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她比较擅长和拿手的,就是猜测领导意图,拍拍马屁,写个花团锦簇的工作总结,兼搭着把员工们哄到舞台上亮亮相或者自己也上去唱两嗓子,搏大家一笑。

其次就是做点心和种花。她一心一意暗恋尚青云,没有谈恋爱,工作也不忙,大把的业余时间就是用来养养花,做做饭。自己爱用微波炉做点心,是因为市面上的许多糕点不绿色,自己又实在闲得无聊。

偶尔跟闺蜜们出去娱乐一番,也多去k歌。最刺激的事情,就是去攀岩。这是在她被尚青云伤了心,又无处可讲无法排解的情况下,才会干的最刺激的事。

当鬼魂的时候,她偷学了一些手艺。涉及很多领域,诸如炒茶、宝石鉴定、厨艺、制香、制脂粉、种果树、栽藕、绣蜀绣,等等。

只有三样她是认真学习了的,至于学得怎么样,还没试过。特别是某些技艺,必须要勤学苦练。她现在是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还得等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勤奋练习。

其它几样只是看了个热闹。

即使有这些技能现在也用不上,不光是需要资金和山里的东东,最关键的是这具身子才六岁。原主不像钱亦锦,属于天才儿童型。她的反应只比白莲花娘亲快一点,被人划归在仅次于“大傻子”的“二傻”那一类,现在她突然“伶俐”起来已经让人惊讶了,不能再聪明过分了。

当然,她必须要聪明起来,但要循序渐进。

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就地取材,暂时当个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卖花姑娘。既不需要本钱,又不需要高超的技巧。再说,花是小原主摆弄的最多的东西,也不会吓着大家。

这是她当鬼魂时就想好的。

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程月吓得站起身。

“谁呀?”钱满霞问道。

“是我。”一个女子的声音。

钱满霞赶紧对想跑回屋的程月说,“嫂子莫慌,是蝶姐姐。”

原来是大伯的女儿钱满蝶。她今年已经十五岁了,早就定了亲,只等明年出嫁。

钱满蝶丰满俏丽,虽然不算很白,但漂亮的五官让她拥有“黑牡丹”的称号。

其实钱家人的长相都好,虽然汪氏和唐氏长相一般,但儿女们也多取了钱家人的优点。而吴氏长得俊,程月长得更俊,所以三房的儿孙们就长得更好了。

钱满蝶是小姑姑最喜欢的姐姐,偶尔来了还会帮钱满霞干点活。

她手里拿着一个绣花绷子走进来。吴氏忙,没有时间也没心思教钱满霞绣花,钱满蝶偶尔会来这里绣花,顺便再教教堂妹。

她跟给她开门的钱满霞笑笑,就冲着程月的背影喊道,“嫂子,别害怕,是我。”又转头对钱三贵说,“三叔能起床了,身子好些了?”

又笑着问钱亦绣道,“绣儿怎么没跟锦娃去我家?多多正跟他玩得热闹哩。”

钱满蝶一个不落地招呼到,她是这个家里所有人都喜欢的人,连程月都会跟她坐在一起说说话。

钱满霞招呼堂姐坐在枣树下,她进屋拿出一个绷子,上面绷了一块旧白布。布上已经绣了几朵花,几片叶。两个人边说边绣着花,程月坐在一旁满眼羡慕地看着。

钱满蝶拿的棚子上棚着一块红绸,形状像个小肚兜,上面绣着好看的花草,还有福字,看得出来已经快绣完了。

钱亦绣心道,她还挺开放,像肚兜这种东西不是要躲着人绣的吗。便问道,“蝶姑姑,你绣的真好看。是准备当嫁妆吗?”

钱满蝶臊得脸通红,跺着脚嗔道,“胡说什么呀,才不是呐。这是小孩子的肚兜,是准备观音娘娘生辰时,拿去大慈寺卖的。”又瞪了她一眼,“小娃子家家的,净会胡说。”

大慈寺钱亦绣也知道,就在溪顶山腰。她的魂魄把方圆几百里地都转遍了,唯独不敢去溪顶山。因为那里有十几座寺庙,大慈寺是最著名的一座,终日香火不断。

溪顶山和溪景山接壤,离这里大概十里路,离溪山县城不远。

溪顶山盛产茶叶,不仅是大乾朝著名的茶文化起源地,也是大乾朝的著名风景名胜。无论前山后山,都种着大片大片的茶树。举目望去,满眼苍翠,堆青叠绿,蔚为壮观。

溪顶山下和山里的人家都是以茶养家,是这一带最好过的人家。

不过,钱亦绣听到的重点不是大慈寺,而是观音娘娘的生日和卖东西,就问道,“观音娘娘的生日大慈寺很热闹吗?还可以去卖东西?”

钱满霞抢着说道,“可不是,每年的六月十九,好些人都会去那里的观音殿上香,祈救观音娘娘保佑他们心想事成。而这天去的多是妇人,她们是祈求菩萨保佑她们生儿子或是觅得良人,连县城和省城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们都会去。”

钱满蝶点头道,“是啊,一到那天,好些乡人都会去卖东西。有卖吃食的,有卖家用物什的,还有卖绣品的。我上年绣的几个小娃肚兜就都卖出去了,还卖到了三十文一个呢,比县城的绣铺还贵几文。”

钱亦绣一听激动得小脸通红,这是一条财路啊。

她能卖点什么呢?卖吃食好像不行,没钱买食材,也没有劳力。

卖手工品,同样需要启动资金不说,自己也没有那么巧啊。再看看绣娘预备役小娘亲,她的胳膊还在胸前吊着。再等等吧,反正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想。

还是想办法弄些不要钱的花去县城卖,不仅可以挣点钱,说不定还能够…

便指着那娇艳欲滴、芳香馥郁的蔷薇花对钱满霞说,“姑姑,咱家院前院后,还有山上河边有那么多好看的花,咱为啥不去卖花呢?姑娘家都喜欢漂亮,说不定会买的。哪怕卖贱点,也能卖点钱呀。”

钱满霞咯咯笑道,“咱们绣儿长大了,也知道赚钱了。不过,有钱人家有大园子,小户人家也会有小园子,喜欢什么花就种什么花,谁会拿钱买这些遍地都是的野花?况且野花也不容易养活。”

钱满蝶也笑道,“是啊,有钱人家栽的花都是名品,啥兰花,牡丹,菊花,梅花,好看着呐。就是你家这个院子里,栽的蔷薇和桃花也比野花好看啊。”

“…”不过,用满天星把花搭配起来做成插花,视觉效果还是很不一样的吧?

…………

谢谢63479871的香囊、谢谢keppra、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亲的各种支持。继续求推荐、收藏、点击。

第三十五章 花癫子

钱亦绣还是鬼魂的时候去过有钱人家,看到他们也有插花,精致的花瓶里或是剑山上插着几枝漂亮的鲜花。但造型无一例外都是使用青枝绿叶来勾线、衬托,花也多是牡丹、菊花、玫瑰这些家里常养的花。虽然清新雅致,却稍显单调。

当然,这里的人讲究意境和朴实秀雅,前世西方人那种浓烈艳丽的插花形式不一定都能接受。但用满天星搭配鲜花,照样能做出雅致好看的插花。最关键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用花钱。

这天晚上,是钱三贵几个月后第一次在堂屋吃饭,程月也上桌来了。虽然少了小馋猫钱亦锦,大家还是难得地高兴。

钱亦锦吃过饭才回来,一进门就把小脏爪子伸到钱亦绣面前献宝。他手心里有一小块麦芽糖,脏兮兮黏糊糊的,上面还有牙印,一看就是从嘴里吐出来的。

钱亦绣嫌弃地摇摇头,“不要。”

“甜得紧。”小正太掏心掏肺地说。

“那也不要。”钱亦绣把头转过去。

小正太无奈又放进了自己的嘴里,甜得他直眯眼睛。

第二天起,钱亦绣就开始出去找适应做插花的野花。这种花不仅要有观赏价值,花枝还要粗些、硬些的才行。别说,她还真找到不少。虽然没有经过人工培植后的好看,但已经非常不错了。家里人知道她从小喜欢摆弄花,也没多加注意。

在她忙碌的同时,家里的小麦也开始收了。今年依旧跟往年一样,钱家几房一起收。钱满霞和钱亦锦都要去帮忙,虽然家里的劳力都上工了,做的事还是明显比大房、二房少。闲话是少不了的了,犹以唐氏为最。

被委以重任在家里照顾两个病人的钱亦绣便不敢走远了,只能在自家院前院后活动。只要出院子,她都会谨慎地把院门锁好。

这天,钱亦绣刚拿着几枝花从院后转到院前,便看到一个人撅着屁股趴在她家院门的缝隙中往里看。

这人姓花,人称花癫子,是这一带有名的“花名在外”的人,也是村里有名的被家暴对象。别看他长得又黑又矮又寒碜,找的婆娘却是粗壮有力。他婆娘的人品还算不错,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那一类。虽然花大娘子由于身体太好需求过多,令身体素质明显不济的花癫子难以招架,一到晚上就双腿发抖,但那也属于人家的私生活不是。

花癫子却太讨嫌了,在家里被婆娘踩到泥里,却要在外面找自信。时常会趁没人的时候调戏一下模样好的大姑娘小媳妇,一点不留嘴德。他婆娘因为这事没少揍他,但他记吃不记打,等身上的伤好了后照样出去调戏人。

花癫子本不姓花,而是姓王。他是上门女婿,入赘花家,平时不愿意干活,喜欢跟一些闲汉打堆,或吃酒赌钱,或调戏女人。

他最著名也是最不要脸的一句话就是,“我既然嫁给了她,她就要养活我。”

但他不属于范二黑子那种真坏的人,或者说没有那个贼胆,也就“口花花”,属于动嘴不动手的人。久而久之,人们倒把他真姓真名搞忘了,都喊他花癫子。

即使村里的所有人忙花癫子都不会忙,连他十二岁和八岁的两个儿子都跟花大娘子下了地,他依旧到处闲逛。他看到钱家三房当用的人都去了地里,大番狗也跑进了山里,心便痒了起来。

只听他趴在门上怪声怪气地喊着,“小妹子,嫩妹子,花哥哥日里夜里都在想你哦。快,快出来让花哥哥香一口,花哥哥保证不会像范二黑子那样不知道心疼人儿,花哥哥可稀罕你了,会把你捧在手心里疼。吧、吧、吧、吧…”然后开始不停地吧嗒嘴。撅着的屁股还随着吧吧声不停地抖动,就像踩了电门一样。

臭不要脸的!

钱亦绣气得小脸通红,真想冲上去把他暴揍一顿。大山在家就好了,立马让它去把他那抖动着的瘦屁股咬烂。

只是现在,她小胳膊小腿,十个都顶不上花癫子一个。她四周望望,村边好像有人走动,一百多米远的山脚下及山坡上也有人在地里劳作。

她把花丢在地上,退后了几步,隐在一棵树后,跟花癫保持大概有二三十米的距离。然后伸长了小脑袋,双手放在嘴边使足了力气高声尖叫道,“快来看哪,花癫子拦住一个老婆婆了~~花癫子捏老婆婆的腰了~~哎呀~花癫子又捏老婆婆的腚了…”

这里地势空旷,女娃尖细的嗓声极具穿透力,声音传得老远。惊得附近的小鸟都飞了起来,也惊得远处的人手搭凉棚往这边看。

花癫子吓得直起身来惊恐地看着小女娃,等他反应过来这小女娃已经“冤枉”他好多句了。他气得大骂道,“死丫头,乱喊啥?我哪有摸老太婆的腚了…”

他看看远处的人都直起了腰往这边看,也不敢多呆了,撒腿向北跑去。边跑还边骂,“臭丫头等着,花爷爷定会报这个仇。”

花癫子跑了后,钱亦绣赶紧去把院门打开,进了院子又转身把门插上。

她看见钱三贵正拄着拐站在堂屋门前,脸色铁青,身子都有些发抖。钱亦绣吓了一跳,爷爷可不能再倒下去了,这个家已经不堪重负。

她跑过去拉着钱三贵的手说,“爷不生气,为那样的人气坏了身子不值当。你看绣儿都不生气,而是想办法把他吓跑了。爷信不信,他回家了肯定会挨他婆娘的揍。”

钱三贵低头看看小孙女,她的眸子亮晶晶的如夏夜星辰,正期盼又害怕地望着他,生怕他倒下去。再想想她刚才的话,这个村子没啥多的趣闻,她的话肯定会在一个时辰内传得村里人尽皆知,说不定花癫子真会挨揍。

他不由地自责起来。多年前他也是一条汉子,不说顶天立地,却也是铁骨铮铮。自从残疾后,就一蹶不振。这么多年,经常为些烦恼生气,一生气就病情加重,让一家老少跟着提心吊胆。这么大的人,心胸还不如一个六岁小娃子,有事不想办法解决,而是一味的生气。这样,害的只有自家人。

他的媳妇温柔能干,女儿乐观懂事。孙子孙女都长大了,远比乡下孩子聪明得多。他有啥不如意的?

他一下子释然了,心情也轻松起来,觉得日子其实也没有那么糟。便摸着小孙女的头笑道,“爷没事,爷不生气。快去看看你娘,她定是吓坏了。”

钱亦绣跑进左厢房,看见小娘亲正坐在床上靠墙的角落里,抱着被子浑身发抖,惊恐的眼睛睁得老大。

…………

谢谢keppra、简和玫瑰的荷包,谢谢fang2238、赫拉@芊琳的礼物,谢谢亲的支持和推荐。继续求点击、推荐、收藏。

第三十六章 霞草的别名

钱亦绣赶紧爬上床,抱着程月说,“娘亲不怕,坏人已经赶跑了。你听听,门外已经没有声音了。”

她把头放在程月的肩膀上,轻轻地蹭着。渐渐地,程月僵硬的身子才慢慢地软了下来。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右手一把把钱亦绣抱进怀里,紧张地说道,“绣儿快藏好,门外有坏人。”

钱亦绣趴在她的怀里说,“娘不怕,坏人已经跑了。爷在家,坏人伤害不了我们的。”

正如钱三贵所料,一个时辰内,花癫子饥不择,在村西头调戏老太太的事情一下子在村里传扬开来。在村民们想来,小娃娃根本编不出那些瞎话,花癫子本有这个毛病,而且的确有好几个人看到他从村西头慌慌张张往北边跑,甚至有人看到他“边跑还边提裤子”,所以这件事一定是真的了。

田间地头麦场里,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邪乎,最后成了花癫子把唐老三的娘唐老太按在沟里意图不轨,被一个小娃发现叫嚷出来。甚至还有说唐老太半推半就,欲拒还迎。

唐老太已经六十一岁了,年轻时喜欢擦脂抹粉,颇有些风流名声。

花癫子的婆娘花娘子也听到了这个传闻,气得冲回家把躲在柴房里的花癫子好一顿揍,据说惨叫声传了好远。他们的两个儿子也气老爹实在太不堪,知道他们的娘回家收拾花癫子,也没有跟着回去劝解而是在地里继续忙活。

唐老太也气得不得了,找了几个证人证明她当时不在村西头,而是在村东头的溪边洗衣裳。

不管花癫子和唐老太如何辩解,反正花癫子调戏老太的事村民们都当了真,还津津乐道了好久。

钱亦锦听到这个传闻后,慌忙丢下手里的篮子往家跑。到了家把院门拍得啪啪作响,钱亦绣刚打开门,便一个箭步冲进来。

他抓住妹妹的小肩膀紧张地问,“今儿花癫子在咱们家附近调戏唐老太,没污了娘亲和妹妹的耳朵吧?”

钱亦绣愣了愣,表示没听懂。

钱亦锦见妹妹啥也不知道才放了心。又大概讲了一下事件的始末,感叹道,“哎,咱们家住的偏辟,坏人干坏事总会选择在这里。像娘亲这么美貌的妇人,妹妹这么俊俏的女娃,若是听了那些腌臜事真是没天理了。我在家就好了,几块石头扔过去,把他们砸得远远的。”

然后,又是几句咬牙切齿的咒骂。

原来他还不知道扯着嗓门喊话的女娃就是她。也是,村人眼里的钱亦绣说话像蚊子叫,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声音。而且,这事传得也太走样了吧。

钱亦绣嘴角抽了抽,看了一眼顾不得擦把汗的小正太。这孩子虽然不是小爹爹的亲骨肉,却跟他一样早熟。同时又默默地为无辜躺枪的唐老太说抱歉。

钱亦锦松开妹妹又往屋里跑,看到娘亲吓得脸色惨白,坐在床上不肯下来,劝解了几句,又自责一通。出去捡了几块大石头往荒地扔去,大声冲天上喊了几句,“哪个混蛋再敢来这里干坏事,看我不用石头砸死他。”这才算出完了气。

吴氏和钱满霞回来也说了这件事。吴氏皱眉说道,“那唐老太真是为老不尊,这么大岁数了,也不给儿孙留点脸面。”

钱三贵笑着直摇头,并没揭露那个大声喊叫的小娃就是钱亦绣。说道,“谁也没有看到花癫子和唐老太在一起,不要人云亦云。”

一晃到了五月中间,收了小麦,脱了粒,吴氏跟着钱大贵等人把小麦都拿去镇上卖了。本来要留几斤的,钱三贵没应。交了税后,只剩下两贯零两串钱。再加上卖野兔子的钱,共两贯四串线。还了二房一百文,大房五百文,只剩下一贯八串钱,欠钱香的一贯钱还没还。

一家人望着这点钱情绪都极其低落,今年的日子该咋过呢?

钱三贵拿出五串钱对吴氏说,“他娘,明天你去县城一趟,先还香娘五串钱吧。以后不够再借都行,总不能说不还吧。放心,我的身子骨好些了,不用再吃药,还能编些草席子去卖钱。”

钱亦绣听说吴氏明天要去县城,就起身跑回左厢房,抱着一个小坛子出来。小坛子里插了几支野百荷,还有一些霞草(满天星)。金黄色的大花朵在洁白的满天星中显得更加娇艳夺目,整个花束也更有立体感和蓬松感。

钱满霞惊道,“霞草配野百荷这么好看啊!绣儿这几天神神秘秘,忙忙叨叨,原来是在干这事儿。”

吴氏眼里也是满满的惊艳,“是啊,真好看。”

小娘亲也难得发了言,“嗯,花好看。”

钱亦绣做出可爱的表情,掰着小瘦爪子说道,“不止配野百荷好看,它配许多花都好看。比如说月季花,牡丹花,蔷薇花,马蹄莲,哎呀,反正是好多好多。”

钱三贵也吃惊不已,说道,“真是没想到,那霞草看着不起眼,跟别的花搭配起来却这么不一样。”

钱亦绣又说,“当然了,戏里不是也这样演的吗?有主角就要有配角,这样的戏才好看丰满。花也一样,要有主角配角才好看,才不显得单一。虽然红花要用绿叶配,但光是绿叶配红花,看多了就审美——呃——就不新鲜了。”

钱满霞取笑道,“哟,绣儿还一套套的呢。连戏都没看过,还啥主角配角的。”

钱亦绣道,“我听奶讲的。”钱老太年轻时看过几出戏,到现在都经常唠叨。

钱亦绣把小坛子放在桌上,又跑回屋拎出两个小花篮。小花篮不大,直径大概有二十公分。一个黄颜色,是用草编的。一个绿颜色,是用细柳枝编的。这两个小篮子都是钱三贵这几天照着孙女说的样式编的,又小巧又好看。

因为没有前世的营养泥,又买不起这个时代用于插花的剑山,钱亦绣就用土跟草木灰、水和在一起,用芭蕉叶把这坨泥巴包好装进篮子里,再把花插上去。这种简易营养泥虽然不好看又粗陋,但时常洒点水,也能管点用。因为芭蕉叶被花枝扎破了,泥巴露出来不好看,她又专门去小溪边捡了些带颜色的小石子,和着满天星的花苞一起撒在上面。

黄篮子里插了十几支红色蔷薇,空隙地方都用霞草填满。绿篮子里插了十几支粉色野月季,空隙地方也用霞草填满了。

黄配红,绿配粉,再加上星星点点的白色满天星,显得梦幻而朦胧,飘逸而迷离。

钱亦绣又一再强调,“霞草有个别名叫满天星。你们看,许多霞草放在一起,是不是星星点点,如满天星星?”

…………

关于简易营养泥那一段,求亲们别太认真。

谢谢似水的人生的荷包,谢谢米兰二号的桃花扇,谢谢不坚强也要装坚强、赫拉@芊琳的礼物,谢谢亲的支持和推荐。继续求点击、推荐、收藏。

第三十七章 配角转正

几个人都没想到,山间荒地里最常见的几样东西,组合在一起竟是这样别致好看。

除了钱亦锦,几个人又夸赞起来。钱亦锦实在是太小,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不一样的。

钱亦绣着问道,“这么好,能不能卖钱呢?我们小屋里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花。”

钱三贵笑道,“应该能卖钱。原来我跑镖的时候,也去过有钱人家,他们的插花不见得比这些花更好看。特别是这两个小花篮,真是精巧别致。”

“若是这些东西都能卖钱,那可太好了。咱们这里花多,四季花不同,总有卖的。”吴氏也激动起来。

钱三贵摇头道,“这些大花没有人家种的花好看,我们主要卖的是霞草。别人不知道霞草配花好看,我们卖了个先机。等别的花农花商都开始种开始卖了,我们也就卖不起价了。”

的确是这样。钱亦绣从来没有想靠插花赚大钱,只是想赚些小钱帮助家里渡过眼下的难关。

于是几人商量,还钱香的钱缓一缓。明天吴氏、钱满霞、钱亦锦上山剪花,钱亦绣在家处理已经剪回来的花。

采用折枝法、末端击碎法和浸烫法、茶水法,可以让插花花期延长些,这是钱亦绣前世就知道的。

吴氏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她在院子后面的山坡上剪花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有些饿了,坐在石头上起不来,她就把早晨没舍得吃的玉米饼子给了老婆婆吃。老婆婆夸她是个好娃子,不仅告诉了她处理花的方法,还教她唱了一首歌。

吴氏等人一听附近出现了老婆婆,再联想到花癞子调戏老太婆的事情,也就信以为真了。钱三贵则觉得孙女经常上山摘花,碰到好心人也在情理之中。

吴氏、钱满霞、钱亦锦要走得远些,剪了两筐满天星,又剪了好些花,竟然还有香石竹(康乃馨)和野芍药。香石竹做插花最好,花期长,又好看。

“今天我们去了热风谷,那里花多,分布又广,就挖了这些花回来。”钱满霞说。

钱亦绣一听热风谷心就狂跳了几下,这几个人都去了那里,还是没有发现那几株好花。

吴氏也说,“是啊,那里的花真多,满峡谷都开满了,品种也多。若是好卖,咱们下次再去那里摘。”

花处理过后就开始组合,当了一辈子配角的满天星终于在钱亦绣手里逆袭转了正。每一束花都有它美丽的倩影,每一朵大花都是为了配合它的朦胧和迷离而更加光彩照人。

钱亦绣还在心里给这次插花艺术命了个名,叫做——星语。

花束搭配好了,就用棕榈叶代替透明塑料纸把花包好,再用布条扎紧。

一共做了三十五束插花,二十束小的,十五束大的。还做了五个小花篮。

钱三贵考虑了一天,把价格定了下来,小花束卖八文,大花束卖十五文,花篮卖六十文。

听了这个价格,吴氏有些犹豫,“当家的,这野花野草卖这么贵,有人买吗?”

钱满霞小姑娘也吸着气道,“照爹定的这个价,这些花都卖完了就能赚到好几百文了,能行吗?”

钱三贵满有把握,“这点钱,对那些有闲钱又喜欢花的人来说不算贵。以后或许卖不到这个价,但第一次卖个新鲜,肯定能行。你们不能在西市卖,那里穷人多,不会花钱买花。就去南市,有钱人多在那里。”又问钱亦绣道,“绣儿,你说呢?”

“我也觉得行。”钱亦绣说道。心里却想,卖花的方法不同,卖的价格也会不同。明天换种法子卖,说不定卖的钱更多。

钱亦锦小盆友很为自己被忽略不高兴,撇嘴说道,“我觉得不行。这东西又不能吃,谁会花那么多钱买啊。”

熊孩子就知道吃,他的话大家自动选择忽略。

不过,让谁去卖花,众人的意见又不统一了。钱三贵的意思是,让吴氏和钱满霞两人去县城卖花。看到钱亦锦眼睁睁地看着他,又说,“锦娃想去就去吧。”

钱亦绣一看怎么没自己什么事了,那怎么行。销售也讲策略的好不好,凭你们几人往地上一坐,能卖多少钱?

她急得眼圈都有些红了,糯糯地说,“绣儿也要去。”

吴氏劝道,“奶和你姑要背这么多东西,背不了你,那么远的路你走不动。”

“路远坐车就行了,绣儿就是要去。”她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跟她娘的可怜模样有一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