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也是朱肃锦三闺女的洗三。钱亦绣吃完早饭后,便去正院给崔氏请安,顺利告个假。

上房里,静得针落有声。崔氏红肿着眼睛坐在厅屋,吴姨娘、喜姨娘都红肿着眼睛站在她身后,还有一个眼生的美貌妇人。她的眼睛也哭得通红,但神色淡然。

她,应该就是连姨娘吧。

梁国公被打得起不来床,躺在正院卧房,她们定是来服侍他的。

崔氏问了几句诚哥儿和信哥儿的事,听钱亦绣讲了,她点头“嗯”了声。

钱亦绣看崔氏虽然眼睛是红肿的,但猜测她的心里并不一定像表面这么悲伤。没有爱了,他被打得再狠,她也不会有多心疼。

况且,连氏虽然进来了,但她利用梁国公、利用梁家这件事却是坐实了的,这肯定会引起梁家人的不快。这样的女人,今后的日子不会好过。

一直被长辈们诟病的崔氏,终于有个代替者了。

钱亦绣陪崔氏说了几句话,又问候了梁国公几句,便起身回院子。走到门口,看到一个面生的乳娘抱着一个婴孩走进来,小婴孩“哇哇”哭得正伤心。

这小奶娃应该是梁锦昭的庶妹自己的小姑吧,钱亦绣抑制住好奇心,走出门去。听见那个乳娘说,“禀夫人,姐儿哭得厉害,怎么哄都不行…”

崔氏说,“快,抱来我看看。哎哟,可怜见儿的…”

崔氏的心肠不坏,又喜欢孩子。遇到这样的嫡母,也是那个小奶娃的幸事。

回了莲香院,小家伙正好醒来,钱亦绣喂了奶,又陪着他们玩了一阵。大老夫人遣人来说,她身子不太爽利,就不去东宫参加洗三宴了,让钱亦绣自己去。

钱亦绣携着礼物去了东宫,依然是杨德妃在接待来客。她的身边,多了一个三岁左右的漂亮小女孩,听人叫她四公主。

今天来的人不多,已经连续参加东宫两个闺女的洗三,再加上皇上不喜,霍良媛的娘家又不显赫,所以客人稀稀拉拉的。

霍夫人本来就因为女儿没生出儿子心里不爽,再看到客人们这么少,更是气愤难平。埋怨霍淑琴道,“看你怀孕时肚子那么尖,怎么还是生了个丫头。”

霍淑琴心里难受,见她娘一来就说这种话,更伤心了。哭道,“要生丫头,我有什么办法。你当我不想生儿子啊,我比你还急。”

同来的钱满亭赶紧劝道,“良媛快莫哭了,你正坐着月子,哭多了对身子不好。只要太子殿下宠爱你,总有机会生儿子。”

霍夫人本来心里就有气,不好跟亲闺女发泄,见庶子媳妇如此说,更不满意了。斥责道,“真是小户人家的闺女,啥都不懂,还偏多嘴。皇长子和皇次子怎么能一样?琴儿在皇上和太子最失望的时候生个儿子出来,那得多受宠。”

钱满亭听了,臊得脸涨得通红,想哭又不敢,赶紧起身站了起来。

近身服侍霍淑琴的凌嬷嬷是宁王府的老人,原来是宁王妃正院里的嬷嬷,后被朱肃锦调来服侍霍淑琴。

凌嬷嬷一直忍着,看到霍夫人说得实在太直白不堪了,说道,“霍夫人慎言,这话若传了出去,良媛可是要被人诟病,说不定还会招致太子殿下的不满。”

虽然凌嬷嬷只是一个嬷嬷,霍夫人也不敢惹她。再说,她刚才的声音也委实大了些。赶紧低声笑道,“是我急切了。”又好声好气哄着霍淑琴道,“好,好,你还年轻,下胎再生儿子就是了。”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今天晚上会为简和玫瑰加一更,感谢亲的支持。(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 处心积虑的父亲(为简和玫瑰+)

霍淑琴有几个嫂子,虽然钱满亭嫁的是庶兄,却最得霍淑琴的喜欢,也是她最愿意接触的一个。不仅因为钱满亭容貌气质好,从外表看最像世家小姐,还因为她跟朱肃锦的关系。

所以,她嘱咐霍夫人,来东宫看她,必须带上钱满亭,让太子知道自己重视钱家人,喜欢跟钱家人亲近。

母人却这样斥责钱满亭,还说出“小门小户”这样的话。

太子就是在钱家长大的。钱满亭小门小户了,太子岂不是也小门小户了?她身边的许多宫人都是太子派来的,这话若是让太子知道了,岂不是要同自己生嫌隙?

霍淑琴已经顾不得哭了,低声嗔道,“娘,你胡说什么呀?你这么说嫂子,让我以后怎么跟太子殿下相处?”

霍夫人又红着脸哄了女儿几句。

她们正说着,潘月和钱亦绣结伴来了。

今天来卧房看望霍淑琴的女眷没有几个,尽管潘月和钱亦绣跟霍良媛不算很熟,但因为钱家和霍家是姻亲,还是来了。

看到霍淑琴、霍夫人、钱满亭三人的表情和红红的眼睛,潘月和钱亦绣也能想到是怎么回事。

钱亦绣暗道,聪明的人,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能过得好。不聪明的人,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不见得能过好。

家势最低的人,心气反倒最高了。

朱肃锦娶了这三个女人后,钱亦绣也分析了一下。乾武帝虽然军人出身,但是心机深沉,心细如发。他给朱肃锦挑的这三个女人,都是有用意的。

乾武帝不想朱肃锦的后院乱。太子的后院,太子妃必须一支独大。所以才找了黄灵儿和霍淑琴这两个女人当太子良娣和太子良媛,家势既过得去,又不会抢太子妃的风头。

付明兰端庄大气,贤惠敦厚,最适合当皇后。付家又低调内敛,哪怕家里出了一位太后,前些年是势力最大的一家外戚,但仍然不显山露水,循规蹈矩。付家,应该是所有帝王最喜欢的外戚楷模了。

黄灵儿单纯美丽,又有才情,是男人疼惜的红颜知己。看似娘家强势,其实亲生父亲只是一个从三品的官员。教养她长大的长丰大长公主,又是宗室里出了名的老好人。

霍淑琴爽利英气,有种别样的风情。娘家的势最轻,但家主霍明一直跟随乾武帝,也是豪爽正直之人。

至于闽太后赐的两个女人,可以忽略不计。在朱肃锦的这三个女人生下儿子之前,肯定不会让那两个女人怀孕。或许,让她们一辈子不生也有可能。

钱亦绣想通其中关节后,有些好笑。既想让儿子的后院平衡和谐,又想让儿子充分享受女人不一样的软香小意。这样为儿子处心积虑的父亲,也算难得了。

自己还真得感谢他。朱肃锦再好,她钱亦绣也不愿意做这些女人中的一个。

不过,乾武帝虽然注意了霍明,却没有注意霍夫人的胃口会慢慢变大。

如今霍家和钱家也是姻亲了。所谓一荣俱荣,最好还是劝住霍淑琴有自己的主意,别被她娘左右了。否则,不止以后朱肃锦烦心,出了事钱家也会有所波及。

自己跟她的关系不好明说,以后还是暗示钱满亭能劝着她些。她听劝最好,不听,自然有让她听的人。

潘月则是看到钱满亭站在那里手足无措而不高兴。钱满亭再是庶子媳妇,也是钱家的女儿。她有些沉了脸。

霍夫人不敢得罪潘月和钱亦绣,请她们两人坐下,又冲钱满亭笑道,“老四媳妇,还站在那里作甚?坐下说话。虽然太子良媛是贵人,但你也是她的嫂子。哪有嫂子站着跟小姑说话的理儿?”

还派上了钱满亭的不是。

钱满亭认下了,赶紧笑道,“是儿媳想左了。”然后才坐下。

崔淑琴有些红了脸。

潘月和钱亦绣也泛泛说了些先生女后生男,才能凑成一个好字之类的话。说到高兴处,还让崔淑琴破涕为笑。

晌饭,只坐了五坐席。洗三仪式完成,也只来了太皇太后的懿旨和赏赐。不说皇上,连闽太后都没个信。这是东宫三个闺女中,最冷清的一次洗三宴了。

人都长了双势力眼。小婴孩不讨皇上的喜,母亲又势弱,当然是最被忽视的了。

朱肃锦也知道今天皇上不会赐名,又给这个三女儿起了个名字,叫朱敏柔。

离开东宫,钱亦绣上了潘月的马车,在车里讲了连楚楚的事情。

潘月惊道,“怪不得今儿一早,梁府就派人把宋妈妈也接了过去,说有个故人在梁府,要见他们一面。”

晚上,依然没有等到梁锦昭回来吃饭,几个当家人都在万寿堂接见连姨娘和钱华一家,然后商量对策。

连姨娘的确是个聪明又执着的女人,她这样孤注一掷,哪怕梁家不想帮都不成。

饭后,钱亦绣又领着两个儿子和猴哥一家进水晶房子玩了一阵。

梁锦昭回来,说钱华不仅能够证明连家虐待莲姨娘生母的事情,还提供了当初负责卖这些奴才的牙行,甚至还有几个卖去哪里他也知道。今天,府里已经让人去查找了。

而且,这个案子已经转去了刑部,涉及命案的连夫人和儿子连书平已经被刑部拘了起来。下晌,连和还来府里见了连姨娘,似乎想让她撤诉,但连姨娘没有同意…

大年二十九下晌,阳光明媚,下了几天的雪也停了。钱亦绣便带着两个孩子去了万寿堂,林氏把秋姐儿也带了去。几个小奶娃躺在侧屋的炕上,再加上坐在一边的雪姐儿,逗得老祖宗和众人笑不停。

不多时,崔氏也来了,还带着那个小庶女。

秦姨娘住在正院的东跨院,喜姨娘和连姨娘住在西跨院。或许崔氏为了彰显正妻的贤惠,也或许她是真的喜欢孩子。反正自从这个孩子住进西跨院后,崔氏经常让人把她抱到正院去逗弄。

崔氏笑道,“老祖宗,我见今儿天气好,就把理姐儿也带来了。”

这个婴孩起名梁理。

ps:谢谢众位亲的月票,感谢!谢谢简和的玫瑰的支持,清泉非常喜欢看你和小伊的评论,感谢!(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章 撒气

崔氏笑道,“老祖宗,我见今儿天气好,就把理姐儿也带来了。”

这个婴孩起名梁理,连她这一辈分的“锦”字都没有用。

老祖宗觉得崔氏这样真的不错了,态度也更加和颜悦色起来。笑道,“把理姐儿也放去炕上,咱们家一下子多了这么些孩子,真喜庆。”

秋姐儿半岁,诚哥儿和信哥儿还有几天满三个月,理姐儿一个多月。四个小奶娃排排躺在炕上,个个长得又白又胖,极是招人稀罕。连多日阴沉着脸的梁老国公,也有了笑脸。

钱亦绣也第一次看清楚了理姐儿。小奶娃长得还算清秀可爱,但像梁国公多些,没有梁锦昭和梁锦玉好看。

天色暗下来,男人们都下了衙。

梁锦昭向长辈们禀明,皇上已经封他为正二品的水军都督,兼舰业制造司监制,着他去泉州府,把东南一带海边延线属于不同卫军的水兵聚集起来,统一建立一支单独的水军。同时,又派了工部的一些官员和工匠随行,同那里的舰业制造司一起制造新式大型战舰。可能会封他爹梁国公为正三品的都督佥事,圣旨几天后就会下来。他们大概会在二月成行…

他这话一说出来,众人都喜忧参半。喜的是,皇上还是重用梁家的,派他们父子去做这么重要的事,梁锦昭还成了大乾朝第一个水军都督。梁国公虽然职位比现在降了两级,但那是实缺,比现在这个闲职有用的多。若做好了,皇上还会重新重用他。特别是现在,他远离京城,对他也是一件好事。

忧的是,家里的两个男人又要出去奔前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特别是崔氏和钱亦绣,眼圈都红了。老祖宗也抹起了眼泪。

梁国公自是又劝解了一番,把先大家后小家的大道理说了一番。梁锦昭去老祖宗那里,低声劝解了一番。

饭后,梁锦昭让钱亦绣先回莲香院,他陪着崔氏一起去正院见他爹。

梁宜谦已经能走了,但他不好意思出门,臊得慌。

别人置外室,闹出来了,顶多是自家悄悄把女人弄回府里当姨娘。

他可倒好,弄了个外室,被老爹痛打一顿,还闹到了皇上那里。这还不算,自己那个外室竟然是另有目的,利用他为母报仇…

他的这张老脸,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崔氏走后,他沉着脸走了出来,这是他几天来第一次走出卧房门。在卧房里的几天,也只有崔氏和秦姨娘,以及几个下人进去服侍他。

连氏还低头站在东侧屋里。自从她进府以后,只要不是吃饭、睡觉、或是被长辈叫去,从早到晚,她都会站在这里。

崔氏也只把她当成一个桌椅,视而不见。

连氏见梁国公出卧房了,赶紧过去跪下,泣道,“爷,是妾骗了你,辜负了爷的一片情谊。妾,实在是情非得已,妾没有别的路可走…”

说完,便咚咚咚地磕起了头。

梁国公一看到连氏,脸就紫成了茄子,抬脚把她踢到地上。当他怒气冲冲过去抓起她胸口的衣裳,伸手要抽她的时候,看到她大眼睛里含着盈盈的泪水,眸子透过水帘望着他,满是惊恐。

当时,他就是被这双眸子迷住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他哪里想到,她不止拥有一双澄澈明亮的眼睛,还掩藏着深沉的心机,利用了他和梁家,害他被世人齿笑…

他堂堂卫国公,从来不缺女人,却被这个妇人骗了。

连氏的眼泪流了出来,轻声哭道,“爷,对不起,对不起,妾罪该万死,妾辜负了爷。爷要打要杀,妾不敢有任何怨言。”说完,闭上眼睛,一副等死的模样。

梁国公大手一挥,在快要打到她脸上的时候,又硬生生停下来。

从小打大,他还没过女人。他难道真是如此不堪,已经沦落到打女人的地步了?

想到这里,他松开手,站起身,掏出绫帕擦了擦手,冷声说道,“我梁宜谦再不谌,也不会打女人。滚,我不想再见到你。”

连氏又爬过去抱住他的腿哭道,“爷,妾虽然利用了爷,但妾是真心仰慕爷的,真的…”

梁国公一脚把她蹬出去,又冷冷说了一声,“滚!”然后,丢掉绫帕,转身回了卧房。

连氏跪爬在地上痛哭着,一直在厅屋门口的秦姨娘走了进来,把连姨娘扶起来说道,“连妹妹,爷现在还在气头上,你就先回去吧,别惹爷的厌烦。”又低声道,“等爷的气消了,再来请罪。”

连姨娘哭着弯腰把梁国公的绫帕捡起来,捂着脸出了门。

等连姨娘走了,秦姨娘用帕子捂着嘴无声地笑了笑,转身把食盒拎进卧房。秦姨娘刚进去不久,就听到卧房里传来砸碗碟的声音,接着秦姨娘红着眼圈跑了出来。

黄嬷嬷又用帕子捂着嘴笑了笑,领着丫头进去收拾房间了。

当崔氏和梁锦昭回来的时候,黄嬷嬷低声禀报道,“大夫人,国公爷刚生了气,现在还没吃饭。”

梁锦昭道,“让小厨房准备几个下酒菜,我要和我爹小酌几杯。”

崔氏点点头,吩咐下人道,“去吧。”

梁锦昭一个人去了东侧屋,他没有进卧房,而是站在卧房门口说道,“爹,封儿子的圣旨已经下来了。圣上说,还会给爹一个正三品的水军都督佥事的职位,圣旨过几天就下。一切准备妥当,咱们二月份就能成行。老祖宗和爷爷都说,爹的机会难得,若把握好了,定能重新被圣上启用…爹,上阵父子兵,咱们一定会建立出一支史上最强的水军来。”

梁锦昭的语声一落,梁国公便从卧房走了出来。

他阴沉着脸在梁锦昭的身前站定,甩开巴掌就向儿子的头上招呼。嘴上还骂道,“打死你个不孝的东西,竟敢告老子的状,气死我了。”

崔氏在厅房听到动静,吓得跑了进去,哭道,“老爷,求你,快别打儿子了。这马上要过年了,儿子脸上有伤,怎么出去见人呐…”

梁国公没理她,继续拳打脚踢,倒也没有再往儿子脸上打了。

梁锦昭没有躲,还劝着崔氏,“娘,是儿子不孝,我爹打得好。”

等梁国公出了气,菜也做好了,父子两人便盘腿坐在炕上对饮起来。梁锦昭又给梁国公倒酒,又给他布菜,小心结巴着他,倒也让梁国公打回了些许薄面。

崔氏虽然心疼儿子的一只眼眶被打青了,嘴角也被打肿了,但看到丈夫终于出来吃饭了,父子两个尽释前嫌,也就压下了心头的不快。

父子两人谈得高兴,饭后,又去西屋继续讨论。两人商谈完,已是半夜亥时末。出了西屋,却见崔氏还在厅屋里坐着,眼睛已经哭得通红。

梁锦昭赶紧上前扶着他娘道,“娘,这么晚了还不去歇息,这是谁又给你气受了?”

崔氏落泪道,“除了你们,谁还能让我这么难受?你们爷两个倒是谈得高高兴兴,年后又要去新天地里奔前程,咋没想想我们娘们在家等着该有多难受。想想我也是命苦,儿子闺女都没在身边长大,始终跟我没有多亲近。丈夫又…是我不好,是我不贤惠,让儿女不亲近,丈夫不待见。”说完,竟是哭出了声,又道,“这回可好了,你们终于走了,不用再看我碍眼了。”

梁锦昭刚想开口相劝,就见梁国公皱眉说道,“你看看你这个妇人,男人儿子又不是去花天酒地,而是去建功立业,还有啥好哭的,真是短视…”

梁锦昭便退出了屋,他娘还是由他爹去哄吧。

他回了莲香院,一直等着给他开门的婆子悄声说,“世子爷回来了,大奶奶一直等着爷,还没睡呢。”

上房的厅屋、东侧屋及卧房的窗户都透着灯光。梁锦昭看看东侧屋窗户透出的淡紫色光芒,厚重的窗帘后面,小妻子定在翘首以盼吧?

他的心里溢满了温情。

他从三岁起便离府去了大慈寺,大多数时间不在家里,对家的眷恋远不像其他人那样浓烈。但是,自从娶了小妻子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似乎一天不回家就想得难受。

可现在,为了建功立业,也为了梁家有更好的前景,他必须要离开家,离开妻子儿女,去万里之外开创前程。

原来一年还能回家两三个月,可是以后,一两年也不见得能回家一次…

他穿过厅屋,来到东侧屋门口,掀开腥红色的门帘,第一眼向炕上看去,炕上除了炕几,空空如也。

他刚走进屋,一阵熟悉的香气扑来,接着一个人从后面跳在了他的后背上,一双玉臂搂着的脖子,双腿也缠住了他。

是他的小妻子,只听她娇声说道,“你咋才回来,等得人家好心焦。不行,你得背我回屋歇息。”

说着,她的脸也放在了他的颈窝处,特有的香气更浓郁了。

梁锦昭笑道,“好,夫君背着你,咱们先沐浴,再歇息。”说完,却感觉到脖子处湿润起来,是小妻子的眼泪。

他的小妻子一直是非常独立又有主见的,今天却缠人又脆弱。他背着她,脸微侧着轻轻蹭着她的脸,脸颊感觉得到她毛茸茸的睫毛和润润的眼泪。他叹道,“我也舍不得你,舍不得孩子。但为了你和孩子以后过得更好,咱们必须要分开一段时间。”

钱亦绣也知道梁大叔必须要离开京城一段时间,也作好了充分准备。可是今天,当她听说圣旨已下,还敲定了离京的日期后,心里像猫抓一样难受。

她舍不得他。

沐浴的时候,钱亦绣才发现梁锦昭挂了彩,眼眶青了,嘴角肿了,身上还有几处青痕。听说是梁国公打的后,很是有些气愤。心道,那梁国公还真是,自己做错事没脸,却拿着儿子撒气,活该被人利用和笑话。

夜里,两人闹得很晚才睡觉。

第二天是大年三十,钱亦绣还是咬着牙起了床。她觉得身子有些酸痛,又看到梁锦昭看着她笑得一脸满足和暧/昧,红了脸,又白了他一眼。现在,她连瞪他一眼都舍不得了。想着他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离京,她要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做最好的妻子。

早饭后,一身喜气的梁锦昭和钱亦绣带着两个睡得正香的儿子去正院请安。

猴哥猴妹猴盼盼一家穿得红彤彤的,被人送去钱家,它们更喜欢在钱家过年。

梁锦昭和钱亦绣来到正院厅屋,便听见东侧屋里传出梁国公和崔氏的笑声,厅屋里的下人也个个喜笑颜开。而且,今天也没有了那几个碍眼的姨娘。

那两口子是和好了?

钱亦绣暗道,距离产生美,这还没分开呢,他们就已经开始互相欣赏了。那梁国公也够渣的了,有事业了,像个男人。没事业了,像个怂人。还好他命好,原来有父辈帮他谋划,将来有儿子帮他谋划。否则,很可能当一辈子的怂人。

梁国公和崔氏来到厅屋,坐在上座,梁锦昭一家起身去行了礼。接着,梁锦琛和林氏也抱着秋姐儿来了,给他们行了礼。

又让人把理姐儿抱来,一家人去梁老国公和大老夫人住的落福院。

几天没出院子的梁国公还有些不好意思,离落福院越近脸色越红,脚步也犹豫起来。但想到最终要见人,若连家人都不敢见,怎么再进朝堂见别人?

不管如何,自己必须要抓住这次机会,再次获得皇上的信任,再次博得家人的尊敬。想到此,走路的步子迈得坚定起来。

梁老国公和大老夫人看到大儿子又立起来了,还是欣慰的。看来,让大儿子去海边立功的决定还是正确的。即使猜到大孙子脸上的伤是大儿子打的,也没有埋怨他。

接着,梁老国公带着男人们去祠堂祭祖,连不到三个月的诚哥儿和信哥儿都被人抱着去了。大老夫人带着女眷们则一起去了万寿堂。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这篇文,清泉的原计划是写一百六十万字以上,但后来出了些状况,也有清泉的失误。清泉不想让读者花银子看不喜欢看的文,便想后面略写一些情节,提早结文,想在十一月底或是十二月初完结。但一写起来,总觉得有些情节不能简略,那样对不起一直支持和喜欢文文的读者。所以,虽然文文不可能写到原计划那么长,可月初还是结不了文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五章 有福之人

大年三十,梁家所有主子在万寿堂玩了一天,吃了热热闹闹的团年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