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和另外几个妇人拿着小老虎抱篮。笑得开心。都说还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小老虎玩偶,跟孩子一样讨人喜欢。

钱亦绣偷瞄了一眼正前方赶紧垂目,正中坐的正是宋家老太太。

宋家是冀安省的名门望族之一。钱亦绣当鬼时曾经光顾过宋家。宋老太太的丈夫宋桥曾官至湘江省巡府,六年前致仕带着老伴回祖籍养老。

老太太的大儿子在京城为官,二儿子一家在身边敬孝,大女儿嫁在京城。他家在洪河对岸有千亩良田。还有一个庄子,便是宋家庄。

老太太的旁边坐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贵妇人。是现在宋府的当家夫人宋二夫人。

老太太先跟小和尚打了招呼,还请他坐下,让丫头上茶,请他吃素点。一群女眷打着迭地夸奖小和尚。

之后。众人似乎才看见一同来的还有个小姑娘。钱亦绣不急不躁不害怕,大大方方地垂目站在那里。

老太太问,“这是哪家女娃?长得可真俊。”

弘济抢先说道。“这位小施主是花溪村的村民,因为贫僧把曾经救治过的小猴子托付给了她。她今天特地带着小猴来寺里看望贫僧。”

老太太笑着点点头,就有丫头在她面前铺了个蒲团。钱亦绣便知道是让她磕头了。她还小,给六十几岁的老婆婆磕个头也没什么心理障碍。便走过去跪下磕了个头说,“民女绣儿给老夫人磕头,祝愿老夫人贵体安康。”

大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漂亮嘴甜的小孩子,宋老太太也如此。见这小姑娘小小年纪,却举止大方得体,又会说话,一点都不像农家孩子,顿时喜欢上了。笑道,“哟,真是个聪明孩子,快起来吧。”

她身后的丫头递过一个荷包。钱亦绣接了谢过,她知道这个荷包是看在小和尚的面子给自己的。

老太太看钱亦绣的年纪实在太小,怜惜地说,“可怜见的,才多大点的孩子就出来讨生活,你家长辈咋舍得哟?”

钱亦绣说道,“我爹爹打仗死了,爷爷腿瘸了,娘亲的身子又不好…这些玩偶就是我娘做的,篮子也是我爷编的,只是他们不方便出来卖,所以才由我和我奶出来卖。我已经六岁了,只是长得矮小而已。老夫人心慈,心疼我年纪小。其实在我们乡下,许多像我这样大的孩子都要帮家里干活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

明媚的笑容一点都看不出来日子过得有多艰难。几句话,倒把大家逗笑了。

宋四奶奶知道老太太喜欢漂亮孩子,慈善的名声又传得远,便笑道,“老太太慈善心软,看到讨喜漂亮的小姑娘受了苦,哎哟,那心尖尖都在疼。”

老太太听了笑道,“可不是,一看到这点小人儿出来讨生活,我心里就不落忍。”

张仲昆的媳妇宋氏也在这里,她是宋家的远房族亲。溪顶山离她家不远,只要宋老夫人来大慈寺,都会先在她家歇一晚,第二天一早来寺里上香。宋氏当然要来作陪了。

钱亦绣一进来她就认出来了,也看出小姑娘身上的衣裳还是自家送的料子做的。

便笑道,“真是巧了,咱们在这里又碰上了。”

钱亦绣一见是宋氏,也惊喜地躬身问了好。心里想着,都姓宋,看来应该有亲,这就更好了。

宋氏对宋老太太说,“大伯娘有所不知,我和这个孩子有缘…”便略讲了一下钱亦绣去她家卖花的事情。

“…哎哟,那时候这孩子瘦得就像只猴儿,”宋氏说,“她现在胖多了,个子好像也蹿高了些。”

钱亦绣给宋氏福了福,感激地说,“谢太太好心,我爷爷自从吃了张老爷送的药,身子骨好多了,这些篮子就是他编的。我哥哥也去上了学,不仅先生夸奖他勤奋,连大慈寺里的弘圆主持都说我哥哥聪慧…”

她这么一说,宋氏的笑意更深了。又对老太太道,“用霞草做插花,就是这个女娃第一个想出来的。现在我们溪山县很多人家都喜欢用霞草做插花。”(未完待续。)

ps:谢谢简和玫瑰、赫拉@芊琳的荷包及爱不解释的礼物,谢谢恋梦的女孩的月票,非常感谢!写文不易,求订阅。

第七十六章 被迫夭折

宋四奶奶笑道,“何止是溪山县,现在西州府也兴霞草插花,还给霞草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满天星。”

老太太点头道,“倒是个好孩子,又聪明,又有孝心。”

这时,坐在老太太下首的宋二夫人摆弄着手里的篮子说话了,“怎么这个篮子没有把儿呀,上面光秃秃的没那几个好看。”

钱亦绣笑道,“夫人仔细看看您手中的小老虎,它梳的是包包头,是只虎妞。它送的不是篮子是筐篓,筐篓是没有把的。”

宋四奶奶不解地问道,“送篮子送筐篓,这有区别吗?”

钱亦绣呵呵笑道,“当然有区别了,篮子代表男娃,筐篓代表女娃。小公虎送男娃,小虎妞送女娃。”

宋四奶奶似是恍然大悟,咯咯笑道,“噢,我懂了。篮子有把儿,所以是男娃。筐篓没把儿,所以是女娃。这个把儿原来还指那个把儿呀。”

她的话一说完,屋里的人哄堂大笑。

这位的作派有些像王熙凤。钱亦绣是乖娃娃,她眨了眨跟白莲花娘亲一样无害又懵懂的大眼睛,表示没听懂。

暗自却向这位丽人挑着大拇指,姐的创意被你精准地诠释出来了,牛!她的这个灵感来自于小娘亲。

老太太笑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后面的丫头笑着帮她抹着背。

老太太等气顺了,才指着宋四奶奶笑骂道,“也只有你这个泼皮破落户才好意思这样说,快别教坏了小孩子。”

屋里不起眼的角落里坐着两个少年,其中一个正在喝茶,听了这个“谬论”。一下子呛得咳了起来。

咳完了嘀咕一句,“这小娃惯会投机讨巧。”

这两个少年是宋怀瑾和张央,今天他们陪着长辈来上香,同时梁锦昭还要请悲空大师给他施针。

这屋里真正不懂“把儿”的意思是小和尚,他莫名其妙地问钱亦绣道,“他们笑啥?”

钱亦绣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张嬷嬷凑趣道。“老奴要恭喜四奶奶了。老奴拿着这几个篮子筐篓一走进来,四奶奶第一个就‘抢’了个带把的。看来,明年小公虎就能给四奶奶送个胖小子了。”

张嬷嬷这么一说。喜的四奶奶眼里直放光。她再是大方爽利的人,也不由地有些红了脸。

二夫人也高兴,问钱亦绣道,“听说这些东西你们是准备拿去卖的。怎么卖?我们都买了。”

钱亦绣说道,“难得这些东西入了老夫人、夫人、奶奶们的眼。它们到了富贵之家也是它们的造化,夫人看着赏几个就是了。”

对于宋家,她不说价,打赏的钱只有多没有少。若是换成翟家之类的人家。她就不敢不说价了。

二夫人听了更满意了。使了个眼色,她身后的一个婆子便递给钱亦绣两个荷包。

“哎哟,小嘴巴巴的。现在连我都喜欢上了。”宋四奶奶笑道,又捧着老太太道。“老太太是火眼金睛,只看了这小娃一眼就说她聪明,我可是看了这么久才发现呐。”

老太太得意地笑道,“我这双眼睛也是炼出来的,跟着你祖父走南闯北几十年,还是白走的?”

正说着,丫头来报,说隔壁的翟老夫人、翟大奶奶来了。

老夫人和二夫人对看了一眼,脸上滑过一丝不屑和不奈。瞬间又堆满了笑,高声说道,“请,快请。”

几个丫头婆子扶着一个老太太和一个青年妇人走了进来,钱亦绣也被挤到了一边。

这两位虽然也穿金戴银,绫罗裹身,气度仪态不说比不上这屋里的人,甚至比钱亦绣还像红薯花。那位翟大奶奶手里竟然拿着一个镶了花边的草编小箱子,这是她们家的东西呀。

钱亦绣心里一沉,除了那五个小老虎抱篮,其它的东西是卖不起高价了。这还不算,关键是自己的外交攻略刚刚开始,就要被迫夭折了。

老翟家钱亦绣当鬼的时候也光顾过。翟老太太用几个字可以形容,节俭、死抠、粗鄙,特别不合时宜。是西州府上流社会的一个笑话,偏自己还混不自知。

老太太的儿子翟树翟大人是冀安省按察使司按察使。翟大人出身农家,三十岁时考上进士,被圣上卿点为探花。大多探花都长相俊俏,翟大人也不例外,虽说现在已经四十出头,仍然儒雅俊朗,温润如玉。

一个农民的儿子,不仅中了探花,十几年间就升到三品大员,不仅是大乾朝的一个传奇,更是草根励志典范,是众多农家子弟包括钱亦锦小盆友争相学习和崇拜的偶像。

只是家里面嘛,呵呵呵…

翟老太太一坐下便大声笑道,“听说你们在隔壁,我们就过来看看。哎哟,想着好久没爬山了,就没坐轿子,爬了一段山路。老啰,不中用了,还没爬多久,就出了一身臭汗。”说完还抬起胳膊闻闻袖子,又扇了扇。

一旁的宋老太太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

两家关系不算很近,互派个晚辈拜见拜见就行了,结果翟老太太还亲自登门。

来者是客,何况宋老太爷再是高了翟大人两级,也已经致仕。宋老太太当然不能端着了,欠身笑道,“大妹子身子骨硬朗,还能自己爬山,羡慕哟。我这老胳膊老腿,可不行啰…”

弘济小和尚很有眼色,见来了客人,宋家人也没空搭理钱亦绣了,便起身跟她们告辞。钱亦绣也只得万般不情愿地一起出去。

钱亦绣刚出了门,身后传来翟老太太的大嗓门,“你们这篮子也是在院外那个妇人手中买的吧?那妇人的物什做得不错,虽说是乡下最常见的东西,但缝点花啊掐个朵啊,看着就不一样了,拿回家晚辈们也喜欢。我让丫头把她的东西都买了下来,虽说那点蒲草碎布值不了几个钱,还是让下人给了她一百大钱,乡下人不容易…”好像她多体恤人家一样。

钱亦绣心都在流血,蒲草不值钱,她的创意值钱啊,她爷和她娘的手艺值钱啊。十几样别致精巧的小东西,就是拿到寺外卖也不只一百文钱。真是抠门的老太太,跟抢人有什么区别。

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气死了。(未完待续。)

ps:谢谢chen334421的香囊和郝荣华、hworld1980的礼物,谢谢xiyaying的月票,非常感谢!谢谢所有看正版的亲。清泉今天跟一个作者扣聊,她的订阅排行榜和后台实际订阅数据相差比较大,而清泉的却相差不多。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她的读者看赠币的比较多。她极其羡慕清泉的读者成熟、有素质,清泉乐了半天,比别人夸自己还高兴。哈哈哈哈~~清泉是不是很虚荣?谢谢你们,虽然现在文文的订阅成绩不理想,但有亲们的支持,就是清泉最大的动力。爱你们!

第七十七章 强抢

一出门,却没看见吴氏,钱亦绣慌道,“我奶呢?我奶去哪里了?”

院子里的一个小丫头说,“你奶的东西被翟府的人买走了,她去隔壁院子送东西了。”

先前的张嬷嬷追了出来,她是得了老太太的眼色出来的。宋老太太听说翟老太太买了人家所有的东西只给了一百文,心里着实过意不去。觉得是因为自家把小姑娘叫进来,才没让人家卖个好价钱。况且,这几个小老虎抱篮也极合自己的心意。

张嬷嬷塞给了钱亦绣一个荷包,说道,“这是老太太赏的,拿回去买糖吃。”

钱亦绣也猜到了老太太的心思。宋家男人的官声好,他们有一句时刻挂在嘴边的话,便是“不与百姓争利”。

钱亦绣十分感动,说道,“老夫人真个是活菩萨,过会子我去给菩萨磕头,保佑老夫人健康长寿,活到一百岁。”

张嬷嬷笑着夸她道,“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钱亦绣已经看出来这个张嬷嬷在宋府主子面前很得脸,应该是个管事嬷嬷之类的。又糯糯地说道,“谢谢大娘,今天如果没遇到大娘,我也得不了这么多赏。请问大娘怎么称呼?我们家就在宋家村的河对岸,若是庄子有管事进省城,我就给大娘稍带点乡下的土特产。乡下东西虽然粗鄙,但偶尔换换口味也不错。”

张嬷嬷吃惊不已,这小娃,都成精了。自己虽然在主子面前得脸,下人们巴结她的也不少。但不认识的小女娃都这么巴结她,她欢喜的同时。又有些得意。

她用手轻轻捏捏女娃的小脸,哈哈笑道,“绣儿有心了,谢谢你…”

拒绝的话还没说出口,旁边那个小丫头抢先笑道,“张嬷嬷是二夫人院子里的管事嬷嬷,小妹子若稍东西。直接就说给二夫人身旁的张嬷嬷即可。”

原来是当家夫人的办公室主任。官不算大,但位置重要,得大领导的信任。到时候拉大旗作虎皮。也可以利用一把。

钱亦绣给了张嬷嬷一个大大的笑脸,“原来是张嬷嬷,好,我记下了。”

张嬷嬷在翟老太太走后。把钱亦绣的话又修饰了几句学给宋老太太听,“…那么小一个女娃都感念老太太的恩。说要去求菩萨保佑您活到一百岁。我们这些受了您大恩的人,可不是更巴望您活到五百岁了。”她想说一千岁,话到嘴边赶紧改成了五百岁。一千岁是太后、王爷。

老太太极高兴,直说。“哎哟哟,活到一百岁都成老妖怪了,还啥五百岁。”

众人又是一阵捧。同时又把翟老太太一顿狂扁。

钱亦绣和小和尚出了院子,看到吴氏从隔壁的院子里走了出来。

他们都走了一段路了。吴氏的眼圈还是红的,“绣儿,是奶没有用,那些好东西只卖了一百文,奶不敢跟贵人讲价…”

钱亦绣拉着吴氏安慰说,“奶没跟她讲价就对了,那些贵人咱们哪里惹得起,自然是她说多少就多少。”

弘济纳闷道,“贫僧见过翟施主,丰姿卓越,颇有气度,我师兄对他也大加推崇。怎么他老娘的行事却如此…”他突然想到自己是出家人,不好妄议他人是非,又闭上了嘴巴。

钱亦绣撇了撇嘴,他是好官有啥用,名声都被他老娘败得差不多了。

弘济又陪着她们一起去买了些香烛,祖孙二人拜菩萨。钱亦绣默默祈祷,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自己快些把溪石山的东西拿到手,钱亦锦小盆友能一飞冲天…当然还保佑宋老太太活到一百岁。

弘济没有食言,要请她们去善堂吃斋饭。

还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好请你们去我的禅房吃斋,我师傅正在给梁师兄讲禅。等下次施主们来了,再去我那里坐坐。”

钱亦绣连说没关系,自己现在是最底层的篓蚁,难得有个寺庙里的官二代另眼相看,关系一定要搞好。何况因为他的关系,自己也多挣了些钱,还跟宋家的管事嬷嬷“搭”上了关系。

他们刚开始吃斋,猴哥便跑来了。

斋饭虽然没肉,味道却不错。关键是不要钱,钱亦绣和猴哥自是敞开小肚皮吃了个肚圆。

跟小和尚告别来到寺外,找到钱满蝶几人,她们还没卖完东西。吴氏和钱亦绣不敢单独回村,便在这里逛逛等她们。

这里的人太多,吴氏把猴哥放进背篓里背着,一只手紧紧拉着钱亦绣,生怕她走丢了。

吴氏买了十个肉包子,又应钱亦绣的请求买了十个金丝饼。之后,拿出一个肉包子给馋慌了的猴哥吃。

这时,一个穿着绸子衣裳长得胖墩墩的富家少爷拦住了她们的去路,用扇子指着背篓里正美美地吃着包子的猴哥说,“小爷喜欢这个猴子,买了。”

话音一落,一个小厮就递上来一个银角子,另一个小厮又要来抱猴子。

这是要强抢啊。

钱亦绣赶紧说,“这猴子不是我的,是我们帮着大慈寺里的弘济小师傅养的。”

“不管是谁的,只要小爷喜欢,就是小爷的。”富家少爷蛮横道。

吴氏赶紧把钱亦绣拉到另一边,好声解释道,“少爷,如果猴子是我家的,我就卖给你了,但它的确不是我们的。你想买,是不是先问过大慈寺里的弘济小师傅再说?”

富家少爷不高兴了,骂道,“小爷好脾气跟你们说,你们还上脸了…”又踢着两个小厮骂道,“蠢猪,该咋做还用小爷教你们?”

那两个小厮就要上来硬抢,钱亦绣一下子扯开嗓门哭起来,“抢人啦,抢猴子啦…”

那个伸手想抱猴子的小厮还没接触到猴子,只见红影一闪,他的脸上一阵剧痛,再接着,猴哥已经蹿上了旁边的大松树上。

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吓傻了胖少爷和看热闹的人,也痛得那个小厮捂着脸大叫。

这时,两个大慈寺里的和尚扒开人群,双手合什道,“此乃佛门重地,各位施主切莫肆意妄为。”

钱亦绣哭道,“师傅,他们要抢小猴子。我说了小猴子是弘济小师傅让我养的,他们还要强抢。小猴子已经吓得躲到那棵树上去了。”(未完待续。)

ps:谢谢简和玫瑰、赫拉@芊琳的荷包和花解l语的礼物,谢谢浮云望的月票,感谢!

第七十八章 奔向热风谷

这两个和尚是看到弘济把小女娃送出来的,便安慰道,“小施主莫怕,那猴儿精着呢。”

他们抬头看看树上,猴哥大概看到撑腰的人来了,便抓着树枝一荡,一条红线闪过,瞬间便又掉进吴氏的背篓里。

一个和尚对那个胖少爷说,“这猴子的确是弘济师叔拜托这位小施主养的,施主莫要强抢。”

大慈寺的地位超然,那个少爷再横,也不敢抢大慈寺里的东西。哼了声,便带着两个小厮转身走了。刚走了几步,就被一个小松塔打在了后脖子处。

“哎哟,谁打的小爷?”那个富家少爷转过头来瞧,见身后的人都是一脸无辜样,他也看不出来是谁打的,只有恨恨地走了。

钱亦绣知道赤烈猴厉害,却没料到猴哥小小年纪已是身手不凡,居然还会用暗器,高兴不已。给它连连比着大拇指,“猴哥猴哥你真棒!”

结果,小猴子打人打顺了手,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多盯了它两眼,心里便不爽起来。那个少年一转头,又把另一只手中的小松塔朝那少年的后脑勺打去。

那少年一声哎哟,回过头来,也不知道是谁打的。气得大骂,“哪个王八蛋打的我,我招谁惹谁了?”

钱亦绣吓得赶紧拉着吴氏走了。

等到下晌未时,钱满蝶和王氏、兰氏也卖完东西了,几人才结伴下山。

今天的东西都卖出去了。兰氏因为有些山货,卖了五百多文。钱满蝶和王氏各卖了三百多文,连几把没要本钱的霞草配野花都卖了二十多文钱。几人十分高兴。

钱亦绣得意道,“今天我运气好,在寺里碰到了贵人。她们特别喜欢那几个小老虎抱篮,说做工比大绣楼里的绣娘还好,卖了二两多银子呢。”

虽然没有把所有的数目都说出来,还是把那几人吓一跳。她就是要让别人知道小娘亲的能干。

钱满蝶羡慕道,“以后我也专门找贵人卖绣品。”

王氏和兰氏都摇头道,“我们嘴笨,见到贵人连话都不敢说。还是老老实实挣点小钱罢。”

吴氏又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也不是每个贵人都好说话。运气好,或许能多赚些,运气不好。还不如在摊子上卖。”

她们专门绕了远路去山下蒙溪村口买了点肉,兰氏等人都知道许阎王在打程氏的主意。

兰氏说,“村里的人都在夸三贵叔和三婶仁义,没有为钱把寡媳卖进那个狼窝。满江媳妇有福气。嫁进了你们家,虽然日子苦些。一家人和和气气总有盼头。”

王氏没敢说话。自己婆婆可不是夸,是在骂。骂钱三贵夫妇跟傻程氏生活久了也变傻了,为个不相干的人连十几贯钱都不要。听了唐氏的话,王氏颇有些唇亡齿寒的感觉。

回家后。钱亦绣把几个荷包都上交了。宋老太太赏的两个荷包,里面装的分别是四个二钱的银锞子及六个二钱的银锞子。而宋二夫人买篮子的两个荷包里,各装了二两银子。

辛苦这么久。一共赚了六两银子一百钱。众人都挺高兴,他们家过去要辛苦两年才挣这么多。

吴氏问钱亦绣道。“绣儿,你咋知道宋家和翟家的事情呢?”

钱亦绣道,“绣儿那天去洪河边挖野菜,听见宋家庄子的人说的。”

大家长钱三贵作了发言,重点表扬了钱亦绣和程月,激动得小娘亲脸红扑扑的。直说,“月儿没吃白饭,会挣银子。”

钱亦锦回来后,吴氏包了五个肉包子、五个金丝饼让他去送给张先生,感谢张先生对他的栽培。再顺道把钱老太请来吃饭。

钱老太来的时候,多多小朋友也闹着跟了来。

钱老太照样走路生风。

人家问,“钱大娘,又去三儿子家吃肉?”

“嗯哪,满江媳妇手巧,做的东西连贵人都稀罕。”钱老太得意道。原来人家一直说她家娶了个傻孙媳妇,现在她终于扬眉吐气了。

钱亦多吃肉吃得满嘴流油,又对钱亦锦老生常谈,“锦哥哥你真大方,我吃了你家这么多肉肉你都没有不高兴。以后你去我家吃肉,我再也不哭了。”

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第二天是六月二十日,钱亦锦休沐,钱亦绣便让他去当个苦力,陪自己去热风谷把那几株好花挖回来。编的借口是,“绣儿想跟哥哥去山上捡柴伙。”

钱三贵和吴氏不同意,怕许家使坏。

钱亦绣道,“我们带着猴哥去,猴哥有多厉害,奶昨天看到了吧?”

吴氏想想猴哥的身手,一个成年人也不见得能打过它,便同意了。

由于兄妹两个要上山,都穿上了最破的衣裳。

钱亦锦看着妹妹那摞了几层补丁的衣裳,眼神暗了暗,说道,“等将来哥哥出息了,买个衣铺送妹妹,让妹妹天天穿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