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亦绣累坏了,心里又一直惦记着付明兰,身心疲惫。安排好了那一家三口,又让人给医婆和兽医各二十两银子,便回净室泡了个澡,人才放松下来。

喂了两个小家伙,也没心思逗弄他们,交给乳娘哄他们睡觉。

她和梁锦昭坐在东侧屋的炕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等着守在东宫的下人来报信。

钱亦绣希望付明兰能一举得男,不仅朱肃锦有了后,乾武帝也高兴。他们这一支人丁太单薄了。

她都有这个想法,别说女主角付明兰了。付明兰的压力特别大,不止一次悄悄跟钱亦绣说,若是生个闺女该咋办,她怕让丈夫失望。她们三个女人,朱肃锦最希望她能一举得男。

看到她那样,钱亦绣都怕她得抑郁症。

不止付明兰,黄灵儿和崔淑琴,都是这种想法。

钱亦绣怀孩子的时候,内心深处更喜欢闺女,因为她觉得闺女更可人疼。但还是盼望能先生个男孩,毕竟长辈们都有这个祈盼。但远不像她们那样,已经盼到了害怕,盼到了魔怔的地步。

这就是天家的女人,生孩子不仅是自家传承的事,还是天下兴衰的事。因为若是皇上没有儿子,就面临着天下会易主…

他们等到亥时末,还没有信来。梁锦昭说道,“先睡吧。你那次生孩子,足足生了两天两夜。”

两人刚准备歇息,就听下人来报,说太子妃生了,生了个闺女,大小平安。

大小平安就好,这次是个闺女,下次再生男孩好了…只是,不止付明兰会难过,朱肃锦和乾武帝都会失望了。

老天真是不让人逐愿,猴哥之前想要闺女,可猴妹偏偏生了个小子。皇家那么想要小子,却偏偏给了个闺女。

梁锦昭心里也不好受。他怕,怕若是太子良娣、太子良媛再生闺女该咋办。毕竟,连珍珠娃都说了乾武帝这一支会子嗣单薄。

他一直知道太子喜欢自己的小妻子,而皇上因为怕太子娶了钱亦绣而再不肯娶别的女人,既打破了朝中的平衡关系,又会耽误太子传宗接代的大计。所以,正好趁着他求皇上赐婚,而顺水推舟地把钱亦绣赐给了他。

谁想到,自己小妻子却是个福星,一下生了两个大胖小子。若是太子的几个女人这次都生了女孩,不知道乾武帝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皇上不满意了,臣子的日子总不好过…

钱亦绣也想到了这一步。

两人夜里都没太睡好,翻来复去睡不着。这真是让人无奈,皇家生不生儿子,还要波及自家的日子。

第二天,钱亦绣给长辈请了安,便提出想回一趟娘家,说商量给太子闺女洗三的事。老祖宗也知道太子妃昨晚生了闺女,便点头同意。

林氏又赶紧起身,让人通知外事房,准备钱亦绣回娘家带的礼物。

钱亦绣回莲香院准备的时候,林氏也来了,她的丫头还抱了一个包裹。

林氏这几天已经开始跟着崔氏管起了家,许多小事崔氏都让她着人去办。林氏是梁家唯一的庶子媳妇,又没有多的嫁妆打赏下人,所以很多体面的下人都不太把她放在眼里。

如今,她成了领导,那些人自然都巴结上了。管家,不仅有油水,还受人尊重。

林氏把那个包裹打开,是一匹江南出的软棉布,这种棉布给小婴儿做衣裳极好,又软又细,不容易伤到婴儿细嫩的皮肤。

她抿嘴笑道,“知道大嫂是财主,不缺这些东西。但这是我送给小侄子的,也是我的心意。”

钱亦绣笑着承了她的情,“这软棉布极好,在京里不太好买,我还专门让人在江南给我带。谢谢弟妹了。”

不多时,婆子把准备的礼物也送了过来。都是平时送亲家的点心糖果及火腿之类,但凡媳妇回娘家都会带这些礼物,差别不大。但总有差别,比如出品的店家,分量的多少。

钱亦绣看了看这些礼物,比崔氏让人准备的还足。看来,林氏应该知道是自己说服崔氏让她帮着管家的了。

林氏还真是个妙人儿,心思又细。

钱亦绣又笑着道了谢。

钱亦绣每次回娘家,都会先去正院看望三贵爷爷。若是先去看了别人,他是要吃醋的。

来到正院,潘月母子几人、钱老太都在这里,连钱满霞都来了。

他们正在说着太子妃的事。

潘月的眼睛是红的,一看就没睡好。听她说,太子妃听说生的是闺女,当时就哭了,说对不起太子。太子体贴,劝了她半天。付阁老也守在那里,听说是女孩后,还去太极殿给皇上请了罪。

那个小闺女长得很好看,像太子多些,就是有些瘦,才四斤六两,定是太子妃孕期情绪不稳造成的。

潘月叹着气说道,“…太子虽然想要男娃,但也极稀罕那个小闺女,毕竟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可能是怕皇上太失望,有了孩子却总不能展颜。”

钱老太听说朱肃锦心情不好,嘴歪得更厉害了,说道,“怕啥?太子想要多少女人没有?到时娶他几十个,我就不信会生不出男娃来。”

钱三贵皱眉道,“娘,太子还是个半大孩子。娶那么多女人,不说天下人要说他荒淫,他自己的身子也受不了。”

钱亦绣道,“太子良娣和太子良媛也快生了,但愿她们都生小子。”

钱满霞冲口而出,“绣儿一下子就生了两个小子,皇上会不会后悔…”看到钱三贵、潘月几人都不赞同地看着她,赶紧红着脸闭上嘴。

吴氏嗔道,“都几个孩子的娘了,说话还四五不着六的。”

说到猴妹生了个小公猴,几人的脸上才又有了笑容。

明儿静儿吵着要看小猴子,钱亦绣笑道,“过几天你们再来姐姐家看。现在小猴子太小,还没睁眼,猴哥猴妹都紧张它,除了我和喂食的江伯白珠他们,都不许别人进它们的屋。”

第二天,孩子洗三,梁家就由大老夫人带着钱亦绣去了。崔氏是罪臣女,总不好去参加这些喜事。

东宫里,由跟元后在世时关系较好的杨德妃在帮着招呼女眷。

杨德妃穿着喜庆的宫装端坐在上座。

大老夫人和钱亦绣去给杨德妃行了礼,便坐在一旁。付老夫人也在,她的眼圈是红的,脸上没有多少喜气,低声在跟杨德妃说着辜负圣宠,付家的女儿竟然没有生下龙孙之类的话。

钱亦绣腹诽不已。生男生女,是由男方决定的好不女孩。

梁锦玉陪着她的婆婆黄大奶奶也在这里,还有太子良媛崔淑琴的娘、钱满亭的嫡婆婆崔夫人也在。

看黄大奶奶和崔夫人的样子,脸上都抑制不住欣喜。太子妃没生出儿子,若她们家的女儿生出儿子了,定能讨圣上欢喜和太子的宠爱。

这就是当外戚的特质,当自家姑娘生出男孩的时候,梦想在天上。当自家姑娘没生出男孩的时候,梦想在地上。

钱亦绣陪着杨妃说了几句话,就起身说去看望太子妃,梁锦玉也起身说一起去。

杨德妃点头道,“去吧,你们姑嫂素来跟太子妃玩得好。再劝劝她,她到底年纪还小,这次没生男孩,下次再生就是了。”

钱亦绣和梁锦玉姑嫂曲了曲膝,走出大殿。

她们手拉着手向太子妃住的明荣殿走去。梁锦玉悄声说,“大嫂,我婆家的人这两天紧张得连觉都睡不着,既盼望小姑能一举得男,又怕她再生个闺女咋办。”

黄灵儿和崔淑琴的预产期也快了,都是这个月底。

钱亦绣道,“过会咱们再去看看太子良娣。见着她,尽量说些让她放松的话,别让她太紧张了,不然对生孩子不利。”

梁锦玉点头道,“是呐,大长公主也是这么嘱咐我的。”

来到明荣殿,宫人直接把她们领去了付明兰的卧房。付明兰的娘付大夫人正在屋里陪着她,母女两人的眼睛都是红的。见钱亦绣去了,付明兰的眼泪又出来了。

钱亦绣坐过去劝道,“太子妃,你还在坐月子,哭多了对眼睛不好。快别这样,你才十七岁,还有大把的时间,再生就是了。”

付大夫人也道,“听听,梁少夫人也这么说,莫哭了。”

付明兰说,“我知道太子殿下有多么盼望我能生个男孩,可是,我让他失望了。”

钱亦绣道,“太子仁厚,你生的闺女,他也定是喜欢。”

付明兰的眼泪更汹涌了,“太子殿下也说他喜欢我们的闺女。可他越是这样,我就越觉得对不起她。”

哎哟,稳重端庄的付明兰哭起来也是水做的,钱亦绣劝了半天才收了泪。

乳娘又把小闺女抱来,因为圣上还没有赐名子,只能叫她大姐儿。大姐儿长得秀秀气气的,的确像朱肃锦多些,更确且地说,像宁王妃多些。

钱亦绣笑着低声说道,“太子妃,皇上是没有看到大姐儿,若看到了,定会喜欢。你仔细看看,她长得多像仙逝的元后。”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清泉不知道还能写多少章,但是在结文前,会为已经是舵主,但清泉还没为她们加过更的亲加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三个闺女

钱亦绣看着孩子,笑着低声说道,“太子妃,皇上是没有看到大姐儿,若看到了,定会喜欢。你仔细看看,她长得多像仙逝的元后。”

她说这话并不是为了安慰付明兰,这孩子是真的长得像宁王妃。当然不是像宁王妃生前的时候,那时候她特别显老态。而是像宁王妃年轻的模样,就是宁王妃托梦时候的样子。梦中的宁王妃,就像深深刻在脑海中的相片,钱亦绣相信自己哪怕再过几十年,也不会忘记。

细长的眼睛,稍微有些内双,挺挺的小鼻子,上嘴唇稍薄,下嘴唇稍厚。特别是看人的眼神,哪怕现在的小妮子看到不物体,但澄净而温柔的神态跟宁王妃也有七分像。宁王妃最让人心生亲近的,就是她的眼神。哪怕疾病让她的容颜早衰,但眼神依然如初生婴儿般澄净。再加上如水般的温柔,任是强势狠戾的当今,也抵挡不了。

小妞妞可能知道一来自己就让母亲伤心,让祖父和父亲失望,极是乖巧。她没哭,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钱亦绣,温柔而澄净。

钱亦绣的心都被她看化了,又低头亲了亲孩子。笑道,“好可人疼,好漂亮的大姐儿。”

付明兰有些茫然,因为她对元后没有一点印象。宁王妃去北地前,她太小,或许见过也不记得了。宁王妃解禁回京,就病得出不了门,几乎没有几个外人见过。除了王妃娘家人,就数钱亦绣见得最多。

付大夫人对元后的印象也已经很遥远了,她也是在宁王妃去北地前见过。她又凑过头去再仔细瞧了瞧婴孩,又想了想,惊喜地笑道,“别说,大姐儿长得还真像元后呢。”

正好此时潘月来了。她抱着孩子看了看,也说孩子长得像元后。

付明兰听了,才欢喜起来,憔悴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所有人都知道皇上对元后的情谊,太子对母亲的依恋。

虽然大姐儿不是儿子,但若她长的像元后,也会得到皇上的重视和喜爱,得到太子的宠爱。

她把女儿抱过来亲了亲她的小脸,含着泪说道,“闺女,听见了吗,你皇姑奶奶、表姑姑、姥姥,都说你长得像你皇祖母,那是你的福气。你得到皇祖父和父亲的喜爱了,才能过得更好…好闺女,真好,这样真好。”

付大夫人咯咯笑了几声,把一旁几上的鸡汤端起来,对付明兰说道,“这汤还没凉,太子妃快趁热喝了。坐月子,要把身子骨养好,可不许再想不开了。”

付明兰把孩子递给一旁的乳娘,接过碗来喝汤。屋里总算有了欢笑声。

见付明兰情绪好了,钱亦绣和梁锦玉就告辞说去看看黄良娣。

黄灵儿肚子已经非常大了。这三个女人里,她的性格最单纯乐观,想法也少,所以长得最胖,肚子也最大。

但现在她的神情很有些复杂,既有对生儿子的期望,又有若再生个女儿的惶恐。

梁锦玉拉着她的手说,“莫担心,男孩最好,闺女也不错。太子仁厚,是闺女,他也会喜欢。”

黄灵儿喃喃说道,“我没有太大的野心,之前非常希望太子妃能生个儿子,我生个闺女。可是,如今太子妃生了闺女,若是我再生闺女了,皇上和太子肯定会非常失望。我怕…”

钱亦绣和梁锦玉又劝解了一番。

晌午,众人吃了席,便都去了明荣殿的大厅,洗三仪式会在这里进行。钱亦绣也在这时看到了朱肃锦,今天的男客不多,只有几个跟朱肃锦差不多大的宗室子弟。

倒看不出朱肃锦有什么不高兴的,他脸上挂着笑容,招呼着众人。

一切准备就绪,收生姥姥便抱着大姐儿来了。

这时,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懿旨到了,都是恭贺大姐儿洗三,并赏赐了一些珠宝首饰。但皇上赐名和封郡主的圣旨却没有来。

朱肃锦失望不已,还是招呼收生姥姥开始洗三。

收生姥姥笑着把大姐儿抱到洗盆前,开始唱着吉祥话。杨德妃首先往盆里添了一小勺清水,又放了六颗金锞子,接着按照尊卑老幼依次往盆里添东西。给皇家孩子添盆,都是金啊玉啊的,还有荔枝、桂圆、枣子这些喜果。

洗三结束后,皇上的圣旨还是来了。给孩子赐名朱敏嘉,并封敏嘉郡主。

朱肃锦送走所有的客人,向明荣殿走去。他心里知道父皇的圣旨姗姗来迟,是父皇太失望了。他很无奈,他比谁都希望这胎是男孩,只是天不随人愿。

又想到,若是娶了绣儿,自己是不是就会有两个讨喜的双胞胎儿子?这个念头一起,他赶紧摇摇脑袋,把这个念头驱走。绣儿已经永远是自己的妹子了,怎么能再有这种不好的心思。这样,不仅对不起绣儿,也对不起痴心爱着自己的兰儿、敏儿,还有琴儿。

虽然敏嘉是个女孩,但也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而且长得雪玉可爱。特别是看到她温柔安宁的眼神,他总有种心安和心痛的感觉。

来到卧房,付明兰正抱着女儿在说话,“…敏嘉,这个名儿真好,你皇祖父一定是期望你聪慧优秀,样样都好。”

见丈夫来了,付明兰又笑着把钱亦绣的话说了。

“像我母后?”朱肃锦不可思议地反问了一句。他低头仔细看看孩子,别说,还真像。

朱肃锦自从看到母亲,宁王妃已经容颜不再,所以并没有觉得水嫩嫩的孩子长得像他母亲。但现在仔细一看,再想想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有些像。特别是眼睛和眼神,最像。他怎么说自己一看她的眼睛,就有一心安和心痛的感觉。

付明兰见丈夫也认可孩子像元后,又笑道,“若是父皇看到孩子,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失望了?也不会怪我了。”

朱肃锦笑道,“生男生女,也不是你能决定的。我父皇圣明,怎会怪你。”又道“我父皇对母后的感情至深。敏嘉长得像母后,是她的福气。快过年了,到时一家人团聚,父皇看到咱们闺女,定会欢喜。”

钱亦绣回府后,急急忙忙赶回莲香院。离莲香院还有一定距离,就听见她的两个小子吼声震天。

她的鼻子一酸,让抬轿的婆子快些。她今天一早就出去了,呆到现在才回来,是生下孩子后离开他们最久的一天。

轿子来到院门口,她一下轿就小跑着进了门。

东侧屋里,两个孩子的嚎哭声震耳欲聋,嗓子已经有些嘶哑了。崔氏也在,她抱着一个,哄着一个,急得手足无措。

她见钱亦绣回来了,急道,“快,快,这两小子已经哭闹了一个多时辰了。哎哟,心疼死我了。”

钱亦绣抱起哭声最大的诚哥儿说,“好孩子,娘回来了,对不起啊。”边说边把衣襟解开。

诚哥儿一被娘亲抱进怀里,就止了哭,张着嘴急吼吼地往她怀里拱。终于找到奶瓶了,一口含住,死命地吸起来,痛得钱亦绣直皱眉。

崔氏怀里的信哥儿哭得更悲惨了,一声赶一声地像催命一样,眼睛还向钱亦绣瞥着。

钱亦绣边喂着诚哥,边跟信哥儿说,“信哥儿乖哦,不急,哥哥马上就好。”

诚哥儿吃完了一边的奶,还舍不得松开,依然死命吸。钱亦绣硬把他抱开,他的嘴还含着奶嘴不放,把她的***都拉得老长,痛得她“哎哟了”一声,骂道,“真是个坏小子。”

诚哥儿交给乳娘,又把信哥儿抱过来喂,信哥儿找到盼望已久的奶瓶,才止住哭,猴急地吃起来。

崔氏看到诚哥儿开始老老实实吃乳娘的奶了,不可思议地说,“这两个小子,开始再饿都不吃乳娘的奶。怎么一吃完了你的奶,乳娘的也吃了。”

乳娘笑道,“这两个哥儿可聪明了,这么小就知道挑嘴。每次都要先吃大奶奶的,实在不够了,才吃我们的。”

说得众人笑起来。

看到两个小子闹得一头汗,钱亦绣心疼不已。抱着他们使劲亲了一阵,让人倒水给他们洗了个澡。

之后,钱亦绣去西厢看望了猴哥一家,就同崔氏一起带着孩子去了万寿堂。

万寿堂里欢声笑语,在家的人全部都在这里了,连梁国公都在。

大老夫人正在跟老祖宗说今天的事,去了哪些人,如何热闹。虽然皇上的圣旨来得晚了些,还是来了。

钱亦绣也跟着一起说,还把敏嘉郡主长得像元后的事说了。

老祖宗正乐呵呵地逗弄着两个小兄弟,听了这话,笑道,“敏嘉郡主有福气了。”

梁国公也说道,“若是皇上看到那孩子,定会宠上天去。皇上的性子,好了,千般好。不好,啥啥都不好。”

老国公皱起眉头,沉脸说道,“慎言,皇上可不是咱们臣子能随便妄言的。

梁国公赶紧说道,“是,儿子口快了。”

晚上,男人们陆续回来。钱亦绣看梁锦昭的脸色不太好,想着他是不是累着了。老祖宗也是这么想的,吃饭的时候,还专门舀了一碗野山参炖乌骨鸡汤让丫头拿去另一桌给他,嘱咐他要注意身子,别太辛苦。

梁锦昭站起来谢过老祖宗。

回了莲香院,梁锦昭的脸色更阴了。他平时很少把公事的情绪带回来,钱亦绣有些纳闷,但也没有问。觉得他的公事,若能说,他自然会说。

钱亦绣净了手,亲自泡了一盅金娥冀茶递给他。

梁锦昭接过茶喝了一口,把钱亦绣拉到自己身边坐下。下人看了,都退了下去。

梁锦昭说了原因,却不是他的公事,内容把钱亦绣吓了一跳。因为,梁国公的外室连氏,前几天竟然生了一个女儿,梁锦昭又多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梁锦昭气道,“你说我爹这做的这是什么事呀。别人会做这事,那是他们家风不正。我们梁家一直讲究家风,我太爷爷在世时更是言明规定,梁家子弟不许有外室,不许狎奸。哎,我真不知道该不该跟老祖宗和我爷爷说。说了,怕他们生气,我爹逃不过一顿好打。不说,梁家的血脉在外面不好,容易被政敌拿着做文章。特别是我娘,她知道了该多伤心。”

这事钱亦绣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若是她丈夫如此,她定不会原谅。但古人的思路跟她不一样,不知道他们会怎样处理。

梁锦昭又自言自语地说,“快过年了,年前还是暂时不说。等过完年后,再说吧。”

之后的几天,钱亦绣连着几天去了一绣商行。快过年了,她要去听取高管们对今年一年工作的总结,及对明年的计划。同时,也要慰问员工,并派发红包。

一绣商行离锦绣行不远,隔了两条街。也是由三个三层楼带院子连在一起的大型综合商行。不仅行政管理区在这里,商铺也在。

她一直奉行的是人性化管理。每次去一秀商行都会带着蓝珠,让蓝珠公私兼顾,跟她的情郎王喜会会面。他们的婚事也准备得差不多了,明年春天就会办。

王喜是个英俊斯文的后生,跟俊俏的蓝珠很是相配。

二十三日,东宫传来消息,太子良娣黄灵儿又生下一个闺女。

二十五日,钱亦绣和潘月等人又去参加二姐儿的洗三。这次,皇上连圣旨都没来,也没赐名,朱肃锦就给二闺女起了名字,叫敏艾。艾通爱,意思是闺女,他也爱。

黄灵儿的心思没有那么多,虽然很有些失望,但也不算太难过,更没有怄气,还是极喜欢这个闺女。梁锦玉专门来跟她说了,大长公主的意思是,她生了闺女或许更好,还让她多学老太妃…

钱亦绣在一旁听了这些话,很为大长公主点赞。那个位子是好,但也要有命去做。真能像老太妃和寿王母子那样,一生富贵安乐,也不错。

一个家的掌舵人真的非常重要,大长公主有这种想法了,便能规范和说服家里的人。今天的黄大奶奶,她眼里的内容远不像在敏嘉郡主洗三宴上那么多。

只是,参加洗三的客人还没走,就听说崔良媛生了,生的又是个闺女。

十天内,太子就一下添了三个闺女。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今天晚上会为浅忆伊人颜加一更,谢谢亲对清泉的支持。(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章 避开(为浅忆伊人颜+)

十天内,太子就一下子添了三个闺女。

众人听了这个消息,都不知道该不该恭贺太子殿下。

朱肃锦听了,笑着跟客人们说,“本宫一下就有了三件小棉袄,不是谁都有这种福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