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青笑看着他:“你把我当成诸葛亮了啊,什么都能给你想法儿。”大郎嘿嘿一笑,抱着碧青亲了一口:“俺媳妇可比诸葛亮厉害,啥都会。”

碧青白了他一眼:“少拍马屁,反正武陵源现在正缺人,来就来吧。”

大郎大喜:“媳妇儿你答应了。”

碧青瞥了他一眼:“你不都应了人家,我要是不答应,你这面子往哪儿搁。”

大郎挠挠头嘿嘿傻笑,见屋里没人,不禁起了别的想头,刚缠着媳妇儿要好好亲,儿子就来了。

昨儿大郎回来的晚,抱着虎子亲了好几口,桂花糕却早睡了,这当爹的没见着,这会儿一见奶娘怀里的小家伙,稀罕的不行,忙抱了过来,左看右看了半天,这张小脸活脱脱就是他家小媳妇儿啊,瞅着就招人疼。

大郎抱着就不撒手,嘴里一个劲儿的嘟囔:“丫头叫爹,叫爹。”

碧青白了他一眼:“什么丫头,哪来的丫头?”

大郎愣了一下,看看怀里香软可爱的闺女,不禁道:“这不是俺的丫头吗?”周围连奶娘都忍不住捂着嘴乐。

桃花道:“姑爷,这是咱家的二公子,小名姑娘起了,叫桂花糕,姑娘说等姑爷回来再起大名,不是小姐,是公子。”

碧青把孩子接过来道:“想闺女想疯了啊,把我儿子都当成闺女了。”

大郎这才想起来,貌似是说小媳妇儿又给自己生了个儿子,刚瞧见这么漂亮还以为是闺女呢,不过,小子长这么漂亮将来可是麻烦,那些家里有闺女的,还不排着队上门说亲啊,想着那阵仗,大郎忍不住咧开嘴傻笑起来。

碧青见他那样儿,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地上的虎子也裂开了大嘴,傻笑的样儿跟他爹一模一样。

碧 青虽说答应了大郎,却也没想到这一来就来了二百多口子,牵老携幼,乌泱泱站在武陵源的牌楼下头,把武陵源的大道都堵了个严严实实,安大牛跟常六站在最前 头,两人这次是回去接人去了,可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脸色有些局促,这可是二百多口子人呢,就算大郎媳妇儿买卖大,有本事,这二百多张嘴,得怎么填啊。

常六跟安大牛彼此看了一眼,刚要说什么,就听碧青道:“这都晌午了大,乡亲们老远的过来,肯定还没吃饭呢,定富,你叫人先给乡亲们做饭,等吃了晌午饭,再安置住下。”定富应一声忙着去了。

安大牛道:“嫂子,人这么多,能安置下不?”

碧青笑了:“放心吧,咱们武陵源别的没有,有的是闲屋子,作坊旁边刚盖了院子,多少人都住的开。”说着跟乡亲们道:“从今儿起,乡亲们就当武陵源是家吧,日子好不好的,总有口饱饭吃。”

如今大齐谁不知武陵源啊,也因此一听说来武陵源,都跟着过来了,刚站在这儿,心里还有些忐忑,毕竟这么多人,生怕人家不留,一听碧青的话都松了口气。

尤其后头那些老兵一个个眼泪都下来了,跟着赫连将军也打了不少年仗,可没落下什么好处,家里老婆孩子爹娘一大帮子人需要养活,没了军营的进项,都不知道往后该怎么活,亏得王将军心眼儿好,给了他们一条出路,一个个心里暗暗发誓,从今而后一辈子都当王家是主子。

把人都安置好了,碧青叹了口气,朝廷对待这些老兵实在残酷,这打了一辈子仗,老了就让回家,给的那点儿安家费,还不够塞牙缝呢,想想都叫人寒心。

忽听慕容鸿道:“怪不得外头人都说你是活菩萨呢,你这心眼太好了。”

碧青回头,愣了一下才认出是慕容鸿,有些日子没见他了,倒不知怎么变成了这样儿,身上穿着学堂先生的青布长衫,头上戴着一顶斗笠,手里拿着鱼缸,提着木桶,木桶里好几条欢蹦乱跳的鱼。

这样的慕容鸿还是当初那个温柔可亲的皇子吗,脸晒的黢黑,可脸上的笑容看上去却真实多了,过去他的笑总是给人一种空的感觉,虽他脸上笑着,可碧青觉得里头是空的,如果说,以前他是个高高在上的皇子,如今就是个接地气的教书匠,太接地气了,碧青都有些不习惯。

半晌儿方道:”如果大齐处处都是武陵源,想来我这个活菩萨也就没了,我从没想过当什么菩萨,我只是尽我所能做对的事儿,让大家都尽量吃饱饭,因为,我也是从难里过来的,我没能力的时候也就罢了,如今我有,自然要伸手帮一把。“

慕容鸿道:”可天下之大,你能帮多少人?“

碧青笑了:”能帮多少就帮多少,至少比袖手旁观的好。“

慕 容鸿愣了愣,碧青看了他一眼走了,来了这么些人,她得跟陆明钧好好商量商量,那些老兵可是宝贝,都是能征惯战的人,如今武陵源的名声越来越大,有道是不怕 人偷,就怕人惦记,碧青早就想在武陵源成立一队民兵团,负责武陵源的安保,真有事儿,也不至于抓瞎,这些老兵正合适。

至于其余的人,看看能干点儿什么干点儿什么吧,武陵源的作坊多,木匠铁匠瓦匠什么作坊都有,不怕没地儿安置。

刚看见有不少十来岁的小子,回头叫他们进学堂,认识了字,看看是进铺子,还是安置到深州,或者将来跟陆超去百越,有了这些人,自己也不用再发愁了…

第123章

????有时候碧青想想,日子过得真快,这一年一年的嗖就过去了,一转眼的功夫就是五年,儿子都长大了,自己也该老了,。

才二十五就觉得自己老了,在现代大概会被人当成傲娇,狠狠翻个白眼儿,在现代,二十五才是刚踏入社会的新鲜人,在这里的二十五,让碧青有种人到中年的感觉。

当然,这是她自己这么认为,在别人眼里,碧青是相当美的,跟过去几乎没什么差别,有的只是岁月的洗练,让她变得越发美丽。

今年冀州的冬天尤其冷,刚入冬就下了一场大雪,鹅毛大雪落下来,铺天盖地,远远看上去像一团团棉絮,不一会儿就是厚厚的一层。

瑞雪兆丰年,可雪太大就成灾了,碧青叫武陵源的民兵团,清出一条路来,给各家送木炭,这雪一点儿也不见停的意思,生怕哪家端了烧火的柴火,到了晚上岂不要冻死。

碧青自己正在师傅的书房里,看着师傅跟东篱先生下棋,东篱先生去年辞了官,不想回赵府,来了武陵源跟师傅住在一起,倒正好给师傅作伴儿了。

桌上的红泥小炉子上烧着水,水滚了,燕子开始泡茶,碧青对于燕子的教育是放任的,她喜欢什么,就给她找先生来教。

燕子的兴趣相当广泛,而且学什么都会学的很精,以至于短短五年,燕子已经成了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才女,而且,更美了。

以前碧青听人说过,美人一举手投足都像一首诗,一幅画,还觉得是胡说,可她家燕子就如此,有时候,碧青看着自己闺女都能看呆了。

这几年,碧青一直想生个闺女,可大郎不知跟李神医说了什么,给了他一种药丸子,他不让自己吃,他吃,虽说晚上的蛮牛依旧热情如火,可自己的肚子却永远扁扁平平不见动静,这让碧青相当不爽,她想生个闺女玩,燕子都大了,两个儿子也大了。

虎 子都八岁了,桂花糕虽说五岁,可这小子从小一副高冷范,虽说被自己喂的圆滚滚,可那性子十足的不讨喜,不好玩儿,想想杏果儿家的小丫头,两岁了,过年的时 候来给自己拜年,穿着一身大红袄裤,梳着两个包包头,给狗娃子牵在手里,白白嫩嫩的一张小脸儿,可爱死了,小嘴也甜,叫一声姑姑,能甜到碧青心里去。

再看自己家两个秃小子,一个比一个讨厌,虎子小时候勉强还算可爱,长大了越发古板起来,那性子一板一眼,简直无趣到了极致,桂花糕,就更不用提了,燕子今年都十八了,也不能让自己玩了。

自己正操心她的婚事呢,上门求亲的倒是不少,好几户人家也算望族,可碧青就是觉得,那家小子配不上她家燕子,差太远了。

如今真是无聊啊,碧兰前年嫁给了陆超,成了亲,两人就去了百越城,今年一开年,娘说给小海娶媳妇儿,小海留下一封信,说去找碧青两口子,也跑去了百越,弄得她娘直抹眼泪,说孩子大了,就管不了了,可一见桂花糕,立马眉开眼笑,心肝儿肉儿啊什么的叫着,又亲又抱。

燕子把茶递到碧青手里,清新的茶香,令碧青顿时回神,不禁看了看窗外,隔着窗户纸都能看见外头大片大片的雪花,仿佛永远不会停似的。

师傅也看了一眼叹了口气道:“外头的流言可是越来越多,皇上自登基起,这么多年都是圣明之君,这两年不知怎么了,竟迷上丹药之术,那个什么清虚真人,老夫见过一次,瞧着不像什么正经的修道之人。”

东篱先生道:“那老道据说擅长炼丹,皇上颇为信赖,因为这老道,短短几年,刘盛就从太原知府一直升到了山西巡抚,据说在山西替皇上寻炼丹所用仙药,弄的民不聊生。”

说起这个,东篱先生长长叹了口气,师傅道:“如今我也是日夜后悔当初不该举荐刘盛,以至于出了这么个混账的贪官污吏,若是坏了我大齐江山,老夫岂不是千古罪人。”

碧青道:“师傅何必自责,若真论起来,倒是我的不是,不该把他带回武陵源,以至于变成如今这般。”

东 篱先生道:“有道是人心难测,当初因他才有北胡的阴山之盟,他也算为大齐立下了大功,后来变成这样是谁也无法预料的,这大雪莫非真是老天的警示不成,我大 齐万里锦绣河山,难道最后会坏在一个妖道手里,皇上已数月不上朝,虽太子监国,却又杜兆这个老匹夫跟刘盛坑瀣一气。”

碧青也是暗暗叹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慕容湛即便是太子,到底不是皇上,这监国跟登基差的远了,尤其皇上如今虽不管朝政,听说却更加多疑,有些事儿慕容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碧青最近总感觉不大好,仿佛有事要发生了一样,这漫天大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放晴。

夜 里起了北风,呼呼的北风刮了整整一宿,转过天终于晴了,虽说冷的难受,却依然挡不住孩子们的乐趣,孩子不知大雪意味着什么,从昨天就闹着要出去大雪仗,堆 雪人,碧青说等雪停了才许出去,几个孩子扒着窗户眼巴巴的望着外头,早上一睁眼就问雪停了不,听说晴了,套上棉袄就跑了出去。

桃花怕冻着他们,要出去拉他们回来,碧青摆摆手:“让他们在院子里好好撒撒欢吧,在屋里都憋三天了,也难为他们了,把手套叫他们带上,仔细别冻上了手就成。”

桃花答应一声出去了,冬时嫁了顺明,三年前两口子就去了百越, 冬月去年才嫁给小三儿,还是因为小三大病了一场,李神医说恐过不去了,才逼出冬月的真心来,点头答应了,过后才知道是小三跟李神医串通好了骗她的,气的冬月好几个月没搭理小三。

去年年底才过门,今年开春有了身孕,却始终不肯歇着,一直在碧青跟前伺候着,上个月碧青见她肚子实在大了,才劝着她回去歇着,没下雪的时候就给桃花娘接到王家去了。

冬月虽是碧青的丫头,出门子的时候,却照着小姐的礼儿出去的,碧青给她置办的嫁妆,虽比不上碧兰,也差不多少,武陵源能落下一处小楼的丫头,可着大齐也找不出第二个来,把桃花娘乐的嘴都快咧到耳朵后头去了,把冬月当成姑奶奶一样看待。

桃花有时候就叹气,姑娘还真是了解她娘是个什么人,前头小五,后头冬月,彻底就把她娘给降服了。

外头定富匆忙进来道:“姑娘,雁门来信儿了。”

碧青一愣,接了过来,常生很少给家里写信,生怕有人认出他的字体,要惹出祸事,既写了信,必是大事,忙拆开一看,顿时冷汗森森,千算万算也没算到这个人,刘盛。

常生在信里说,在雁门见到了刘盛,刘盛虽是山西知府,可他一个封疆大吏,怎会没事儿跑到雁门城去,肯定是知道了什么,自己去求证的,碧青手脚冰凉,暗暗咬牙,当年一念之仁养了条狗,却没想到却是条狼,这些年千防万防,竟然都没防住。

碧青迅速写了封信叫定富送去百越城,虽屋里炕烧的火热,可碧青心里却一阵阵发凉,拿着信去了隔壁,递给师傅。

武陵先生看了,一拍桌子,气的脸色铁青:“小人,小人啊,这些年,刘盛没少找你好处,你也给了他不少,想不到竟然还会如此。”

碧青道:“或许正是因为给了他好处,他才如此贪得无厌,他是从武陵源出去的,对武陵源对我王家知之甚详,便我给他一座金山,他也不会满足,贪字当头,他已经失了人性,我只是好奇杜家在这里是个什么角色?”

东篱先生道:“你们到底说的什么,听得老夫越发云山雾罩。”

碧青叹了口气,把当年如何救崔凤九,如何把他改名换姓藏到了雁门的事儿,一一跟东篱先生说了。

先生倒吸了一口凉气:“你这丫头好大的胆子,这可是杀头灭族的大罪啊。”

碧 青苦笑一声:“凤九那孩子叫我一声师姑,我瞧着实在可怜,他一个孩子有什么错,要跟着崔家杀头灭族,我救他是想给他活的机会,不想他这么年纪轻轻的就没 了,雁门远在千里之外,临近北胡,那里驻守的兵不会有人认识凤九,只要他安生的过去这些年,往后就能平安了,却,我怎么也没算到刘盛,他既然去了雁门,必 然是知道了什么,我想,他第一步不会捅出去,而是会来跟我谈判,他想要的无非就是钱。”

东篱先生道:“这样的人贪得无厌,就算你把武陵源都给了他,他也不会满足。”

碧青道:“但至少可以拖一拖,我已经给百越送了信去,想必崔九两个月后就会回来,只要崔九回来,武陵源跟王家的买卖就能保住,只要保住了武陵源跟生意,就不会牵扯太多无辜的人,便获罪也只不过是我一家的事儿,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

第124章

????武陵先生道:“不如把虎子跟桂花糕送去百越,他们是王家的子嗣,若真有万一,也不至于绝了王家的香火。”

碧青摇摇头:“现在恐怕已经晚了,南征之后,皇上始终对武陵源存有戒心,若轻举妄动,恐怕连冀州府也出不去,好在武陵源的生意不是王家一家的,好在崔九如今是南蛮王,只要他回来,必能保住武陵源,至于我们一家几口,就看命吧。”

东篱先生:“丫头,你自来不是个信命之人,这是怎么了?”

碧青苦笑一声:“之前是不信命,如今想想,或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兜兜转转怎么也避不开,既避无可避,也只有迎难而上了,结果如何,已经顾不上了,倒是先生,您带着燕子及早回京吧,也省的你们爷俩要受王家的牵连。”

燕子忙道:“我不走,我要陪着娘。”

碧 青摸了摸她的脸:“傻丫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娘是没路走了,才不得不如此,你能躲过去,娘心里很是安慰,娘教过你的,记得不,人活一世,命比什么都 重要,有命才有一切,命要是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所以,但能有一条活路,也不要想着死,更何况,也不一定就是一死,你爹南征北战军功赫赫,皇上或许看 在你爹的份上,就饶了咱们一家也未可知。”

燕子却不依,一头扎在她怀里:“娘亲说什么都没用,反正我不走,从雁门,燕子就认定娘了,我也是王家的人,是生是死,咱们一家都在一起,我不走,娘赶我,我也不走。”碧青心里酸涩难言,顺了顺燕子的鬓发:“丫头大了都不听娘的话了啊。”

燕子闷声道:“别的都听,就这个不听,不听。”

东篱先生:“老夫也不走,老夫就在武陵源,看哪个敢动老夫。”

武陵先生点点头:“丫头,你先别忙着赶人,如今还没到最坏的时候呢,刘盛既然想要银子,就给他银子,能拖一时是一时,师傅说句大不敬的话,宫里传出些风声,若有什么变故,此事便有了转机。”

碧青知道师傅说的是什么意思,可这种事儿谁又说得准呢,不管怎么样,目前唯一的应对之策只有拖了。

武陵先生道:“此事当初瞒着大郎是不得已,如今到了这种地步,你还是得跟大郎言明才是,毕竟这是王家的大祸,他避无可避,早些知道,也好有个准备。”

碧青点点头,也知道此事再也瞒不得了,当晚,碧青思量再三跟大郎说了此事,预料中的惊讶愤怒都没有,大郎只是颇为平静的点点头:“原来是凤林啊,俺还说怎么瞧着如此眼熟呢。”

碧青一楞:“你何时见过常生?”

大 郎道:“你忘了吗,当时是俺跟崔九送义和公主去北胡的,常生是雁门的大掌柜,虽他尽量躲着,却也照过一面,当时就觉着他分外面熟,崔九又出去见过他几次, 你这一提,才想起来可不是凤林吗。”伸手抓住碧青的手:“媳妇儿你这么看着俺干啥?俺是你男人,媳妇儿什么性子怎会不知,当初崔家满门抄斩,俺就料定,你 不会不管,凤林叫你一声师姑呢。”

碧青道:“那这么多年,你怎么也不问我。”

大郎摇摇头:“问啥,你是俺媳妇儿,你做的事都是对的,俺不信你信谁。”

碧青靠进他怀里:“大郎,你信我,可现在我把咱们一家都送到了刀口上,这件事翻出来是灭九族的大罪,到时候,咱们一家子都的上断头台,你就真的一点儿不怨我吗?”

大郎摇摇头:“二郎常说,要是没有你,他的命早就没了,王家也没了,根本等不到俺从南边回来,有了你,才有武陵源,才有王家,只要咱们一家人守在一起,上断头台也不怕,更何况,你这件事虽违了皇命,却并没有做错什么,难道眼睁睁看着凤林那孩子死吗。”

碧 青有些哽咽:“我还是错了,当初不该把刘盛带回武陵源,我总相信人性本善,只要对他好,即便不图他的回报,至少他不会害你,可我错了,有的人生就一副狼心 狗肺,对他再好也没用,喂饱了也会掉过头咬你一口,大郎,其实我很怕,怕死,怕婆婆,二郎,爹娘,怕你们怨我,还有,咱们的儿子,他们还那么小…”

大 郎紧紧抱着她,感觉小媳妇儿的身子在自己怀里不停瑟缩,心里一挖一挖的疼,外人眼里小媳妇儿总是那么厉害,那么强,那么聪明,仿佛这世上所有的难事对于她 都不算什么,小而单薄的身子扛起了多少家的生计,她那么善良,她不忍看见人挨饿受冻,她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过上衣食丰足的好日子,正因为她的善良,才有了如 今武陵源的安详和乐。

这样坚强的小媳妇儿,此时却在他怀里瑟瑟发抖,她害怕,不是怕她自己死,是怕家人会受牵累,怕武陵源的乡亲们,深州,铺子,一旦王家获罪,会牵连多少人数都不清,这或许才是小媳妇儿最怕的。

大郎低头亲在碧青的发顶,在她耳边低声安慰:“媳妇儿别怕,别怕,没人会怨你的,相信我…”

大郎的理解令碧青心里安定了一些,至少不像昨天那般慌乱,昨天她努力维持着镇定,其实心里已经慌了,如今心里总算有了些底。

大雪过后,武陵源忙了起来,所有人都出来清雪,雪太大,太厚,若现在不清,等一融成水,地里就涝了,雪清出来倒进秋天新挖的几个大坑里,明年就可以种藕养鱼,省的还得等着下雨。

武陵源通往官道的路,常六跟安大牛从前儿就带着民兵团,冒着大雪开始清了,就怕大雪堵住路,外头的信儿送不进来。

桃林里头沈定山正指挥着给新嫁接的桃树裹上防寒的油布,这才入冬就这么大的雪,不知今年得多冷呢,那些年头多的桃树,能撑得住,新嫁接的可不成,要是冻死了,明年桃林的收成不知要少多少呢。

虽说深州的桃林有上百倾之多,可深州地旱,就算如今引了渠水,老天不下雨也不成,从冀州武陵源挑了最好的桃枝送过去嫁接上,一样开花结果,可桃子就是没有武陵源结的大,结的好,故此,桃酱桃干的作坊如今都挪到了深州。

冀州的桃子可是宝贝疙瘩,谁还舍得做桃干桃酱啊,送到京城一钱银子一个,送到北胡,那些草原上的贵族,一两一个都争着抢,以至于武陵源的桃子大多都运去了雁门。

雁 门的皮货药材运到京城卸了车,装上红枣,核桃,黑木耳等一干北货从通州港装船,一路南下,直达番禹城,上岸运到百越,在百越装上岭南的海产,水果,香料, 大米,玉石,北上,到扬州的港口停靠,卸一半货物,再装上丝绸瓷器运回京城,从京城再分送各处,南北商道的通畅,使得王记的买卖更加红火。

沈定山都算不出生意有多大,就知道,从北胡到大齐,从大齐到百越,都有他们的王记,只要有王记的铺子,就有武陵源的桃子,这两年产的桃子愈发供不应求,故此,去年才又买下周围两百多亩地,用来种桃树。两百多亩地把周围的两个村子也都阔了进来。

一说起买地这事儿,沈定山都觉好笑,人家卖地的都恨不能卖上个好价钱,可武陵源一说要买地,周围几个村子因为争抢着要把地给武陵源,差点儿打破了头。

老 百姓没有傻的,眼瞅着武陵源富裕,靠着武陵源的临山屯,也跟着过上了好日子,谁不眼热,如今跟过去那些年不一样了 ,过去是靠着地里的粮食糊口,就怕收成不好家里断了粮,自从平了南蛮,九皇子成了南蛮王,岭南一年三熟的大米,源源不断的运回来 ,别的地方不知道,可在冀州府,家家的粮食都堆满仓,粮食比白菜都便宜,指望着种地,饿是饿不死,可想过富裕的好日子绝对没戏。

若是把家里的地卖给武陵源就不一样了,虽说成不了武陵源的人,可总会跟着沾光,王家的人性好,心善,跟着王家没的亏吃,自己家的儿子要是能进王家铺子当伙计,几个孙子就能上武陵源的学堂念书识字,学本事,有了本事,就有出息,有了出息,就能光宗耀祖。

一 家人这么想还好,家家都这么想就是麻烦了,武陵源买地消息刚散出去,周围几个村子的里长就都跑了来,手里拿着村子里的地契,忙着往沈定山手里送:“沈管 事,俺们村的地好,都是良田,种桃树最合适。”旁边的不干了:“你快算了吧,你们村才有几亩好地,要说好地,还得说俺们村多…”你争我抢,最后裸起袖子 就要干架,白等沈定山把两个村的地都要了才罢。

沈定山如今想起来都觉好笑,从五年前开始,过了秋收,各地铺子里不识字的管事都会轮流到武陵源的学堂上课,学算账,识字,基本的管理知识,以至于自己这么个大字不识的庄稼汉,如今也能看念书了。

抱着小儿子背上一首简单的诗,享受着小儿子眼里的崇拜仰慕,那种感觉新奇非常,不过,自己还是背不下太长的,即便武陵源牌楼旁边儿巨石上镌刻的那首桃花源记,自己都背不全,却记得其中几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之所以记得这几句,是他觉着这几句就像他们的武陵源,这是他们所有人的家,他跟所有的乡亲一样 ,希望这个家永远如此安详和乐,子子孙孙都能在这里生活,所以,必须用心经营。

沈定山正想着,忽听路上有马车的声音,把手里的油布递给旁边人,出了桃林,待看见赶车的车夫,不禁皱了皱眉,自己错了,不是所有人都把武陵源当家,也有狼心狗肺的,就如刘盛。

刘盛这几年虽没怎么来武陵源,可他的管家刘二却年年都来,即使远在山西,一年也会来一趟,来的时候两辆空车,走的时候装满满当当,除了武陵源的桃子,还有最好的皮货,岭南的香料,江南的丝绸,什么值钱要什么。

沈定山就纳闷,他怎么张的开嘴,不是姑娘慈悲,他如今还在普惠寺要饭呢,他这个官儿说是自己谋的,不如说是拿着姑娘的银子买来的,武陵源的人没有待见他的,可姑娘交代了话,谁也不许对刘盛不敬。

沈定山知道,姑娘是怕他们得罪了刘盛,被他报复,早知道是这么个混账狗东西,当初他在武陵源的时候,自己豁出去一棍子打死他,也省的现在没事儿就跑到武陵源来膈应姑娘,什么东西啊。

不过,平常刘二都赶秋天桃子熟的时候来,这怎么又来了,莫非嫌上回拿的少,又来打秋风,忙叫了个小子去王家给定富送信儿,这刘二可是个夜猫子,来了准没好事儿。

定 山不知道,这会儿刘盛正在车里美呢,虽说赶上大雪在道上耽搁了几天,也没拦着他的好心情,这人该着发财的时候,谁都挡不住,自己这些年一路高升,如今当上 了山西巡抚,可他心里仍不满意,山西可是个穷地儿,没什么油水可捞,不是靠着王家撑着,自己这个巡抚还真不好当。

王家如今的买卖越做越大,家里的银子八辈子都使不完,没事儿给那些穷老百姓使唤,还不如给自己呢。

刘二道:“老爷,您不是说给咱们公子提亲吗,怎跑这武陵源来了?”

刘盛道:“正是要给你家公子提亲才来这武陵源。”

刘二眼珠子转了转:“莫非老爷看上了王家的小姐?”

刘二每年都会来武陵源,刘盛不来,他也得来,一开始还有些难张嘴,后来直接拿着老爷写的单子,到武陵源找沈定富就拉东西。

其实刘二心里也纳闷,老爷跟武陵源的王家到底啥关系啊,说关系好吧,每次自己来,没一个给好脸儿的,说关系不好吧,那么多好东西要就给。

想着,不禁道:“老爷,您跟将军府沾亲啊。”

这 一句话正说到刘盛最不愿提的事儿,刘盛脸一沉,这是他这一辈子都不想再提的耻辱,自己一个堂堂的巡抚,竟然在武陵源的当过类似仆役的教书先生,而且,在普 惠寺那些狼狈的过往,他恨不能永远忘了,可武陵源却人人都知道,尤其沈碧青,即使她对自己算相当客气,自己依然能从她眼中看到轻蔑和鄙视。

沈碧青你厉害,你有本事,你置下这么大的家业又如何?如今我刘盛想要就能拿,凭我手里握着的把柄,你敢不给吗。

刘盛也没想到,沈碧青会有这么大胆子,敢冒着杀头灭族的危险救了崔凤林。

刘盛想了几天,才想出这个主意,若是直接告发,即便王家获罪,这便宜恐也落不到自己身上,若是以此为要挟,以代子求娶为借口,自己还不敞着口的要,他还就不信,沈碧青敢不给,故此,即便刘盛不想回武陵源,这此也亲自来了。

武陵源是大齐人心里的桃源,却是刘盛恨不能毁了的耻辱之地,这里有他最卑微的过去,也因此,之前他都让刘二过来,刘二一见老爷的脸色,再不敢问了。

马车停在王家大门口,刘盛从车上下来的时候,还有种卑微的错觉,哪怕如今自己已经是一方大员,这腰杆在王家面前总有些站不直。

沈定富在门口迎着他,给他请安,即便挑不出一点儿不恭敬,可刘盛就是觉得,沈定富的眼里充满不屑。

刘盛尽量挺直腰走了进去,走到前厅外看见里头的人,刘盛脚步停了停,问沈定富:“你们姑娘呢?”

沈定富恭敬的道:“姑娘再后头教两位公子念书呢,知道大人前来,留了话儿,大人缺什么只管开口便是,姑娘不便接待大人,将军候着大人呢。”

刘盛冷笑了一声,心说缺什么?还想当我是要饭的打发呢,这一回可不能了,想着,迈步走了进去。

王大郎跟刘盛没打过什么交道,也就见过一两面,还是刘盛在武陵源当先生的时候,那时的刘盛瘦的跟麻杆儿一样,如今刘盛却脑满肥肠,圆滚滚的肚子里都是肥油,王大郎哪里认得出来,听见定富禀告,才知眼前就是刘盛,让着刘盛坐下。

刘盛有些忌讳王大郎,毕竟是百战的将军,气势上不是寻常文官能比的,而且,面对王大郎,刘盛倒不知怎么开口了。

后来想了想,自己怕什么,如今自己手里攥着王家的命脉,别说他是将军,就是王爷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想到此,开口道:“王将军,在下不远千里来武陵源是想给犬子求亲。”

刘 盛一句话把屏风后头的碧青差点儿气厥过去,刘盛这厮真是个混账,当初在武陵源的时候说他没妻儿,后来当了官,才知道,老家不仅有妻儿,还有二老,饥荒的时 候他爹娘饿死了,他媳妇儿带着儿子好容易活了下来,可他把妻儿接走没过多少日子,就传出他媳妇儿病死的消息,后来没续娶,倒是纳了好几个小妾。

他那个儿子,小时候生病落下了毛病,不说傻,反正跟正常人不大一样,若不是无后,想必刘盛也不会把儿子接回去,就这么个傻儿子竟然想求娶燕子,碧青砍死他的心都有。

即使刘盛没提名道姓,碧青也知道,他自然不会看上王家的丫头,开口求的必然是王家的小姐,自己膝下也就一个燕子,不是她是谁。

碧青怎么也没想到,刘盛会提这样的要求,迈脚就想出去,被师傅拽住,低声道:“先看看大郎怎么说。”

大郎:“求亲是好事儿,俺这儿先恭喜刘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