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万大中和他爹万二牛也来了三房。万大中背上还扛了一只梅花鹿,一路上引来无数羡慕声和十几双盈盈“秋波”。

钱家人对万家父子的印象都很好,热情招呼着他们。李占春本就性子豪爽,拉着万大中讨教打猎的事情。还说,以后打了猎就卖给他,别人给多少价,他就给多少价。

钱亦绣发现小姑姑刚才头上只簪了两朵粉色蔷薇花,咋一转眼的功夫就多了一支玛瑙簪子呢?耳垂上也金光闪闪的晃眼睛。

想着三贵爷爷说他自有计较,也就忍住了要说的话。三贵爷爷自己因为高危险职业吃了大亏,或许也舍不得女儿吃苦头吧。

钱满霞见钱亦绣直愣愣地看着自己头上的簪子,红着脸瞪了她一眼走开了。

法海果真是讨嫌的。

钱亦绣正郁闷,钱多多跑过来对着她耳语道,“听我奶和我姑姑说,万大叔想当霞姑夫。”然后又啧啧两声说,“他当了我的亲姑夫该多好啊,那这只梅花鹿就是我家的了。这么大只鹿,能吃好些天呢。”(未完待续。)

ps:谢谢keppra的棒棒糖,谢谢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风过无痕只爱的礼物,谢谢壬女吉祥、不坚强也要装坚强、某只狐狸、260430780、danxiang1314、chen334421、151122215403744、罗林依然、清秋日、紫色回味、雨vs笙、小p悠悠、亂ooo、哈哈小路、裴16的月票,非常感谢!

第一百四十六章 放手

钱亦绣也喜欢这只鹿,觉得万大中这次送礼算是送到点子上了。她倒不是喜欢鹿肉,而是鹿葺。张老爷说金乌龙蛇骨加鹿葺、人参泡酒,经常喝可以强身健体。

钱三贵不舍得买鹿葺和人参,所以那两截蛇骨一直放在那里没泡酒。把这两根新鲜鹿葺卖了,再买一截炮制好的鹿葺和一支人参就行了。不是老参价钱也不算贵,十几两就能买一支。这样一进一出,即使再掏些银子出去也不会掏太多。

她听了多多小盆友的话笑起来,说道,“你亲姑夫家是开油铺子的,以后你家的油管够吃,也不错啊。”

钱满多摇摇头,小嘴嘟起来说,“我那小姑夫抠得很,今年过年来我家拜年,只拎了两斤菜仔油,还猛吃我家的肉,气得我奶到现在都不舒坦。”又八卦道,“他跟我小姑姑定亲两年了,只送了我小姑姑一根薄薄的银簪子,我连他家的一片肉都没吃过…”

钱满蝶的未婚夫家在二柳镇开油铺子,后生杨又富长得也不错。当初找了这样一门好亲,汪氏得意的不行,到处炫耀,觉得女儿可以嫁去镇上享福,当镇上人了。

原来钱老太爱说老杨家抠门,还把汪氏气得够呛,说老太太鸡蛋里挑骨头,不待见的人怎么都不待见。

自从自家开了铺子之后,汪氏便有些看不起女婿家抠门的作派了。现在见了万大中的豪爽。更是觉得这个女婿不行。但也没有办法了,亲事已经定下,这个月底钱满蝶就要出嫁了。

钱亦绣到现在也没看过那个杨家卖油郎。吴氏曾经见过两次,回来后也是摇头不喜。

若钱满蝶嫁的这个女婿再不行,那钱家第三代闺女找的女婿就都不怎么样了。希望小姑姑能够好命,找个各方面都不错的如意郎君。

让人意外的是,阿珠也坐着马车来了。因为张老爷带着张央去了省城给人看病,所以张老太太专门让她代表张家来给小兄妹送生辰礼。礼物是四匹绸段,颜色分别是月白、宝蓝、杏黄、水红。一看就是专门给两个孩子作衣裳的。这个礼物跟那头雄鹿一样,让所有的亲戚羡慕不已。

钱满霞便放下手中的活。把阿珠请去自己的小屋招待她。

吃饭的时候,又把在大院子里做点心的许氏和小王氏叫过来。

在堂屋里摆了两桌,一桌是男人,老太太也在男人那桌。一桌是妇人、孩子。阿珠由钱满霞和钱满蝶陪着在钱满霞的小屋吃。程月一个人在自己的小屋吃。

钱二贵和唐氏是在开饭前到的。钱二贵身上还沾着泥土,一看就是从地里直接来这里的。唐氏虽然不算很利索,但好歹衣裳还算干净。他们两人是空着手来的,或许根本就不知道今天三房为什么请客

钱老头恨铁不成钢地瞪了钱二贵一眼。

小王氏红了脸,自己和丈夫日夜忙碌,连侄儿侄女的生辰都忘了。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或许只有自家是空手来吃饭的。

唐氏一进院子就看到丢在房檐下的死鹿,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吃饭的时候大着嗓门说,“这么大一头鹿三叔一家也吃不完。干脆每家分些,咱们帮着一起吃。以后得了个猎人女婿,三叔家也不愁没肉吃了。”

这话不仅把钱三贵和吴氏说得脸通红。也把万大中说红了脸。钱三贵两口子倒不是舍不得这点肉,关键是“女婿”这两个字说得太不妥,那层纸不是还没捅破嘛。

另一桌的钱二贵骂道,“臭嘴的婆娘,这么多的吃食还堵不上你的嘴,胡说啥呢。”又赶紧给钱三贵和万大中赔不是。“三弟别往心里去,那婆娘有口无心。自己得罪了人还不知道为啥。大中也别往心里去,钱二叔给你赔礼了。”

钱三贵红着脸没吱声,万大中赶紧摇头笑道,“钱二叔客气了。”

钱老头和钱老太也气得不得了。钱老头不好当众骂儿媳,钱老太倒是第一时间就想骂人,但嘴不利索,等钱二贵和万大中都说了话,她才把话说出来,“你个蠢婆娘,再胡咧咧,就滚,滚,滚…”

只有“滚”字说得利索。

唐氏翻了翻白眼,她以为自己是因为想吃鹿肉挨骂,小声嘀咕了句,“不就是一点肉嘛,舍不得就算了,当我没说。”

吴氏气得恨不得搧她两巴掌。但当着这么多人,特别是当着万大中父子的面,也不好再给人家留下个泼妇的印象,只得死命把气忍下去。

晌饭过后,阿珠和万大中父子便告辞了。钱二贵要去地里做农活,他跟唐氏也走了。

因为唐氏当众说了要肉,钱三贵只得让黄铁把鹿处理了,除了给万家父子送的点心做为回礼,其他几家都送的鹿肉,只是张家和钱香家送的多了些。

送了一半,还剩一半。李占春又提出把剩下的鹿肉买了,明天拿去肉铺子上卖,还硬给了吴氏二两银子的鹿肉钱。

钱香陪着钱老头夫妇及钱大贵、钱三贵说了阵话,申时初也走了。

钱老头和钱老太没走,他们还要等着看孙子,给孙子过生辰。钱亦多也留了下来,她说跟太爷爷一起回家。

客人都走后,在屋里呆了一天的程月才出了门,来到院门前向远处眺望。夕阳西下,她的黑发、背影像是被渡上了一层金粉。

钱老头道,“满江媳妇还以为满江小子活着,还在等他?”

钱三贵点头叹道,“满江媳妇脑子不算清醒,她有这份执念对她或许还是好事,不然身子怕是支持不下来。”

钱老头不太喜欢这个头脑不清醒的孙媳妇。但看到她数年如一日的等着孙子的回归,也有了些心酸。

钱亦锦下学了,他牵着程月一起进了堂屋。给钱老头和钱老太见了礼。又收了老两口给的红包,便倚着老太太站着。老太太见梳着总角的孙子变得更好看了,歪着嘴看不够,抖着手还不停地帮他拍身上的灰。

饭后,黄铁把老两口和钱亦多送回了钱家大院。钱三贵便开始跟程月和钱亦铁摊牌。他今天非常累,但这事必须要他出面说。

钱三贵一说出来,钱亦锦脸涨得通红。程月干脆哭出了声。

钱亦锦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爷爷也曾经暗示过。若是娘亲正常。自己满三岁就应该单睡了。但他已经习惯夜夜陪着娘亲和妹妹一起入眠,即使知道应该分开,还是十分难过,也不愿意。

他含着泪摇头说。“我娘身子不好,妹妹又太小,能不能再过几年分开?”

程月表现强烈得多,哭着说,“月儿喜欢锦娃,离不开锦娃,我们不分开。”

钱三贵先没理程月,对钱亦锦说,“你正在读圣贤书。男女七岁不同席的道理你应该懂。虽然我朝不像前朝那样讲究男女大防,但你这么大还跟娘和妹妹睡一张床,传出去是要被人家笑话的。连分房睡都这么难受。将来怎么出去考秀才,考举人,怎么振兴咱们家的门户?”

这些道理钱亦锦都懂,他知道自己无可辩驳,便擦着眼泪不说话了。

钱三贵又对哭着的程月说,“儿媳也要想通些。男孩子大了,必须要离开母亲单睡…”

一通道理讲下来。累得他脸通红,不停地咳嗽。可程月根本就听不进去,只摇着头抽抽搭搭不停地哭。

钱亦绣抱着程月说,“娘,你还有绣儿陪着啊。爷说得对,哥哥是男孩子,他大了就要出去读书,考功名,为家里争光。若娘一直把他捆在身边,会害了他的。娘喜欢哥哥,就应该做对哥哥有益的事。有一种爱叫放手,放手让他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才是真正喜欢他,爱他…”她一着急,又把前世的经典语言说了出来。

但对程月这种人来说,越直白的话越管用,她也容易听懂和接受。钱三贵讲了那么久的大道理,她没听进去一句。但女儿实实在在的话却听进去了,抬起泪眼朦胧的眼睛看着女儿说,“可娘喜欢锦娃,离不开他。放开手,娘会很难过的。就像江哥哥,放手让他出去,可过了这么久还不着家…”

“爹爹的情况和哥哥不一样。爹爹是身不由己,但哥哥若是有出息了,是可以把娘亲和家人带在身边的。所以说,短暂的难受,是为了拥有更多的快乐。暂时的离开,是为了更长久的守候。”钱亦绣说。

钱亦锦觉得妹妹说得对极,便也抱着程月说,“娘,爷爷和妹妹说得对。现在的难受是短暂的,等儿子出息了,就把娘、爷奶、妹妹、姑姑都带在身边。咱们一家人会一直快乐的生活,长长久久守候在一起,永远不分开,多好啊…”

程月听了劝,但还是躺在床上哭了半夜,把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生怕她也离开自己。钱亦绣乖巧地任小娘亲搂着,不时的用小脑袋蹭蹭她的胸口,再宽慰两句。

第二天,程月的眼睛像桃子,钱亦锦的眼睛也有些红肿。吃早饭的时候,程月不错眼地看着儿子。饭后,又把他牵到院门口,看着梳着总角穿着小长袍的儿子走过开满野花的荒原,最后消失在村口。

儿子长大了,程月不得不放手让儿子独自睡觉。以后,还得放手让儿子远行。

刚分开的头两天,程月难过得一直睡不好。但从第三天起,也就慢慢习惯了。

四月十日,钱亦锦休沐。两小兄妹要去县城一趟,早就说好钱亦绣要去向张老太太和宋氏当面赔罪。当初借着去张家做客搞出那么大一件事,害得人家跟着担心。特别是老太太,据说吓坏了,还喝了几天汤药。

同时,把没有经过炮制的鹿葺卖了,再买截鹿葺和一支人参回来泡酒。

小兄妹打扮好上了牛车,黄铁又把送张家的几坛醪糟、几盒蒸蛋糕、还有一大把嫩香椿及一些新鲜菜疏搬上车。还有几盒送老张伯的点心,及两坛醪糟、两条猪肉。

牛车都走了一截,吴氏还跟在后面嘱咐钱亦锦和黄铁,不许让钱亦绣单独行动。

来到张家,黄铁把小兄妹交给出来迎接的阿珠,便去了老张伯家,并说好下晌他亲自来接两兄妹。

张老太太还故意沉着脸,只跟钱亦锦说话。钱亦绣给她和宋氏深深躹了一躬,打着迭的说好话,才把老孩子哄得笑起来。

嗔怪道,“你这小猴儿,比男娃还让人费心。你也不想想,若你有个好歹,家里人得多难过。就我一个外人,都难过得紧。”

钱亦绣不好意思地说道,“绣儿知错了,再也不犯了。”又说,“老太太有小张叔叔这样的乖孙子多好,少****好些心。若有个我这样的孙女,您会气得少吃好多饭的。”

老太太摇头道,“有你这样的孙女,少吃饭我也愿意。”又对宋氏道,“只求央儿早些成亲,能给我多生几个重孙子,哪怕多生几个重孙女也好啊,家里才热闹。”

宋氏笑道,“我也想,恨不得今年就能抱上大胖孙子。”

钱亦锦毛遂自荐道,“等小张叔叔成亲的时候就让我和妹妹滚床吧,让小张婶子也生对龙凤胎。”

这话把老太太和宋氏喜的呵呵直笑,连连点头说好主意,就这么说定了。

之后,几人又一起去了花园。上年钱亦绣帮着栽种的满天星开了。远远望去,姹紫嫣红里因为融入了一片纯净的白色,更是美的醒目。离近了看,鲜艳硕大的花朵和星星点点的小白花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如今张家经常给相好的人家送些玫瑰等大花配满天星的插花,很是受欢迎,让无所事事的张家婆媳很是有些成就感。

中午,老太太又留了小兄妹在他家吃饭,也见到了张仲昆父子。

张仲昆在给他们带回了一截鹿葺和一支人参的同时,也带来了崔掌柜和梁锦昭的消息。(未完待续。)

ps:谢谢似水的人生的棒棒糖,谢谢简和玫瑰、书友16053108030768527、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好空白、11、看会儿书的礼物,谢谢fi3fi、暮雪格格、好空白、老颜yyz、蕾蕾麻麻、9小姐、奶油珍珠米、yan4018、冰糖97、雪梦夕阳、xialmy、书友160416224808527、xiaogan于欣彤、西南来客的月票,非常感谢!

第一百四十七章 出嫁

钱亦锦接过鹿葺和人参,问还需补多少钱。张仲昆说,“正好两不相找。那么大两根鹿葺,价值足以抵这一截鹿葺和人参了。”

张仲昆说是这么说,小兄妹还是知道自家又占了些便宜。虽说占了便宜,但应该不多,也就没有再说钱的事情。两家的关系这样好,一点小钱也要算清楚,好像不太好。

张仲昆又说了梁公子下个月初会从京城来溪山县。跟着悲空大师“学武”的同时,也会来张家住些日子,让宋氏做好接待贵客的准备。同时,又说了崔掌柜会陪着梁公子一起回来。

一直等着崔掌柜消息的钱亦绣听了张仲昆的话,也只得耐着性子继续等。

院子里的蔷薇花开得正艳,一簇簇的,爬满了那一截院墙。桃树上已经结出了青色小桃子,枣树上挂满了碎碎的小黄花。

一片大好春光中,钱华去蒙溪村把那八十亩田的租子收回来了,交完税后还剩四十二两银子。佃户们收完菜仔,又开始准备插秧种水稻。

小地主钱三老爷捧着银子直乐,有了田地就不愁没饭吃了。

钱满蝶的好日子也在悄然临近。钱家大房在忙着准备她的婚事,三房也在考虑着送些什么添妆。

钱满蝶是讨喜又勤快的好姑娘,在三房最困难的那几年,经常来家里帮着钱满霞做事情,对程月也散发出了极大的善意。可以这么说,她是钱满霞那几年唯一的闺蜜,也是程月唯一个愿意与之相处的外人(小和尚除外)。

想到她婆家是出了名的抠,钱三贵两口子便想着送什么东西让她出嫁以后用得上,又不要太张扬。

想来想去,决定偷偷送五两银子,再在明面上送一匹张家送的水红色绸缎,又专门去镇上买了一根雕花银簪子。即使是一匹绸缎和一根银簪子,至少也值五两多银子,这在乡下已经是少找的大礼了。

钱满霞小姑娘跟钱满蝶最要好,知道她爱美,给她做了一套京城流行的绸子夏衫,又送了四朵省城的绢花和一盒香脂。

程月和钱亦锦、钱亦绣娘仨也单送了礼。小兄妹专门拿着私房钱去镇上买了对银镶玛瑙小耳坠,虽然不大,但戴在耳朵上亮晶晶的极好看。这对耳坠花掉了小兄妹的十一个银锞子,几乎花光了他们积攒的所有私房钱。

连钱晓雨都送了两条绣花绢帕给她。

三房的五两银子是偷偷送的,但其它的礼加起来也让村民们羡慕念叨了好久。

钱大贵夫妻和钱满蝶十分感激三房一家,特别是汪氏,心里更是酸酸的。自己好强,总想把别人比下去。当初托人找了很久才“高攀”上了这样一门亲事,觉得让小闺女当上镇上人了,自家有面子。哪怕听说那家有些不妥,钱老太一直不喜,也舍不得退掉,还曾经觉得是别人嫉妒自家找了个好女婿。

婚期越临近,她越怕。怕这桩亲事跟大闺女的亲事一样,属于“马屎皮面光”那种,外面看着好看,日子却不好,那就糟心了。

特别是杨家送的聘礼,礼金只有两贯钱,再把礼饼、茶叶、酒、鱼肉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怕是连五两银子都没有,还比不上有些乡里人家。当时汪氏气得在床上躺了三天,对外却强颜欢笑说,自家专门跟老杨家说了,自家不是卖闺女,不在乎聘礼多少,关键是要对她家闺女好。

其实,在镇上卖了几个月点心的钱满河已经听说了老杨家的一些做派,前两个月还跟小王氏说了,让她去提醒一番许氏。但那时钱大贵和汪氏都已经骑虎难下,因为六礼中已经过了五礼,无故退亲钱满蝶以后就不好说亲了。

前两天,杨又富的娘又在镇上跟那些街坊邻里说,怕老钱家把他们送的聘金贪没了,还说老钱家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

这话或许是故意透给在镇上卖点心的钱满河,让钱满河传个话。钱满河气得要命,贪没聘礼这些话分明就是在说他娘唐氏当初的做法。也就如了他们的愿,把这话传给了钱大贵夫妇。

两夫妇气得连觉都睡不着。为了争口气,也为了闺女今后的日子好过,大房不仅把杨家的聘金一分没动拿出来,在原来准备的十两嫁妆银子基础上又加了四两,买了二亩水田作嫁妆。再加上自家准备及别人送的家具、被褥、衣裳、布匹、首饰等,足有近三十两银子之多。这么大的一笔嫁妆,就是许多镇上人家都比不上。

汪氏私下悄悄教钱满蝶,一定要把嫁妆拿捏在手上,特别是手里的私房银子和布匹首饰,千万别被夫家人哄过去。还有就是把男人的心抓住,熬到以后分了家,日子也就好过了。

吴氏偷偷跟钱三贵说,若她是汪氏,宁可不要这个面子,甚至冒着闺女以后不好找婆娘的危险,也要把这门亲事退了。自己放在胸口疼的闺女,咋能够嫁给那样上不了台面的人家。别说他家只是个开油铺子的,哪怕是有座金山,也不嫁。

只是汪氏太好强,钱老太说的话都不听,别人的话就更听不进去了。这个亲家这么糟心,当着外人的面她还要挑着好的说。若不是钱老太和钱大贵说了些实话出来,好些事他们都不知道。

钱三贵更疼闺女,听了连连点头。两口子又说起了万大中,怎么比怎么觉得他人好,家里更好。有田地有瓦房,还人口简单。只有一个爹,性子跟万大中一样豪爽,一看就是个好侍候的人。

只一样,他的猎人身份两口子有些顾虑。虽说他的功夫不错,但夜路走多终遇鬼,钱三贵就是吃了这个大亏。所以,两口子决定,以后找机会旁打侧敲,看万大中对自己以后有什么打算。

四月二十八日,宜嫁娶。除了程月,钱家三房都去了钱家大院。特别是钱亦锦着力打扮了一番,因为他要和钱亦善一起,不仅要跟着十几个叔叔堵门要红包,还会去杨家送亲。

钱亦绣一进大院,就被钱亦多拉去钱满蝶的小屋。小屋人太多,全福人正在给她梳头开脸,说着吉祥话。两个小丫头挤进去,看到是汪里正的婆娘余氏当的全福人。

余氏虽然嘴讨嫌,但谁也不能否认她在花溪村是最有福气的妇人。公婆健在,有儿有女,丈夫是里正,还有个儿子在镇城开铺子,她本人身子骨也极好。

村里许多人家嫁闺女都会请她当全福人。余氏也乐意,被人推崇尊敬的同时,还能得几个零花钱。

新娘子永远是最美丽的,此时的钱满蝶像初绽的迎春花,美丽,健康,生机勃勃。虽然眼里还是有些惶恐,但更多的是娇羞和对未来的期许。听着几个妇人的逗趣,脸色绯红,头都垂到了胸口上。

看到稚气未脱的美眉,钱亦绣的心都有些痛。这个年龄在前世还在上初中,属于未成年人,被睡了是要追究男方法律责任的。她还这么小,既然知道那家人不怎么样,干嘛还非让她嫁进去呢?哪怕今后嫁不出去,在家当老姑娘,也比嫁进杨家强吧。但愿那家不像传言中所言,能够善待这么好的女孩。

想想还是自家爷奶好,真正疼孩子。若是钱满霞碰到这种情况,三贵爷爷和吴氏奶奶就是不计一切代价,都会把亲事退了的。

随着一阵爆竹声,门口热闹起来。后生小子们在为难新郎官,讨要着红包。在哄闹声中,一身彤红的杨又富带领着几个迎亲的后生闯进了院子。

钱亦善远没有开始时的兴奋,他瞅着钱亦锦直摇头,很有些不忿和不好意思。因为他也抢了几个红包,捏了捏,里面只封了两个大钱。乡下人家,日子好过些的封红包也会封个五文钱。杨家还是镇上开铺子的,真是少有的抠门

杨又富进了小屋,他长得比较白净,偏瘦弱,跟长年在地里劳作的庄稼汉不太一样。在笑闹声中,他带着已经泪流满面的钱满霞去了堂屋,给钱老头夫妇和钱大贵夫妇磕头。

钱满川把妹妹背去花轿。十台嫁妆排了一溜,再加上多人组成的送亲队伍,浩浩荡荡一个长队,唬住了许多人。钱亦绣和钱亦多跟着跑了出去,一直跟到洪桥边上,看到长队越来越远,直至不见。

钱家人气不过,把嫁妆置办得极体面的同时,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十六人组成的送亲队伍。这个队伍里除了钱亦善和钱亦锦两个漂亮小正太外,其他都是年青后生。钱家几个兄弟,钱香三个儿子,万大中,黄铁,还有汪家几个表兄弟,个个都是长身玉立,长相颇佳。还都穿上了压箱底的好衣裳,一走出去,吸引了无数眼球,让人觉得方圆百里内的好后生都聚集到了这里。

汪氏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不舍得最疼爱的小闺女是一方面,可能最大的担忧还是怕小闺女将来的日子不好过。她又不愿意跟别人说,只有哭。

钱老太在另一间屋里对钱香和吴氏说,“老大媳妇好强,非得找个镇上的人家。那家人那么好,咋不在镇上找媳妇,非得找咱乡下的泥腿子?”

钱香嗔道,“娘,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照你这么说,因我婆家不好,才来找的我这个乡下泥腿子?”

一句话把钱老太和吴氏都说笑了。

钱香又道,“我看那个后生是个实诚人,只要蝶姑把丈夫的心抓紧了,将来生个儿子,又有那么多嫁妆傍身,日子也能过起来…”

下晌,送亲队伍回来了。除了钱香家的三个儿子要赶回县城,其他人都在大院吃了晚饭。

据说,那杨家人一看到这么多嫁妆嘴都笑歪了,但看到这么多送亲的人又有些不喜。只是,这些后生长得都仪表堂堂,高高大大,有几个不仅不像种地的泥腿子,甚至远比镇上许多后生都出挑得多,倒也不敢轻视。

只得临时多安排了两桌酒席,又舍不得再去外面买吃食,便每桌匀了些出来。原本桌上的菜品就不多,勉勉强强够吃。又匀了些吃食出去,别说这十几个人没吃饱,连其他客人都没吃饱。

汪氏红着脸听钱满川悄悄跟她说着,气得手都有些发抖也无法。许氏劝道,“小姑聪明,只要把嫁妆劳劳抓住,日子不会难过。”

第三天钱满蝶回门,钱亦绣在家陪程月,钱三贵两口子带着钱满霞去大房吃的饭。听回来后的三个人说,那杨又富倒像个老实人,除了吃相难看,其它都不错,对钱满蝶也挺好。但那家的其他人就顶讨厌了。

钱满蝶私下说,她公爹除了吝啬节省外,其他倒还好,只是婆婆和小姑却不好相处。婆婆第二天就想帮钱满蝶保管嫁妆,说大儿媳妇的嫁妆就是她管着的,但钱满蝶找借口推了。她就摔盆打碗地骂人,被她公爹一顿骂才消停。但她公爹还是敲打了钱满蝶,进了杨家门,心就要往一处使,少起小心思。嫁妆她可以自己管着,却不能乱花一文钱,花钱必须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因为这些嫁妆将来都是他孙子的。

小姑杨又芝先还看不起村姑,可看了钱满蝶的嫁妆,才知道老钱家是乌龟有肉在肚里。她眼红着那些簪子、耳坠、衣裳、布匹,还有胭脂香粉,啥啥都厚着脸皮讨要。钱满蝶无法,只得扯了四尺水红色的绸缎给她做衣裳…

钱满蝶说得眼圈红红的,汪氏气得要命。她先前觉得杨家抠,但没想到会这样不要脸。只得让钱满蝶忍,将来分家就好了。还有一个就是,嫁妆无论如何不能交出去,她小姑的毛病也不能惯着。还让她不要跟亲戚们说这些话,怕被人看笑话。

钱满蝶没忍住,还是跟钱满霞说了,“…除了相公、大嫂和小侄子,那家人都不好相与。娘让我把嫁妆把持住,不能再给小姑东西了,我也知道应该这样。可我那小姑脸皮厚得紧,总在我屋里转…”(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八章 来迟了

下晌,钱三贵几人回家后,听了钱满霞的话,吴氏嗤道,“大嫂还跟我们说蝶姑的婆家除了有些抠,其它方面都好,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闺女过得都这么糟心了,也好意思说那些话…哼,谁都知道要把嫁妆把持在手里,但蝶姑不听婆婆的话,不跟小姑把关系搞好,今后在婆家有的罪受。大嫂还以为别家都像咱们老钱家啊,公婆慈善,小叔厚道,她好强也都由着她。”

一家人长吁短叹,想着大房的人肯定更难过。

可怜钱满蝶,那么漂亮讨喜的妹子,却嫁进了这样一户人家。钱亦绣原来一直觉得汪氏聪明,看来,再聪明的人太好强太虚荣,照样会做蠢事。

想想钱满蝶的极品婆家,钱亦绣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跟杨又富及另外几个钱家女婿比起来,那万大中和李家姑爷爷一样,都是古代最好的经济适用男呀。并且,他比李姑爷爷还俊得多。若他本质真的不错,又不好色,那真是自己姑夫的上上之选了。

第二天,来三房玩的钱亦多说汪氏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

她还小声跟钱亦绣说,“我觉得我奶是被我小姑夫气的,昨天我小姑和小姑夫一走,我奶就哭了,然后就起不来床了。”

吴氏便捡了五十个鸡蛋去看汪氏。

几天后,一件震惊全村的消息降临到了钱家三房。县里的一个衙役找到汪里正的家,核实了钱满江失踪的情况后,让钱三贵去县衙支取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同时减免他家三年赋税。

对于朝庭的大恩,钱老头激动得热泪盈眶,腿脚已经不利索的二爷爷,还有汪里正的爹已经七十多岁的汪老头,专门拄着拐来了钱家大院。几个老头大声颂扬着皇上的仁慈,还向北磕头,感谢皇上对百姓的体恤。

钱三贵从汪里正家回来,关着堂屋门同吴氏、钱满霞和钱亦绣说了这事。他们不敢跟程月说,怕她犯病。

几人难过得眼圈红红的,同时也轻松不少。倒不是因为多了十两银子和减了三年的赋税,“失踪”将士家属的称谓不好听,终于可以脱掉这顶冒子了。特别是钱亦锦,跟学里的同窗吵架了,人家就会骂他爹爹临阵逃亡,到现在都不敢回乡,让他十分受伤。

五月十日一早,钱三贵和钱亦锦在黄铁的陪伴下去了县衙,拿到了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十两银子,又办了减免三年赋税的手续。

回家后,一家人围着领回来的十两银子痛哭了一场,当然这些人里不包括程月。他们不敢告诉她钱满江已经被朝庭确定阵亡,“卖命”银子都发下来了。

他们哭的时候,程月正独自一人站在门口,眼巴巴地盼着几番花谢花开后就会回归的江哥哥。

下晌,钱三贵又有些不好,钱晓雨去请林大夫来家里看病。钱亦锦和钱亦绣要去祭奠钱满江,因为家里的几个下人在忙活地里的冬小麦,就由钱满霞带着他们去。

三个人红肿着眼睛郁郁往门外走去,手里拎着篮子,篮子里装着刀头和几个水果,还有些香蜡纸钱。

在东厢房里绣花的程月从窗户里叫住了他们,“小姑,你带着锦娃和绣儿去哪里?咋带着这些东西?”

迟钝的小娘亲难得有些敏感了。她见钱满霞没回答又说,“别让锦娃和绣儿去给那个假坟头烧纸,那里面是空的。江哥哥还活着,给活着的人烧纸不好。”

钱满霞只得红着眼圈说,“快到我太爷的冥寿了,我领着他们去给我太爷烧些纸钱。”

程月听了,才又坐回绣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