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亦绣吓得一下子直起腰,大声说道,“爷,没经过我的同意,你咋能给我定亲呢?不行,赶紧退了。”

“绣儿听爷说,那是个好后生…”

钱亦绣没等钱三贵说完,拉着他的袖子撒娇道,“再好我也不要,爷赶紧退了,退了,退了…”

钱三贵被她摇得头昏,说道,“哎哟,绣儿听爷把话说完。爷给你定的是梁公子,人家梁大人都已经回京了,怎么跟人家退?再说,梁公子真是不错的后生,绣儿过去不是一直说他好吗?”

钱亦绣作梦都没想到是梁大叔。口气便没有那么坚决了,撒娇说道,“爷,梁公子那么老了,我们两个差着辈分呢,不好。”

钱三贵见孙女反对得没有那么厉害了,笑道,“胡说,人家梁公子只比你大了六岁半,哪里差着辈分?他的家世好,人好…”巴拉巴拉把梁锦昭的硬件说,又道,“爷之所以先给你定下这门亲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都说皇上太后喜欢赐婚,万一他们给你赐个婚咋办?你娘虽然是皇上的外甥女,但你在乡下长大,那些高门不见得会真心喜欢你,爷怕你嫁入这样的人家受气。与其嫁给一个你不了理的陌生人,还不如嫁给梁公子。你和梁公子相熟,他的人品又好,梁大人也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当家人…”

话还没说完,只听钱亦锦大呵一声,“我不同意。”随着话音,他蹬蹬蹬地走了进来。

他的脸气得通红,眼泪也出来了,哽咽道,“爷,你咋能不经过我的同意,就给我妹妹定下亲事呢?长兄如父,爹爹不在家,妹妹就应该由我作主,爷咋不跟孙儿商量一下就给妹妹定下亲事呢…那梁公子家里再好,我们也只是听说。远隔千里之外,谁知道情况到底是属不属实?…还有啊,我是哥哥,哪有哥哥还没定亲,就先给妹妹定亲的道理?”

钱亦绣吃惊地看着钱亦锦,熊孩子比她的反应还大。

钱三贵也吃惊不已,他也没想到钱亦锦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自己这是把皇孙激怒了?

这时,万大中和钱满霞也抱着芳儿来了。万大中听说了这个情况,看看悲愤交加的钱亦锦,也对钱三贵笑道,“岳父,我也觉得给绣儿定早了。你别看梁大人是个武将,最是精明会算计不过。听我爹说,满朝上下,只有一个人能在文臣武将中八面玲珑,就是他。他这么着急把亲事定下来,肯定是看出了绣儿有过人之处。其实,京城有比梁家家世还好,人也好的人家。”

钱三贵叹道,“家世再好,人再好,人家能真心喜欢绣儿吗?绣儿是乡下长大的女娃,从小野惯了。”

万大中笑道,“我倒觉得绣儿非常好,比那些所谓的啥贵女、名门闺秀好得多。”又问钱三贵定亲走到了哪一步。

钱三贵道,“我们也只是口头上定下来,连表礼都没换,潘先生是证人。”

万大中笑了起来,对钱亦锦道,“这就好办了,反正只是口头定下,若以后真有什么变故或是不妥,也有余地。”

钱亦锦听了才放下心来,擦擦眼泪说,“以后找机会打听打听,若是梁公子有什么隐疾或是家里有什么不妥,就把亲事退了,不能害我妹妹去婆家受苦。”

钱亦绣看看这老中小三代,她自己的事,她还没有发言,话就被他们说完了。

程月带着静儿和明娃来吃饭了,众人便没有再说这件事。

ps:不好意思,又上传是了。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 风景画

晚饭后,钱亦绣跟程月带着明娃和静儿去西湖边散步。他们在湖的北面,潘外公在湖的南面遥遥相望。不过,现在的距离又近了些,前几天潘外公还站在桥下面,今天已经站在木桥边上了。

钱亦锦现在还没气过,背着程月不时用眼睛瞪钱亦绣,表达自己的极其不高兴。

钱亦绣又好气又好笑。这熊孩子,霸道又讨嫌。她转过身不理他,坐在一把木椅子上望天宁思。

钱亦绣到现在还有些蒙,自己这算是有主了?她知道古人在定亲方面是很重承诺的,虽然只是口头定下,若没有特殊的原因也是不能轻意反悔的。

钱大叔算是自己穿越到这里最好的几个朋友之一,那也只是男性朋友,从没往男朋友这方面想过。

她之前对未来夫君也有过幻想,鉴于前世自己不切实际又执着,傻傻地守了尚青云二十年。今生她要的未来夫君,一定一定要真心喜欢自己,心里眼里要有她,要有责任感。还要有一定的才华,懂得变通。

最好再有和睦的家庭,少几个极品,因为她现在就生活在和睦的五好家庭里,她喜欢这种温馨的氛围。

家里不一定太有钱,反正自己会挣钱。要英俊,但也不能太漂亮,太漂亮的男人没有安全感,就像自己的美男外公。

她觉得自己定的要求不是太高,这样的男人虽然不太好找,但也不是没有。

可还没等自己这个小萝莉长大,去寻找自己理想中的丈夫,三贵爷爷就先给自己定下了。

凭心而论,梁大叔还是不错的,虽然比自己这具身子的年龄大的有些多,但还在可接受范围。等自己十五、六岁的时候,梁大叔已经有二十二、三岁了,这么大的人才能算男人。让自己跟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成亲,她还真的下不去嘴。

而且,长得俊,家世好,还是个有进取心的官二代…似乎对自己也不错。

除了他爹娘接触少不太了解,嗯——他娘看样子有些不好相处,他爷爷、奶奶、还有老太君对自己都不错…

自己跟他熟悉,总比盲婚哑嫁好得多。

这么一分析,觉得梁大叔虽然不是特别理想,但也能接受…

正想着,眼前突然出现一张大脸,还有一双圆眼。

“妹妹,你又在想梁公子吗?他有什么好的,让你一直在使劲想使劲地想。”小正太怒道。

钱亦绣翻着白眼说,“谁一直使劲想他了,人家在看晚霞。”

“没想他就好。”小正太松了一口气,坐在她旁边苦口婆地说,“妹妹要小心,外面口是心非的人太多,哥哥也是怕妹妹将来吃苦头。话先说前头,妹妹的夫婿必须要过哥哥这一关…”

“好,好,我知道哥哥是为我好,咱们不说这事好不好?又没有正式定下来。再说下去,我就当真了。”钱亦绣威胁道。

钱亦锦听了,赶紧说道,“好,咱不说他。”然后就拉着钱亦绣去逗弟弟妹妹了。

归园的日子宁静而美好。当潘外公龟挪到木桥中间的时候,已经到了冬月。

天气已经比较冷了,众人都穿上了夹衣,外面还套上了薄薄的小棉坎肩。钱三贵早已经穿上厚厚的大棉袍了,静儿和明娃也穿上了棉袄棉裤。

几个月大的闪电跟明娃和静儿一样,是最惹人喜爱的时候。圆滚滚的身材,白白的毛发,琉璃一样的眼珠,让人爱不够。它们是小兄妹最好的玩具,上个月就住进了望江楼,小兄妹走哪儿,它就跟哪儿。

如今,动家之家的领袖成了猴哥,由它领着奔奔、跳跳和猴妹进山。每次回家,还会带两样猎物,一样孝敬归园的主人,一样孝敬白狼和大山。猴哥懂得讨人欢心,知道礼轻人意重,哪怕只是小小的野兔子或是山鸡,众人都领了它们的情。

而白狼和大山似乎已经进入了中老年阶段,追求宁静安逸的生活,而不愿意再进山受累了。它们上午跟着潘外公出去遛遛腿,其它时候就在和熙园里散步。无论是阴雨绵绵,还是霞光满天,它们都是出双入对。真是令人羡慕的一对老夫妻。

还有两个不管天气怎样变化,都要去西湖散步的人,他们就是明娃和静儿小兄妹。只要不是下大雨,就必须得去。而且,他们还习惯了风景区里必须有那个衣袂飘飘的“美人”。

这天,天空先飘起了小雨,接着又飘起了小雪。在南方,雨加雪的天气是最阴森寒冷不过的了。

午后便没有抱小兄妹去西湖边散步。自从天气惭惭变短,晚饭后去西湖散步变成了午后去。

小兄妹哭哭啼啼不依。无法,只得给他们穿得厚厚的带去西湖。两个乳母抱着圆鼓鼓的他们,黄嫂子和晨雨帮他们打着伞。程月和钱亦绣自己打着伞,紫珠和白珠拿着小兄妹的东西,闪决也跟着,一群人来到了西湖边。

静儿看看前方,指着湖面哇地哭了起来。明娃见状,也指着同一个方向大哭起来。哭得众人莫明其妙,怎么哄都哄不好。

钱亦绣又仔细看了看他们指的方向,更精确地说,他们指的是湖中的木桥。那桥上光秃秃的,的确少了样东西,就是潘外公。

钱亦绣让紫珠去临香苑把潘先生请来。

潘外公正在屋里看书,他以为这个天小兄妹不会出去。听紫珠这么一说,简直乐开了怀,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呐。

没多久,桥对面就出现了一位穿着广袖长袍披着白底蓝花披风的男人。烟雾迷离中,他举着一把油纸伞缓缓走来,到了桥中心便住足不前,向这边深情地凝望。披风和长发在风中飞舞,更显得他挺拔飘逸,气韵不俗

这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水墨风景画呀。

小兄妹见风景区有人了,才止了哭,一个指着那里“啊、啊”地叫,一个使劲拍巴掌。

受孩子们的影响,程月好像对风景区的那个人也不再像原来那么反感了。

小兄妹看够了玩够了又打起了哈欠,众人才回了望江楼。

刚进门,吴氏的丫头小翠急急走来,说太太找绣姐儿,二房出事了。

钱亦绣听了一惊,赶紧跟着小翠去了正院。吴氏已经走出上房,看见钱亦绣,伸手牵着她向外院走去。嘴里说着,“那个唐氏,老天怎么不劈死她。丧良心啊,原来她想把你娘卖了,还想谋咱们家的家产。现在更好,连自己的亲外孙女都能下那个死手…”

又吩咐小翠去拿一百个鸡蛋,一只母鸡,两斤红枣,两斤红糖,随后去钱满朵的家。

今天晌午,花溪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唐氏打李阿草的时候一失手,把她推倒在地,正好脑袋磕在一块石头上,磕昏过去了,血流不止。唐氏也吓着了,想跑,正好被住隔壁的谢虎子的娘和媳妇看见。

她们喊来了众人,把李阿草抱去床上,又让人赶紧把林大夫请来,才发现李阿草身上青青紫紫满是伤痕。

乡下有虐待女孩的人,但绝大多数的人家是关着门打没人知道。现在这种事被人传扬开来,村人们都议论纷纷,大骂唐氏坏良心。

吴氏一路骂着来到了村口钱满朵家的小院。

钱老头、钱老太、钱二贵、钱满多都在,小王氏正红着眼睛给李阿草喂汤药。李阿草小脸苍白,头上缠了一圈白色绷带。

钱满朵也回来了,正哭着跟钱老头和钱老太为唐氏求着情。

钱亦绣暗骂着钱满朵,这个时候不知道心疼女儿为女儿讨公道,却还帮着凶手求情。再是亲娘,也不能让她害自己的女儿呀。也真是拎不清。

吴氏来到床边拉着李阿草的小手就抹起了眼泪,说道,“多好的孩子,懂事,乖巧,勤快。唐氏那个坏婆娘,她怎么下得去手啊。”

钱亦绣也红了眼圈,说道,“阿草,我之前不是跟你说过,她再打你,你就去告诉太爷和太奶,让他们给你作主吗?”

李阿草的眼神还有些失神,嗫嚅地说,“我不敢。”

钱老头听了更气了,先指着钱满朵骂道,“也只有你这个当娘的如此狠心,连亲闺女都不知道护。”

又用烟杆使劲敲打着钱二贵,骂道,“没用的东西,连个婆娘都管不了。你但凡能够硬气些,那个恶婆娘也不会做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

钱二贵脸通红,直说,“爹莫气,爹莫气,儿子回去就收拾那个婆娘。”

钱满朵赶紧说,“也不能全怪我娘。我娘也是好心,想教阿草做事。都怪阿草反应慢,我娘一着急就…”

钱老太气得骂道,“糊涂东西,我老钱家啥会有你这样的傻闺女。这么好的娃子不知道疼惜,由着人虐待,现在还赤口白牙说混话。”

不一会儿,小王氏端上来一碗鸡汤喂李阿草。李阿草一看鸡汤,心疼得眼圈都红了。小王氏笑着安慰道,“这是舅娘捉来的鸡,不是阿草家的鸡,放心喝。”

吴氏说道,“我也带了些吃的,这些可都是给阿草补身子的。”言外之意可别进了别人的嘴。钱满朵现在虽然勤快了些,但嘴馋的毛病还没太改。

钱亦绣知道吴氏的意思,便说道,“朵姑姑天天忙着挣钱,以后让咱们家的旺嫂子每天来一次,给阿草妹妹弄吃的。”旺嫂子是长工李旺的媳妇。

他们呆到天色快暗下来,才起身回家。出了院子,看见钱满河急匆匆地去看李阿草。

唐氏的三个儿女,她不在意的钱满河和钱满婉都不错,唯独最喜欢又时时带在身边的钱满朵被养废了。

第二天下晌,一件更大的事情传来了归园。好面子的汪氏先去二房跟唐氏大打出手,接着回家大闹,然后又拿了一根绳子上吊,好在被人拦了下来。

原来多多的一门好亲事因为唐氏被搅黄了。

男方今年十三岁,家住十里镇,有几百亩良田,据说还有一个在省城当大官的舅舅。男孩子的学问也十分好,今天春天已经中了童生,明年就下场考秀才。

这门亲事也是男方家主动找上来的,说白了还是看上了钱家三房的势。知道钱满江当了大官,还是宁王的心腹。

他们通过汪里正先跟钱大贵夫妇见了面。钱大贵和汪氏喜欢得不得了,这比钱满蝶的亲事还要好得多。

这桩亲事私下已经说得差不多了,那家在定亲前又多了个心眼,派人暗中来花溪村打听了一番。正好人是昨天来的,村头村尾正在议论唐氏之际。听说钱家妇不贤,不仅虐待外孙女,还差点把人打死,那家就不干了。都说女肖母,若把这样不贤的女子娶回去,那真是家门不幸。

汪氏卯足了劲要把这桩亲事说成,以后孙女不仅是少奶奶,还有可能是举人娘子或是官家夫人了,还会是善娃的一个助力。谁知到嘴的鸭子飞了。

今天上午得到那家不干的消息就闹腾开了。

钱老头昨天只是让钱二贵回去收拾唐氏,也就是揍她一顿,给她个教训。现在听说唐氏影响了整个钱家的名声,坏了门风,这事就不能善了了。

这次不过是坏了一个孙女的亲事,以后坏了孙子的前程咋办?

老头越想后果越严重,自己领着钱老太、钱大贵夫妇去了二房,又让人通知钱三贵夫妇去二房。他要出妇!

唐氏昨天就吓坏了,被钱二贵打了一顿,被钱满河吼了一顿,一直没敢出门。晌午的时候,汪氏又来打她。她自知理亏没敢还手,被汪氏把她的脸都抓破了,鼻子也抠出了血。

现在听公爹说要休她,更害怕了。她跪在地上边哭边磕头,不停地说自己给钱家生了三个儿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钱满河因为李阿草今天没去铺子。见爷爷要休他娘,赶紧磕头求情。他虽然气自己的娘,但还是不忍让她被休掉,得娃和生娃也哭着帮奶奶求情。钱满朵听说了,也牵着李阿财来磕头求情…

二房在闹腾的时候,钱亦绣去了大房看望多多。多多还躺在床上,哭得眼眼红肿,从上午到晚上,滴水未沾。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一章 远方的消息

钱亦绣去大房看望多多。多多还躺在床上,哭得眼睛红肿,从上午到晚上,滴水未沾。

古代的孩子真早熟,小萝莉这是失恋了。

多多看钱亦绣来了,瘪嘴喊了句,“绣姐姐…”眼泪又不由自地流了出来。

钱亦绣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用帕子帮她擦了眼泪。说道,“多多,快别难过了。有时候你失去了,并不是你的损失,而是他们的损失。”

这句话在前世好像比较流行,是安慰人的万能贴。

“我奶说,那个后生多才又俊俏,家世也好。这么好的人家错过了,我以后都难碰上了。”多多说完,又痛哭失声起来。

一旁的许氏也跟着哭,她比多多还难过。看来,大房所有人都喜欢的亲事,被唐氏搅和了,怪不得一直端着的汪氏也端不住了。

钱亦绣劝解道,“那可不一定,这个世界大得很呐。你还这么小,再等等,或许会碰到更好的人。你看看亭姑姑,那么好家世的人家提亲她都不愿意,想着再等等或许有更好的…”

钱满亭是个有理想的小菇凉,听说有一个省城四品官的族亲去提亲,她还不愿意。她觉得堂兄钱满江还有上升空间,自己完全有嫁去真正官宦之家的本钱和可能。气得钱四贵和王氏不行,却拿她没有办法。

许氏留钱亦绣在家吃了晚饭。钱亦绣一直得多多信任,她的话多多还听得进。一番开解,多多已经没有那么伤心和绝望了,还起来吃了碗丸子汤。

初冬的晚上十分寒冷,天空没有月亮,只有几颗寂寥的星星闪着寒光,更觉得寒气逼人。钱亦绣和紫珠回家路过二房的时候,看见二房还灯火通明,隐隐能从里面传出钱老头的大嗓门和唐氏的哭声,看来众人还没有处理完唐氏的事。

钱亦绣觉得,最好趁这个时候把唐氏打发了。这个人又坏又蠢,没有一点道德底线,就像一枚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炸。

来到村口,看见钱满朵家只有一扇小窗透着微弱的灯光。院门也没关,被寒风吹得啪啪响。

钱亦绣领着紫珠进了院子,结果连房门都是大开的,李阿草咳嗽的声音不时传出来。

进了屋,屋里跟外面一样冷,看见李阿草缩在被子里,钱满朵和李阿财都不在家。

钱亦绣把门关上,走上前问道,“阿草,你娘和哥哥呢?”

李阿草从被子里伸出头说道,“他们去我外公家里了。”小萝莉缠着绷带的头乱蓬蓬的,眼睛上还挂着眼屎。

“吃饭了吗?”钱亦绣又问。

“晌午的时候旺婶子来给我煮了鸡肉面。”李阿草说。

那就是晚饭还没有吃了。有钱满朵这样不上心又拎不清的娘也真是一种悲哀。钱亦绣叹着气和紫珠一起去了厨房,看见还剩一碗鸡汤几坨鸡肉,便做了一碗疙瘩汤。

钱亦绣看她吃完饭,又给她洗了把脸,轻轻把头发理理。然后让她起来把房门插好,屋里暖和又不怕出事。

出了院子,钱亦绣还反身把院门关好,在地上捡了一根小木棍插在门鼻儿上。

第二天,程月母子几人去正院吃饭。钱三贵没起来,吴氏说他昨天累着了。

唐氏倒底被休了。这次钱老头没理钱满河、钱满朵等人的哭求,坚持让钱二贵休了唐氏,大房和三房可谓功不可没。吴氏早就恨毒了唐氏,汪氏更是恨不得吃了她,钱大贵和钱三贵都心照不宣地等这两个人历数唐氏这么多年犯下的恶行。

不仅钱老头越听越心惊,连钱二贵都觉得这个狠毒妇人不能留下,否则总有一天要把全家给害了。为了儿子和孙子,也得把她给休了。

鉴于唐氏生育了三个儿女,特别是钱满河及他的两个儿子讨每一个人的喜欢,大家商量着也该给唐氏一条活路。

唐氏又老又瘸又懒,口碑不好嘴又臭,回她那个娘家肯定活不出来。就由二房出钱在大榕村,挨着她娘家的地方修个小院子,再请个人每天帮她做饭做家务,生活费也由钱满河负担。但是,不许她来花溪村。只要敢来,就取消一切待遇。

钱老头知道钱满河之前还帮了钱满朵家不少,手头有些紧,就使眼色暗示钱三贵拿点银子出来帮补下。钱三贵和吴氏都装没看懂,钱老头只得让钱老太拿了二十两银子出来给钱满河。

吴氏冷哼道,“若换个人,出点银子就是了,你爷和我都不是那冷心抠门的人。但唐氏那个恶婆娘,我们是一文钱也不想花在她身上。”

钱亦绣笑起来,说道,“奶,你信不信我爷今天就会让你拿三十两银子去给我太奶。”

吴氏道,“奶不傻,知道这银子最终还是咱们家出。但是,拿给你太奶我乐意,直接拿给唐氏我就是不乐意。”又笑道,“你们昨天是没看到唐氏那怂样,先还大哭大闹,后来让她兄嫂侄儿来了,整个人都瘫了,连哭都哭不出来。先她兄嫂不愿意,但听说她以后的生活依旧由满河负担,还会给她修个小院子,才点头把人接了去…”

钱亦锦和钱亦绣听了,都拍手称快。不是他们没有同情心,是唐氏这么多年干的坏事太多了,不只一次伤害小娘亲和三贵爷爷。

钱家这个讨嫌的大麻烦总算解决了。

当潘外公龟挪到离小兄妹不到二十米距离的时候,日子滑进了腊月。

钱三贵现在身体好多了,即使是寒冬腊月,还是能起床。只是不出门,穿得厚厚的,坐在厅屋的罗汉床上烤火。

这时候,该送的年礼都送了,该收的也都收了,但一家人盼着的钱华却迟迟未归。

直到腊月二十六,钱华父子才风尘仆仆地从京城赶回来,他为家里带回两个巨大消息及几车年礼。

先说好消息,宁王手下回京给宁王妃送信的时候,钱满江也托那人给锦绣行送了信和东西,让钱华带回家。夹杂在钱满江信几封信中的,竟然还有一封信是梁大叔写给钱亦绣的。

钱满江的信已经不像上次那样后此薄彼了,还专门给钱满霞写了一封。带的东西都是一些北方特产,还有几条花围巾,凡是家里的女眷,人者有份,还给钱老太和钱满霞一人送了一条。

信中说自己好很,然后就是大书特书我军取得的胜利。现在大乾军队完全扭转了被动局势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已经夺回了那几个被大元占去的城池。虽然大元正在调集军队准备反扑,但我军胜算大得多。

之所能这么快扭转局面,一方面是宁王用兵如神,领导有方,全军将士英勇无畏,还有一方面就是霹雳营的火器和阵法打得大元军队措手不及。特别是大炮,宜攻宜守,打击面大,更是让敌军闻风丧胆。同时,还特别感谢家里为朝庭分忧解难,花巨资买了加农炮。宁王说了,这个功劳记在钱满江身上,会替他向皇上请功…

还带了一辆宁王府送的年礼,主要是吃的和用的,照例给钱亦锦带的最多。宁王妃还特别感谢钱家托梁老国公给她带的那瓶双头金乌蛇泡酒,说她坚持喝了两个月,感觉身子骨比以往有了些力气。

看了信,三贵爷爷说道,“明年就让钱华把连着蛇骨和鹿茸的整坛泡酒都给王妃送去吧,听说她身体不太好。爷也觉得喝了那种泡酒,身子骨好多了。只不知道那几截骨头的药效还有多久,早知道那条双头金乌龙不卖就好了。”

梁府也给钱家送了年礼。原来都是年前钱家通过崔掌柜给梁府送年礼,年后崔掌柜回来会带些梁府的回礼。像这样在年前专门给钱家送年礼,还是第一次。而且,年礼送得也十分丰富和精致,满满两大车,吃穿用都囊括了。还专门给钱亦绣和程月娘俩送了两匹御赐的妆花缎,漂亮华丽,流光溢彩。是女人就没有不喜欢漂亮衣裳的,喜欢得母女两个眉眼弯弯。

梁锦昭的信就有些意思了。原来他给钱亦绣写过几次信,都称呼她为小丫头,而这次的称呼却变成了绣儿。不知道梁老国公跟他说没说他和她之间的事。

他先问候了钱家人一遍,然后就说了钱将军献给宁王的那个加农炮的图纸已经制造出了几台,效果比之前的大炮还好,不仅打得更远,打击面更大,也更灵活和有准头…有了这种加农炮,胜利之日又会提前。还写了他在前线的生活,以及打败敌军的欣喜若狂…

他也给钱亦绣送了样礼物,就是他自己刻的一把梳子。梳子是枣木的,有钱亦绣的巴掌大,上面还雕了花纹上了漆。手艺虽然一般,但心意钱亦绣还是领了。

钱亦锦看了那梳子一眼,撇嘴道,“这么丑的东西,他也好意思送人。梁公子也真是,都是拿军响的人了,还这么抠门。”

另一件就是不好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吴氏的哥哥吴祖至对吴氏和钱三贵极有成见。钱晓风一说自己是吴氏派去的,竟是大骂着把他给撵了出来,还说什么“我没有那么不孝冷血不记情的妹妹和妹夫…”

钱晓风无法,就回京跟钱华说了。钱华又让他多带些银两再去枣州,想办法从下人或是邻居嘴里打探些消息。

他们之所以这么晚回来,就是钱晓风在枣州耽误了些时日。

吴祖至家的下人不多,只有一房五口人,都是他家的老人。好像他们得了谁的吩咐,见着钱晓风就像见着鬼,扭头就走人,连一句话都不听。

后来,钱晓风陆续从吴祖至家的邻居那里打听了一些消息。吴祖至现在还在给枣州府同知孙大人当师爷,女儿早已嫁人,二十二岁的儿子吴庆书前年就已经中了举,但会试没中,去了外面游学,准备后年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