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眉头一竖:“俺亲生的儿子,咋不待见,就是这小子总搅合他老爹的好事,有些欠揍。”

碧青笑道:“欠揍不欠揍的是小事,儿子的名儿你可想好了?这一晃可都快一岁了,大名儿还没有呢,你这个爹倒是怎么当的?”

大郎立马苦着脸:“媳妇儿你就别为难俺了,俺肚子那点儿墨水,都是你硬灌进来的,哪会起名啊。”

碧青笑了起来:“我们大将军谦虚了,大破胡军威震雁门,哪能连儿子的名儿都起不出来呢。”

大郎见小媳妇儿抿着小嘴,笑的勾人,忍不住心里一荡,见儿子在炕上玩的正好,凑上去啪嗒亲了小媳妇儿一口。

不想正给儿子看见,小家伙立马不干了,刀都不稀罕了,张着手让碧青抱,嘴里啊啊啊的大叫,碧青只能抱起他。

给碧青抱在怀里,小家伙还警惕的瞪着大郎,大郎没好气的道:“你这小子倒是俺儿子,还是俺的仇家啊,这生来就是坏你爹好事的啊。”

碧青忍不住笑了起来,只不过想想南蛮,又有些忧心,天下太平,皇上自然准许大郎解甲归田,若是再起战端,尤其是南蛮,大郎恐会再披战甲。

北胡的事把碧青吓怕了,上了战场,命就不是自己了,她真怕大郎一去不返,可大郎是大齐男儿,又是定远将军,曾随军在南边打了五年仗,若不打仗还罢,若打南蛮,大郎必是主帅,想到此,不禁暗暗叹了口气,什么时候天下能真正太平就好了.

只 可惜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荣昌斋之事碧青觉得不简单,肯定有阴谋,蛮人阴险,如果说北胡的贺鲁还算个君子的话,南蛮孟氏就是不折不扣的小人.明着打不赢,暗 里使坏,从南蛮去贺鲁账下献的毒计就知道,南蛮毫不会吝惜百姓性命,哪怕弄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只要能达到目的,也绝对使的出来。

不对,毒计,瘟疫,莫非南蛮人没指望上贺鲁,自己动手了,想到此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忙把儿子塞给大郎,自己去找师傅,若真如此,可是大祸…

第85章

八月十五月上中天,京城家家户户都在吃月饼庆团圆的时候,荣昌斋却被骁骑营的禁卫军围了个水泄不通,突突燃烧的火把,将夜空照的如白昼一般。

崔九看了眼荣昌斋古香古色的大门,哼了一声:“把大门砸了。”几个兵士上去,抡起重锤,一锤就把大门砸了个窟窿。

里头扒着头正往外望的伙计,腿儿都软了,跪在地上,一个劲儿的磕头,谁想这好端端的,官兵就来了呢。

荣昌斋的掌柜姓吴叫吴潜,崔九常来荣昌斋淘换东西,故此算熟识,忙颠颠的跑了来,堆起满脸笑:“哎呦,这不是九爷吗,哪阵香风儿把您吹来了,快请里头坐。”踹了身边的伙计一脚:“还不给九爷奉茶。”

崔九一抬手:“免了吧,你的茶爷可不敢吃,吴潜你这老家伙藏得够深啊,你这荣昌斋,爷少说也来百十来趟了吧,就没瞧出来你老家伙是南蛮的奸细。”

吴潜果然老奸巨猾,听了崔九的话慌都没慌,连声道:“这可冤枉,小的往上倒八辈子都跟南蛮贴不上边儿啊,这他娘是谁,恨小的不死,把这样杀头掉脑袋的屎盆子,往小的头上扣,真是缺大德了。”

崔九:“是不是扣屎盆子,你自己心里清楚。”说着从腰里拔出那把弯刀抵在吴潜脖子底下:“老吴头,这把弯刀你还记得吧。”

吴潜目光闪了闪,故作镇静的道:“这是爷从我们荣昌斋拿走的镇店之宝,小的怎会不记得。”

崔九:“记得就好,今儿晚上爷闲的没事儿,就听老吴头给爷讲讲你这镇店之宝的来历吧,是西域的还是南蛮的?怎么也不会我大齐的吧。”

吴潜脸色有些变:“九爷说笑呢,这是西域宝刀,祖上无意中得在手里,才成了我荣昌斋的镇店之宝,跟南蛮有甚干系?”

崔九:“好个没干系。”伸腿一脚把他揣在地上:“把这老家伙绑了,给爷里外上下的仔细搜,我倒是看看,这荣昌斋里究竟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吴潜被五花大绑的跪在地上,嘴里还道:“我吴家是正经商人,就算九爷是皇子,无凭无据也不能诬陷,小的冤枉,小的要上金殿告御状…”

崔 九倒乐了,旺儿从里头搬了把椅子,放在院里,崔九坐下看着他:“老吴头,你这冤枉喊的不心虚吗,那天爷撞上的那两个汉子是不是南蛮人?倒差点儿让你这老家 伙混过去,你当爷不知道呢,这把刀是南蛮孟氏王族的随身之物,既是南蛮王族的随身之物,又怎会是你荣昌斋的镇店之宝,老吴头,爷跟你打个商量,你今儿老实 交代了,爷给你个全尸,不然,爷把你这老家伙剁成肉馅儿喂狗。”

吴潜:“仅凭一把弯刀,九爷就想治小老儿的罪,未免有些牵强吧。”

崔九挑挑眉:“没想到你这老家伙是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儿,就凭爷手里这把弯刀,问你个通敌叛国之罪也应该。”

不大会儿功夫,搜的人出来复命:“回九皇子,没找着。”

崔九看向吴潜,见他明显有松了口气的表情,不禁一阵冷笑,站起来围着荣昌斋的院子转了两圈,状似无意的道:“这荣昌斋可是百年的老字号,又是干的古董买卖,有个暗室地道的,也不新鲜,藏个蛮人神不知鬼不觉的谁能知道,老吴头,爷说的可有道理?”

吴潜道:“你是皇子,我们是小老百姓,爷有意刁难,小的只有等死的份儿,可让小的平白无故就认了这般杀头的罪名,小的不服。”

崔九点点头:“行,就冲你这个嘴硬的劲儿 ,今儿爷非让你心服口服不可,旺儿,把爷养的大汪二汪牵过来。”

旺儿应一声,从外头牵了两条大狼狗进来,这是前些日子崔九从深州带回来的,是个向他扫听消息的乡绅送给他养着玩的,说是经过特殊训练,鼻子尤其灵敏,找东西最在行。

崔九本来不怎么喜欢狗,可在武陵源的时候,见沈定山家的大黄狗挺顺眼,别看就是只菜狗,贼通人性,见了自己就摇头尾巴晃的,每次崔九吃饭的时候,都会蹭过来,巴巴的望着崔九,拉哈子能流二尺长,崔九要是给他一块肉,那尾巴摇的更欢实了,还会在他腿上来回蹭。

崔九觉着,整个武陵源的人都加一块儿,也没大黄对自己热情,有大黄在前头,深州那个乡绅送了自己这两条狼狗,也就收着带回了京,始终在府里养着,今儿正好配上用场。

这还是碧青提醒他的,说蛮人体味重,就算有心遮掩,也躲不过狗鼻子,自从自己回京禀告了太子哥,就一直让暗卫盯着荣昌斋呢。

三天前瞧见两个蛮人进了荣昌斋,就没出去过,这会儿怎会不见了,要是老吴头让两个蛮人光明正大的出来,崔九还不会怀疑,如今定有龌龊。

看了吴潜一眼开口:“放狗。”

旺儿放开两条狗,两条狼狗直接就奔着院子一头去了,院子一头的花圃内种着数丛秋菊,如今正是花期,碗口大的菊花开的灿烂无比,两只狗却直接跳进去花圃,狗爪子一阵乱刨。

崔九走过去指了指:“看看这花下头有什么 ?”

上来几个侍卫,几下就把花圃掀了,顺着花圃找到了地道的进口,虚虚盖着一层油布,上头还放着两盆菊花作掩护,不把菊花铲了,根本发现不了。

油布一掀开,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崔九想起碧青嘱咐的,忙从怀里拿出布巾来裹住口鼻,跟着的禁卫军也掏出布巾来蒙着口鼻。

四个侍卫穿上了厚厚一层油布衣裳,下去不一会儿,抬出两个人来,正是三天前进来的两个南蛮子。

不 过三天,都已经没人样儿了,躺在地上就剩下喘气了,崔九挥手叫太医进来,太医早蒙好了口鼻,心里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弄不好,自己的小命难保不 说,恐怕也是京城的百姓的灭顶之灾,这南蛮子真他娘的坏,这种阴招儿都使的出来,简直不是人,手都有些抖,却仍上前检查,不敢怠慢。

很 快就有了结果,太医道:“此二人染的正是瘟疫,恐是牛马瘟过了人。”一句话说的院子里的禁卫军寒毛直竖,都知道瘟疫是什么,就算没赶上过,也听家里的老人 们说起过,举凡染了瘟疫,可是一村一村的死人,没听说治好的,这荣昌斋藏着两个患了瘟疫的南蛮子,难道是想在京城散播瘟疫。

想到此,不禁吓出了一身白毛汗,这是发现了,若没发现,往后…都不敢想,南蛮子忒他娘不是人了。

吴潜面如土色,忽一抬手往嘴里塞了个东西,可惜碰上的是骁骑营的兵,战场上爬回来的,什么没见过,想死没这么容易,还没等吴潜往下吞呢,就听咔嚓一声,下巴就掉了,张着嘴想合上都不可能。

旺儿过去从他嘴里掏出个药丸子来:“爷,这老家伙要吞药自尽呢。”

崔九冷笑了一声:“想死,可没这么容易,想在京城散播瘟疫,活刮了你都不屈,只不过,爷倒是十分好奇,作为大齐人,怎会跟敌国私通,南蛮到底给了你什么好处,让你做下如此丧心病狂之事。”

吴潜嘴巴闭不上,眼睛却闭上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儿,崔九也不着急:“行,算你老家伙骨头硬,爷希望你到了刑部大牢,骨头还能这么硬,带走。”上来两个侍卫把吴潜押走了。

旺儿道:“爷,地上这俩南蛮子可是祸害,不如赶紧埋了吧。”太医连连点头。

崔九自然也知道,下令拖出去埋了,此事干系京城的百姓,不可轻忽,料理好了,看了看荣昌斋:“把这里的东西搬到爷府里去,地道填了,门上贴上封条,严加把守,不许人进入,违令者不用上奏,直接砍了。”交代完直接去了东宫,换衣裳,洗澡,去书房见太子。

这个局是太子哥哥布的,当初接着信儿,没打草惊蛇,只是派人暗中盯着荣昌斋,三天前,方看见两个南蛮子进了荣昌斋,暗卫在外头守了三天,不见人出来,这才报了上来,今儿自己带着人去正好。

慕容湛听了崔九的回话,怒意勃发,背着手在屋里走了七八趟,方咬着牙道:“非踏平南蛮不能消我这番心头之恨。”

崔九心里也明白,即便南蛮如此作为,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南征,刚平了北胡,国库需要充盈,百姓更需休养生息,故此,明知道这些事是南蛮孟氏干的,仍需忍耐,此一回最大的收获就是拔掉了荣昌斋这条南蛮的暗线。

不过,崔九现在想想都觉后怕,荣昌斋的宝贝多,还总有新货,不拘自己,太子哥,几位皇子平常也都喜欢去荣昌斋淘换东西,要是吴潜想算计他们,还不手到擒来,皇子若是染上瘟疫,弄不好就成国丧了,没准这就是吴潜的目的。

而且,能把两个南蛮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放进大齐来,这恐怕不是一个荣昌斋能做到的,上一次大齐把南蛮孟氏驱逐回他们老巢,过后虽时有南蛮人侵扰边境百姓,想进入大齐却不易,需层层通关的文书,这两个人却一路直接进入京城才被发现,简直不可思议。

上回自己在荣昌斋也曾见过两个南蛮人,如此多的南蛮子进京,若无内应绝无可能,这个内应必须揪出来,不然,还不知后头会出什么事儿呢,从吴潜身上找应该不难。

哥俩正商量呢,忽的苏全进来道:“殿下,刑部刚传了信回来,吴潜死了。”

死了?碧青楞了楞:“好端端的进了刑部怎会死了?难道不知道这是要紧的犯人,需严加看管。”

武 陵先生叹了口气道:“这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了,朝堂争斗历来如此,想必是吴潜后头的人下了手,老夫倒是觉得,九皇子有句话颇有道理,荣昌斋既是百年字号,南 蛮孟氏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布置如此一条深远的暗线,荣昌斋祖上就是大齐人,再糊涂,也该知道此是灭九族的大罪,为了子孙后代,也不可能做出这种糊涂事来, 倒是极有可能被某人驱使,本来为师还有些怀疑,如今吴潜一死,就足以说明老夫猜的不错,吴潜背后另有主子。”

碧青眼珠转了转:“师傅是说他…”伸出两个指头晃了晃。

武陵先生点点头:“别人不敢这么做,他以前不敢,如今赫连家一倒,就难说了。”

碧青:“这简直混账糊涂之极,为了那把椅子,就去勾结外族,即便谋到了手,岂能安稳。”

武 陵先生:“即便如此,也得先谋到手再说,世上的人总以为自己聪明,能凭一己之力,谋算所有人,殊不知,最后谋算的只是他们自己。皇上当年以晋王之名登上大 位,即便爱民如子,政绩斐然,依然不免被人诟病,有此前车之鉴,怎会行废长立幼之事,更何况,太子贤德勤奋,并无大错。”

碧青听着脑袋都大了,自古大位之争莫不如此,父子兄弟一翻脸就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仇人。

这些跟自己关系不大,至少目前来说,没什么干系,拔了荣昌斋,南蛮孟氏怎么也会消停些日子,自己前些日子是关己则乱了,其实仔细想想就会明白,朝廷不会这么早对南境用兵,至少要等深州大旱过去,缓个一年半载的才可能,故此,自己跟蛮牛应该能有一段消停的小日子了。

比起京城的这些烂事,碧青更着急儿子的名字跟小五的婚事,儿子的名字,在碧青逼了大郎几天后,蛮牛终于想出来一个还过得去的名儿,叫王小北。

师傅却说太小家子气,把小改成了骁,还给小家伙起了字,字破虏,小名儿是婆婆起的,说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的,就叫虎子,快一年了没名字,这一天之内就有了仨,家里人不叫大名,更不会叫字,都叫虎子。

过了大秋之后,碧青信守诺言跟大郎搬到了王家村来,就江婆婆跟冬月跟了过来,其他人都留在了武陵源。

过 了大秋,就一天比一天凉了,碧青怕冷,每年刚一入冬就得烧炕,烧炕的炭,大郎坚持不许从武陵源运现成的过来,自己跑去莲花山砍了木头,在坑边儿上早就不用 的土炭窑里,烧了炭,用作烧炕,做饭。然后就开始收拾地窖储存过冬的番薯,萝卜,菜干…一副打算过一辈子的样儿。

碧青也不拦着,也随着他积酸菜,腌咸蛋,做毛酱,做麦芽糖,做醉枣…还有桃酱。

武陵源的桃子产的多,那些挑出去的卖了好价钱,差一些的就会剩下,除了做桃干,还做了桃酱。

这是碧青想出来的,桃子去皮,去核,碾碎,兑进去糖水下锅煮,一边煮一边搅合成糊状,趁热装入陶瓷罐中密封,晾的差不多了放入冰库中,七天取出来就能吃了。

做法简单,耐储存,很受欢迎,尤其小孩子最喜欢,发糕上抹一层桃子酱,狗娃子一顿能吃两大块,狗娃子不爱吃饭的时候,碧青就用这招儿,百试百灵。

刚入冬,狗娃子就吵着要姑姑,小五只得送了过来,狗娃子如今正是皮的时候,一眼看不出,就跑出去没影儿了,不是在杨树林子藏这玩,就是围着坑边儿上转。

这天吃饭了不见人,忙叫冬月出去找,谁知大会儿功夫,倒是进来了俩落汤鸡,冻得唧唧索索,狼狈非常,一个是狗娃子,一个…碧青仔细看了看,方认出来,竟是富贵叔家的杏果儿…

第86章

这一晃也有一两年没见过杏果了,一时竟没认出来,不过,怎么两人浑身都是水,这都入冬了,受了寒不得了,忙叫江婆婆去屋里拿了被子,给两人裹上保暖,锅里好在温着热水,先泡个澡出出寒气是正经。

江婆婆抱着狗娃子进了里屋,碧青叫冬月伺候杏果儿去别的屋里洗澡换衣裳,碧青进去给狗娃子拿换洗的衣裳,狗娃子脱得清洁溜溜正在大桶里扑腾呢,一见碧青,淘气上来,用力拍了两下,溅了碧青一身水。

碧青戳了他的脑门子一下:“还闹,跟姑姑说说,这么冷的天怎么弄了一身水?”

狗娃子立马蔫了,半天才吱吱呜呜的道:“我今儿去坑边儿上玩,瞧见水里有老大一条鱼,就在边儿上游,记得姑姑炖的鱼最香,就想抓回来,让姑姑给我炖鱼吃,不知怎么就滑到水里去了,然后,刚才那个姐姐把我捞了上来的。”

碧青脸色一沉,拽起他,照着屁股啪啪就是几巴掌,打的疼了,狗娃子想哭,可见碧青一脸严肃没敢,啪嗒啪嗒掉了几颗金豆子。

碧青叹了口气:“姑姑说没说过,不许去坑边儿上玩的?”狗娃子点点头。

“姑姑怎么说的?”

狗娃子低着头,半天才道:“姑姑说水边儿滑,掉下去狗娃子的小命就没了。”然后小声说:“姑姑别生气,狗娃子知道错了,以后再不去坑边儿上玩。”

碧青摸了摸他的脑袋:“知道错,改了就是好孩子,一会儿好好谢谢人家杏果儿,今儿要是没她,你这条小命就没了。”

狗娃子道:“杏果儿姑姑?刚才那个姐姐吗?我以前怎么没见过她?”

碧青笑了:“她是你王三叔的妹子,不再咱们武陵源,你小时见过的,想是忘了。”

狗娃子眨眨眼认真的道:“她比王三叔长得好看。”

江婆婆笑了起来,捏了他的脸蛋子一下:“才多大的小子,就知道好看不好看了?”

狗娃子一仰脖儿:“俺将来就娶个好看的媳妇儿,王福婶子那样儿的,俺不要。”

一句话说的碧青跟江婆婆笑的不行,碧青道:“王福婶子怎么不好看了,姑姑瞅着挺好的。”

狗娃子异常认真的道:“不好,丑,还胖。”

江婆婆跟碧青快笑死了,狗娃子生怕将来娶个王福媳妇儿那样的,急的蹭一下站了起来:“俺说的是真的。”光着屁溜儿,顺着小屁股往下滴答水,江婆婆弹了他的小鸡儿一下:“才多大的小子,就想着娶媳妇儿了,你爹还没混上个媳妇儿呢,你倒比你爹还着急。”

怕他冻着,拿毛巾擦干了身子,裹在被子里放到外间的炕头上。杏果儿也换好了衣裳,是冬月的,她穿着倒正恰好。

这一晃有一两年不见她了,前些日子在地里刨番薯的时候,听说病了,这会儿瞧着,脸色倒还好。

冬月把熬好的姜汤端过来两碗,碧青道:“入了冬,水里寒气重,女孩子最受不得寒,快把这姜汤喝了吧,今儿多亏你救了狗娃子一命,回头等小五来了,我让小五去你家登门道谢。”

杏果儿道:“俺也没出什么力,正巧从坑边儿上过,瞧见狗娃子出溜进了水里,拽了一把,就算不是狗娃子,是别人,俺也不能眼瞅着孩子淹死,这点儿小事比起嫂子对俺家的好,实在不值一提,嫂子就别跟俺客气了。”

碧青倒真有些意外,记忆中,杏果儿还是那个闷头闷脑跟碧兰闹别扭的小孩子呢,这一晃就成大姑娘了,说话做事儿妥妥当当,比她娘不知强了多少,而且,迅速成熟起来,身量都快赶上自己了,除了皮肤有些黑,长相随了她娘,大眼小嘴,挺可人的小模样儿。

留她在家吃饭,死活不应,非要家去,碧青只得让江婆婆送她回去了,出了这么档子事儿,怎么也得跟她家里交代一句。

江婆婆送着杏果儿回来,刚进院就见桃花从地窖里头出来,手里拿着一颗大白菜,看见江婆婆送杏果儿回来愣了一下。

江婆婆把事儿跟桃花说了:“我们姑娘说,等小五管事来了,让他登门道谢。”这才转身走了,出了门忍不住叹了口气,看见桃花就忍不住想起狗娃子的小姨来。

那可不是个善茬儿子,自从进了周家门,三天两头鸡吵鹅斗的不消停,后来不知怎么摔了一跤,肚子里的孩子没了,非说是桃花推的,赶上周家老三吃了酒回去,一气之下,踹了桃花一脚。这一脚正揣在肚子上,不想就这么巧,把桃花肚子里刚做的胎给踹没了。

王富贵厚道,王家的老大老二也是老实人,不敢吭声,可王小三却不干了,这两年王小三在冀州府帮着料理铺子,早不是过去的猪倌了,冀州府的有钱人没少打交道,岂会把周家老头一个不入流的县丞放在眼里,尤其,凡事得讲个理吧,哪有这么欺负人的。

打上门去,问周老三要公道,周老三吓的快尿裤子了,瞅准机会撒丫头跑了个没影儿,就把杨喜妹撇在了家里。

小三儿当时就跟她姐说:“这样的男人跟着他,往后有的苦吃,姐要是还想留在这儿,往后受了多大的欺负,俺也不管,要是跟俺家去,姐跟两个外甥俺养一辈子。”

桃花也是心寒了,自从嫁到周家,就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以前穷,天天指望着自己下地干活,如今是好过了些,男人又到处沾花惹草,一个杨喜妹不算,外头还跟个寡妇不干不净的,一文钱也不往家里搁,还不让自己去桃林干活赚钱,说丢他周家的体面。

桃花就想不明白,凭着自己两只手吃饭,怎么就不体面了,瞧瞧别人家的孩子穿的什么?吃的什么?再看看自己两个儿子,桃花都腌心的慌,这日子再过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杨喜妹心毒,连她自己肚子里的孩子都豁的出去,更何况别人,自己能跟她打,跟她闹,可两个儿子呢,儿子一天天大了,总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倒不如离了周家,好好的把两个儿子养大,怎么都比这么着强。

于是就听了兄弟的,找周叔文要了张休书,什么都不要,就要两个儿子,先开头周家不应,说孩子是周家的血脉,不能放在王家养着。

小三也不跟周家废话,知道周家就认钱,给了周叔文五十两银子,把桃花跟两个外甥接回了王家村。

这档子事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碧青那时候正在雁门,回来的时候,桃花带着两个孩子已经回了王家。

虽说杨喜妹这事儿跟自己没干系,可碧青心里还是有些过不去,总觉着对桃花有些愧的慌,交代下头不让杨家人来走动,整个杨家除了秀娘,就没一个好人。

武陵源的人瞧见了杨喜妹儿,也都指指点点的,人杨喜妹倒不在乎,桃花一走,正好腾了地儿,缠着周叔文把她扶成了大房,天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跟着周叔文四处走动,毫不避讳。

江婆婆如今想起来,都替桃花冤的慌,好在手里带着了两个儿子,等儿子长大争气就有盼头了。

桃花也是这么想的,回了娘家,日子过得很是平静,兄弟如今在冀州当管事,是个体面人,赚的银钱也多,开头就说好养着姐跟两个外甥,按月往家里给钱。

家里去年就分了家,自己跟着爹娘杏果儿在老院子里过,大哥二哥跟两个嫂子也说不出什么来,虽说她娘有事儿没事儿的会骂她几句,可总比周家好过的多。

自己这辈子就这么着了,盼着两儿子长大就算熬出头了,可杏果儿这一辈子还没开始呢,自己得帮着妹子拿个注意,省的将来后悔。

桃花一进屋就听见她娘在哪儿叨叨:“你这丫头不要命了啊,救那小崽子做什么,也不看看你姐是让谁害成这样的,杨喜妹那贱人可是那小崽子的亲姨,要我说,淹死才活该呢,说不准就是报应…”

桃 花皱了皱眉,掀开帘子进来道:“娘您这是什么话?狗娃子就是个孩子,懂什么,您光瞧见杨喜妹是他姨了,怎么不说,大郎嫂子是狗娃子的姑姑呢,那年您在地里 那么闹,人家也没跟您计较,反倒是让小三当了冀州府王记铺子的管事,不是小三混出了体面,哪有咱家如今的日子,娘,咱总的有点儿人心吧,再说,俺也恨杨喜 妹,俺就恨自己的命不济,当初嫁错了人。”

几句话说的她娘不言声了,桃花娘如今也知道些好歹了,再想嫉妒碧青家,也嫉妒不过来,人家王大郎如今是皇上亲封的定远大将军,碧青就是将军夫人,人家那是将军府,是显贵人家,哪是她一个庄户人能够的上的,人家如今还能跟自家走动,自己还能说出啥来。

想 到大闺女落到如今下场,都是当初自己非要跟周家盼亲,早知道如此,嫁个什么样儿人家,不比周家强啊,还有杏果儿,不是自己差了主意,说不准,杏果儿就是定 远将军的兄弟媳妇儿了,自己家也能跟将军府攀上姻亲,这一步错步步错,如今再后悔也晚了,叹了口气给两个外孙子做饭去了。

桃花见 她娘出去了,拉着杏果儿坐在炕上,看了妹子一会儿,小声道:“你姐命不济,没遇上好人家,更没遇上好男人,这一辈子就这么着了,可你还有的选,姐替你想了 好些日子,这上门说亲的虽多,却不知根底儿,媒婆子嘴里的话,可信不得,到底如何还得嫁过去才知道,可要是嫁过去,再知道也晚了,倒不如自己先拿个主意, 找个知根知底的。”

杏果儿瞧着大姐苦笑了一声:“俺一个没出门子的女孩儿能拿什么主意?”

桃花道:“怎 么不能,这远近的人家,还有谁家比的上将军府,不说人家的门第,就是人性,大郎嫂子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啊,狗娃子的爹说是王家的管事,就瞧大郎嫂子把狗 娃子带在身边儿养着,也知道两家的情份不一般,那是把阮小五当成了自家兄弟一样看待了,小五是年纪大些,还带着孩子,可大些的男人才知道疼人,当初狗娃子 的娘,你是见过的,成天病歪歪,也没见小五嫌弃,还是个出了名儿疼媳妇儿的男人,狗娃子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当初娘差了主意,你没嫁成二郎,嫁给小五也不 错,你自己好好想想,一辈子的事儿,错过了再后悔就没用了。”

杏果咬着嘴唇,半晌儿小声道:“俺心里也明白,可小五哥如今的体面,哪瞧得上俺这个乡下丫头。”

桃花笑了:“傻丫头,阮小五要真想娶个城里的,哪会如今还打着光棍儿呢,但这事儿还真不能急,有杨喜妹儿的事儿在前头膈应着,想打动小五不易,却,这人心都是肉长的,小五又是个心肠软的,只要你对狗娃子真心实意的好,这桩亲事啊,姐瞅着也不难。”

碧青发现,不用再让冬月盯着狗娃子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狗娃子开始粘着杏果儿了,有事没事儿就往富贵叔家跑。

先开头碧青还以为狗娃子是找桃花的两个小子玩去了,后来发现不对,狗娃子淘气,身上的衣裳刚穿上,一会儿就能扯个大口子,那鞋就更别提了。

天天往外跑,碧青怕他冻了脚,正好给大郎做牛皮靴子剩下块皮子,就让冬月给他做了双小靴子,里头嵌了一层兔子毛,轻便又暖和。

这 天下了雪,狗娃子从外头踩了雪回来,碧青让他脱鞋放到火边儿上烤,这小子死活不脱,等他睡着了,江婆婆拿过来跟碧青道:“姑娘瞧瞧,这小子皮死了,鞋面不 知在哪儿割了个口子,想是怕姑娘数落他,才不脱鞋的,不过,倒是会想招儿,也不知求了谁,竟把口子对上了,您瞧这针脚儿,一看就是个手巧的,不仔细看都看 不出来呢。”

碧青:“他天天往富贵叔家跑,莫不是桃花给他缝的吧。”

江婆婆摇摇头:“桃花的针线我认识,不是她的针脚。”

冬月抱着虎子进来道:“一准儿是杏果儿给他缝的,我瞧见好几回了,狗娃子粘在杏果儿身边儿上,杏果姑姑,杏果姑姑,叫的别提多亲了,我瞅狗娃子这意思,是给自己找着后娘呢。”

碧青愣了愣:“你是说杏果儿,怎么可能?”

江婆婆道:“杏果儿那丫头虽说年纪不大,可瞧着性子稳妥,比狗娃子那个姨,不知强了多少,给狗娃子当后娘也合适。”

说着,不禁笑道:“这小子别看人儿小,跟他爹一样贼精贼精的,杨喜妹还是他亲姨呢,当初死活不待见,遇上这杏果儿倒是巴不得贴上去,可见杏果儿对这小子好。”

说了会儿话儿,见大郎进来,虎子吃了奶也睡着了,江婆婆跟冬月忙不迭的出来了,碧青忍不住有些脸红,白了大郎一眼:“你这么早进来做什么?”

大郎嘿嘿一笑:“媳妇儿,外头下雪了怪冷的,俺惦记着给媳妇儿捂脚呢。”说着,往碧青对面一坐,利落的脱了小媳妇儿的袜子,把碧青的两只小脚贴肉揣在怀里。

也不知是不是生虎子闹得,自打出了月子,碧青总是手脚冰凉,李神医来瞧了几次,说生孩子的时候受了寒,月子里没养回来,身子虚才导致手脚冰凉,开了几服药,碧青吃下去,好了一些,这一入冬仍是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