你父亲更熟。”

贺鲁看向燕子,有短暂疑惑,燕子从胡地走的时候还是去年 ,如今这都快一年了,小孩子长得快,变化大,尤其燕子以前在胡地做粗活,吃不饱,穿不暖,还总担心她娘,十岁了看起来跟七八岁的孩子差不多。

这小一年在碧青跟前,日子安稳,吃的又好,小丫头迅速长起来,不仔细看,真认不出来,更何况,贺鲁是北胡大王,不可能连自己部落里的小丫头都能记住.

贺若却不一样,听了武陵先生的话,仔细打量燕子忽道:“你是会说汉话的小燕子,你怎么在这儿?”

碧青:“燕子是东篱先生的孙女,也是我闺女。”

贺鲁道:“当年东篱先生被先王囚禁北胡数年之久,却始终不为所用,原来竟有个孙女遗落在胡地。”

碧青见燕子低着头,怕她想起她娘伤心,拍拍她:“给大都督切个羊腿过来,让大都督也尝尝咱们大齐的烤羊,比他们草原如何?”

燕子点点头,不一会儿拿了个大盘子上来,盘子里是一整个羊腿,烤出的羊油还在兹兹响,碧青从自己腰上抽出把刀,利落的把羊腿上的肉割了下来,可惜没有孜然,不然,洒在上头才香呢。

忽听贺鲁道:“夫人手上的弯刀可否借在下一观?”

碧青愣了愣,这把弯刀是崔九那个不靠谱的干爹给自己儿子的见面礼,这么小的孩子,有送刀子当玩具的吗 ,不知轻重让刀子伤了怎么办。

碧青无力吐槽崔九,本想着收起来,不想,就让她儿子看见了,偏偏这把刀很是花俏,刀柄跟刀鞘上镶嵌了好几块宝石,五光十色色彩绚丽,这么大的孩子最喜欢花花绿绿亮晶晶的东西了,让他看见了就吵着要。

碧青不敢给他刀子,就把刀鞘给他玩,省的儿子哭起来没完,想着小孩子也就是个新鲜劲儿,过两天就忘了,哪知她儿子对这把刀尤其长情,碧青只能放在身边儿,后来发现切割东西也挺方便的,就是上头的宝石太大了,有点儿诡异。

碧青正琢磨回头撬下来镶个东西给燕子戴着玩,总比这样有用处,不想,贺鲁要看,见他一脸莫测,碧青递了过去,琢磨崔九送的这把刀莫非还有什么隐秘不成。

贺鲁看了一会儿道:“当年月氏国丧,父亲命我前去吊唁,巧遇南蛮孟氏,此刀恐是孟氏王族之物,何以在夫人手里?”

碧青暗惊,崔九说这把刀是从京城老字号的古董铺子里淘换来了,说是人家的什么镇店之宝,死活不肯卖给他,是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才把这把刀弄到手。

若 是南蛮王族之物,怎会是京城老店的镇店之宝,想必那掌柜的跟南蛮脱不开干系,孟氏据守南地百年之久,比之北胡,更是大齐的心腹之患,如今平了北胡,孟氏恐 怕坐不住了,那个什么老字号,弄不好就是南蛮的据点儿,崔九一下子撞进去,看见这把刀张口就要,人家不想给,只能说是镇店之宝,估摸想打发掉崔九,可没想 到碰上的是个混不吝的,看上了就是我的,到底把刀弄走了,估摸想不到这把刀辗转会让贺鲁认出来,莫非冥冥中自有注定。

此事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再说,干系南蛮也不好告诉贺鲁,便笑道:“这是别人给我儿子的见面礼,堆在哪儿没注意,也不知是谁送的,我瞧着挺好看,就带在身上切个东西方便,什么南蛮不南蛮的,我可不知道?小海快给大都督倒酒,今儿大都督是远客,当不醉不归。”

小海忙站起来倒酒,贺鲁喝了碗里的酒看向大郎:“将军可知南蛮孟氏十一郎?”

大郎点点头:“南蛮老王膝下的十一个儿子,分别掌管着南蛮十一个部落,外称十一郎,当年俺斩杀的敌将,正是孟七手下的,当年一战把南蛮孟氏赶回了老巢,这才几年,又出来蹦跶了,惹急了俺,一刀结果了他。”

贺 鲁道:“将军在南蛮数年,想必知道,孟氏的厉害,孟氏熟悉南境地形,又借助烟瘴之力,便大齐有强劲的弓 弩武器,用处也不大,想胜容易,想让南境得安恐没这么简单,尤其,孟十一最善用毒,当初大齐兵发雁门的时候,孟十一曾来北胡在我帐下献上一计,命人把死牛 死羊扔到河里,散播瘟疫,若大齐兵士染上瘟疫,此战北胡必胜,是我虑及北胡百姓,怕瘟疫一旦传播开来,便无法遏制,胡地反受其害,故此把他赶了出去。

碧青师徒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此人好阴险,亏了贺鲁还算有头脑,真要是赶上那种获胜心切的,没准就用了,那结果,就像贺鲁说的,一旦传播开来,再想遏制就难了,两国交兵使这样下三滥的招式,实在可恶,该死。

忽想起什么,碧青蹭的站了起来,见贺鲁看着自己,笑着跟大郎道,:”你陪大都督多喝点儿,我去瞧瞧儿子。”说着转身走了,到了外头立刻就把小五叫来了:“你速去京城,让崔九赶过来,就说我有要紧事问他…”

第84章

大郎解甲归田,回武陵源种地,在大齐传为美谈,赫连家偷鸡不成蚀把米,私纵胡人烧毁粮草的罪名扣下来,饶是赫连一族战功赫赫,依然保不住根基,继崔家之后,百年家族瞬间崩塌,牵连甚广,就连宫里的淑妃娘娘都没躲过去,降了数级,如今成了美人,幽居内宫,惨淡度日。

比起淑妃,皇后娘娘显然幸运多了,崔家虽倒了,到底是皇上的母舅之族,皇后娘娘这些年在宫里恪尽职守,颇有贤名,又是太子跟九皇子的生母,加之崔家出事之后在坤宁宫深居简出,没太受崔家连累。

其实大臣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皇上不动皇后娘娘却动了淑妃,这并非是看在母舅之族的情份,而是明明白白的告之天下,储君之位稳如泰山,即使崔家倒了,太子还是太子。

至于一向跋扈的九王妃赫连如玉,赫连家获罪当日,便悬梁自尽了,至死都含着怨恨,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落到这种结果。

崔九没去看她,对于赫连如玉他没有半点感情,而她的所作所为把自己最后一点儿怜悯也消耗殆尽,在他眼里,赫连如玉除了顶了九王妃的名头,跟自己毫无关系,他们既不是夫妻,更不是朋友。

赫连一族可是斩首示众,若不念在赫连一族对大齐的军功,恐尸首都无人收敛,赫连如玉能得全尸,死后还能享有皇家媳妇儿的尊荣,已是自己对她最大的仁慈。

九王府清静了,崔九却仍不大喜欢住在这里,他从不觉得,九王府是自己的家,他想回武陵源,可太子哥不让他走,拖着他谈深州的事。

崔九着实有些无奈,慕容湛见他那百般不情愿的样儿,不禁摇摇头:“你如今大了,也历练了这几年,如今北胡初定,消弭战祸,正是百废待兴,休养生息之时,你也该帮帮我。”

崔 九:“太子哥若是忧心深州的事儿,大可不必,我虽看杜子峰不顺眼,可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有本事的能臣,深州如今正热闹,虽未下雨,却有二百眼深水井,今 年大秋,深州种的那些番薯也有了些收成,朝廷的赈灾粮食再发下去,这个冬天应该能熬过去,到明年开春,渠沟挖成,引入白河之水,便再旱,也不会颗粒无收 了。”

慕容湛叹了口气:“说的容易,雁门虽得大捷,却把我大齐国库银两消耗殆尽,若不是王家深明大义,捐出二十万两银子以充军 饷,雁门的十万大军弄不好就得饿肚子了,即便如此,如今也是捉膝见肘,朝廷那点儿赈灾的粮食拨下去,即便顶过今年这一冬,明年开春又当如何,有井还得有粮 种才成啊,整个深州有多大,若是指望朝廷发放粮种,着实有限。”

崔九道:“崔家跟赫连一族不都抄家了吗。”

说起这个,慕容湛摇摇头:“崔家瞧着家大业大,却都是空架子,这些年皇祖母礼佛做善事的银子,都是从崔家出的,崔家也是勉力支撑,架子大,底下着实没几个钱。”

崔九点点头:“崔家一向好大喜功,为了维持住大齐第一世族的名头,不知使了多少冤枉银子,若不是家主糊涂,通敌叛国,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慕容湛:“所有兴盛的世族都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命运,究其原因,也有迹可循,一旦兴盛便开始骄矜,不知收敛,不能约束族人,以至于落得破败的下场。”

崔九:“这么说来大郎倒真真聪明,急流勇退,解甲归田,博了一个传扬天下的美名,父皇也大加赞誉。”

慕容湛:“是啊,定远将军大智若愚,着实是个聪明人,可惜这样的聪明人不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破名利富贵。”

崔 九忽的笑了起来:“碧青那丫头说他们两口子压根儿就是庄稼人,从没想过封侯拜将,无欲则刚,无所求自然不会贪恋名利地位了,至于富贵,那丫头从来不缺,太 子哥不必为深州的事太过忧心,那丫头捐了一百亩地给在深州修建普惠寺,已经跟我说了,赚的银子用来购置麦种,发给深州的百姓,明年这头一茬的庄稼种麦子, 第二茬再种番薯,一年两岔,即便收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人了。”

慕容湛愕然半晌,点点头:“深州有个沈碧青,真是百姓的大造化。”

崔九想起什么:“都说赫连一族富可敌国,莫非也是空架子?”

慕容湛:“赫连一族连年征战,虽为我大齐立下了军功,却也劫掠了不少金银,这才有赫连家富可敌国之说,却抄家之时,掘地三尺也才找出不足一万两银子,传说中富可敌国的宝藏却不见踪影。”

崔九眉头皱了皱:“莫非在二哥手里。”

慕容湛脸色一阴:“无凭无据的不可胡言。”

正说着,忽的苏全快步进来,后头跟着旺儿,旺儿给太子爷见了礼,跟崔九道:“爷,小五管事来了,说让您速去王家村一趟,碧青姑娘有要紧事找您呢。”

崔九站起来就往外走,到了门边儿上,忽觉有些不妥,又回来道:“小五刚从雁门回来,若不是真有要紧事,那丫头不会让小五连夜进京。”

慕容湛摆摆手:“她是个有分寸的,既如此,必有要事,你去吧,只不过,贺鲁如今正在冀州,他如今是父皇亲封的代州大都督,父皇有意把义和下嫁北胡,如此一来,他就是咱们妹夫,北胡初定,你莫寻事,倒坏了大事。”

崔九:“瞧太子哥说的,他贺鲁是咱们大齐的手下败将,即便是头狼,也是头切了爪子拔了牙的狼,爷才不屑寻他的事儿呢。”说着要走,慕容湛叫住他:“赫连如玉没了,你总的再娶个王妃进门,这内宅没个主事儿的,实在不像话。”

崔九:“太子哥还是先选您的太子妃吧,有赫连如玉这一遭,我这真怕了女人,什么时候寻着个温良贤淑,爷还可心的再说。”撂下话走了。

慕容湛目光闪了闪,温良贤淑容易,恐怕要可老九的心就难了,不过,沈碧青到底有什么要紧事,巴巴的让人来叫崔九?

崔九心里也纳闷,一路疾奔转过天傍晚进了王家村,大郎家在王家村的新院子,他还没来过呢,记忆中还是过去在这儿住着的时候,那几间土坯房。

说起来也怪,如今武陵源的宅子舒服体面,可崔九就是忘不了王大郎家的老宅儿,还有,在这儿挑猪粪掏茅厕的事儿,如今想来不禁不觉得恶心,反而有些怀念。想着,急忙摇头,自己想什么呢,让那丫头知道,不定得笑死了。

刚进院,迎面飞过来一支白羽箭,不是崔九躲得快,这一箭就射他脑门子上了,崔九吓了一身汗,这是要爷的命啊,怒气冲冲的看过去。

碧青也吓了一跳,手里攥着弓,站在当院抱歉的看着崔九:“那个,对不住啊,失了准头,好在没射中你。”

崔九满腔怒意顿时消下去一半:“爷是怎么得罪你了,你下这样的黑手。”

碧青:“真没想着射你,你看靶子在那边儿呢,我也不知怎么回事,这一箭射出去就飞门哪儿去了。”

崔 九愕然看着墙上偌大的靶子,上头一个箭影儿都没有,再看其他地方,横七竖八散着十好几只箭,偌大的场院里,除了她旁边的大郎,连个人影儿都见不着儿,都躲 在屋里往外扒头呢,就连贺鲁两兄弟,都在堂屋站着,手里的刀横在身前,一幅严阵以待的样儿,冬月跟冬时两个丫头倒是站在门外,一人手里举着把扫帚挡在前 头,生怕姑娘的箭不长眼飞到后头来,以姑娘前头射箭的踪迹来看,不无可能。

崔九没好气的道:“你眼睛是斜的不成,靶子在墙哪儿呢,你的箭怎么射的满处都是。”

这可是人身攻击了,碧青不乐意了:“你眼睛才斜呢,我就是对着靶子射的,至于箭为什么非到别处,我哪儿知道啊。”

大郎却很是高兴,难得小媳妇儿能笨上一回,他觉着尤其可爱,瞪了崔九一眼,哄孩子一样摸摸小媳妇儿的脑袋:“媳妇儿咱不生气,今儿晚了,明儿俺接着陪你练,早晚能射靶子上。”

屋里的人听了,顿时一片哀嚎,小海见那张弓到了姐夫手里,才从屋里走出来:“姐,您就别折腾我们了,您不是总说术业有专攻吗,您别的地方都那么聪明,不会射箭就不会吧,练什么啊。”

陆超跟燕子齐齐点头,冬月冬时也是心有戚戚焉,姑娘射箭实在太可怕了。

碧青看向大郎:“我射的很烂吗?”

大郎咧开嘴笑了:“不烂,我媳妇儿射的好着呢。”众人忍不住翻白眼。崔九也愕然看着大郎,这睁眼说瞎话的功夫,大郎简直练的炉火纯青啊。

贺鲁兄弟一听说明儿碧青还练习射箭,脸色都不对了,立马告辞,说还有些未了的公务需料理,得及早回京,饭都顾不上吃,上马跑了。

碧青松了口气,贺鲁兄弟可不是大齐的官儿,说是代州大都督,却仍是北胡的大王和王弟,大郎这个定远将军虽解甲归田,还是需避避嫌才是。

皇上允了大郎卸甲,却仍把定远将军的帽子扣在他头上,就是为了扶植军中的新生势力,赫连家完了,自然得有顶上去的。

赵勇受了赫连家牵连,大郎跟先锋军的将士联名求情,命是保住了,却再不能带兵,皇上对赫连一族的厌憎更甚于崔家,跟赫连一族有干系的,没一个有好下场的,如今赵勇能携着家小回乡,也算全身而退了。

自古皇上最忌惮的,一是兵权,二是外戚,所以,即便如今大郎不在朝堂,也需避嫌才成,贺鲁这个北胡大王在自己家待的日子长了,可不妙,便皇上不多想,还有下头的大臣呢。

大郎年少显贵,必会招人嫉恨,那些人明面儿上不说,暗里不定怎么咬牙切齿的找大郎的小辫子呢,所以更需小心谨慎。

有时想想,碧青真觉累得慌,还不如就种地呢,虽贫苦些,却过得自在,不用这样天天动心眼子防着谁。

而且,看起来南蛮也不消停,又要生乱,想起这些,把弯刀拿出来问崔九:“这把刀你是怎么得来的?从哪儿得来的?你可知道它的来历吗?”

崔九一愣:“我干儿子的见面礼,怎么在你这儿?”

碧青难得严肃的道:“此事干系重大,你最好赶紧说,免得出大事。”

崔九见她脸色,也有些吓住:“就是荣昌斋,我去的时候,见柜台上放着这把刀,我一眼就相中了。”

碧青道:“既是荣昌斋的镇店之宝,怎会放在柜台上,当时还有什么人,你可记得吗?”

崔九想了想:“是有两个主顾,瞧着不大像咱们大齐的人,一脸的连鬓胡子,浑身有股子难闻的汗臭,直冲鼻子。”

碧青:“你什么时候去的荣昌斋?”

崔九仔细想了想:“刚过了年吧,一听说我干儿子落生,我这个当干爹的哪能不准备见面礼啊。”

碧青点点头:“年后天还冷着,那两个人身上却有汗臭,常听人说,蛮人有很重的体味,那两人会不会是南蛮来的?”

崔九脸色也有些凝重:“你不说爷还没想到,可不吗,那两人十有八九是蛮人,蛮人来京城做什么?为什么会去荣昌斋?”

碧青把刀给他:“这把刀是西域宝刀,却是孟氏王族的随身之物,贺鲁一眼就认出来了,想必那两个蛮人,拿着这把刀当信物去荣昌斋办什么要紧事,不想,正好让你碰上,你非要这把刀,掌柜的怕事情暴露,这才把刀给了你。”

崔九忙道:“照你这么说,荣昌斋是南蛮人在京里的探子, 荣昌斋是百年老字号,怎会跟南蛮搭上干系?”

碧青:“南蛮早有图谋中原之心,怎会不养探子,百年老字号,有什么新鲜,布置这条暗线竟达百年之久,正说明蛮人狼子野心。”

崔九蹭的站起来:“此事事关重大,我须速速告之太子哥,早作防备才是。”说着把那把刀收了起来。

碧青怀里的小家伙不干了,立马啊啊的叫着要自己的刀,崔九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干爹回头给你寻一把更好的。”小家伙仿佛听懂了一般,点了点小脑袋。

碧青道:“快走吧,蘑菇什么,这是大事,不能耽搁。”

崔九这才走了,崔九一走,小家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的刀没了,咧开嘴哇一声哭了起来,碧青好笑的看着儿子,点了点他的头:“你这个傻劲儿真随实了你爹,人都走了你哭死有什么用?”

大郎抱过儿子,放到炕上,又拿出一把刀来放在儿子怀里,小家伙顿时眉开眼笑,碧青道:“这是贺鲁的刀,怎么在你这儿?他赠与你的吗?”

大郎摇摇头:“弯刀是胡人的宝贝,哪肯送啊,是俺赢的。”

碧青想起早上两人比试射箭,跟自己可不一样,红线拴着铜钱吊在树上,箭头穿过铜钱方算赢,自己没去看,原来两人打赌了,赌注就是这把弯刀。

碧青侧头看着他,小声道:“我还说你不待见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