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儿子许老大劝道,“爹,急什么,那小寡妇跑不掉,早晚都是你老人家的人。”

昨天许老大听说他爹要花十五贯钱买个媳妇,还许诺两贯谢媒钱,心里老大不高兴,嘴上又不敢说。可当他听说是花溪村那个跟天仙一样美的傻寡妇后,就乐呵起来。

他也盼着快点把这事办成。

父子两个都觉得十五贯钱,那些父母连亲生闺女都能卖,何况儿媳妇毕竟不是亲闺女,钱家三房还穷得叮当响。

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觉得十拿九稳的事,竟然没办成。

许阎王也知道他儿子的心思。在他看来,妇人,不就是拿来睡的嘛。便宜外人,不如便宜自家人。所以,除了已经死了多年的原配,后来娶的几个婆娘,儿子想睡他从来没有阻拦过。因为,他也睡过儿媳妇。

许阎王听儿子这么说,问道,“你有什么好法子?”

许老大道,“钱家不是舍不得那傻儿媳妇吗?咱们就把主意打到他们更加舍不得的人身上。到时候,嘿嘿,他们自己都要把那小寡妇拱手送给到爹的手上。”

许阎王问,“怎么说?”

方老大拍拍大肚子敞开嗓门笑了几声,对着许阎王的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许阎王听了一喜,“好法子,明天就让斧子去。”

斧子是方老大的儿子,今年十六岁,颇得许家真传。不仅下刀切肉跟他爹和爷一样有准头,十一、二岁起,看他小奶奶的眼睛里就能冒绿光。

许老大摇头道,“现在钱家肯定有所防备,不容易得手。再说,咱们刚刚被拒,若这时候出这事,人家会说是咱们故意设计。等没有人说嘴了,咱们再…”

许阎王的眼睛一瞪,骂道,“老子才不管别人怎么说,说了又怎地?叫了我这么多年方阎王,还不是拔不了老子的一根鸟毛。”(未完待续。)

ps:谢谢260430780的桃花扇,谢谢keppra的香囊,谢谢简和玫瑰、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hworld1980、努乖乖的的礼物,谢谢书友150406090756827(2)、南瓜苗、飘落涟漪、时光1107、xiyaying的月票,非常感谢!

第七十二章 另有事情

许老大劝道,“爹,那钱三贵不是地道的泥腿子,也是提着脑袋跑过镖的。若是硬抢,把他逼急了,跑去县上告一状,也不好叫我那大侄子为难不是。爹再忍耐几天,他们没有防备了,才好下手。这事若办成了,那傻寡妇肯定跑不了。”

钱亦锦回来听说了这件事,一直勤奋的他也没有心思专心学习了,隔一阵就拎着砍柴刀围着墙根转一圈,甚至半夜醒来还要去墙根底下听一听。

第二天便不许大山出院子,而是供给他足量的粮食。看到它吃的比全家人加起来都多,几个人心疼得直捶心口也无法。

这时候也体现出大山的重要性了。只要有外人稍微靠近院子,它就开始狂叫,猴哥也兴奋地跟着大吼大叫。这一猴一狗,倒真给他们壮了不少胆。

许阎王去钱家三房提亲被拒的事第二天就传了出来。钱老太跑来三儿子家,先把程月骂得躲在小屋里痛哭流涕不敢出来,又苦口婆心地劝钱三贵夫妇。让他们快些把这个惹祸的傻儿媳妇嫁出去。不嫁给许阎王,也得嫁跟别人,总之不能让她再在家里招祸。

钱三贵还是把钱满江和钱亦锦抬出来,坚持不松口把程月另嫁。

钱老太哭了,指着钱三贵骂道,“老婆子这么大岁数还跟老头子分开过,就是不放心锦娃子和你们这个家。若是那许阎王狗急跳墙,强行跑来你家用强咋办?你还让不让锦娃子做人?还让不让霞姑和绣儿嫁人?你竟然为了一个傻子忤逆老娘,不顾这一大家子。真是个不孝子,我白疼了你这些年。”

这话有些严重了。

钱三贵和吴氏哭着跪了下来,钱满霞也跪下哭着求她。

钱亦绣在他们争执的时候。就跑回左厢房,从那个大红柜子里把那个装银锞子的荷包拿出来。

她跑到钱老太面前跪下哭道,“太奶,求你别骂我爷和我奶了。我娘是我爹爹的媳妇,是我和哥哥的娘。我们一起生活了这些年,他们怎么舍得把我娘嫁出去受苦?再说,家里如今有大山和猴哥。外人若是来家。肯定会被它们咬死的。”又把荷包里的几个小银锞子倒出来捧在手里说,“这些都是绣儿挣的钱。绣儿不止会挣钱,还跟大户人家套上了关系。这是前阵子保和堂的张老太太让我奶带回来给绣儿的。还说让绣儿去他们府上玩。许阎王他们的亲戚也只是县衙的捕快,而张老爷跟县太爷和许多大官家交好,还经常给京里省城的贵人看病。有事了绣儿就去求张老太太,她定会帮着我们的。”

钱老太哭骂道。“凭你个乡下小丫头片子,还能跟保和堂套上关系?人家给你根针。你还当棒槌了,滚边上呆着去。”

钱满霞哭道,“奶,绣儿说的是真的。张老太太极喜欢绣儿。给了赏钱,布和吃食,还拉着绣儿的手让去她们府上玩。我爹去县里看病。张老爷都没收诊金…”

这些事情钱老太之前就听过一些,还以为是钱亦绣帮人家找到了酒。所以人家才赏的她,现在听来好像张家老太太是真的喜欢绣儿了。若是三房有张老爷撑腰,倒也不怕许阎王。

钱亦绣见钱老太将信将疑,又大方地送给了她一个银锞子。钱老太活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摸富贵人家才有的玩意儿,很是好奇了一阵。钱三贵见她喜欢,又让吴氏再拿一个给她。她却不要了,还说,“这东西是银子,你们留着慢慢用。”

她怕儿子家出事,吃了中饭后,下晌也呆在这里不走。

大房和二房也让钱满川和钱满河来三房转了两次,看看有什么情况。

钱亦锦放学回来了,又劝了老太太许久,她才撂开了把程月嫁出去的想法。

老太太吃了晚饭,由钱亦锦送回了钱家大院,钱亦锦又是钱满川陪着回来的。

晚上,钱亦绣还是坚持明天去大慈寺卖草篮子,兼让猴哥看望弘济小和尚。其实,这两件事都在其次,她还另有事情要办,只是不好说出来。若是这件事办成了,他们就不用这么担惊受怕了。

钱三贵怕她出事不同意。钱亦绣劝道,“我奶早两天就跟谢大伯说好了,明天会坐他家的驴车一起去大慈寺,谢大娘和蝶姑姑都会去,我们一起出不了事的。咱们总不能因为许阎王一家,就不过日子了吧。再说,还有猴哥呐,小和尚可是说过它的本事和脾气一样大。”

钱三贵想想也是,自家总不能不过日子了吧。他知道自己这个小孙女开了窍,若是真能多卖些钱当然好,钱多好办事,他们也不能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又嘱咐她们要同村人走在一起,不要单独行动等等。

第二天,钱亦绣穿上了新衣裳,交领桃色小短衣,落地桃色小长裙,领口、袖口、裙边还用吴氏买的碎布压了雨过天晴色的小花边。

她的头发已经长长些了,小姑姑给她梳了个小包包头,虽然小包包小的像犄角,但总比揪揪好。又用桃色带子系好,带子有些长,坠到了耳朵下边。

足下蹬了一双草编鞋底的布艺小凉鞋,这也是她的发明。前些几天她让钱三贵编了双草鞋底,再让吴氏在鞋底上按照前世凉鞋那种样式缝了三条布带,原生态布艺凉鞋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钱三贵看了喜欢得紧,又给自己和钱亦锦编了两双,让吴氏上了几条布带。钱亦绣见了,又让他多编了两双,她要送给弘济小和尚。

这么一打扮起来,小萝莉漂亮得不象话。

小娘亲抑制不住惊艳,直说,“绣儿真好看。”顿了一下,又说,“是娘把绣儿生的这么好看。”

小娘亲现在也学聪明了,她知道自己被人嫌弃没用,经常开展表扬与自我表扬。

钱亦绣笑道,“当然了,娘亲长得好看,绣儿才会好看啊。”

两人的对话把一家人都逗乐了。这是一家人这两天唯一一次发自内心的笑。

其实,钱亦绣私下觉得自己这种红艳艳的打扮像红薯花,她更喜欢桃色衣裳配个浅色裙子。但家里就这个条件,这样已经非常非常不错了。(未完待续。)

ps:谢谢米兰二号的香囊,谢谢kkmay的荷包,谢谢!谢谢260430780的月票,亲的名字电脑显不得出,用符号*代替了,非常抱歉。有许多读者的名字(主要是数字)都是这样,清泉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你们的支持清泉都铭记在了心里。今天后基本都是每天两更,上午八点和下午十八点。

第七十三章 求人

钱亦绣打扮漂亮,最激动的还是钱亦锦。他上下左右打量着妹妹,点头直说,“很是该这样,姑娘家就是要穿得漂漂亮亮的。这样出去,也给我们男人长面子。”

钱亦绣暗诽不已,熊孩子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吴氏背着大背篓要领着小兄妹和小猴子出门了,又出了状况。

猴哥不走,坐在地上耍起了赖皮。它指指钱亦绣的新衣裳,又捏捏自己的红毛,呲牙咧嘴地叫着。

钱家人现在都能看懂它的“哑语”,它是眼红钱亦绣的新衣裳了。

钱亦绣无法,只得回屋找了一套小原主的小衣裳和小裤子出来给它穿上。虽然大了些,把袖子和裤腿挽了几圈,再把裤腰用绳子勒紧些,倒也勉强能穿。

猴哥先还高兴,可穿上才发觉衣裳灰里吧叽的不好看,又有许多补丁,不愿意了。

钱满霞劝道,“猴哥听话啊,以后再给你做新衣。”

程月也说,“嗯,给你做新衣。”

钱亦锦则说,“小男子汉,为了新衣裳闹腾多丢脸啊。”

猴哥不干,还在跳上跳下地闹腾。钱亦绣着急了,说道,“不都说了回来就给你做新衣嘛,你咋还闹腾?这衣裳虽然旧,还是把你的丑屁股遮住了呀。你实在要闹,就别跟我们去见小和尚了。”

猴哥想见小和尚,只得妥协。它生钱亦绣的气不牵她的手,而是牵着钱亦锦的手往外走。它穿着破衣烂衫,还一只手抹着眼泪,小模样真是可怜得不行。

连心里舍不得给它做新衣的吴氏都不忍心不给它做了。

进了村,就看见三三两两的人结伴往溪顶山走去。凄凄惨惨的猴哥把所有风头都抢光了。没人注意一身新衣的钱亦绣,这让钱亦锦颇有些郁闷。

他们来到村中央,也就是钱家大院前面那条路站下。目送钱亦锦往东去了私熟,吴氏抱着小猴子领着孙女则往北去了谢虎子家。

吴氏跟谢虎子婆娘兰氏、钱满蝶、钱满河媳妇王氏前几天就已经约好,来这里搭驴车一起去溪顶山。

驴车上已经坐了五个人,还放了几个筐。众人笑着逗了逗小猴子,又夸了钱亦绣。

钱满蝶羡慕地看了看钱亦绣笑道。“绣儿长得俊。一打扮起来就更俊了。”

王氏则直呼小布老虎好看。钱亦绣得意道,“这是我娘做的,希望今天能卖个好价钱。”

一个妇人拿起小老虎篮子惊道。“那程氏傻了巴叽的,竟然这么巧?”

说完才觉得不对,红着脸讪笑道,“对不起呀吴嫂子。”

钱亦绣翻着白眼把小老虎篮子抢过来放进了筐里。

到了溪顶山下。几人下了驴车。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有香客,也有做生意的小贩,还有向香客们讨要吃食的弥猴。

突然,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那些弥猴们像是受到了什么惊吓,竟然集体恐慌地往山上蹿去。先是几只,后是几十只。再后来是上百只,排着队向后山逃去。一些香客尖叫着躲避开来。有些动作慢的差点被它们挤下山去。

众人惊奇不已,不知道怎么会这样。

钱亦绣心里门清,赶紧把盖筐的布扯下来把猴哥包上抱在怀里。

她们大概爬了两刻钟的山路,地势渐渐平缓起来。这里人声顶沸人头攒动,两旁都是叫卖的小贩,前面便是闻名大乾朝的大慈寺。

钱满蝶几人要去找摊位卖东西,钱亦绣则说她先要带着猴哥去寺里看望小和尚。

吴氏不赞同地说道,“绣儿,咱们是来干正事的,卖完东西再去玩。”

钱亦绣拉着吴氏说,“咱们就是去干正事啊。”又悄声跟她说,“绣儿有办法多卖钱,奶不要说话,只跟着就行了。”

吴氏知道孙女聪慧,笑着点了点她的小脑袋。

她们来到寺庙门口,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小沙弥。钱亦绣便过去说道,“这位小师傅,我找弘济小师傅,专程带猴哥来看他。”

这个小和尚也认识猴哥,双手合十道,“小师叔祖住在后院禅房,小施主请跟我来吧。”

钱亦绣知道弘济的辈份高,却没想到竟是爷爷辈。

她们跟着小和尚东拐西拐向后院走去。故地重游,猴哥早高兴地又叫又跳,一转眼的功夫就跑得没了踪影。

小和尚笑道,“小施主莫急,小猴儿在寺里呆了两个多月,寺里的地方都熟,肯定先跑去小师叔祖的禅房了。”

他们来到一个小院落前,看见小弘济正站在月亮门前抱着猴哥说笑。这个小院子白墙黛瓦,院墙上还镶嵌着几个朱色菱形木格窗子,掩映在一片佳木之中。这里算得上寺里最高档的住所了。

尽管已经猜到小弘济是寺里的官二代,看情形他的身份恐怕比自己想像中还要高些。朝中有人好办事,今天托他的事情十有八、九能办成,钱亦绣暗自欣喜。

看见她们来了,弘济放下猴哥先对吴氏双手合十道,“女施主好。”又对钱亦绣说,“我本来前几日就想去你家看望猴哥,可我师父说你们今天肯定会来寺里,我就在这里等着了。”

“连我们会来寺里都能算得到,你师傅还真是个老神——高僧。”钱亦绣惊道。

小和尚不谦虚地说道,“那当然。”

寒喧几句,又把原生态布艺小僧鞋送给弘济。小和尚拿着小鞋子笑得眉眼弯弯,这鞋子,好看,穿着又凉爽。

之后,钱亦绣就对着弘济的耳朵说了几句话,“…小师傅,算我求你了。”

弘济莫名其妙地说,“你好奇怪哦,外面有那么大的地儿让你们卖东西你不去,干嘛非要拿进寺里卖呀?”

做这些东西的时候,钱亦绣定的就是高端路线,原是想追着富贵人家的轿子卖。现在结识了寺庙里的“官二代”,就能走个捷径了。况且,她还另有打算。若是能把那件事办成,自家也不怕许阎王了。

便说道,“在外面卖和在寺里卖怎么能一样呢?我家的东西高端大气上档次,自然不能跟那些平常的东西放在一起卖。”(未完待续。)

ps:谢谢flora9999的荷包和hworld1980的礼物,谢谢妙手狼君、紫色回味的月票,非常感谢!今天有事,提前上传。

第七十四章 隔墙有耳

“可是,我带你在寺里卖东西好像不大好吧。”弘济为难地说。

钱亦绣说道,“小师傅放心,我不吆喝,只是绕着院子走一圈。她们主动买,我就卖。她们不主动买,我连话都不说。怎么样?我可是帮着你养猴哥呐,它特别馋,又娇气。我家本来就穷,还要省钱给它买好吃的,没见我都饿瘦了嘛。你那么大的忙我都帮了,我这点小忙你都不帮?”

猴哥气得小脸更红了,不服气地叫了两声。小主人睁眼说瞎话,啥时候省钱给它买好吃的了,真是过份。看看给自己穿的这件破衣烂衫,就知道自己过的是什么苦逼日子了。

小和尚没注意到小猴子,看了一眼钱亦绣,的确挺瘦,他挠着光头为难极了。

钱亦绣放软了声音继续求道,“你只领我去走一圈,就有可能让我爷和我娘继续治病,让我哥哥继续读书,让我们全家和猴哥吃饱饭。这是大善事,你都不做?”

小和尚听她说得有理,只得认命地说,“好吧,我领你们去走一圈。记住,千万别吆喝,也不要擅自进香客们歇息的院子。扰了女眷们的静休,不仅你会被赶出去,我也会被训斥的。若是你在这里卖不出去,就去寺外卖吧,大不了我请你们吃素斋,让你省顿晌饭钱。”

钱亦绣点头道谢,又问道,“省城西州府宋桥宋老太爷的家眷,还有翟树翟大人的家眷来了吗?”

小和尚点头道,“这两家倒是都来了,今天早上贫僧还跟大师兄见过他们。”

钱亦绣得寸进尺地说,“咱们路过宋家院子时走慢些。最好能吸引她们的注意。路过翟家院子时走快些,我不想去她家院子卖东西。”

小和尚又不明白了,“为什么?你的要求还真多。”

钱亦绣对萌萌的小和尚没什么隐瞒,无奈地说,“宋家有个庄子在我们村的河对岸。小师傅知道的,我们家病的病,弱的弱。被人欺负死了也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我听说宋家老太爷的官声极好。最是为民作主。就想借着卖东西的缘由,去碰碰运气,在宋家主子面前亮亮相。若是家里真的走投无路了。或许能去求宋家庄子的管事帮帮忙。我也知道,就凭我一个乡下小妞,想抱住宋家主子这根大粗腿不太现实…哎,尽力而为吧。攀不上主子,结识一个管事或是管事娘子也是好的。”

弘济带着她们往前走。又问道,“那为什么不愿意去翟家院子呢?”

“听说翟老夫人特别…嗯,眼神不太好使,偶尔会把珍珠看成鱼眼珠…”

随着说话声远去。小院子里传来一阵公鸭嗓子的笑声,又说,“这女娃。小小年纪,心眼忒多。猴儿精。师傅,您是得道高僧,算一算这小娃是不是猴子投胎的?”

原来木格小窗内有两个人头在向外张望,一个是梁锦昭,另一个是白胡子白眉毛的老和尚。

老和尚笑道,“即便是猴子投胎的,也不见得会比那位小施主更精。”

梁锦昭本是随便一说,却没想到大师竟能这么夸奖她,诧异道,“噢?那小娃真的那么——猴儿精?”

老和尚捏捏手指,答非所问地笑道,“为师要恭喜弘为了,困扰你多年的顽疾或许有望治愈。”

“真的?”梁锦昭大喜,“这么说,徒儿的病有可能根治了?”

老和尚笑道,“诸事要讲机缘二字。恰巧碰上对的人,对的事,对的时机,对的作为,有些不成的事也就能成了。”

梁锦昭听了老和尚的话一跳老高,兴奋道,“太好了,如此一来我就能进军营历练了。”

老和尚摆手说,“弘为切勿着急,这事急不来,水到才能渠成…”

梁锦昭听得似懂非懂,但知道困扰自己多年的疾病总算有望治愈了,激动不已。

狂喜之余,他还是非常同情那个阵亡将士的遗孤。小小年纪就要操心这么多事,看来她家里的日子的确难过,似乎还倍受恶人欺凌。想着回去跟四表舅宋治先和张央说说,让宋家和张家多照顾她些。

突然,一只穿着破衣烂衫的小猴子跑进了院子,哧溜一下蹿上老和尚的怀里。正是猴哥。

老和尚哈哈大笑道,“你这泼猴,一来,又把附近的弥猴吓得躲起来了…”

钱亦绣不知道隔墙有耳,跟着弘济刚绕过几排禅房,一错眼便不见了猴哥的踪影,着急起来。

小和尚说道,“小施主莫急,那猴子定是去找我师傅了。它的鼻子好使,我们走得再远它都能找来的。”

他们穿过一条清幽小路,过了一座小拱桥。前面便出现了几个幽静小院落,这些院落是专门给来进香的有钱人家内眷歇息的地方。

钱亦绣让胆小的吴氏在桥边的小亭子里歇着,她从筐里拿出一个老虎篮子跟小和尚一起向那几座院子走去。他们也不进去,就是从院门口欢快地走过。

今天的日子特殊,在这几座院子里歇息的都是冀安省大富大贵之家,寺里绝大部分供奉都是出自这些富贵之家。这几家贵人来寺里上香,主持弘圆大师都要亲自接待的,今天还带了他的小师弟弘济一起见了客人。

所以守院子的婆子都知道这个小和尚是弘圆主持的师弟,大慈寺最著名的高辈小沙弥。

这个小沙弥在这里玩耍她们可不敢上前驱赶,对他身旁的漂亮小女娃也不免多看了几眼。

小姑娘漂亮的笑脸让明媚的阳光更加明媚,偶尔发出的几串软糯笑声像轻风一样拂过耳畔。还有,那小女娃手里前后摇晃着的老虎抱篮,怪异又逗趣儿。

在他们经过第二个小院子时,弘济停了下来,站在离院门几米远的大树下说起了话。

从院子里走出一位管事娘子之类的妇人,对小和尚笑道,“弘济小师傅,在这里玩呢?”

弘济虽然不认识这个妇人,见是从这个院子里出来的,还是有礼貌地说道,“嗯,贫僧和这位小施主来看看风景。”又说,“老施主歇息得还好吗?贫僧来的时候,我师傅正在给我梁师兄——讲禅。”(未完待续。)

ps:谢谢赫拉@芊琳、伊朲紅妝、260430780的荷包,谢谢黎子925、hworld1980的礼物,谢谢熠熠莹、似水的人生的月票,感谢!

第七十五章 宋家

那妇人笑道,“多谢大师,多谢小师傅,我们老夫人精神头好着呢…”

呀,小和尚这是给自己递话呢。钱亦绣马上抬起漂亮的小脸招呼道,“大娘好。”

张妈妈余光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漂亮的小女娃,见她招呼自己,也冲她点点头。一看不打紧,她手里晃动着的篮子可太别致了。

便说道,“这小布老虎可真逗,还抱了个篮子。”

钱亦绣立马把篮子递过去说道,“这个篮子有一个吉利名字,叫小老虎送篮(男)。”

“小老虎送篮,送男,哎哟,倒真是一个吉利名字。”张妈妈笑道。她寻思,小老虎送男娃,明年是虎年,若今年许愿怀上了,可不就虎年生男娃嘛,真是好兆头。自家的四奶奶成亲六年,只生了一位姑娘,急得什么似的。今天来的早,上了头柱香,若是再有这个好彩头,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又看这老虎玩偶和篮子手工好、面料好,心里便有了主意。她笑道,“这篮子的名儿可真讨巧,也精致,你在哪里买的?”

钱亦绣说,“这不是买的,是我娘做的。因为名字讨巧,正好在这个日子拿来卖。我看完弘济小师傅后,就要拿去寺外卖了。”

张妈妈听了一喜,说道,“那我拿进去给我们奶奶瞧一瞧,若是她喜欢了,少不了你的赏。”

钱亦绣又指着远处的吴氏说,“我奶那里还有几个不同样子的,都拿进去给你们奶奶看,也有挑选的余地。”

见张妈妈点头,钱亦绣就冲远处的吴氏招了招手。

张妈妈先让她们在院门口等着。自己则拿着几个老虎抱篮进了上房。

片刻后,张妈妈就眉眼含笑地带着小和尚和钱亦绣进屋了。或许因为吴氏穿着有些粗鄙,又满头大汗,只让她在外里候着。

钱亦绣跟着张妈妈进了屋,见屋内珠环翠绕,娇声莺啼,正围着一个六十几岁的富贵老太太在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