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炫还是称不敢。

叶明净道:“父皇,萧世子不是贤妃娘娘的侄子么,也算是净儿的表兄了。不如净儿就以兄长称呼,可好?”

承庆帝微笑:“自然可以。”

叶明净就脆脆的叫了一声:“炫哥哥。”

萧炫脸一红,无奈的应了。

然后就商讨了一下上课时间。叶明净现在的功课已经没有前几年那样紧了。拜良好的记忆力所赐,四书五经什么的,她如今已经牢记脑海。廖其珍认为,五公主现下所缺的,是融会贯通和阅历。这个是需要时间的来奠定的。所以,她现在有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学习下棋、画画、音律等等。这也是作为一个古代标准文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最后,定下了每隔五天授课一个半时辰。也就是说,萧炫从今天开始,以后将每隔五天进宫一次。脸熟好办事。这个课程对他来说,无意是极为有利。他谢恩谢的真心诚意。

萧炫将需要准备的物品开了一张清单,之后就退下了。临走时承庆帝告诉他,下午**就会有召见的旨意到他家,让他回去后做做准备。他意有所指:“听说你有个妹妹也进京了。都是一家人。不妨一起带进来给贤妃瞧瞧。”

承庆帝和廖太傅都离开后。书斋里立刻炸了锅。

孙承和第一个跳起来,很委屈的道:“公主!你竟然叫他炫哥哥。”

齐靖也愤愤:“你都没叫过我靖哥哥。”

江涵颇为哀怨:“好歹你们还有别的称呼。公主一直都连名带姓的叫我江涵。”

孙承和挽了薛凝之的胳膊,义正言辞的道:“总之!我们今天要统一一件大事。就是称呼问题。公主,其实你也可以叫我和哥哥的。”

“我呸!”齐靖立刻敲了他一个脑门,“你是哪门子的哥哥?我才是!”

孙承和捂着脑袋,满房间的乱躲。同时不甘的叫道:“要说表哥,凝之也是公主的表哥啊!又不是只有你。”

叶明净不解的问:“你们都想当哥哥吗?”

孙承和立刻挺起了胸脯:“当然!”

薛凝之脸露微笑,连江涵都是一脸向往。唯独齐靖,他已经是哥哥了。努力要把领头的‘齐’给换成‘靖’。

这四个男孩五年来,天天早出晚归。和叶明净相处的时间比家中任何一位姐妹都要多。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男孩子天性就喜欢在女孩子面前显摆,在萧炫的刺激下,他们一致认为,自己也是应该当哥哥的。

最后,叶明净妥协了一部分。齐靖是靖表哥,薛凝之是凝之表哥。孙承和是小和,江涵是小涵。

江涵和孙承和强烈不满。无奈叶明净得到了齐靖和薛凝之的拥戴。三票对两票,这两人完败。

第二十三章 谋划

中午,叶明净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吩咐身边的人退下后。喊了计都过来。问:“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计都道:“查到一些。其中三个文士有功名在身,是为着明年的春闱来的京城。那个甩袖子的人叫原青,字子少。出身西林书院。那个有远房表兄和黄尚书侄子是同窗的,叫陈智,字子愚。还有一个叫蒋灿,字仲德。除了这三人是举人外,其他的都是秀才。具体的资料在这里。”他递过一张纸给叶明净。

叶明净看了后,取出一个装订好的蓝皮书册。拿过一支鹅毛笔沾了墨水,用汉语拼音在本子上记下了这几个人的资料和桃花坞中发生的事。

虽然她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记忆力。但曾经身为普通的人的她还是习惯于将事情记录下来。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么。原先是因为怕不保险,才一直没有尝试。直到李若棠的日记给了她灵感。汉语拼音在这个时代,比什么密码都保险。

写完后,她又特意加了注明:敌人。然后放心的烧掉了那一张纸。

计都目不斜视的看着她一番动作。叶明净吩咐他没事了后,径自退到宫殿阴影深处。

下午回到上书房,叶明净问四个伴读:“礼部尚书黄庸行上奏折的事,你们谁知道?”

齐靖冷哼一声:“那个老家伙,动不动就满口礼法规矩。依我看,就是哗众取宠!”

孙承和洋洋得意的一笑:“这回你们的消息可没我灵通了。告诉你们,黄尚书的奏折,皇上只批了个‘知道了’。其它的,什么也没说。”

江涵奇道:“你怎么知道?我回去后,也问过我父亲。父亲让我少管闲事,只认真读书便好。”

孙承和挺起了精瘦的小胸脯:“你忘了我二姐夫是谁了?”

薛凝之恍然:“是了。我怎么给忘了。你二姐夫是董学士的儿子,在礼部任职来着。”

孙承和得意的道:“是礼部仪制司的主事。别看只有六品,我二姐夫人缘可好了。这事,他早就让我姐回来和家里说过了。他怕我心慌,特意嘱咐我要稳住心神。过继这事儿,没那么容易办成的。”

叶明净又问薛凝之:“你家里人又是怎么和你说的?”

薛凝之迟疑道:“也是让我好好读书。”

齐靖插话:“你们都算不错了。我娘可是劈头训了我一顿,说我不该撺掇着净儿表妹去荒郊野岭的地方。听些不三不四的话。”

叶明净叹了口气。四个伴读到底还是孩子。这次的过继皇嗣事件,家里的主事人对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隐瞒的态度。在这边看来是得不到什么好情报了。

下午的课,她根本没心思上。好容易混到骑射时间,孙承和第一个飞奔出去。齐靖等人见她还在写写画画,打了声招呼,也就先行了。

叶明净坐在书斋里托腮沉思。

一个高个子的阴影笼罩住了光线,一双指甲修剪的圆润整齐的手,抽出了她桌上的纸。

抬眼一看,是林珂。

林珂一眼扫过纸页,蹲下身子,微微一笑:“凉郡王家虽然只有一个嫡子,不过,他胞弟家却是枝繁叶茂,正室夫人生了三个儿子。”

叶明净凝视他片刻,轻声道:“林学士。我自幼生长在这宫里,连家里有哪些亲戚都不知道。他们共分了几支旁系,有多少男孩、多少女孩。现在在哪里。生活过的怎么样,平时有什么爱好。我全都不知道。”

林珂轻声低语,如同呢喃:“公主想知道这些,也不难。”

叶明净睁着一双黑葡萄一样的眼睛,信任的看着他:“那就麻烦林大人了。”

林珂嘴唇微动,低声轻言:“臣遵旨。”

***********

叶明净来到骑射场时,心情好了许多。

两个宫女领着一个小姑娘正站在一边,见她来了,两眼一亮。直接跑了过来。

叶明净笑道:“你怎么进宫了,什么时候来的?”

萧曼嘟着嘴,假装生气:“我不进宫怎么知道自己被骗了?你装得可真像!商家女,姑苏人,竟然连我大哥都给骗了。大哥回来和我说,我还以为他在逗我呢!谁能想到是堂堂公主在捉弄人?”

叶明净搀了她的手:“好姐姐,我也是不得已。你不知道,昨儿个,可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出宫门游玩呢!你就别生气了。我给你挑匹好马,你骑回去,当作我的赔礼,好不好?”

萧曼甩了手:“可不敢生公主的气。公主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

叶明净道:“那你是不要马了?”

萧曼眼一斜,“扑哧”笑出声来:“要!干嘛不要。我要挑最好的,心疼死你!”

孙承和骑着马跑了过来:“你们怎么还在这儿啰嗦,快上马!这回我们的人数可是双数了,三人一组,比一比骑射怎么样?哎,那个萧曼,你会骑射吧?”

萧曼不屑的瞥他一眼:“我还会打马球呢!你要不要比比?”

孙承和一惊:“真的!”随后满脸羡慕,“父亲说,我年满十四岁,才能正式上场…”然后,他又振作起来:“既然你骑射好,那咱们就来比一比。等我十四岁后,再一起打马球。”

萧曼痛痛快快的玩了一下午。

和嫂嫂一起回到家后,萧炫担心的迎了上来:“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梁氏满脸喜悦:“曼儿投了五公主的缘,骑了一下午的马,还比了射箭。”

萧炫一脸惊讶:“骑射?公主和你?”

萧曼点头,俏脸上健康的红晕还没有完全退去:“是呀。公主的骑射功夫很好的。她还会拳脚,和几个伴读能斗半天呢。跑的也特别快。父亲还说我野,真应该让他来见见这公主。到时候就知道了,我还是很有规矩的。对了,她还送我一匹小马,可精神呢!她让我好好练。说今年秋狩的时候,要和我一块儿试试身手。”京城里的大家闺秀都是一副扭扭捏捏的样子,她一直找不到什么玩伴。好容易有了一个和她有同样心性的朋友,萧曼恨不得能天天在一块儿玩。

萧炫的脸色就凝重起来,小妹的身手他是知道的。和军营里一帮半大小子从小野到大。而能让小妹佩服的…

“公主每天都练骑射?”他问。

“对呀!”萧曼满是羡慕,“上书房的课程就是这么安排的。每天都有。”可以公然玩乐,多好!

“你跟我来。”萧炫一脸深思的将小妹带进书房,屏退左右,“今天你们是怎么玩的,都说了些什么。一字不落的告诉我。”

萧曼喝了杯茶,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萧炫沉思:“曼儿,你有没有发觉公主对你特别亲近?比如说,她送了你一匹小马。那可是进贡的西域良驹,是御马。你们不过见了两次面,这礼物是不是太贵重了?”

萧曼笑道:“我也这么问的。她说,她是有事求你帮忙,这才送马来贿赂我。”

萧炫一愣:“找我帮忙?”

萧曼看他满脸警惕的样子就笑了起来:“看你紧张的!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打听一些消息。公主说了,她在深宫出不去,什么朋友都没有。家里的亲戚也都没见过。想让你帮她打听一下,他们叶氏皇族,还有几支旁系,家里孩子多不多,平时都玩些什么,有没有和她一样天天读书。就这些,简单吧?”

萧炫如同被雷击中一般,脸色唰白。好半天后才苦笑:“是很简单。曼儿,这事毕竟事关皇族。大哥自有主张。你出了门就将这问话给忘了。谁都不要提,可明白?”

萧曼嘴一撇:“又不是什么大事。”

萧炫大怒,厉声喝道:“什么叫不是大事!探听皇家隐私,这还不算大事吗!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京城!”

萧曼吓了一跳:“你,你…你凶我…”她眼眶立刻泛红,眼泪水滴滴答答的往下掉。

萧炫叹了口气,尽量放柔了声音:“曼儿,京城和咱们海疆不同。这里的人,个个都有自己的心思。你是靖海侯家的嫡女,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萧家。你要听大哥的话,大哥不会害你的。”

萧曼抽噎了一会儿:“你是说,公主和我好,是想利用你?”

萧炫怔了怔,叹道:“也不能这么说,大家各取所需罢了。只是…我没想到她小小年纪,竟然就有这样的城府。她对你到不至于有什么坏心,只是她这心眼…唉!大哥是怕你吃亏。”

萧曼擦了擦眼睛:“大哥,公主对我好,不是装的。这我能分的出来。家里的姨娘们对着我笑,我知道那笑是假的。今天公主也对我笑。那笑,一点儿都不假。”

萧炫揉了揉额头:“也许吧。她毕竟只有十岁,总还是需要玩伴的。那四个伴读,都是男孩子…罢了,你自己多注意些。宫里的话,记得别往外传就行。”

萧曼咬了咬唇,没说什么。

梁氏敲门进来,叫他们去吃饭。嗔怪的道:“有你这么当哥哥的吗?妹妹累了一天,还要关进书房训话。我可不依。饭菜都要凉了,什么要紧的话非要赶在这个时候说!”

她招过抱着儿子的奶娘:“来,宝哥儿。和爹爹姑姑笑笑,咱们一起吃饭去。”

一岁多的小男孩儿咯咯的裂开嘴,露出四个小米牙,冲着父亲傻笑。

萧炫的心顿时变的酥软。接过儿子抱在手上:“喂过宝哥儿了吗?”

梁氏拉过小姑子,递给她一条手帕。白了丈夫一眼:“等你来问,人都要饿傻了。宝哥儿自然是吃过了。可你呢?我可告诉你,我们这一大家子都指着你呢,你可不许糟践自己的身体。”

萧炫勾了勾嘴角,抱着儿子走出书房。

是啊!这一大家子都指着他呢。还有远在南方的父母弟妹。他需要好好的谋划谋划。

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

当萧炫再一次来到宫中,开始正式教授叶明净音律的时候,他如沐春风的表达了对五公主的善意和愿意竭力帮忙的心愿。同时,他又强调,公主要的消息,想要打听的详细的话,还需要一段时间。

叶明净表示理解,为了给盟友一点儿信心,她褪去了孩童的伪装,郑重的道:“炫哥哥能帮我,净儿感激不尽。我知道,过继之事一旦成功,我不是死就是生不如死。”

萧炫惊愕。他原本以为这位公主很早熟,没想到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竟能将事情看的如此通透。

叶明净冷笑:“这是他们逼我的,我不想死。”

萧炫凭添了几丝信心。公主如此聪慧,只要心性不坏,再加以有人辅佐。胜算还是很大的。

一个时辰之后,授课结束。叶明净带着萧炫来到书斋。

由于齐靖和薛凝之都快要到十五岁了,需要增加一些社交活动。廖其珍给他们的功课就比较灵活机动。一篇课业布置下去,三五天之后再交即可。每日的习字也是如此。而叶明净也需要他们替她探听京城勋贵间的动向。所以,这两个人现在并不是天天都在上书房。

书斋里只有孙承和和江涵。叶明净示意他们取出从南书房借来的地图。铺陈在早已拼好的课桌上。

“这是我大夏朝的疆域图。是最完整的一幅,囊括了西域丝绸之路、西南蛮荒小国,北边寒带山林,还有大片的海域、海岛。”叶明净的声音中有一种自豪,“父皇借给我使用十天。我打算复制下来,日后用着也方便。”

萧炫按住心底的吃惊。皇上竟然就这么将地图借给了公主,看来心中也不是没有打算的。

叶明净继续道:“既然炫哥哥来了,我们正好请教一下。”她用食指点出澜江入海口,“靖海侯的府邸应该就是在这里吧,海军基地是不是也在附近?商船的航线是哪几条,最远到达的地方是哪里?”

萧炫将能讲的问题都细细的讲解了一遍。叶明净听得很认真。虽然不是什么机密,但由世代镇守海疆的靖海侯世子讲解,还是可以发现很多新视角的。

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造不出远洋航海的大船。能携带的海上补给也有限。所以,夏朝的海上贸易并不像叶明净原先设想的那样,由南方海域向南洋岛国进军。而是从东南沿海出发,沿着海岸线在外海航行。那些贸易交易的地点和国家,从陆路走的话,实际上也是可以到达的。但山路难走,沿途的小国纷争繁多,远不如从海上运货来得方便快捷,安全性也高。

而和现代地理位置相似的南方海域,受航海技术的影响,并不怎么繁华。这里更像一个矿场。李若棠改革了海盐技术。夏朝百分之八十的盐都来自这里。还有珍珠、珊瑚、玳瑁的开采等等。以及一些海产品的养殖业。南方海疆采取军事封闭化管理。琼州,是夏朝著名的流放地。盐场和珍珠采集场的苦工都是重囚犯。对着茫茫大海,跑也跑不了,生不如死。

还真是科技水平决定了社会进化的速度。叶明净感慨。一旦远洋大船诞生,这块夏朝人眼中的蛮荒之地,就会变成繁华的港口。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呢?她突然就有些明白了李若棠坚持写日记的原因。在这里,通晓历史进程的她们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寂寞。

萧炫出宫回到京中的靖海侯府,信心百倍、踌躇满志。

内室里,梁氏拿过常服替他换上,柔声问:“今天去宫里,很顺利?”

萧炫摸了摸她的脸,笑道:“公主聪明,笛子学的很快。”

梁氏娇嗔着打掉他的手:“多大的人了,还闹!也不怕人笑话。”

萧炫趁势一把搂住她的腰,暧昧的道:“哪个敢笑话世子夫人?可不得了!我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一边说,手一边向下移,一直摸到了梁氏丰满的臀部。

梁氏满脸通红,用手捶他:“这是白天!”

萧炫眨眨眼,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是是是!白天的确不行,要到晚上…”他凑在妻子耳边低语几句,“到时候,我可要…”

梁氏啐了他一口,脸红的似要滴血。扭头跑进了暖阁。

萧炫满面春风的来到外院书房。写了一封信,密封好。吩咐管家:“去请雷师父过来。我有封急信要送回靖海。”

****************

五天之后,叶明净收到了两份资料。一份,是林珂交给她的。另一份,是萧炫送来的。外带一份礼部尚书黄庸行的奏折副本。

叶氏皇族从高祖叶承祜时代起,子嗣就异常艰难。尤其是李青瑶死后,皇家的孩子就像被收割的稻谷一样,一茬一茬的往下倒。而活过十岁之后,又基本上都能有惊无险的长大成人了。所以,皇室会给每一位年满十岁的皇子配备一个天波卫。当然,长大成人后的皇子们还是会有恶斗和损耗。毕竟,那把最高位的椅子,只有一张。所以,当新皇登基后,原本就不多的兄弟更是变的只有小猫三两只。

不过,这对百姓来说,倒是件好事。皇亲国戚越少,他们的负担就越低。

叶明净的曾祖父,成祖皇帝登基后。有三个弟弟活了下来。分别封了豫王、睿王和康王。传到承庆帝这一辈时,已降成了豫国公、睿国公、康国公。

叶明净的祖父,太宗皇帝就差一点了。他登基后,只有一个弟弟活着成年。被封为凉王。儿子凉郡王就是承庆帝的堂弟。

至于承庆帝,他只有一个妹妹福寿公主还在人世。比起父亲和祖父,差的就更远了。

很奇怪的是,这四位皇子在远离了京城后,就像吃了激素一样,一个接一个的猛生儿子。嫡子庶子一大堆。枝繁叶茂的让人羡慕不已。叶明净的曾祖父,成祖皇帝。在暮年的时候,就很羡慕自己的三个弟弟。想着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招了弟弟们带着儿子来京城聚聚。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京城的风水和叶家有冲撞。豫王、睿王、康王,带来的几个儿子们无一例外都得了重病。

三人大吃一惊。聪明的,比如睿王,连忙上奏成祖,说儿子水土不服,快马加鞭的拖家带口赶回封地。保住了嫡子的性命。不怎么机灵的,如豫王和康王。留在京城看遍名医,最后,带来的儿子们死的七七八八。活着回去的,也都病病歪歪,难成气候。

民间暗地里有传言,周朝的末代女帝曾给叶氏皇族下过诅咒,后代子息凋零,直至断子绝孙。

传言加上事实。旁系皇亲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万万不会轻易进京的。

黄庸行的奏折上,从血缘亲厚的角度出发,拟定了两个过继人选。一个是凉郡王的嫡次子叶息善,今年十二岁。另一个是凉郡王胞弟的幼子,叶息齐,今年十三岁。

而在叶明净的两份资料,凉郡王还有一位嫡长子:叶息慈,今年十五岁。叶息齐则有两个同母哥哥,十七岁的叶息正和十五岁的叶息仁。

黄庸行排除叶息慈的原因很简单,人家是嫡长子,要继承爵位和香火的。叶息正同样也是嫡长子,虽然没有爵位可继承,不过年纪太大了,养不熟,也被黄庸行排除了。至于十五岁的叶息仁,黄尚书也说了,年纪还是大了些,唯恐和陛下不亲厚。很是全心全意的为皇帝着想。

年纪大了些?叶明净冷笑。骗鬼去吧!真要过继的话,孩子的年龄应该是越小越好。凉郡王家没有适龄的嫡子。豫国公、睿国公、康国公这三支之下的男孩,却是从一岁至十岁,各个年龄段都有。什么人挑不到!

黄庸行打的主意真当她看不出来吗?十二三岁的孩子,已到了明事知礼之龄。他们会牢牢记得黄尚书的从龙之功。哼!说的好听,事实上,还不是有私心。

有私心就好。怕的就是你没有私心!没私心的敌人,只能杀掉了事。

叶明净满意的合上资料。她暂时还不想沾上鲜血。

又过了一段时日,西林书院学子联名上书的事终于传了开来。衡山书院和青崖书院虽然没有仿效,不过其学子文士们,到也争相发表言论。就过继承嗣一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辩论。一时间,黄庸行的上奏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承庆帝一直在观察着女儿的表现。当他得知林珂和萧炫各送了两份资料进宫时,微微笑了笑。对谭启道:“小小年纪,到也懂得借势。”

不过,叶明净拿到资料后,竟没了动静。一连两个月,民间都已闹的风风雨雨了,她竟然还不动如山。

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可能。第一,她吓傻了,没了主张。第二,她胸有成竹,后发制人。

前者,承庆帝本能不想相信。好容易逆天命留下来的孩子被吓傻了,这怎么行?再说,就算她傻了,那林珂和萧炫也不是傻的不是?他们会不给她出主意?

第二个可能,承庆帝不敢相信。十岁的孩子能如此镇定、老练,那长大了还得了?

也罢,事情总还在他掌握之中,他要好好看看。

第二十五章 对手(一)

六月的时候,皇家女眷们再次转移至西苑避暑。上书房的上课地点同样也转移了过来。承庆帝在蓬莱仙岛拨了一处半封闭水榭给他们当书斋。

这一天,孙承和兴匆匆的向大家宣布:他姑姑家的大表兄,陆诏考上秀才了。马上就要回京城。

齐靖和薛凝之恭喜他的同时,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齐靖今年十四,薛凝之十三,至今还在陪公主读书。家族中虽然锦衣华服的供应着他们,可一遇到正事,立刻就把他们撇除在外。十分令人沮丧。

陆诏考上了秀才,在成人眼中就有了话语权。不会再被当成孩童对待。这让齐靖和薛凝之的心里不自觉的泛起微妙的酸意。

叶明净把他们不自然的表情看在眼里。心中暗笑,小孩子还真是奇怪。看这样子是妒忌了。也不想想,那陆诏死了爹、死了祖父。跟着寡母在亲戚家寄人篱下的生活,不加劲努力能行吗?人呐!被逼到了绝路上,就会爆发出搏命的潜力。这些道理,她那四位生活安逸的伴读是不会懂的。

夏朝的夏天,并不像现代那么闷热。也许是因为环境没有被破坏,也许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总之,这里没有能晒化柏油马路那样的高温,失去了空调的叶明净倒也可以忍受。

水榭建在湖心岛上,周围遍植垂柳,和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廖其珍今天要考他们对对子。为作诗打下基本功。

廖太傅出题:“湖边垂柳绿。”

叶明净生怕别人抢了容易对的词,第一个抢答:“山上杜鹃红。”

廖其珍皱眉头:“还算工整,只是用词太过粗糙。”这位公主其它方面都好,唯有诗词一途,实在是粗劣不堪。令人头痛。

齐靖笑着瞥了叶明净一眼,对道:“湖边垂柳绿,垄间稚麦青。”

廖其珍微笑点头。

叶明净愤愤的扭头。薛凝之忍住笑,对道:“湖边垂柳绿,陌上桑叶新。”

廖太傅捋须而笑,还好、还好,还是有几个争气的。

江涵歉意的看了叶明净一眼,对道:“湖边垂柳绿,堤上飞絮盈。”

叶明净气的要跺脚。

最后轮到孙承和,他抓耳挠腮了一番,支支吾吾道:“湖边垂柳绿,那个,那个…水里鲤鱼肥。”