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你没事。”蒋东升贴着夏阳小声说了一句,又捏了捏他的脸道,“回去以后我得再养的仔细点,刚有点肉,又没了。”

夏阳这次病的突然,夏石三觉得是自己照顾不周,他心里愧疚,一再让夏阳在他这里好好养几天,听说夏阳要泡中药汁,更是亲自跑去杨树湾最好的木匠那里让人给打了一只大木桶,一路扛着回家来。这木桶太大,搬不进屋里,夏石三干脆在外头扎了个凉棚,围了一圈儿草席,“那就在这里吧,烧水熬药也方便。夏阳,这个单给你用!”

夏阳推却不过,只好留在了爷爷家,也不知道蒋东升从哪儿抄下的方子,出去一趟也包了些中药回来给他用。夏阳将信将疑,凑近了闻那些泡出的药汁,倒是跟之前的没什么区别,也就先用着了。他用这药方十几年,好像自从跟了蒋东升不久就开始用了,对这个味道很熟悉。

木桶很大,里面的热水兑了药汁,泡了一会就浑身热了。夏阳额头出了一层汗,终于舒服了些,他抬手擦了下额头,却被手指上的那股草药的味道弄得微微皱眉。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木桶是新打的,带了新木头的味道,这药汁比以前闻着刺鼻一点。

夏阳捧起一些水凑近了闻了下,青涩的草腥味更浓了,都有点发苦。他皱起鼻尖,抬头去喊站在门口蒋东升,“你没抓错药吧?这个味道跟以前的不太一样,你把抓药的药方拿过来我看看。”

蒋东升依在凉棚门口给他放哨,其实自己看的倒是更多些,这会儿听见夏阳喊他,便走过来道:“药方都是医生写的,龙飞凤舞咱们哪儿看的懂,我下次再去军区总院遇着那个医生的话就问一下吧,让他写个清楚的留下来。”

夏阳还在那皱着鼻子闻,觉得这药汁味道不太对。

蒋东升伸手在水里面搅了下,道:“是不是我把药汁兑的太浓了?我以为多放点好,下回我兑少点,你再试试。”

下回再泡的时候,果然味道轻了许多。蒋东升站在一边瞧着夏阳跟只猫似的左闻右闻,走过去揉了他脑袋一把,“这回一样了?”

“嗯。”夏阳觉得跟自己以前用的一个味道了,这才放心。

蒋东升凑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笑道:“我记住分量了,下回一定不出错。”

夏志飞自从夏阳生病之后,便霸占了哥哥身边的位置,寸步不离的守着。夏阳早上一睁开眼,就能瞧见小孩捧着个小药盒等他起来吃药,旁边的小堂弟夏志远也端着个小茶碗,颤颤巍巍的递过来。

在夏志飞的意识里,哥哥经常生病,但是吃了药就会好了,所以他把药片当成了第一重要的送到夏阳嘴边,并不懂要先吃点东西垫垫才能吃药的道理。他一直跟在夏阳身后,等着夏阳吃完药,便拽着夏阳的衣摆让哥哥蹲下来,学着蒋东升那样将额头贴上去,努力去试着感受额头的温度。

夏阳笑道,“谁的热?”

夏志飞顶着夏阳的额头,亲昵的蹭了蹭,眼睛笑成一弯小月牙,“我的。”

夏阳捏了捏他的小肉脸,“额头热的人就是生病了,要去医院打针,你怕不怕?”

“我不怕!”夏志飞伸手抱住夏阳的脖子,“哥哥,我替你生病,你要快点好起来。”

麦收之后便清闲了许多,大家等着去收购站交粮就行了,老夏家的几位表叔带着孩子也陆续离开,空出了里面房间的一张木板床。蒋东升终于不用睡砖头木板,只是他这边还没等放好枕头,红星农场就来了消息,说是之前他去找的那个人犯了投机倒把罪,给抓起来了。

小剧场:

“好兄弟一被子”篇:

志远堂弟:好了没?你都看到啥了?

夏志飞:别动,我看到我哥了!

志远堂弟:你刚才就说看到夏阳堂哥了啊QAQ!!!话说你什么时候让我上去看一眼啊?

夏志飞:好,再等一会。

志远堂弟:你妹啊夏志飞,这话你都说三遍了好吗!!

第113章 一员大将

蒋东升来红星农场找的那个人名叫徐润,徐父曾是甘军长手下的兵,跟甘家有几分交情。这次蒋东升来找他,也是因为甘越的推荐,没想到会突然听到他被抓的消息。蒋东升没迟疑,立刻起身往红星农场赶过去,别的不说,单说这个人是甘越介绍来的,他就得去帮一把。

蒋东升赶到的时候,徐润还被关在一间废弃的仓库里,据说审了两三天了。蒋东升拿身上的证明信拍在桌上,先把人保了出来。他身上带着份儿从京城里过来的证明信,卡了一排的章,瞧着还是有几分能唬人的。

打击投机倒把工作组的几个人态度倒是还好,带着蒋东升去仓库领人。仓库里面只摆着一张破木桌子和硬板凳,一个瘦高个青年坐在那,戴着个断了腿的眼镜趴在桌子上提笔写检讨。瞧着就是关了几天有点灰头土脸的,倒是也没什么大碍。

工作组的人对着徐润的时候语气便没有那么好了,冷冷道:“徐润,你可以走了。但是你不能离开红星农场,你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必须随叫随到,等候进一步处理。”

徐润站起来应了一声,他是个聪明人,瞧见旁边站着的蒋东升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感激的看了他一眼。蒋东升冲他微微点头,等着工作组的人走了,这才上前道:“怎么样,还能走吗?”

“能,我就是被关在这写了几天的检讨,吃的跟平时一样,还多了个饼子呢。”徐润带着个眼镜,笑起来更像是个读书人。

徐润带着蒋东升回了他在红星农场住的地方,一路上把自己的事儿大概讲了一遍。他这次犯的事也不大,就是从南边倒腾来了一蛇皮袋子的纽扣。他从几个温城老乡那里听到的消息,知道南边国营大厂里积压着不少纽扣,因为厂子周转不开,正在以极低的价格往外出售。一等品是计划内的物资,不敢轻易卖的,二、三等品纽扣却是可以卖出一些。而北方正巧缺这个,徐润有些动心了,连夜坐火车去背了一蛇皮袋子回来,可还没等卖,就被抓了。

往常镇里也有些挑着担子卖针头线脑的小贩,因为卖的东西实在太少,大多还是拿些糖换废旧破烂的,镇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过去了。但是他这次不一样,虽然卖的也是些零碎的纽扣,但这些纽扣是他坐火车从南方带来的,这就属于跨地区商品流通了。

要是以往还好,但是年初开始就在严打,大喇叭天天喊着教育,整个红星农场没一个人敢动的,就这个徐润胆子大,不抓他抓哪个?工作组的人说了,这事儿说轻了是“投机倒把”,往重里说,那就是低买高卖“扰乱地方经济秩序”了。

蒋东升看了他一眼,这个年轻人从刚开始说的时候就条理清晰,除了偶尔皱皱眉头露出点倒霉样,竟然没抱怨一句。这让蒋东升对他有点兴趣了,好奇道:“你知道干这事儿会被抓,还去做?”

徐润那眼镜断了半截戴在鼻梁上有些不稳,他抚了抚,叹了口气道:“没办法啊,蒋少你不知道,这种明摆着赚钱的机会放在眼前,让它溜走了有多难受…哎,我忍了好几次,这回实在忍不住了,原本想着弄点小零碎东西安全些,没想到还是被抓了。”

蒋东升上次来红星农场见徐润,只是打了甘越的名义,过来瞧瞧他,想暗中观察好了再提做涉外酒店的事情。这次倒是给了蒋东升一个很好的观察机会,充分见识了什么叫商人本性——让他们不去做生意,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徐润瞧着模样像个斯文的知识分子,但是他的心是活的,流着的是温城商人的血脉,祖辈千百年的习惯让他在任何时候都擦亮了眼镜去寻找机遇。所以他在改革春风刚刚吹起的时候就敏锐的嗅到了商机,商人的本能让他兴奋起来,克制不住自己那颗跃跃欲试的心。

徐润的父亲是个驼背的干瘦老头儿,他身体不好,大夏天还穿着薄棉裤。这会儿瞧见儿子回来也没有太吃惊,笑呵呵的迎了他们进门,“我就知道你快回来了,刚才工作组的人来过,他们把那袋子纽扣又搬回来了。”

徐润有点吃惊,他没想到纽扣还能给送回来,看到父亲笑着冲那边的蒋少点头,顿时就明白过来,有点不好意思道:“蒋少,这真是太麻烦你了,你能把我保出来就很感激了。”他看中的是纽扣带来的商机,丢了货物虽然会损失,但比较起来并不是最重要的。

蒋东升看了那边的一蛇皮袋纽扣,笑道:“没什么,对了,你接下来还是打算卖纽扣?”

徐父叹了口气道:“他应该先看些报纸,看看书了。”

徐润狼狈的摸了摸鼻子,道:“对,我要吸取这次的教训,先了解了政策再钻空子…”徐父在一边咳嗽了一声,他立刻改口道,“我是说,再找出合适的机会卖纽扣。”

蒋东升觉得这个人更有意思了,他就喜欢这样耐打击的。凡事多操练几次也就会了,难就难在一次次碰壁之后还能继续振奋做下去,人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最容易失去力气,这个人倒是越挫越勇。难怪他这样一副单薄文弱的瘦高个,还会被甘越正式的推荐过来。

“有没有兴趣跟我去京城做事?”蒋东升笑笑道,“别的不敢说,起码这回你经商不用再担心被抓了。”

这回不止是徐润,就连徐父都怔住了,他们已经在农场呆了许多年,甚至都做好了一辈子在这里住下去的打算,徐润虽然跃跃欲试,但是也没有敢想去京城发展。这样凭空出现的橄榄枝,让徐润原本还有些发灰的脸色也亮起来,像是整个人都活了,“蒋少,你、你不是开玩笑吧?”

徐父也沉默了下,他并不是完全的商人,当年在西北军区的时候还是有些政治头脑的。他当年因为成分背景问题,被斗的不轻。十几年的磨炼,已经让他当年的那份傲气散了不少,现在时不时紧张起来的气氛总是让他有些顾虑。

他抬头看了一眼那边想谈正欢的两个年轻人,都是最有朝气,也是最有勇气的年纪,一副天不怕地不怕要干出一番事业的表情,同他当年很像。

“…涉外酒店?我听过这个,但是这个办下来是要批地的吧?而且还要在外国人多的地方,沿海一带吗?”

“对,我们商量了下,到时候应该会去鹏城,那边的条件比较宽松。”

“哦哦,太好了!我前段时间还在报纸上看到这个,那边的地皮可以租赁是吗,还有一个工业园区…”

徐父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罢了,自己果然老了,是时候让他们年轻人去闯闯了。

81年夏天,徐润带着父亲给的几本书,背上他的那一蛇皮袋纽扣,开始了自己职业经理人生涯的第一步。很多年后,成为蒋夏二人身边主力的徐润回想当年,仍认为那年夏天迈出红星农场的那一步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也深深为自己的这份幸运感到庆幸。

蒋东升没有直接带着徐润去京城,他给徐润留下了一道测验,测验的地点就是杨树湾。

蒋东升指着村东边的老夏家对他道:“瞧见没,就是这一家,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你带着他们卖纽扣,赚到多少就算你的测试成绩。”

徐润放下那个沉重的蛇皮袋子,苦着脸道:“蒋少,镇里那边还抓我呢,这好不容易盖了章允许我出来了,现在再去卖纽扣,我肯定又得抓回去啊。虽然我这也是从正经大厂子里收购来的,但是现在镇上不允许卖…”

蒋东升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去处理。你只要想好怎么带动这家人跟你一起赚钱就行了。我去县里一趟,你自己先过去跟他们说说。”

徐润抚了抚眼镜,道:“那行,我去试试。”

这个文弱书生一样的年轻人,背着一蛇皮口袋纽扣敲响了夏家的门,等到看到三四个光头大汉从屋里走出来的时候脚都吓软了,要不是蒋少是自己人,他还以为自己给卖到土匪窝里去了。

老夏家的人都长得浓眉大眼的,这会儿剃了光头,也是一股子匪气,蹙着眉头打开门道:“你找谁?”

徐润背着他那蛇皮口袋,腿都打颤了,“我我,我是蒋东升介绍来的,麻烦找一下夏阳…”

给他开门的光头汉子咧嘴笑了,道:“原来是找夏阳的啊,来来,快进来吧!”他招呼旁边的兄弟道,“快把他手里的东西接过来,多沉啊,这背着腿都打哆嗦了。”

徐润还没等开口,肩上的蛇皮袋子就被旁边的一个光头单手抢走了,那汉子冲他笑出一口雪白的牙齿,道:“来,给我吧!”

这原本一句客套帮忙的话,从他们几个嘴里说出来愣是跟抢劫的台词似的,徐润欲哭无泪,他这不会真是遭了抢劫了吧?这跟蒋少说的完全不一样啊,而且这些人五大三粗的也跟蒋少照片里的夏阳一点都不像,他们这真是一家人吗!

小剧场:

“经理别跑”篇:

夏家大堂哥(认真欢迎):快进来啊!

夏家二堂哥(认真帮忙):背着这么多东西啊,给我吧!

夏家三堂哥(认真交流):你是东升介绍来的?不错,他当初说要给弄个人来…

徐润:…你们聊,我先走了!

第114章 光头堂哥

蒋东升能想到的让夏家安心从商的办法,就是去办理个体经营许可证。

这个许可证前两年还好办,他在京城最初给夏阳弄的就是一个许可证,往后慢慢才挂靠了国营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弄了半天勉强按照规定给批了一个临时许可证——县委的贺书记给发这证的时候手都在抖了,要不是看着陪同前来的人是鲁南军区的人,他连发这临时许可证的胆子都没有。

蒋东升摸了摸鼻子,瞧着那张临时许可证,又麻烦贺书记一起给开了几封介绍信。现在外出并不太方便,各地住宿依旧是需要单位的介绍信,有这么一个东西在身上也好办事。

这个证明信倒是好办,贺书记几下就写好了,在听见是给杨树湾的夏家兄弟办理的时候,顿时就住了笔尖,道:“夏家?夏石三他们家?”

蒋东升点头道:“是,您认识他?”

贺书记神情一下就放松了,吁了口气道:“你早说啊,给他们家办我就放心了。”他提笔写完那封介绍信,拿了章过来盖好。“我当年下队的时候就是在石三爷那个生产队里干活,六几年饥荒的时候要不是石三爷帮一把,我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他老人家的脾气刚正,许可证颁给他我就放心了。”

蒋东升没想到是熟人,提了夏石三的名字倒是比他拉来几个军官压阵还管用,一时也笑了。有贺书记在他也放心不少,夏家人那样的爆脾气,他也怕到时候会跟工作组的人闹出些争执。

“其实我也一直憋屈呢,去年的时候还鼓励大家经营,怎么现在一下就变啦?好些人来我这反映过,可现在都得根政策走,我也没办法啊。”贺书记弄好了证明信给他,“不过在杨树湾还是可以搞一搞的,那里…咳,地理环境好,人民群众的热情也很好调动。”

杨树湾穷山恶水,偏僻的不能再偏僻,地方倒是有,但都是大片的盐碱地。全村一年的收成也顶不上别的公社两三成,当真是穷的叮当响。人就更不用说了,打击投机倒把工作组的人之前试着去那边考察了下工作,刚发现个挎着篮子卖鸡蛋的,没等上前问一句呢,愣是被几个光头大汉提着棍子一路追出三五里。

人都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杨树湾那边何止是光脚,还有光头呢!

贺书记思想活络,他总觉得去年既然大力支持了,而且去年还见了成效,那么以后上头的风向肯定还会再转过来。他是这片小地方的父母官,管的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瞧见大伙儿一身力气吃不上饭哪里有不着急的呢!

他隐约猜到今天来这边的这个年轻人身份不简单,而且跟夏家肯定也有几分交情,有这样一个人在前面开路,他也乐得推动一把。大家的生活好了,他这个县委书记汇报起来也好看啊!

蒋东升拿着许可证回到杨树湾的夏家,一进去就瞧见几个光头大汉好奇的围着徐润在那听他说什么,这几位身高块头都相差太多,愣是把徐润这瘦高个儿的知识青年快逼到墙角里去了。

徐润透过眼前的肉墙勉强看到蒋东升的时候,立刻扶着眼镜就往外挤,声音都带了几分慌张,“蒋、蒋少!你可算回来了,许可证办好了吗?”

蒋东升把证件给他,“都齐了,你这边动员的怎么样了?”

徐润看着上头鲜红的章顿时乐得直咧嘴,点头道:“放心吧!我已经跟他们讲清楚了,他们都答应了!”

“这才一天不到,你就给他们讲好了?”蒋东升对他有点刮目相看了,又去问那夏家几个堂哥,“你们听懂他说的话了吗?”

夏家堂哥们挠了挠锃光瓦亮的脑门,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显然一句也没听明白。

徐润急了,“你们怎么没听懂呢?刚才不是都答应我了吗…!”

“是啊,我们答应了。” 大堂哥夏海生替那几个兄弟站出来说了话,他好歹读到了初中,那几个小学没读完就跑了,更解释不清楚了。“你是东升介绍来的,他是夏阳的干哥哥,和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让咱们帮个忙还不是小事?”

旁边的几个兄弟也纷纷点头,他们力气大拳头硬,出点力气算什么?更何况帮了这个徐秀才,就等于是帮自家干兄弟蒋东升么。

徐润欲哭无泪,合着他刚才白说了半天,人家都没听懂,“我…”

“他说的不是那个意思。”角落里传来一个平静的声音,打断了这几个人。

徐润快到眼角的那点泪立刻就收回去了,两眼放光的去刚才的人堆里看去,蒋东升也顺着声音找过去,这才发现那边还坐着一个夏阳。

夏阳被几个堂哥衬托的越发单薄瘦小,对比之下简直像是一只误入狼群的羊羔,小脸上依旧是淡淡的没什么表情,道:“我听明白了,我再来说一遍吧。”

徐润刚才讲的很好,但是他高估了这几个堂哥的理解力,煽情的话说了不少,被鼓动的人却是一头雾水。夏阳把他的意思简单的又表达了一遍,无非是去做小买卖,成品还在那摆着呢,一蛇皮袋子的纽扣。

“你让我们挑着扁担去做货郎?”几个堂哥皱起眉头,他们的观念还是多年前的,对去当小贩的事情虽说不上排斥,但是压根就没考虑过。

徐润辩解道:“我们这是方便群众,为人民服务,怎么能说是单纯的货郎呢?这还可以收集信息,知道大家缺什么,才能及时补货、生产,更好的赚钱嘛!”

几个光头大汉不吭声了。

夏阳想了想,道:“你说的是先商后工?这些纽扣卖完了以后,还要准备自己制造么?这边合适建厂子吗?”夏阳记得杨家湾这两年曾有过一个烧砖的小窑,正好赶上政策变的时候,拉出去没有一个单位要乡镇里生产的红砖,赔了个精光。他隐约觉得乡镇企业是条不错的出路,但是也拿不准做什么才好,不由微微皱起眉头,“杨家湾这边能做什么呢?”

徐润感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总算有一个能懂他的人,“其实我也不知道做什么好,所以先经商,边做边想,脑筋灵活了想法也就多了。上面不是也一直说要‘摸着石头过河’吗,咱们走一步算一步,总比现在好。”

夏阳点了点头,“你说的对。”

这个人要是夸夸其谈说出一些建厂的大道理夏阳反而不信了,但是说出这样的一个简单朴实的理由,倒是让他有几分动心。夏阳之前给了夏家人猴票,但是这些毕竟也要等到几年之后才能换钱,这期间出现一些变数也未可知。而且老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这会儿就算给夏家一座金山,守不住,早晚也有吃空的时候。

那边几个堂哥听不太懂徐润的话,但是夏阳那句肯定他们听清楚了。夏海生道:“这事得问爷爷,我去喊他来吧,我们家的事儿都听他老人家的。”

夏石三考虑的比他们要多些,老爷子早些年贩牲口,走南闯北的没少往外跑,他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有甜头,但是也明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被抓。在听清楚了徐润的话之后还是沉默了一会,直到徐润把那个临时许可证拍到桌子上,老头这才放心了。

石三爷吸了口旱烟,道:“这样吧,海生你跟着去试试,其他人在家里帮忙。”

没被选上的两个堂哥还在那磨磨蹭蹭地不肯走,被石三爷拿鞋底抽着出去了,老头瞪眼道:“都走了,家里的粮食哪个管?!我瞧着你们几个是心野了,关不住了是不是?等明年一人说一房媳妇,我看你们谁还舍得往外跑!哼!”

蒋东升听见老头这么说,忍不住低头看了夏阳一眼,说真的,有夏阳在他都不舍得往外跑。

夏阳感冒休养了几天彻底恢复了,他担心堂哥跟着徐润出去卖纽扣会出现什么意外,便叫上蒋东升一起出去看了下。夏志飞手脚利落的跟了上去,追在后面当小尾巴,夏志远是个有样学样的,想起往常爷爷出去赶集总会给他买点好吃的,立刻吸着口水追了上去。

杨树湾要出去赶集,还要多走一些路去乡里,摆摊的位置就在一条主街道的柏油马路上,大多都是附近的农民,挑了自家种的一些瓜果来卖,也有的人拿了自己从河里捉的鱼虾,还有自家绑了些藤筐之类的挑来摆着的,无一例外都是自己家产的农副产品。

这条街上最火的两个摊位,就是街尾的那两个对着摆的纽扣摊。徐润带着夏海生摆摊卖纽扣,他这边说的好好的,但是夏海生一伸手要钱,就把人给吓跑了,他逼不得已,只能跟他分开摆摊。两个纽扣摊位前面都站了不少的姑娘围着看,只是徐润那个摊位生意红火买卖不断,旁边海生的摊位则是站满了人,没一个敢开口问价的。

夏海生皱起眉头,抬头看了那些人一眼,他很纳闷怎么他不好意开口吆喝,这些人也不好意掏钱买了么?

他不抬头还好,这么一眼扫过去,又吓跑了不少人,转身跑去徐润那边买纽扣去了。

夏海生蹲在那里一脸苦大仇深的表情,挣扎了半天,还是决定开口吆喝一下,好歹做成一份开张生意才行。他清了清嗓子,还没等吆喝,就咳了一声的功夫剩下的人扭头都跑了…

夏家光头堂哥蹲在自己的小摊位面前,低头看着那一颗颗圆润可爱的纽扣,好半天没吭声。他那冷冷清清的摊位,还有那颗地垂下去的闪亮光头在阳光下显出了几分可怜。

夏阳和蒋东升几个躲在对面石桥上偷看了一会,夏阳心里同情堂哥,蒋东升却忍不住扑哧一声乐了,“你们家的人长得,咳,好像不是特别适合做生意啊。”

夏家两个小正在那踮着脚使劲儿在人群里找大堂哥呢,这会儿听见蒋东升说话,一起抬头抗议,“谁说的!我们家干什么都很厉害!”

“有本事你让你哥把纽扣卖出去啊?”蒋东升依在桥墩上笑吟吟的戏弄两个小的,巴不得把他们支开让夏阳跟自己单独呆一会。

夏志远握紧了小拳头,道:“你等着!”他拉着夏志飞就往街尾那边跑,刚才太阳照在那边的时候反光了,准是海生堂哥的大光头!

夏志飞回头看了夏阳一眼,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他也不服气蒋东升说的,“哥哥你等我,我卖光了纽扣就回来!”

两个小的手拉手跑过去了,夏阳想跟过去看看,却被蒋东升拦住了道:“过去做什么?那边人太多,挤在那什么也看不见,还不如在这边看的清楚。”

夏阳想想也对,他们现在站在桥上,的确能看的更清楚。他垫脚看了一下,两个小的正在往堂哥那边挤,人小跑的也快,眨眼就到了。

蒋东升伸手从后面环住他,抱在怀里笑道:“我把你抱高点看,嗯?”

夏阳被他搂在怀里,往后依靠过去的感觉让他微微产生了一声依赖感,就这么一下迟疑的功夫,蒋东升就把他抱起来了,凑在他耳边道:“瞧见没,那边反光的那个就是…”

夏阳恼怒地拿脚跟踢了蒋东升膝盖一下,蒋东升差点没抱住他,疼地哎哟了一声,连声道歉:“我错了还不成吗!我刚瞎说的,那边最高的那个才是大堂哥!”

小剧场:

夏家两只小的:大堂哥!我们来帮你了~!!

第115章 霍少来访

夏海生卖不出纽扣,蹲在那边直犯愁,他是个憨厚的汉子,抓了半天脑袋憋红了脸也想不出该怎么招揽生意。他正在那想着,就瞧见两个小堂弟从人群里奋力挤过来了,忙过去把两个小家伙给拎了过来,“你们怎么来了?”

夏志远小脸憋得通红,握紧了拳头道:“堂哥,我们来帮你卖纽扣!”

夏志飞瞥了一眼那个纽扣摊,觉得这扣子太多了,有点犯愁,“得快点卖光才行。”卖完了他还会去找他哥哥呢!

夏海生有些疑惑,但还是把他们放在自己摊位那了,“你们别乱跑啊,就在这呆着,中午给你们买果子吃。”

夏志远得了这样的好处,更是得了笑弯了眼睛,站在夏海生的小摊前面帮着喊起生意来。这小家伙心眼机灵,他不知道该怎么喊,就竖起耳朵来听对面徐润怎么招揽生意的。

徐润这边喊一句“纽扣二分一个”,他那边立刻就跟着脆生生的喊一句“纽扣二分钱一个啦”;徐润又喊一句“买一包送两颗了啊”,小孩立刻跟着道“买一包送两颗大纽扣了噢”…夏志远学舌快,喊的还有模有样的,夏志飞是个大嗓门,也站在摊位前面同堂弟一起喊,这两个小家伙生意又脆又亮,顿时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很快的,就有人停下来在他们这小摊上挑了些纽扣,问道:“小孩,这一包纽扣多少钱?”

夏志远竖起耳朵听对面的徐润报价,有样学样的挺着小胸脯跟大人做生意,“这一包两毛八分钱,大姐你要就拿两毛五吧!”

这是徐润刚才说的,只是徐润招呼人叫声大姐是客气,夏志远喊的甜,加上买纽扣的那位姑娘年纪轻,自然更乐意听小孩喊声“姐姐”,这么一听还觉得自己年轻呢!姑娘当下就掏钱买了,夏海生忙伸手接过那点零钱,他今儿生意总算开张了。

两个小孩一左一右的站在光头汉子身边,一个吆喝,一个递纽扣,配合的很是默契。小点的那个孩子笑的好看,嘴巴甜;略大点的那个小孩一脸的认真,拿小胖指头挨个数好了纽扣双手递过去,临走还跟人说再见,一瞧就是家教好的。

夏家两个小兄弟的到来,让原本生意冷清的小摊位出现了转机。等到半下午的时候,卖的已经差不多了。夏海生攥着一大把零钱,旁边的一个铁皮盒子里也是叮里当啷的半盒子钢镚儿,突然富有起来的感觉让他觉得浑身都有劲儿了。

夏海生手边只剩下零零碎碎的几包纽扣,原本铺开来摆放纽扣的大帆布上睡了两个小孩。夏志飞他们帮着卖了一天,累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趴在摆摊的旧帆布上睡着了。夏志飞像个小霸王,自己占了大半的位置,睡地四仰八叉。夏志远缩在一处的边角上,也睡得直吧嗒嘴,他中午美美的吃了一顿肉包子,这会儿小肚子都还是鼓着的。

徐润卖掉最后一包纽扣,收拾起干净的帆布,走到夏海生旁边坐下来,戳了夏家两小的小肥脸,笑道:“哟,卖的还剩下两个啊?”

“这两个可不卖。”夏海生笑笑,继续守着自己那个小摊,“还差几包扣子没卖完,我再等等。”

徐润点头,“好,我去那边买两个西瓜,咱们带回去一起吃。”

做生意的主街上人慢慢少起来,摆摊的也陆续回去了,有套了马车来的人也开始装车准备往回走。马车占了大半的路慢慢走着,突然后面响起了几声汽车喇叭的生意,滴滴的小汽车声音轻易听不到一回,马有点受惊,车把式吆喝了两声才让它安稳下来,忙催促着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