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见太极宫的局势稳住了,就命人扮成您的样子继续驻守,与敌人厮杀,自己则离了太极宫,先联络上玉先生,再快马加鞭赶到这里,难道不是为了抢功?

等等——想到一种可能,他的手下心神一凛,不敢多言。

陈玄见手下噤若寒蝉的模样,知对方想歪了,便道:“告诉你也无妨,原因很简单,苍梧郡王是皇子。”

因为是皇子,有君臣之分,所以常青不能杀他,郑华也不敢杀他。

皇帝是个心软的人,未必就会杀了这个儿子。纵是狠下心,给苍梧郡王判了死刑,也会有不少人将苍梧郡王之死攀扯到江都公主的身上,说她逼死了庶出的兄长。

这等事情,江都公主可以不在意,他却是不能不理会的。

陈玄遥望天边,夕阳渐渐落下,阴影覆盖住树林,平添了几分阴森,也遮住了苍梧郡王一行人的踪迹。

“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回去吧!”

“大人…”

“没什么好看的。”陈玄的神色很平静,轻描淡写地说,“结局已经注定。”他们下山的时候,郑华刚好带着轻骑追入树林,陈玄听着远处若隐若现的马蹄声,唇角扬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被亲信背叛,杀死在阴暗的丛林里,这才是秦敬该有,也唯一能有的结局。

第四百三十三章 谋算人心

裴熙百无聊赖地拈着棋子,木制的棋盘上,黑白交错,相映生辉。

府邸之外,杀声震天,人人自危,纵是手握利器的壮汉也有些不安。唯有他,眉间带着三分骄傲,七分轻嘲,漫不经心地落了一枚白子。

赵肃是代王府旧部,帝后疑谁也不会疑他,一旦宫中生变,沈淮又不在身侧,定会命他掌兵,抵御敌人。

想到这里,裴熙轻轻一笑,取过一颗黑子,摆到合适的位置。

玉迟善于揣摩人心,又时常出入宫禁,颇得皇帝信任,恰好可以补上赵肃的不足。张华渴望名留青史之意,玉迟早已察觉,裹儿又示意过,必要的时候,他可便宜行事,以玉迟的本事,总能找到合适的机会。

旋即,他又将一颗白子放在棋盘上。

郦深少时与穆淼是至交好友,后一文一武,文在中枢,武在北衙,为了避嫌,这些年才不怎么往来,却不意味着友情就此断绝。两人的立场虽不完全一致,郦深也会被穆淼的选择所影响。

再是一枚黑子,吞了大半白子的领地。

常青于政事上素无半点心机,却是一柄最锋利的刀。用他,不但可以将敌人杀个七零八落,而且他忠厚的外表也是绝佳的掩护。只要对他说了不需隐瞒,裹儿是怎么吩咐的,皇帝问起,他定是一模一样回答的。

白子不甘失败,愤而反击,只可惜,徒劳无功。

裹儿主政,诸多勋贵重臣不买账的事情,皇帝早就知道,也只是知道,并未切实体会究竟有多难。所以裹儿手上有没有虎符,在皇帝看来都是一样的。现如今,帝后可算是好好尝了一回滋味。

最后,仍由黑子收尾。

陈玄行事谨慎,心思缜密,又带着三分阴柔。他一定不会让秦敬活下来,令裹儿背上恶名。所以,他会赐予秦敬一个非常完美的,一点都不符合皇族身份,却很适合秦敬本人性格的死法。

十九道纵横之间,一个“杀”字,锋利得刺痛人的眼睛。

“郎主——”裴宣急急地跑到门边,“乱兵已经退去了。”

“裴宣啊,你说这儿是不是小了些?”

“啊?”

“地方也小,伺候的人也少,实在住不开啊!”裴熙拂了拂衣袖,不染半点尘埃,轻松写意地向外走去,见裴宣还愣在原地,睨了他一眼,“没听明白么?府上要再进些人,记住,只要家伎和奴婢,明白么?”

裴宣品度裴熙这句话蕴含的意思,不消片刻,已察觉其中意味,不由打了个激灵,连声应道:“诺!”

不知不觉,竟汗透重衣。

裴熙赶到大明宫的时候,大明宫的戍卫已被金吾卫尽数接管——帝后经此一事,已如惊弓之鸟,除却“自家人”沈淮,以及沈淮所执掌,此番几乎未曾参与叛乱的金吾卫外,旁人一概不信。

沈淮听见裴熙来了,连忙去迎接,犹豫半天,还是没忍住心中的问题:“此番事变…”

“确实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裴熙知他想问什么,干脆利落地说,“我们本以为会是九日后,却未想到他心急至此。好在早就做了些准备,否则,还真让他打了个措不及手。”

他这么一说,沈淮心里也平衡了。

没办法,赵肃这宫廷留宿得有点巧,很难让沈淮不怀疑,这是秦琬早就安排好的,局已经做好,就等秦敬往里头钻。

倘若真是如此,沈淮怎会高兴?明明沈家才当是江都公主最好的臂助,若是江都公主告诉了别人,偏偏不告诉他,让他背上“失职”这么大的黑锅,那可就太令人寒心了。

裴熙生来高傲,算计了人也大大方方告诉你,从不遮遮掩掩。在这一点上,沈淮还是信得过他的,想想也是,秦敬要造反,肯定得挑沈淮不在的时候。沈淮却一向尽忠职守,丝毫不以皇亲国戚自居,一个月顶多休沐三四回。真要留了心,其实很好算,毕竟越往后拖,陈玄和常青对禁军的掌控力就越强,毫无疑问,情况也对秦敬越不利。

见沈淮松了一口气的模样,裴熙没说什么。

没错,以他们如今的力量,确实不能面面俱到,真正掌控全局。纵然在秦敬身边安插了人,但秦敬是个谁也信不过的家伙,并不会将计划全盘吐露,一会一个主意也是经常的。何况安插得这么深的探子,往往是不用则已,一用就再也没办法隐藏的,秦琬自然也不会将他们耗在日常琐事上——虽不能知晓秦敬究竟拉拢了多少人,但只要守住最重要的玄武门,牢牢占据高地,秦敬就是把南府十六卫全给拢了去,秦琬也有办法对付。

北衙统共就四位真正有话语权的将军,稍微分析一下这四人的性格,秦敬会拉拢谁,不问即知。如此一来,秦敬会选什么日子造反,范围就已经缩到一个很小的程度了。

计划是他和秦琬定的,九日后也确实是最可能的日子,但今天,也不是没算到的,只是被他们列在第二罢了,否则也不会有今日这么一出。话又说回来,在裴熙心里,这两日的可能并非三七开,而是五五开,他却只字不提——帝后是秦琬的亲生父母,秦琬关心则乱,并不会真正置帝后于险境,哪怕处处都安排妥当,万无一失,秦琬也未必会同意,裴熙却不然。只要有七成的把握,他就一定会冒险。反正安插在秦敬身旁的探子早就得了吩咐,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分毫都不会错,帝后安全无虞。

含元殿内,秦恪听见秦敬已被亲信杀死,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半晌才道:“既是如此,取他的首级,悬于太庙三日,令他亲自向列祖列宗告罪罢!”

众人肃容称是,秦恪经此一难,颇有些意兴阑珊:“那些背主的奴才,也一并杀了。”

秦琬见父亲竟没想到还有一件事,目光巡视诸位朝臣一圈,沉吟片刻,仍站了出来:“父皇,苍梧郡王谋逆,可要援引旧例?”

旧例?

秦恪一怔,未反应过来,沈曼轻轻拉了拉他的衣摆,比了比自己,秦恪这才明白——按照本朝的惯例,谋逆、叛国两桩大罪,纵是皇子王孙也无权免责。就算是死了,也要被贬为庶人,名字从金册玉牒中抹去。

这本是大臣们该提醒皇帝的,但当今圣上的情况,大家心中都有数,谁敢冒着惹皇帝不快的危险说这件事?就算是秦琬,明着将此事说出来,也是担了风险的——倒不是怕秦恪不高兴,而是会有人说她是故意打击报复,斩草除根。

话又说出来,就算此时不说,这么大的事情,谁也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帝素来不管事,这恶人迟早要秦琬来做。既是如此,早说和晚说又有什么分别?还不如堂堂正正地提醒皇帝,也好过藏着掖着。

“既是旧例,那就遵循吧!”想到被出族的梁王和卫王,秦恪的神情更加低落,“其他琐事就不必问朕了,一应交由江都公主处置。对了,张华,取虎符与先帝佩剑来。”

张榕心中一动,本想上前,眼角的余光扫到不动如山的徐密和江柏身上,思忖片刻,也没说什么。

“先帝佩剑,曾赐予梁…梁庶人查案,所到之处,如先帝亲临。从今往后,江都公主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秦恪挥了挥手,不想多说,“朕乏了,你们都下去吧!”

众人见状,只得告退,秦琬抬眸,看了一眼母亲,见沈曼朝她轻轻点头,便走到张华身边,轻声道:“张大人,父皇母后都受惊了,还是请太医院的御医们来看看,开几贴安神的药方为上。”

张华承了她偌大人情,比昔日的恭顺又亲热三分:“殿下放心。”

秦琬恋恋不舍地看了父母好几眼,这才与众臣一道退下,沈曼见大家都走了,不由叹道:“你呀,就是这样,裹儿想和你说话,一直眼巴巴地看着你,你与她多说几句又如何呢?”

“她也是太不像话!”秦恪愤愤道,“将心腹全往这边调,丝毫不想想自己!秦敬那孽畜连逼宫的事情都做得出来,若是她落在秦敬手里,会有什么后果,她——纵是一片孝心,也不该这样!”

沈曼又好气又好笑:“你这不是将虎符和先帝佩剑给了她么?从今往后,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啦!”

说到此处,她又有些忧愁:“这次的事情,牵扯到了那么多人,由她来处理,我真怕她的名声更…”

“我先前就是太在意这些,才令有些人会错意,连犯上的事情都敢做了。”秦恪拍了拍沈曼的手,“你莫要担心了,咱们的女儿,纵是名声不好又如何呢?她若看上了谁,谁还敢拒绝不成?现如今最紧要的便是树立她的权威,总不能令她一直提咱们操劳,说的话却没有半点用吧?处置又如何,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谁敢拿这个做嚼头,那就是活得不耐烦了。”沈曼知秦恪心意已定,心中大石终于落下。

第四百三十四章 斩断亲缘

永隆元年的初冬,长安上空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久久未曾散去。

苍梧郡王叛乱被诛,这样大的案子,牵连进去的人不计其数——他的儿女自不消说,贬为庶人,关在城外一处庄子上,限制活动范围。生母周才人也落不得好,一条白绫赐死。福王因是痴傻之人,逃过一劫,却也免不得受些牵连,被降为郡王。好在江都公主吩咐,一应待遇都不削减,又亲自去福郡王府看了一圈,惩治了不好好伺候福王的奴才,这才令福王的日子好过了些。

皇室尚且如此,附逆的李千、骆猛等人更没有好下场,只要直接参与了谋反的人,无一不是满门抄斩,女眷没入教坊。他们的姻亲,如永安侯府等也一一被下了狱,日夜不停地被提审。金吾卫、千牛卫一并出动,与苍梧郡王走得近的,十个有九个要去大牢地转一圈,至于是放回来,还是进丽竟门的私牢,那就要听由天命了。

太极宫中,秦琬也在思考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苍梧郡王一案,卷进来的人实在太多。别的不说,单说李千一人,勋贵出身,兄弟姐妹众多,姻亲少说能串起十几二十家勋贵。再把其余从逆的人一算,长安的勋贵纵没全部被卷进去,也牵扯了七七八八,全看案子要做得多大。故而这些天,明着敢进宫来撞木钟的人不多,暗地里打听的却不计其数,但西市的血都没干,谁敢在这时候出头?

“他们都觉得,你不敢。”裴熙把玩着手串,漫不经心地说,“看你的样子,难道真的不敢?”

秦琬翻阅着卷宗,随口答道:“我为什么不敢?杀都杀了,一百个人和一万个人,又有什么分别?”

我既然敢动手,那就不在乎杀得是一个人,还是一万个人。之所以斟酌如何处置,不过是看在几位重臣,比如卫拓的面子上罢了。

“永安侯府也是蠢,居然没早早分家。”秦琬颇有些无奈,“本想给卫拓一个面子,令他的连襟面上好看一些,偏偏永安侯府没有分家。”

“也就是说,一定要杀?”

“其他人可以不杀,永安侯府不能。”秦琬叹道,“他们一家虽不是秦敬的心腹,却为秦敬鞍前马后,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牢牢地与秦敬绑在了一起。如今秦敬犯了事,那些分出去住,不知晓此事内情的庶子们,我倒可以网开一面,放过他们,知晓内情的嫡系却是不能留的。若是留了他们一条命,只怕无人当我宽大为怀,只觉我软弱可欺,或是做贼心虚。我名声不好倒事小,养大了他们的心,令他们以为我们这次只是运气好,这种事还是值得做一做的。那就不妙了,这样的事情,我可不想再来几次了。”

生杀予夺的滋味固然令人心醉神迷,秦琬却不愿意让自己习惯一条命令下去,动辄就是千百人的死期。只见她拿起面前的一堆折子,在裴熙面前晃了晃:“你看,全是参卫拓的。朝廷选御史,为得是纠百官之错,令君王清明。他们倒好,将这份指责当成了刀刃,动辄攻讦同僚,实在令我恶心。”

裴熙全然不当回事:“御史本就是这德性,你择一二看得顺眼的提拔,看不顺眼的,发配到穷乡僻壤做个地方官就是了。永安侯嫡系不能留,那就杀了呗!你所忧者,无非是温省胆小怕事,见二女婿卷入此案被诛,并不会接纳次女归家。那个可怜的女人走投无路,未来也没有指望,遁入空门已经是最好的结局,想不开也是可能的,但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难不成她爹逼她去死,这笔账反倒要算在你头上?卫拓是卫拓,他的妻儿是他的妻儿,若是别人,你兴许要顾忌一切,他的话,无妨。”那个人啊,神仙姿容,却最是冷心冷情,只要不在政事上给他添乱,大事上稳住了,些许小事,他岂会放在心里?

想到这里,裴熙失笑。

也许,卫拓真是神仙转世吧,也只有神仙,才会不把其他人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不会被任何事情拖慢脚步。哪怕曾经有过一点微薄的感情,也早早给了别人,随着那些人的离去埋入黄土,再也收不回来了。

“你倒轻松。”秦琬没好气地说,“你们家到底是怎么回事,附逆的左武卫大将军刘源出身洛州世家,与你们裴家可是世交。我虽将这事给按了下来,却是混不过去的。”

“那个啊!”裴熙的语气很随意,仿佛说得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让他们往下查就行了。”

秦琬看了他一眼,才说:“上宛侯不会做出这等事,你大哥也没这本事。”但…你爹?你知不知道,一旦曝出你爹也参合进了此事,你就不能在朝堂上站着了?

秦琬起初还当裴熙不知道,都觉得奇怪,以裴熙的性格,不至于啊,就是猜也猜到几分了。如今见裴熙了然于胸,却不做半点反应,内心岂有不窝火的道理?“我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既然知道,把他们约束住,防患于未然就是了,如今多不好处理?

“因为我烦了。”裴熙干脆利落地说,“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打压,逼我退让。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多,他们却欲壑难填,非要将我的血肉嚼尽,骨髓抽干。这一次,我已经不想再退了。”

所以,你们就去死吧!

秦琬缄默许久,声音有些涩然:“旭之,你真的决定了么?”

裴熙的情况到底与她不同,她与秦敬不死不休已成定局,秦敬一旦掌权,秦琬定不会有好日子过。这份矛盾无从化解,所以秦琬必须杀他,何况秦琬对这个异母兄长也没什么感情,比陌生人好不到哪里去,杀了他也不会愧疚。但裴熙…那可是他的生父与嫡亲兄长,虽不是兄友弟恭,到底是血脉至亲,骨血相连,打小就生活在一起…

“他们默许刘源搭上秦敬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我的处境。”裴熙淡淡道,“虽是家丑,我也没什么可瞒你的。自打你主政之后,洛阳的家信就一封比一封迫切,内容是什么,就算我不说,你也能猜到。裴礼在中枢待了半辈子,始终没摸到权力的边,早就成了执念。我在回信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他若是进了政事堂,只会败了洛阳裴氏几辈子的英名。他却觉得我栈恋权力,不忠不孝。因有阿翁压着,不敢公然说我忤逆,却已经将我恨之入骨了。”

秦敬对秦琬一向是很轻视的,总觉得秦琬之所以牢牢压制着他,都是裴熙出谋划策的缘故。若非如此,他怎会在逼宫的时候都不忘分出兵力,一定要置裴熙于死地?这些事情,裴礼纵是不知道,也能猜得到,但他还是默许了与裴家关系紧密的几个世家支持秦敬,为什么?因为裴熙挡了他的前程啊!

“他总觉得,我挡了他的路,却不明白,这世上没有什么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裴熙提到自己的父亲,语气漠然,仿佛说着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历代上宛侯都是朝中重臣,那是因为他们能干,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上宛侯。他没有弄清这一层关系,沉浸在虚妄的幻想之中,谁也无法喊醒,那么——就这样吧!”

我不是二十四孝中的孝子,面对可以忍气吞声,裴熙裴旭之,本就是狂悖无礼,惊世骇俗的狂生。

你已经向我举起了屠刀,就不要怪我还手了!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呵,这八个字,倒是很适合我呢!

秦琬心中不忍:“上宛侯——”

“阿翁一直等着这一天。”裴熙不无讥讽地说,“他知道,他们忍不了,我也忍不了,所以,他一直在等这一天。”等着父子相残,兄弟厮杀,弱者死去,最强的那一个活下来。

这就是我的家,这就是我的亲人,何其可怕,又何其可笑?

“旭之…”

“你不要难过。”裴熙见秦琬担忧,神色柔和了一些,“我早就习惯了,所以,我一点都不奇怪。”

他早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不过是早晚罢了,只是心中仍有一丝期待。打破了,便什么也不是了。

想也知道,现如今,他的宅邸,怕是有很多前来求助的人吧?尤其是来自裴家的人,做下这个计划的时候,压根没考虑他的生死,如今却要他来救他们,救他们这些想杀了他的人,凭什么?就凭我们是父子,我们是兄弟?这等关系,拿捏别人还可以,想要控制他裴熙?做梦!

裴宣是个机敏的,自己那一番话,他应当理解了,把这些人全拦在外头了才是。这样也好,眼不见,心为净嘛!秦琬怎会不知裴熙的性子?做下这样的决定,外人觉得他冷酷无情,只怕在此之前,他自己已经千疮百孔,只是强撑。她不知该如何宽慰裴熙,他要得也不是别人的安慰,故秦琬想了许久,方道:“我给上宛侯去一封密信吧!愿令尊在国法加身之前,已将家法给领了。”

第四百三十五章 骨肉之断

屋子里烧着地龙,暖意融融,却弥漫着浓厚的药味。来来去去的奴仆们低眉敛目,不言不语,更令此处安静的犹如一座坟墓。

上宛侯裴晋缓缓走了进来,伺候的人见他来了,无声退下。

这位三朝老臣两鬓斑白,却有一种儒雅气度,那是岁月沉淀后的从容魅力,旁人纵是心折,也难以学到三分。但见他走到窗边,静静地看着床上面色蜡黄,颧骨突出,瘦得几乎脱了形的中年人:“还有什么想说的,趁现在说罢。”

裴礼死死盯着自己的父亲,眼中满是怨毒之色,裴晋见状,不由哂然:“看来你还是不明白,倘若裴家这份基业是我打下来的,我就是送给外人也不会将它传给你。可没办法,这是列祖列宗留下来的,不能随意处置。偏偏在继承制度上,又有极为严苛的规定,想要保住这份基业,要么就选一个足够优秀的继承人,要么就选一个虽资质愚钝,却有自知之明的人。即便是挑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呢,也比将基业交到你手上的好。裴家的钱财与人脉,几十年是挥霍不完的,一代不好,三代四代,凭着家族底蕴,东山再起的机会不会小到哪里去。可若让你做了裴家的掌舵人,只怕现在全族人的血都已经流干了。”

这番话虽然苛刻了些,却半点不错。

先前谁都以为,江都公主不敢杀人——江都公主主政以来,虽然立场偏向强硬,手段却相对柔和,很少发落人不说,就算公然与江都公主过不去,指责她干政的,她也没怎么处置,毫无公报私仇的意思。

令人讽刺的是,绝大多数人并不觉得江都公主心胸宽大,容得下理所当然地认为,江都公主到底是女人,女人总是更在意名声的。待到此次的事情一出,江都公主手段之凌厉,令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

永安侯府与大半个勋贵圈子都有亲,李千等人身后更是站着诸多世家与勋贵,谁都认为江都公主顶多处理一二首犯,其余的人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谁料金吾卫、千牛卫和丽竟门三管齐下,带走的人,不脱一层皮是莫要想出来的。虽不至于大肆株连,却半点也没有放纵的意思——这两月以来,长安西市刽子手的刀已经卷了三次刃,街上不知冲了多少遍水,仍有淡淡的血腥味。昔日能卖到一缗钱的好奴婢,如今五百钱都不值,却没什么人敢捡这种便宜。也不知多少大人物被举家流放到了岭南,不知这辈子能否再回长安。一时间,长安的风气竟为之一肃,一家之主即便打断儿子的腿,也不敢让他们在这时候出去惹是生非,唯恐给家族招祸。

因苍梧郡王的谋逆,江都公主几乎拔去了长安一成半的勋贵,还有三成永远没办法出头——他们太识时务,乱兵打进来的时候“护卫不利”,令敌人夺了城门。这样大的过失,革职回家,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被贬谪到偏远地区的也比比皆是。

至于那些与苍梧郡王有联系的文臣…为苍梧郡王说过话的臣子们,纵不被丽竟门问询,也胆战心惊,唯恐自己鬼迷心窍对苍梧郡王的示好,令仕途彻底断绝。

裴礼死死地盯着自己的父亲,想要说什么,却没办法发出声音。

裴晋知晓他的意思,神色平静至极:“你觉得江都公主手段太过酷烈,不给旁人留面子,这些人心底会不服她,将来总有一天,她要栽在这上面?那你告诉我,她若放过这些人,大家会服她么?”

不会,永远不会,因为男人永远不会喜欢让一个女人压在自己的头上。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苍梧郡王不是你的目标,只是你放在明面上的棋子,你真正下了重注的还是卢昭媛所出的六皇子政。”见嫡长子霍然睁大了眼睛,裴晋淡淡道,“苍梧郡王成与不成,对你来说都不重要,因为你并没有摆明了旗帜投奔他。骆猛虽是被你派人说动的,刘源也是你暗示的,但你没有真正接触苍梧郡王。但皇子政就不一样了,你早在当今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暗中牵线,令卢昭媛的大哥拜入大儒宋炎门下,又派人前往北疆,暗中扶持她的二哥。这两人身份寒微,身边也无可用之人,自然抗拒不了你手下蓄意的接近。”

裴礼听见辞官归隐,不管世事的父亲将他的所作所为悉数道来,恍若亲见,牙齿不由打颤。

没错,他就是这样做的。

苍梧郡王虽占了长子的身份,却明摆着不受皇帝喜欢,又被江都公主针对。裴礼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压根没放太多真正的希望在苍梧郡王身上,他看好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子秦政!

秦政是皇帝回长安后得的第一个儿子,龙凤双生,又聪明颖悟。皇后无法生育已是众所皆知的事情,否则不会将诸妃嫔所出的幼子都抱到中宫抚养。但亲生的儿女尚会因为利益兵戈相向,何况是养母与养子之间呢?大权在握的养母与嫡姐,伏低做小的生母,只能做个傀儡的年轻皇子,怎会没有冲突?

吕后大权在握,被太史公列入“本纪”中,那又如何?她死之后,非但吕氏宗族被屠戮一空,就连她的孙子,惠帝的亲生子,都被污蔑说是“宫外抱来,混淆皇室血统”,一并杀了。裴熙跟着江都公主倒行逆施,将来有什么好果子?他欲进政事堂,正是要让裴家更进一步,顺便接近皇子政。若能做皇子政的老师,更是最好不过。

秦政长大后,若想与江都公主抗衡,必须启用自家人,他的亲舅舅就是最好的盟友。若是卢家两兄弟一文一武,身后又都站得是他裴礼的人…

裴晋早对裴礼的想法知道得清清楚楚,不由嗤笑:“你就是这样,有那么一点小聪明,就以为全天下的人都不如你了。皇子政长大,至少还需十余年,这十余年里,大权在握的江都公主足以将裴家翻来覆去地灭上几百次。更何况,江都公主若是一味揽权,为攫取权利,任用奸臣迫害忠良,倒也罢了。偏偏她任用贤明,态度谦虚,又不乏坚定。除却性别外,其余倒是与先帝颇像,端得是明君气象。纵是十余年后,皇子政长成了,也未必及得上如今的江都公主。若要让我来选,我宁愿跪拜江都公主,也不愿大夏的未来落入一个毛头小子的手里。”

还有一番更加大不敬的话,他没有说出来。

以江都公主的能力,既能令前朝平稳,掌控后宫也不在话下。皇子政势单力孤,届时真惹怒了江都公主,不管是换一个皇帝,还是令他生下皇子后,便将他弄死,都是极有可能的。

手握重权的人固然怕死,可若不在乎身后之事,不顾惜儿孙性命,那也就无甚可畏惧的了。主政几十年,废立几个皇帝,纵你们恨我恨得牙痒痒,也只是我身后之事,这样的结局,好像也不错?

人人都以为江都公主之所以与苍梧郡王对上,那是因为两人的生母势同水火,一旦苍梧郡王上位,江都公主的结局定不会好。但他们凭什么就认为,掌握了权力的江都公主,真会还政于比自己小了十五六岁,还是同父异母的弟弟?

没错,卢昭媛的两兄弟,长兄是有了官身,次兄也在北疆干得不错。但这次大军破辽东,战功之中,连提都没有提到他一句。裴晋也是动用了藏得非常深的暗线,才知道卢二郎此番负责得是粮草,与冯欢的交集比较多,并没有真正到前线去厮杀——因为上头有人递了话,卢昭媛就两个兄弟,不希望任何一个出事。

从比较好的角度想,这是看在政皇子的情分上,有人想讨好卢昭媛,以免将来政皇子手握大权,生母想起兄弟枉死的事情心怀不甘,时隔几十年还要追究责任,裴晋却窥见了江都公主的野心。

很显然,即便是如今毫无威胁的政皇子,江都公主也是留意到了的。她,并不希望政皇子羽翼丰满,就连卢家建立人脉的机会都狠狠掐断,一分不给。

想到这里,裴晋居高临下地看了仍不明白错在哪里的儿子一眼,缓缓道:“江都公主没有发明诏,一是顾虑到了裴家,或者说旭之的面子。”

“说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没有错,但她还有第二个用意。”

“你的良苦用心,她知道得一清二楚,也动了真怒。所以,她要以彼之道,还治彼身。”身为父亲,却为了自身的利益,想要置亲生的儿子于死地。既是如此,就让你的父亲为了你最自傲的家族,亲自送你上路,才不枉你这一番“另眼相看”。“洛阳裴氏的传承,有裴熙一人即可。即便是嫡长孙,也不是不能牺牲的,当然,他不会这么快就去陪你。”裴晋看了儿子最后一眼,看出了他的恨,还有一缕不解,竟然笑了起来,“若为了家族,即便是我自己,该死的时候,我也不会拖哪怕一刻的。”

第四百三十六章 锦绣江山

腊月将至的时候,洛阳传来消息,上宛侯世子偶然风寒,一病不起。

秦琬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不住叹息:“我已经留中了几十本奏折,当真是言辞如刀,看着都让人寒心。”

“孝道虽是至理,但拿它做武器,这些人也太过分了些。”秦恪一直记得裴熙在彭泽对他们的照拂,更记得当年裴熙与代王一系走得近,被裴礼上家法,差点打得不能走路的情景。

他没有称心合意的儿子,便将裴熙视作子侄,若不是裴熙和秦琬没能在一起,这个“子侄”只怕要变成“儿子”,怎会不偏心裴熙,不讨厌裴礼?故他毫不犹豫地说:“裴礼不是还有个嫡长子留下洛阳么?”

言下之意,便是裴熙不用回去了。

国之重臣,若是丁忧,辞官三年倒也罢了,但只是父母病了,也不用这么麻烦吧?人到中年,谁没个七灾八难的,有一儿半女陪在身边就成了,若是裴礼病个三年五载,岂不是裴熙得在裴礼身边待到他痊愈或者死?要知道这世上,有些人看上去下一刻就要一命呜呼,实际上呢,熬得比谁都久。

生病这种事情,谁能料得准呢?

当然,秦恪这完全是偏心到无理取闹的说法,可谁让他是一国至尊,生杀予夺,拥有不讲道理的权力呢?秦琬知事情轻重,不由笑道:“您都说了孝道是至理,旭之怎么会不知道呢?他向我请了两个月的假,赶回洛阳了。”

“这寒冬腊月的,他却在路上奔波——”秦恪不无惋惜,“也罢,他也回个家,过个好年。”心中却对裴礼的印象却更差了:“裹儿啊,旭之要回去,是不是因为他那个哥哥有什么不满?”

他这么一说,纵是勒令伺候的人不许说出去,裴阳的仕途也断了。秦琬素知分寸,怎会在这时候穷追猛打?但见她抿唇一笑,解释道:“裴世子病得有些重,思念旭之,也是理所当然的。”

秦恪知她帮裴家人开脱,暗道一声女儿心性醇厚,忍不住问:“裹儿啊,我说,你真不把赵肃留到南府?”

苍梧郡王谋逆,牵连甚广,南北两衙清洗得尤其严重。

南府不消说,除了金吾卫和千牛卫没遭难外,其余十二支部队都没逃过一劫。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不是你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我虽没出力,也没从逆”就能逃过的。

当帝后发现身在宫中,安全也不稳当时,心中的恐惧无需言明。他们强烈要求陈玄出任左卫上将军,常青则做左千牛卫上将军,效仿沈淮,一人统领两支军队,却被秦琬劝住了。

自打太宗朝开始,南府的从二品上将军就成了虚职,不是分封给诸皇子的,就是给年迈的有功武将,以示他们虽然告老辞官,皇室仍尊重他们,真正有实权的则是正三品的大将军。就算是如今炙手可热的沈淮,也是大将军而非上将军,他之所以能统领左右金吾卫。只因他简在帝心,又是皇亲国戚,皇帝的意思还表现得很明确,右金吾卫大将军不敢与沈淮争锋,上头又还有个楚王压着,有这么一层台阶下,不得不容忍几分罢了。

论能力,陈玄和常青或许能高过沈淮,但沈淮能走到这一步,与他身上的爵位,十几年来的长袖善舞,以及沈家人几代在军中的经营分不开关系。南府可不是一个光凭能力与圣恩就能说话的地方,故秦琬虽让陈玄和常青分别做了左卫大将军和左千牛卫大将军,却没将右军也交给他们。

至于能不能压制住右军,那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南府的将领去了十之四五,北衙更加严重——勋一府中郎将文韬自知不妙,为保留一分颜面,乞骸骨告老。秦琬虽然准了,却将他的长子和次子都下了狱,以儆效尤。勋二府中郎将骆猛从逆,自是满门抄斩。翊二府中郎将虽无大过,却也没能将功补过,被贬谪到了地方。至于左右郎将等人,更是不用说,贬的贬,杀的杀,几乎没有谁能稳当当地坐在那个位置上。

如此一来,北衙五大中郎将,除却荣养的虚名亲府中郎将,四大中郎将一口气少了三个。

秦琬早有准备,自不会客气。

赵肃、萧誉二人,一有凉州平叛与救驾之功,一有破辽东之功,又都是北衙出身。故她令郦深做了勋一府中郎将,赵肃和萧誉分别任翊一府、翊二府中郎将,又从仅存的郎将中提拔了一位名叫周复的人来做勋二府中郎将。然后在陈玄提供的名单中,选了些合适的人,填补上郎将的位置。

秦恪虽不通军务,但前人的路已经走好,他自然也品得出几分——南府的人,很难有出去打仗的机会。毕竟是戍卫宫廷的人,还是牢牢放在身边的好。至于边境将领,中低层倒也罢了,高层可不能在一个地方待太久。

正因为如此,历代安西、安北和安南大都护,如谯国公、鄂国公、苏锐、姜略…无不是从北衙中走出的。秦琬将赵、萧二人安排到北衙而非南府,显然是将他们当做未来的大都护栽培了。

秦恪现在对赵肃的印象非常好,恨不得他也留在宫中,做个禁军统领,自己的安全才能保证。秦琬知父亲的意思,微微一笑:“阿耶,我何尝不希望九郎留在长安,与妻儿团圆?但您登基不过一年,便将辽东城拿下。料想不过几年,咱们便能完成先帝遗愿,攻破高句丽。到那时,疆域太大,安北都护府可就未必管得过来了。”

安北都护府虽也管瀚海,辽西之地的安危,但主要还是负责防卫北方异族,兼顾高句丽。若真踏平了平壤,沃土千里的高句丽在的可是大夏东北边,若不设都护府,非但管起来困难,也会让安北都护府的权力太大。

“更何况,西边也真乱着,若不是——”一想到这里,秦琬就很是可惜,“若是苏都护还活着,大夏早就向西推进了千里,又怎会是如今原地踏步的局面?”如今代安西大都护之职的李角,足以守成,却也只能守成。哪有苏锐镇守西方,西域诸国不敢妄动,突厥铁骑无法靠近,见到“苏”字大旗,立刻丢盔弃甲,四散奔逃的盛况?

她谈起苏锐的时候,没有丝毫异样,满满都是遗憾和憧憬。秦恪被她感染,想到苏锐之才,也不由叹息:“是啊!若是苏藏锋还活着,西方何须忧虑?”苏锐这样的英雄,居然那样死去,身前身后,实在是…

“西域之地,突厥要,西域诸国要,我大夏也要。”秦琬的声音低沉了些许,却铿锵有力,“只能固守的局面,一定不会太久。”

先帝一世圣君,临终时却不顾青史记载,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政权交到了她的手上。这样深的信赖、看重和期许,她无以为报,唯有继承先帝遗愿,覆灭高句丽,大破突厥王庭,令这锦绣山川,皆是大夏领土。周边诸国,纷纷来朝。百姓安居乐业,不至于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才有脸面去见九泉之下的先帝。

姜略、柴豫、郦深,乃是她所选定的三大都护。赵肃、萧誉、叶陵、姜缘,则是她竭力栽培,渴望他们能独当一面,守卫四境的对象。不仅如此,她还要发掘更多的人才为她所用,因为她相信,二十年之后,大夏的疆域一定会如圣人所愿,而大夏的都护府,断不可能只有三个!

秦琬踌躇满志之时,闭目养神的沈曼听着女官的回禀,缓缓睁开眼,从美人榻上起来:“是么?”

“回娘娘,不会有错。”女官低下头,心中十分恐惧,却竭力保持语气的平静,“卢昭媛虽紧闭门户,紫兰殿仍旧热闹得很。”

沈曼沉吟片刻,才问:“拾翠殿和含冰殿呢?”

拾翠殿是李惠妃所住的,含冰殿则是郑充容住的。这两人一个跟了陛下二十余年,生了两位公主,论地位乃是后宫妃嫔第一人;一个育有皇子,又位列九嫔。虽说她们也很安分,不敢揽事,更不敢惹事,却无人会得罪她们。

女官的头更低了:“未有紫兰殿热闹。”

沈曼便露出一丝讽刺来。

陛下敬重先帝,坚持要像先帝一样守满三年孝,后宫并没有再进人。

宫中的哪个不是人精?眼看皇帝的年纪越来越大,得儿子的可能也不多了,自然要结好皇子。哪怕皇子是在皇后宫中长大的,到底有生母不是?

苍梧郡王犯事后,楚王的行为更加荒诞,大肆求仙问药,开炉炼丹,谁也不会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福王脑子不好使,更不可能继位。算来算去,皇帝竟只有两个年幼的儿子,六皇子秦政和七皇子秦敢,这其中,秦政又比秦敢伶俐千百倍,年纪还略大一些,哪会让人不眼热?

秦敬那逆子,明明是裹儿击败的,却要让黄口小儿捡现成的便宜…沈曼长长的指甲套划过桌面,纵知这是天经地义,也难免心有不甘。

琨儿,琰儿,若你们活着,该有多好?

第四百三十七章 风向之变

永隆二年的正旦,要比元年来得热闹。

元年的时候,新帝虽改元登基,到底惦记着先帝,心中闷闷不乐,不愿张扬。臣子们体察上意,一应事务虽不俭朴,却也不奢华张扬,今年却不一样了——辽东大胜,凉州乱平,本就是值得大肆庆贺的喜事。帝后又欲扫除苍梧郡公叛乱带来的阴影,决意大办,众人岂有不应之理?

男人们重视新年朝会,女人们的心则更加火热。

本朝已经十余年未有太后、皇后了,诸妃虽共同打理后宫,却没人敢在这种场合摆谱。内外命妇,只要走完流程,就能回家,如今却不一样。不管是妃嫔、公主还是有品级的夫人们,无不要在皇后身边奉承一天。直到皇后发话,令她们回家,这些人才可以回去。

如此一来,累肯定是比之前累的,但能陪着皇后说话,甚至在清宁殿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已经是难得的荣耀了。谁又会因为嫌累,就把这份体面往外推呢?再说了,就算不陪皇后,你以为你就能回去么?清宁殿内好歹还是温暖如春的,要是在殿外站着,吹一晚上寒风,谁会好受?

先帝才没一年多,太妃并不好出席这种场合。如今后宫之中又无三夫人,唯一居于四妃之位的李惠妃不善言辞,九嫔年纪轻,阅历也不足,面对这种大场面,略有些胆怯。倒是诸公主,本朝公主本就尊贵体面,尤其是当利长公主与新蔡长公主;前者一直是先帝最爱的女儿,皇帝继位后,也施恩于长姐,册了她做长公主;后者与江都公主走得近,苍梧郡王叛乱的时候,她想也不想,第一个带着公主府的甲兵赶到,帝后承了她的情,也趁着过年,给她加了一级,凌驾于其余姐妹之上。

沈曼的身子虽慢慢调养回来,已经好转不少,到底不如年轻时。平素尤可,一到这等大场面便有些乏,偏偏唯一的女儿又在前朝帮着皇帝主持盛会,大宴群臣。自己身边既无嫡亲的女儿承欢,也没有嫡亲的儿媳妇凑趣,外孙女年纪又太小,这等场合,恐惊着她,并不会带她来。就算再多的人变着法子奉承,得意之余,沈曼也觉得心里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